一、输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自新,冯梦雪,陆伟[1](2021)在《十里河水库工程高压长距离供水管道设计要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兴建跨地区、跨流域的长距离引调水工程,管道规模和设计水头日趋增大,其中云南省新平县十里河水库工程供水管道跨越元江段最大静水头高达1 300m,设计压力为目前国内供水工程中最大压力规模,项目设计过程中,一系列与高压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该文以此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供水方式、高压钢管设计制造、主要高压阀门选型等内容,对其中关键技术的设计要点作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杨挺嘉[2](2019)在《戈壁环境下重力流输水管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提高及近年来地下水资源减少与严控,从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水将逐步成为主要的输水方式,重力流长输供水管线作为一种调水方式将更多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而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分布于线路上的各类站点已经由过去的人工操作,转向无人值守自动化或远程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在我国资源不平衡的大环境下,未来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甘肃北部某输水工程为研究实施对象,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设计构建一套集散控制系统(DCS)并实施验证,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分析重力流输水管线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控制需求进行分析并设计了该DCS控制系统的结构框架。然后将DCS控制系统分解为三个功能上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硬件设计与软件框架设计,完成了系统组成与结构、输入输出信号与功能实现、组网结构与连接方式、主要的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分析,给出了主要核心仪表和执行机构设备的选型。最后给出了重力流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在戈壁环境下安装和调试方法,并对单体、控制站、联合与负载调试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设计方案实施后,通过试运行与空管注水过程中的负载调试,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袁芳[3](2018)在《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西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干旱少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多年来,该地区居民长期处于贫困缺水的生活状态。近年来,国家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将西山地区的饮水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于2010年建成了王台饮水安全工程,极大得改善了当地饮水条件,但随着当地畜牧业、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原工程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目前人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亟待解决。本文以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背景,通过查阅文献,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地形图测量、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首先依据水利行业相应的规程规范,确定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采用对比法分析了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案,论证了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现场调查及当地同期信息价的收集,进行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收益估算、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最后,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总结了类似公益性项目在技术经济方面的特点、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为类似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4](2018)在《塔城地区额敏县玛热勒苏乡抗旱应急水源连通工程供水管道管材设计探讨》文中提出为了选择符合设计的供水管道管材。经过对预应力砼管、球墨铸铁管、钢管、玻璃钢管、PVC-U管和PCCP管等不同管材比较分析,建议大、中型输水管(DN>400mm)应以玻璃钢管为主,小口径管道(DN≤400mm)以PVC-U管为主。通过对玻璃钢管与PCCP管的性能、投资、运行、运输、安全、安装、维护等多方面比较、对比,最后得出供水管道采用玻璃钢做为控制投资和经济评价依据。
