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的方法

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的方法

一、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耿树青[1](2020)在《期刊论文引用内容的情感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上世纪中期,引文数据库逐渐开放,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重点逐渐由传统的题录分析转变为引文分析,引文分析的研究重点在于引文,也就是对文献的引用联系和引用规律进行分析。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一些全文期刊数据库逐渐向用户提供半结构化数据格式的论文全文,例如XML格式,为全文引文分析(Full-Text Citation Analysis)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另外,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文本挖掘等文本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全文引文分析的技术难度不断下降,在技术方法层面为全文引文分析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全文引文分析从论文的章节结构、图表功能和引用信息等方面进行研究,引用信息分析的研究角度包括引用位置、引用动机和引用情感等,其中引用情感分析是指从引用内容中挖掘出施引文献作者对被引文献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已经成为引用信息分析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引用情感分析在理论层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实践层面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有助于促进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深化引文分析的功能,提高对学术论文写作的了解。引用情感分析是引用信息分析领域的一个分支,拓展了引用信息分析的研究内容,为引文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促进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传统的引文分析具有多种实际用途,如论文查找、学术评价、科学引文网络绘制等,引用情感分析对引用内容进行情感识别,深化了引文分析的功能和用途。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内,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学术工作者的重要评价标准,论文写作对每一位科研人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引用情感分析从引用情感角度对论文中的引用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对增强科研人员对论文写作时的引用行为的了解有一定帮助。本文在全文引文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纵向对引用情感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已有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引用情感分析的解决方案,开发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引用情感分析实现方法,综合运用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完成引用内容抽取和引用情感识别。具体步骤是:首先从网络全文期刊数据库中获取半结构化格式的论文全文,然后利用文本抽取技术和方法从全文中抽取出被引文献信息、施引文献信息、引用内容信息,构建出引用内容数据集,接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训练出合格的引用内容情感分类器,并对引用内容数据集中的引用内容进行情感分类,最后根据情感分类结果完成引用情感分类结果数据表。基于引用情感分类结果数据表,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从学术论文检索、学术论文评价、引文网络绘制三个角度揭示出引用情感分析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引用情感分析对论文全文数据中的引用内容进行情感分类,拓展了早期以引用位置、引用主题为重点的引用信息分析的对象和领域,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具体和精确地展现被引文献的引用价值。(2)引用情感分析的实现需要文献计量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还需要综合运用文本挖掘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方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于引用情感分析的实现而言,从论文全文中抽取引用内容和对引用内容进行情感分类这两个步骤既是重点,也是难点。(3)除了具备用于学术研究的理论价值,引用情感分析在操作应用层面上也具有实用价值,尤其是在学术论文检索、学术论文评价和引文网络绘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阔[2](2020)在《中国近代农业团体专题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纸质资源转为数字化存储,古籍文献资源的管理方式也逐步由人工管理转向基于数据库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的存储和管理不仅能提升文献资源的保护性和共享性,更能提高相关专业人员对文献资源的查找效率。本文构建中国近代农业团体专题数据库系统,并研究和实现电子文献资源的推荐方法。项目依托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开发。将相应文献资料、资料长编以及编年成果,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建立立体化检索体系,构建首个中国近代农业团体资料及研究的大型专题数据库系统。为方便用户检索,提出基于文本嵌入和用户画像的推荐算法,主要工作如下:1)依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投标书,分析研究者、用户和文献资源之间的交互方式,完成项目的需求设计,技术架构选型、数据库设计和关键功能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包括:前台内容展示、后台内容管理、立体化检索、个性化推荐。2)基于Spring、Hibernate、FreeMarker等技术构建中国近代农业团体专题数据库系统。系统提供便捷的检索查询体系,方便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者、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及普通用户使用。3)提出基于文本嵌入和用户画像的推荐算法,提高为用户推荐文献资源的针对性,提升服务质量。采用TF-IDF方法将文本嵌入到向量空间,利用Cookie机制识别匿名用户,根据用户浏览历史生成用户画像,以欧氏距离作为相似度度量方式,在向量空间中取距离该用户画像最近的前N个未浏览过的内容为用户推荐。算法保证了被推荐的文献资源在内容上关联用户兴趣,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彭秋茹[3](2019)在《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报纸论文,即发表在报纸上的学术性论文,不包括新闻稿件等,最典型的是各大报纸的理论版所刊载的论文。报纸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新闻报道的特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发表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对于报纸论文这种特殊的、重要的学术成果形式的影响力评价,学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通过研究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对报纸论文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完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对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学科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科研评价对象的范围,促进学术成果多途径多渠道展示与传播,从而改善科研管理生态。本文从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基于引文计量的方法构建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Altmetrics方法设计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策略,接下来基于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最后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对象,对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相关研究的综述。通过对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本文整理出同行评议、引文计量、Altmetrics等评价方法的发展脉络、数据源和工具、指标和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发现报纸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较少,关于报纸论文的影响力评价问题亟待解决。(2)报纸论文基本特点的分析。本文对报纸论文进行界定,并详细地从出版和评价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报纸论文的特点。通过比较选择《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作为报纸论文的典型代表,并将报纸论文与同学科的期刊论文从引用、下载和网络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3)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基于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4)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研究。