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镀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法测定

铬镀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法测定

一、镀铬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楚运来[1](1968)在《镀铬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测定》文中研究表明 铜为镀铬液中有害杂质之一,必须定期进行控制检验,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电解法、碘量法或硫化铜沉淀重量法等。上述方法虽然都能获得准确的结果,但均有手续烦、费时长的缺点,不能满足及时控制生产的要求。目前铜的比色测定法已普遍应用于各种物质中低含量铜的测定。赵景周提出用有机溶剂置换萃取——比色法测定铜,其原理是根据铜试剂(DDTC)在pH 8.5~11时,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的稳定顺序:

张骞[2](2010)在《羟肟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对矿山酸性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羟胺法合成了新型羟肟酸树脂(PHA),研究了其对Fe3+和Cu2+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并采用PHA吸附法回收矿山酸性废水中的Cu2+。以悬浮交联共聚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交联共聚物(PMMA-DVB);PMMA-DVB与羟胺在碱性条件下羟肟化,合成了PHA树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对PMMA-DVB的产率和结构性能以及PHA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等手段对PHA进行了表征。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A吸附平衡时间为150 min;PHA的吸附容量随着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容量受pH影响较大,Cu2+和Fe3+的最佳吸附pH分别为5.0和2.8。在Cu2+-Fe3+二元体系中,PHA对Fe3+有着较高的吸附选择性;采用H28O4溶液可解吸PHA上吸附的金属离子,PHA的洗脱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良好。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流速的增加,穿透速度加快,树脂利用率下降。动态解吸实验中,在H28O4溶液体积一定的条件下,解吸率随着H2SO4浓度的增加和溶液流速的降低而增加。研究了PHA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机理和吸附热力学,探讨了其对Cu2+和Fe3+的吸附机理。PHA对Cu2+和Fe3+吸附可能是由液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的,吸附反应近似于一级反应;PHA的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的△H>0,△G<0,证明PHA对Cu2+和Fe3+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对比揭示了吸附过程中Cu2+、Fe3+与PHA的羟肟酸基团发生了配位。采用方解石中和矿山酸性废水沉淀去除Fe3+,再用PHA回收Cu2+。研究了方解石的粒度、用量对酸性废水中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解石的粒度越小,用量越大,废水中和效果越好。某矿山废水处理实验表明,采用方解石中和-PHA吸附法,能够使废水达标排放,Cu2+的回收率可达92.85%,富集比为9.85。

张华[3](2014)在《电化学方法分析镀铬液中铬酐及铁铜离子的研究》文中认为电镀铬在电镀工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镀液中的铬酐以及铁铜离子含量直接影响到镀层的品质,因此快速、准确、简单、低成本的分析出镀铬液铬酐及铁铜离子的含量,对于镀铬工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现存的分析方法有选择性差、灵敏度低、费用昂贵和离线取样等缺点,本文针对以上缺点,使用电化学方法研究普通镀铬液铬酐以及铁、铜离子浓度。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普通镀铬液中铬酐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电化学方法分别对高低浓度铁、铜含量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阳离子交换膜对Cu2+、Fe3+选择透过性,为同步分析Cr2O72与Fe3+和Cu2+提供相关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Cr03的标准镀液进行线性伏安扫描,确定Cr2O72-/7Cr3+氧化还原电对的还原峰电位在0.5V附近,且氧化还原过程为不可逆过程。在Cr03含量为2.5g·L-1-20g·L-1的范围内,Cr2O72-/Cr3+还原峰电流ip与Cr03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使用此种方法,分析某工厂镀铬液,所得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误差在5%以内,能够满足工艺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含有高浓度铬酐低浓度铁铜离子的镀铬液中,快速、准确的分析铬酐含量,为实现在线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2)分别对CuSO4和Fe2(SO4)3标准溶液进行线性伏安扫描及循环伏安测试,得出了:Cu2+/Cu电对还原峰电位在-O.1V附近,Fe3+/Fe2+电对的还原峰电位在0.33V附近,且氧化还原过程均为不可逆过程。