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 Analysis of Mutual Interference in Radar Systems Using Dual-Band (Ka / X) Antennas(论文文献综述)
张鸣一[1](2021)在《Ku/Ka波段双频T/R组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硕[2](2021)在《多载频MIMO-HFSWR波达方向估计研究》文中认为
程艺[3](2021)在《微带滤波功分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
周鹏飞[4](2021)在《基于微波光子雷达的宽带成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仇一珂[5](2021)在《基于混合网络的毫米波大规模宽带贴片阵列天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想[6](2021)在《基于外调制器的光学频率梳产生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微波光子学作为一门将微波技术与光子学的独特优势相融合的新兴学科,在综合射频、卫星通信和微波光子雷达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而光学频率梳作为微波与光波的连接中枢,是微波光子学系统中信号生成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如何产生谱线间隔可调、梳线数目理想、带外抑制比高的平坦光学频率梳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基于外调制器的光学频率梳产生及其在卫星多频段频率变换方面的应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三个级联的DDMZM产生光学频率梳的方案。通过控制外加在第三级DDMZM上多频率调制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在产生梳线数目可调的光学频率梳的同时,谱线间隔可灵活调节为4GHz或6GHz。结果表明32线和48线光学频率梳的平坦度皆低于0.5d B。(2)为优化前一方案中因级联次数过多造成的功率损耗,提出了基于DPMZM和DDMZM级联产生光学频率梳的方案。本方案通过改变调制器及其级联方式实现光学频率梳的产生,可分别获得梳线数目为36,42,44,54和66线的光学频率梳,显着地提升了梳线数目。本方案中光频梳的谱线间隔可灵活调节为4GHz或6GHz、平坦度皆低于1d B、带外抑制比大于18.71d B。(3)提出基于可重构的单本振光学频率梳实现卫星多频段频率变换的方案。为降低微波光子变频系统对电本振源频率的要求,利用本振倍频电路产生光学频率梳,可基于N根梳线产生2N个微波频率。结果表明一个K或Ka波段的射频信号可分别通过该方法并行变频至S、C、X、Ku、K、Ka、U和V等波段,并实现了Ka、K、Ku和X波段间的交叉波段频率转换。
闫佳兴[7](2021)在《相位辅助的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物联网与工业智能化的发展促使高精度目标探测与定位的需求快速增长。基于相位的干涉测距技术可通过收发信号的相差信息,获得良好的测距精度,且不依赖于信号带宽,在高精度测距领域获得了高度关注。本文针对目标检测中高精度测距的问题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基于包络锁相的AMCW高精度测距方法、以及基于双频LFM的高精度无模糊测距方法,并且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了实测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总结了传统探测信号实现高精度测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场景;并且简要介绍了其测距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最后总结分析了不同测距方法的理论测距精度。2、针对AMCW信号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测距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包络锁相的AMCW高精度测距方法。AMCW的单频包络信号中含有距离信息,而锁相环具有窄带滤波特性与良好的跟踪特性,可对含噪声的包络信号进行捕获与跟踪,降低噪声的影响。相比于原有AMCW,该方法在低信噪比下体现出更好的鲁棒性。最后,通过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了不同实际场景下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测距精度。3、针对FSK雷达存在相位模糊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频LFM的高精度无模糊测距方法。该方法利用了LFM信号脉压后的获得另一维度的粗距离值,对FSK相位测距的精细距离进行解耦,以便保证高精度测距的同时去除相位模糊,并分析了双频LFM高精度测距系统参数间的约束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和系统实现验证了该方法可解决FSK雷达相位模糊的问题。4、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并对今后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现给出了方向。
