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练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练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一、提高练习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1](2020)在《减负视角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Q市某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多次出台“减负”政策,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减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再次表明了国家对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视程度和决心。此次印发的关于减负的三十条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在学业成绩和学习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减轻过重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开展关于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以此来促进其课业负担的减轻。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学习习惯的内容按照学习过程划分为课前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和考试习惯四部分,并以此为维度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展开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除此之外,该研究对学生的任课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最终发现小学高年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预习的独立性不强;二是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不高;三是课后做作业的态度不端正、纠错和复习意识不足;四是考试检查和反思行动匮乏。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对学习习惯的认识;其次,学校对于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相关的制度建立以及环境的创设;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训练;再其次,家长对于学习习惯的认识和培养意识淡薄,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观念不一致;最后,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行动上不一致,缺乏连贯性。鉴于以上原因,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其课业负担的进程中,学生自身、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做出积极的改变,共同面对。第一,学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其在减负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学校要完善相关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制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减负与提效并行;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训练强化,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第四,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庭成员相互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要加强家校合作,学校、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课业负担的减轻。

李娜[2](2020)在《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屡见不鲜,该问题不仅阻碍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还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指学生实际承受的学习负担严重超出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小学生减负措施的标准。该问题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如何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在社会学视角下探讨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搜集前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Q市3所小学的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当下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真实现象,探析原因,为解决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本文根据学生承受学习负担的场所将小学生学习负担类型分为两大类:校内负担、校外负担。其中校内负担包括课程标准之内的负担和课程标准之外的负担,校外负担包括家长自主增加的负担和课外辅导班增加的负担。其次,在查阅我国小学生减负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发现了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些现象:课后服务演变成课堂学习;书面作业总量严重超部颁标准;教学评估过度依赖考试;教辅材料杂多;校外学习负担。再次,本文在社会学视角下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探析,将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归为以下四个方面:小学提前进入升学状态;社会垂直流动的文凭化;家长社会比较压力的转化;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最后,在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对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缓解升学压力;拓宽晋升渠道,促进社会垂直流动;重视家长学校的功能,纾解家长社会比较压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缩小校际差异。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石秀[4](2020)在《适合视野下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文中指出人性的充盈和丰富必需依托并承担一定的负担,完全没有负担或负担过重都是不利于个体发展的。反之,适度的负担则是人性完善所必需的条件,它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卓越人性的完善。但是不同个体的负担的承受力、身心的耐受性、学习需要等是有差异的,满足个体生命发展诉求所需要的课业负担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应为不同个体施与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课业负担,即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课业负担。本研究立足课业负担现有研究成果,将初中生课业负担界定为: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及学习压力等四个方面作用于特定的学生个体所产生的责任、需求和压力感的总和。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了某地区分别地处城市、乡镇和农村的三所初级中学(X校、H校、J校)的课业负担现状,结果发现:初中生课业负担差异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其客观课业负担趋向同一化,而不同个体对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具有相对性,影响初中生个体课业负担的因素是具体的。在适合视野的关照下,深入思考分析上述调查结果,得出导致初中生不合理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是:1.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的不足,减负政策本身未能兼顾课业负担在多维度上的差异性。2.不适合的家庭教育期望及与之相联系的家长教育方式的失当。3.班级授课制、个别化学习指导的不足加上现行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客观上制约着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课业负担。4.人们教育观念的偏差。为真正实现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课业负担,家长应尊重并充分地了解儿童;学校落实差异化课堂教学,突出学校发展的特色化;转变教育观念,以差异性的视角理解初中生的课业负担。