学术影响力方面,本文讨论了传统引文计量指标和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指标对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构建了由被引次数、他引次数、论文h指数、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加权强度、引用情感加权强度等引文计量指标组成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影响力方面,针对中文数据的环境下Altmetrics本地化的问题,本文从基于搜索引擎获取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分析网站信息确定评价指标数据源、计算和分析Altmetrics评价指标值等方面来构建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5)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评价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评价结果的计算等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操作流程和步骤,通过分析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验证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旨在构建融合引文计量和Altmetr 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解决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体现在:(1)针对报纸论文这一特殊学术成果类型,本文充分考虑了报纸论文在学术讨论和社会传播方面发挥的双重作用,形成了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相互补充的综合性影响力评价框架,拓展了影响力评价的研究主体,弥补了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价研究的缺陷,丰富了学术成果评价的理论体系。(2)本文提出了包含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方面指标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完整的融合引文计量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在引文计量方面,本文运用全文本分析方法,将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等要素引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补充传统引文计量指标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要素的指标值计算方案,改善了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效果。在Altmetrics方面,本文提出了 Altmetr ics指标用于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挖掘了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数据源,构建了适用于中文报纸论文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指标值计算方法。(3)本文基于逼近理想点(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合成方案,通过计算报纸论文与理想样本在指标数值和分布上的相对贴合程度来进行比较和排序,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数据差异的问题,为科研管理部门开展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案。

王丽琼[4](2018)在《中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价及相关因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2014年,《柳叶刀》发表了“提高研究的价值,减少研究浪费”的系列文章,这引起了医学研究者对研究价值重要性的关注。此后,国外的方法学研究者陆续开展相关研究来探讨如何避免医学研究的浪费。如何改善和提高医学研究的价值已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重视的研究议题,需要方法学和临床研究者重新考虑整个临床医学研究体系,探索造成临床研究浪费的原因,找到提高临床研究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医学的科研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科研价值,减少不必要的科研资源浪费。针刺疗法是中医非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作为一种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了越来越多的评估针刺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是循证医学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高质量的证据。然而,尚没有对这些试验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估的研究。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中英文期刊发表的针刺RCTs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找出影响中英文期刊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可能因素,并提出改善针刺RCTs的使用价值的建议,提升临床试验作为证据的使用价值。二、研究方法1、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全面的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三个英文数据库中收录的英文期刊发表的针刺RCTs,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获得的引用数据将所有研究分为高引用(年均引用次数≥3)和低引用(年均引用次数<3)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并提取可能影响英文期刊发表针刺RCTs引用次数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向后法)根据最大偏似然估计的似然比检验(LR)进行变量的剔除,筛选变量建立模型。同时采用卡方自交互侦测决策树算法(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CHAID)建立分类决策树模型,指定高引用为目标类。2.Cochrane针刺系统综述中纳入/排除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估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中基于针刺RCTs的Cochrane系统综述,并对系统综述中纳入和排除的研究进行分析,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采用Cochrane工作手册中的偏倚风险工具(risk ofbias,ROB),同时评估系统综述中可能造成针刺RCTs未被利用的原因及可能影响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因素。3.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纳入/排除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估系统检索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基于指南中报告纳入和排除研究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参考文献清单,对指南中纳入和排除的研究进行分析,评估指南中可能造成针刺RCTs未被利用的原因及可能影响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因素。三、结果1.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共计纳入796篇RCTs,总引用次数为21132,最小值为0(共有32篇),最大值为298,中位数为16,四分位数间距(IQR:7-35),其中564篇(70.9%)判断为低引用RCTs(年均引用次数<3),232篇(29.1%)判断为高引用RCTs(年均引用次数≥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国家(西方vs东方,OR=2.95,p<0.01),合着(合作研究团队vs单一研究团队,OR=1.68,p<0.01),期刊类型(综合医学期刊vs补充替代医学期刊,OR=6.56,p<0.01;专业医学期刊vs补充替代医学期刊,OR=5.89,p<0.01),期刊的影响因子(≥3 vs<3,OR=7.15,p<0.01),试验方案注册情况(是vs否,OR=1.80,p<0.01),试验中心数(多中心vs单中心,OR=2.14,p<0.01;多中心vs不清楚,OR=3.14,p<0.01),样本量(≥60 vs<60,OR=1.71,p<0.01),样本量估算(有vs无,OR=2.44,p<0.01),试验组数(多组vs二组,OR=1.73,p<0.01),针刺类型(手针vs电针,OR=1.42,p=0.03),区分主次要结局(区分vs未区分,OR=3.14,p<0.01),随机序列的产生(低偏倚风险vs不清楚,OR=2.06,p<0.01),随机隐藏(低偏倚风险vs不清楚,OR=2.35,p<0.01),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盲法(不清楚vs低偏倚,OR=0.44,p<0.01;不清楚vs高偏倚,OR=0.59,p<0.01);结局评价者盲法(不清楚vs低偏倚,OR=0.46,p<0.01;不清楚vs高偏倚,OR=0.59,p<0.01);不完整的结局数据(不清楚vs低偏倚,OR=0.42,p<0.01;不清楚vs高偏倚,OR=0.42,p<0.01),基金资助(有vs无,OR=2.54,p<0.01),可能是影响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相关因素。同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均纳入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类型、是否区分主次要结局、研究组数、不完整的结局数据这五个自变量,提示这些自变量可能是影响英文发表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因素。同时东西方国家,是否有基金资助以及是否为阳性结果这3个自变量仅被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这1自变量仅被决策树模型纳入,提示这些自变量可能也是影响英文发表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因素。2.Cochrane针刺系统综述中纳入/排除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估共纳入14项基于针刺RCTs的Cochrane系统综述,其中有5项(35.7%)为2012年以前发表的系统综述。14项系统综述在全文筛选阶段共涉及926篇文章(870个研究),其中纳入167篇文章(127个研究),占比为18.03%,排除718篇文章(706个研究),占比为77.54%,等候评估文章13篇(11个研究),占比1.40%,正在进行中的试验文章28篇(26个研究),占比3.02%。14项系统综述纳入的127个RCTs中有68个(53.54%)为高风险偏倚(有一个条目为高风险偏倚),47个(37.1%)为不清楚风险偏倚,12个(9.45%)为低风险偏倚(所有条目均为低风险偏倚),其中有11项(78.57%)系统综述由于纳入RCTs存在高风险偏倚导致研究结论不确定。