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立体几何中补充拟柱体积公式的一些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珂[1](1983)在《中学数学文摘(一)》文中研究说明为配合中学数学教学,现将我室收藏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六年间我国关于中等数学方面的三种主要刊物:中国数学会主编的《数学通报》、武汉数学分会主编的《数学通讯》、华东师范大学主编曲《数学教学》中与当前教学有关并且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章,加以归纳、整理,列出篇名和内容提要,供有关教师参考。这次整理的内容包括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和三角等部分。
熊大楚[2](1961)在《在立体几何中补充拟柱体积公式的一些做法》文中研究说明 在計算鋼錠的重量、土方、建筑物的容积和体积时,往往遇到形状如图1所示的(1)鋼錠,(2)土方,(3)屋頂。这些形状的体积,都不是运用一般多面体体积公式所能快速計算出来的,即使計算出来,手續也非常繁琐。因此我們在立体几何讲完棱柱、棱锥、棱台体积之后,补充了拟柱体积公式,即V拟锥=h/6(Q+Q1+4Q2),这里表拟柱的高,Q,Q1,Q2表拟柱上下底面和中截面的面积。为了减少証明公式过程中的困难,在前一节課布置一个作业题,要求同学証明“棱錐底面为梯形,它的体积等于过棱锥頂点和梯形中綫所作截面的
朱丽丽[3](2002)在《关于立体几何课程设置的比较与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几何课程的价值(自然价值、哲学价值、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智力价值)出发,阐述开设立体几何课程的必要性。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大纲》以及《立体几何》教材的发展历程的剖析,对我国立体几何课程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在“课程设置的理念和原则”、“课程内容的取舍”、“课程内容的结构安排”、“几何思想方法的处理方式”、“几何在现实世界的应用的处理”等方面,与当今世界数学发展的两大主流国家——美国、俄罗斯的立体几何课程进行横向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出对我国立体几何课程设置的一些启示:(1)几何直观的重要性;(2)降低立体几何课程的起点;(3)几何内容的删减要把握好尺度;(4)重要的几何思想要变“隐形”为“显形”;(5)改善几何应用的处理方式。 在此基础上,又植根于近年来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立体几何课程改革的进展,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与学生心理,对未来中学立体几何课程的设胃提出若干思考:(1)课程内容的编排,要兼顾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尘的心理发展相统一;(2)重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类比;(3)高中阶段立体几何有待加强的几个方面;(4)强调变换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性;(5)注意将立体几何和代数及其他学科相结合;(6)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并注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研究力图从几何课程相关的理论出发,深度挖掘美、俄立体几何课程中各自具有的“创新”、“严谨”特色,并融入本人对立体几何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对立体几何课程的设置重新审视、探寻新径,以期为我国未来中学立体几何课程的设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沈康身[4](1964)在《拟柱体积与中国堤积公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拟柱公式 1.拟柱是平面图形梯形概念在三維空間的推广。在平行两直綫上各任取一綫段(图1 AB,CD),又用綫段連結同側端点(如AC,BD)。此四綫段围成的多边形是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梯形的特殊情况。平行两平面上各任取一多边形(图2“上底”五边
孙福元,鲍珑,李慧君[5](1982)在《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 《立体几何》简介》文中研究表明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即将出版发行,供高中一年级试用。这本教材包括“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角和正多面体”三章。主要内容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 (以下简称
二、在立体几何中补充拟柱体积公式的一些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立体几何中补充拟柱体积公式的一些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3)关于立体几何课程设置的比较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问题的提出 |
2. 几何课程的意义 |
2.1 几何的自然价值 |
2.2 几何的哲学价值 |
2.3 几何的美学价值 |
2.4 几何的实用价值 |
2.5 几何的智力价值 |
3. 中、美、俄三国立体几何课程的比较与分析 |
3.1 近半个世纪以来三国几何课程的沿革 |
3.2 比较与分析 |
3.3 美、俄立体几何课程对我国立体几何课程设置的启示 |
4.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立体几何课程改革的进展 |
4.1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4.2 立体几何课程的改革 |
5. 对未来我国立体几何课程设置的思考 |
5.1 课程内容的编排要兼顾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相统一 |
5.2 重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类比 |
5.3 高中阶段立体几何有待加强的几个方面 |
5.4 几何变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5.5 将立体几何和代数及其他学科相结合 |
5.6 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并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在立体几何中补充拟柱体积公式的一些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数学文摘(一)[J]. 马珂. 中等数学, 1983(04)
- [2]在立体几何中补充拟柱体积公式的一些做法[J]. 熊大楚. 数学通报, 1961(06)
- [3]关于立体几何课程设置的比较与研究[D]. 朱丽丽. 首都师范大学, 2002(01)
- [4]拟柱体积与中国堤积公式[J]. 沈康身. 数学通报, 1964(09)
- [5]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 《立体几何》简介[J]. 孙福元,鲍珑,李慧君. 安徽教育, 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