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圈养金丝猴诞生

第二代圈养金丝猴诞生

一、人工饲养第二代金丝猴降生(论文文献综述)

王欢[1](2011)在《养蟒手记》文中研究指明非洲帝王蝎好多年前,我和梨师弟逛潘家园宠物市场,此后人生出现岔路。我逐渐接触到一些不寻常的动物和它们的饲养者。如今只有时光倒流,才能看清那段带有隐喻色彩的歧途。我站在生活下游仰望,往昔美好画面上升为追忆。为诉说众多人物组成的故事,我时刻调动激情,有时还需憧憬人生尽头。

郑望芝[2](1991)在《人工饲养第二代金丝猴降生》文中研究表明 1991年5月21日清晨,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吱"、"吱"叫声,一只深棕色,毛绒绒的小东西出世了,它是北京动物园科研所人工饲养下的第二代金丝猴,名叫"京京".金丝猴是我国着名、稀有的特产珍兽,在野外由于种种原因日趋减少,在我国动物园中也只有几十只,而在国外,仅有极少数国家的动物园曾借展过.它被列为:中国一类保护动物,国际间也将其列为"稀有级动物"它以那黄如金、亮如丝

霍达[3](1986)在《芸芸众生》文中研究表明 他胸有成竹地走马上任,当然是想做一番事业的。可是,头开得不好,没有马上去拜见"母老虎",惹下了很大的麻烦,险些使他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怪谁呢?怪他自己。他不是初来乍到,二十年前就是动物园里的人,在技术科工作了三年,园内的数百种动物,连同管理动物的三四百号人,他都熟。二十年来,动物园的变化并不大。鸟室、兽舍

王泽重,卢言,刘连贵,王海春[4](2014)在《初为父母的黔金丝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黔金丝猴种群数量稀少,目前全球不足千只,因此,无论国内外,黔金丝猴都被列入最高级别保护动物,相关的人工繁育研究则寄托了人们的无限希望。因此,北京动物园内黔金丝猴的降生更显得意义重大。北京动物园里有一对2009年10月从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引进的黔金丝猴,刚来时它们才两岁半,身体特别孱弱。工作人员给雄猴起名"石头",希望它能像石头一样结实;给雌猴起名"阿静",因为它比较文静,又是从梵净山来的。

胡洪光[5](1987)在《金丝猴访美记》文中研究说明 重庆动物园的金丝猴“阳阳”和“虹虹”夫妇,应美国西雅图、波特兰两市的邀请,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六日八点半抵西雅图机场。尽管天气很冷,但来机场欢迎“阳

佘燕文[6](2019)在《清代宠物饲养及其社会生活意义研究》文中提出宠物是指人类出于精神慰藉、玩赏陪伴而豢养的各类动物总称。饲养宠物是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狩猎时代,有着深远的历史根脉。唐代以前,宠物现象还多限于上流贵族阶层。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宠物饲养出现世俗化的趋势,进入寻常百姓家。清代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统治疆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达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娱乐生活空前丰富,宠物更是清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娱乐情结。历代宫廷宠物多是中外各地进贡的名种,主要源于地方土贡、外邦朝贡、私人进献等途径。清代皇室对宠物重视有加,在宫廷设立内外养狗处、上驷院、养鹰鹞处、驯象所以及鸽房等机构管理管理其生活起居,配有专职官员与太监管理。宠物在饲养、把玩中难免有潜在危险,如宠物伤人、疫病传染、放鹰毁田等等;更为严重的是,斗蟋蟀与斗鹌鹑在清代已完全沦为市井豪赌,给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对此清政府颁布了相应法规,于宠物致害的社会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对于赌博问题加以整治。清代社会宠物饲养格外兴盛,遍及社会各阶层,上至帝王后妃、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社会流民都爱豢养各类宠物来消遣娱乐或是谋生有道;相关的宠物科技更是在这一时期获得巨大的发展,各类宠物专着丰富。清代是满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王朝,清皇室的宠物饲养一方面保持本民族特色,饲养大量的马、猎犬、鹰陪伴其围猎生活,以加强满清贵族的骑射技能;另一方面,在内廷宠物饲养中体现出与汉文化的交融,饲养小型犬、猫、鸟、金鱼以及各类珍奇异兽等宠物消遣娱乐、怡情养性。在清代民间,与宠物玩赏陪伴不仅是清人日常休闲活动,还形成了独具的民俗现象。在家居陪伴中,宠物与人朝夕相伴、娱人性情;在户外活动中,提笼架鸟、强身健体;在城镇街头,流浪艺人驯养宠物做各类杂技表演,逗人以乐,谋生有道。清代是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灿熟、民族交融的大一统时代,我国宠物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达到了新的高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宠物与清人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深刻反映着清人的生活面貌与社会变迁,对于解决清代民生问题、调剂大众生活以及后世的宠物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刘思源[7](2019)在《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始终有无穷无尽的神秘与神奇有待人类去探知。自然类纪录片作为自诞生之初就受到观众青睐的纪录片类型之一,它既与主流的人文纪录片不同,又与传统意义上以人类社会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非虚构类纪实影像有所区别。该类型纪录片历经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特点并由此发展开来,它意味着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两者之间关系的反省与思考,能够表达人文关怀、传达生态思想,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概念进行定义,概括其发展历程和脉络,梳理当今世界范围内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与发展特点;并阐述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以及伦理与纪录片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从拍摄伦理这一角度出发,围绕由“看”的实践所建构的多层关系,对在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和评析。首先从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方面,分析在自然类纪录片中作为创作者的人类所操控的摄影机瞄准非人类的被拍摄主体时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从“真实”、“距离”两个方面: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指出创作者在现实拍摄中应与被摄动物保持距离,使其处于自然、自由,不受控制和干预的状态。最后,从叙事伦理这一角度探索,结合文本案例进行分析,从形式伦理和内容伦理两个维度展开。形式伦理是以叙事形式为基础的伦理,注重对电影语言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视听语言技巧与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它们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展现的伦理意蕴。内容伦理从个体伦理和生态伦理两点出发,探索所叙之事的伦理,通过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突破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从而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既折射着社会现实诉求又是创作者理念之建构的反映,在引导观众进行思辨的同时,又慰籍着观众的内心。本篇论文将伦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引入到自然类纪录片的研究中,重点在于分析自然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伦理问题,着重探讨拍摄伦理与叙事伦理两个方面,分析了自然类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过程中伦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以及对影片所折射出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蕴的启迪和思考。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探求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相处之道提供理论支持,也希冀能够为促进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尽绵薄之力。