14项系统综述排除文章718篇,排除原因包括:重复发表(39篇,5.43%),明显不相关(82篇,11.4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报告不充分或不符合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296篇,41.23%),干预和对照设置不合理或报告不充分(206篇,28.69%),结局选择不符合核心结局指标或报告不充分(48篇,6.69%),随机序列产生方法不恰当或报告不充分(62篇,8.63%),其他方法学问题5篇(0.70%),其他原因(摘要发表,无法获得全文,语言障碍以及可能涉及抄袭)(18 篇,2.51%)。3.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纳入/排除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估共纳入23部针灸指南,均由中国针灸学会制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颁布,涉及19个疾病,其中5部颁布于2011年,18部颁布于2014年-2015年间(其中4部为2011版的修订版)。18部最新颁布的指南中有7部同时纳入中文和英文针刺RCTs作为推荐意见的支撑证据,10部指南仅纳入中文针刺RCTs作为推荐意见的支撑证据,1部未报告参考文献无法判断。基于指南纳入评价的RCTs数和指南推荐意见中应用RCTs数计算推荐意见中RCTs应用率(推荐意见中RCTs应用数/指南纳入评价RCTs数),共14部指南提供了相关数据可供计算,最高为283%(膝骨关节炎),最低为5.02%(肩周炎),其余均在40%以下。10部指南通过电话或邮箱联系原作者对纳入RCTs采用Jadad量表评价随机的真实性,结果显示“真”RCTs占比为7.11%,最低为3.64%,最高为13.33%,同时仅有7部(涉及824篇RCTs)详细报告了确认结果,其中52篇(6.31%)确认为“真”RCTs,189篇(22.94%)为“假”RCTs,177篇(21.48%)拒绝回答或因故未回答,400篇(48.54%)因各种原因未联系到原作者,4篇方言障碍(听不懂被访者的解释),2篇重复。基于对研究—中可能符合指南的英文RCTs进行统计,6部指南没有可应用RCTs,剩余12部指南推荐意见中英文RCTs应用率,最低为0%(共有5部指南),最高为100%(仅1部指南),其余均在50%以下,总的英文RCTs应用率为26.21%。四、结论本研究发现基于RCTs的Cochrane针刺系统综述及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RCTs的使用率较低,导致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干预和对照,结局以及随机序列的产生等方法学条目报告不充分、研究对象的选择不符合国际公认诊断标准,对照的设置不合理导致针刺疗效无法评价,选择的结局不是核心结局指标,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有误,其他方法学以及研究的可及性。影响英文期刊发表针刺RCTs使用价值的可能因素包括东西方国家差异、是否合着、发表期刊类型、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研究中心数、疾病类型、对照、结局、及方法学条目,其中偏倚风险判断为不清楚的高引用占比最低。为了提高针刺RCTs的学术价值,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多中心、大样本,预先进行试验方案注册,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恰当的对照,明确区分主次要结局,严格控制方法学质量的RCTs是高使用价值的标志;其次,严格按照RCTs的报告规范CONSORT声明以及针刺干预措施报告规范STRICTA进行报告的针刺RCTs可以极大的提高研究的使用价值;最后,国际合作的具有规范设计的二次研究对提高针刺RCTs的使用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二次研究阶段由于研究的可及性及其他原因而造成的研究浪费。

许君英[5](2016)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比较研究——以“清华同方”“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从收录内容、各自特色及检索利用等几个方面,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利于读者更便捷广泛的使用。

刘伟[6](2016)在《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是军事医学研究的信息支撑,资源建设直接关系军事医学的发展。军事医学属高度交叉学科,资源界域模糊、数量巨大,准确搜集军事医学的核心和特色资源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加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不断提高军事医学核心高质量资源比例,提升馆藏的用户需求满足率和效费比,保证军事医学馆藏能够满足军事医学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为6章,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门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搜集军事医学核心资源的方法,为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了方法路径;建立了规范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构建了基于资源需求度、质量、使用成本的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提出了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基于文献情报挖掘的辅助决策支持。第一章是现状和问题研究,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指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特色资源有待突出、优化流程有待规范等问题;调研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现有措施;探讨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第二章是理论和方法研究,论述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梳理了信息资源优化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信息资源优化理论和方法中适用于军事医学领域的部分;借鉴领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进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通过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关键词拓展检索,利用语义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系统搜集了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专门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第三章系统分析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要素及要素关系,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知识演化;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个角度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探析了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等系统环境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包括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系统特征。第四章是策略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将其分解为环境目标、政策性目标、技术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时间性目标;提出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遵循系统性、可行性、针对性、经济性原则;借鉴已有的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评价模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企业产品战略决策模型,选择适用于军事医学资源评价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制定了从信息资源评价到优化效果评估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第五章是实证研究,以外文期刊及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选择Web of Science作为来源数据库,按照制定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选用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验证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的科学性。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讨论。主要研究结论:一是研究了适用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二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三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二是建立了基于量化分析的资源优化流程,三是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四是构建了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尚待解决的问题:资源评价和遴选模型有待实践检验和完善,欲新订资源遴选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展,资源综合评价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细化。

张心源,邱均平[7](2016)在《国内外数据库索引编制研究的进展与趋势》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库的结构、管理对象呈现出多样化、异构化等特点,数据库处理对象的变化使数据检索面临新挑战,索引是实现数据库高效检索的有效工具,数据库索引性能提升对于应对数据库处理对象复杂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数据库索引编制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将国内外数据库索引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各阶段产生的背景,从理论、技术等角度分析各阶段代表性研究。根据大数据环境特点和数据库索引发展历程,归纳出数据库索引编制研究的趋势是索引编制对象多样化、索引内容深入化、索引技术智能化、索引呈现可视化等。