龚雪[5](2019)在《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悬而未决,学业负担不仅给学生身体及心理到来诸多损害,限制其素质发展,而且还成为了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绊脚石。重庆市近十年多次颁布相应的“减负”政策与文件,内容越来越具体,效果却不尽人意,学业负担明减暗增,已经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并未完全贯彻实施“减负”文件的相关内容,家长依然盲目跟风,为孩子报不必要的学习培训。学校超时的课程、超量的作业,学生自觉学习的任务、家长布置的作业,上各种补习班等等,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上不完的课和做不完的作业占满,学生的身心超负荷运转,课外学业负担不断加重。本研究以初中生的课外学习为切入点,自编《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调查问卷》,以B区四所中学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将数据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再结合文献法、访谈法、个案调查法,从课外学习时间、课外补习情况、家庭参与学生学习情况、心理压力四方面了解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现状,以国家及地方具体政策规定间接衡量课外学业负担的轻重程度。研究发现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较重,数据显示呈中等偏上水平,并且给学校、家庭、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本研究利用人力资本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价值观、学生自我层面三大方面对课外学业负担的产生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为缓解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缓解初中生的升学考试竞争、减轻家长外加给孩子的课外负担、促进家校在减负上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加强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的监管、初中生自我调节课外学业负担。

张慧子[6](2019)在《新时期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江陵县H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减轻小学生过多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不仅仅关乎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减负”问题已延续数十年未有根本性改观,“减负难”似乎已成不争事实,那么,“减负”究竟难在哪里?其主要“症结”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减负”的出路又在何方?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我们立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本文是关于小学生减负的现状、困境以及对策的专门研究,研究旨趣在于把握减负的时代特点,分析减负的发展新态势,寻求有效减负的举措。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小学生减负呈现出以下新态势和特点:学生的课业负担由校内向校外转移;学生减负的内容和主体正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化;教育的功利性与育人性目标并行。新时期“减负”面临的困境是:政策的执行失真、教师的力不从心、家长的“冷漠”观望以及社会舆论的鱼龙混杂。导致这一困境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囿于对政策的依赖、减负实行主体的缺失和减负监测机制的“孱弱”等。在对小学生减负的发展特点、困境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提高小学生减负成效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是要认识和把握当前小学生减负的新特点和新机遇;其次要重视和完善减负的监管机制;再次要建立小学生减负的学校负责制;第四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最后要加强对小学生学习负担心理的积极调控。

王月芬[7](2015)在《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作业一直是教育领域的核心话题之一。作业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设计,并要求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名片”,而且作业也往往会成为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是否喜欢一位老师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学生的作业问题饱受质疑。作业是教师实践得最多却研究得较少的领域之一。作业应有的价值毋庸置疑。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实施效果等都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作业设计质量是决定作业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不仅需要准确地把握和了解作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需要有科学的作业理论作为指导,更加需要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来提供专业保障。本研究以解决作业设计中的“真实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围绕“如何在课程视域下设计作业”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展开论述。本论文着重研究了与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相关的五个基本问题:一是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究竟是什么?二是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究竟是什么?三是如何基于作业真实问题和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建构并形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四是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下有哪些基本的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五是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如何“可视化”,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第一章着重分析了作业的内涵、价值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业设计问题是目前作业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作业设计存在的真实问题。2013年通过对上海市60所学校学生真实的作业文本分析,以及对30000多个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行作业设计整体表现出“经验比研究多”、“问题比优点多”的基本特征。