胡锦矗[8](1984)在《大熊猫之最》文中指出 大熊猫不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珍贵的稀有动物。由于它的姿容娇丽,性情温顺憨厚,行动温文尔雅,加上它们已经历了几十万年孑遗至今,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动物明星的魅力方兴未艾,几乎全世界都熟知它的名字。本文将根据它成名的过程,整理成大熊猫之最六十条。现归纳成七类,分述于后,以飨读者。

张艳[9](2008)在《中国古代园林动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园林动物历史悠久,与园林建筑、山水花木水乳交融,兴衰与共,构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园林景观。探索古代园林动物的发展变化及其与中国园林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发展变迁过程和规律,对于丰富园林动物文化,加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趣味性,促进中国园林环境建设,改善园林动物生存条件,抢救与保护珍稀濒危动物,扩大动物种质基因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论文根据园林动物的发展演替过程,从宏观上对其进行了梳理,简要概述了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五个发展阶段园林动物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园林动物发展演替的规律:商周时期园林动物的产生源于先民图腾与田猎,秦汉时代园林动物田猎、观赏与实用等功能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动物与园主人亲和,隋唐两宋时期园林动物从海内外大量传入与初步写意,元明清时期园林动物的组景与写意成熟。以及变迁的原因:园林内外植被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园林自身发展支配下的动物变迁。其次,中国古代长期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动物管理形式,即野生动物和园林动物都纳入动物管理保护体系,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本论文选取园林动物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两方面做微观研究,整理了园林动物的来源、选育方式、驯化饲养措施以及园林动物保护的思想、法律、人员管理体系,总结了古代园林动物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和技术成就,提供了人们在对待园林动物从野生无序生活到人工驯养环境生存这一具体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再次,从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园林动物在园林发展中的地位变化和功能体现,认为古典园林动物的祭祀功能:“囿”不仅是田猎之地,也是祭祀活动的地点,殷人崇拜鬼神,周人崇尚自然,祭祀礼品因祭祀神明而变。田猎游乐功能:田猎以供游乐,田猎以训练军队。养生功能:食用以强身健体,药用以防治疾病,模仿动物行为发明健身功。造景功能:活波的生态景观,深邃的意境含蕴,艺术装饰。揭示出事物由物质到意识的变化规律,园林动物由生动的活体转化为意化的象征符号的变化规律;最后,从文化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园林动物蕴涵的丰富象征寓意。认为借园林动物形象反映了高尚的品德情操、深刻的人生哲理、健康的生活情趣、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等。园林动物形象艺术广泛应用于绘画题材、雕塑作品、舞蹈模拟、服饰、剪纸等等。

