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国萍,金实[1](1998)在《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文中提出
尹种信[2](1999)在《《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的一点质疑》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8年12期发表的《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一文,对如何就企业的存货进行审计,并在审计取证的基础上,对企业存货的真实性作出审计评价。文章给人以很大启迪。然而,文章中阐述的被审单位期初存货的认定方法,本人却不敢苟同。...
朱江[3](2011)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财政科技资金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和相关科技税收政策等方式直接和间接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科技投入也被众多国家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科技经费投入和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对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逐年攀升。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政府绩效审计是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检查其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以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的审计活动。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审计始于十多年前。从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审计模式仍基本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近几年的审计实践视野有所拓宽,但单独绩效成分较低;被审计对象的涉及面比较有限;参与审计的主体较少。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财政科技投入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高比例增长以及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等等,这一切都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的审计,进一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运作模式,在监督资金运行的同时,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服务。本论文在对绩效审计的理论、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座谈讨论等研究方法,对相关绩效审计案例进行实例分析。调查对象和范围涉及政府财政、科技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项目主管机构、企事业项目承担单位。本文在总结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经验和现有不足以及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C+4E”评价模式,即:合规性(Compl iance)、公平性(Equity)、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并以此模式来构建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审计研究体系。在研究体系框架下,论文分资金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两个层面对如何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进行研究。对于资金主管部门这一层面,分部门预算资金绩效的审计和部门组织项目的绩效审计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对于资金使用单位这一层面,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来分别探讨,而每一类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又分别从整体绩效审计和对投入单位的资金管理的绩效两个方面来研究。接着,结合具体案例,论文对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实务进行了剖析与总结。论文针对当前绩效审计环境的两个变化,对绩效审计实务进行了反思,并基于环境变化和实务反思提出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思路:一是适应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二是正面开展主管部门绩效审计;三是全面衡量承担单位绩效;四是合理运用数据实证分析;五是注重体现国家经济安全。
潘虹[4](2015)在《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实践研究 ——基于NK企业的审计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倡导的是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其责任进一步加重。由于审计资源的局限,政府审计机关要在审计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审计监督全覆盖作用,这对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而言是十分艰巨的挑战。从我国政府审计力量、审计任务、审计方法等统计数据来看,政府审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现实难题。本文的研究以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为出发点,解决政府审计机关在审计实务工作中由于审计资源限制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威胁。本文在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以分工理论、资源整合理论、新熊彼特学派创新理论等,作为分析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理论依据。围绕政府审计机关及内部审计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可行性,再用政府审计机关对NK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析证明了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实务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得出相关启示。本文通过政府审计机关对NK企业的审计案例分析,总结了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方法。研究结论是:政府审计机关在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前,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水平、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确定内部审计资源是否可以利用。再以审计方案编制前、审计实施过程等审计流程为路线,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总结出四种利用方式:一是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二是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延伸内部审计发现的线索;三是内部审计人员配合政府审计机关工作;四是政府审计机关直接调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论文研究方式是通过案例分析,证明和总结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是可行的,从本文研究中得出的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结论和具体方法,对政府审计机关的实务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孙骐[5](2018)在《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公立中医医院是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康复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地。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中医医院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改革大潮中。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模式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有所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存在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中医医院既能以其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又能维持生存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医院与一般综合性医院相同的是,投入的生产资料是各种类型的人、财、物,产出的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评价中医医院是否能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维护公平性,提高效率,就必须使用经济量化指标。绩效评价在经济管理中的目的便是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医医院通过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建立符合中医医院特色的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促进中医医院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人民群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也能为中医医院自身提供对照指标,采取措施,提升管理能力。