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论文文献综述)
杨林[1](2013)在《一键式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转炉炼钢是当今社会最主流的炼钢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冶炼出温度、碳、合金含量均合格的钢水。转炉炼钢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冶炼期间难以准确地进行连续不断的测量,因而无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仅靠人工经验来控制炼钢终点又难以保证钢材产品质量和成本消耗,因此必须对炼钢生产过程进行的自动化控制,提高钢水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分析炼钢工艺过程,详细设计并实现了首钢京唐公司一键式炼钢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京唐生产工艺需要,建立了一键式炼钢控制思路,并详细阐述了了一级、二级系统的硬件组态设计和软件功能设计。(2)针对影响转炉炼钢终点重要因素(温度和含碳量)的控制问题,在详细了解转炉炼钢冶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技术,将其应用在转炉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的控制中,并对模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智能PID、分段PID等方法,对一级控制中的氧枪定位控制、氧气流量控制、投料控制、汽包液位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使用(4)最后介绍了一键式炼钢控制系统在首钢京唐公司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对一级、二级系统的详细设计,实现了首钢京唐一键式炼钢自动控制系统,对国内同行业的技术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洪侠[2](2011)在《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合金厂是耗能大户,其生产铁合金的主要设备是矿热炉。矿热炉冶炼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熔化炉料。不同的炉况对电能的要求是不同的,供电制度能否满足矿热炉的用电要求,直接影响着冶炼速度、产品质量、能量消耗以及能量损耗等。因此针对不同的炉况确定合理的供电制度,提供合理的二次电压、电流值,对于铁合金厂合理控制冶炼时间,提高生产率和合金品质,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矿热炉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神经网络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矿热炉的机械设备、冶炼工艺和一些异常情况的处理。以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八分厂801号炉为研究背景,对矿热炉的冶炼原理以及工艺进行分析,基于供应能量(电能和化学反应释放热能)与需求能量(消耗和损耗能量)的能量平衡建立了电能输入模型,确定了所需的总电量;基于电极位置判断矿热炉生产铁合金的三个冶炼阶段(引弧加料期、熔化期和精炼期),但是由于进入精炼期后电极位置基本不发生变化,无法准确判断精炼期的结束,所以在这里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精炼期的铁水温度和碳含量进行预测,当铁水温度和碳含量都满足工艺要求时,即可判断精炼期结束,即终点时刻,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各阶段不同的电能需求,分别给出电能输入方法,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能输入方法:在满足单位时间供电损耗金额最小的约束条件时,确定矿热炉各个阶段的电压值,再结合各个阶段的用电量需求,得出电流值。最后利用JSP技术搭建了所提方法的能量输入优化平台。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能量输入方法能够缩短矿热炉的冶炼时间,减少消耗。为矿热炉的生产过程实现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智宏[3](2004)在《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使企业面临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需要企业摆脱日常事务的纠缠,从重视短期利益转为重视长期业绩。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向,为企业提供了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和解决经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在产品、服务、工程等方面影响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而且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生存基础。本文针对长钢的现状,通过应用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及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政治法律因素对企业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分析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结合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与社会责任,阐明企业不可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战略中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提出了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快污染防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本文选择长钢炼钢四车间的电炉烟尘治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炉烟气的产生规律及尘粒特点,提出了合理治理电炉烟尘的可行性方案,分析了该方案实施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区域环境质量、社会影响以及长远发展方面所带来的积极而又深远的作用。文章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合理解决环境问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
盛学武[4](2000)在《焦作钢厂5t电炉烟气治理》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一种利用半密闭罩、长袋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及用电脑控制来治理小型电弧炉除尘的方法。该方法设计周到 ,运行可靠。
于永宽[5](1998)在《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文中研究表明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株洲电力机车厂于永宽一、炼钢炉对劳动环境造成的危害电弧炉炼钢主要危害是烟尘。据资料介绍,炼钢烟气的主要有害成份是Co、CO2、NxOy等;炼钢烟尘主要有害成份是多种金属氧化物,其中Fe的氧化物最多。据测...
