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

一、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宇,宁刚,刘晓东[1](2021)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特征与鉴别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CT特征以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要点,以期加深影像医师对该病CT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征象。结果 13例患者中累及双肺7例、单肺6例,跨叶生长5例;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4例,肺炎样实变6例,混合表现3例;11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7例可见血管造影征,晕征5例,毛刺征4例,小空泡4例,胸腔积液2例;7例行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增加15~35 Hu。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成正相关,其特殊的CT征象具有诊断提示意义。建议临床怀疑原发性肺淋巴瘤的患者应积极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宋建华[2](2017)在《~(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评估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淋巴瘤结外器官浸润的18F-FDG pEt/Ct表现目的:了解全身结外淋巴瘤的发生率、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对不同结外器官的累及情况,根据结外病灶的影像特点进行初步分型,根据不同器官特点进行分类,认识结外淋巴瘤治疗前后的18F-FDGPET/CT表现,以便能更好地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4-2016.12期间的淋巴瘤患者共912例1725人次18F-FDG PET/CT检查,累及结外器官者共596例1065人次18F-FDG PET/CT检查,其中男347例,女249例,发病年龄53.3±17.0岁(1090岁)。均经病理。结果:1.912 例淋巴瘤中 NHL 占 88.5%(807/912),HL 占 11.5%(105/912),NHL 结外累及率69.1%(558/807),HL结外累及率36.2%(38/105),总体结外累及率65.4%(596/912)。2.结外累及发生率依次为胃肠道(179/596,30.0%)、鼻、咽部(161/596,27.0%)、骨(125/596,21.0%)、扁桃体(93/596,15.6%)、脾脏(77/596,12.9%)、肺(60/596,10.1%)等。其中原发性结外脏器淋巴瘤196例(196/596,32.9%),以胃肠道(99例)、扁桃体(20例)、中枢神经(16例)、鼻、咽部(15例)较多。3.淋巴瘤结外侵犯的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有DLBCL(232/596,38.9%,同类结外侵犯率73.2%)、未分型NHL(77/596,12.9%,同类结外侵犯率61.1%)、MALT淋巴瘤(44/596,7.4%,同类结外侵犯率100%)、NK/T细胞淋巴瘤(42/596,7.0%,同类结外侵犯率100%)、未分型B细胞淋巴瘤(39/596,6.5%,同类结外侵犯率60.0%)、滤泡性淋巴瘤(34/596,5.7%,同类结外侵犯率57.6%)、未分型T细胞淋巴瘤(21/596,3.5%,同类结外侵犯率77.8%)等。4.结外淋巴瘤根据病灶分布可分为原发性与非原发性,根据具体器官病灶的影像表现分单发局灶型、多灶型(或弥漫型),这些分型之间在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预后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但在病灶本身的影像表现上无差异,CT均表现为较均匀密度肿块,根据发生脏器的不同而表现为等、略低、略高密度,较少坏死,一般无钙化,PET表现则根据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FDG摄取增高。全身多发病灶者易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5.根据不同器官的特点将全身淋巴瘤分为六大类:(1)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为略高或等密度多发病灶并FDG摄取增高,易与其他肿瘤鉴别,周围神经病灶均为非原发性病灶,呈条状肿块,治疗后均可完全吸收;(2)鼻、咽部病灶常呈较弥漫性软组织增厚病灶,且大部为全身病灶的鼻、咽部累及,部分伴骨质破坏,治疗后可完全消失;(3)肺部病灶表现为多形性特点,需要和结核、其他肿瘤鉴别,治疗后可完全消失或遗留间质性改变;(4)胃肠道为最常见结外淋巴瘤侵犯部位,一半以上为原发性淋巴瘤,病灶常较弥漫,但不易造成梗阻,治疗后可完全消失;(5)骨淋巴瘤CT图像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硬化或髓腔密度增高、或未见异常表现,PET表现为单发、多发或弥漫性FDG摄取增高,治疗后病灶可骨质硬化或不留痕迹;(6)其他脏器淋巴瘤主要为发生于全身实质性脏器的较均质软组织肿块,治疗后可完全消失。结论:结外淋巴瘤中绝大部分为NHL,好发病理类型主要为DLBCL、未分类NHL、MALT淋巴瘤等,受累器官以胃肠道、头颈部、骨骼受累为主。