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田恬,田永强,高丽红[1](2021)在《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设施菜田土壤普遍发生质量退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土壤紧实板结、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目前,我国关于设施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但多数研究侧重于单一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性状等方面,缺乏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综合分析了设施菜田土壤质量,并简要介绍了土壤整体质量的评估方法,以期对深入评价设施菜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李欣,陈小华,顾海蓉,钱晓雍,沈根祥,赵庆节,白玉杰[2](2021)在《典型农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土壤酶是参与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关键成分,其活性可以用作衡量土壤健康的指标。了解土壤酶活性对农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建立可持续耕作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农田生产方式下农田土壤酶活性分布及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果园、蔬菜大棚、水田3种农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农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S-CAT)、脲酶活性(S-UE)、水解酶活性(FDA)、中性磷酸酶活性(S-NP)分布特征与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酶活性因耕作管理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蔬菜大棚<果园<水田,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蔬菜大棚<水田<果园,水解酶活性在不同耕作管理方式下无显着差异(P>0.05),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水田<蔬菜大棚<果园。前3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大于16%,为中等变异,中性磷酸酶为强变异。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全钾TK(P=0.002)、水解性氮HN(P=0.002)、呼吸通量SR(P=0.002)、pH(P=0.008)、有效磷AP(P=0.016)、全氮TN(P=0.002)和阳离子交换量CEC(P=0.040)。在上海农田的主要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呼吸通量、pH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农田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进行土壤健康评价时,应合理选择针对性的酶活性指标。
阿丽娅·阿力木[3](2021)在《农田植被更替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克孜勒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卢佳[4](2021)在《种植年限及枝条还田对盐碱地土壤和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吴思佳[5](2021)在《增温和镉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文中提出在全球变暖和土壤镉污染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应引起更多关注。本研究选用常规稻武运粳30与杂交稻新两优6号两个江苏常见水稻品种,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增温条件进行盆栽试验,探讨温度变化与不同镉污染对土壤及此土壤环境下的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温没有显着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镉胁迫降低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温和镉处理都降低了土壤的p H值。增温降低了武运粳30水稻土的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含量与新两优6号所有的土壤养分含量,镉胁迫增高了两个品种水稻土的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全磷与速效钾含量,在高镉浓度下达到显着。(2)增温显着提高了武运粳30土的土壤蛋白酶、淀粉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和新两优6号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及酸性磷酸酶的酶活性,高镉浓度显着抑制了武运粳30土的脲酶、淀粉酶、蔗糖酶与新两优6号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淀粉酶、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P<0.05)。(3)增温抑制水稻的生长发育,武运粳30在36℃温度处理(T2)下无法正常结实,新两优6号在高镉浓度下的T2处理无法正常结实。T2增温提高了两个品种水稻茎叶、壳、籽粒氮磷钾含量与新两优6号茎叶、壳与籽粒的氮磷钾积累量,降低了两个品种水稻根系的氮磷钾的含量与武运粳30各个部位、新两优6号根部的氮磷钾积累量。低镉浓度显着降低了两个品种水稻根部的氮磷钾含量,高镉浓度下显着抑制了两个品种水稻各部位的氮磷钾积累量,这种抑制对不同种类的水稻有一定的差异性。(4)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水稻氮磷钾吸收的相关分析可知,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全量养分以及水稻养分吸收对温度与镉污染响应的指标因子;碱解氮含量可以作为土壤中酶活性变化以及水稻氮磷吸收的一个指标因子;土壤中全量养分的含量可以评判水稻吸收氮磷钾的情况。综上所述,增温能够提高大部分土壤酶的酶活性,而高镉污染能够降低土壤酶的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含量变化对温度与镉污染的响应较为复杂,这种响应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稻各部位的养分含量变化,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可以作为响应指标,因此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与镉胁迫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智坤[6](2021)在《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与退化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施农业高度集约化的利用方式对土壤生产功能、污染物行为等影响突出,导致土壤发生退化。陕西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设施农业生产已成为陕西省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然而,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设施农业高种植强度及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带来了一系列土壤质量恶化问题,并逐步成为陕西省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为表征设施农业土壤退化特征,剖析其土壤退化的成因,评价其生态与健康风险,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本研究选取全省范围内165家设施农业基地开展研究,并且分区域对设施农业基地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明确陕南、关中和陕北地区设施农业土壤退化现状及特征,为下一步开展设施农业土壤轮作休耕和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当地或类似地区决策部门发展设施农业产业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设施农业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特征明显,其土壤p H较大田下降0.53个单位,EC(547.11 u S cm-1)是大田(157.14 u S cm-1)的3倍之多。