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疗效观察

加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疗效观察

一、辨证论治加舒心丸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柳骥[1](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于克英[2](2019)在《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再狭窄的AS,观察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此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豁痰解毒通络饮是否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10周龄雄性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除了假手术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用2%L-蛋氨酸饲料喂养先行喂养2周后,再行球囊损伤兔左侧颈总动脉内膜术,建立兔颈总动脉AS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饮用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中药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各组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1.血管超声检测:分别选取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模型组左侧(损伤侧)各5个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拍照后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深度,每根血管选3个测量点,分别为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近心端、以及两者中点位置进行测量。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检测模型组0周、2周、6周三个时间段的兔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2)第6周各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检测各组取损伤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2)Masson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血管各层胶原纤维表达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损伤侧颈总动脉eIF2a的表达情况;(4)电镜检测各组兔颈总动脉内膜超微结构。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各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的mRNA水平;(2)各组动脉组织中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5.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在颈总动脉组织中的蛋白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管超声结果示:与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相比,模型组左侧的内膜-中膜深度明显增宽,血管内-中膜增生极其明显,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模型组右侧与假手术组左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中远心端、中点、近心3个测量点的结果一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ELISA检测结果示:(1)模型组血清中Hcy的含量2周明显高于0周(P<0.01);6周与0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2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亦有所升高(P<0.05);(2)6周时各组血清Hcy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Hcy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中的Hcy水平显着降低(P<0.01)。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外膜炎性细胞浸润;三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与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外膜炎性浸润减轻,介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之间;(2)Masson染色检测结果示:假手术组颈总动脉Masson染色后呈现以红色的肌纤维为主,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外膜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蓝染,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三组药物组与与模型组比较,胶原纤维显着减少,内膜增生减轻;(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假手术组eIF2a的表达呈阴性,胞核颜色基本为蓝色;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明显增厚,新生内膜中eIF2a的表达呈阳性,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而三组药物组中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eIF2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4)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兔颈总动脉内膜中无自噬空泡聚集,可见少量脂滴;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自噬空泡明显增多,可见大量自噬溶酶体;三组药物组自噬体较模型组显着减少。4.RT-PCR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ERS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GRP78、PERK、eIF2a、beclin1、Atg12、ULK1mRNA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的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组药物组颈动脉组织中GRP78、PERK、p-eIF2a、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1.成功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成模率高,病变恒定,可用于模仿人类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2.豁痰解毒通络饮可以明显改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降低兔血清中Hcy的含量。3.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传导通路分子在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中的过度表达,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抑制ERS-自噬通路的过度激活,为治疗PTCA术后A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安冬青[3](2007)在《天香丹治疗冠心病及对心肌线粒体ATPase、MVC、MVD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对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作为对不同地区冠心病临床表现及差异性研究,新疆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适用于当地特点的治法和方药。本文在导师周铭心教授的指导下,继承前辈的经验和学术建树,将新疆地区专家的传统经验集中、上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化。目的:通过对通补开泄法之代表方天香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机理,从实践及理论上证实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有效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辨证分型及主要症状出现的频次及规律;观察天香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对侧枝循环、血管新生的影响;用无创超声应变率方法评价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功能的疗效。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天香丹对犬冠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大鼠心肌梗塞模型MVC、MVD及心肌线粒体ATPase的活性影响,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从细胞学角度阐述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通补开泄法进行系统分析,论证通补开泄法的理论渊源、思想基础、立论依据、创新发展。本文分三部分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1)证型症状分布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就诊的冠心病的患者2215例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冠心病的辩证分型及主要症状表现。结果:2215例患者中,辨证分型以秽浊痰阻居多,气虚血瘀次之,症状以胸闷、胸痛、口中气秽、舌暗、苔腻、大便不爽出现频次最高;2)天香丹对冠心病症状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研究。方法:选取62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1例、对照组299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血清血管生长因子、一氧化氮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变化;将入选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7例患者分为实证组及虚证组,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疗效及超声应变率及应变率显像检查。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能改善中医综合证候,对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脘腹胀满症状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胸闷、眩晕、脘腹胀满、口中气秽以及舌质、舌苔变化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明显得到改善。两组均能改善血清VEGF、NO以及NOS含量;虚证组与实证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相心肌应变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天香丹能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优于对照组,提示,天香丹改善冠心病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有关。