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银行里的中国人(论文文献综述)
周慧敏[1](2020)在《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在国际舞台发声的需求日益增加。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及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十三条讲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并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加强国际组织等相关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格外引人关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要文件,在“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部分明确提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服务,加大国际职员后备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关于国际组织的研究日益增加,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相关工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性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在国际组织就职人数不足,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和大国形象不匹配,因此,打造一批活跃的、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将对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加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Young Professionals Programme,YPP)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和选拔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力图对我国更好地利用YPP渠道,面向国际组织培养人才带来有益启发。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对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方法,并对重要概念作界定。本文二、三、四部分分别对联合国、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青年专业人才的选拔现状和特点作了分析。关于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员的现状部分,该部分回顾了国际组织自身历史、职能等方面的情况,叙述了中国籍职员在国际组织的任职情况;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的特点从项目的申请要求、流程、评价标准来说明,并结合通过青年专业人才任职国际组织的案例来具体分析。根据上述探讨与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国际组织对青年专业人员选拔在专业背景、年龄限制、语言技能、个人经历、基本能力方面存在趋同性,并且,描述了三大国际组织在选拔专业人员时的差异性。虽然青年专业人才在国际组织的任职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在培养青年专业人员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在人才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基础上,重点把握国际组织急需的“普适性”专业和能力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继续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教育治理,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
倪培民[2](2016)在《新丝路世界秩序背后的哲学基础及其影响——在第13届罗德岛世界公众论坛“文明对话”会议上的发言》文中研究指明不久以前,在中国刚刚崛起的时候,许多人谈论的是中国应当如何设法让世界接纳并"以一个负责任的政权"融合在当今世界秩序里。然而,仅仅几十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现在人们已经在谈论,中国如何在创建新的世界秩序里扮演积极的乃至领导的角色。中国大胆创新的"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正在发生深刻转变的世界地缘政治风景的宏伟蓝图。针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在金砖五国、东盟、上合组织等国际合作领域中的影响,有人将正在形成的新秩序称为"丝路世界秩序"。
李安山[3](2015)在《国际援助的历史与现实:理论批判与效益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受之手总处于给予之手之下。——非洲谚语金砖国家发展银行的成立无疑对战后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战后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有三大任务:致力于欧洲重建、监管国际金融变化和为发展提供援助。第一任务早已完成;监管世界金融变化的任务已由地区银行和国家银行主动承担;援助成了国际金融组织的唯一任务。然而,这并未使发展中国家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援助的手
李安山[4](2015)在《国际援助的历史与现实:理论批判与效益评析(下)》文中研究说明接受之手总处于给予之手之下。——非洲谚语三、国际援助:目的与效益虽然莫约无情鞭挞了援助给非洲带来的种种弊端,但她对西方援助的真实意图却手下留情。然而,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西方的真实目的和非洲在援助过程中的遭遇,才能更好地说明为何国际援助在非洲不仅无效,反而还有副作用。不容置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形式上是将一些财富(资金和货物)从富国转移到了穷国。各种统计表明,经合组织成员每年援助非洲。然而,受到西方半个多世纪援助的非洲
殷亚硕[5](2014)在《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援助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冷战后,韩国对朝鲜的援助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到冷却的四个阶段。1995年,韩国第一次对朝鲜提供15万吨大米的人道主义援助,开启了韩国对朝鲜援助的萌芽时期。2000年,金大中访问朝鲜,开始对朝鲜进行大规模援助的时期。2003年,卢武铉上台执政,并采取“和平繁荣政策”,韩国对朝援助也进入繁荣时期。2008年,韩国保守派代表李明博上台执政,提出对朝“弃核、开放、3000”的三原则,并终止了对朝鲜的大规模援助,韩国对朝援助进入冷却时期。韩国对朝鲜的援助主要有以下特点。从援助主体上看,韩国对朝援助由官方主导转向民间主导;从援助领域上看,韩国对朝援助由经济援助转向社会援助;从援助方式上看,韩国对朝援助由双边援助为主到更加侧重多边援助。影响韩国对朝鲜援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受朝韩关系、朝韩国内经济状况、朝核问题及美国等大国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民族主义、大国因素、朝核问题三个角度探讨影响韩国对朝鲜援助的因素,最终揭示韩国对朝援助的实质。韩国国内民间舆论及民族主义情感是对朝援助的心理动机,美、中、日等大国因素是韩国援朝政策的外部影响因子,朝核问题是韩国援助朝鲜政策变化的直接动因,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韩国对朝鲜援助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韩国对朝鲜的援助数额随着双边关系的缓和而增加,随双边关系的紧张而趋于减少。当朝鲜进行了核试验或导弹试验之后,韩国政府便减少或中断了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这反映了韩国与朝鲜在进行对话交流方面的政治脆弱性,也反映了韩国对朝鲜援助的不稳定性与功能主义特性。韩国对朝鲜的援助带有明确的政治和外交目的,经济援助的最终目的不是实现经济发展,而是实现政治目的,这种功利主义的动机决定了韩国对朝鲜的援助只能走向衰败。