首先,作业设计质量不佳是导致作业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原因,作业设计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兴趣不高,作业负担过重,对提高学业成绩的效果也不明显;其次,作业设计质量普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作业功能定位、作业目标、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性、作业的结构性等各个方面;再次,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作业设计理论的欠缺,作业设计策略方法的匮乏,以及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差强人意等方面。本章从现作业设计真实问题角度阐明了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符合现实诉求。第三章着重论述了作业设计观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十多位着名专家对于作业设计的相关思想,尝试归纳出四种典型的作业思想,即“作业即游戏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本章从历史发展脉络的角度,进一步说明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第四章尝试建构并形成了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通过对历史上不同作业设计观中课程、教学、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的基本特征与基本理念,论述了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不仅符合作业设计的现实诉求,而且也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通过比较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和教学视域下作业设计的异同,本研究认为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科学的作业设计范式,强调作业设计中的“目标导向”、“整体设计”、“反馈改进”和“尊重差异”等基本理念。第五章着重阐述了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结合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观的基本理念,提出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六大基本策略:一是基于课程目标整体设计作业目标;二是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保持一致性;三是作业各关键要素具有内在结构性;四是作业内容要求需体现纵横系统性;五是依据学生作业结果反思完善作业设计;六是关注个性学习的差异性作业设计。第六章主要阐述如何将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以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强调作业设计要从“宏观理念—中观流程与工具-微观问题”相结合进行系统思考,主要通过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思维过程记录表”和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来共同保障作业设计的质量。

王岩[8](2020)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A市B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家庭作业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对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语文家庭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活动得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学生学业“减负增效”行动的持续深入,学生的家庭作业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发挥家庭作业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小学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为调查方法,选择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优化的建议。首先,根据调查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此次调查的理论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它们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义。其次,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探索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通过借鉴他人研究并结合研究实际需要,分别从语文家庭作业功能、语文家庭作业设计、语文家庭作业实施和语文家庭作业效果四方面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家长和语文教师的深度访谈,深入地了解当前B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还存在教师对家庭作业功能认知不足;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对作业功能认知不足;教师对作业设计意识薄弱;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设计参与少;家庭作业内容缺乏层次性;作业评价的方式单一;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兴趣不高;学生对家庭作业负担大。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学校作业管理的不足;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高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本文分别从学校和教师层面,针对语文家庭设计与实施的具体问题,提出七点具体的优化建议:更新教师作业观念,确保家庭作业质量;认真钻研统编教材,确保作业实施底线;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提升家庭作业效果;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家庭作业;注重家庭作业批改,促进批改主体多样化;关注家庭作业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校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李元[9](2018)在《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段力佩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他1950年起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1984年退居二线、任名誉校长,直到1996年离休,领导和影响育才中学近半个世纪。期间,段力佩分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领导育才中学进行三次大的教育改革,先后产生“十六字”经验、“八字”教学法和“三自”教育思想,享誉中国教育界。本文考察了段力佩家世、教育实践历程、教育思想形成的脉络及其思想内涵,尝试系统地梳理段力佩教育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自主探索之路,探寻教育家的成长规律。段力佩在育才中学半个世纪的教改历程,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突出的是对“教”的改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转而为对“学”的关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三自”教育思想,已上升到了“育”的层面,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一条由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的思路,是一条由关注“他者”到关注学生“自体”的思路。除了形成“教—学—育”的思路,段力佩还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开展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的整体改革,以保障学生的全面、自主、个性化发展。从“教”到“学”、再到“育”,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局部走向整体;已不再限于“如何育才”,而对“为谁育才”和“育什么才”的认识也有了根本转变,反映出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经验层面上升到了思想层面。