可以说,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像是建立一面“镜子”,让中医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发现发展中的不足,改善服务水平。目前关于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综合一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尝试性地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方式,利用“米切尔评分法”对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不同维度和指标进行赋值,评定维度,还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方式将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进行糅合,设计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的绩效评价维度,制成专家咨询表。通过向业内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确立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1、预算管理;2、财务资金管理;3、成本管理;4、医药费用管理;5、医疗效率;6、医疗质量;7、中医药特色服务。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了 33个二级指标。因地区和规模的差异,不同中医医院的经济管理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本研究也旨在提炼出较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来作为参考。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与综合医院的经济管理也存在差别,评价的指标也不一样,所以本研究的指标体系适合于中医医院自身纵向的研究。本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处,因研究中咨询的专家人数有限,没有形成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采取四轮咨询,没有进行更多次数的咨询,不可避免会形成专家固定思维,也可能导致指标不全面。
胡涵[6](2016)在《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中内部控制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本世纪初,美国曝光了震惊世界的安然造假案、施乐公司造假案,紧接着中国也发生了更加恶劣的银广厦、蓝田股份以及东方电子舞弊案,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发现,企业造假与公司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都有紧密联系。内部控制就像企业造假的防火墙,可以帮助公司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然而我国内部控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强,而公司为了发展壮大,就必须从内部完善自己的公司制度。上市公司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帮助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健康稳定发展,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万福生科公司在财务造假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万福生科公司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以及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深层次联系,并依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为上市公司制定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列出了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然后本文列出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相关的文献综述,并进行评述。之后本文概述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阐述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与公司治理的联系。接着本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中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介绍了公司的背景、造假事件、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以及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内部控制完善建议。最后为本文进行总结,阐述了本文结论。
顾湘[7](2019)在《AH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都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也逐渐成为广大学者及实业家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内的内控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仍然令人堪忧。三九集团、中航油、乐视等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其他现代企业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可见,建立契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全面搜集、大量阅读、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刊物,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本质进行阐述,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予以梳理、归纳,随后对相关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分类综述,为研究AH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方面,分析AH公司的基本状况,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 AH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经深入调查,本文发现AH公司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企业文化建设不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战略风险评估及应对能力欠缺、市场风险评估及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电力交易活动控制不力、营销管理活动控制不完善、调度活动控制不足、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缺陷等问题;在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信息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在内部监督方面存在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本文针对AH公司存在的问题也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联系AH公司实际,提出适合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对策。本文从高质量建设企业文化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从战略风险和市场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方面强化风险评估管理,从电力交易活动、营销管理活动、调度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活动,从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和建设一体化信息沟通体系方面加强信息与沟通管理,从审计、纪检和监事等方面强化内部监督等五个维度对AH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杨文璁,张锦林[8](1999)在《企业真实性审计做法和体会》文中指出
曹舒怡[9](2020)在《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商业银行逐渐面向市场化运作,重点营销大客户成为商业银行获得较高回报率的第一选择,加强市场贷款规模投放,鼓励重点行业发展,顺应政策导向的要求,做好大客户管理工作成为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随着中央银行对于商业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强,大客户的敞口管理必将受到重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促使银行更加关注信用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随着商业银行对大客户风险管理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但贷后管理制度和流程仍然存在滞后性。商业银行还需不断加强银行内部管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深入客户融资环境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通过准事业部制改革、行业客户专业化经营,根据不同时期风险程度适时调整授信政策,使之有效提升行业集团客户的风险识别、把控、化解能力。本文主要分析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的贷后管理现状,以目前信贷资产分布情况和大客户整体信用风险为基础,结合贷后管理相关理论概念,介绍了J银行河南省分行贷后管理的制度和主要内容。结合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的真实案例,从案例中分析企业逾期的成因。例如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哪些规定动作未落到实处,对实质性风险的把控措施不到位等,多方面分析贷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然后通过案例中对贷后管理出现的问题找出对应的成因,如:贷后管理风险意识不够,忽视了对重点行业的风险把控,银企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外部金融市场的变化等因素,并结合大客户的属性和摒弃过时的贷后管理理念,提出具体、有效、全面的贷后管理建议,转变“重贷轻管”思想。