徐天宝[5](2018)在《输水管道数据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道输水是较大区域间的高效输水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缺乏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输水管道工程的数据是输水管道数字仿真的核心,输水管道工程的数据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形成各自分散的孤岛,高效利用这些数据是实现输水管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如何构建输水管道数据模型是综合管理和统一使用输水管道数据的基础。本文从水力计算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输水管道的相关参数,并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管线主要设备设施数据进行细致地说明,基于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对输水管道工程地理数据进行建模;基于E-R模型对输水管道相关实体进行建模,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输水管道数据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如下:(1)本文阐述了输水管道工程特点,介绍了工程的主要组成和所需的数据及数据特点,以输水管道和设备的压力校核为核心,通过水力计算得到一系列所需的参数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得到输水管道工程一系列的数据集。(2)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的优点和输水管道工程的特点建立输水管道地理数据模型,基于E-R模型建立输水管道水力计算数据模型,并给出数据库逻辑设计模型。(3)在模型的基础上,对输水管道数据管理系统功能性需求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说明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本文还依据上文的模型对输水管道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库设计,建立了详细的数据表,在前面的工作基础上实现了输水管道数据管理系统。
常金梅[6](2017)在《长距离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水资源匮乏,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的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长距离调水工程成为势在必行的保障用水的措施。长距离梯级泵站输水工程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其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水平等都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因此,选择合适的泵站站址、输水管道管径以及壁厚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了。本文结合陕西某工业园区供水工程,以输水工程的费用优化为目的,系统的研究了长距离梯级泵站输水工程梯级泵站站址选择、输水管道直径和壁厚确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长距离梯级泵站输水管道费用现值、年运行电费现值及管道年维修费用现值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梯级泵站站址选择的数学模型,确定长距离梯级输水泵站各级的扬程分配、站址位置。(2)为最大限度的降低长距离输水管线管道的造价,在管道投资费用计算时,以管道建设期投资费用及基础建设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输水管道不同压力段采用不同壁厚的方法,以降低管道工程的投资。(3)以输水管道投资现值、年运行电费现值及管道维修费现值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工程运行初期和远期输水流量不同,泵站运行方案不同,水泵工作扬程和水泵机组效率不同,以及我国实行两部制电价等因素,探讨了长距离泵输水工程经济管径的确定问题。以陕西某长距离泵输水管道工程为例,介绍了 DN500, DN600和DN7003种输水管道经济管径的确定过程,为类似长距离泵输水工程经济管径选择提供参考。(4)结合陕西某工业园供水工程梯级泵站站址选择进行研究,以输水管道费用现值、年运行电费现值及管道年维修费现值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出梯级泵站站址选择的方案。
李增斌[7](2017)在《大口径输水管道在引青济秦扩建三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活生产供水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在城市供水水源过于单一化,供水风险不断加大,同时不少乡镇区域存在饮用水质量不达标、水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供水问题,改善供水体系,不少城市和乡镇开始兴建或正在筹划建设、完善当地的输水工程项目,使得输水工程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工作。所以,根据国内水资源分布状况与当前供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情况与利用效率,对地区性供水系统中最关键、资金投入最多的输水管网系统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尤其是建设过程中大口径管道的利用细节和重点加大研究力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大口径管道穿越高速公路、河流、铁路等有障碍地段,通过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对比的方式,对大口径管材、管径、接口方式、管道腐蚀和调节构筑物等关键点的分析研究,总结大口径管道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的应用经验,为更多区域性供水系统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工作的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引青济秦扩建三期工程,从大口径水输水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关键环节来分析大口径管道在引青济秦扩建三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具体应用细节,就引青济秦工程项目大口径输水管道在克服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障碍、河流山脉等自然环境阻碍的具体应用方法与经验等一系列要点进行论述,对架空管、沉管、顶管、拉管(非开挖定向钻)等重要细节进行分析,展现出一个合理的、可实施性非常强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长距离大口径输水工程项目中的并网调试工作细节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为大口径输水管道在长距离输水工程项目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确保我国各地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研究所得结果来看,大口径输水管道在长距离输水工程项目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加大对大口径输水管道的研究力度对我国输水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张勇[8](2017)在《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文中提出在历史上,开封曾经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都是河南的政治中心。