通过线性伏安扫描,得出了:0.156-0.625g·L-1CuSO4的含量范围内,Cu2+/Cu还原峰电流ip与CuSO4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0.625-10.Og·L-1Fe2(SO4)3的含量范围内,Fe3+/Fe2+还原峰电流ip与Fe2(SO4)3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电位分析法,得到了:0.625-5.00g·L-1CuSO4的含量范围内,开路电压E与lg[Cu2+]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并通过方波伏安分别测试2.5μM-12.5μM的范围内低浓度Cu2+离子浓度和2.0μM-10.0μM的范围内低浓度Fe3+离子浓度,同样得出了ip与Cu2+浓度以及ip与Fe3+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以上研究为测量Cu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中Cu2+含量和Fe3+含量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3)对离子交换3h后的阳离子交换膜截面进行SEM测试,得出阳离子交换膜对Cu2+有选择性透过。CuSO4溶液和H2SO4补偿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对H2SO4补偿溶液进行方波伏安扫描,随着离子交换时间的增加,CuSO4溶液浓度的增加,Cu2+/Cu电对的还原峰电流增大。得到Cu2+/Cu电对还原峰电流ip与CuSO4浓度以及离子交换时间的对应关系。同样,Fe2(SO4)3溶液和H2S04补偿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对H2SO4补偿溶液进行方波伏安扫描,随着离子交换时间的增加,Fe2(SO4)3浓度的增加,Fe3+/Fe2+电对的还原峰电流增大。得到了Fe3+/Fe2+电对还原峰电流ip与Fe2(SO4)3浓度以及离子交换时间的对应关系。实验得出阳离子交换膜对于Cu2+和Fe3+均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作为在线分析选择离子交换时间为lh。为Cr2O72-与Fe3+和Cu2+分离,消除Cr2072-对铜铁电化学信号的影响,实现在线测量镀铬液中Fe3+和Cu2+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二、镀铬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镀铬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2)羟肟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对矿山酸性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重金属废水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1.2.2 化学法
        1.2.3 物理化学法
        1.2.4 生物法
    1.3 螯合树脂及其研究进展
        1.3.1 螯合树脂简介
        1.3.2 螯合树脂的分类
        1.3.3 螯合树脂的研究进展
    1.4 羟肟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1.4.1 羟肟酸的性质
        1.4.2 羟肟酸衍生物的合成
        1.4.3 羟胺法合成羟肟酸的反应机理
        1.4.4 羟肟酸高分子的合成
    1.5 论文研究思想
        1.5.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羟肟酸树脂的合成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羟肟酸树脂的合成原理
        2.2.1 PMMA-DVB的制备
        2.2.2 羟肟酸树脂的制备
    2.3 树脂结构性能的测定
        2.3.1 颗粒的外观与大小
        2.3.2 比表面的测定
        2.3.3 树脂的溶胀性能
        2.3.4 树脂的密度和孔容的测定
    2.4 PMMA-DVB的合成条件
        2.4.1 聚合温度的影响
        2.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2.4.3 水油相体积比的影响
        2.4.4 磷酸钙用量的影响
        2.4.5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2.4.6 致孔剂的影响
    2.5 羟肟酸树脂的合成
        2.5.1 反应溶剂的影响
        2.5.2 反应温度的影响
        2.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2.5.4 羟胺用量的影响
        2.5.5 交联度的影响
    2.6 PHA树脂的表征
        2.6.1 溶胀性能
        2.6.2 密度、孔容和比表面积
        2.6.3 元素分析
        2.6.4 热重分析
        2.6.5 红外光谱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羟肟酸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
        3.1.4 动态吸附实验方法
        3.1.5 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3.2 静态吸附实验
        3.2.1 PHA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
        3.2.2 pH对PHA吸附性能的影响
        3.2.3 吸附时间对PHA吸附性能的影响
        3.2.4 金属初始浓度对PHA吸附性能的影响
        3.2.5 吸附温度对PHA吸附性能的影响
        3.2.6 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
    3.3 树脂的再生性能
        3.3.1 再生实验方法
        3.3.2 硫酸浓度对洗脱率的影响
        3.3.3 洗脱时间对洗脱率的影响
        3.3.4 重复利用性能
    3.4 动态吸附实验
        3.4.1 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3.4.2 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3.4.3 动态洗脱实验
    3.5 小结
第四章 羟肟酸树脂对Cu~(2+)和Fe~(3+)的吸附机理
    4.1 吸附动力学
        4.1.1 吸附过程控制理论
        4.1.2 吸附动力学控制模型
        4.1.3 反应级数的确定
    4.2 等温吸附模型
        4.2.1 等温吸附理论