天香丹对于冠心病虚证与实证均有疗效,从临床实验证实前辈所提出的冠心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归宿证的学术主张。第二部分天香丹的实验研究:1)天香丹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犬分为5组,观察动脉血压、心率、左心室内压、冠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后180min内,给药组冠脉血流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天香丹大、中、小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香丹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变化不大。给药后180min内,天香丹能不同程度升高麻醉犬LVSP和LVEDP;升高+dp/dtmax和降低-dp/dtmax;延长t-dp/dtmax。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香丹大剂量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天香丹可能通过改变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来增加冠脉流量;2)天香丹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ATPase及MVC、MVD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分为6组。按文献造模。6周后处死。观察MVC、MVD、心肌重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测定心肌线粒体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结果:治疗组、天香丹大、中、小剂量组MVC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其中大中剂量组MVC和MVD增多最显着,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比治疗组MVC较少,但三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VD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小剂量组MVD在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O升高VEGF含量升高,天香丹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天香丹小剂量组:肌丝有断裂,但肌节结构清晰,线粒体轻度肿胀,脊结构整齐,心肌核基质轻度空化,闰盘结构正常,天香丹大、中剂量组肌丝排列整齐,肌节长度均一,线粒体轻度扩张,嵴结构整齐、清晰、核仁清晰可见,闰盘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着低于正常组,而天香丹则具有显着提高和恢复ATP酶活性的作用,而且其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实验显示,天香丹能有效改善麻醉犬的冠脉流量,改善左心室内压力,维持心输出量和稳定血压;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数、微血管面密度增加,升高血管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提高线粒体ATP酶活性,保护线粒体,从而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抗心肌缺血。第三部分天香丹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阐述天香丹是通补开泄法的代表方。通补开泄法的建立是以仲景胸痹阳微阴弦病机理论为启示,以新疆地域气候生活习惯所致胸痹特点为前提,以“五脏六腑皆令人胸痹心痛,非独心也”的脏腑相关理论为立论依据,以历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为源泉,以通法、补法、开泄法的认识为基础,为治疗新疆胸痹的有效法则。结论1)通过对2215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及症状出现频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冠心病辨证以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脚闷胸痛、口中气秽、心悸、脘腹胀满、乏力、舌暗、苔腻等。2)临床实验显示,天香丹之主要作用为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侧枝循环,改善血管新生相关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从超声心肌应变率及应变率显像观察,天香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对于虚证及实证患者均有治疗作用。从临床实验证实先辈所提出的冠心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归宿证的学术主张。天香丹治疗冠心病,五脏并举,脏腑相因,虚实并治,整体调节。3)动物实验证实,天香丹改善麻醉犬的冠脉流量,改善左心室内压力,维持心输出量和稳定血压;增加大鼠心梗心肌新生血管数及阳性染色面积比,升高血管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提高ATPase活性,保护线粒体,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抗心肌缺血。4)天香丹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法则通补开泄法的代表方,其产生是根据胸痹本虚标实的病机和五脏相关理论及新疆胸痹发病的地域特点而提出的。通补开泄法补心肺脾肾精元之气,调心肝之血,化痰饮、去秽浊、散瘀血以通阳宣痹。与本文调查所显示的新疆冠心病以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主,使用天香丹治疗冠心病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相吻合。5)通补开泄法及其天香丹的研究,可以作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治疗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卓小媛[4](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用药规律研究及系统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将收集与整理近年来与中医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对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同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用的中药汤剂组成或中药制剂成分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手动检索AHA心血管年会、ACC心血管年会、ESC心血管年会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中国心脏病大会会议论文,获得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研究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审核各项研究,将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中医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而在进行用药规律分析时,先采用Excel 2010建立中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0软件对单味药物的使用频次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IBM modeler 14.1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在Meta分析的研究中,严格按照纳排标准,最后纳入94篇研究,共涉及病例8439例。其中治疗组4244例,予中医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195例,予术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而对于中医药干预措施,其中有45项研究使用的是中药煎煮汤剂,有6项研究使用的是中成药注射用针剂,有43项研究使用的是口服中成药(颗粒冲剂、片剂或胶囊)。纳入的研究有24篇属于高质量文章,Jadad评分为3-4分。其余的70篇为低质量文章,Jadad评分为1-2分。进行Meta分析后得出结果:1在中医疗效评价方面:(1)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2.4,95%CI=[-2.45,-2.34],效应量检验Z=82.31,P<0.01);(2)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血瘀证积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4.84,95%CI=[-6.89,-2.78],效应量检验Z=4.61,P<0.01);(3)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气虚证积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8.90,95%CI=[-9.98,-7.83],效应量检验Z=16.24,P<0.01);(4)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胸闷症状积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48,95%CI=[-0.57,-0.39],效应量检验Z=10.27,P<0.01);(5)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胸痛症状积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45,95%CI=[-0.71,-0.19],效应量检验Z=3.44,P<0.01);(6)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悸症状积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54,95%CI=[-0.90,-0.38],效应量检验Z=4.81,P<0.01);(7)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OR=1.19,95%CI=[1.00,1.42],效应量检验Z=1.96,P=0.05);(8)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无效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OR=0.21,95%CI=[0.17,0.27],效应量检验Z=12.63,P<0.01)。