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小儿败血症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良,王萌[1](2007)在《50例小儿败血症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小儿败血症常见致病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情况。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的50例小儿败血症药物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的50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肺炎球菌13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绿脓杆菌2株,肺炎杆菌2株,四联球菌2株,乙型链球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87.50%、83.33%,对金葡菌最敏感的是阿米卡星80%,其次为头孢唑林60%,头孢噻肟38.89%(中敏22.22%),头孢曲松22.73%(中敏36.36%)。对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的是阿米卡星100%,环丙沙星83.33%,头孢噻肟60%,头孢曲松和头孢唑林50%,青霉素100%耐药,氨苄西林与羧苄西林75%耐药。肺炎球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60%、60%。敏感的为阿米卡星40%(中敏50%)、庆大霉素62.50%、万古霉素42.80%(中敏50%)、氨苄青霉素42.86%(中敏14.28)。结论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患儿血培养非常重要,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怀疑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首选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怀疑肺炎球菌感染时可首选氨苄青霉素。

刘帜翘[2](1994)在《小儿败血症的诊治》文中提出小儿败血症的诊治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510260)刘帜翘小儿因其解剖、生理、免疫等特点而与成人败血症有所不同。即使同为小儿时期的败血症,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故亦常有新生儿败血症、婴儿败血症之分。发病因素1.患几方面:首先注意年龄因素,以发病...

张茂燕,汤仲英[3](2005)在《小儿败血症49例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49例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及细菌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3岁42人,>3岁7人;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多见;培养出17种细菌,葡萄球菌3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多见,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丁卡、头孢三代、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

潘国刚[4](2012)在《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为血清降钙素(CT)的前体物,是一种炎性因子,在1975年由Maya等[1]发现,1981年其完整的结构被测出。到1993年,Assicot等[2]发现了血清PCT水平的增高与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密切相关。后来,检测血清PCT成为临床

吕云兰[5](1995)在《93例小儿败血症诊治体会》文中认为93例小儿败血症诊治体会吕云兰(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21300)我院自1990年1目~1994年12月间采用普通法+改良L型培养法确诊93例小儿败血症,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7例,女36例;年龄≤28d(包括早产儿)53例...

徐月娥,阳国平,李苌清,谢莹莹,王霆[6](2010)在《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哌拉西林舒巴坦是专门针对产酶耐药菌感染而研发的新型β-内酰胺类复方抗生素,具有高效安全的优势,已用于儿科各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治疗。但作为上市不久的创新抗感染药物,尚缺乏充足的儿科临床使用经验。为此,本文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各类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儿科医师参考。

郑淑芳,谭峰[7](1987)在《小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变迁及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100例小儿败血症的病原及临床表现,着重讨论了不典型或低毒细菌败血症的早期诊断。100例中G+球菌及G-杆菌各占37%、63%。其中葡萄球菌、粪产碱杆菌、大肠杆菌分别占35%、33%、8%。G-杆菌及条件致病菌占优势,粪产碱杆菌为复数菌败血症的重要病原。男67例,女33例。3岁以下占70例。临床轻型居多,仅8例合并多脏器损害,以发热、厌食、神萎、咳嗽、肝大为主要表现,新生儿多有黄疸。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有效。死亡2例。

张颖[8](1997)在《小儿败血症6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小儿败血症是儿科的危重症之一,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困难且预后差,所以应早诊断、早治疗。现将我院儿科1991年5月~1903年12月经治的60例败血症作如下分析。

杨慧[9](2021)在《临床护理路径对败血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败血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79例败血症患儿。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败血症患儿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康复效果,提升家属满意度。