        4.2.2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4.2.3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4.3 吸附热力学
    4.4 红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山酸性废水的处理实验
    5.1 矿山酸性废水的特征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原理
        5.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5.2.3 实验方法
    5.3 模拟液中和实验
        5.3.1 pH对Fe~(3+)去除率的影响
        5.3.2 中和剂的影响
        5.3.3 方解石粒度的影响
        5.3.4 方解石用量的影响
        5.3.5 Fe~(3+)浓度的影响
    5.4 某矿山废水处理实验
        5.4.1 中和实验
        5.4.2 吸附实验
    5.5 总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3)电化学方法分析镀铬液中铬酐及铁铜离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镀铬概述及镀液主要成分测定
        1.1.1 镀铬概述
        1.1.2 镀液主要成分测定
    1.2 离子交换膜概述
        1.2.1 离子交换膜的分类
        1.2.2 离子交换膜的分离原理和透过性机理
        1.2.3 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电镀液中铬酐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3.1 石墨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的制作
        2.3.2 电化学测试系统
        2.3.3 镀铬液的配制
        2.3.4 石墨电极的预处理
        2.3.5 镀铬液中CrO_3的定性分析
        2.3.6 电极反应体系的研究
        2.3.7 镀铬液中CrO_3的定量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线性伏安曲线扫描速率及Cr_2O_7~(2-)还原电位的确定
        2.4.2 电极反应体系的确定
        2.4.3 线性伏安扫描法对镀铬液中CrO_3含量的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铜离子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原理
        3.2.1 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与分析
        3.2.2 循环伏安法测试与分析
        3.2.3 电位分析法测试原理
        3.2.4 方波伏安法测试与分析
    3.3 实验内容
        3.3.1 电化学测试系统
        3.3.2 铜标准溶液及补偿液的配制
        3.3.3 石墨电极的预处理
        3.3.4 镀铜电极的制备
        3.3.5 离子交换膜的活化
        3.3.6 离子交换膜的形貌及铜元素含量分析
        3.3.7 高浓度铜标准液中铜离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3.8 低浓度铜标准液中铜离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3.9 阳离子交换膜对Cu~(2+)选择透过性的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线性伏安曲线扫描速率及Cu~(2+)还原电位的确定
        3.4.2 电极反应体系的确定
        3.4.3 线性伏安扫描法对铜标准液中Cu~(2+)含量的研究
        3.4.4 制作镀铜电极的研究
        3.4.5 电位分析法对铜标准液中Cu~(2+)含量的研究
        3.4.6 方波伏安法对铜标准液中Cu~(2+)含量的研究
        3.4.7 阳离子交换膜对Cu~(2+)选择透过性的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铁离子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原理
        4.2.1 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与分析
        4.2.2 循环伏安法测试与分析
        4.2.3 方波伏安法测试与分析
    4.3 实验内容
        4.3.1 电化学测试系统
        4.3.2 铁标准溶液的配制
        4.3.3 石墨电极的预处理
        4.3.4 离子交换膜的活化
        4.3.5 高浓度铁标准液中铁离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3.6 低浓度铁标准液中铁离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3.7 阳离子交换膜对Fe~(3+)选择透过性的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线性伏安曲线扫描速率及Fe~(3+)还原电位的确定
        4.4.2 电极反应体系的确定
        4.4.3 线性伏安扫描法对铁标准液中Fe~(3+)含量的研究
        4.4.4 方波伏安法对铁标准液中Fe~(3+)含量的研究
        4.4.5 阳离子交换膜对Fe~(3+)选择透过性的研究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镀铬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镀铬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测定[J]. 楚运来. 理化检验通讯, 1968(01)
  • [2]羟肟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对矿山酸性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D]. 张骞. 中南大学, 2010(03)
  • [3]电化学方法分析镀铬液中铬酐及铁铜离子的研究[D]. 张华. 东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铬镀液中铜的萃取比色法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