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论文文献综述)
杨为鹏[1](1973)在《D51—160A型扩孔机的射流控制系统和主要部件结构及辗环精度》文中指出 随着轴承工业的发展,辗扩工艺在轴承套圈毛坯的生产中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对辗扩设备—扩孔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厂生产的D51—160型扩孔机,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工艺性较差,机床的性能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设计小组,遵循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
杨为鹏[2](1973)在《D51-160扩孔机的改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轴承工业的发展,辗扩工艺在轴承套圈毛坯的生产中日益广泛地得到应用,对辗扩设备—扩孔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厂生产的D51—160型扩孔机,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工艺性较差,机床的性能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设计小组,遵循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的教导,狠批了“爬行主义”、“洋奴哲学”,发扬了
王志良[3](1967)在《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文中研究说明 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见图),是济南生建机械厂设计的,并于1966年12月试制成功。它主要用于轴承厂,作环形毛坯的热扩孔。扩孔后锻件的纤维组织紧密,故较自由锻扩孔大大提高了轴承套圈的机械性能。机器的主体是由较高强度和刚度的铸钢件床身、铸铁件支架及底座所级成,传动装置、汽缸、下支承、上滑块、导轮等装于其上。电动机经三角皮带、一级齿轮减速箱和
韩星会[4](2006)在《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工艺与设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件轧制是一种生产无缝环件的特种加工工艺,它是通过局部连续轧制的方法,将小直径厚截面的环形毛坯逐渐轧制成大直径的薄截面的环件,它具有省力、节能、节材、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范围广等显着特点,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件轧制技术最有吸引力的领域和发展方向是直接轧制成形截面轮廓复杂的异形截面环件,然而,与矩形截面环件相比,异形截面环件轧制成形规律更复杂,轧制过程中常常出现截面轮廓充不满、拉缩、凹坑、碟形等各种特有现象,这些现象是异形截面环件轧制成形规律的客观反映。要通过轧制成形生产合格的异形截面环件,必须研究、认识、掌握和灵活应用异形截面环件轧制成形规律。 内台阶锥形环件是一种典型的异形截面环件,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基于环件轧制理论和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有限元模拟模型。以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为平台,运用有限元程序ABAQUS/Explicit对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的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计算,揭示了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缺陷形成机制;分析了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金属流动规律及轧制力能参数;研究了高径比对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变形规律的影响。 针对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缺陷,对轧制毛坯和轧制孔型进行了优化设计,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轧制毛坯和轧制孔型,轧制金属的流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采用铅环件试样在D51-160A热轧环机上进行轧制实验,轧制出了合格的内台阶锥形环件预轧制环件。模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轧制毛坯和轧制孔型优化方案是合理的。对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用环件锻件和轧制毛坯的水平横截面积分布规律来描述内台阶锥形环件的轧制难度。对内台阶锥形环件及其几种改进环件的轧制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环件锻件和轧制毛坯的水平横截面积分布规律能够较好地描述内台阶锥形环件的轧制难度,并能对其轧制缺陷进行很好的预测,同时也可作为内台阶锥形环件预轧件设计的依据。 研究了LD10铝合金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变形规律。采用Gleeble-3500热模
李名杰,扈明海[5](1981)在《圆锥滚子轴承内圈的辗扩》文中研究表明 我厂由于受锻压与辗扩设备的限制,几年来一直是在JB21-160压力机与D51-250扩孔机锻造联线上,采用压力机热挤压后在扩孔机上辗扩的锻造工艺,先后锻造出三十多个型号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和单列向心球轴承的内、外圈。根据D51-250扩孔机的技术规定,其辗扩锻件的最小外径为80毫米。现在我们由于采取一定措施,已能辗扩出外径小于80毫米、难度较大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锻件,如7909/02,7608/02和7609/02等。在这些锻件中,除7909内圈内径有一部分出现深0.5毫米左右的沟槽外,其它型号内径很少出现沟槽现象。
贵阳轴承厂技术科[6](1974)在《圆锥轴承套圈毛坯锻造工艺简介》文中指出 我厂生产的“7”类圆锥滚子轴承的锻造工艺有如下几种:一、压力机锻造工艺:1.挤压工艺;2.套锻辗扩工艺;3.自由冲孔辗扩工艺。二、平锻机锻造工艺:1.平锻工艺;2.平锻辗扩工艺。三、锤上锻造工艺:
