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无氰镀锌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邓念超[1](2006)在《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镀锌以其较好的抗蚀性和低廉的价格已被广泛的用于各种钢铁制品的防腐。碱性无氰镀锌因为在三大镀锌镀种中毒性最小,废水处理最简单而广受关注。现今使用的添加剂大部分还是70年代开发的价格低廉的DE或DPE—Ⅲ,它存在分散能力差、低电流光亮区狭窄等缺点。本试验通过合成研究与优选得到一种性能优异的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和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一种含酰胺基的二叔胺作为中间体和两种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和二氯丁烷)分别缩合得到镀锌添加剂,试验表明,该类添加剂可以显着提高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和分散能力,但效率不高。 2、在中间体中混合其它有机胺(改性胺)后与交联剂进行缩合得到改性添加剂。通过线性电位扫描法和电镀工艺试验,分析比较了使用不同结构的改性胺,不同交联剂在相同条件下缩合制备的添加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改性后的添加剂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和分散能力略有下降,但阴极电流效率得到改善,综合性能提高。这些改性添加剂中环氧氯丙烷交联中间体和二甲胺(E—2),二氯丁烷交联中间体和四甲基丙二胺(D—13)合成得到两种添加剂综合性能更佳。 3、对两种综合性能良好的添加剂E—2和D—13在合成中的改性胺含量进行了考查,对于添加剂E—2,参加反应的中间体和改性胺的量维持在2:1较为合适,而对于添加剂D—13,比例维持在3:1更为合适。 4、通过上述合成及性能研究,设计得到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添加剂,并对其工艺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试验证明,该新型添加剂在综合性能方面全面超越传统添加剂DPE—Ⅲ。
五四研究所[2](1972)在《国内外无氰电镀简述》文中认为 一、国内部分我国无氰电镀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踊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从它诞生到现在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但它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长期以来,氰化电镀排出的废水废气,严重地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污染水源、危害农田,三线地区的废水废气的处理尤为困难。同时,氰化物价格昂贵,帝、修、反也卡我
叶金堆[3](2010)在《碱性无氰镀锌和锌合金及三价铬钝化的生产现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碱性无氰镀锌工艺、锌合金工艺及三价铬钝化工艺的发展现状、生产维护技巧。研究表明碱性无氰镀锌工艺综合性能超过氰化镀锌,可替代氰化镀锌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碱性无氰镀锌后三价铬钝化在耐蚀性、外观均匀性都可超过六价铬钝化。同时碱性无氰镀锌镍、锌铁、锌钴合金工艺有极大发展,完全满足电子、汽配件等高端产品的防护性电镀。
詹益腾,胡明[4](2014)在《高性能碱性无氰光亮镀锌的使用和维护》文中提出一、碱性无氰镀锌的发展概况氰化镀锌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带来严重社会安全隐患,因此促使电镀工业发展了碱性无氰镀锌。我国碱性无氰镀锌工艺研究和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与发达国家同步。早期的碱性无氰镀锌用氢氧化钠作为锌离子主要配位体,并加入三乙醇胺或EDTA等螯合剂和有机添加剂。这些槽液在短期内工作良好,但随着镀液中铁杂质和有机杂质的积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5](1974)在《碱性无氰镀锌国外简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概况氰化镀锌最早的一个专利文献发表于1865年,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中,氰化镀锌经过多次重大的改进提高,虽然具有某些优良的性能,例如:工作电流密度高,范围宽,沉积速度快,良好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槽液维护简单,零件的镀前处理要求不苛刻等。但是,镀液剧毒,含氰废水、废气,不仅损害操作工人的健康,而且排放至江河、大气,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若对废水进行处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6](1972)在《近几年来国外无氰镀锌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氰化物镀锌在世界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氰化废水所引起的公害日益严重,及其处理费用往往比电镀液费用高若干倍,因此寻找一些新的无氰镀锌体系来代替原来的氰化物镀锌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工业国的注视。遵照毛主席“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教导,现将国外近几年来研究得比较多的几种槽液体系简介如下,作为国内搞无氰镀锌的同志们的参考。一、锌酸盐镀锌无氰的锌酸钠及低氰的硷性镀锌液的优点是可沿用氰化物镀锌的设备及操作条件。因此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吊镀或滚镀方面,有关这类槽液的配方已愈来愈多,其实,在镀锌中使用 NaOH 并非新的尝试,早期的氰化物镀锌,若不加 NaOH 而只用 Zn(CN)2及 NaCN,则电流效率不过15%左右。根据