此外,设施农业的养分积累也较明显,其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Pav)和速效钾(Kav)含量较大田分别高出27%、49%、42%、3%、200%和54%。在设施农业系统中有大量的土壤养分盈余,氮(N)、磷(P)和钾(K)的平均养分平衡分别为1407.0、682.9和1169.1 kg ha-1season-1。土壤P/K比反映了土壤养分盈余状况,陕南和关中地区的P/K比(0.080、0.077)高于陕北地区(0.061)。不同地区间土壤p H和养分含量也有差异,陕北地区土壤的p H下降0.59个单位,明显高于关中地区(0.25)和陕南地区(0.34)的p H下降幅度。不同地区间土壤p H和养分的差异是受到施肥量和土壤类型的综合影响。整体上,陕西省设施农业种植体系中过量施肥会加速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养分累积过程。土壤的养分失衡,酸化及次生盐渍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加重。综上,陕西省的设施农业种植正面临因不合理施肥带来的挑战,需要制定合理的养分管理策略以维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2)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中7种重金属(Cd、Hg、As、Pb、Cr、Cu、Zn)的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壤。陕南地区土壤Cd、Hg、Pb、Cr、Cu和Zn浓度高于当地背景值,关中地区Cd、Pb、Zn浓度显着高于背景值,陕北地区Pb和Zn浓度高于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表现为陕南地区最严重,其次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污染较轻。地质累积指数显示,Cd的累积程度较高,而其他重金属的累积程度较低。潜在个体生态风险指数显示Cd和Hg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产生的生态风险较高。从污染负荷指数判断,设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大田栽培土壤更为严重,陕南地区土壤污染程度较重,关中地区次之,陕北地区较轻。针对陕西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无论是在设施农业还是在大田生产系统中,最有效的途径是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工业来源和农业来源。相关部门应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进行适当的农业管理,以控制土壤中重金属的输入。(3)设施农业蔬菜样品中,叶菜类蔬菜较水果类和果菜类蔬菜更容易积累重金属,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Cr>Pb>As>Cd。陕北地区的果蔬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关中地区。水果类作物和果菜类蔬菜中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为Cu>Zn>Cd>Cr>As>Pb。叶菜类蔬菜为Cd>Zn>Cu>Cr>As>Pb。陕北地区蔬菜重金属迁移能力高于关中地区。果蔬可食用部位中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值依次为:As>Cu>Zn>Cd>Pb>Cr。陕北地区中As、Cu、Zn、Pb、Cr的潜在健康风险值均明显高于关中地区。(4)设施农业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由于养分不均衡造成的,且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根据设施农业土壤质量指数(0.6-0.8)为高产样点时所对应样点的土壤,得出设施农业土壤最小数据集适宜性阈值为:p H为6.0-7.1,全氮为0.8-1.28 g/kg,速效磷为73-184 mg/kg,铜为15.9-17.1 mg/kg,砷为6.8-7.3 mg/kg。因此,针对陕西省设施农业种植体系存在的土壤质量问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背景条件进行优化平衡施肥。陕北地区采用少量多次施肥原则并且适量增加钾肥的施入,关中和陕南地区应当降低粪肥的施用量,同时补充追肥的施用量和强度。同时开展适宜的轮作、间作和套作的种植模式,合理灌溉,做到施肥、灌溉与种植技术的合理结合,解决设施农业土壤退化问题,有效提高土壤质量,进而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继承,潘晓莹,杨永辉,高翠民,王越[7](2021)在《长期施用沼液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了解不同沼液利用时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根据沼液来源(养殖企业),设置11个施用沼液处理,不同施用沼液处理沼液施用量、施用年限不同,对施用沼液的土壤进行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企业产生的沼液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普遍偏低,有机质含量介于0.03~0.94 g/L,平均为0.26 g/L;全氮含量介于0.30~2.60 g/L,平均为1.27 g/L;全磷含量介于0.04~0.38 g/L,平均为0.19 g/L;全钾含量介于0.40~1.98 g/L,平均为0.94 g/L;pH值介于7.40~8.59,平均为8.11。长期施用沼液使土壤pH值向着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的方向改变,总体上有效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与不施沼液对照相比,有机质含量提高0.96%~367.11%,全氮含量提高2.15%~600.00%,全磷含量提高29.94%~663.27%,均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产沼液21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全钾含量提高1.14%~28.10%,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省佑林实业有限公司所产沼液5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有效磷含量提高26.76%~593.99%,水解氮含量提高7.49%~420.24%,均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产沼液21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速效钾含量提高15.48%~103.30%,以连续施用900~1 200 t/hm2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所产沼液27 a的处理增幅最大。长期施用沼液显着提高了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蛋白酶活性提高9.20%~44.69%,蔗糖酶活性提高6.41%~41.91%,脲酶活性提高14.47%~42.58%,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3.03%~44.44%,纤维素酶活性提高2.77%~44.65%,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22.00%~54.38%,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1.41 %~42.17%,脱氢酶活性提高4.94%~47.44%,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42%~47.67%。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着或者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与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与纤维素酶活性也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与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显着正相关。