任英楠[8](2021)在《级联式六边环形超材料结构加载微带天线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线具有收发电磁波的重要作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飞速成长,系统对天线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升高。微带天线因其容易和其他设备集成、尺寸小、成本低廉且容易制作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传统微带天线增益低、方向性差、带宽窄等缺点也成为众多学者需要攻克的难题。超材料的提出为改进微带天线性能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电磁超材料是一种周期性排列的人工结构,所表现出来的逆多普勒、负折射率等特殊性质都与常规材料截然不同,因而常被应用于吸波器、超透镜、天线、传感器等研究领域中。将电磁超材料引入到传统微带天线中,有助于提升天线的增益性能、拓宽天线的带宽以及实现天线定向辐射等,是改善传统微带天线性能的一个简单且有效的举措。本文选择基于电磁超材料对传统微带天线的性能的优化改进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提出了两种新型的超材料单元结构,将其运用在传统微带天线上,同时分析了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微带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与传统微带天线进行了对比,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一种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的超材料单元,对该单元结构的双负特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将其进行周期性排列并放置于传统微带天线的上方,构成了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新型微带天线。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新型超材料微带天线工作于10 GHz附近,阻抗带宽相较于传统微带天线拓展了0.25 GHz,增益提高了8.7498 d B,E面和H面的半功率波束宽度分别收缩了90°和36°,所设计的新型超材料微带天线的性能在方向性、带宽、增益三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微带天线的接地板上刻蚀十字交叉型缝隙以拓展天线的阻抗带宽。结果表明,在原有的超材料微带天线的基础上,基于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在两个频带范围内工作,在10 GHz和14 GHz两谐振频率处阻抗带宽又进一步拓展了0.06 GHz和0.56 GHz,刻蚀缝隙后天线的增益为13.454 d B,相较于传统微带天线也有明显的提升。2、提出了一种嵌套式双六边环形超材料结构单元,该超材料在10 GHz和14 GHz两个谐振频率附近出现左手频带,并对双负特性进行了验证,改变超材料阵列的排列方式后放置于传统微带天线的上方,同时在天线接地板上刻蚀十字交叉型缝隙。结果显示,在传统微带天线的基础上,基于嵌套式双六边环形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工作在10 GHz和14 GHz两个频带上,天线的带宽得到了拓展,两个工作带宽分别为1.74 GHz和4.98GHz,同时增益、方向性相比传统微带天线也有所提升。本文所提出的超材料单元结构对于丰富超材料的种类以及超材料在传统微带天线上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翰[9](2021)在《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设计与性能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车辆环境感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载77GHz毫米波雷达凭借着其检测精度较高、体积小、质量轻、测量距离远、成本适中且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成为无人驾驶车辆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天线系统作为毫米波雷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雷达的检测能力,因此需要设计更优的天线结构以提升雷达性能。本文针对车载后向检测角雷达的特定性能需求,面向高增益宽角度的天线,在天线阵列设计、馈电波导设计、天线阵列耦合抑制及天线罩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车载毫米波角雷达天线高增益宽角度的性能需求,在给定设计空间内设计天线阵列。设计并优化了10阵元串联馈电微带线阵,采用了泰勒综合法,通过控制贴片宽度控制各阵元的激励幅度分布从而获得低副瓣;分析了用于给天线馈电的接地共面波导,优化确定其结构参数;设计了两发四收的天线面阵及从芯片到各天线的接地共面波导传输线。所设计天线工作频段覆盖77-78.5GHz,两发射天线的增益均大于13d Bi,方位角半功率波束宽度大于90°。(2)针对毫米波雷达天线的收发互耦影响雷达检测能力的问题,利用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抑制天线互耦,提高收发隔离度。研究了EBG结构的互耦抑制原理,采用缝隙加载技术,提出了一种L型开槽EBG结构并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表面波抑制带隙的影响,加入所提出的EBG结构后,天线阵列在工作频段内的收发隔离度有一定提高,实现了一定的互耦抑制效果,天线的回波损耗及方向图未受较大影响。(3)针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工作环境复杂的问题,设计雷达天线罩以保证其稳定工作。