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心复脉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群群[1](2020)在《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临床经验方滋肾安神汤为基础,研制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制剂“滋肾安神口服液(ZSASOL)”,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以及初步药效学进行研究考察,以期为新药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KM小鼠睡眠时间及睡眠潜伏期为药效学指标,评价各种提取方式对小鼠睡眠结果的影响,并由此优选出最佳提取方式。2.在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有效成分丹参素、斯皮诺素提取量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采用星点试验设计法对ZSASOL的提取工艺、澄清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成型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枸杞子、当归、制何首乌、陈皮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和斯皮诺素进行含量测定,制订ZSASOL的质量标准草案。4.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对ZSASOL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5.以PACA建立KM小鼠失眠模型,以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上台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等为指标,进行ZSASOL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1.ZSASOL的最佳提取方式为水提取。2.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加11倍量水,浸泡24min,提取2次,每次2h。最佳澄清方式为醇沉,最佳醇沉工艺参数为:浓缩至溶液密度为1.10(室温),加95%乙醇使醇含量达70%,静置24h(4℃~8℃)。3.建立了ZSASOL中4种药味的TLC鉴别方法,根据主要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剂中丹参素的含量应不低于0.518mg/ml,斯皮诺素的含量应不低于0.015mg/ml,且自制口服液中各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小于0.2%,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5%,表明制剂的质量稳定性良好。4.初步药效学实验证明ZSASOL有较好的助眠效果且停药后无苯二氮卓类明显的反跳现象。结论:1.ZSASOL制备工艺简便、有效,适用于大工业生产。2.质量标准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制剂的稳定性良好。3.初步药效学研究表明ZSASOL安神助眠功效明显,停药后无明显反跳现象,安全可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贺程蓓[2](2020)在《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六味地黄”为基础方化裁重组,采用山西省大宗药材酸枣仁、熟地黄、山药为主要原料组方,研制开发一种针对中青年女性,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功效的中药保健食品——梦萦口服液。本文对梦萦口服液的处方论证、提取制备工艺、功能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做系统性研究,为梦萦口服液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处方中各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功效主治,论证处方配伍意义;采用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实验,验证处方改善睡眠的功能,并优化其配伍剂量。另外,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并筛选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作用靶点,建立网络相关关系,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进一步阐释梦萦口服液处方配伍规律。处方中原料药经净选、除杂、淋洗、浸泡后,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等工艺参数,并进一步以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醇沉工艺;最后,以口感作为评价依据,经评价人员品尝评分获得梦萦口服液的最佳调配成型工艺。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2.3、4.6、9.3g生药/kg)连续对ICR小鼠灌胃30天,在末次给药后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以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等行为学指标,评价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的功能作用。根据梦萦口服液原料特点,对梦萦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首先,梦萦口服液以最大剂量、最大灌胃量20 mL/kg BW对小鼠、SD大鼠一日两次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情况;继而设定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11.7、23.3、46.7g生药/kg)连续对SD大鼠灌胃30天,观察动物中毒情况,并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检查。对梦萦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建立梦萦口服液的感官指标;参照国家标准,建立梦萦口服液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等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的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梦萦口服液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提示梦萦口服液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相关靶点蛋白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另外,甾醇类成分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改善机体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调节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传导;生物碱、黄酮类以及萜类成分的作用靶点可富集于血小板活化、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微循环;多糖类成分调控炎症相关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梦萦口服液从多通路、多靶点调节机体平衡,发挥改善睡眠作用。梦萦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所用原料药材挑拣杂质,洗净后,浸泡,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浓缩至密度约1.181.20(60℃),冷却,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0%,静置18小时,分离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入5%白砂糖、0.10%山梨酸钾,加水至适量,再经过灭菌、灌注、分装、检验等环节制成成品。功能学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可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入睡率。其中,受试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较其协同巴比妥钠缩短睡眠潜伏期效果更好。