针对大客户特点改进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风险预警的范围;结合大客户业务种类和行业形势完善内部控制结构;整合贷后管理考核机制和责任人的管理模式及理念;通过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达到灵活应对外部风险预警并及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更新贷后管理工作体系,加强J银行整体竞争力及资产管理质量,为对有效化解风险、减少损失,防患于未然,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丁文[10](2004)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采购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政府支出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随着1994年部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署《政府采购协议》和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的实施,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进一步向规范化、国际化发展,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采购过程更加透明,政府采购已成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管理公共支出、调节经济运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制度。实行政府采购的目的与意义主要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省采购开支;保证采购对象的质量;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支出管理;有效抑制腐败等。在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支出管理主要采用封闭、分散型采购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1996年开始试行政府采购制度。虽然我国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起步较晚,采购规模不大,但这项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每年大幅度增长,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逐步成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的最主要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我国政府采购量将不断增加,政府采购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这篇论文结合国际、国内政府采购的实践,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政府采购制度的历史演变、原则、目标、方式、运作以及发展方向,并探讨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建立现代政府、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意义。论文着重研究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采购体制问题。论文在总结我国政府采购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架构,论述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市场竞争机制、管理体制、实施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论文不仅对政府采购制度作一种理论性的研究,而且结合我国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实际,对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操作程序、环节和办法进行研究和具体分析。论文还对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之后,如何使政府采购工作与国际接轨这一新课题进行探讨,探索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通用惯例相吻合的政府采购制度,力图为政府采购<WP=4>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并对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性层面进行了可操作性的总结、研究和探索。
二、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3)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一、研究方法 |
二、结构安排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一、论文的创新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二章 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 |
一、绩效、效益和绩效审计 |
二、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 |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同异分析 |
一、财政资金的内涵及特征 |
二、财政科技资金的内涵、分类及特点 |
三、财政科技资金和其他财政资金的比较 |
第三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与其他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异同 |
一、强调全流程绩效审计 |
二、突出对研究成果的审计 |
三、注重监管部门职责履行的审计 |
四、关注长期绩效的体现 |
第四节 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
一、冲突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外部影响理论 |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五、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
一、绩效审计目标 |
二、绩效审计职能 |
三、绩效审计内容 |
四、绩效审计指标 |
五、绩效审计方法 |
六、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
七、绩效审计研究简要评述 |
第二节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
一、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 |
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国内探索 |
三、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简要评述 |
第三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
一、政策效果角度的研究 |
二、综合效益角度的研究 |
三、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研究简要评述 |
第四节 财政科技资金审计文献综述 |
一、现有文献研究 |
二、财政科技资金审计研究简要评述 |
第五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
一、现有文献研究 |
二、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简要评述 |
第六节 文献综述再思考 |
第四章 绩效审计国内外发展历程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绩效审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
二、20世纪70至80年代—以"3E"为核心的绩效审计体系创立与发展 |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继续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
一、起步阶段(1982—1989年) |
二、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
三、绩效审计新阶段(21世纪) |
第三节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 |
一、以严肃财经法纪为重点的积极探索合规性审计阶段(1983-1992) |
二、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重点的经济性审计阶段(1993—1997年) |
三、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的全面绩效审计阶段(1998—至今) |
第五章 我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特点 |
第三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现有不足 |
第四节 构建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模式 |
第六章 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的绩效审计 |
第一节 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预算资金的绩效审计 |
一、我国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 |
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绩效理念 |
三、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预算资金的绩效审计 |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的绩效审计 |
一、科技资金项目组织立项的绩效审计 |
二、科技资金项目组织评估评审的绩效审计 |
三、财政科技资金拨付支出的绩效审计 |
四、科技资金项目组织验收的绩效审计 |
第七章 营利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审计 |
第一节 企业绩效和企业绩效评价 |
一、企业绩效 |
二、企业绩效评价 |
第二节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回顾 |
一、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