18F-FDG PET/CT能够良好评价淋巴瘤的结外侵犯状况,能准确区分原发与非原发性病灶,结合病灶局部表现及全身病灶分布能够较好地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断、分期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影像学证据。第二部分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病变的临床评价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DLBCL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7.04-2016.12期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DLBCL结外浸润者18F-FDG PET/CT影像及完整临床资料共232例,其中男128例,女104例,平均年龄54.9±15.8岁;分析DLBCL对结外器官的累及情况。对其中110例行多次(2-9次)18F-FDG PET/CT检查者进行治疗后评价,包括对部分患者治疗中期的评价、初治者多种因素下的PFS和OS生存分析、对复发进展者的临床分析。结果:1.DLBCL常见结外累及器官依次为胃肠道(35.8%)、骨(19.4%)、鼻、咽部(18.5%)、扁桃体(17.7%)、脾脏(14.7%)、中枢神经(9.5%)、唾液腺(8.2%)、肺(6.5%)等。2.其中59例初治者进行了治疗中期18F-FDG PET/CT评价,将治疗中期及周期末疗效评价进行Kappa·检验,结果两者一致性良好(K=0.5450);利用分期、IHP疗效、IPI、Deauville、随访复发与否进行分层比较其SUVOmax、SUV2-4max、ASUVmax、ASUVmax%的差异,结果以 IHP 疗效及 Deauville 分层进行的比较在SUV2-4max、ΔSUVmax、ΔSUVmax%上有显着差异,以复发与否分层进行的SUVOmax、ΔSUVmax、ΔSUVmax%的比较有显着差异。以周期末疗效为标准对ΔSUVmax和ASUVmax%作ROC曲线,得:Δ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05,ΔSUVmax最佳界值为6.2.此时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 100%;ΔSUVmax%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3,P=0.040,ΔSUVmax%的最佳界值为24.9%,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5%;分别以二者最佳界值分组作PFS及OS生存分析,得ΔSUVmax≥6.2组PFS长于SUVmax<6.2组(P=0.023),二者OS之间无显着差异;而ASUVmax%≥24.9%组的PFS和OS均显着长于 ΔSUVmax%<24.9%组(P=0.000 及 P=0.002)。以 ΔSUVmax 及ΔSUVmax%界值进行分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与Deauville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K值分别为 0.5851、0.4318,P<0.01)。3.对78例初治者分别以临床分期、是否原发、治疗效果、IPI、Deauville评分、是否干细胞移植、是否手术等因素分层进行PFS及OS生存分析。对于PFS,低分期组(Ⅰ期、Ⅱ期组)长于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组)(P=0.033),原发组长于非原发组(P=0.031),有效组长于无效组(P=0.000),Deauville低分组(1-3分)长于高分组(4-5分)(P=0.000),但对所有因素作cox回归分析中仅有效与否及IPI分层对PFS有影响;对于OS,IPI低危组(0-2分)长于高危组(3-5分)(P=0.020),Deauville低分组(1-3分)长于高分组(4-5分)(P=0.013),OS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前述因素均对OS无显着影响,提示远期预测效果不佳。4.对45例复发进展者的临床分析,DLBCL的复发可发生于所有结外器官,也可仅是淋巴结复发;复发进展后再治有效率(CR+PR,51.1%)明显低于淋巴瘤初治时的有效率(73.3%),复发治疗后的PFS也显着短于初治时(配对t检验,P<0.01)。初治时手术选择率(33.3%,15/45)高,复发再治时干细胞移植选择率(57.8%,26/45)高,且干细胞移植者PFS长于未移植者(P=0.047),但移植与否对OS无明显影响。比较本组110例中复发与未复发者OS的差异,未复发者有更长OS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着。结论:DLBCL结外累及以胃肠道最多见。DLBCL的治疗中期评价能够较好地预测治疗效果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对于治疗反应差者可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更好治疗效果;ΔSUVmax及ΔSUVmax%对PFS及OS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初治者多种因素中仅疗效及IPI对PFS有预测价值,多种因素对远期效果OS均无显着影响,对复发再治疗者治疗有效率下降。18F-FDGPET/CT能够对淋巴瘤病程的各个时期进行评价分析,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总体病情。