韩嵩[10](2008)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野生动物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不仅为早期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衣服,并且提供了我们至今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畜禽的种源。我国与野生动物资源紧密相关的产业有野生动物养殖、传统医药、特种皮革、民族乐器、工艺品制造、观赏旅游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尽管如此,我国长期对野生动物资源价值的忽视使得野生动物资源的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速度在加快,野生动物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空心化现象。本文以野生动物的价值构成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分类及价值内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野生动物各类价值的计量方法、计量指标和指标计算公式,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意识的同时,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补偿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言,概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框架、内容和方法,勾勒出了本研究的概貌。第二章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加以界定和论述,并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为后文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章概述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构成分类体系,明确了各价值类别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主导价值的选择,对选择的必要性和选择步骤进行说明。第四章对野生动物价值计量方进行设计并构建了方法体系,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五章结合第四章设计的方法,构建了野生动物价值计量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具体的指标计算公式。第六章选择案例物种大熊猫和野猪,结合调查数据对案例物种的价值进行具体计算。第七章对全文的一些研究结论加以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的研究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借鉴了较为主流和前沿的资源价值评价和评估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采取定性研究系统详细地的说明野生动物的价值构成分类体系;另一方面采取模型设计对野生动物的价值计量方法和计量公式进行设计;最后,采取定量的方法计算了案例物种的价值。本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1)较为全面的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价值的计量研究,包括价值构成分类研究、价值计量方法体系设计和计量指标体系设计;(2)较为系统详细的对野生动物价值内涵进行研究说明;(3)较为系统构建野生动物价值计量方法体系;(4)首次较为系统详细的构建野生动物价值计量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具体计量公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对很难量化的野生动物的形象价值、文化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教育价值等进行计量方法的设计和指标的说明;(5)首次对备受关注的两个物种大熊猫和野猪的主导价值进行计量。由此可见,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对同类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进一步优化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人工饲养第二代金丝猴降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饲养第二代金丝猴降生(论文提纲范文)

(1)养蟒手记(论文提纲范文)

非洲帝王蝎
北京毒虫联盟
从非洲和美洲邮寄毒蝎
意外飙车
“纯情”是宠物唯一的形容词
我的蟒蛇
绿树蟒
爱变色的龙妹
对面走过黑猩猩
世界养蟒人
穿越冰雪世界的两条小蛇
迫于生计
《有关毒蛇的松散报告》
欧洲蝰蛇
情归亚洲蝮蛇
专情
被神化的莽山烙铁头
越南幻觉
专家贩子和学术腐败
燃烧的爬虫店
繁殖竞赛
走私车里的蟒
蟒流感
大牛……环球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
不……环球国际贸易没责任无限公司
绿树蟒诞生
亲身挑战海关
越来越疯狂
结束

(6)清代宠物饲养及其社会生活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第六节 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清代宠物的来源
    第一节 宫廷宠物来源
    第二节 民间宠物来源
第二章 清代的宠物饲养管理措施与法规
    第一节 宫廷宠物饲养管理机构与措施
    第二节 政府对民间宠物饲养的管理
第三章 宠物与清代皇室生活
    第一节 帝王围猎
    第二节 内廷休闲
    第三节 园林观赏
第四章 宠物与清代民间生活
    第一节 日常休闲
    第二节 杂艺表演
    第三节 赌博博弈
第五章 清代宠物饲养的历史特点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历史特点
    第二节 历史作用
    第三节 现实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自然类纪录片与纪录片的伦理
    第一节 自然类纪录片
        一.概念界定
        二.自然类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三.当今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
    第二节 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与纪录片
        三.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伦理
第二章 拍摄伦理:在场与距离所达成的关系建构
    第一节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
        一.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行业监管与行为规范
        三.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
    第二节 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
        一.在场的两难选择
        二.拍摄中的真实再现
    第三节 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
        一.“有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二.“无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第三章 叙事伦理:形式与内容所共塑的意蕴呈现
    第一节 形式伦理: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法
        一.叙事结构
        二.叙事视角
        三.视听语言技巧与叙事手法
    第二节 内容伦理:个体伦理与生态伦理
        一.自然物之间:个体伦理
        二.人与自然之间:生态伦理#44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大熊猫之最(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记载
饲养管理
繁殖
行为生态
猎捕
国际交往
自然保护与科研