郭建中,郭文宏,朱忠义,赵卫红[6](1995)在《小型炼钢电炉排烟除尘方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电炉生产烟气流动特点,设置移动式高悬伞形罩,采用局部排烟方式控制含尘烟气,排气罩移动灵活,排烟效果显着,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小型电炉含尘烟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张鹤林[7](1993)在《电炉烟气全密闭罩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电炉炼钢中应用的几种烟气除尘方法的发展与特点,着重阐述全密闭罩加第4孔内排装置除尘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今后进一步完善设计等问题,并介绍了设计较成功的实例。
曾祖良[8](1986)在《电弧炉排烟净化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各国对工业造成的污染给于很大注意,普遍制订了卫生标准和相应的环境保护法令,而且标准有日益严格的趋势。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令规定,烟气含尘浓度不能大于50毫克/标米3,违者罚款。国外大幅度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美国用于工业污染的设备投资,1980年为90亿美元,用于铸造工厂通风除尘和环境保护的费用占建厂总投资的30%。日本神户制钢所扩建大型铸锻
一机部第一设计院暖通组[9](1975)在《炼钢电弧炉炉内排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 炼钢电弧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烟尘浓度,随着炉料种类,冶炼条件和冶炼阶段的不同是不一样的。电炉在整个冶炼过程中均产生烟气。氧化期吹氧时,烟气量最大,其次是熔化期。还原期在飘炭粉投料期间烟气量仍是很大的。由于要保持还原气氛允许排烟量最小。
二、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论文提纲范文)
(1)一键式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转炉炼钢简介 |
1.2.1 转炉炼钢工艺发展 |
1.2.2 转炉炼钢设备 |
1.2.3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
1.2.4 国内全三脱工艺现状 |
1.3 一键式炼钢自动化技术发展及现状 |
1.3.1 转炉自动化炼钢技术发展 |
1.3.2 国内及国外一键式炼钢技术总结 |
1.4 首钢京唐一键式炼钢应用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与软硬件设计 |
2.1 工艺要求及目标 |
2.2 一键式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
2.3 一级控制系统设计 |
2.3.1 系统设计思路 |
2.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3.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2.4 二级控制系统设计 |
2.4.1 系统设计思路 |
2.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2.4.4 控制流程设计 |
2.4.5 二级系统冶金模型功能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静态预报和终点动态控制模型 |
3.1 引言 |
3.2 RBF神经网络 |
3.2.1 RBF神经网络发展简史 |
3.2.2 径向基函数 |
3.2.3 RBF网络模型 |
3.2.4 RBF神经网络影映射关系 |
3.3 RBF网络在副原料量静态预报中的应用 |
3.3.1 吹氧量、造渣剂加入量预测模型 |
3.3.2 合金加入量预测模型 |
3.3.3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3.3.4 网络模型学习方法 |
3.3.5 仿真测试 |
3.4 RBF网络在转炉炼钢终点动态控制中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级控制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
4.1 氧枪自动定位控制 |
4.1.1 氧枪自动定位控制方案 |
4.1.2 仿真结果 |
4.2 氧气流量控制技术 |
4.2.1 氧气流量控制说明 |
4.2.2 分段PID控制设计 |
4.2.3 常规PID与分段PID实际应用对比 |
4.3 投料系统关键技术 |
4.3.1 自动加料控制流程 |
4.3.2 减法加料控制 |
4.3.3 自学习电振给料机控制 |
4.3.4 仿真结果 |
4.4 汽包液位三冲量与经验结合控制 |
4.4.1 汽包液位的调节方式 |
4.4.2 程序优化后的实际曲线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键式炼钢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
5.1 一键式炼钢控制流程 |
5.2 一键式炼钢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
5.3 一键式炼钢系统应用说明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矿热炉的发展 |
1.2.1 矿热炉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2 计算机在矿热炉中的应用 |
1.2.3 神经网络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
1.2.4 矿热炉的能量输入方式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矿热炉冶炼设备与工艺 |
2.1 矿热炉的机械设备 |
2.1.1 矿热炉概述 |
2.1.2 炉体 |
2.1.3 电极系统 |
2.2 矿热炉冶炼工艺及异常情况处理 |
2.2.1 矿热炉冶炼工艺 |
2.2.2 能量平衡测算数据及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
2.2.3 矿热炉的电气控制 |
2.2.4 冶炼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模型 |
3.1 矿热炉的能量收入与支出 |
3.2 矿热炉的能量平衡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矿热炉冶炼进程判断方法 |
4.1 冶炼进程 |
4.2 基于电极位置的冶炼进程判断 |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终点时刻判断 |
4.3.1 BP神经网络 |
4.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终点时刻判断 |
4.3.3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方法 |
5.1 矿热炉二次侧等效电路 |
5.2 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方法 |
5.2.1 确定工作电压 |
5.2.2 确定工作电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能输入优化平台 |