吴亦栋[10](2008)在《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败血症(sepsis)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在新生儿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败血症早期诊断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细菌培养是作为“金标准”在诊断临床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然而该方法缺乏快速和敏感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和革兰阴、阳性菌分型探针,建立了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新方法,并对临床的相关标本进行了检测。本研究分二部分:第一部分,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第二部分,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临床应用。第一部分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方法:分析临床常见菌16S rRNA基因序列,在高度保守区自行设计通用引物和革兰阳性和阴性分型探针,建立细菌革兰阴、阳性菌双通道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选取临床较常见的53株临床分离株(25株为革兰阳性菌、28株为革兰阴性菌)进行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以评价该方法探针的特异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代表革兰阳性和阴性菌进行浓度梯度稀释,稀释品进行该方法的检测以评价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的敏感度和线性关系。结果: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能检测到3个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大肠杆菌可以检测低到1个细菌数。53株临床培养分离株进行该方法检测:25株革兰阳性菌株通过革兰阳性探针(FAM-G+探针)检测均为阳性,28株革兰阴性菌株通过革兰阴性探针(VIC-G-探针)检测均为阳性,反之均为阴性,符合率100%。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肝病毒,新型隐球菌及白色念珠菌,人基因组DNA及空白对照均为阴性。结论:建立了用通用弓J物和分型双荧光探针的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方法。其检测快速、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和临床指导用药价值。第二部分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临床应用方法:用建立的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000例临床疑似为败血症的患儿血标本和125份拟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该方法的检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对照实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1000例血标本中,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共检出64例阳性标本,其中革兰阳性菌40例,革兰阴性菌24例,阳性率为6.40%(64/1000);血培养共检出50例阳性,阳性率为5.00%(50/1000),阳性率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125份脑脊液标本中,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共检出17份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为10份,革兰阴性菌为7份,阳性率为13.6%(17/125);脑脊液细菌培养共检出6份阳性,阳性率为4.8%(6/125);阳性率前者显着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细菌培养为对照,对血标本和脑脊液标本进行汇总,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敏感度为91.07%,特异性为97.36%,约登指数为0.8843,检测符合率为97.05%,kappa值0.89。结论:建立的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新方法用于临床标本(包括血、脑脊液)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可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败血症和化脑等细菌性感染疾病提供新方法。

二、小儿败血症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败血症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4)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CT分子结构
2 PCT来源
3 PCT的生物学功能
4 PCT实验室检测方法
5 PCT在临床上的应用
    5.1 PCT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5.2 PCT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5.3 PCT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5.3.1 PCT对川崎病诊断的应用
        5.3.2 PCT在糖尿病诊疗上的运用
    5.4 PCT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6 血PCT水平测定与传统炎性参考指标的比较
    6.1 PCT与WBC计数比较
    6.2 PCT与ESR比较
    6.3 PCT与CRP比较
    6.4 PCT与IL-6比较
7 展望

(6)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细菌性感染
    1.1 革兰阳性菌感染
    1.2 革兰阴性菌感染
    1.3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4 新生儿败血症
    1.5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2 儿童细菌性感染
    2.1 小儿细菌性中耳炎
    2.2 小儿细菌性鼻窦炎
    2.3 小儿细菌性喉炎
    2.4 小儿细菌性扁桃体咽炎
    2.5 小儿急性会厌炎
    2.6 小儿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2.7 小儿肺炎
    2.8 小儿肺脓肿
    2.9 小儿脓胸和脓气胸
    2.10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2.11 小儿泌尿道细菌感染
    2.12 小儿败血症
    2.13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2.14 小儿细菌性腹泻
3 结论

(10)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
        2.2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线性关系
        2.3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的敏感度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血标本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与血培养结果
        2.2 临床脑脊液标本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与脑脊液培养结果
        2.3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与细菌培养评价指标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小儿败血症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50例小儿败血症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 赵玉良,王萌. 中国实用医药, 2007(32)
  • [2]小儿败血症的诊治[J]. 刘帜翘. 新医学, 1994(01)
  • [3]小儿败血症49例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分析[J]. 张茂燕,汤仲英.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 [4]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潘国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4)
  • [5]93例小儿败血症诊治体会[J]. 吕云兰. 徐州医学院学报, 1995(03)
  • [6]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徐月娥,阳国平,李苌清,谢莹莹,王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22)
  • [7]小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变迁及临床分析[J]. 郑淑芳,谭峰. 湖南医学, 1987(02)
  • [8]小儿败血症60例临床分析[J]. 张颖. 医学综述, 1997(04)
  • [9]临床护理路径对败血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 杨慧.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5)
  • [10]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 吴亦栋. 浙江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