2在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方面:(1)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躯体活动受限评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3.82,95%CI=[0.08,7.57],效应量检验Z=2,P=0.05);(2)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99,95%CI=[0.10,1.88],效应量检验Z=2.19,P<0.05);(3)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2.49,95%CI=[0.70,4.28],效应量检验Z=2.72,P<0.05);(4)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4.82,95%CI=[1.56,8.09],效应量检验Z=2.89,P<0.05);(5)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无差别,(MD=0.29,95%CI=[-0.80,1.37],效应量检验Z=0.51,P>0.05);(6)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电图疗效的有效率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无差别,(OR=1.05,95%CI=[0.85,1.30],效应量检验Z=0.49,P>0.05);(7)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电图疗效的无效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OR=0.39,95%CI=[0.29,0.51],效应量检验Z=6.74,P<0.05);(8)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疗效的有效率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无差别,(OR=1.08,95%CI=[0.85,1.39],效应量检验Z=0.63,P>0.05);(9)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疗效的无效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OR=0.26,95%CI=[0.19,0.37],效应量检验Z=7.71,P<0.05)。3在血脂、糖代谢相关指标方面:(1)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总胆固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47,95%CI=[-0.74,-0.20],效应量检验Z=3.42,P=0.05);(2)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甘油三酯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24,95%CI=[-0.36,-0.12],效应量检验Z=4.02,P<0.05);(3)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12,95%CI=[0.01,0.23],效应量检验Z=2.06,P<0.05);(4)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0.24,95%CI=[-0.36,-0.13],效应量检验Z=4.04,P<0.05)。4在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方面:(1)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SMD=-1.51,95%CI=[-2.14,-0.89],效应量检验Z=4.76,P<0.05)。5在心脏结构、功能相关指标方面:(1)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单纯使用西药组,(MD=5.20,95%CI=[2.29,8.11],效应量检验Z=3.50,P=0.05)。6在终点心血管事件方面:(1)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支架再狭窄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OR=0.31,95%CI=[0.24,0.40],效应量检验Z=9.17,P<0.05);(2)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组,(OR=0.23,95%CI=[0.09,0.58],效应量检验Z=3.12,P<0.05);(3)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源性死亡率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比较无差别,(OR=0.40,95%CI=[0.11,1.39],效应量检验Z=1.45,P>0.05);(4)治疗后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冠脉搭桥发生率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比较无差别,(OR=0.54,95%CI=[0.27,1.09],效应量检验Z=1.73,P>0.05)。在用药规律分析的研究中,共纳入99个药方,其中包括中药煎煮汤剂47个,中药针剂1个,口服中成药51个。共含中药121味,使用频率795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单味药共有22味,主要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分别为丹参、川芎、红花,出现在该类药物频率前三名。而排名中药二联组合首位的为三七配丹参,中药三联组合首位的为郁金配川芎、丹参,中药四联组合首位的为瓜蒌皮配川芎、黄芪、丹参,中药五联组合首位的为桃仁配当归、赤芍、川芎、薤白。结论:(1)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调节血脂及血清中hs-CRP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支架再狭窄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疾病认知程度积分、心电图和心绞痛疗效的有效率、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心源性死亡和冠脉搭桥术发生率方面,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与单纯使用西药组比较无差别。此次meta结果在某些层面上提示中药具有能在多靶点、多环节上改善冠心病支架术后相关病理因素及减少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优势。(2)中医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最常用的中药为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而丹参、黄芪、川芎这几味药常在联合治疗时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其用药规律与冠脉支架术后中医经脉受损、西医血管内膜损伤等病因病机相吻合。

武雪萍[5](2012)在《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发展和进步与历代医家的贡献密切相关。各个时代优秀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促进中医理论不断完善发展和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的保证,是中医学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因此继承和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是保持和加快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雷忠义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和临床研究,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的临床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在临床中坚持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先后创制了养心活血汤、加味瓜蒌薤白汤、丹曲饮、心悸宁方、心衰病方、百合知母地黄汤等多首行之有效的方剂。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老师根据历代医家论述及临床经验认为: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脏气亏虚,气血阴阳不足,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阻;气机失调,气滞血瘀;寒邪侵袭,寒凝血瘀;痰浊内生,痰瘀互阻,热毒内聚,热壅血瘀。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热毒。老师早在70年代就致力于活血化瘀研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着。依据临床所见,提出把胸痹心痛的痰浊说与瘀血说溶为一体的痰瘀互结说,认为从痰瘀立论是治疗胸痹的基础。痰浊和瘀血常相兼为病,两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相互交结,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与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临床表现有:胸闷痛,有灼烧感,心烦,易怒,头晕,少寐,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腻等症,多为久病不愈者,老师认为此为痰瘀互结日久,生热化毒,郁热毒邪内伏致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衰败,形成痰瘀互结与热毒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促进了冠心病的恶化,因而提出了痰瘀热毒互结的观点,与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与炎症相关相吻合。认识和抓住此点,可能对防治本病发展与恶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1、系统总结雷忠义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便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中医宝贵经验,丰富中医学胸痹证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2、通过对胸痹痰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提高中医对胸痹证治规律的认识,增加治疗胸痹的手段和经验,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最终提高中医药疗效以造福人民。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整理研究老师的论文、着作、医案、医话以及跟师临床实践,结合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论述雷忠义主任医师对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其学术思想渊源。第二部分:系统总结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第三部分:观察丹曲饮治疗痰瘀毒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阐述雷忠义主任医师胸痹痰瘀毒互结病机的理论基础和活血化瘀、宣痹化痰、清热解毒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毒互结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例选择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导师临床经验确定。治疗方法及用药:治疗组给予丹曲饮汤剂口服。每次200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舒心片汤剂口服,每次200ml,每日2次。疗程均4周。观察指标:(1)安全性指标:心率、呼吸、血压,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能,不良事件。(2)疗效性指标:中医症候、心电图、血脂、血凝系列、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统计学方法: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雷忠义主任医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理论,善用辨证论治;(2)遵循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相关;(3)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4)注重经方研究,善用活用经方;(5)详审病因病机,临床灵活施治;(6)重视气血理论,倡导活血化瘀;(7)痰瘀互结立论,创制丹蒌方药;(8)延伸痰瘀认识,痰瘀化热化毒;(9)突出中医特色,强调未病先防;(10)胸痹心痛,重视补先后天。