从“教”到“学”、再到“育”,既是一条段力佩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教育法”、办社会主义新型学校的道路,也是我国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所走过的路。段力佩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本主义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学教育思想。段力佩的教育探索给我们留下一笔厚重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段力佩成长为教育家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成就一位教育家需要诸多要素的合力。除了要有能充分开展教育实践的土壤或舞台,教育工作者还需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专业意识、探索精神、独立人格等优秀品质,树立实践思想和群众观念,更需要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不断积极地回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李婷婷[10](2019)在《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H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外作业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不仅是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还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向教师、家长、学校领导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学无论从教学方式或者是学习方式上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也格外关注。虽然国家在作业问题上多次提出减负,但是到目前为止作业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相关作业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武汉市H小学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建构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以改善学生作业的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课外作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作业量大,同质性较强;作业类型单一,趣味性较差;作业内容统一,针对性偏弱;作业反馈随意,指导性不足。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本质上的反思,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受到传统的、单一的、一刀切的作业设计理念的严重影响,这种统一化的作业设计尚未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分层作业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分层作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并探讨了相应的教育理论对分层作业的影响和启示,以此作为建构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为了凸显其本质特征,对分层作业的设计特点作以说明,并从五个方面挖掘了分层作业的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步骤和操作要领,并给出了分层作业设计的案例及其分析。最后,为了真正落实分层作业的设计理念,从教师、家长、学校三个方面对分层作业的落实条件和机制展开分析。

二、提高练习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练习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论文提纲范文)

(1)减负视角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Q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追求
        2.小学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3.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有利于学生实现“减负”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关于减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关于学习习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学习习惯的内涵及其“减负”意义
    (一)学习习惯的内涵
        1.学习习惯的界定
        2.学习习惯的特点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表征
    (二)良好学习习惯是“减负”的重要因素
        1.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表现
        2.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内涵
        3.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与课业负担的关系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问卷设计
        2.访谈设计
    (二)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对象
    (三)调查实施
        1.问卷调查实施
        2.访谈实施
    (四)调查结果
        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总体分析
        2.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各维度的具体情况
        3.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与性别的差异比较
        4.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与年级的差异比较
        5.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比较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的独立性不强
    (二)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不高
    (三)课后做作业的态度不端正、纠错和复习的意识不足
        1.做作业态度不端正
        2.纠错意识不足
        3.复习意识不足
    (四)考试检查和反思的行动匮乏
        1.考试检查行动匮乏
        2.反思行动匮乏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的动机不强、主观认识不足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2.学生主观认识不足
    (二)学校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机制不健全
        1.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不明确
        2.学习习惯培养制度未建立
        3.学习习惯培养环境未创设
    (三)教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引导和训练
        1.缺乏目标,缺少引导
        2.缺乏意识,缺少榜样
        3.缺乏训练,缺少强化
    (四)家长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意识淡薄
        1.家长培养意识欠缺
        2.家长表率作用缺乏
        3.家庭成员培养观念不一致
    (五)教师和家长对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
        1.教师和家长观念不一致
        2.家长和教师缺乏交流配合
五、减负视角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化策略
    (一)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减负的主体作用
        1.摒弃依赖,自主锻炼