王浩[8](2014)在《传承与突破: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30年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术论着数量增长很快,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应用创新等增多,但从总体上看,图书馆学研究质量的提高与论着数量的快速增长并不同步。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学术创新更为迫切和必要。为了解决图书馆学学术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较少的问题,必须夯实学科基础,明晰学术规范。然而,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研究和践行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原因何在?应采取哪些对策?这些问题还没有被系统研究过。有鉴于此,本文特对这些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是与学术研究活动相伴而生、相随而行的,图书馆学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自身的学术规范,它是图书馆学学术秩序得以健康维持的基本法则。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作为图书馆学界的基本理念和共同认同,蕴涵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石。目前学界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论证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总体而言,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内容大体包括学术道德层面、学术运作层面、学术法规层面,体现在科研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技术标准、法律界限等焦点问题上,涵盖学术研究活动的各主要环节,包括研究基本规范、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成果撰写规范、引文规范、署名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与学术批评规范等内容。本文的研究按照逻辑次序展开,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调查法等来研究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相关命题,主要立足解决以下关键难点问题:着重在理论上探讨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素和相关命题,论述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上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言。从总体上依次论述了本文研究的问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当前研究的空白和薄弱之处,同时提出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本章主要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的关系。第三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现状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本章结合前面的理论论述内容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开展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图书馆学期刊论文撰写规范文本调查分析。本章抽样调查了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登载的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规范情况,主要查看论文的文摘、关键词、文献综述的撰写和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是否规范,并对国内外期刊论文的规范情况做了对比分析。第五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成就、失范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本章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所取得的进展、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深入分析了其原因。第六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内容阐释。本章重点阐述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研究规范、研究程序规范、写作规范、引文规范、成果发表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等。第七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实施对策与建议。本章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建设的原则,总结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实现的具体途径和具体对策,以期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践行和学术创新提供借鉴。第八章,结论和展望。本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学术创新之处,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内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有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学术环境、提升研究水平和效率、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培养学术新人的规范意识、扩大国际学术同行交流。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有机体,涉及到研究主体的基本价值观、研究形式的技术规范、研究内容的实质规范,具体说来,包括了学科基本概念和术语规范、学术原理命题规范、学科方法规范、职业伦理规范等。本文的研究是对这些规范内容的提炼总结,通过分析这些规范的理论研究视域和建设策略,来达到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深入认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深远地影响着学术交流、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应当言之有物,论证有据,令学术同行共享各自的研究经验,启迪新的学术思想火花,所有这些均取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程度。学术积累对一门学科的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术规范要求这种学术积累必须来自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创新,避免无意义的重复研究。学术规范并不是限制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恰好相反,而是合理调整学术创新的途径,明确研究中的创新宗旨,促进真正的学术创新。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只是一个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图书馆学研究的创新,规范与创新,两者相得益彰。提倡学术规范,并不是扼杀创新,而是为创新树立一个公认的行为准则,避免创新走弯路。进行创新的同时,也是对现有学术规范的一种检验,如果实践证明现有的学术规范会阻碍创新,那么就应当修正那些不合理的学术规范。总之,学术规范和创新两者不可偏废,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推动着彼此的良性发展。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问题——创新——确立规范——新问题——再创新——再规范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此循环反复,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相关研究才能从低级走向高级,逐步完善。调查发现,目前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步骤、写作要领、引文选择、学术批评和评价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法规等认知有限,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知识的研究与传播。国外有关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的研究水平高于国内,尤其是在各种规范文本的研制与编写方面,也有必要广泛涉猎和借鉴国外有关成果,以期不断改进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发现,图书馆学学术规范至少包括8大规范。这些规范既有与其他学科共有的通用性规范,亦有其个性化规范。不论是通用还是个性规范都对图书馆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学学术共同体必须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与传播,加强对研究人员,尤其是青年学者、研究生等的学术训练和研究伦理教育,回归学术研究的本质,不搞无意义的重复研究和平庸研究,更不能搞虚假研究,确实促进图书馆学知识增量,不断提高图书馆学学科成熟度。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较系统地研究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较完整地提出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较详细地摸清了图书馆学研究遵守学术规范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确立与完善,学术创新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其所处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反映出一定地域、时间和空间里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学术的发展与繁荣,从而有助于在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认知上更加接近其真理。

李建秀[9](2013)在《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信息检索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介绍了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从检索途径、检索功能、检索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优劣,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为用户的信息检索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