6.1 实现工具 |
6.2 电能输入优化方法的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国内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 |
1.2 环境问题在国内企业的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 |
2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
2.1.1 战略管理的内涵 |
2.1.2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2.2 战略结构 |
2.2.1 战略结构 |
2.2.2 战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
2.3 战略管理的任务 |
2.4 企业战略管理成本 |
2.5 长钢的战略管理现状 |
3 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3.1 企业外部环境的内容 |
3.1.1 外部环境的分类 |
3.1.2 外部环境的特点 |
3.2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
3.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3.2.2 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3.2.3 钢铁行业走势预测 |
3.2.4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
3.3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
3.3.1 政治法律环境的定义 |
3.3.2 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
3.3.3 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
3.4 企业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
3.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
3.4.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3.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3.4.4 降尘现状监测及评价 |
3.4.5 生产作业区岗位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3.5 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与社会责任 |
3.5.1 企业使命 |
3.5.2 战略目标的构成 |
3.6 本章小结 |
4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及环境管理条件 |
4.1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及特点 |
4.1.1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
4.1.2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
4.2 企业国际化经营下的环境管理 |
4.2.1 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绿色壁垒 |
4.2.2 推行ISO14000标准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长钢环境战略的炼钢四车间电炉烟尘治理方案的规划与评估 |
5.1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
5.2 电炉炼钢工艺过程及烟尘污染特点 |
5.2.1 电炉炼钢主要工艺过程 |
5.2.2 炼钢厂四车间的烟尘产生规律 |
5.2.3 电炉含尘烟气的基本特征 |
5.2.4 电炉烟尘的基本特性 |
5.3 系统设计原则及工艺参数 |
5.3.1 除尘系统的设计原则 |
5.3.2 系统的设计方向 |
5.3.3 设计引用的有关标准 |
5.3.4 设计依据 |
5.3.5 设计目标 |
5.3.6 主要参数 |
5.4 除尘系统设置 |
5.4.1 系统运行原理 |
5.4.2 工艺流程 |
5.4.3 关键技术问题 |
5.4.4 电炉吸尘系统 |
5.4.5 烟气量的确定 |
5.4.6 除尘系统的确定 |
5.4.7 除尘器的选择 |
5.4.8 除尘系统布置 |
5.4.9 系统卸灰及运输 |
5.4.10 主要设备选型 |
5.5 电气及其自动化 |
5.5.1 供配电 |
5.5.2 电气传动 |
5.5.3 除尘系统控制 |
5.5.4 PLC系统配置 |
5.5.5 设备选择及安装 |
5.5.6 设备布置 |
5.5.7 接地 |
5.6 主要污染物及处理措施 |
5.6.1 废水 |
5.6.2 废气 |
5.6.3 废渣 |
5.6.4 噪音 |
5.7 投资估算 |
5.7.1 工程建设投资 |
5.7.2 编制依据 |
5.8 经济效益及影响分析 |
5.8.1 经济效益分析 |
5.8.2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
5.8.3 对社会的影响 |
5.8.4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6 结论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4)焦作钢厂5t电炉烟气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捕集罩形式选择 |
(1) 炉盖罩。 |
(2) 上部旋转罩。 |
(3) 可开行大密闭罩。 |
3 除尘设备 |
3.1 除尘设备的特点 |
3.2 除尘器主体结构 |
3.3 主要技术参数 |
4 除尘工艺 |
5 控制设备 |
5.1 控制内容 |
5.2 主要性能指标 |
6 压气系统 |
7 运行效果 |
四、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论文参考文献)
- [1]一键式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林. 东北大学, 2013(03)
- [2]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方法的研究[D]. 杨洪侠. 长春工业大学, 2011(06)
- [3]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D]. 陈智宏. 重庆大学, 2004(02)
- [4]焦作钢厂5t电炉烟气治理[J]. 盛学武. 工业安全与防尘, 2000(08)
- [5]中小型炼钢电弧炉的排烟──介绍炉顶上部旋转排烟罩[J]. 于永宽. 劳动保护, 1998(01)
- [6]小型炼钢电炉排烟除尘方法初探[J]. 郭建中,郭文宏,朱忠义,赵卫红.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5(02)
- [7]电炉烟气全密闭罩的应用[J]. 张鹤林. 上海金属, 1993(03)
- [8]电弧炉排烟净化技术的发展[J]. 曾祖良. 重型机械, 1986(12)
- [9]炼钢电弧炉炉内排烟设计[J]. 一机部第一设计院暖通组. 建筑技术通讯(暖通空调), 19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