        2.善于观察,仿效榜样
    (二)学校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负与提效并行
        1.确定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2.制定学习习惯培养制度
        3.创设学习习惯培养环境
        4.树立学习习惯优秀榜样
    (三)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1.明确目标,正面引导
        2.提高自我,言传身教
        3.加强训练,及时强化
    (四)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减负的阻力
        1.改变观念,提高意识
        2.营造环境,树立榜样
        3.统一观念,相互配合
    (五)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共促减负增效
        1.学校搭建交流平台,形成良性教育生态
        2.教师与家长交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访谈提纲(教师用)
    附录3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访谈提纲(家长用)
致谢

(2)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2.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
        3.基于实践现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2.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
        2.国外相关文献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一、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类型
    (一)校内负担
        1.课程标准之内的负担
        2.课程标准之外的负担
    (二)校外负担
        1.家长自主增加的负担
        2.课外辅导班增加的负担
二、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现象
    (一)课后服务演变成课堂学习
        1.学校支持课后服务变成常规课
        2.教师鼓动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3.课后服务全员化
    (二)书面作业总量严重超部颁标准
        1.低年级学生有书面作业
        2.高年级学生书面作业时间超标
    (三)教学评估过度依赖考试
    (四)教辅材料杂多
        1.教辅材料杂
        2.教辅材料多
    (五)校外学习负担
三、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提前进入升学状态
    (二)社会垂直流动的文凭化
        1.学历至上的社会风气
        2.阶层固化初步显现
    (三)家长社会比较压力的转化
        1.社会比较普遍存在
        2.家长将社会比较压力转向学生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1.物质资源分配不平衡
        2.网络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
        3.优秀师资集中少数学校
四、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缓解升学压力
    (二)拓宽晋升渠道,促进社会垂直流动
        1.打破阶层固化,增加流动平台
        2.促进个人兴趣多样化,促进未来多样化发展
    (三)重视家长学校功能,纾解家长社会比较压力
        1.帮助家长提升对社会比较的认识
        2.开展多样化活动纾解家长社会比较压力
    (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缩小校际差距
        1.加大偏远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提高待遇,吸引优秀师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的访谈提纲(学生卷)
    附录二 :关于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的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三 :关于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的访谈提纲(家长卷)
致谢

(4)适合视野下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理论基础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初中生课业负担的应然之思
    (一)课业负担的内涵及辩证
    (二)因材施教与适合教育
        1.因材施教的内涵
        2.适合教育对因材施教的继承及发展
    (三)适合教育的内涵
        1.适合谁: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的统一
        2.适合性:主观判断与客观标准的统一
    (四)适合教育的特征
        1.以洞悉个体学生的特征为前提
        2.以促进个体成人为理想归宿
    (五)适合视野下的课业负担
二、初中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一)初中生学习时间
    (二)初中生课业质量
    (三)初中生的课业难度感受
    (四)初中生的课业压力
    (五)初中生课业负担的特征
        1.初中生课业负担差异形态具有多样性
        2.初中生客观课业负担趋向同一化
        3.初中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的相对性
        4.初中生个体课业负担原因的具体性
三、对初中生课业负担现状的反思
    (一)社会层面
        1.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的不足
        2.减负政策难以兼顾课业负担多维度的差异性
    (二)家庭层面
        1.不适合的家庭教育期望
        2.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三)学校层面
        1.班级授课制对因材施教的客观制约
        2.个别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3.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四)社会教育观念的偏差
四、如何为初中生提供适合的课业负担
    (一)充分把握课业负担的差异性特征
    (二)家长充分地了解并尊重儿童
    (三)差异化课堂教学
    (四)学校特色化发展
    (五)转变社会教育观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初中生课业负担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生课业负担学生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负担
        2.1.2 学业负担
        2.1.3 课外学业负担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3 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现状调查
    3.1 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现状调查设计
        3.1.1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内容
        3.1.3 访谈对象及主要内容
        3.1.4 数据处理
    3.2 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的现状
        3.2.1 课外学业负担的基本情况分析
        3.2.2 课外学习时间的基本情况及分析结果
        3.2.3 参与课外补习的基本情况及分析结果
        3.2.4 家庭参与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分析结果
        3.2.5 课外学习心理压力基本情况及分析结果
        3.2.6 课外学业负担分析总结
    3.3 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个案现状
        3.3.1 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3.3.2 个案日常作息和学习情况
        3.3.3 外部学习压力现状
        3.3.4 心理压力现状