刘佳音[10](2013)在《国内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数字资源效用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配置方式和利用效能的影响。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和资源建设大员来说,商业化的数字资源是建设经费投入的主要部分和关注的主要对象,也是高校信息用户查找资源的主要渠道来源。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立足于商业化的数字资源,也即我们常说的数据库资源,对其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结合利用过程中各环节的多项指标来综合评价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全文共分为六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相关理论。本章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文章介绍了绩效评价、信息资源配置、用户满意度等相关理论,对效能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体系包括利用效率、利用效益、利用能力三个方面,并构建了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结构框架。接下来的第二至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文章重点选取211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依次展开对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效益、利用能力的探讨。第二章,基于使用同志分析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率。首先,文章对国内高校资源建设经费与馆藏结构,以及数字资源配置现状作出分析。然后,对各校数字资源的主要组成——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成本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以南航为例,对其数字资源利用成本、期刊平均下载量、资源利用规律等各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重点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入探讨,选取利用效率最高的ScienceDirect数据库,基于数据库使用日志深入分析其利用绩效、核心利用期刊、用户在使用该库时的检索行为。此外,对重要数据库的核心利用期刊进行了统计,以便与后文中的科研产出核心期刊进行相关度分析。最后,从数据库零使用期刊量和原文传递切入,从使用不足的角度反向探讨资源利用率。第三章,基于科研产出及引文分析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益。本章基于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选取科研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为着眼点,分析被国际权威检索评价工具SCI和SSCI数据库收录论文及其所有参考文献的来源期刊、来源数据库和文献类型的分布比例,之后对部分重点学科的引文分布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由此评价重点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科研保障水平。由于引文着录的不规范和研究的空白,对引文进行识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同时也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真实数据。在获取了发文和引文中的核心期刊之后,将其分别与下载利用核心期刊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探讨科技类和社科类的发文和引文、发文和下载、引文和下载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以此来评价数字资源深度利用对于科研产出效益的贡献度。第四章,基于用户调查分析高校数字资源利用能力。文章将影响用户数字资源利用能力的重要因素抽取为资源认知度、信息素养水平、深度利用水平、用户满意度四个维度,并针对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学科用户进行交叉分析,获取主观意愿和客观使用数据,对全校不同层次用户利用资源能力的各项维度进行综合打分,并收集用户对于资源配置、资源组织、资源服务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第五章,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讨论与效能改进。本章基于前三章所做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结合定量数据和定性分析综合评价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改进的具体措施。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梳理,提炼观点,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研究基于核心期刊利用效率、资源深度利用与科研产出的关系这些着眼于数字资源实际利用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通过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能够客观合理的衡量资源利用水平,促进高校教育和科研的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和数字资源利用能力水平的提高,在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绩效评估的可靠性,完善资源配置理论,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表94,图195)

二、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期刊论文引用内容的情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引用内容概念的相关研究
        1.2.2 引用内容抽取的研究进展
        1.2.3 引用情感概念的相关研究
        1.2.4 引用情感分析的研究进展
        1.2.5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引用情感分析的解决方案
    2.1 引用情感分析的理论基础
        2.1.1 引用内容的概念界定
        2.1.2 引用情感的概念界定
    2.2 引用情感分析的技术方法
        2.2.1 基于机器学习的引用情感分析
        2.2.2 基于情感词典的引用情感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引用情感分析的数据集构建
    3.1 引用情感分析的数据来源
        3.1.1 论文全文数据的数据来源
        3.1.2 引用情感语料的数据来源
    3.2 引用内容数据集构建
        3.2.1 从论文全文中抽取文献信息
        3.2.2 从论文全文中抽取引用信息
        3.2.3 引用内容数据集
    3.3 引用情感语料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引用情感分析的实证研究
    4.1 基于CSA语料构建分类模型
        4.1.1 数据预处理
        4.1.2 特征和分类算法选择
        4.1.3 分类模型评价
    4.2 对引用内容数据集进行引用情感分类
    4.3 本章小结
5 引用情感分析的功能应用
    5.1 引用情感的应用分析
        5.1.1 学术论文检索的功能
        5.1.2 学术论文评价的功能
        5.1.3 引文网络绘制的功能
    5.2 引用情感在学术论文检索中的应用
        5.2.1 基于引用内容和引用情感的论文检索模型的设计
        5.2.2 基于引用内容和引用情感的论文检索方案的应用
    5.3 引用情感在学术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5.3.1 基于引用情感的学术论文评价指标
        5.3.2 引用情感评价指标和传统的被引次数指标的比较
        5.3.3 引用情感评价指标和发文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
    5.4 引用情感在引文网络绘制中的应用
        5.4.1 利用Gephi软件绘制引文网络
        5.4.2 绘制带有引用情感的引文网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国近代农业团体专题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
    2.1 软件开发框架
        2.1.1 Spring框架
        2.1.2 SpringMVC框架
        2.1.3 Hibernate
        2.1.4 FreeMarker
    2.2 推荐算法
        2.2.1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2.2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2.2.3 推荐算法比较
    2.3 文本嵌入
        2.3.1 Word2Vec
        2.3.2 TF-IDF
        2.3.3 文本嵌入方法比较
    2.4 小结
3 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性需求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2 技术架构设计
        3.2.1 开发环境
        3.2.2 架构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概念模型
        3.3.2 物理模型
        3.3.3 表结构
    3.4 系统关键功能设计
        3.4.1 前台内容展示
        3.4.2 后台内容管理
        3.4.3 立体化检索
        3.4.4 个性化推荐
    3.5 小结
4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4.1 推荐系统框架
    4.2 数据预处理
        4.2.1 文本提取
        4.2.2 中文分词
        4.2.3 去除停用词
    4.3 文本嵌入算法
        4.3.1 TF-IDF计算
        4.3.2 文本嵌入算法设计
        4.3.3 文本嵌入算法实现
    4.4 用户画像生成算法
        4.4.1 用户画像生成
        4.4.2 用户画像生成算法设计
        4.4.3 用户画像生成算法实现
    4.5 基于文本嵌入和用户画像的推荐算法
        4.5.1 欧氏距离
        4.5.2 推荐算法设计
        4.5.3 推荐算法实现
    4.6 评价机制
    4.7 实验及使用效果分析
    4.8 小结
5 系统实现与系统测试
    5.1 前台内容展示
        5.1.1 首页内容展示
        5.1.2 栏目内容展示
        5.1.3 资料类型页展示
        5.1.4 内容页展示