但自清始,其省会地位曾发生过动摇。清初,迫于明末黄河决口造成的破坏,开封各级衙署被迫迁出。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水患,道光皇帝曾提出迁移河南省会之议。抗战时期,迫于日寇的威胁,河南省会被迫迁出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郑州市具有位于河南省适中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等发展经济的优势,而开封则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比如资源匮乏、处于黄泛区中心位置、面临黄河水患威胁等。两市的发展前景反差巨大,为了发展河南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方便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地方领导向中央提出省会由开封迁郑州请求,并获得批准。河南省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将郑州市作为未来省会进行规划,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还未开始,国家没有大的建设任务,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只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规模建设。1952年9月19日郑州市被中央批准为河南省会,自1953年开始,省政府聘请苏联专家对郑州市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下,郑州市开始了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为省会迁移做准备。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省会的迁移给开封市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才克服了困难。郑州市为迎接省会迁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市政建设、整顿交通秩序、加强物资供应等,保证了河南省直机关顺利迁郑州。河南省委为省直机关的迁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对因省会迁移而产生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变更,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省会迁走后,为了解决开封市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尽量减轻省会迁离对开封市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地委专署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在开封市的帮助下,郑州地委专署顺利入驻开封市,并改名为开封专区。河南省会迁移后留下的房产以及场地由开封市负责接收,开封市接收后作了相应处置,并在接收过程中积极维护本市利益。省会迁移郑州促进了该市的快速发展。其经济蒸蒸日上、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从而使该市迅速成长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新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时期中央与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随省会迁来的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充实。开封市失去了省会地位,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萎缩,文化事业衰落,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数量增长迟缓、结构也趋向不合理。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批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随省会迁离开封,极大地削弱了开封市城市发展的能力。一五期间,开封市属于非重点建设城市,其建设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开封市还必须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的发展。河南省会变迁对河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省会变迁改变了河南省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历史基础;同时省会变迁也导致了开封市经济发展滞缓。在文化方面,省会变迁使河南传统的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双面性作用,对河南省的文化传播产生影响。在教育方面,省会变迁也是导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名校缺失的原因之一。总之,省会作为一个区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它的变迁必将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故全国政治中心享有支配资源的绝对优势,然后依次是省级区域政治中心、地区级区域政治中心、县级区域政治中心等。每级行政中心在本辖区内享有支配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资源集聚中心的转移。因此,成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往往各方面发展较快,而失去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则发展缓慢,或者从此衰落。