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无明显毒性,肝脏、肾脏、脾脏、睾丸及卵巢等主要器官无明显损伤,无毒剂量为46.7g生药/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0倍,表明梦萦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6740-2014),拟定了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可有效地用于梦萦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评价。结论梦萦口服液是一种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功能学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阐释了梦萦口服液的处方配伍合理性,确定了水提醇沉的工艺路线参数,按照规范评价了其改善睡眠的功能和安全性,拟定了质量标准,基本完成了梦萦口服液的研制开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王天宁[3](2020)在《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柏参王前列胶囊处方源于我省名中医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方,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淋证),临床疗效显着。针对该处方,通过对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药理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药物制剂提供实验基础与数据支撑。方法:生产工艺研究:以抗炎活性为指标对所设计的4条提取工艺路线进行筛选,运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法对最佳提取工艺路线进行提取工艺参数优化;以最佳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成型率、休止角等考察指标,对辅料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柏参王前列胶囊最佳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标准,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通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抗炎实验,以及小鼠抗炎、免疫、镇痛实验,明确柏参王前列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效作用。结果:在生产工艺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1抗炎效果明显;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得到黄柏、牛膝醇提的最佳提取工艺:6倍量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6 h;马齿苋、黄芪等最佳水提工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确定了以糊精为辅料通过湿法制颗粒后装囊制成胶囊的成型性工艺。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黄柏、苦参、黄芪、王不留行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盐酸小檗碱、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5批样品重量差异限度均在10%以内,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水分均不超过9.0%;在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2004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13个共有峰的评价模式,利用对照品比对法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共指认6个色谱峰。在药理活性研究中,柏参王前列胶囊可抑制大鼠白细胞数目升高及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降低TNF-α、1L-1β、1L-8含量,抑制足肿胀;可抑制小鼠琼脂肉芽肿形成,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并可通过提高小鼠溶血素含量及改善吞噬功能来提高小鼠的免疫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活性;同时柏参王前列胶囊可降低小鼠疼痛扭体及舔足次数,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结论:本实验运用现代中药提取、制药技术,制备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胶囊剂;运用现代中药分析技术,建立了柏参王前列胶囊准确可靠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力的活性作用,这些工作将为其开发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
李佳佳[4](2019)在《葶苈生脉口服液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葶苈生脉方是全国名老中医邢月朋老先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方,经过临床验证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为将本组方更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葶苈生脉方进行剂改,制备成口服液,并对葶苈生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目的: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成分,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结合的方式,确定葶苈生脉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了保证葶苈生脉口服液的疗效与质量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葶苈生脉口服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葶苈生脉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葶苈生脉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料液比、醇浓度为影响因素,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川芎嗪、五味子甲素、泽泻醇B-23醋酸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葶苈生脉口服液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HPLC方法,使用色谱柱YMC J’sphere ODS-H80-C18(4.6 mm×250 mm,4μm)进行检测,使用的流动相:A通道为乙腈、B通道为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确定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03 nm、270 nm,柱温30℃。针对10批不同批次的葶苈生脉口服液化学成分采用评价软件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葶苈生脉口服液提取工艺参数:采用醇提法,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10,醇浓度82%。所建立的色谱条件能使葶苈生脉口服液各成分得到较好分离,10批样品间相似度均>0.98,203 nm下有21个共有峰、270 nm下有17个共有峰。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的最佳醇提工艺参数稳定可靠,为葶苈生脉方开发为现代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高,可用于葶苈生脉口服液的质量综合评价。