    5.2 后台资源管理
        5.2.1 内容模型管理
        5.2.2 栏目管理
        5.2.3 内容管理
        5.2.4 后台用户管理
    5.3 立体化检索
        5.3.1 全文检索
        5.3.2 资源类型检索
        5.3.3 栏目检索
        5.3.4 精确检索
    5.4 个性化推荐
    5.5 系统测试
        5.5.1 系统测试目的
        5.5.2 系统测试环境
        5.5.3 功能模块测试
    5.6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影响力及影响力评价
    2.2 影响力评价方法
        2.2.1 同行评议
        2.2.2 引文计量
        2.2.3 Altmetrics
        2.2.4 多指标综合评价
    2.3 影响力评价对象
    2.4 报纸论文及其影响力评价
        2.4.1 报纸论文
        2.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
    2.5 简要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报纸论文的特点分析
    3.1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性分析
        3.1.1 报纸论文的界定
        3.1.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性分析
        3.1.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性分析
    3.2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量分析
        3.2.1 报纸论文测评对象的选择
        3.2.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量分析
        3.2.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
    4.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4.1.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性
        4.1.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4.1.3 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
    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基本框架
        4.2.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决策模型选择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3 基于变异系数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4 基于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合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
    5.1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传统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5.1.2 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5.1.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筛选
    5.2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和计算
        5.2.1 传统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5.2.2 全文本分析法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5.2.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值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
    6.1 Altmetrics指标对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
        6.1.1 Altmetrics常见评价指标及数据获取方式
        6.1.2 Altmetrics评价指标对报纸论文的适用性
    6.2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采集
        6.2.2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来源分析
        6.2.3 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设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7.1 实证对象数据获取
    7.2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与标准化处理
        7.2.1 实证对象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7.2.2 实证对象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7.2.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7.2.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7.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7.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8.1.1 主要结论
        8.1.2 创新点
    8.2 局限性及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4)中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价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文献综述
    1 医学研究证据的使用价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1 医学研究证据
        1.2 引文分析
        1.3 医学研究证据的使用价值
        1.4 医学研究证据的使用价值现状
        1.5 医学研究证据的使用价值影响因素
    2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使用现况
        2.1 针刺疗法
        2.2 随机对照试验
        2.3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现状
        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文献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英文期刊发表的针刺随机对照试验的引用分布情况
        3.3 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的不同影响因素高引用分布情况
        3.4 英文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与高引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
        3.5 英文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与高引用的分类决策树模型
    4 讨论
        4.1 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高引用率较低
        4.2 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高引用的影响因素探讨
        4.3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的比较
        4.4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第二部分 Cochrane针刺系统综述中纳入/排除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标准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系统综述基本信息
        3.3 系统综述纳入/排除文献情况
        3.4 系统综述纳入文献情况
        3.5 系统综述排除文献情况
    4 讨论
        4.1 Cochrane针刺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4.2 Cochrane针刺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率低且方法学质量低
        4.3 Cochrane针刺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排除文章原因多样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第三部分 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纳入/排除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提取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循证针灸临床指南检索、排除、纳入文献分布
        3.3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中文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结果
        3.4 推荐意见中英文RCT的应用情况
    4 讨论
        4.1 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疾病广泛,且质量不断提高
        4.2 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率低且推荐意见中随机对照试验应用率低
        4.3 中文期刊发表针灸随机对照试验随访困难且真随机率较低
        4.4 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率低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6)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
    0.4 技术路线
    0.5 研究方法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优化需求分析
    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1 国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2 国内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采购经费严重不足