同时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会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杨宝中,于晶晶,申广英,王朝军,季贵臣[9](2015)在《长距离输水管道规划方案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长距离输水管道由于管线长,同时受地形和水质条件的影响,管道在输水过程中将会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在水质欠佳的条件下。在工程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否则将会影响管道的正常输水。该文以内黄县小农水项目补源引水管道工程为例,对长距离输水管道的规划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和措施,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苏晓星[10](2014)在《引水工程设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在引水工程设计中,设计者应重点考虑几个内容,如管线布置、管材及管径的确定、结构安全等方面。工程设计方案不仅决定了工程投资的大小,还影响着工程的安全与效益等多个方面。以湖北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循环经济园引水工程为例,对工程设计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供同类工程参考。
二、输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十里河水库工程高压长距离供水管道设计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设计要点分析 |
3 供水方式比选 |
3.1 全重力流方案1(无减压池) |
3.2 全重力流方案2(有减压池) |
3.3 减压方案1(5级减压、1级加压) |
3.4 减压方案2(6级减压、3级加压) |
3.5 供水方式选定 |
4 高压钢管设计制造比选 |
4.1 管材比选 |
4.2 钢管成型工艺比选 |
5 高压阀选型 |
5.1 高压自动进气排气阀 |
5.2 高压手动进气排气阀 |
5.3 爆管关断阀 |
6 结语 |
(2)戈壁环境下重力流输水管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
2 重力流输水管线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 |
2.1 管线建设环境及概况 |
2.2 国内外重力流输水相关研究 |
2.3 重力流输水概述 |
2.4 重力流输水分类 |
2.5 管道式有压重力流输水的特点 |
2.6 重力流管道式输水基本原理 |
2.6.1 输水过程中的重力势能 |
2.6.2 虹吸现象: |
2.6.3 水锤效应 |
2.7 调流调压阀的作用 |
2.8 平压调节水池的设置 |
2.9 空气阀的布设 |
2.10 重力流管道式输水工艺流程 |
3 输水管线DCS系统结构设计 |
3.1 集散型控制系统概述(DCS) |
3.2 管线控制系统的建设目标及设计需求 |
3.2.1 建设目标 |
3.2.2 功能需求分析 |
3.2.3 管理信息分析 |
3.2.4 性能需求分析 |
3.2.5 系统的开发步骤 |
3.3 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 |
4 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设计 |
4.1 中央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1 硬件系统的构成 |
4.1.2 软件构成 |
4.2 现场控制站的设计 |
4.2.1 检修控制站 |
4.2.2 起点控制站 |
4.2.3 中段减压控制站 |
4.2.4 消能平压控制站 |
4.2.5 末端控制站 |
4.2.6 现场仪表的选用 |
4.2.7 现场控制站的供电 |
4.2.8 戈壁环境对硬件设计的影响 |
4.3 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 |
4.3.1 现场控制站与中央控制系统之间的远距离光纤通信网络 |
4.3.2 现场控制站与中央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网络结构 |
4.3.3 组网方式 |
4.3.4 中央控制系统与现场控制站内的短距离通信 |
4.3.5 现场控制站内的以太网通信 |
4.3.6 现场控制站RS-485 通信网络 |
4.3.7 现场控制站4~20mA模拟信号通信网络 |
4.3.8 现场执行仪表与现场控制站之间的开关量通信 |
4.4 输水管线的过程控制 |
4.4.1 调流调压阀的控制 |
4.4.2 检修及事故状态下的控制 |
4.4.3 稳态工况下管线的切换控制 |
5 输水管线DCS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 |
5.1 在戈壁环境下的安装工作 |
5.1.1 材料预制工艺 |
5.1.2 安装前的环境条件 |
5.1.3 系统接地 |
5.1.4 戈壁环境下地埋管道伴行光缆的布设 |
5.2 单体调试 |
5.2.1 机械式仪表与计量仪表的第三方检测 |
5.2.2 阀门调试 |
5.2.3 调流调压阀调试 |
5.2.4 自清洗过滤器调试 |
5.2.5 泵的调试 |
5.2.6 现场监测仪表的调试 |
5.2.7 控制柜的调试 |
5.2.8 显示设备的调试 |
5.3 控制站调试 |
5.3.1 系统安装检查 |
5.3.2 系统上电 |
5.3.3 回路调试 |
5.3.4 现场控制站系统调试 |
5.3.5 中央控制系统调试 |
5.4 联合调试 |
5.5 负载调试 |
5.5.1 负载调试前的准备 |
5.5.2 管线注水 |
5.5.3 注水过程中的负载调试 |
5.5.4 注水完成后的负载调试 |
6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 |
附录 |
(3)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路线 |
2 项目基本资料 |
2.1 项目背景 |
2.2 项目区自然条件 |
2.2.1 地理位置 |
2.2.2 经济社会状况 |
2.2.3 水文及水源概况 |
2.2.4 工程地质 |
2.3 本章小结 |
3 项目任务及建设规模分析 |
3.1 工程特点 |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
3.2.1 工程区饮水现状 |
3.2.2 工程区饮水存在的问题 |
3.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
3.3 建设任务和规模 |
3.3.1 工程任务 |
3.3.2 建设规模 |
3.4 泵站取水流量和供水方式 |
3.5 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