谭莎[6](2014)在《全球经济治理背景下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在因美国霸权相对衰落、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面临美元和国际金融体系边际收益递减的挑战。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以及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度参与,让全球经济治理正在由霸权治理转向多级共治。中国作为新兴国家代表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强烈的参与愿望、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及二十国集团的发展有了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获取更多的国际利益的机遇。此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金融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国国际竞争力不断强大的基础之一在于其拥有多少国际金融资源。国际金融资源由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中间性实体金融资源和整体性功能高层金融资源。作为国际金融资源基础性存在的人民币尚处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外汇储备虽大却存在风险;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正在向决策制定者转换,然而中国的话语权虽然在增加,但发达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也让中国蒙受着巨大的损失。未来,在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的机遇下,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将实行“三步曲”:首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维护外汇储备安全,其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事务,最后大力发展与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黄亚娟[7](2014)在《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指出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年,中央党校遴选的校级重点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与实践”项目组成立,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我于2012年11月前完成了《关于“两型社会”建设难点的研究》,为本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是上述课题的后续研究,是“两型社会”难点研究的解决方案设计。随着2012年十八大召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将“两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到了生态文明制度的高度。无独有偶,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斯和沙普利两人的学术成就使我得到启迪。他们创造性的提出了合作博弈的稳定配置理论,并形成公理化结论,结合经济工程学的应用,使得市场机制设计成为可能。同时,这些也为寻求“两型社会”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政策保障、成为经济理论和设计方法的依据。尤其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的进一步探索指明了实现路径和发展方向,也为后续实施提供了社会保障。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是从全球时代背景出发,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市场机制设计方案。国际上关于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发展的研究已经持续半个世纪;国内从2005年第一次提出“两型社会”建设概念至今整整9年。尤其是从2007年设立综合配套改革区之后,系统性的理论研究逐步展开,社会实践探索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的主要研究脉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生态资本的生成机制研究,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三种形式。第二,生态资本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资本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人的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各自的运行特点。第三,生态市场的运行机制的体系架构设计,主要是由“两类”生态产品与服务、“三层”运行结构、“四个功能”分模块构成。“两类”,是指生态市场提供的最终生态产品和服务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三层”,是指资源层、资本层、制度层三者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机制。“四个功能”是指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交易成本管理、制度变迁管理分模块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市场的运行机制的策略实施,由“四个功能”分模块和一个经济工程管理支撑系统组成,即五部分来实现:一是资源配置及管理机制,二是环境监测及安全管理机制,三是交易成本管理及经济运行调控机制,四是经济主体、国家和社会之间制度变迁的关系管理,五是经济工程管理部分,形成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管理机制。五个部分共同确定经济行为主体的责权利范围和边界,前四大系统对应前文所说的四大模块,共同形成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的有序管理机制,第五个部分的工作机制在每个模块中均有相应技术要求设置,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形成对四个模块提供有力支撑的技术平台。同时这也是集成人类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吸收了马克思关于生态资本的经济思想和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对商品资本的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本文对解决传统经济模式不可持续的危机问题的探索,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一是,要解决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生态市场“我是谁?要去哪?怎么去?”这三个基本问题。二是,采用博弈论和经济工程学的方法构建整个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的体系结构。通过容纳多重视角对社会的发展背景、发展环境、现状条件、资源禀赋、竞争力的差异,力求避免“囚徒困境”,采用强制性、诱导性、及自发性政策工具形成稳定配置的竞争格局,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三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更合理的筹资平台,平抑灾难性危机带来的毁灭性冲击,引导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本文从架构层面建立竞争优势,保障国家和人民的长期利益可持续发展;并对未来社会的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功能培育、产业方向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和重大策略等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陈小斌[8](2014)在《信用风险传染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在综合回顾国外和国内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信用风险传染、及其对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影响的基本认识,系统地讨论了信用风险的传染以及对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之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文章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文章结构。