吴庆双[7](2008)在《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辗环机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预测控制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工业领域出现的,它是在新型计算机控制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技术。Clarke等人于1984年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GPC)。它是以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CARIMA)为基础,在优化中引入了多步预测的思想,抗负载扰动、随机噪声、时延变化等能力显着提高,并结合辨识和自校正机制,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因此近年来受到学术和工程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并已有工业应用成果。本文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针对辗环机系统模型做了仿真研究,实现辗环机加工的不可逆过程控制无超调。首先,对辗环机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控制算法还停留在经验算法的水平上,引出生产工艺的不可逆过程问题。介绍应天津天海精锻厂要求设计的D51-250型辗环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其次,对辗环机控制系统进行系统建模,本文改进得到一个较精确,便于实现的系统模型,以便进行仿真研究,和工业实现。然后,就解决上述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总结一种能够有效抑制超调的算法,并比传统的经验算法速度快,而且继承了广义预测控制优点:1.抗负载扰动、随机噪声、时延变化等能力显着。2.结合辨识和自校正机制,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本文在介绍辗环机的特殊性基础上,将辗环机系统模型与广义预测控制的抑制超调算法综合到一起,对不可逆过程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引入广义预测控制的抑制超调算法,实现了不可逆过程的精确控制。在理论上给予了充分的证明,而且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不仅有效抑制了超调,而且比经验算法响应速度快,满足了用户对辗环机精度和生产效率的需求。为其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奠定了基础。仿真实验的后续工作将是在辗环机设备上进行实验。由于时间紧迫、条件有限,未能在辗环机设备上进行实验,是本文工作的一大缺憾。
左嘉翼[8](2018)在《自动化轴承外圈锻轧生产工艺分析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轴承内外圈套大都需要通过锻压加工的方式来获得毛坯。锻压加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后续车削加工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但是目前在热锻加工轴承内外圈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用铁钳进行上下料及运输毛坯,在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效率及产品质量。因此对轴承外圈热锻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便成为节约劳动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顺应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某轴承厂轴承外圈锻轧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入手,提出了一种集机、电、液(气)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方式,将各项技术先分解至现有生产线的相关环节,改造后再将各项技术融合,设计出用于轴承外圈锻轧生产的自动化改造方案,具体工作如下:对轴承套圈生产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的轴承外圈锻轧工艺进行分析,根据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技术要求设计出轴承外圈锻轧生产线的总体结构方案。根据总体结构方案,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自动化轴承外圈锻轧生产线的主体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最后通过建立装配体模型,得出最佳的实现结构。通过基于运动仿真软件,结合参数化设计和虚拟样机技术对机械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并判断设计方案以及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关键零部件在静载荷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张雷[9](2013)在《圆锥套圈热辗扩形工艺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轴承套圈生产大多采用经验法或试凑法,即用不同的形状尺寸的毛坯试辗扩套圈,直至获得尺寸形状满足要求的产品。此种设计方法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试毛坯、模具,且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不符合今市场对企业提出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要求,亟需技术革新。因此,本文尝试将拥有强大分析、预测功能的有限元技术跟轴承套圈热辗扩成形相结合,用于指导套圈实际生产活动,从而为工艺参数的制定,毛坯、模具设计的优化,缺陷的预测与消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下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论述了套圈毛坯、驱动辊及芯辊的设计原则,完成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毛坯设计及模具设计,并给出了套圈热辗扩工艺参数的选取原则。基于DEFORM-3D软件,建立圆锥套圈热辗扩成形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法。研究揭示了进给速度、驱动辊转速、毛坯初始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热辗扩成形中套圈的椭圆度、塌角、变形场及辗扩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椭圆度主要取决于每转进给量,进给速度越大、驱动辊转速越小,椭圆度越大;塌角受工艺参数影响较小;提高毛坯初始温度、进给速度,降低驱动辊转速,有利于套圈锻透,使变形更加均匀。径向辗扩力随进给速度增大而增大,随驱动辊转速、温度增大而减小。借助系统分析中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毛坯内径、滚道倾角、挡边高及芯辊直径对塌角的影响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毛坯内径和滚道倾角是影响圆锥塌角大小的敏感因素,因此在毛坯设计时,对毛坯内径和滚道倾角值的选取应特别慎重。借助MATLAB软件对塌角高度与毛坯内径、滚道倾角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塌角高与毛坯内径、滚道倾角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式,为毛坯设计提供参考。