周哲哲,张磊,王甲辰,张毅功,王学霞,陈延华,曹兵[8](2021)在《种植年限对京郊温室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文中认为在北京郊区选取80个不同种植年限(0~30 a)的温室作为研究对象,以露地土壤为对照,探究了京郊设施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指标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波动强烈,有效磷含量持续上升,有机质、速效钾、水溶性8大离子和细菌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CK相比,细菌数量在6~10 a增加了231.33%,真菌数量则随种植年限呈线性增加趋势,回归方程为y=3E+07x+2E+08(R2=0.9424**),在16~30 a增加了49.62%。土壤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α-葡糖苷酶(AG)、β-葡糖苷酶(BG)和磷酸酶(AP)活性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部分盐离子(K+、Mg2+、NH4+)含量的增减导致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只有减少肥料投入、改变肥料种类和增施有益微生物菌剂,种植填闲作物、深耕等农艺措施,才能提升土壤质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董越[9](2020)在《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的磷素形态及释放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出现了养分不平衡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由于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在设施栽培大量施入磷肥的情况下易造成土壤中磷的积累。因此为了解辽宁省各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栽培土壤的磷素状况,论文在分析辽宁省海城、铁岭、台安等8个地区的设施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基础上,以海城和铁岭2个地区种植不同年限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磷酸酶的分布及磷素的释放特征,并探讨了土壤中碳、氮、p H值等不同因素与土壤磷素分布的相关性和C/N、C/P、N/P的生态计量学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合理施肥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辽宁省设施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6±109.77mg kg-1、189.44±94.71mg kg-1、179.13±74.14mg kg-1。99%的设施土壤碱解氮含量达到中等偏上水平,100%的设施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丰富水平,75%的设施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辽宁省设施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别达到26.56±7.97g kg-1、2.67±0.79g kg-1、3.32±0.69g kg-1,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呈极显着水平。其中96%采样点的土壤全磷含量达到了丰富水平。(3)辽宁省设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C/N、C/P、N/P平均值分别为9.96±1.03、8.92±5.04、0.90±0.51,均低于我国农田土壤的平均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中C/N保持相对较稳定的状态,C/P和N/P的变化趋势受设施土壤中磷素累积量的影响较大。(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海城地区三种磷素在种植第22年时达到峰值,铁岭地区在种植第23年时达到峰值。(5)海城地区各形态无机磷除Ca2-P和Ca8-P在种植第27年达到峰值外,其他形态无机磷均在种植第22年时达到峰值;铁岭地区Al-P和O-P含量随种植年限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他形态无机磷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种植第23年时达到峰值。土壤中无机磷主要以Ca8-P、Fe-P、Al-P为主。Ca2-P、Ca8-P和Fe-P与有效磷呈现极显着正相关性,Ca8-P、Al-P和有效磷与全磷呈现极显着正相关性。(6)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海城地区中性、酸性、碱性磷酸酶均在种植第22年时活性最低;铁岭地区三种磷酸酶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酸性磷酸酶与Fe-P和Al-P呈极显着负相关性,与Ca2-P呈显着负相关性,与全磷呈显着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与Fe-P呈极显着负相关性。(7)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素释放过程可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在前10h内磷素释放速率较快,释放量达到整个释放过程的65-75%。Elovich方程可以更好的描述磷素释放过程。磷素释放速率和磷素最大释放量与Ca2-P、Fe-P和有效磷呈现极显着正相关,与Al-P和全磷呈显着正相关。
鲁璐璐[10](2020)在《峡江库区抬田水稻土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峡江库区水利枢纽附近的三个乡镇(葛山镇、醪桥镇、水田乡)四个抬田区(葛山、醪桥、槎滩、水田)所在的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区域,选取未抬田(NT)、抬田3年、5年、6年、8年的土壤采样调查,测定水稻田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分析其在研究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规律及酶活性与养分的相互关系,并对研究区域的土壤肥力评估和预测,为今后人工的改善措施起到指导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随抬田年限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三个乡镇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都表现为未抬田高于已抬田。醪桥镇3种酶活性随水流流向减弱,文峰镇脲酶活性随水流流向增强。(2)随抬田年限的增加,pH和含水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全氮与全磷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基本趋于平稳,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土壤供氮强度先下降后升高,土壤供磷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3)三个乡镇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都是未抬田高于已抬田,全氮含量则是未抬田低于已抬田,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不明显。研究区域内有机碳含量与有效磷含量都处于3级别,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都处于5级别。13个采样点有机碳与土壤养分含量2019年与2014年比较,2019年有机碳含量比2014年升高,碱解氮、全磷含量比2014年降低,其他含量比2014年没有明显的降低或升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与有机碳、有效磷、碱解氮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酶活性主要影响因子综合作用为:过氧化氢酶(有效磷最大,有机碳次之,含水率最小);蔗糖酶(碱解氮最大,含水率次之,p H再次,有效磷最小);脲酶(碱解氮最大,p H次之,有效磷最小)。(5)研究区域耕地土壤质量得分在-2.58-4.35范围内,15个采样点最高得分处于未抬田(NT)T6采样点,最低得分处于抬田六年(6a)T8采样点;5种抬田类型土壤平均总得分为NT>8a>3a>6a>5a;随着抬田年限的增加,土壤的肥力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但未恢复至未抬田水平;2014年与2019年13个采样点土地质量得分可以看出,2019年大部分土地肥力都有所下降。
二、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研究现状 |
1.1 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 |
1.2 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进展 |
1.2.1 土壤酸碱度和盐分 |
1.2.2 土壤养分 |
1.2.3 土壤重金属 |
1.2.4 土壤塑化剂 |
1.2.5 土壤抗生素 |
1.3 土壤生物学性质研究进展 |
1.3.1 土壤微生物 |
1.3.2 土壤酶活性 |
2 土壤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 |
3 展望 |
(2)典型农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样地设置与取样 |
1.3 指标测定 |
1.3.1 理化指标 |
1.3.2 酶活性及生物指标 |
1.3.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酶活性-土壤环境因子对不同农田利用方式的响应 |