第二章对本文涉及到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总结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现状。第三章在理论上分析了信用风险的成因及传染渠道。第四章对信用风险传染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第五章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在信用风险传染背景下,各因素对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信用风险传染不同时期,信用风险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成负相关;中小外贸企业信用供给与其信用融资成正相关。企业规模与商业信用融资呈正相关,但是在信用风险传染中前期银行信用融资与企业规模负相关,在中后期却是正相关;企业财务状况的各指标总的来说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有显着影响,但对银行信用融资影响却不显着;实际有效利率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显着,但与银行信用融资显着正相关;汇率与商业信用融资有显着正向关系,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不显着。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的相关对策建议。
陈振鹏[9](2011)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外经济利益维护》文中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向着更高层次和更广范畴发展,也使得中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也越来越显着。但同时海外经济利益面临的风险和威胁也越来越广泛,给中国的海外经济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使得维护和实现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成为近年来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07年,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中投公司成立的背景是对冲外汇储备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但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实践,在与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机制不断发生碰撞的同时,也为如何保障好中国海外利益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海外经济利益除了传统上所认为的商品出口、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境外投资等方面外,对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至关重要的软环境也是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软环境包括国际经济制度、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国家海外形象、中国的海外经济安全、中国企业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以及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等等,都对海外经济利益的实现构成了重大的影响。从国际主要的几个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和管理的经验来看,这些主权基金都在提高透明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海外投资责任、改善企业海外形象、减少被投资国的疑虑和阻碍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为开展海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维护本国的海外经济利益作出了贡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可以借鉴其它主权财富基金的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实现和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好的国际环境;二是采取社会责任投资,改善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三是逐步建立主权发展基金,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中国的海外形象和影响力;四是逐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被投资国对中国海外投资目的的疑虑,减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遇到的政治阻力;五是从中国发展战略出发,实现多元化投资,维护中国海外经济安全;六是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为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树立榜样。
池勇海[10](2011)在《共同利益论 ——基于国际经济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单纯的国家利益观念遭遇挑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辐射危机等灾难的影响,全新的国际经济共同利益理念逐渐被接受,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转移、人力资本流动中都广泛地存在各国的共同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和马克思国际价值等国际贸易理论构成了分析国际贸易共同利益的理论基础。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转移、人力资本流动的共同利益也可找到相应的理论作支撑。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目标,国家利益仍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力量;而共同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外溢,虽然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存在着对立,但共同利益能更好地融合国际社会。如全球金融危机应促使各国处理好货币政策协调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共同承担风险,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以实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国际技术转移、人力资本流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利益影响,伴随着着共同利益的变动冷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外交实践中都作出了重要的政策调整,密切了国际合作,其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增进了共同利益。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还有相互需求、相互合作的必要,因为中国与美国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利益。