3.5.1 泵站分级选择 |
3.5.2 工程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
3.6 本章小结 |
4 技术方案研究 |
4.1 工程等级和标准 |
4.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
4.1.2 防洪标准及抗震标准 |
4.1.3 供水流程 |
4.2 工程选址及选线 |
4.2.1 方案布置 |
4.2.2 方案比选 |
4.3 主要建筑物选型 |
4.3.1 取水方案选择 |
4.3.2 泵房型式的选择 |
4.3.3 输水管选择 |
4.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
4.4.1 工程总布置 |
4.4.2 主要建筑物设计 |
4.4.3 主要建筑物基础处理 |
4.4.4 厂区边坡处理 |
4.4.5 主要建筑物抗震设计 |
4.4.6 输水管道设计 |
4.4.7 已建输水管复核及原有管道巩固提升 |
4.4.8 对外道路 |
4.5 机电及金属结构 |
4.5.1 水力机械 |
4.5.2 电气 |
4.5.3 金属结构和采暖通风 |
4.6 消防、施工组织、建设征地 |
4.7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节能 |
4.8 工程管理 |
4.8.1 已有工程管理现状 |
4.8.2 工程管理方案 |
4.9 本章小结 |
5 投资分析及经济评价 |
5.1 投资估算 |
5.1.1 编制原则 |
5.1.2 基础价格 |
5.1.3 材料及设备预算价格 |
5.1.4 工程单价及取费标准 |
5.1.5 工程投资 |
5.2 经济评价 |
5.2.1 概述 |
5.2.2 评价原则和主要指标 |
5.2.3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 |
5.2.4 基础数据 |
5.2.5 国民经济评价 |
5.2.6 敏感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4)塔城地区额敏县玛热勒苏乡抗旱应急水源连通工程供水管道管材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概况 |
2 供水管道管材选择 |
3 玻璃钢管和PCCP管的比选 |
3.1 技术性能 |
3.1.1 耐压 |
3.1.2 液压特性 |
3.2 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 |
3.3 对项目区自然条件和项目工作条件的适应性 |
3.3.1 项目区自然条件 |
3.3.2 项目工作条件 |
3.4 综合造价的比较 |
4 结论 |
(5)输水管道数据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工作内容 |
2 输水管道工程数据分析 |
2.1 输水管道工程数据概述 |
2.2 输水管道数据分析 |
3 输水管道数据模型 |
3.1 输水管线数据模型 |
3.2 输水管道数据模型 |
4 输水管道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需求分析 |
4.2 系统总体架构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系统实现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长距离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分析 |
1.2.1 长距离梯级输水工程 |
1.2.2 梯级泵站站址选择研究 |
1.2.3 经济管径确定研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研究 |
2.1 泵站工程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
2.1.1 泵站工程规划的内容 |
2.1.2 泵站工程规划的原则 |
2.2 泵站厂区投资计算 |
2.2.1 泵站厂区投资估算方案 |
2.2.2 泵站厂区占地的投资 |
2.3 泵站站址选择 |
2.3.1 站址选择一般规定 |
2.3.2 梯级泵站站址高程的确定 |
2.4 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模型 |
2.4.1 泵站站址选择的数学模型 |
2.4.2 主要参数确定 |
2.4.3 程序流程图 |
2.5 小结 |
3 埋地输水钢管分段壁厚计算 |
3.1 输水钢管分段壁厚计算数学模型 |
3.1.1 目标函数 |
3.1.2 约束条件 |
3.2 埋地钢管壁厚计算 |
3.2.1 输水管道设计的基本规定 |
3.2.2 输水管道上的作用 |
3.2.3 强度计算 |
3.2.4 稳定验算 |
3.2.5 刚度验算 |
3.2.6 管道的构造要求 |
3.3 管沟开挖及回填费计算 |
3.4 输水管道管材及安装费计算 |
3.5 管道不同压力段的壁厚确定 |
3.6 工程实例 |
3.6.1 工程概况 |
3.6.2 输水管道壁厚的确定 |
3.6.3 管道分段壁厚的计算 |
3.6.4 输水管道土弧基础中心角优化 |
3.7 小结 |
3.8 程序流程图 |
4 经济管径选择研究 |
4.1 输水管线及管道数的确定 |
4.1.1 管道输水的优点 |
4.1.2 输水管线布置的原则 |
4.1.3 输水管道数量的确定 |
4.2 经济管径主要计算方法 |
4.2.1 经济流速法 |
4.2.2 费用现值法 |
4.2.3 费用年值法 |
4.3 改进费用现值法计算经济管径的数学模型 |
4.3.1 经济管径确定的数学模型 |
4.3.2 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 |
4.4 工程实例 |
4.4.1 管径初选 |
4.4.2 水泵的选择 |
4.4.3 年运行电费 |
4.4.4 管道综合投资 |
4.4.5 经济管径的确定 |
4.5 小结 |
5 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计算 |
5.1 等坡度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方案研究 |
5.1.1 无分水情况下梯级泵站站址选择 |
5.1.2 有分水情况下梯级泵站站址选择 |
5.2 某工业园工程站址选择计算 |
5.2.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5.2.2 陕西省某工业园工程介绍 |
5.3 输水管道的布置 |
5.4 候选站址基本概况 |
5.4.1 建站位置确定 |
5.4.2 建站位置工程地质条件 |
5.5 分级方案计算 |
5.5.1 输水管道管径选择 |
5.5.2 分级方案确定 |
5.5.3 四级最优方案经济管径确定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大口径输水管道在引青济秦扩建三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引青扩建三期工程概况 |
1.3.1 秦皇岛市社会经济概况 |
1.3.2 项目区域水资源状况 |
1.3.3 供水现状 |
1.3.4 供水规划 |