刘建志[10](1984)在《中小型圆锥套圈的塔形套锻工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小型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的塔形套锻工艺及其变形尺寸的计算,并对这种工艺作了简单的经济分析,此外,还介绍了模具的设计。
二、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论文提纲范文)
(4)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工艺与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异形截面环件轧制的研究现状 |
1.2.1 台阶截面环件轧制的研究现状 |
1.2.2 圆锥滚子轴承轧制的研究现状 |
1.2.3 沟球轴承轧制的研究现状 |
1.2.4 锥形环件轧制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环件轧制的有限元方法和模拟软件简介 |
2.1 引言 |
2.2 有限元法的分类 |
2.3 环件轧制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2.3.1 弹塑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2.3.2 动力显式算法的应用及基本原理 |
2.4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2.4.1 前处理 |
2.4.2 模拟计算 |
2.4.3 后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铅材料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模拟 |
3.1 引言 |
3.2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工艺分析 |
3.2.1 内台阶锥形环件结构特点 |
3.2.2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毛坯设计 |
3.2.3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孔型设计 |
3.3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有限元模拟 |
3.3.1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模型的建立 |
3.3.2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缺陷形成机制 |
3.3.3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
3.3.4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力能参数分析 |
3.3.5 高径比对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变形规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工艺优化和实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毛坯和轧制孔型优化 |
4.2.1 优化方案的确定 |
4.2.2 优化前后模拟结果比较 |
4.3 工艺优化前后的轧制实验研究 |
4.3.1 轧制孔型安装调试 |
4.3.2 轧制毛坯制造 |
4.3.3 工艺优化前后的实验结果比较 |
4.4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难度分析 |
4.4.1 异形截面环件截面轮廓充满难度指标 |
4.4.2 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难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LD10铝合金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成形研究 |
5.1 引言 |
5.2 LD10铝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
5.2.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5.2.2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
5.2.3 热变形流变应力方程 |
5.3 LD10铝合金环件轧制温度范围的确定 |
5.4 LD10铝合金环件热轧常见缺陷 |
5.5 LD10铝合金内台阶锥形环件热轧有限元模拟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环件热轧设备研究 |
6.1 引言 |
6.2 D51-160A热轧环机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 |
6.3 D51-160A热轧环机运动学分析 |
6.3.1 D51-160A热轧环机CAD模型的建立 |
6.3.2 CAD模型的导入及ADAMS环境的设置 |
6.3.3 CAD模型运动驱动的施加 |
6.3.4 模型仿真分析及结果处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辗环机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辗扩技术与碾环机 |
1.1.2 辗环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1.3 广义预测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辗环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2.1 辗环机机理介绍 |
2.1.1 辗环工艺 |
2.1.2 辗环机的工作原理 |
2.2 D51-250 型辗环机控制系统设计 |
2.3 电液伺服系统 |
2.4 人机界面 |
2.5 PLC 控制单元 |
2.5.1 系统需求及产品选购 |
2.5.2 西门子S7-200 系列 PLC |
2.5.3 PLC 控制系统设计要点 |
2.5.4 程序设计 |
第三章 辗环机系统PD 控制算法设计 |
3.1 经典PID 控制算法 |
3.2 用S7-200 实现PD 控制 |
第四章 广义预测控制理论 |
4.1 预测控制基础理论 |
4.1.1 预测控制理论 |
4.1.2 丢番图(Diophantine)方程及其求解 |
4.2 广义预测控制 |
4.2.1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描述 |
4.2.2 滚动优化 |
4.2.3 反馈校正 |
第五章 广义预测控制的抑制超调算法 |
5.1 模型描述及目标函数 |
5.2 系统模型的建立 |
5.3 预测控制算法的设计 |