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中国合作,维护中国的发展有利于美国,因此,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并举,努力进行全方位的对美接触,是中国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佳选择。在目前全人类共同利益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为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急需要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利益,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组成部分。为了扞卫全人类共同利益,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世界需要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本文的创新体现在:第一,本文尝试从内外利益关系的视角,深入探讨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共同利益及其变动。第二,虽然学术界已有“共同利益”的概念,但本文专注研究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并指出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这种“共同利益”实际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正和博弈的利益关系。第三,在讨论我国与发达国家利益博弈关系时,引入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博弈策略的反应,强调我国的博弈收益不但取决于自己的博弈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发达国家的策略反应,这弥补了从自身的视角进行研究的不足。而且本文更进一步地提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往往还得不到理想的收益时,不如双方合作以获取共同利益。第四,把我国的对外利益关系,放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的视野来考察,既有利于我国对外利益的实现,又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以实现利益的长期共赢。尽管本人对共同利益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但由于理论功底不扎实,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有限,所以本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诸多不足,这有待于今后不断深入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共同利益理论。
二、世界银行里的中国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银行里的中国人(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第六节 概念界定 |
一、国际组织 |
二、国际公务员 |
第二章 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现状和特点 |
第一节 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现状 |
一、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历史与时代背景 |
二、中国籍职员在联合国任职情况 |
第二节 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特点 |
一、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选拔要求 |
二、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申请录用流程 |
三、联合国职员能力标准 |
四、联合国青年专业人员选拔案例 |
第三章 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现状与特点 |
第一节 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现状 |
一、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历史与时代背景 |
二、中国籍职员在世界银行任职现状 |
第二节 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特点 |
一、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选拔要求 |
二、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选拔流程 |
三、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才评价标准 |
四、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员选拔案例 |
第四章 经合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现状和特点 |
第一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现状 |
一、经合组织青年专业人才历史和时代背景 |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部门构架概览 |
第二节 经合组织青年专业人才特点 |
一、经合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要求 |
二、经合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流程 |
三、经合组织职员核心能力 |
四、经合组织青年专业人员选拔案例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三大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共性与差异 |
一、国际组织对青年专业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存在趋同性 |
二、三大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的差异性 |
第二节 我国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5)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援助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 研究动态 |
三、 研究方案 |
第一章 对外援助的概念 |
第一节 对外援助的概念 |
第二节 对外援助的类型 |
一、 根据援助渠道的不同分为:双边援助、多边援助 |
二、 根据援助主体的不同分为:官方援助、非官方援助 |
三、 根据援助内容的不同分为: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社会援助 |
第二章 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援助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萌芽阶段(1995.8-2000.6) |
一、 萌芽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背景 |
二、 萌芽阶段韩国对朝鲜的援助状况 |
三、 萌芽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特点 |
第二节 发展阶段(2000.6-2003.2) |
一、 发展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背景 |
二、 发展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状况 |
三、 发展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特点 |
第三节 繁荣阶段(2003.3-2008.2) |
一、 繁荣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背景 |
二、 繁荣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状况 |
三、 繁荣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特点 |