临床经验有:(1)方药研究:①对羊红膻的研究,打开了“从肾治心”的新思路;②对药和角药应用;③经方应用;④自拟方应用。(2)用药特点:寓通于补;平衡阴阳;气血双调;善用虫药;重视“风药”;病症结合。(3)临床常用治法:温阳益气法;益气养阴法;益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活血通络、化痰宣痹法;活血化痰、清热解毒法。(4)临床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施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施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施治;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施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施治。临床研究结果:丹曲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四周后,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心电图有效率63.33%,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为86.67%,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着(P<0.05);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而丹曲饮组能明显改善心烦、急躁、大便干结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瘀暗舌、黄厚腻苔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能显着延长APTT(P<0.05),降低Fib、TG、TC水平(P<0.05),同时能显着降低hs-CRP、HCY(P<0.01,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雷忠义主任医师认为胸痹为本虚标实证,痰瘀化热生毒是目前胸痹的重要病机。2、丹曲饮治疗痰瘀毒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有确切疗效,具有抗凝和调脂、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而且能改善症状,防止心绞痛恶化。本研究的创新点:1、提出痰瘀互结化热化毒观点,认为痰瘀毒互结证是胸痹的重要证型,活血化瘀、宣痹化痰、清热解毒法是该证型的重要治法,并创制了丹曲方剂。2、通过观察丹曲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对比分析,从多指标综合研究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254医院内二科[6](1976)在《辨证论治加舒心丸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为了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我们在总结1973年以前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于1974年又研制成中药"舒心丸",配合辨证论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使心绞痛的显效率由

张泽[7](2014)在《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以循证医学为主线,系统评价中医传统特色疗法——贴敷、针刺以及艾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纳入的临床试验为切入点,剖析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现状、存在问题;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究中医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从而为循证医学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方法:1.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学,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三种冠心病中医传统特色疗法---贴敷、针刺以及艾灸疗法作为切入点,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三种中医特色疗法的临床疗效。2.根据循证医学PICOS相关方法和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分别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以及网络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间至2014年1月),最后在相关论文或综述的参考文献中追踪可能被二次纳入的相关文献。3.阅读文章题目和相关文献摘要以及全文,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确定最终的纳入临床试验研究。应用预先设计的表格从原始文献中提取资料,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特征、研究方法学质量特征、研究对象特征、干预措施特征、结局指标等。同时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5.2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RCT的研究质量,包括:(1)随机序列的产生;(2)是否实施分配隐藏方案;(3)是否实施盲法,盲法的实施对象;(4)数据的完整性;(5)是否存在选择性发表;(6)其他来源的偏倚。对上述6条作出“低风险”、“高风险”和“不清楚”的判断,必要时联系研究者。4.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以资料提取表为依据,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RR)或比值比(OR),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若P<0.1或I2>50%,说明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尽可能找出异质性的来源,进一步按临床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若P>0.1,I2<50%时,说明同质性较好,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有统计学异质性研究结果之间的合并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5.以纳入的临床试验为切入点,分析中医药循证研究的基础——中医临床试验面临的问题:随机方法、盲法、对照、临床研究的同质性、样本的选择、结论分析、安全性评价、长期随访以及中医药研究自身特点等问题,同时探讨其解决对策。6.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究在中医药理论框架内进行疗效评价的策略。结果:1.在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进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20篇,涉及研究16项,共纳入患者13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亚组疗程1-2周[RR=1.24,95%CI(1.16,1.33)],亚组疗程大于2周[RR=1.07,95%CI(1.01,1.12)],提高心电图疗效[RR=1.15,95%CI(1.09,1.22)],减少硝酸甘油用量[RR=1.27,95%CI(1.02,1.79)],同时贴敷治疗组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RR=1.14,95%CI(1.04,1.25)],调节血脂(胆固醇[MD=-0.37,95%CI(-0.73,-0.01)],甘油三酯[MD=-0.31,95%CI(-0.49,-0.13)]),减少Hcy、CRP、CD40L的含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有皮肤瘙痒、胃肠道不适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2.在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进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15篇,涉及研究11项,共纳入患者12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绞痛症状[RR=1.25,95%CI(1.17,1.33)],心电图疗效[RR=1.28,95%CI(1.17,1.39)],其中动态心电图平均缺血时间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MD=-16.94,95%CI(-37.54,3.66)],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同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MD=-0.60,95%CI(-0.70,-0.49)],其中高切[MD=-1.00,95%CI(-2.09,0.08)],低切[MD=-4.97,95%CI(-11.06,1.13)]),降低CRP、MDA、LPO、ET,提高SOD、NO的含量,并且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3.在艾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进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16篇,涉及临床试验研究13项,共纳入患者13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与西药相比RR=1.22,95%CI(1.11,1.33),与针刺相比RR=1.5,95%CI(1.23,1.83)],心电图改善有效率[RR=1.23,95%CI(1.14,1.33)],血脂水平[甘油三酯SMD=-0.81,95%CI(-1.57,-0.0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55,95%CI(-1.04,-0.0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43,95%CI(0.2,0.65)]等结局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艾灸组与中药组相比心绞痛改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5,95%CI(0.99,1.35)];总胆固醇的改善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SMD=-0.74,95%CI(-1.75,0.27)],其余结局指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4.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试验存在的问题:(1)随机方法不明确、不科学;(2)盲法使用率低;(3)对照组缺乏安慰剂;(4)同一类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干预措施的具体方案差异性大;(5)样本量偏少;(6)未同时进行ITT数据和PP数据分析;(7)安全性评价缺失;(8)试验周期较短,长期随访在中医药临床试验鲜有设计,远期临床疗效不明确;(9)忽略中医药研究自身的特点,脱离中医药理论框架。5.循证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应注重以下方面:(1)立足于真实的中医药临床试验(2)挖掘中医经方与循证研究(3)注重中医药干预措施的同质性(4)挖掘非随机对照试验如交叉试验设计、N of 1等设计方案(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6)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深入开展。结论:1.以贴敷、针刺以及艾灸为代表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中医特色疗法贴敷、针刺和艾灸联合西药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2.本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整体质量不高,应该审慎看待结论,期待有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以提高证据级别。3.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疗效评价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循证医学理论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是循证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有效途径。