魏怀春[5](2019)在《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脾安神颗粒是由刺五加、黄芪等6味中药组成的中药方剂,临床主要用于失眠症(不寐)的治疗。本研究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的制剂技术对健脾安神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确保制剂的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出膏率、总皂苷含量、紫丁香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因煎煮液中常含有大量的无效成分,通过对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等三种纯化工艺的效果比较,确定了醇沉法为制剂的纯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醇沉的最佳条件为: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1.16(60℃)的清膏状态,缓慢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60%,室温下静置12小时,滤过。通过3批中试实验证实,健脾安神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在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中,通过对辅料种类、辅料比例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粒辅料为乳糖与可溶性淀粉(2:1)的混合辅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优选了颗粒成型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为:将浸膏粉与1.5倍量的混合辅料(乳糖与可溶性淀粉2:1)混合均匀,使用75%乙醇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在65℃的干燥箱内烘干,取出,分装即得。按照制剂工艺制备健脾安神颗粒,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值,并通过三批中试研究,证实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行、条件合理,可进行大量生产。在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TLC)对健脾安神颗粒中的刺五加、黄芪、麦冬、枸杞子等4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阴性样品无影响,表明定性鉴别方法可行,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我们考察了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等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的要求。针对处方中的君药刺五加,我们建立了紫丁香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健脾安神颗粒的质量控制。健脾安神颗粒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批样品在初步设定的考核期内,性状、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说明健脾安神颗粒在模拟市售包装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姬春香[6](2019)在《参麦宁心口服液的工艺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参麦宁心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治疗心悸胸闷、心慌气短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制备工艺生产参麦宁心口服液,口服每日3次,每次10 ml,10~15 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10例,总有效率95. 5%;对照组100例,总有效率92. 0%,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宁心口服液工艺严格,配方合理,治疗心悸胸闷,心慌气短等证效果显着。
钱晓兰[7](2017)在《养心通脉合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养心通脉合剂处方为治疗冠心病的医院名老中医经验方。该方由炙黄芪、党参、丹参、麦冬、醋五味子、炙甘草6味中药组成,疗效确切。本研究旨在探索养心通脉合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并对提取工艺行药效学评价分析,为今后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在制备工艺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养心通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水提工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因素进行考察,运用数据分析手段,最终获得该合剂制备工艺。在质量标准探索中,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丹参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对黄芪所含黄芪甲苷行含量测定;对养心通脉合剂行装量、pH值、相对密度检查,并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试验。通过建立小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观察不同提取工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NO、ET-1水平的影响。结果确定了养心通脉合剂的制备工艺为将炙黄芪、党参、丹参、麦冬、醋五味子、炙甘草6味中药按处方比例合并后,浸泡1小时,加8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0.5小时,趁热过滤。合并3次滤液,静置过夜,过滤,取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苯甲酸钠和尼泊金乙酯,煮沸15分钟、搅匀、过滤,分装为每瓶500ml,110℃热压灭菌30分钟,即得。质量标准研究中确定了黄芪、丹参的薄层色谱法为定性鉴别方法,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养心通脉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1.5311x+3.7183,黄芪甲苷浓度在0.04990.9998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6.47%102.59%,RSD=2.39%(n=6),建立的方法稳定、合理可行,规定养心通脉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不得低于0.0284mg/ml。其装量、pH值、相对密度的检查结果也均符合要求。养心通脉合剂在3个月内质量稳定。药效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最佳制备工艺。结论结果表明养心通脉合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控,成品初步稳定性良好,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
杜冰洁[8](2017)在《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复方地芍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制备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复方地芍颗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单因素及Box-Behken试验设计,以梓醇、总多糖含量为指标,优选生地黄等4味药材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2)采用单因素和星点-效应面法试验设计,以芍药苷、绿原酸和乙醇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白芍、杜仲等4味药材最佳乙醇提取工艺参数。(3)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复方地芍颗粒的成型率、吸湿性、休止角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成型工艺。(4)对该颗粒剂中生地黄、白芍、杜仲等7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定,建立制剂中梓醇、芍药苷、绿原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5)研究颗粒剂的初步稳定性,加速稳定性考察3个月,长期稳定性考察6个月,分别对颗粒剂的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考察。结果:(1)最佳水提取工艺确定:加入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2)最佳乙醇提取工艺确定为体积分数60%的乙醇,料液比11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60 min。(3)最佳成型工艺确定为复方地芍方浸膏粉与糊精以7:3的比例混合,加入量为浸膏粉20%的90%乙醇作润湿剂进行制粒。(4)建立制剂中生地黄、白芍、杜仲、A、B、C、D、E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梓醇、芍药苷及绿原酸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0.5:99.5)和甲醇:0.3%冰乙酸水梯度洗脱,012 min:20:80,1220 min:30:70,检测波长分别为210 nm、230nm和327 nm,流速:1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5)颗粒剂稳定性:以上各检测指标在6个月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该制剂稳定性好。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简便、快速、准确,成品质量稳定。