分析了常见的天线罩透波材料及结构形式,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实心壁平板天线罩,该天线罩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加入后未对辐射波束产生明显影响;对天线罩进行跌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罩在跌落后未发生明显破坏,具备良好电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章振[10](2021)在《基于飞秒激光时域拉伸的超快光谱学技术》文中指出超快光谱分析技术是理解物质组成、分子演化和动力学的重要工具,涉及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基础科学,以及气体示踪和泄漏预警等应用科学。随着飞秒激光的出现,光谱学的探测速度不断被刷新。飞秒时域拉伸技术将记录的瞬时现象展开到时域,降低了超快探测中的采样速度要求,在超快成像、测距、单发脉冲光谱探测、非重复和罕见信号探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飞秒光频梳光谱学技术展现了宽光谱和单个梳齿分辨的特点,为高分辨光谱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结合了双频梳光谱技术和时域拉伸技术,提出超快和高精度光谱分析的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回顾了双频梳光谱学,重点介绍了单腔双频梳光谱学的发展和应用;回顾了飞秒时域拉伸技术在超快光谱学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双频梳光谱学的优点为拥有光频梳至电频梳转换的能力,缺点为无法单发脉冲探测;飞秒时域拉伸光谱学的优点为拥有实时探测的能力,缺点为无法实现单个梳齿分辨。2.基于单腔双频梳光谱学思想和时域拉伸技术,提出飞秒非平衡时域拉伸光谱学。该方法利用单个自由运行的锁模飞秒激光器,简化了双频梳系统,不需要复杂的相位锁定回路。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的两臂中引入不同的色散量,使不同时域拉伸的两个脉冲发生干涉。不仅实现了光谱信息从光频梳至电频梳的转换,而且拥有单发脉冲实时探测的能力。通过Optiwave软件建模分析和实时光谱分析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实验中单次光谱的探测速度和分辨率分别为250 μs和540 MHz。3.利用微波光子学中的光学调制技术,将非平衡时域拉伸光谱学中宽带电谱调制至光谱进行分析,降低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困难。并形成了光谱至电谱、电谱再至光谱的映射关系。我们根据这种映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宽光谱映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可将难以分辨的光谱映射至高分辨区域进行分析。4.光频梳不仅可以作为宽谱探测光源,也可以作为频率标准。提出光频梳参考的单频光频率锁定和扫描技术,为单频光与光频梳的多外差探测提供程序化和稳定的扫描光源,实现了低带宽的多外差光谱学,并用于超快气体光谱分析。5.展望了一种基于时域拉伸和频率选通的光谱扫描方法,可以运用于大气光谱遥感,解决传统气体探测激光雷达在频域中进行光谱扫描时速度慢和不稳定的问题。
二、An Analysis of Mutual Interference in Radar Systems Using Dual-Band (Ka / X) Antenna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 Analysis of Mutual Interference in Radar Systems Using Dual-Band (Ka / X) Antennas(论文提纲范文)
(6)基于外调制器的光学频率梳产生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光学频率梳产生技术研究现状 |
1.2.1 非线性光纤法 |
1.2.2 光电振荡器法 |
1.2.3 外调制器法 |
1.3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卫星多频段频率变换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基于双光学频率梳的多频段频率变换技术 |
1.3.2 基于单光学频率梳的多频段频率变换技术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微波光子技术相关器件简介及理论基础 |
2.1 微波光子外调制器关键器件 |
2.1.1 常用的外调制器 |
2.1.2 外调制器常用的调制方式 |
2.2 基于DDMZM的光学频率梳产生方法 |
2.2.1 基于单个DDMZM产生5线光学频率梳 |
2.2.2 基于单个DDMZM产生20线光学频率梳 |
2.3 基于IM的光学频率梳产生方法 |
2.3.1 IM在一般工作点产生光学频率梳 |
2.3.2 IM在特殊工作点产生光学频率梳 |
2.4 基于DPMZM的光学频率梳产生方法 |
2.5 微波信号光域频率变换技术 |
2.5.1 基于DDMZM的频率变换方法 |
2.5.2 基于IM与DPMZM级联的频率变换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利用多频率调制信号驱动级联外调制器产生可调谐光学频率梳 |
3.1 基于级联DDMZM的光学频率梳产生方案 |
3.1.1 方案及原理分析 |
3.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2 基于DPMZM与DDMZM级联的光学频率梳产生方案 |
3.2.1 方案及原理分析 |