况小红,童浩,苏寒,张小燕,代明辉[3](2017)在《43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 lymphoma,PGI NHL)是结外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10%30%,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4%[1]。PGI NHL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与其他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表现相似,这可能导致误诊、漏诊。目前虽然新的辅助诊断方法,包括气囊辅助内镜、

庞书杰,叶庆旺,施洋,杨宁,杨广顺[4](2015)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9例患者病理检查前均误诊为其他肝脏疾病。19例患者中,男8例(42.1%),女11例(57.9%),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47岁。10例(52.6%)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9例(47.4%)出现LDH升高,12例(63.1%)出现A/G倒置。17例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50.8个月,95%CI:32.069.5,术后化疗与否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P=0.048,<0.1)。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临床误诊率高,确诊赖以病理学检查,发病可能与HBV感染有关,术后辅以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郭伟洪,袁小玲,黄锡坤,陈维[5](2014)在《以高热、肺部空洞为表现的肺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高热、肺部空洞为表现的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以高热、肺部空洞为主要表现的肺淋巴瘤罕见,诊断主要靠病理。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

田皞,王伟,曾亮,周晓,喻建军,李赞[6](2013)在《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为该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01~2011年诊治的146例原发于头颈部并经病理证实为结外型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根据病检结果及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41%。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生存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可发于多个部位,部分位置隐蔽,不易发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针刺活检和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可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生存率。

王肇瑞,杨晓慧,贾晓峰[7](2012)在《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可首发于淋巴结外的任何组织或器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1]。为研究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本文将我院收治的39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诊断明确的PENL患者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79:1;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8.72岁。

刘从明,黎启菊,王剑[8](2011)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0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结外淋巴癌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75例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发病部位及其误诊原因。结果:75例恶性淋巴瘤中结外淋巴瘤40例(53.3%),误诊25例,误诊率高达62.5%。40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16例(40%);其次为头颈部,共14例(35%);其他部位少,共见10例(25%)。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尤其好发于消化道、头颈部,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发生误诊,应引起重视。

徐桂峰,王英杰[9](2009)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2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原发部位分布情况、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结果原发于结外的恶性淋巴瘤32例,占同期恶性淋巴瘤41.03%(32/78);原发部位前5位依次为:胃肠道21.88%(7/32),鼻腔18.75%(6/32),Waldeyer环12.50%(4/32),脾9.38%(3/32),皮肤9.38%(3/32);结外淋巴瘤的误诊率高达78.12%(25/32);淋巴结内淋巴瘤误诊率为23.91%(11/46);结外淋巴瘤首发症状因原发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但多无特异性。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发病率较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