祁娟娟[9](2014)在《芪参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实验目的芪参颗粒由黄芪、丹参、金银花等药味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解毒护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本方为王伟教授课题组临床经验方,初期临床应用剂型为口服汤剂,在服用储存携带等方面有诸多缺点。因此本课题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对该方进行提取纯化制成颗粒剂型,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便最大限度发挥处方临床疗效,适应市场化需求,为广大心衰患者提供优良中药制剂。实验方法首先,根据方中药效物质性质和制剂工艺设计理论,结合工业化需求,选用颗粒剂为本处方的成型剂型,水提醇沉法为本方的提取纯化工艺。以方中君药和臣药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丹酚酸B提取率,结合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溶媒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提取工艺的的较优参数。以黄芪甲苷和丹酚酸B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参考溶液澄清度,选取不同水平,分别对影响醇沉工艺的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液乙醇浓度、醇沉时间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筛选出较优纯化工艺条件。其次,本课题结合工艺结果和实际情况选定药辅比例,并比较干法制粒和湿法制粒工艺两种不同制粒工艺的可行性,考察制粒工艺相关参数;在确定制粒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吸湿率、流动性的考察优选出适宜的辅料种类;另考察了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工艺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湿度控制提供依据。最后,为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本课题分别从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及有毒中药的限量检查三个方面对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提取工艺条件为:A3B1C3,即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醇沉工艺条件为:将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60℃),加适量乙醇调至乙醇浓度为70%,静置16小时,离心弃去沉淀,上清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60℃,-0.8MPa)。成型工艺为:选用乳糖为赋形剂,按药辅比2:1进行混合,干压制粒,轧轮速度为15Hz,轧轮压力为4MPa,环境临界相对湿度湿度控制在62%以下。质量标准研究结果为:建立了黄芪、丹参、金银花、S2和S3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对方中有毒中药S1的有毒成分乌头碱建立了限量检查方法;对主要药效成分黄芪甲苷、丹酚酸B、绿原酸建立了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黄芪甲苷的色谱条件:Grace Apollo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柱温 30℃;流速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雾化气体为氮气,流速2.6mL/min。丹酚酸B的色谱条件:Agilent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27:10:1:62);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6nm。绿原酸的色谱条件:Agilent TC-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10:90);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nm。结论本课题通过对芪参颗粒提取纯化和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建立了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流程,并制备出了合格的成型颗粒;通过质量标准相关研究,建立定性鉴别、限量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标准,为保证剂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依据,达到了预期实验目的。
刘汉清,殷武,李飞,樊巧玲[10](1998)在《养心复脉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养心复脉口服液处方经正交筛选优化而成,由丹参、徐长卿、苦参等药组成,本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口服液进行薄层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研究。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二、养心复脉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心复脉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 |
1.1 失眠的病因病机 |
1.2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
2 滋肾安神处方的分析研究 |
3 处方中各药味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
3.1 桑椹 |
3.2 炒蕤仁 |
3.3 丹参 |
3.4 首乌藤 |
3.5 炒酸枣仁 |
3.6 合欢皮 |
3.7 陈皮 |
3.8 五味子 |
3.9 当归 |
3.10 枸杞子 |
3.11 炒柏子仁 |
3.12 制何首乌 |
第二章 ZSASOL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优选提取方式 |
1 实验材料 |
1.1 试验仪器 |
1.2 动物 |
1.3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饮片提取 |
2.2 小鼠造模 |
2.3 分组及给药 |
2.4 评价指标的测定 |
2.5 结果 |
第二节 水提取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吸水率的考察 |
2.2 单因素优化水提取工艺实验设计 |
2.3 星点-效应面设计方案及结果 |
2.4 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 |
2.5 水提工艺参数的优化及预测 |
2.6 工艺验证试验 |
2.7 总结 |
第三节 澄清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初步澄清工艺筛选 |
2.2 澄清工艺考察 |
2.3 总结 |
第四节 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矫味剂的选取 |
1.4 灭菌工艺 |
1.5 中试10 批放大试验 |
1.6 总结 |