4 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1 课外学业负担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4.1.1 上课时间和作业量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
        4.1.2 睡眠时间过短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4.1.3 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活动严重减少
    4.2 课外学业负担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4.2.1 不利于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4.2.2 超前学习不利于教师常规的教学设计
    4.3 课外学业负担对家庭的负面影响
        4.3.1 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4.3.2 加大了家长的精神压力
5 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的形成原因
    5.1 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5.1.1 竞争性升学率的追求
        5.1.2 学校师资质量的不均衡
        5.1.3 教师绩效工资制的激励
    5.2 不合理的教育价值观
        5.2.1 中国传统读书观的延续
        5.2.2 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期望
        5.2.3 家长间盲目攀比的心理
    5.3 部分学生好学不倦的精神
6 缓解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的建议
    6.1 缓解初中生的升学考试竞争
        6.1.1 解开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
        6.1.2 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6.1.3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6.2 减轻家长外加给孩子的课外负担
        6.2.1 避免树立对孩子的过高期望
        6.2.2 走出盲目攀比的误区
        6.2.3 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6.3 促进家校在减负上的交流与合作
        6.3.1 重塑学校及家长的教育价值观
        6.3.2 加强家校对孩子学业动态的交流
    6.4 政府加强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的监管
        6.4.1 加强对教育类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
        6.4.2 严格限制学校的上课时间和作业时间
    6.5 初中生自我调节课外学业负担
        6.5.1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6.5.2 学会合理分配课外时间
        6.5.3 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时期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江陵县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国内相关研究
        2. 国外相关研究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二、新形势下小学生减负的表现与特征
    (一) 小学生减负现状:基于湖北省江陵县H小学的调查
        1. 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的设计
        2. 问卷结果统计与访谈归纳
    (二) 新形势下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特征
        1. 学生课业负担由校内向校外转移
        2. 课业负担的内容和主体由单一向多样转化
        3. 功利性与育人性目标齐头并进
三、小学生减负的现实困境、原因及反思
    (一) 小学生减负的现实困境
        1. 政策执行失真
        2. 学校教师力不从心
        3. 家长对减负“冷漠”观望
        4. 社会舆论“鱼龙混杂”
    (二) 小学生减负难的原因分析
        1. 囿于政策的依赖
        2. 减负实行主体的缺失
        3. 小学生减负监督监测机制的“孱弱”
    (三) 实现小学生减负的误区反思
        1. 重视教育不等于加重学生负担
        2. 小学生减负无效论
        3. 减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提高小学生减负成效的路径探讨
    (一) 把握住当前小学生减负的新机遇
        1.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 家长群体力量的改善
        3. 就近入学政策的全面严格实行
    (二) 政府建立有力的减负监管机制
    (三) 实行减负“学校负责制”
        1. 学校减负环境的营造
        2. 教师教学的优化管理
        3. 考试评价机制的改革
    (四) 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
        1. 社区引导
        2. 家校沟通
    (五) 积极对小学生学习负担心理实时调控
        1. 认知因素的调控
        2. 环境因素的调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访问提纲(家长卷)
附录三: 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访问提纲(教师卷)
学术成果
致谢

(7)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作业与课程改革
    二、作业与课业负担
    三、作业与过重课业负担
第一章 作业设计研究缘起
    一、作业内涵分析
        (一) 国内作业的内涵分析
        (二) 国外作业的内涵分析
        (三) 国内外作业内涵的比较与分析
    二、国内外作业研究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 作业理论依据问题
        (二) 作业研究内容问题
        (三) 作业研究方法问题
        (四) 成果可操作性问题
    三、作业设计研究基本架构
        (一) 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二)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三) 基本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结构设计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一、作业文本分析的必要性
        (一) 文本分析的内涵特征
        (二) 作业文本分析的意义
        (三) 作业文本分析的方法
    二、作业设计现状调研设计
        (一) 调研整体方案设计
        (二) 调研对象与抽样设计
        (三) 调研方法与调研工具设计
    三、作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一) 作业设计地位分析
        (二) 影响作业设计的观念分析
        (三) 作业设计质量问题
    四、作业设计问题导致的影响
    五、作业设计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作业即游戏活动
        (一) “作业即游戏活动”的基本观点
        (二) “作业即游戏活动”思想反思
    二、作业即教学巩固
        (一) “作业即教学巩固”基本观点
        (二) “作业即教学巩固”思想反思
    三、作业即学习活动
        (一) “作业即学习活动”的基本观点
        (二) “作业即学习活动”思想反思
    四、作业即评价任务
        (一) ”作业即评价任务“基本观点
        (二) 作业即评价任务思想反思
    五、作业设计观的历史脉络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观的建构
    一、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的推衍
        (一) 课程、教学关系分析
        (二) 课程、教学、作业关系分析
        (三) 课程视域与教学视域
    二、课程视域与教学视域下作业设计比较
    三、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时代意义