二、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
第三节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的企业整体绩效审计 |
一、企业整体绩效审计的特点 |
二、企业整体绩效审计 |
第四节 对投入企业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绩效审计 |
一、课题申报的审计 |
二、资金配套的审计 |
三、资金支出的审计 |
四、核算管理的审计 |
五、预决算的审计 |
六、结题验收的审计 |
第八章 非营利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审计 |
第一节 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内涵 |
一、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 |
二、事业单位范围和类别 |
三、事业单位的共性特征 |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对事业单位发展的绩效审计 |
一、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
二、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三、基于绩效评估的事业单位整体绩效审计 |
第三节 对投入事业单位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绩效审计 |
一、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审计 |
二、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审计 |
三、国有资产管理与运作情况审计 |
第九章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基本情况 |
二、TD-SCDMA项目情况及组织情况 |
三、科技计划项目TD-SCDMA经费投入情况 |
第二节 审计方案确定 |
一、审计目标 |
二、审计内容和范围 |
三、评价标准 |
四、附件及注释 |
第三节 营利性单位绩效审计 |
一、承担课题基本情况 |
二、问题概览 |
三、原因分析 |
四、审计建议 |
第四节 案例剖析与总结 |
一、案例的剖析 |
二、案例的总结 |
第十章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思路 |
第一节 绩效审计环境的变化 |
一、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改革 |
二、"免疫系统论"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
第二节 绩效审计实务的反思 |
一、主管部门受托责任触及未深 |
二、承担单位整体绩效审计缺失 |
三、跟进环境变化审计调整不力 |
四、数据实证分析研究没有触及 |
第三节 基于环境变化和实务反思的发展思路 |
一、适应中国政府会计改革 |
二、正面开展主管部门绩效审计 |
三、全面衡量承担单位绩效 |
四、合理运用数据实证分析 |
五、注重体现国家经济安全 |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4)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实践研究 ——基于NK企业的审计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外文献回顾 |
1.4.2 国内文献回顾 |
1.4.3 文献评述 |
2 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理论依据 |
2.1 分工理论 |
2.1.1 分工理论概述 |
2.1.2 分工理论在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中的应用 |
2.2 资源整合理论 |
2.2.1 资源整合理论概述 |
2.2.2 资源整合理论在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中的应用 |
2.3 熊彼特学派创新理论 |
2.3.1 熊彼特学派概述 |
2.3.2 熊彼特理论在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中的应用 |
3 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分析 |
3.1 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历史发展 |
3.2 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
3.2.1 政府审计现状分析 |
3.2.2 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3.3 必要性分析 |
4 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
4.1 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共性 |
4.1.1 工作具有一致性 |
4.1.2 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 |
4.1.3 审计方法具有相似性 |
4.1.4 审计监督体系组成部分 |
4.2 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具有经济性 |
4.3 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具有效果性 |
4.3.1 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 |
4.3.2 利用内部审计的高频率审计 |
4.3.3 利用内部审计提供的广泛信息 |
4.4 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具有可实施性 |
4.4.1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框架图 |
4.4.2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方法 |
4.4.3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风险控制 |
5 NK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5.1 NK 企业原总经理 Z 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5.1.1 审计背景 |
5.1.2 审计目标 |
5.1.3 NK 企业概况 |
5.1.4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分析 |
5.2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过程 |
5.2.1 确定可利用性 |
5.2.2 审计开始阶段 |
5.2.3 审计实施阶段 |
5.3 政府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相关建议 |
5.3.1 内部审计要成为“稳固的地基” |
5.3.2 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用规范化 |
6 NK 企业审计案例启示 |
6.1 对内部审计监督指导的再加强 |
6.2 建设服务型审计机关 |
6.3 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
6.4 互相作用,共同发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
二、国家中医药政策要求 |
三、中医药技术发展需要 |
四、公立中医医院属性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米切尔评分法 |
三、德尔菲法 |
四、实证研究法 |
五、统计分析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经济管理相关理论 |
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评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研究 |
第一节 公立中医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
一、公立中医医院发展规模概况 |
二、公立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概况 |
三、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效率概况 |
四、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管理研究 |
一、医院管理现状 |
二、绩效管理现状 |
三、经济管理现状 |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一、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概况 |
二、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
三、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在要求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利益相关者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必要性 |
一、利益相关者范畴 |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必要性 |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析 |
一、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来源 |
二、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类 |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 |
二、潜在利益相关者 |
三、边缘利益相关者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候选指标 |
第一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来源 |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
第二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筛选分析 |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
第三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的确立 |
一、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维度分析 |
二、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指标归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 |
一、基本目标 |