第三章 ZSASOL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ZSASOL质量标准草案 |
第二节 ZSASOL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1 药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 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1 名称 |
2.2 处方 |
2.3 制法 |
2.4 性状 |
2.5 鉴别 |
2.6 检查 |
2.7 含量测定 |
第三节 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原料与试药 |
1.4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四章 ZSASOL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五章 ZSASOL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ZSASOL对正常小鼠睡眠的影响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实验安排 |
2.3 结果 |
第二节 ZSASOL对失眠模型小鼠睡眠的影响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小鼠造模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实验安排 |
2.4 结果 |
结语 |
1 剂型的选择 |
2 质量标准指标的选择 |
3 初步药效学中药效范围的筛选及停药反应的确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2)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2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思路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内容 |
2.5 创新点 |
第一章 梦萦口服液处方研究 |
第一节 梦萦口服液配方组成 |
第二节 梦萦口服液处方优选研究 |
第二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三章 梦萦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提取工艺考察 |
第二节 纯化工艺研究 |
第三节 成型工艺研究 |
第四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
第五章 梦萦口服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
第二节 30天喂养试验 |
第六章 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西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
1.1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病机 |
1.2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 |
2.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
2.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疗方法 |
3.柏参王前列胶囊概述 |
3.1 柏参王前列胶囊组方方解 |
3.2 柏参王前列胶囊各个药材在15 版《中国药典》中研究概况 |
3.3 组方中各药药理作用 |
第二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实验动物 |
2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及筛选 |
2.1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 |
2.2 提取工艺路线的筛选 |
3 提取工艺参数研究 |
3.1 粉碎工艺研究 |
3.2 乙醇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
3.3 水提工艺参数的确定 |
4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4.1 提取物浓缩相对密度的选择 |
4.2 .提取物干燥温度的选择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柏参王前列胶囊内容物筛选实验 |
2.1 胶囊内容物粉碎粒度的确定 |
2.2 胶囊制粒工艺的研究 |
2.3 胶囊制粒工艺的确定 |
2.4胶囊制粒工艺验证实验 |
3 胶囊型号选择 |
3.1 堆密度测定 |
3.2 囊容量考察 |
4 胶囊生产环境相对湿度的确定 |
5 小结讨论 |
第四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质量标准(正文) |
第二节 柏参王前列胶囊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药材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
2.2 检查 |
2.3 含量测定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品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制备 |
2.2 色谱条件 |
2.3 方法学验证 |
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3.1 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共有峰的确定 |
4 讨论 |
4.1 不同波长的考察 |
4.2 流动相的考察 |
4.3 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六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试药 |
2 急性毒性实验 |
3 药效学实验 |
3.1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
3.2 抗炎作用 |
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 疼痛作用 |
4 实验结果 |
4.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4.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结果 |
4.3 抗炎实验结果 |
4.4 小鼠免疫的影响结果 |
4.5 疼痛实验结果 |
5.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葶苈生脉口服液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葶苈生脉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葶苈生脉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指纹图谱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治疗失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
1.2.1 治疗失眠的化学药品 |
1.2.2 治疗失眠的中药 |
1.3 健脾安神颗粒的处方组成及方解 |
1.4 健脾安神颗粒处方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
1.4.1 刺五加 |
1.4.2 黄芪 |
1.4.3 麦冬 |
1.4.4 枸祀子 |
1.4.5 山药 |
1.4.6 大枣 |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5.1 课题来源 |
1.5.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健脾安神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3 处方组成 |
2.4 实验方法 |
2.4.1 提取工艺研究 |
2.4.2 纯化工艺研究 |
2.4.3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2.4.4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2.4.5 生产过程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研究 |
2.4.6 制剂制备工艺及处方确定研究 |
2.4.7 确定工艺流程 |
2.4.8 中试试验研究 |
2.5 实验结果 |
2.5.1 提取工艺结果分析 |
2.5.2 纯化工艺结果分析 |
2.5.3 醇沉工艺研究结果及方差分析 |
2.5.4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2.5.5 生产过程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研究 |