    四、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 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二) 基于课程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三) 提高兴趣的作业类型多样化
        (四) 根据作业结果的诊断与改进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
    一、基于课程目标整体设计作业目标
        (一) “基于课程目标”的原因与特征
        (二) 作业目标的科学描述要求
    二、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保持一致性
        (一) 根据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内容
        (二) 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确定的先后关系
        (三) 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一致性分析
    三、作业各关键要素具有内在结构性
        (一) 影响作业效果的关键要素
        (二) 增强作业时间的整体设计
    四、作业内容要求需体现纵横衔接性
        (一) “一周作业”的整体设计
        (二) 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
    五、依据作业结果反思完善作业设计
        (一) 作业结果的分析统计
        (二) 基于结果的反思改进
    六、关注个性学习的差异性作业设计
        (一) 基于作业难度和时间的差异性作业
        (二) 基于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作业
        (三) 基于脚手架设计的差异性作业
    七.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
    一、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的必要性
    二、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的内涵意义
        (一) “可视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 “可视化”的价值意义
    三、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的基本思路
        (一) 不同层级作业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 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的组成
    四、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的工具
        (一) 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
        (二) 作业设计中的“思维过程记录表”
        (三) 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
    五、本章小结
结语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后记

(8)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A市B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家庭作业
        二、语文家庭作业设计
        三、语文家庭作业实施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母语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研
        二、国内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研究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认知负荷理论
        三、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差异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创新性原则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过程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一、关于语文家庭作业功能的调查结果
        二、关于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调查结果
        三、关于语文家庭作业实施的调查结果
        四、关于语文家庭作业效果的调查结果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作业功能认知不足
        二、教师作业设计的意识薄弱
        三、学生对作业设计的参与少
        四、家庭作业内容缺乏层次性
        五、家庭作业评价的方式单一
        六、学生对家庭作业兴趣不高
        七、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较大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作业管理的不足
        二、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三、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
        四、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
        五、高年级学生学习倦怠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更新教师作业观念,保证家庭作业质量
    第二节 认真钻研统编教材,确保作业实施底线
    第三节 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提升家庭作业效果
    第四节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家庭作业
    第五节 注重家庭作业评价,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第六节 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七节 优化学校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基本走向
        (二)研究的主要集中点
    三、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上编
    第一章 为教育而生
        第一节 出生教育世家
        一、世代书香,家学渊源
        二、生性叛逆,求学坎坷
        第二节 从教育者到革命者
        一、奔走上海,投身革命
        二、执掌储能,初露锋芒
    第二章 为育才而来
        第一节 接管育才中学:在混乱中改造
        一、领导名校,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礼贤下士,甘当“后勤部长”
        第二节 对待“苏联经验”:在学习中反思
        一、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
        二、决心探索中国的教育学
        第三节 应对“政治运动”:在转化中坚守
        一、反思“政治运动”对教育的冲击
        二、变“土法炼钢”为创造性教育
    第三章 教改初体验:形成“十六字”经验
        第一节 教改的背景和初衷
        一、恢复“以教学为中心”
        二、致力减负,改革教法
        第二节 经验的产生与褒贬
        一、形成“十六字”经验
        二、“文革”中被打倒
    第四章 经验之重光:探索“八字”教学法
        第一节 因势利导:在乱中看到生机
        一、变“授”为“学”
        二、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第二节 以点带面:将教改进行到底
        一、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二、“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第五章 第三次超越:总结“三自”育人目标
        第一节 深化教改,辐射全国
        一、引领上海课程教材改革
        二、在宣传推广中总结提炼
        第二节 教育立场,全面育人
        一、从个性培养到“三自”目标
        二、从教学经验到教育思想
下编
    第六章 教育的性质与目的取向