        1.2.2 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
        1.2.3 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突出
        1.2.4 信息资源组织和揭示有待深化
        1.2.5 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有待加强
    1.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传统措施
        1.3.1 用户调研
        1.3.2 共建共享
        1.3.3 资源评价
        1.3.4 出版信息调研
        1.3.5 存在的问题
    1.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
        1.4.1 顺应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1.4.2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1.5 小结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2.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2.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2.2 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2.3 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2.3.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2.3.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2.3.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2.4 信息资源优化的方法
        2.4.1 基于读者的优化方法
        2.4.2 基于资源的优化方法
        2.4.3 基于网络使用的优化方法
        2.4.4 其他资源优化方法
    2.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2.5.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难点
        2.5.2 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军事医学适用性
        2.5.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
        2.5.4 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化方法
    2.6 小结
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分析
    3.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要素分析
        3.1.1 系统要素分析
        3.1.2 基于三个世界理论的要素关系分析
        3.1.3 系统知识的演化分析
    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分析
        3.2.1 霍尔和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借鉴
        3.2.2 时间维
        3.2.3 知识维
        3.2.4 逻辑维
    3.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分析
        3.3.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3.3.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3.3.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3.3.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3.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分析
        3.4.1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3.4.2 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3.4.3 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
    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特征分析
        3.5.1 整体性
        3.5.2 层次性
        3.5.3 动态性
        3.5.4 开放性
    3.6 小结
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
    4.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
        4.1.1 目标分类
        4.1.2 目标分解
    4.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主要原则
        4.2.1 系统性原则
        4.2.2 可行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2.4 经济性原则
    4.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
        4.3.1 已有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借鉴
        4.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步骤
        4.3.3 军事医学期刊评价模型的构建
        4.3.4 军事医学数据库评价模型的构建
        4.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实证验证
    4.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流程制定
        4.4.1 信息资源评价
        4.4.2 优化方案制定
        4.4.3 优化实施及效果评估
    4.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优势
        4.5.1 优化策略的整体优势
        4.5.2 馆藏评价的优势
        4.5.3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优势
    4.6 小结
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来源数据库的选择
        5.1.1 研究对象选择
        5.1.2 来源数据库选择
    5.2 资源保障及使用分析
        5.2.1 馆藏资源概况分析
        5.2.2 重点学科资源保障分析
        5.2.3 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
    5.3 信息资源评价的实证研究
        5.3.1 馆藏评价的实证研究
        5.3.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实证研究
        5.3.3 资源综合分析的实证研究
    5.4 优化方案制定的实证研究
        5.4.1 数据库优化方案
        5.4.2 期刊优化方案
        5.4.3 综合优化方案
    5.5 与传统资源优化的对比
        5.5.1 馆藏评价的对比
        5.5.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对比
    5.6 小结
6 研究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7)国内外数据库索引编制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库索引概述
2 数据库索引编制研究文献概况
3 数据库索引发展历程与趋势
    3.1 从书目式索引到语义式索引
    3.2 从机械式索引到智能式索引
    3.3 从文字式到可视化
    3.4 从文献式到多媒体式
4 发展趋势与展望

(8)传承与突破: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问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分析
    2.2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界定
    2.3 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界定
    2.4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2.5 主要理论概述
第三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现状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过程
        3.1.2 调查分析
    3.2 专家访谈
        3.2.1 访谈过程
        3.2.2 访谈分析
第四章 图书馆学期刊论文撰写规范文本调查分析
    4.1 调查过程
    4.2 调查分析
第五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成就、失范表现及原因分析
    5.1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建设的成就
    5.2 图书馆学学术失范表现
    5.3 图书馆学学术失范原因分析
        5.3.1 外部原因
        5.3.2 内部原因
第六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内容阐释
    6.1 图书馆学基本规范
    6.2 图书馆学研究程序规范
    6.3 图书馆学写作规范
    6.4 图书馆学引文规范
    6.5 图书馆学成果发表规范
    6.6 图书馆学学术批评规范
    6.7 图书馆学学术评价规范
    6.8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规范
第七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实施对策与建议
    7.1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的保障原则
    7.2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建设的主要途径
        7.2.1 培养学术道德修养
        7.2.2 改革学术管理体制
        7.2.3 借助社会公众力量
    7.3 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主要途径
        7.3.1 塑造合理的创新思维
        7.3.2 提炼科学的创新技法