3.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可重构的单本振光学频率梳实现卫星多频段频率变换 |
4.1 本振光学频率梳的产生 |
4.2 多频段频率变换方案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相位辅助的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相位辅助的测距雷达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相位辅助的高精度测距定位应用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传统探测信号测距的基本原理 |
§2.1 单频干涉测距原理 |
§2.2 线性调频信号测距原理 |
§2.2.1 LFM信号的时频域特性 |
§2.2.2 测距基本原理 |
§2.3 基于时、频、相的测距精度比较 |
§2.3.1 测量时间的方法 |
§2.3.2 测量频率的方法 |
§2.3.3 测量相位的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包络锁相的AMCW高精度测距方法 |
§3.1 AMCW测距基本原理 |
§3.2 基于锁相环的AMCW包络跟踪算法 |
§3.2.1 信号模型 |
§3.2.2 数字锁相环 |
§3.2.3 精确相位提取 |
§3.3 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实验 |
§3.3.1 单一目标环境测距 |
§3.3.2 背景多反射物条件下的目标探测 |
§3.4 系统实现与验证 |
§3.4.1 收发系统设计 |
§3.4.2 实测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双频LFM的高精度无模糊测距方法 |
§4.1 双频测距原理 |
§4.2 双频LFM算法基本原理 |
§4.3 仿真实验 |
§4.4 系统实现与验证 |
§4.4.1 收发系统设计 |
§4.4.2 实测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的工作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级联式六边环形超材料结构加载微带天线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电磁超材料简介 |
1.1.2 超材料微带天线简介 |
1.2 超材料微带天线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二章 超材料和微带天线理论基础 |
2.1 有效介质理论 |
2.2 微带天线理论基础 |
2.2.1 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及馈电方式 |
2.2.2 微带天线的参数设计 |
2.2.3 天线的主要性能指标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微带天线 |
3.1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 |
3.1.1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设计 |
3.1.2 等效电磁参数提取 |
3.2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微带天线 |
3.2.1 微带天线基础结构设计 |
3.2.2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微带天线构建 |
3.2.3 仿真与分析 |
3.3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 |
3.3.1 级联式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构建 |
3.3.2 仿真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嵌套式双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 |
4.1 嵌套式双六边环形结构 |
4.1.1 嵌套式双六边环形结构设计 |
4.1.2 等效电磁参数提取 |
4.2 嵌套式双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 |
4.2.1 嵌套式双六边环形结构超材料缝隙微带天线构建 |
4.2.2 仿真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设计与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车载毫米波雷达研究现状 |
1.2.2 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 |
2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微带天线设计理论 |
2.1 车载毫米波雷达基本理论 |
2.1.1 雷达方程 |
2.1.2 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结构 |
2.1.3 雷达的测速及测距 |
2.2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
2.2.1 天线的基本参数 |
2.2.2 微带天线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3 微带天线及其阵列的馈电 |
2.3 微带阵列天线的副瓣抑制 |
2.4 本章小结 |
3 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 |
3.1 雷达天线的设计性能指标 |
3.2 微带阵列天线的构型设计 |
3.2.1 单元的设计 |
3.2.2 10 阵元串馈线阵设计 |
3.3 接地共面波导的设计 |