冯莉娟[10](2009)在《FISH检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分类复杂,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极易误诊和漏诊。基因诊断已逐渐成为淋巴瘤的重要诊断手段,基因异常在结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PGIL基因异常包括基因突变、缺失和染色体畸变等,它们在PGIL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目前尚无系统报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vbridization,FISH)技术为多种基因与染色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FISH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检测特定的DNA序列。FISH技术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好,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优点,适于临床医学检测。该方法尤其对回顾性分析病理切片中靶细胞分子检测有优势。用FISH技术检测实体瘤蜡块切片(如胃肠癌、乳腺癌等)和血液细胞涂片的方法均已稳定成熟,重复性好,但二者在操作方法上有较大区别。FISH技术已在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诸多发面的研究中发挥作用。但目前FISH检测的淋巴瘤标本多局限于外周血、骨髓涂片及淋巴结穿刺涂片等,而结外淋巴瘤石蜡标本尚少涉及。结外淋巴瘤石蜡标本检测的目的细胞是组织蜡块中的血细胞,此区域淋巴细胞的消化比滴片细胞难但又易于其它组织细胞,具体操作方法不同于胃肠癌等实体瘤组织蜡块切片或血液细胞涂片的方法。因此建立一套用FISH技术检测PGIL等结外淋巴瘤的多种基因及染色体变异的稳定的、重复性好的实验方法十分必要。IGH基因重排检测对B-NHL的克隆性和细胞源性确定有重要价值,有研究认为IGH重排检测可以用于慢性胃炎及胃MALT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但IGH重排检测在其他病理类型的胃淋巴瘤及原发性肠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尚无系统分析报告。IGH重排在PGIL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中起怎样的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有研究发现结性NHL中p53突变阳性的病例与病理分类、临床分期无关,但也有学者发现p53突变与MALT型淋巴瘤向恶性程度高的转变有关。PGIL中p53基因的突变与恶性程度、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探讨p53基因在PGIL中的生物学行为极为重要。ATM(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ATM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了一系列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及DNA修复活动,AT患者淋巴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ATM对PGIL的发生、发展、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13q14缺失是多种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突变或缺失,可导致细胞增殖、失去负调控而致肿瘤发生。D13S25是13q14.3上唯一编号为25的DNA片段,13q14缺失已知是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国内外已有广泛报道,但鲜见结外淋巴瘤中13q14缺失的研究报告。PGIL是否存在13q14缺失?13q14缺失与PGIL预后的关系如何?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采用FISH检测PGIL患者胃肠组织石蜡切片中IGH重排、p53、ATM以及13q14等多基因及染色体异常情况,探讨PGIL中多基因及染色体异常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将为PGIL个体化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回顾性分析PGIL的临床表现、总结临床误诊原因,通过电话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期,了解当前PGIL诊治现状,客观地解析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第一章FISH技术检测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检测PGIL基因及染色体变异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标准方法。方法:采用增强组织通透性、适当消化、控制变性时间、采用慢洗等方法摸索FISH检测胃肠组织淋巴瘤标本的方法。结果:改良的FISH方法获得了PGIL瘤细胞的P53基因探针(绿色荧光信号)、D13S25基因探针(红色荧光信号)、IGH基因探针(红/绿或黄色荧光信号)、ATM基因探针(红色荧光信号)清晰和稳定的图像。结论:建立了一套检测PGIL的基因及染色体变异的FISH检测技术,为临床研究结外淋巴瘤的基因及染色体变异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方法。第二章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多基因与染色体检测及意义目的:探讨多基因与染色体变异对PGIL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ISH技术检测72例PGIL患者胃肠组织石蜡切片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切片中IGH重排、p53、ATM以及13q14等多基因与染色体变化,分析其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着性。结果:①B细胞淋巴瘤中IGH基因重排占70.8%,而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均未见IGH基因重排(p<0.001);MALT淋巴瘤IGH基因重排率59.5%,非MALT淋巴瘤91.3%(p=0.007);Ⅰ-Ⅱ期IGH基因重排63.8%,Ⅲ-Ⅳ期88.9%(p=0.047);IGH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平均生存期16.85月,明显短于无IGH重排的平均生存期39.81月(p=0.001)。②MALT淋巴瘤p53基因缺失28.6%,非MALT淋巴瘤53.3%(p=0.034);Ⅰ-Ⅱ期p53基因缺失30.2%,Ⅲ-Ⅳ期63.2%(p=0.011);p53基因缺失者平均生存期10.21月明显短于p53基因正常者32.00月(t=3.930,p<0.001)。③MALT淋巴瘤ATM基因缺失23.8%,非MALT淋巴瘤46.7%(p=0.043);Ⅰ-Ⅱ期ATM基因缺失26.4%,Ⅲ-Ⅳ期52.6%(p=0.038);ATM基因缺失平均生存期12.35月,明显短于ATM基因正常者31.42月(t=3.378,p=0.001)。④13q14缺失在PGIL发生率为34.7%,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0.001)。但与肿瘤发生部位、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平均生存期无相关。⑤MALT淋巴瘤中,无基因或单基因改变者平均生存期39.25月,明显长于多基因改变的平均生存期9.11月(p<0.001)。⑥Ⅰ期-Ⅱ期患者中,无基因或单基因改变者平均生存期40.33月,明显长于多基因改变的平均生存期20.61月(p=0.007)。结论:①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来源的PGIL中发生率高。②IGH基因重排、p53、ATM基因缺失率在非MALT淋巴瘤及Ⅲ-Ⅳ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IGH基因重排或p53、ATM基因缺失的PGIL患者平均生存期短。③同时存在多个基因与染色体异常的PGIL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短于无基因或单基因改变者。第三章81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PGIL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现状,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着性。结果:①胃淋巴瘤平均年龄52.84±15.33岁,大于肠淋巴瘤平均年龄42.09±15.28岁(t=3.087,p=0.003)。②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低蛋白血症40.7%;体重明显下降33.3%;腹部包块25.9%;肠梗阻11.1%。③发病部位依次为:胃、小肠、回盲部、结肠。④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⑤门诊诊断率30.9%,误诊率69.1%。⑥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73.8%,活检病理误诊漏诊率26.2%。⑦B细胞来源91.4%,MALT淋巴瘤61.7%。⑧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⑨随访60例,随访率74.1%。5年生存率42.9%,3年生存率60.0%,1年生存率74.0%。⑩随访Ⅰ-Ⅱ期41例平均生存时间30.41月,长于Ⅲ-Ⅳ期19例平均生存时间9.63月(t=3.823,p<0.001)。(?)随访41例MALT淋巴瘤平均生存时间24.24月,与19例非MALT淋巴瘤平均生存时间22.95月无明显差异(t=0.213,p=0.832)。(?)Ⅰ-Ⅱ期中: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33.00月,手术加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31.95月,化疗联合根除HP组平均生存时间33.25月。Ⅲ-Ⅳ期中: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4.00月,手术加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12.20月,化疗联合根除HP组平均生存时间9.50月。三种治疗方法的生存期在Ⅰ-Ⅱ期患者无差异(p值分别为0.897、0.986、0.916),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值分别为0.006、0.009),而手术加化疗与化疗联合HP根除治疗组无差异(p=0.558)。结论:①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②PGIL多属于B-NH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MALT淋巴瘤;③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化疗联合HP根除治疗三种方法的生存期在Ⅰ-Ⅱ期患者无差异,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短于其他两组,而手术加化疗与化疗联合HP根除治疗组无差异。