5.4 仿真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8)自动化轴承外圈锻轧生产工艺分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轴承套圈生产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生产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生产现状分析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自动化锻轧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
2.1 轴承外圈锻轧生产工艺分析 |
2.1.1 热锻工艺在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应用 |
2.1.2 热辗扩工艺在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应用 |
2.1.3 轴承外圈毛坯锻轧工艺分析 |
2.2 生产线改造的技术要求 |
2.3 轴承外圈自动化锻轧生产线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
2.3.1 现有轴承外圈锻轧生产线设备简介 |
2.3.2 自动化生产线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动化锻轧生产线关键模块设计与建模 |
3.1 闭式压力机棒料自动上下料模块设计 |
3.1.1 闭式压力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
3.1.2 毛坯输送机构设计 |
3.2 立式碾环机自动上下料模块设计 |
3.2.1 工件升降停放机构设计 |
3.2.2 碾环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
3.2.3 碾环机下料输送机构设计 |
3.3 开式压力机自动上料模块设计 |
3.4 自动化轴承外圈锻轧生产线装配体建模 |
3.4.1 装配体建立方式 |
3.4.2 建立装配体模型 |
3.5 自动化锻轧生产线生产效率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碾环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运动仿真及其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4.1 运动仿真技术概述 |
4.1.1 虚拟样机技术 |
4.1.2 基于SolidworksMotion的运动仿真技术 |
4.2 碾环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运动仿真分析 |
4.2.1 设定运动仿真参数 |
4.2.2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运动仿真 |
4.2.3 仿真结果分析 |
4.3 机械手关键零件有限元静应力仿真及优化 |
4.3.1 SolidworksSimulation介绍 |
4.3.2 连接板的有限元分析 |
4.3.3 连接板的优化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圆锥套圈热辗扩形工艺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件辗扩成形概述 |
1.1.1 环件辗扩工作原理 |
1.1.2 环件辗扩成形技术特点 |
1.1.3 轴承套圈锻造—热辗扩工艺流程 |
1.2 热辗扩成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实验研究 |
1.2.2 理论研究 |
1.2.3 环件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圆锥套圈热辗扩成形工艺设计 |
2.1 引言 |
2.2 套圈毛坯设计 |
2.2.1 套圈毛坯设计原理 |
2.2.2 30314 型圆锥套圈毛坯设计 |
2.3 套圈辗扩孔型设计 |
2.3.1 驱动辊设计 |
2.3.2 芯辊设计 |
2.4 套圈辗扩工艺参数设计 |
2.4.1 辗扩比 |
2.4.2 辗扩温度和力 |
2.4.3 每转进给量 |
2.4.4 直线进给速度 |
2.4.5 驱动辊转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圆锥套圈热辗扩有限元建模 |
3.1 引言 |
3.2 DEFORM-3D 软件平台简介 |
3.2.1 DEFORM-3D 软件的技术特点 |
3.2.2 DEFORM-3D 软件的模块结构 |
3.3 套圈热辗扩有限元建模关键问题的处理 |
3.3.1 几何及装配模型的建立 |
3.3.2 材料模型的建立 |
3.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3.3.4 网格划分 |
3.3.5 模拟控制参数的设置 |
3.4 套圈热辗扩过程有限元模拟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圆锥套圈热辗扩成形规律研究 |
4.1 引言 |
4.2 研究思路 |
4.3 圆锥套圈热辗扩成形工艺变形特点 |
4.3.1 几何构型变化规律 |
4.3.2 椭圆度 |
4.3.3 塌角 |
4.3.4 等效应变场分布与变化规律 |
4.3.5 辗扩力 |
4.4 工艺参数对热辗扩成形过程的影响 |
4.4.1 进给速度 v 的影响 |
4.4.2 驱动辊转速 n 的影响 |
4.4.3 环坯初始温度 T 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塌角参数敏感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 |
5.1 引言 |
5.2 敏感性分析方法 |
5.2.1 敏感性分析定义 |
5.2.2 敏感性分析步骤 |
5.2.3 无量纲化处理 |
5.3 圆锥套圈热辗扩塌角参数敏感性分析 |
5.3.1 敏感性分析系统模型 |
5.3.2 数值模拟模型 |
5.3.3 敏感性分析结果 |
5.4 塌角的线性回归分析 |
5.4.1 线性回归分析 |
5.4.2 运用 MATLAB 软件求解线性回归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论文参考文献)
- [1]D51—160A型扩孔机的射流控制系统和主要部件结构及辗环精度[J]. 杨为鹏. 锻压机械, 1973(01)
- [2]D51-160扩孔机的改进[J]. 杨为鹏. 轴承, 1973(05)
- [3]D51—160型160毫米扩孔机[J]. 王志良. 锻压机械, 1967(05)
- [4]内台阶锥形环件轧制工艺与设备研究[D]. 韩星会.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
- [5]圆锥滚子轴承内圈的辗扩[J]. 李名杰,扈明海. 轴承, 1981(05)
- [6]圆锥轴承套圈毛坯锻造工艺简介[J]. 贵阳轴承厂技术科. 轴承, 1974(04)
- [7]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辗环机控制算法研究[D]. 吴庆双. 吉林大学, 2008(10)
- [8]自动化轴承外圈锻轧生产工艺分析与实现[D]. 左嘉翼.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1)
- [9]圆锥套圈热辗扩形工艺数值模拟研究[D]. 张雷. 安徽工业大学, 2013(03)
- [10]中小型圆锥套圈的塔形套锻工艺[J]. 刘建志. 轴承, 19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