2.5.6 中试试验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健脾安神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3.2.1 实验仪器 |
3.2.2 药材与实验试剂 |
3.3 检验项目 |
3.3.1 取样量情况 |
3.3.2 刺五加的薄层鉴别 |
3.3.3 黄芪的薄层鉴别 |
3.3.4 麦冬的薄层鉴别 |
3.3.5 枸杞子的薄层鉴别 |
3.3.6 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3.4 检查结果 |
3.4.1 性状检查结果 |
3.4.2 粒度检查结果 |
3.4.3 水分检查结果 |
3.4.4 溶化性检查结果 |
3.4.5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
3.4.6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 |
3.4.7 刺五加的薄层鉴别 |
3.4.8 黄芪的薄层鉴别 |
3.4.9 麦冬的薄层鉴别 |
3.4.10 枸杞子的薄层鉴别 |
3.4.11 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健脾安神颗粒的稳定性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考核项目 |
4.3.2 影响因素试验 |
4.3.3 加速稳定性试验 |
4.3.4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4 实验结果 |
4.4.1 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4.4.2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 |
4.4.3 长期稳定性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参麦宁心口服液的工艺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方剂组成 |
2 药材的整理炮制 |
3 制备工艺 |
3.1 煎煮 |
3.2 浓缩 |
3.3 醇沉、回收乙醇 |
3.4 配制、灌封 |
3.5 灭菌、包装 |
3.6 功能主治 |
4 质量控制 |
4.1 性状 |
4.2 鉴别 |
4.3 检查 |
5 疗效观察 |
5.1 一般资料 |
5.2 诊断标准 |
5.3 治疗方法 |
5.4 治疗标准 |
5.5 治疗结果 |
6 讨论 |
(7)养心通脉合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
2.养心通脉合剂治疗冠心病 |
3.研究意义 |
4.研究内容 |
一、养心通脉合剂的制备工艺 |
1.试药与仪器 |
2.方法与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二、养心通脉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1.试药与仪器 |
2.方法与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三、养心通脉合剂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1.试药与仪器 |
2.方法与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四、养心通脉合剂的药效学分析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与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冠心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复方地芍颗粒提取工艺设计 |
2.1 处方组成 |
2.2 工艺设计 |
3.复方地芍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3.1 水提取部分工艺研究 |
3.2 乙醇提取部分工艺研究 |
4.复方地芍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4.1 样品的制备 |
4.2 制粒工艺研究 |
4.3 验证试验 |
4.4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
4.5 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确定 |
4.6 复方地芍颗粒中试研究 |
5.复方地芍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5.1 性状 |
5.2 鉴别 |
5.3 检查 |
5.4 复方地芍颗粒中梓醇HPLC含量测定 |
5.5 复方地芍颗粒中芍药苷和绿原酸HPLC含量测定 |
6.复方地芍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
6.1 加速稳定性实验 |
6.2 长期稳定性试验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芪参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现状 |
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发展历程 |
2 中药制剂治疗心衰的辩证治则治法 |
3 中药制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发展 |
4 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芪参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
1 芪参颗粒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
2 主药味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芪参颗粒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1 含量测定方法 |
2 水提工艺考察 |
3 醇沉工艺考察 |
4 结论 |
第二章 芪参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1 制粒方法考察 |
2 辅料筛选 |
3 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
4 结论 |
第三章 芪参颗粒的质量标准相关研究 |
1 处方 |
2 制法 |
3 性状 |
4 功能主治 |
5 用法用量 |
6 贮藏 |
7 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8 乌头碱限量检查 |
9 含量测定 |
第三部分 实验总结与讨论 |
第四部分 专业实践 |
第一章 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项目实践 |
1 项目背景介绍 |
2 项目具体实施内容 |
3 项目学习小结与思考 |
第二章 某药厂技术支持项目学习实践 |
1 项目背景介绍 |
2 项目内容 |
3 项目学习心得体会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养心复脉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 张群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D]. 贺程蓓.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D]. 王天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葶苈生脉口服液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D]. 李佳佳.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5]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魏怀春.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6]参麦宁心口服液的工艺及疗效[J]. 姬春香. 光明中医, 2019(03)
- [7]养心通脉合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D]. 钱晓兰. 苏州大学, 2017(04)
- [8]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杜冰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 [9]芪参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祁娟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10]养心复脉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J]. 刘汉清,殷武,李飞,樊巧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