二、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特征与鉴别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方法及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CT误诊情况
    2.3 CT表现
3 讨论

(2)~(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评估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淋巴瘤结外侵犯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
    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病变的临床评价
    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8)F-FDG PET/CT对淋田瘤的临床评价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3)43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治疗方式及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病理学特点
    2.4 预后因素
3 讨论

(4)原发性肝脏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病例分析
    1.3 随访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
    2.2 治疗方式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2.3 术后随访及预后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6)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2.1 鼻腔
        1.2.2 鼻咽部
        1.2.3 扁桃体
        1.2.4 舌根
        1.2.5 硬腭
        1.2.6 口颊
        1.2.7 喉
        1.2.8 大涎腺
        1.2.9 甲状腺
        1.2.10 头皮
2 方法
    2.1 诊断方法
    2.2 治疗方案
3 结果
4 讨论

(7)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发病部位
    1.3 临床表现
    1.4 病理情况
    1.5 误诊情况
    1.6 治疗情况
2 结果
3 讨论

(8)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0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误诊原因分析:
2 讨论

(10)FISH检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简表
背景
第一章 FISH技术检测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多基因与染色体检测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81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特征与鉴别分析[J]. 王新宇,宁刚,刘晓东. 医学信息, 2021(18)
  • [2]~(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评估价值研究[D]. 宋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8)
  • [3]43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 况小红,童浩,苏寒,张小燕,代明辉.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7(01)
  • [4]原发性肝脏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J]. 庞书杰,叶庆旺,施洋,杨宁,杨广顺.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06)
  • [5]以高热、肺部空洞为表现的肺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 郭伟洪,袁小玲,黄锡坤,陈维. 国际呼吸杂志, 2014(04)
  • [6]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J]. 田皞,王伟,曾亮,周晓,喻建军,李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3)
  • [7]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析[J]. 王肇瑞,杨晓慧,贾晓峰. 河北医药, 2012(04)
  • [8]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0例误诊分析[J]. 刘从明,黎启菊,王剑. 吉林医学, 2011(15)
  • [9]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2例误诊分析[J]. 徐桂峰,王英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09(24)
  • [10]FISH检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基因与染色体变异方法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D]. 冯莉娟. 中南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52例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