肖珉[8](2006)在《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使医疗花费一再攀升,给国家医疗体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且我国幅员辽阔、中草药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天然药材,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减轻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解除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已成为医务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近年来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发病大多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渐致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袭、七情过激、恣嗜肥甘厚味,使胸阳不振,心脉闭阻,其病机要点在于痰浊闭阻,气滞血瘀。由于本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当虚实并治,标本兼顾。本课题针对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这一病机,采用芳香通脉、豁痰化瘀、温阳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观察新药鹅冰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血液流变学等检测指标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本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分层分段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编号。本实验共获得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病例150例,试验组73例,对照组7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3.6%、60.3%和74.4%;对照组分别为76.6%、45.5%和66.7%,其中心绞痛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方面,两组均可改善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粘度,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等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心绞痛主症及肢体困重、畏寒肢冷、气短等阳虚表现,且对胸痛的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鹅冰舒冠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益气温阳、豁痰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敏[9](2017)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死亡率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粗)率仍位居各病之首,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严重损害了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冠心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作为治疗方法之一,因见效快,疗效明确,受到大家一致的关注。但PCI仍然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如PCI术后再狭窄,术后生活质量未改善,心理状态不平稳,心绞痛的复发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医师和患者。祖国医学中没有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等名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表现,类似于中医名词"胸痹心痛"所指范畴。中医的内治法和外治法在几千年的使用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如今西医在临床上也面临很多棘手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医一直倡导辨证论治,始终提倡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很多治疗方面可以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和西医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减轻患者的病痛。目的一:对160例行PCI术的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以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痰瘀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A、B、C组),每组40例,四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贴散;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1包3次/日及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疗程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凝血功能(PT、APTT、TT、FIB)、Hs-CRP、MPO、血脂(TC、LDL、LPA)和FFA等的变化。结果:1.四组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有一定的改善,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显效率更是明显,四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C组疗效最佳。2.四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其中四组治疗前后比较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在治疗后AS、AF、TS、DP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C组优于A组、B组(P<0.05)。四组治疗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四组治疗后左室大小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3.四组凝血功能均有改善,其中四组治疗前后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明显改善,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治疗组在治疗后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C组优于A组、B组(P<0.05)。4.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s-CRP和MPO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四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Hs-CRP和M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C组优于A组、B组(P<0.05)。四组在治疗后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FFA)的降幅也略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脉通贴散和芪参益气滴丸不但具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心绞痛疗效及中医症候的作用,还具有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脂及不稳定斑块炎症因子水平(Hs-CRP、MPO),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提示芪参益气滴丸、心脉通贴散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有效药物,具有稳定不稳定性斑块及抗炎的作用。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目的二: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行冠脉结扎,继则松开结扎线,使大鼠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然后分组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和心脉通贴散以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4周。最后分别监测各组的心脏彩超、血流动力学、心肌HE染色、NT-proBNP、CKMB、cTnI及炎症因子Hs-CRP、MPO。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LVEDD、LVESD不同程度降低(P<0.05),EF、FS及SV增加(P<0.05)。2.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大鼠MAP、LVDP、+dp/dtmax、-dp/dtmax显着升高(P<0.05),LVEDP及ST显着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NT-proBNP、Hs-CRP、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NT-proBNP及Hs-CRP、MPO含量显着性降低(P<0.05)。