第四节 冷却阶段(2008.2-2013.2) |
一、 冷却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背景 |
二、 冷却阶段韩国对朝鲜的援助状况 |
三、 冷却阶段韩国对朝鲜援助的特点 |
第三章 影响韩国对朝鲜援助的因素 |
第一节 民族主义与韩国对朝援助 |
一、 韩国对朝鲜的民族主义情结 |
二、 韩国对朝鲜民主主义情结的表现 |
三、 民族主义对韩国援朝状况的影响 |
第二节 大国因素与韩国对朝援助 |
一、 美国因素与韩国对朝援助 |
二、 中国因素与韩国对朝援助 |
三、 日本因素与韩国对朝援助 |
第三节 朝核问题与韩国对朝援助 |
一、 朝鲜实施核战略的原因 |
二、 朝核问题的实质 |
三、 朝核问题与韩国对朝援助的影响 |
第四章 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援助的效果评析其发展前景 |
第一节 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援助的效果评析 |
一、 韩国对朝鲜援助的动机 |
二、 韩国对朝鲜援助的效果评析 |
三、 韩国对朝援助陷入困境的原因 |
第二节 朴槿惠政府对朝鲜的援助及发展前景 |
一、 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政策 |
二、 韩国对朝鲜援助的未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全球经济治理背景下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1.1.1 选题意义 |
1.1.2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4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二章 国际金融资源理论 |
2.1 理论文献综述 |
2.2 国际金融资源理论界定 |
2.2.1 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 |
2.2.2 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 |
2.2.3 整体性功能高层金融资源 |
第三章 全球经济治理: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机遇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从全球治理到全球经济治理 |
3.3 全球经济治理的体系演进 |
3.3.1 战后美国霸权体系下的治理体系 |
3.3.2 从霸权治理到多级共治 |
3.4 中国是体系转型的最大变量 |
第四章 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进程分析 |
4.1 外汇储备的增加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4.1.1 外汇储备的增加 |
4.1.2 人民币国际化 |
4.2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历史进程 |
4.2.1 物质性需求 |
4.2.2 身份性需求 |
4.2.3 影响力需求 |
4.3 中国在整体性功能高层次金融领域的话语缺失 |
第五章 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 |
5.1 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原则 |
5.1.1 合作性原则 |
5.1.2 渐进性原则 |
5.2 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举措 |
5.2.1 重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 |
5.2.2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事务 |
5.2.3 大力发展与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全球时代背景: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我国“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难点剖析 |
第三节 生态资本市场机制设计的出发点 |
第二章 综述研究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资本的经济思想研究 |
第二节 我国关于生态资本机制设计的实践经验研究 |
第三节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模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 |
第三章 生态资本的生成机制 |
第一节 物质资本的生成机制研究 |
第二节 人力资本的增长机制研究 |
第三节 生态环境改善的价值发现机制研究 |
第四章 生态资本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讨 |
第一节 时间维度:时间序列的演化机制研究 |
第二节 空间维度:永恒发展的合作机制分析 |
第三节 人的维度:生生不息的社会保障机制分析 |
第五章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及策略建议 |
第一节 经济体制模型设计原则的研究 |
第二节 资源管理模块的机制设计及策略建议 |
第三节 环境管理模块的机制设计及策略建议 |
第四节 交易成本管理模块的机制设计及策略建议 |
第五节 制度变迁模块的机制设计及策略建议 |
第六章 结束语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后记 |
(8)信用风险传染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小外贸企业 |
2.1.2 信用风险传染 |
2.1.3 信用融资 |
2.2 国外学者研究 |
2.2.1 信用风险传染相关研究 |
2.2.2 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相关研究 |
2.3 国内学者研究 |
2.3.1 信用风险传染相关研究 |
2.3.2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相关研究 |
3.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理论分析 |
3.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成因 |
3.1.1 信息不对称 |
3.1.2 产权制度方面原因 |
3.1.3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3.1.4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
3.1.5 违约成本方面原因 |
3.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传染产生的原因 |
3.3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传染渠道 |
3.3.1 担保链下信用风险传染 |
3.3.2 供应链下信用风险传染 |
3.3.3 银行信用融资渠道传染 |
3.3.4 民间信用融资渠道传染 |
3.3.5 企业对外贸易渠道传染 |
4. 信用风险传染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的关系 |
4.1 信用风险传染期间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
4.1.1 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
4.1.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4.1.3 国际市场需求不足 |
4.2 信用风险传染期间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现状 |
4.2.1 中小外贸企业银行信用融资现状 |
4.2.2 中小外贸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现状 |
4.2.3 中小外贸企业民间信用融资现状 |
4.3 信用风险传染对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
4.3.1 信用风险传染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
4.3.2 信用风险传染对银行信用融资的影响 |
4.3.3 信用风险传染对民间信用融资的影响 |
4.4 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 |
4.4.1 融资难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大 |
4.4.2 融资难加快信用风险传染速度 |