1.3.5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大口径输水管道施工设计 |
2.1 大口径输水管道线路设计 |
2.1.1 工程地质条件 |
2.1.2 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2.1.3 输水管道线路选择 |
2.1.4 管材选择 |
2.1.5 管径比选 |
2.1.6 穿越建筑物设计 |
2.1.7 管道附属设施设计 |
2.1.8 管道水锤计算 |
2.2 大口径输水管道穿越高速公路设计施工 |
2.2.1 线路概况 |
2.2.2 大口径输水管道穿越高速设计要点 |
2.2.3 大口径输水管道穿越高速施工要点 |
2.3 大口径输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 |
2.3.1 河流概况 |
2.3.2 大口径输水管道穿越河流设计要点 |
2.3.3 大口径输水管道穿越河流施工 |
第3章 大口径输水管道调试施工 |
3.1 大口径输水管道试压施工方案研究 |
3.1.1 试压具备的条件 |
3.1.2 试压准备 |
3.1.3 试压 |
3.1.4 质量检查 |
3.2 大口径输水管道消毒设计施工 |
3.2.1 消毒方法 |
3.2.2 消毒程序和注意事项 |
3.3 大口径输水管道冲洗设计施工 |
3.3.1 注水流量、压力 |
3.3.2 注水时间 |
3.3.3 保障措施 |
3.4 大口径输水管道并网调试 |
3.4.1 并网时的水质隐患 |
3.4.2 并网施工时应遵循的原则 |
3.4.3 其他要点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学术研究回顾与分析 |
(一) 有关中国城市史的研究 |
(二) 国内有关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研究 |
(三) 海外及港台相关研究 |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说明 |
(一) 研究对象 |
(二) 概念说明 |
第一章 河南省会变迁动因 |
第一节 开封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清、民国开封省会地位的动摇 |
一、清初驻开封各级衙署的被迫迁出 |
二、晚清时期的迁省会之议 |
三、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迁移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动因 |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国内经济背景 |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级行政中心变迁 |
三、郑州成为河南省新省会的优势 |
四、开封发展的瓶颈 |
五、河南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契合 |
小结 |
第二章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与初步建设 |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 |
一、郑州市新省会的初步规划 |
二、苏联专家与新省会城市规划 |
第三节 新省会郑州市的初步建设 |
一、新省府工程 |
二、郑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相关建设机构的变化 |
三、郑州市的全面建设任务 |
四、迅速壮大的基本建设队伍 |
五、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原则 |
第四节 城市扩建中的征地 |
一、郑州市留用土地以及建设征地概况 |
二、郑州市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及调整 |
三、郑州市征地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省内外积极支援新省会建设 |
一、郑州市各界的大力支援 |
二、郑州市群众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
三、来自省内外的支援 |
小结 |
第三章 河南省会迁移过程及相关问题解决 |
第一节 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 |
一、省会迁郑的部署 |
二、省会迁郑前开封市政府的调查工作 |
三、开封市受影响群众对省会迁移的反映 |
四、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 |
五、开封市政府应对民生经济困难的对策 |
第二节 郑州市迎接河南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
一、省会迁郑筹备机构的成立 |
二、郑州市迎接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
三、欢迎迁郑委员会对筹备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
四、郑州市民众对筹备工作的积极响应 |
五、省会迁郑筹备工作的基本完成 |
第三节 省会迁移中的组织工作与组织关系调整 |
一、河南省委的动员与组织工作 |
二、留汴与迁郑:省委及政府的人事组织调整 |
第四节 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 |
一、郑州专区由荥阳迁开封 |
二、开封专区的成立以及专市关系 |
三、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影响 |
第五节 开封市政府接收迁郑单位移交房产场地及其处置 |
一、开封市政府对迁郑单位房产的接收 |
二、开封市对房产的处置与分配 |
三、房产及场地移交中的问题及解决 |
小结 |
第四章 新省会郑州市的崛起 |
第一节 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工人成长 |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
三、工人技术力量的成长 |
第二节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
一、郑州市城市建设概况 |
二、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市政建设 |
三、郑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
第三节 与日俱进的教育事业 |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
二、从无到有的高等教育 |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
四、稳中有进的基础教育 |
五、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
第四节 日趋繁荣的文化事业 |