        第一节 教育的性质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二、普通教育的性质
        第二节 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取向
        一、教育对象
        二、教育目的的取向
        三、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七章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思想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健康是第一”的提出
        二、正确处理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 人的个性发展
        一、“共性和个性”思想的提出
        二、共性、个性相互关系及其流变
        三、“共性和个性”思想的评价
    第八章 着眼于“育”的课程、教材改革
        第一节 着眼于“育”的课程改革
        一、学制、课程、课时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二、专攻与博览、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结合
        第二节 着眼于“育”的教材改革
        一、教材编写应坚持七原则
        二、着眼于“育”的教材改革实践
        三、教材改革的意义
    第九章 关注“学”的教学、评价改革
        第一节 关注“学”的教学改革
        一、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
        二、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第二节 人性化的评价改革
        一、要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分数的奴隶
        二、反对以分数刺激学生
    第十章 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节 德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德育的地位与功能
        二、德育工作“时不宜迟”
        第二节 德育的原则与途径
        一、德育的原则
        二、德育的实现途径
    第十一章 体育工作
        第一节 健康是第一
        一、“健康是第一”的思想渊源
        二、如何理解“健康是第一”
        第二节 如何做到“健康第一”
        一、“男拳女舞”
        二、体卫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段力佩大事年表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10)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1. 有效的课外作业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2. 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与传统作业观的矛盾冲突
        3. 课外作业问题是实施“减负”的重要抓手
    (二) 研究意义
        1. 丰富课外作业的理论研究
        2. 有助于“减负”政策的落实
        3. 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4. 促进教师更科学的教学
    (三)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 作业
        2. 课外作业
        3. 作业设计
        4. 分层作业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当前小学生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一) 作业现状调查
        1. 调查的对象
        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维度
        3. 调查内容
        4. 调查问卷的回收
    (二) 作业现状分析
        1. 关于作业的数量
        2. 关于作业的难度
        3. 关于作业的内容与类型
        4. 关于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5. 关于作业的认识与态度
    (三) 作业问题检视
        1. 作业量大,同质性较强
        2. 作业类型单一,趣味性较差
        3. 作业内容统一,针对性偏弱
        4. 作业反馈随意,指导性不足
    (四) 作业问题的深层反思
        1. 统一化作业模式亟需改革
        2. 分层设计作为作业革新的新视角
二、分层作业的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
    (一) 分层作业的概念界定
        1. 分层作业的起源和发展
        2. 分层作业的基本内涵
    (二) 分层作业的设计依据
        1. 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2. 分层作业设计的现实依据
    (三) 分层作业的设计特点
        1. 分层设计,循序渐进
        2. 动态发展,良性循环
        3. 教师领导,学生自主
    (四) 分层作业的价值诉求
        1. 优化作业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2. 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差异化发展
        3. 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习自主性
        4. 增强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5. 致力全员进步,推动教育公平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操作策略
    (一) 分层作业的操作步骤
    (二) 分层作业的操作要领
        1. 学生分层操作要领
        2. 作业分层操作要领
        3. 分层作业评价要领
    (三) 分层作业的设计案例
        1. 按照作业难度分层设计案例及分析
        2. 按照作业数量分层设计案例及分析
四、分层作业在学校教学中的实现机制
    (一) 教师提供专业保障,有效设计作业
        1. 把握分层设计原则,科学设计作业
        2. 教师之间形成合力,共同设计分层作业
    (二) 家长提供外部保障,积极配合全校
    (三) 学校提供制度保障,落实分层作业
        1. 统筹规划作业,规范管理制度
        2. 革新评价理念,改革考试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提高练习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论文参考文献)

  • [1]减负视角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Q市某小学为例[D]. 刘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D]. 李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适合视野下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D]. 刘石秀.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重庆市B区初中生课外学业负担研究[D]. 龚雪.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6]新时期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江陵县H小学为例[D]. 张慧子.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 王月芬.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8]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A市B小学为例[D]. 王岩.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D]. 李元.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10]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H小学为例[D]. 李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提高练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