        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7.3.4 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7.3.5 把握社会的确切需求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本文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调查问卷
附录二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信息检索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2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概述
    2.1 中国知网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基本情况
    2.2 维普 (VIP)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基本情况
    2.3 万方 (WANFANG DATA) -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基本情况
3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信息检索中检索途径的比较
    3.1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名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3.2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责任者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3.3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3.4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类途径”的现状与比较
4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信息检索中检索功能的比较
    4.1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方式”的比较
    4.2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导航”的比较
    4.3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结果”的比较
5 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效果的比较
    5.1 从“检索途径”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
    5.2 从“检索功能”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
    5.3 从“检索结果”看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
6 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提出改进建议
    6.1 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建议
    6.2 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建议
    6.3 对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议
7 结语

(10)国内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2.1 国外数字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0.2.2 国内数字资源利用评价研究现状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
    0.4 研究内容
    0.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0.5.1 研究方法
        0.5.1.1 统计分析法
        0.5.1.2 引文分析法
        0.5.1.3 问卷调查法
        0.5.2 技术路线
    0.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0.6.1 研究重点难点
        0.6.2 主要创新
1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相关理论
    1.1 数字资源概述
        1.1.1 数字资源的内涵
        1.1.2 数字资源的分类
        1.1.2.1 按资源提供方式分类
        1.1.2.2 按文献类型分类
    1.2 数字资源利用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
        1.2.1 绩效评价理论
        1.2.2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1.2.3 用户满意度理论
    1.3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概念解析
        1.3.1 效能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1.3.2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
        1.3.2.1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率
        1.3.2.2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益
        1.3.2.3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能力
        1.3.3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
2 基于使用日志分析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率
    2.1 高校馆藏数字资源结构
        2.1.1 国内高校资源建设经费与馆藏结构
        2.1.2 高校数字资源配置现状
        2.1.3 资源建设经费与馆藏结构个案分析
    2.2 各校外文数据库利用效率比较
        2.2.1 利用数据获取
        2.2.2 利用绩效比较
    2.3 外文数据库利用个案分析
        2.3.1 各库利用效率分析
        2.3.1.1 使用量分析
        2.3.1.2 使用成本分析
        2.3.1.3 利用规律分析
        2.3.1.4 平均利用效率分析
        2.3.2 重要资源使用情况——以ScienceDirect为例
        2.3.2.1 利用绩效分析
        2.3.2.2 重点需求期刊的分析
        2.3.2.3 用户检索行为分析
        2.3.3 利用核心数字期刊
        2.3.4 数字资源利用率不足情况分析
        2.3.4.1 零使用量分析
        2.3.4.2 原文传递数据分析
    2.4 汇总分析
3 基于科研产出及引文分析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益
    3.1 科研产出绩效评价
    3.2 科研产出统计分析
        3.2.1 SCI总体情况分析
        3.2.2 SCI来源期刊分析
        3.2.3 SSCI发文分析
    3.3 科研产出引文统计分析
        3.3.1 引文识别
        3.3.1.1 学术期刊引文格式
        3.3.1.2 WOS引文识别
        3.3.2 SCI发文引文分析
        3.3.2.1 引文来源分析
        3.3.2.2 引文文献类型分析
        3.3.2.3 重点学科引文分析
        3.3.3 SSCI发文引文来源分析
    3.4 科研产出与数字资源利用相关性分析
        3.4.1 下载与发文相关性分析
        3.4.2 下载与引文相关性分析
        3.4.3 引文与发文相关性分析
    3.5 汇总分析
4 基于用户调查分析高校数字资源利用能力
    4.1 用户数字资源利用能力的维度
    4.2 问卷调查与统计
        4.2.1 调查实施及数据采集
        4.2.2 样本基本特征统计
    4.3 结果讨论
        4.3.1 信度分析
        4.3.2 不同层次用户调查结果分析
        4.3.2.1 资源认知度
        4.3.2.2 信息素养水平
        4.3.2.3 深度利用水平
        4.3.2.4 用户满意度
        4.3.3 汇总分析
5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框架与效能改进
    5.1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评价框架
    5.2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改进
        5.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5.2.3 提高资源利用能力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四、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效果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期刊论文引用内容的情感分析研究[D]. 耿树青. 南京大学, 2020(02)
  • [2]中国近代农业团体专题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阔.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D]. 彭秋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中英文期刊发表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价值的评价及相关因素探讨[D]. 王丽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5)
  • [5]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比较研究——以“清华同方”“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为例[J]. 许君英.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12)
  • [6]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D]. 刘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7]国内外数据库索引编制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 张心源,邱均平. 图书馆杂志, 2016(03)
  • [8]传承与突破: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D]. 王浩. 南京大学, 2014(05)
  • [9]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信息检索之比较研究[J]. 李建秀. 软件工程师, 2013(10)
  • [10]国内高校数字资源利用效能综合评价研究[D]. 刘佳音. 武汉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