3.4 两发四收天线阵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77GHz毫米波阵列天线互耦抑制研究 |
4.1 EBG结构的互耦抑制原理 |
4.2 L型开槽EBG结构设计 |
4.2.1 L型开槽EBG单元结构 |
4.2.2 L型开槽EBG结构的表面波带隙分析 |
4.3 基于L型开槽EBG结构的车载雷达天线互耦抑制 |
4.4 本章小结 |
5 毫米波雷达天线罩的设计 |
5.1 雷达天线罩的材料 |
5.2 雷达天线罩的结构 |
5.3 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罩的设计 |
5.3.1 天线罩电性能分析 |
5.3.2 天线罩结构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基于飞秒激光时域拉伸的超快光谱学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飞秒激光的时域和频域性质 |
1.2 光频梳的发展和应用 |
1.3 光频率梳光谱学的发展 |
1.3.1 光频梳光谱技术简介 |
1.3.2 单腔双频梳光谱学 |
1.3.3 光频梳参考的光谱学 |
1.4 飞秒时域拉伸技术的发展 |
1.4.1 飞秒时域拉伸技术简介 |
1.4.2 时域拉伸超快测距和成像的应用 |
1.4.3 时域拉伸超快光谱分析 |
1.5 研究意义和论文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飞秒非平衡时域拉伸光谱学的超快气体探测 |
2.1 时域拉伸后光频梳的时频映射关系 |
2.2 非平衡时域拉伸干涉仪 |
2.2.1 平衡与非平衡时域拉伸的干涉对比 |
2.2.2 基于Optiwave光学建模软件的色散参数优化 |
2.2.3 高阶色散对时域拉伸干涉测量的影响 |
2.3 超快气体探测实验 |
2.3.1 实验设计 |
2.3.2 超快探测结果 |
2.3.3 光谱压缩系数和分辨率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光谱映射的宽光谱分析技术 |
3.1 传统光栅光谱仪发展的瓶颈 |
3.2 超快气体探测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
3.3 微波光子学信号处理技术 |
3.3.1 微波光子学简介 |
3.3.2 微波测量领域的应用 |
3.4 宽带啁啾微波信号的光学调制 |
3.4.1 宽带啁啾微波信号的产生 |
3.4.2 基于Optiwave软件的光学调制仿真 |
3.5 基于光谱映射的宽光谱分析实验 |
3.5.1 实验设计 |
3.5.2 边带光谱分析 |
3.6 基于光谱映射的光谱仪设计 |
3.7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频率扫描和锁定的低带宽多外差光谱学 |
4.1 多外差光频梳光谱学简介 |
4.2 单频光与光频梳的多外差探测 |
4.2.1 单频光与光频梳多外差干涉原理 |
4.2.2 多外差探测的光谱学应用 |
4.2.3 低带宽多外差探测的实现方式 |
4.3 光频梳参考的频率锁定和扫描技术 |
4.3.1 单频光的频率锁定和扫描 |
4.3.2 频率锁定效果和扫描间隔计算 |
4.4 气体光谱的低带宽多外差探测 |
4.4.1 实验设计 |
4.4.2 梳齿间拍频的抑制 |
4.4.3 宽谱扫描模式 |
4.4.4 精密分析模式 |
4.5 小结 |
第五章 时域拉伸在大气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展望 |
5.1 气体探测激光雷达中的频率扫描和锁定 |
5.2 时域拉伸和频率选通 |
5.3 基于时域拉伸和频率选通的气体探测激光雷达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An Analysis of Mutual Interference in Radar Systems Using Dual-Band (Ka / X) Antennas(论文参考文献)
- [1]Ku/Ka波段双频T/R组件关键技术研究[D]. 张鸣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21
- [2]多载频MIMO-HFSWR波达方向估计研究[D]. 刘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微带滤波功分器的研究与设计[D]. 程艺. 安徽大学, 2021
- [4]基于微波光子雷达的宽带成像技术研究[D]. 周鹏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21
- [5]基于混合网络的毫米波大规模宽带贴片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 仇一珂.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21
- [6]基于外调制器的光学频率梳产生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D]. 李想.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相位辅助的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D]. 闫佳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8]级联式六边环形超材料结构加载微带天线性能研究[D]. 任英楠.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9]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设计与性能优化[D]. 刘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10]基于飞秒激光时域拉伸的超快光谱学技术[D]. 章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