一、省级文化科研机构迁郑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 |
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兴建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五节 日益改善的医疗卫生事业 |
一、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概况 |
二、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
三、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原因分析 |
第六节 郑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原因分析 |
一、职工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
二、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 |
三、人民幸福感增强 |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开封省会地位丧失与发展的滞缓 |
第一节 发展滞缓的经济 |
一、开封市与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
二、开封市与郑州市投资额对比 |
三、作为非重点建设城市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 |
四、发展缺乏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投资 |
第二节 总体萎缩的教育事业 |
一、发展迟缓的基础教育 |
二、停滞的职业教育 |
三、萎缩的高等教育 |
四、开封市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文化发展走向衰落 |
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随省会迁郑州 |
二、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的停滞 |
三、文艺表演团体的缩减 |
四、开封市文化发展衰落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
一、发展滞缓的卫生事业 |
二、缩减的卫生事业经费 |
三、开封市卫生事业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
第五节 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 |
一、开封市人口增减变化 |
二、开封市人口结构变化 |
三、开封市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原因分析 |
小结 |
第六章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第一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 |
二、郑州市周围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 |
三、郑州市周边因资源而兴起的新兴省辖市 |
四、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 |
五、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一、文化中心的转移及其双面性作用 |
二、高等教育发展滞缓、名校缺失的缘由之一 |
三、省会变迁对河南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
小结 |
结语 |
一、国内外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
二、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 |
附录 |
附表一: 清代黄河决口次数与河南河患纪要表 |
附表二: 民国开封黄河水患情况 |
附表三: 省直机关迁郑影响情况综合调查表 1954年7月5日 |
附表四: 郑州市城市人口调查表 |
附表五: 郑州市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基本情况(含3个表格) |
附录一: 省府迁郑后对救济工作的安排 |
附录二: 关于欢迎省会迁郑各项筹备工作的报告 |
附录三: 郑州市欢迎迁郑委员会的三次筹备工作检查情况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长距离输水管道规划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总体规划 |
3 运行管理 |
4 结语 |
(10)引水工程设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引水工程设计应重视的内容 |
2.1 线路布置 |
2.2 管材选择及连接方式 |
2.3 输水管结构复核 |
2.4 首部设计 |
2.5 输水管配套建筑物 |
3 结语 |
四、输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十里河水库工程高压长距离供水管道设计要点分析[J]. 王自新,冯梦雪,陆伟. 广东水利水电, 2021(12)
- [2]戈壁环境下重力流输水管线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杨挺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D]. 袁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4]塔城地区额敏县玛热勒苏乡抗旱应急水源连通工程供水管道管材设计探讨[J].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 陕西水利, 2018(05)
- [5]输水管道数据模型研究[D]. 徐天宝.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6]长距离梯级泵站输水工程站址选择研究[D]. 常金梅.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7]大口径输水管道在引青济秦扩建三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D]. 李增斌.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 [9]长距离输水管道规划方案探讨[J]. 杨宝中,于晶晶,申广英,王朝军,季贵臣.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5)
- [10]引水工程设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苏晓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