(9)中国古代园林动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相关的几个概念
        1.2.2 本文的研究范围
    1.3 目前研究的现状与成果
        1.3.1 园林动物发展变迁研究
        1.3.2 动物学史的研究
        1.3.3 动物饲养管理和保护的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创新
        1.5.2 研究内容的创新
        1.5.3 研究对象的创新
第二章 中国古代园林动物发展演替规律及变迁因素研究
    2.1 中国古代园林动物的发展演替
        2.1.1 商周时期园林动物的产生源于先民图腾与田猎
        2.1.2 秦汉时代园林动物田猎、观赏与实用等功能融合
        2.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动物与园主人的亲和
        2.1.4 隋唐两宋园林动物从海内外大量传入与初步写意
        2.1.5 元明清时期园林动物的组景与写意成熟
    2.2 中国古代园林动物的变迁因素
        2.2.1 园林内外植被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
        2.2.2 园林自身发展支配下的动物变迁
第三章 中国古代园林动物的经营管理
    3.1 园林动物的收集管理
        3.1.1 园林动物最早来自狩猎
        3.1.2 海内外朝贡是园林动物的主要来源
    3.2 园林动物选育和驯化饲养
        3.2.1 园林动物的选育和古代相畜术关系紧密
        3.2.2 园林动物的饲养讲究顺应动物天性
        3.2.3 园林动物的驯化注重因势利导
        3.2.4 古代园林动物培育方法的借鉴作用
第四章 古代园林动物的管理保护
    4.1 动物保护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4.1.1 动物保护思想萌芽与传说时代
        4.1.2 西周时期动物保护思想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4.1.3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生态伦理思想勃兴
        4.1.4 隋唐以降佛道与理学的动物保护思想
    4.2 动物管理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4.2.1 保护制度
        4.2.2 田猎制度
    4.3 动物管理保护的行政组织及其建设
        4.3.1 设立专门管理人员
        4.3.2 市场管理制度
        4.3.3 设置管理及保护机构
第五章 古代园林动物的功能
    5.1 神灵崇拜的祭祀功能
        5.1.1 “囿”不仅是田猎之地,也是祭祀活动的地点
        5.1.2 殷人崇拜鬼神,周人崇尚自然
        5.1.3 祭祀礼品因祭祀神明而变
    5.2 自然野趣的田猎游乐功能
        5.2.1 田猎以供游乐
        5.2.2 田猎以训练军队
    5.3 诗情画意的造景功能
        5.3.1 活泼的生态景观
        5.3.2 深邃的意境含蕴
        5.3.3 艺术装饰
    5.4 园林动物的养生功能
        5.4.1 食用以强身健体
        5.4.2 药用以防治疾病
        5.4.3 模仿动物行为创造健身功
第六章 园林动物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运用
    6.1 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意义及其形成条件
        6.1.1 园林动物象征意义表达人们高雅情趣
        6.1.2 园林动物意义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6.2 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意义表现手法及人文价值
        6.2.1 借园林动物反映高尚的品德情操
        6.2.2 借园林动物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6.2.3 借园林动物表现人们的生活情趣
        6.2.4 借园林动物象征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6.3 园林动物形象的艺术应用
        6.3.1 绘画题材源于园林动物景观
        6.3.2 雕塑作品反映园林动物形象
        6.3.3 舞蹈模拟园林动物姿态
        6.3.4 服饰采用园林动物图案
        6.3.5 剪纸取自园林动物素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野生动物(Wildlife)
        2.1.2 价值(Value)
        2.1.3 计量(Estimation)
    2.2 理论基础
        2.2.1 价值理论
        2.2.2 资源经济学理论
        2.2.2.1 直接市场法
        2.2.2.2 间接市场法
        2.2.2.3 虚拟市场法
        2.2.3 野生动物管理学理论
        2.2.4 统计方法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3.1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理论基础的研究
        2.3.1.1 劳动价值论
        2.3.1.2 效用价值论
        2.3.1.3 能值理论
        2.3.1.4 其他理论
        2.3.2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构成分类研究
        2.3.2.1 从野生动物的功能和用途角度研究野生动物资源价值的分类
        2.3.2.2 从受益主体的角度研究野生动物资源价值的分类
        2.3.2.3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野生动物资源价值的分类
        2.3.3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研究
        2.3.3.1 国外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研究
        2.3.3.2 国内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研究
        2.3.3.3 国内外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
        2.3.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小结
3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构成分类体系的构建
    3.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3.1.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3.1.2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的现状
    3.2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构成分类体系的构建
        3.2.1 价值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我国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分类体系的构建及价值内涵
        3.3.2.1 我国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分类体系框架
        3.3.2.2 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内涵说明