二、总体思路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和内容 |
二、研究过程及质量控制 |
三、专家咨询结果 |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一、构建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
二、评价指标分类结果 |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分析 |
一、未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
二、已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一、第一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
二、第二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
三、权重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T市中医医院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T市中医医院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评价方法 |
第三节 评价与分析 |
一、评价结果 |
二、结果分析 |
第四节 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
一、相关问题 |
二、对策与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中内部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不足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
2.1.1 国外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回顾 |
2.1.2 国内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回顾 |
2.2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演进 |
3.2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3.2.1 公司治理的概念 |
3.2.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四章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4.1 万福生科公司简介及财务造假事件回顾 |
4.1.1 万福生科公司简介 |
4.1.2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回顾 |
4.2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4.2.1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曝光前内部控制制度状况 |
4.2.2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五章 万福生科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建议 |
5.1 完善万福生科内部控制体系 |
5.2 优化万福生科公司治理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硏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AH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目标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
2.1.2 内部控制的特点 |
2.1.3 内部控制的作用 |
2.2 COSO内部控制框架 |
2.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配套指引(2010) |
3 AH公司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AH公司概况 |
3.2 AH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
3.2.1 内部环境现状分析 |
3.2.2 风险评估现状分析 |
3.2.3 控制活动现状分析 |
3.2.4 信息与沟通现状分析 |
3.2.5 内部监督现状分析 |
3.3 AH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AH公司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2 AH公司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3 AH公司内控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4 AH公司信息与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5 AH公司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AH公司内部控制优化对策研究 |
4.1 AH公司控制环境优化对策 |
4.1.1 高质量建设企业文化 |
4.1.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4.2 AH公司风险评估及应对能力提升对策 |
4.2.1 强化战略风险评估及应对的措施 |
4.2.2 完善市场风险评估及应对机制 |
4.3 强化AH公司内控活动的对策 |
4.3.1 电力交易活动控制 |
4.3.2 营销管理活动控制 |
4.3.3 调度活动控制 |
4.3.4 财务管理控制 |
4.4 AH公司信息与沟通优化对策 |
4.4.1 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
4.4.2 建设一体化的信息沟通平台 |
4.5 加强AH公司内部监督的对策 |
4.5.1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
4.5.2 重视纪检监察的作用 |
4.5.3 加强监事会建设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启示与展望 |
5.2.1 启示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风险管理概念 |
二、大客户的定义 |
第二节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 |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别 |
二、商业银行贷后风险计量与评估 |
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一般方法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内部控制理论 |
第三章 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现状 |
第一节 J银行河南省分行概况 |
一、J银行河南省分行信贷业务简介 |
二、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用风险现状 |
三、J银行河南省分行不良贷款情况 |
第二节 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现状 |
一、J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基本规定 |
二、J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组织架构 |
三、J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操作流程 |
四、J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四章 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存在问题 |
一、集团客户风险识别不到位 |
二、对重点行业的风险预警监测不全面 |
三、内部管控措施薄弱 |
四、贷后管理风险监督存在缺陷 |
五、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不及时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内部控制不健全 |
二、贷后管理模式落后 |
三、贷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
四、外部因素加剧信贷风险 |
第五章 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加强集团客户贷后管理风险识别措施 |
一、建立“重点提示名单”,掌握重点客户风险特征 |
二、加强担保圈的风险监测 |
三、通过风险排查防范集团客户的典型风险 |
第二节 完善重点客户全面风险预警体系 |
一、利用”大数据”信息,扩大风险监测范围 |
二、强化日常监控,提高风险预警处置能力 |
三、重点客户纳入楔形作业,加强风险核查 |
第三节 细化内部管控,优化风险对策 |
一、建立专职贷后管理团队 |
二、内部控制特别措施 |
三、加强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 |
第四节 完善贷后管理监督考核机制 |
一、加强风险文化认识 |
二、建立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监督体系 |
三、强化考核约束力度 |
第五节 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抵御外部风险 |
一、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 |
二、搜集外部信息,实时掌控企业动向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二、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三、 论文的研究重点与创新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 |
一、 政府采购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 |
(一) 政府采购的概念及特点 |
(二) 政府采购的形成与发展 |
二、 美国的政府采购 |
(一) 采购中的政府管理职能 |
(二) 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
(三) 政府采购法规 |
(四) 政府采购的行政、法律管理体系 |
三、 英国的政府采购 |
(一) 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和法律法规 |
(二) 政府采购的目的、原则及政策 |
(三) 政府采购方式 |
(四) 政府采购的范围与职责 |
(五) 地方政府的政府采购 |
(六) 国内政府采购与国际政府采购的关系 |
四、 日本、韩国与欧盟的政府采购 |
日本的政府采购制度 |
韩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
欧盟的政府采购制度 |
第二章 我国的政府采购及政府采购制度 |
一、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 |
(一)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的背景 |