田新宇[10](2020)在《温阳通脉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温阳通脉汤对76例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为期4周治疗,以求观察温阳通脉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对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同时对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6例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比例为1:1。(2)以温阳通脉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为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变化、血脂水平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4)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收集并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病程长短、合并症、心绞痛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心绞痛总积分与疗效: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9%、89.47%(P<0.05),可以认为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总积分与疗效: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90%、86.8%(P<0.05),可以认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4.心电图疗效: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心电图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3.70%,治疗组总有效率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5.血脂水平: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TG、HDL-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TC与LDL-C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6.本次试验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本研究运用温阳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结果显示本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温阳通脉汤具有温补心肾,活血通痹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并升高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温阳通脉汤可应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治疗。

二、辨证论治加舒心丸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论治加舒心丸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研究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考辨
        1.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1.1.1 病名萌芽期
        1.1.2 病名内涵充实期
        1.1.3 病名内涵争议期
        1.1.4 病名初步统一期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概念考辨
        1.2.1 心痛与胸痛、膈痛
        1.2.1.1 心痛
        1.2.1.2 胸痛与膈痛
        1.2.2 胸痹与心痹、胸痹心痛
        1.2.2.1 胸痹与心痹
        1.2.2.2 胸痹心痛
        1.2.3 厥心痛与真心痛
        1.2.3.1 厥心痛
        1.2.3.2 真心痛
        1.2.4 卒心痛与久心痛
        1.2.4.1 卒心痛
        1.2.4.2 久心痛
        1.2.5 九种心痛
        1.2.6 心胃痛(心脾痛)与心疝、心中寒
        1.2.6.1 心胃痛(心脾痛)
        1.2.6.2 心疝与心中寒
        1.2.7 病名之辨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 病因认识
        2.1.1 风寒为首,外邪侵袭
        2.1.2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
        2.1.3 饮食不节,痰饮由生
        2.1.4 劳逸失度,气血不调
        2.1.5 脏腑虚弱,他脏及心
        2.2 病机分析
        2.2.1 心痛发作机理
        2.2.1.1 不通则痛
        2.2.1.2 牵引作痛
        2.2.1.3 不荣则痛
        2.2.2 疾病产生机理
    3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与证候分类
        3.1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分类
        3.2 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3.2.1 《金匮要略》之辨证
        3.2.1.1 胸痹之辨证
        3.2.1.2 心痛之辨证
        3.2.2 病因辨证
        3.2.3 八纲辨证
        3.2.3.1 寒热辨证
        3.2.3.2 虚实辨证
        3.2.4 气血辨证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
        4.1 治则概述
        4.1.1 辨证治则
        4.1.1.1 阴阳辨证治则
        4.1.1.2 表里辨证治则
        4.1.1.3 虚实辨证治则
        4.1.1.4 寒热辨证治则
        4.1.1.5 气血辨证治则
        4.1.1.6 脏腑辨证治则
        4.1.2 胸痹心痛辨病治则
        4.2 治法概述
        4.2.1 药物疗法
        4.2.1.1 祛邪诸法
        4.2.1.2 扶正诸法
        4.2.1.3 扶正祛邪诸法
        4.2.1.4 心病专药
        4.2.2 针灸、按摩与导引
        4.2.2.1 针灸
        4.2.2.2 按摩
        4.2.2.3 导引
        4.2.3 其他疗法
        4.2.3.1 外治法
        4.2.3.2 食疗药膳
        4.2.3.3 心理疗法
    5 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调摄
        5.1 心绞痛的预防
        5.1.1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5.1.2 起居有常,寒温适宜
        5.1.3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5.1.4 不妄作劳,动而中节
        5.2 心绞痛的调摄
        5.2.1 精神
        5.2.2 饮食
        5.2.3 运动
        5.2.4 禁忌
    6 冠心病心绞痛的专题研究
        6.1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处方用药研究
        6.1.1 研究意义与入选标准
        6.1.2 古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小方概况
        6.1.2.1 汉唐时期
        6.1.2.2 宋元时期
        6.1.2.3 明清时期
        6.1.3 讨论
        6.1.3.1 汉唐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2 宋元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3 明清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2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医案研究
        6.2.1 研究意义及入选标准
        6.2.1.1 研究意义
        6.2.1.2 入选标准
        6.2.2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医案分析
        6.2.2.1 元明时期医案
        6.2.2.2 清~民国时期医案
        6.2.3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证治规律探讨
        6.2.3.1 元明时期与清~民国时期用药规律比较
        6.2.3.2 证治规律
    7 冠心病心绞痛相关问题探讨
        7.1 肝心痛意义探讨
        7.1.1 概念源起与发展
        7.1.2 现代应用
        7.1.2.1 理论阐述及辨证分型
        7.1.2.2 临床研究
        7.1.3 意义探讨
        7.2 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
        7.2.1 阴阳关系,阳为主导
        7.2.2 心痛病机,“阳微”为主
        7.2.2.1 心阳虚
        7.2.2.2 肺阳虚
        7.2.2.3 脾阳虚
        7.2.2.4 肾阳虚
        7.2.3 治重阳气,古今一贯
        7.2.4 扶阳含义,“温补通回”
        7.2.4.1 温阳散寒
        7.2.4.2 补气助阳
        7.2.4.3 通阳宣痹
        7.2.4.4 回阳救逆
        7.3 论心绞痛祛邪首当调气
        7.3.1 心痛标证,其“本”在气
        7.3.2 调气之法,重在脾肺
        7.4 热证心痛辨析
        7.4.1 古籍所载,郁热为多
        7.4.2 今人发挥,痰热郁毒
        7.4.2.1 理论上,阐发郁热伤络、热毒学说
        7.4.2.2 临床上,审证应用清法治热证心痛
        7.4.3 评述
下篇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 概述
        1.2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3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3.1 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1.3.2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4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心绞痛的诊断
        1.4.2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5 心绞痛的治疗
        1.5.1 抗心肌缺血的综合防治
        1.5.2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1.5.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2.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1 心绞痛的病因
        2.1.2 心绞痛的病机
        2.2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2.2.1 宏观辨证
        2.2.2 微观辨证
        2.2.2.1 脂质代谢方面
        2.2.2.2 心功能方面
        2.2.2.3 微循环方面
        2.2.2.4 血小板形态与功能方面
        2.2.2.5 血液流变学方面
        2.2.2.6 氧自由基方面
        2.2.2.7 血管活性物质方面
        2.2.2.8 免疫功能方面
        2.2.2.9 激素方面
        2.2.2.10 同型半胱氨酸方面
        2.2.2.11 其他方面
    3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3.1 辨证分型治疗
        3.1.1 分3 型治疗
        3.1.2 分4 型治疗
        3.1.3 分5 型治疗
        3.1.4 分6 型治疗
        3.1.5 分7 型治疗
        3.1.6 分8 型治疗
        3.1.7 分10 型治疗
        3.2 各家论治观点研究
        3.2.1 从八纲论治
        3.2.1.1 从虚实论治
        3.2.2 从病邪论治
        3.2.2.1 从痰湿论治
        3.2.2.2 从瘀血论治
        3.2.2.3 从痰瘀论治
        3.2.2.4 从火邪论治
        3.2.2.5 从毒论治
        3.2.2.6 从郁论治
        3.2.3 从脏腑论治