熊刚,胡如南[7](2010)在《锌酸盐镀锌工艺的发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新型添加剂的结构特征并对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及工艺的发展做了预测。
孙建军[8](2010)在《无氰电镀的历史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1前言电镀行业是通用性强、使用面广的重要加工工业和工艺性生产技术。电镀可以改变金属或非金属制品的表面属性,如抗腐蚀性、装饰性、导电性、耐磨性、可焊性等,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业、轻工业、电子电器行业等,而某些特殊的功能材料,能满足国防尖端技术产品的需要,如航空航天方面。对于金属电镀层
钟容[9](1983)在《略论电镀工艺中有氰与无氰之争》文中研究说明 在常见的镀种中,有相当多的一类似乎与氰化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镀 Zn、Cd、Cu、Ag、Au、Cu—Sn、Cu—Zn、Sn—Zn、Sn—Cd 及 Ag—Cd 等等。众所周知,这类镀层的特征是:在平衡电位下,电极上有着相当大的交换电流。因而,在它们的电解液中需要加入强络合剂,才能大大增加其超电压,降低离子的放电速度,以获得外观光亮细腻的镀层。
王宗雄,鲍新华,周长虹,王超[10](2015)在《无氰镀锌工艺的应用及典型配方》文中提出介绍了碱性锌酸盐镀锌和氯化钾镀锌这2种常用无氰镀锌的应用情况、典型配方和工艺条件。指出光亮剂对无氰镀锌层的外观和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列举了典型的光亮剂配方。提出应开发出更为先进的环境友好型镀锌新工艺和添加剂。
二、国外无氰镀锌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无氰镀锌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镀锌电解液及其性能比较 |
1.3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镀锌历史及发展 |
2.2 碱性无氰镀锌 |
2.3 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 |
2.4 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及其研究进展 |
2.5 添加剂的结构及其合成 |
第三章 试验方法及仪器 |
3.1 试验准备 |
3.2 试验方法 |
第四章 添加剂的合成及其筛选 |
4.1 添加剂的初步合成及其性能 |
4.2 添加剂的改性研究 |
4.3 几种优选添加剂性能对比 |
4.4 有机改性胺含量对电镀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型添加剂的电镀工艺性能 |
5.1 不同添加剂含量对镀层影响 |
5.2 添加剂的红外谱图 |
5.3 添加剂的性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无氰镀锌工艺的应用及典型配方(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氰镀锌的应用 |
2 无氰碱性镀锌的推广应用 |
2. 1 碱性镀锌工艺 |
2. 2 碱性镀锌光亮剂 |
3 氯化钾镀锌的广泛应用 |
3. 1 氯化钾镀锌工艺 |
3. 2 光亮剂的发展历程 |
4 今后努力的方向 |
四、国外无氰镀锌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的研究[D]. 邓念超.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6(01)
- [2]国内外无氰电镀简述[J]. 五四研究所. 防腐消息, 1972(03)
- [3]碱性无氰镀锌和锌合金及三价铬钝化的生产现状[A]. 叶金堆. 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 2010
- [4]高性能碱性无氰光亮镀锌的使用和维护[A]. 詹益腾,胡明. 第三届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4
- [5]碱性无氰镀锌国外简况[J].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材料保护, 1974(02)
- [6]近几年来国外无氰镀锌概况[J].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材料保护, 1972(02)
- [7]锌酸盐镀锌工艺的发展与展望[A]. 熊刚,胡如南. 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 2010
- [8]无氰电镀的历史及研究现状[A]. 孙建军. 2010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 2010
- [9]略论电镀工艺中有氰与无氰之争[J]. 钟容. 电镀与环保, 1983(03)
- [10]无氰镀锌工艺的应用及典型配方[J]. 王宗雄,鲍新华,周长虹,王超. 电镀与涂饰,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