(二) 我国政府采购的发生和发展 |
(三)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二、 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
(一) 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必然性 |
(二)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
三、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
(一)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 |
(二)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原则 |
第三章 招标采购-我国政府采购的市场竞争机制 |
一、 政府招标采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
(一) 招标性政府采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二) 招标性政府采购有利于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
(三) 招标性政府采购有利于推进生产资料流通代理制 |
(四) 招标性政府采购有利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
(五) 招标性政府采购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
(六) 招标性政府采购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二、 招投标的方式、特点与程序 |
(一) 招标的方式 |
(二) 招标的特点 |
(三) 招标的适用范围 |
(四) 招标投标的程序 |
三、 我国政府采购的招投标机制 |
确定政府采购方式的原则 |
政府招标采购的方式和适用范围 |
第四章 我国政府采购的管理体制 |
一、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
(一) 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涵义 |
(二) 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
二、 我国政府采购的机构设置 |
(一) 政府采购主管机构 |
(二) 政府采购机关 |
(三) 政府采购机构的职能 |
(四) 政府采购机构设置的有效性 |
(五) 政府采购机构设置的选择 |
三、 我国政府采购的人员管理 |
(一) 政府采购人员管理 |
(二) 实行政府采购人员回避制度 |
(三) 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素质 |
四、 我国政府采购的管理与控制 |
(一) 政府采购管理与控制概述 |
(二) 政府采购的管理模式 |
第五章 我国政府采购的实施机制 |
一、 政府采购实施的一般程序 |
(一) 采购合同的形成 |
(二) 采购合同的管理 |
二、 我国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 |
(一) 政府采购计划编制的意义和原则要求 |
(二) 政府采购计划的审查和批准 |
(三) 政府采购计划的执行 |
三、 我国政府采购预算的制定 |
(一) 政府采购预算的涵义 |
(二) 政府采购预算的必要性 |
(三)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原则 |
(四)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 |
四、 我国政府采购方案的制定 |
(一) 政府采购申报表的填报 |
(二) 政府采购方案的制定 |
五、 我国政府采购的实施 |
(一) 采购信息的发布 |
(二) 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的审查 |
(三) 政府采购的实施 |
第六章 我国政府采购的监督约束机制 |
一、 建立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
(一)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
(二) 建立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的原则 |
二、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的构成 |
(一) 采购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监督 |
(二) 设置四重监督机制 |
(三) 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的配套措施 |
(四)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重点环节 |
三、 我国政府采购的监督机构及监督对象 |
(一) 政府采购的监督机构 |
(二) 政府采购的监督对象 |
四、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的方式和内容 |
政府采购的监督方式 |
政府采购的事前监督 |
政府采购的事中监督 |
政府采购的事后监督 |
第七章 我国政府采购的电子化 |
一、 我国政府采购实行电子化的必要性 |
(一) 电子化是政府采购的重大变革 |
(二)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社会政治意义 |
二、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国际经验 |
(一) 国际上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 |
(二)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国际经验 |
(三)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必备条件 |
三、 我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初步条件 |
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
政府采购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
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 |
我国面临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
四、 我国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思路与构想 |
目前我国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局限 |
我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基本构想 |
第八章 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对策与准备 |
一、 WTO《政府采购协议》内容和规定 |
(一) 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形成和性质 |
(二) WTO《政府采购协议》与国家主权 |
(三) 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职能 |
(四) 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主要内容和规定 |
二、 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风险与机遇 |
(一) 对外开放市场必须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二) 我国现在不急于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原因 |
(三) 必须慎重考虑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问题 |
三、 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态度和立场 |
(一) 我国政府采购进入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发展目标 |
(二) 认识政府采购协议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 |
(三) 确定我国应采取的立场 |
四、 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必要准备 |
(一) 利用国内政府采购壁垒,提高和培养本国企业的经济竞争力 |
(二) 先行接受政府采购的区域性自由化 |
(三) 加强国内政府采购的竞争性立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J]. 吴国萍,金实.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1998(12)
- [2]《关于企业存货真实性审计的几点做法》的一点质疑[J]. 尹种信.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1999(03)
- [3]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D]. 朱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01)
- [4]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实践研究 ——基于NK企业的审计案例[D]. 潘虹. 南京审计学院, 2015(06)
- [5]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孙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6]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中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 胡涵.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2)
- [7]AH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 顾湘. 扬州大学, 2019(02)
- [8]企业真实性审计做法和体会[J]. 杨文璁,张锦林.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9(05)
- [9]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研究[D]. 曹舒怡.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10]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 丁文.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4)
标签: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绩效评价指标; 政府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