2.1.1 3种类型农田的酶活性差异性分析 |
2.1.2 3种类型农田土壤环境因子差异性分析 |
2.2 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环境因子分析 |
3 讨论 |
3.1 不同类型农田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
3.2 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
4 结论 |
(5)增温和镉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增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2.2 镉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2.3 增温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1.2.4 镉污染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3.1 水稻氮磷钾的测定 |
2.3.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增温和镉污染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1 试验结果 |
3.1.1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 H值的影响 |
3.1.2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
3.1.3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
3.1.4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
3.2 讨论 |
3.3 结论 |
第四章 增温和镉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 试验结果 |
4.1.1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1.2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4.1.3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4.1.4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1.5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4.1.6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4.1.7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4.2 讨论 |
4.3 结论 |
第五章 增温和镉污染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5.1 试验结果 |
5.1.1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全氮吸收的影响 |
5.1.2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全磷吸收的影响 |
5.1.3 不同温度与镉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全钾吸收的影响 |
5.2 讨论 |
5.3 结论 |
第六章 温度和镉污染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机理 |
6.1 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水稻氮磷钾吸收的相关关系 |
6.1.1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 |
6.1.2 土壤理化性质与水稻氮磷钾吸收的相关系数 |
6.2 讨论 |
6.3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与退化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设施农业土壤退化问题 |
1.2.1 设施农业土壤酸化研究 |
1.2.2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 |
1.2.3 设施农业土壤养分累积与失衡 |
1.2.4 设施农业土壤污染物的累积 |
1.2.5 设施农业土壤微生态的破坏 |
1.3 设施农业生产系统土壤质量评价 |
1.3.1 土壤质量的定义及意义 |
1.3.2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1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2.2 研究内容 |
2.2.1 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质量状况及养分失衡特征 |
2.2.2 陕西设施农业生产系统生态风险状况及其成因 |
2.2.3 陕西设施农业生产系统农产品健康风险状况 |
2.2.4 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退化状况综合评估 |
2.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设施农业土壤肥力状况及养分失衡特征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调查区域概况 |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3 样品测定分析 |
3.1.4 数理统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设施农业系统的养分投入量 |
3.2.2 设施农业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特征 |
3.2.3 设施农业土壤的养分特征 |
3.2.4 设施农业系统的养分平衡及累积速率 |
3.2.5 设施农业土壤理化相关性 |
3.3 讨论 |
3.3.1 设施农业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成因 |
3.3.2 设施农业土壤养分累积成因 |
3.4 小结 |
第四章 设施农业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采样区域概况 |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1.3 数据处理与图形制作 |
4.1.4 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土壤重金属累积状况 |
4.2.2 基于单元素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
4.2.3 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
4.2.4 设施农业土壤重金属累积及其成因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设施农产品重金属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采样区域概况 |
5.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5.1.3 数据处理与图形制作 |
5.1.4 蔬菜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设施农业食品中重金属状况 |
5.2.2 重金属转移特征 |
5.2.3 设施农业作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5.2.4 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评价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研究区域概括 |
6.1.2 评价方法 |
6.1.3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设施农业土壤肥力评价 |
6.2.2 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6.2.3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
6.2.4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阈值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长期施用沼液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河南省不同养殖企业沼液的养分特征 |
2.2 施用沼液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2.3 施用沼液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2.4施用沼液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2.5 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
3 结论与讨论 |