        3.2.3.1 从肾论治
        3.2.3.2 从脾论治
        3.2.3.3 从肝论治
        3.2.3.4 从肺论治
        3.2.3.5 从胆论治
        3.2.3.6 从胃论治
        3.2.3.7 从五脏六腑论治
        3.2.4 其他
        3.2.4.1 从阴虚论治
        3.2.4.2 从络论治
        3.2.4.3 从营卫失调论治
    4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4.1 冉雪峰:利膈通络消症散结治心绞痛
        4.2 曹惕寅:重疏导心经逆气,用药贵乎轻灵
        4.3 蒲辅周:主用两和散治心痛
        4.4 李斯炽:法遵辨证论治,扶正兼以祛邪
        4.5 岳美中:心痛病因阳虚受寒,化瘀辅以通阳行气
        4.6 秦伯未:气血不利为病机,养血扶阳以治本
        4.7 张伯臾:注重心肾并治,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4.7.1 病机认识
        4.7.2 治疗大法
        4.7.3 临床用药特点
        4.8 赵锡武: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胸痹
        4.9 宋孝志:脏腑分型论治心绞痛
        4.10 袁家玑:重视痰邪致病,通阳化痰为治
        4.11 任应秋:辨证论治冠心病,扶阳通营为先务
        4.12 郭士魁:主以通法治心痛
        4.13 俞慎初:治心痛不离“补虚”、“通脉”
        4.14 邓铁涛:治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
        4.15 万友生:自拟丹络蒌薤汤疗胸痹
        4.16 董建华:辨病辨证相结合,理气活血基本方
        4.17 陆芷青:病机气阴痰瘀,辨证舌脉为凭
        4.18 路志正:胸痹治从脾胃、肝
        4.19 颜德馨:心痛分三期,法用温、通、补
        4.20 方药中:重视心肾,阴阳平调
        4.21 周信有:自拟心痹一号方,益气温肾祛痰瘀
        4.22 高辉远:辨证兼用自拟方
        4.23 焦树德:辨证虚实,心肺并调,气血同治
        4.24 张琪:辨证八法治心痛
        4.25 印会河:胸痹治同肝着,方用旋覆花汤
        4.26 周次清:祛邪为主,常法有四
    5 冠心病心绞痛的固定方加减与中成药治疗
        5.1 固定方加减治疗
        5.1.1 祛邪诸法
        5.1.1.1 活血化瘀法
        5.1.1.2 疏肝行气法
        5.1.1.3 温阳散寒法
        5.1.1.4 行气活血法
        5.1.1.5 通阳活血法
        5.1.1.6 消积化滞法
        5.1.1.7 软坚破结法
        5.1.1.8 化痰祛瘀法
        5.1.1.9 化痰通阳法
        5.1.1.10 活血通鼻窍法
        5.1.1.11 散寒息风通络法
        5.1.2 扶正诸法
        5.1.2.1 益气温阳法
        5.1.2.2 益气养阴法
        5.1.2.3 益气养心法
        5.1.2.4 温通心阳法
        5.1.2.5 益气健脾法
        5.1.2.6 益气补肺法
        5.1.2.7 补肾法
        5.1.2.8 调补心肾法
        5.1.2.9 滋阴益气补肾法
        5.1.3 扶正祛邪诸法
        5.1.3.1 益气活血法
        5.1.3.2 滋阴活血法
        5.1.3.3 温阳活血法
        5.1.3.4 通络益气法
        5.1.3.5 益气化痰祛瘀法
        5.1.3.6 益气温阳活血法
        5.1.3.7 益气养阴活血法
        5.1.3.8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5.1.3.9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
        5.1.3.10 补肾涤痰法
        5.1.3.11 补肾活血法
        5.1.3.12 温肾化痰祛瘀法
        5.1.3.13 补脾和胃法
        5.1.3.14 健脾活血祛痰法
        5.1.3.15 养心化痰通络法
        5.1.3.16 补心益肾祛瘀法
        5.1.3.17 补脾益肺、理气活血法
        5.1.3.18 补心益肾、化痰祛瘀法
        5.2 中成药治疗
        5.2.1 丸剂
        5.2.1.1 滴丸
        5.2.1.2 微丸与浓缩丸
        5.2.2 散剂
        5.2.3 煎膏剂与流浸膏剂
        5.2.4 片剂
        5.2.5 胶囊剂
        5.2.6 合剂(口服液)
        5.2.7 颗粒剂(冲剂)
        5.2.8 注射剂
        5.2.9 气雾剂、喷雾剂
        5.2.10 软膏剂
        5.2.11 膏药
        5.2.12 其他剂型
    6 冠心病心绞痛的单味药物治疗
        6.1 根类
        6.1.1 三七
        6.1.2 丹参
        6.1.3 西洋参
        6.1.4 当归
        6.1.5 麦冬
        6.1.6 刺五加
        6.1.7 黄芪
        6.1.8 葛根
        6.1.9 缬草
        6.2 根茎类
        6.2.1 大蒜
        6.2.2 川芎
        6.3 果实类
        6.3.1 山楂
        6.3.2 刺蒺藜
        6.4 花类
        6.4.1 红花
        6.4.2 鸡冠花
        6.4.3 蒲黄
        6.5 叶类
        6.5.1 茶叶
        6.5.2 银杏叶
        6.6 茎藤类
        6.6.1 桑寄生
        6.7 全草类
        6.7.1 长白瑞香
        6.7.2 回心草
        6.7.3 灯盏细辛
        6.7.4 红景天
        6.7.5 苦碟子
        6.7.6 香青兰
        6.7.7 穿心莲
        6.7.8 绞股蓝
        6.7.9 益母草
        6.7.10 淫羊藿
        6.8 动物类
        6.8.1 水蛭
        6.8.2 地龙
        6.8.3 熊胆
    7 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穴位、推拿、气功治疗
        7.1 针灸疗法
        7.1.1 体针疗法
        7.1.1.1 辨证分型治疗
        7.1.1.2 固定处方治疗
        7.1.2 耳针疗法
        7.1.2.1 耳穴电针法
        7.1.2.2 耳穴贴压法
        7.1.3 头针疗法
        7.1.4 腕踝针疗法
        7.1.5 第二掌骨侧针法
        7.1.6 温针疗法
        7.1.7 电针疗法
        7.1.8 灸法
        7.1.8.1 艾条灸法
        7.1.8.2 隔物灸法
        7.1.9 刺血疗法
        7.1.10 其他针灸疗法
        7.1.10.1 信息治疗仪穴位治疗
        7.1.10.2 微波针灸治疗
        7.1.10.3 指穴敏感点治疗
        7.1.11 综合疗法
        7.1.11.1 电耳针配合体针、穴位注射
        7.1.11.2 针刺配合灸法
        7.1.11.3 针刺配合耳穴埋针
        7.2 穴位疗法
        7.2.1 穴位注射法
        7.2.1.1 西药注射
        7.2.1.2 中药注射
        7.2.2 穴位埋植法
        7.2.2.1 穴位埋线法
        7.2.2.2 穴位埋藏微型助压器
        7.2.3 穴位贴压法
        7.2.3.1 辨证取穴贴压
        7.2.3.2 固定穴位贴压
        7.2.4 其他穴位疗法
        7.3 推拿疗法
        7.3.1 压痛点推拿
        7.3.2 心区局部推拿
        7.3.3 足反射区推拿
        7.3.4 全身推拿
        7.4 气功疗法
        7.4.1 治疗原理
        7.4.2 治疗冠心病功法简介
        7.4.3 冠心病辨证施功
        7.4.3.1 治疗虚证功法
        7.4.3.2 治疗实证功法
        7.4.4 临床应用
        7.4.4.1 内气疗法
        7.4.4.2 外气疗法
        7.4.4.3 内气与外气结合疗法
    8 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疗法
        8.1 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结合治疗
        8.1.1 中成药与药浴、刮痧、体疗结合法
        8.1.2 中成药与针灸结合法
        8.1.3 汤剂与体针、耳针结合法
        8.1.4 汤剂与针灸、气功结合法
        8.1.5 汤剂与耳穴贴药结合法
        8.2 西药与针灸结合治疗
        8.3 非药物疗法相互结合治疗
        8.3.1 拔罐、贴敷、温灸结合法
        8.3.2 温灸、拔罐、穴位注射结合法
        8.3.3 穴位注射与食疗结合法
        8.3.4 针灸与氧疗结合法
        8.3.5 穴位按摩与耳压结合法
    9 冠心病心绞痛的食疗与护理
        9.1 冠心病心绞痛的饮食疗法
        9.1.1 冠心病辨病与辨证食疗
        9.1.1.1 冠心病食疗方
        9.1.1.2 冠心病的辨证食疗
        9.1.2 临床应用
        9.1.2.1 单味食品治疗冠心病
        9.1.2.2 辨证配膳治疗冠心病
        9.2 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
        9.2.1 冠心病护理常规
        9.2.1.1 环境安排
        9.2.1.2 起居护理
        9.2.1.3 情志护理
        9.2.1.4 服药护理
        9.2.1.5 饮食护理
        9.2.1.6 排泄护理
        9.2.2 疾病护理
        9.2.2.1 危重期护理
        9.2.2.2 缓解期护理
        9.2.3 心绞痛辨证施护
    10 国外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相关研究
        10.1 针灸
        10.1.1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10.1.2 针刺对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0.2 中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I.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II. 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III.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IV.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V.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VI.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VII.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2)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PTCA术后R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PTCA术后AS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AS模型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内质网应激-自噬信号通络的调控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天香丹治疗冠心病及对心肌线粒体ATPase、MVC、MVD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一)2215例冠心病患者辩证分型及症状分布研究