    3.3 野生动物资源主导价值的选择
        3.3.1 野生动物资源主导价值选择的必要性
        3.3.2 野生动物资源主导价值选择的步骤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体系构建
    4.1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及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体系构建
        4.2.1 野生动物资源的正价值的计量方法
        4.2.1.1 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价值的计量方法
        4.2.1.2 野生动物资源非利用价值的计量方法
        4.2.2 野生动物资源负价值的计量方法
        4.2.2.1 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
        4.2.2.2 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的非经济损失
        4.2.3 野生动物价值计量方法体系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计算因子的分析说明
    5.1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野生动物资源正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分析和说明
        5.3.1 商业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1.1 野生动物活体价值
        5.3.1.2 野生动物产品价值
        5.3.1.3 野生动物形象价值
        5.3.2 游憩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2.1 消费者支出
        5.3.2.2 消费者剩余
        5.3.3 生态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3.1 维持食物链平衡的价值
        5.3.3.2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5.3.4 科学研究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4.1 野生动物基准价格
        5.3.4.2 科学价值级别系数
        5.3.5 教育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5.1 参观公众教育基地的价值
        5.3.5.2 阅读常识性出版物的价值
        5.3.5.3 浏览电子信息的价值
        5.3.6 文化美学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6.1 美观度级别系数
        5.3.6.2 文化度级别系数
        5.3.7 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3.7.1 选择价值
        5.3.7.2 存在价值
        5.3.7.3 遗产价值
    5.4 野生动物资源负价值计量指标的测度、分析和说明
        5.4.1 直接经济损失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4.1.1 农作物的经济损失
        5.4.1.2 林木的经济损失
        5.4.1.3 林果的经济损失
        5.4.1.4 牧草的经济损失
        5.4.1.5 家畜家禽的经济损失
        5.4.1.6 人的经济损失
        5.4.1.7 事故的经济损失
        5.4.2 间接经济损失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4.2.1 交通运输业的损失
        5.4.2.2 服务业的损失
        5.4.2.3 批发零售业的损失
        5.4.2.4 旅游业的损失
        5.4.2.5 其它行业的损失
        5.4.3 防治费用支出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4.4 生态功能损失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4.4.1 涵养水源的损失
        5.4.4.2 保育土壤的损失
        5.4.4.3 净化水质的损失
        5.4.4.4 固碳制氧的损失
        5.4.4.5 净化空气的损失
        5.4.5 生产生活损失计量指标的测度及说明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案例研究
    6.1 案例物种选取依据
    6.2 数据的获得
    6.3 我国大熊猫资源价值计量案例研究
        6.3.1 我国大熊猫的基本情况
        6.3.1.1 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
        6.3.1.2 大熊猫的资源状况
        6.3.1.3 大熊猫的栖息地及自然保护区
        6.3.2 大熊猫主导价值的确定
        6.3.3 大熊猫资源价值的计量
        6.3.3.1 大熊猫的商业价值
        6.3.3.2 大熊猫的游憩价值
        6.3.3.3 大熊猫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6.3.3.4 大熊猫的教育价值
        6.3.3.5 大熊猫的科研价值
        6.3.3.6 大熊猫的文化美学价值
        6.3.3.7 大熊猫的非使用价值
        6.3.3.8 大熊猫的总价值
    6.4 我国野猪资源价值计量案例研究
        6.4.1 我国野猪的基本情况
        6.4.1.1 野猪的特征和分布
        6.4.1.2 野猪的习性
        6.4.1.3 野猪的利用现状
        6.4.2 野猪主导价值的确定
        6.4.3 野猪资源价值的计量
        6.4.3.1 野猪的商业价值
        6.4.3.2 野猪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6.4.3.3 野猪的科学研究价值
        6.4.3.4 野猪的文化美学价值
        6.4.3.5 野猪的非使用价值
        6.4.3.6 野猪造成的农作物损失
        6.4.3.7 野猪造成的生产生活损失
        6.4.3.8 野猪的总价值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人工饲养第二代金丝猴降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养蟒手记[J]. 王欢. 中国作家, 2011(18)
  • [2]人工饲养第二代金丝猴降生[J]. 郑望芝. 大自然, 1991(04)
  • [3]芸芸众生[J]. 霍达. 当代, 1986(05)
  • [4]初为父母的黔金丝猴[J]. 王泽重,卢言,刘连贵,王海春. 大自然, 2014(01)
  • [5]金丝猴访美记[J]. 胡洪光. 野生动物, 1987(02)
  • [6]清代宠物饲养及其社会生活意义研究[D]. 佘燕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D]. 刘思源. 山东艺术学院, 2019(02)
  • [8]大熊猫之最[J]. 胡锦矗. 野生动物, 1984(04)
  • [9]中国古代园林动物研究[D]. 张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10]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D]. 韩嵩.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第二代圈养金丝猴诞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