5. 信用风险传染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及变量选取说明 |
5.1.1 实证研究假设 |
5.1.2 指标变量的选取 |
5.2 模型的理论选择 |
5.3 实证分析 |
5.3.1 单位根检验 |
5.3.2 Hausman检验 |
5.3.3 实证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中小外贸企业提高自身信用水平 |
6.2.2 促进针对中小外贸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 |
6.2.3 控制中小外贸企业合理的信用融资规模 |
6.2.4 完善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信用监管 |
6.2.5 规范民间信用融资的发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外经济利益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在碰撞中前行——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主权财富基金的由来、发展与影响 |
第二节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成立的背景和初期投资 |
第三节 猜忌和阻碍——中国主权财富基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二章 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发展及面临的风险——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例 |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 |
第三节 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维护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三章 他山之石——典型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海外利益维护的经验 |
第一节 高透明度与社会责任投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经验 |
第二节 完善的治理结构与符合国家战略政策——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的经验 |
第三节 外部经理人与完备的法律制度——韩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经验 |
第四节 他山之石——典型国家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四章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外经济利益维护 |
第一节 参与国际经济制度构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
第二节 采取社会责任投资,改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 |
第三节 建立主权发展基金,转变中国海外投资形象 |
第四节 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阻力 |
第五节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维护中国经济安全 |
第六节 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中国海外投资环境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共同利益论 ——基于国际经济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来源 |
1.2 基本研究思路 |
1.3 主要内容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共同利益的理论基础 |
2.1 利益的本质及构成 |
2.2 共同利益的含义及特点 |
2.3 共同利益的理论渊源 |
第3章 共同利益论:文献综述 |
3.1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利益的论述 |
3.2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共同利益的论述 |
3.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 |
3.4 国际经济关系中共同利益研究综述 |
第4章 国际贸易的共同利益分析 |
4.1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利益分析 |
4.2 国际贸易中的国家利益 |
4.3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共同利益 |
第5章 国际资本流动的共同利益分析 |
5.1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利益分析 |
5.2 对外直接投资的共同利益分析 |
5.3 金融危机下的国家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 |
5.4 国际资本流动与人类共同利益 |
第6章 国际技术转移的共同利益分析 |
6.1 国际技术转移理论的利益分析 |
6.2 FDI的技术转移利益分析 |
6.3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利益分析 |
6.4 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转移共同利益的实现 |
第7章 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共同利益分析 |
7.1 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理论的利益分析 |
7.2 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实践的利益分析 |
7.3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流动共同利益的实现 |
第8章 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分析 |
8.1 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 |
8.2 国际共同利益与国际合作 |
8.3 人类共同利益与中国和平发展 |
第9章 实现共同利益的对策建议 |
9.1 国际贸易政策的共同利益原则 |
9.2 经济全球化的共同利益与对策 |
9.3 国际经济秩序与实现共同利益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世界银行里的中国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选拔研究[D]. 周慧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新丝路世界秩序背后的哲学基础及其影响——在第13届罗德岛世界公众论坛“文明对话”会议上的发言[J]. 倪培民. 哲学分析, 2016(02)
- [3]国际援助的历史与现实:理论批判与效益评析[A]. 李安山.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4)总第四辑, 2015
- [4]国际援助的历史与现实:理论批判与效益评析(下)[J]. 李安山. 国际援助, 2015(01)
- [5]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援助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殷亚硕. 外交学院, 2014(02)
- [6]全球经济治理背景下中国争取国际金融资源的战略研究[D]. 谭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03)
- [7]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D]. 黄亚娟. 中共中央党校, 2014(11)
- [8]信用风险传染与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问题研究[D]. 陈小斌.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9]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外经济利益维护[D]. 陈振鹏. 复旦大学, 2011(01)
- [10]共同利益论 ——基于国际经济视角[D]. 池勇海. 复旦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