(9)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的磷素形态及释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设施栽培磷肥施用现状 |
1.2 设施栽培土壤磷素分布现状 |
1.3 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 |
1.4 土壤中磷素释放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1.5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土样 |
2.2 试验方法 |
2.2.1 设施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及相关性质分析 |
2.2.2 设施土壤磷素释放动力学试验设计 |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辽宁省不同地区设施土壤养分现状 |
3.1.1 各地区设施土壤pH和电导率 |
3.1.2 各地区设施土壤速效养分状况 |
3.1.3 各地区设施土壤全量碳氮磷养分状况 |
3.1.4 辽宁省各地区设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
3.1.5 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3.2 辽宁省设施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的变化 |
3.2.1 设施土壤全磷、无机磷总量及有效磷含量的变化 |
3.2.2 设施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的变化 |
3.2.3 各形态磷素与年限和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 |
3.3 设施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变化 |
3.3.1 设施土壤中性、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
3.3.2 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各形态磷素和年限之间的相关性 |
3.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素释放动力学特征 |
3.4.1 不同设施土壤磷素释放量与释放时间的关系 |
3.4.2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素释放率与释放时间的关系 |
3.4.3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素释放动力学方程 |
3.4.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素释放动力学参数 |
3.4.5 设施土壤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其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辽宁省设施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
4.2 辽宁省不同地区设施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学特征 |
4.3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素积累状况 |
4.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磷释放动力学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峡江库区抬田水稻土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
1.2.2 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
1.2.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 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样品采集 |
2.2.3 样品处理 |
2.2.4 样品测定 |
2.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
2.3.2 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
2.3.3 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
2.4 讨论分析 |
2.4.1 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分析 |
2.4.2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
2.4.3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
2.4.4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2 样品测定 |
3.2 实验结果 |
3.2.1 土壤含水率及pH的变化特征 |
3.2.2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 |
3.2.3 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
3.2.4 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特征 |
3.2.5 不同年份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比较情况 |
3.3 讨论分析 |
3.3.1 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分析 |
3.3.2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含水率、pH的变化分析 |
3.3.3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分析 |
3.3.4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全氮、全磷含量的变化分析 |
3.3.5 不同抬田年限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分析 |
3.3.6 不同年份土壤有机碳与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
4.1 分析结果 |
4.1.1 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含水率间的相关性 |
4.1.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通径分析 |
4.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 |
4.2 讨论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研究进展[J]. 田恬,田永强,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21(10)
- [2]典型农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欣,陈小华,顾海蓉,钱晓雍,沈根祥,赵庆节,白玉杰. 生态环境学报, 2021(08)
- [3]农田植被更替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克孜勒镇为例[D]. 阿丽娅·阿力木.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种植年限及枝条还田对盐碱地土壤和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D]. 卢佳. 宁夏大学, 2021
- [5]增温和镉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氮磷钾吸收的影响[D]. 吴思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6]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与退化成因研究[D]. 陈智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7]长期施用沼液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武继承,潘晓莹,杨永辉,高翠民,王越. 河南农业科学, 2021(07)
- [8]种植年限对京郊温室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J]. 周哲哲,张磊,王甲辰,张毅功,王学霞,陈延华,曹兵. 土壤通报, 2021(01)
- [9]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的磷素形态及释放特性研究[D]. 董越.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10]峡江库区抬田水稻土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研究[D]. 鲁璐璐.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