        1.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2.结果
    (二)天香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新生的影响
        1.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1.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7 试验设计
        1.8 治疗方法
        1.9 观察指标
        1.10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天香丹的实验研究
    (一)天香丹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内容与方法
        1.1 药品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剂量设计与分组
        1.5 实验方法
        1.6 测定参数
        1.7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2.结果
    (二)天香丹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ATPase及MVC、MVD的影响
        1.内容与方法
        1.1 药物及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
        2.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天香丹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
    1.天香丹的组方分析
    2.天香丹处方中药物的现代研究
    3.天香丹是通补开泄法的代表方
    4.冠心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证的表现及成因
    5.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理论对通补开泄法的启示
    6."五脏六腑皆令人胸痹心痛非独心也"是通补开泄法的立论依据
    7.历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是通补开泄法的源泉
    8.历代医家通法、补法、开泄法的认识是通补开泄法的基础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胸痹心痛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综述二:应变率评价不同程度缺血心肌及心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讲座情况
导师评阅表

(4)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用药规律研究及系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检索范围
        1.2.2 文献检索方法
        1.2.3 文献的选择标准
        1.2.4 文献的选取步骤
        1.2.5 文献的质量评价
        1.2.6 中药名规范统一
        1.2.7 文献的资料及数据提取
        1.2.8 系统评价的统计分析
        1.2.9 敏感性分析
        1.2.10 发表偏倚分析
        1.2.11 用药规律的统计分析
        1.2.1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Meta分析结果
        2.1.1 中医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2.1.2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2.1.3 与血脂、糖代谢相关指标
        2.1.4 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
        2.1.5 与心脏结抅、功能相关指标
        2.1.6 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安全性
    2.2 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2.2.1 单味药使用规律
        2.2.2 药物组合规律
3 讨论
    3.1 中医对冠心病支架术后的认识
    3.2 Meta分析讨论
        3.2.1 中医药干预冠心病对中医及西医临床疗效的影响
        3.2.2 中医药干预冠心病对理化指标的影响
        3.2.3 中医药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及安全性
        3.2.4 结果局限性
    3.3 用药规律讨论
        3.3.1 单味药使用规律
        3.3.2 药物组合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缩略词表
综述 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雷忠义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渊源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研究进展
    2 雷忠义主任医师从痰瘀毒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渊源
第二部分 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经验
    1 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学术思想
    2 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第三部分 丹曲饮治疗冠心病痰瘀毒互结证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跟师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7)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论文一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三 艾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体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涉及的 Cochrane Rev Man、风险评估工具以及 PRISMA 标准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与感言
个人简介

(8)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展
        1 冠心病心绞痛病名历史沿革
        2 病因病机研究
        3 辨证分型
        4 治疗研究
        5 实验研究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
        2 危险性评价
        3 治疗进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鹅冰舒冠滴丸组方研究
    鹅冰舒冠滴丸实验研究结果
    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疗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试验结果
        5 疗效分析
        6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中西医治疗进展
    第一节 中医关于胸痹心痛的论述
        1.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4. 前期研究基础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与评价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
        2. UAP相关的炎症因子
        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4. 中成药在冠心病领域的抗炎作用
    第三节 中医关于PCI术后的认识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介入治疗后证型研究现状
        2. UAP介入治疗后中医治疗现状
第二章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课题创新点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知情同意书
    附录(五)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温阳通脉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心绞痛总积分分析
    2.心绞痛疗效比较
    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心电图疗效判定
    6.血脂水平比较
    7.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
    2.祖国传统医学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3.导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4.遣方用药分析
    5.药物解析及现代研究
    6.疗效分析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辨证论治加舒心丸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2]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D]. 于克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天香丹治疗冠心病及对心肌线粒体ATPase、MVC、MVD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安冬青.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9)
  • [4]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用药规律研究及系统性评价[D]. 卓小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5]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 武雪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6]辨证论治加舒心丸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254医院内二科. 人民军医, 1976(01)
  • [7]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D]. 张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11)
  • [8]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D]. 肖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9]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D]. 刘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温阳通脉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田新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加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