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部公布“绿色食品”质量检测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东,宋翠平,戴廷灿,董国强,刘坤,李伟红,付红蕾,苗在京,王淑婷,赵思俊[1](2022)在《我国近年来禽肉产品主要药物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禽肉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督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及相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单位近年来开展禽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获得的风险监测数据,发现乌鸡、地方品种土鸡、鲜(冻)鸡肉、鸭肉等禽肉产品中,恩诺沙星(或以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计)、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胺)、氯霉素、尼卡巴嗪及残留标志物、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刚烷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基酮(AOZ)、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和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恶唑烷基酮(AMOZ)]、五氯酚酸钠等药物存在较大残留安全风险,针对这些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有关控制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告等贯彻落实和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快制定我国地方品种畜禽养殖生产加工规范类标准和产品标准,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合格证制度,加快"两品一标"畜禽产品发展。
胡育海,张正炜,陈冉冉,陈秀,李秀玲[2](2021)在《我国农药技术推广的回眸与展望》文中指出结合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和农药禁限用政策的历史沿革,回顾了我国农技推广层面农药应用导向的阶段性转变。我国农技部门的农药技术推广作为农药法制化管理的重要补充,对农药在应用层面的安全科学使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前,对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仍是农药管理工作的重点。未来农药的应用导向将更加倾向生物农药、环境友好剂型和施用量少的农药制剂,为减缓农药抗药性发展引导运用因地制宜的农药轮换方案,并为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以及"三品一标"等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提供更加细致的用药指导。
于媛媛,马跃龙,侯超,张奕南[3](2021)在《食用木薯淀粉卫生安全指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我国食用木薯淀粉的安全指标,以促进行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方法:参考目前国内外木薯淀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我国食用木薯淀粉行业进行调研,通过对目前市售食用木薯淀粉的关键指标进行比较及检测分析,并且对24批次木薯淀粉产品关键卫生安全指标进行实样验证。结果:水分值与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的量没有相关性;并且由于木薯类植物的天然性质,木薯淀粉还存在氢氰酸污染的可能,虽然目前我国尚未见有食用木薯淀粉中毒的报道,但不可忽略食用木薯淀粉中的这个关键安全指标。结论:建议加强对食用木薯淀粉水分、霉菌和氢氰酸的监测分析,对未来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用木薯淀粉标准提供参考,为食品企业食用木薯淀粉提供保障。
杜相革,李显军,陈倩[4](2021)在《《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于2000年作为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首次发布,历经2013年、 2020年两次修订。本文总结了该准则的历次修订情况,因2020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传承了2013版的结构和体例,故重点分析了2020版中化学农药清单的结构、种类和数量变化,阐明新版农药使用准则的创新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协调性。该准则的实施对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农药使用行为,强化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监管,全面推进绿色食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张隽娴,夏珍珍,张仙,郑丹,周有祥[5](2021)在《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标准概述及思考》文中认为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我国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整理完善阶段。对稻米品质安全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重点从稻米品质标准、稻米安全标准和优质农产品稻米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对我国现行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慕榕[6](2021)在《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切实解决好“三农”这一突出困难问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新的时代“三农”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遵循。近年来,我国提高了农业的农产物质原料科学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能力,加强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配套农业设施的基础建设,从而彻底夯实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确保了整个国家基本粮食安全和大宗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有效供应;以深入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体制改革,以提升科技成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地投入深化推进新时期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结构改革,实施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管理制度,推进了农村土地的确权和土地颁证,完善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和产权制度,培育了新型的现代农业主体生产和劳务经营活动主体,增强了新型农业主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提供了坚强的农业制度基础保障;加快转变新型农业主体成长发展模式扎实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要求扎实地做好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构筑健康生态环境建设,构筑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特殊农情的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实现特色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有效的制度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最初到今已全面颁布实行。各地方政府部门加强了执法监督和专项综合整治,查处一大批典型案例,推动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稳步向好。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短板,与当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对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基层党委政府要以“三农”服务工作为抓手,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核心,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地实行,就需要自觉服从于新形势、新要求,针对这些变化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品监管,加大食品违法行政执纪力度,不断提升新时代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切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利益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农产品贸易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全球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不仅是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关系着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受到了各国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健康以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等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构建一个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理论上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教训,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助于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度;有利于逐渐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可追溯性管理,完善对农产品的全方位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韩晗[7](2021)在《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督问题研究 ——以葡萄产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我们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一个热点话题,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于农产品安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建康和生命安全,甚至会影响我国农业的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贫困问题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到我国的后续发展建设。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对于研究农产品安全监督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具有非常迫切的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监督的角度着手解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论文第一部分是从主题出发,使用文献阅读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切实地了解到要研究的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得到想要的基本数据,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的角度出发,利用相关基础理论,了解到新疆葡萄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辐射到全疆范围内反映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督现状。第二部分是提出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是: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不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也不完善,生产分散生产环节监督困难,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并且通过对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现状,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最终得出影响农产品安全安全监督产生问题的原因:行政人员缺乏认知,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熟悉;行政相关人员出现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不清,监管重合;农产品缺乏整体的安全监管设计,机构设置不清晰,主体存在利益冲突;农产品安全监管不够严厉。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解决责任担负问题,确立专门的农产品管理部门,强化行政方面的监督;完善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创立专业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经营者自主管理;增强和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力度;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许秀川,谢梦玲[8](2021)在《基于突变论视角的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进程与演变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运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6-2018年的数据,构建突变模型,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进程。研究表明,1996年以来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两个飞跃点,分别为2000年和2005年。突变的原因为: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更严峻的绿色产品国际市场形势,促使绿色农业质量显着提升;2005年后,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全国范围推广,生产规模和质量得到保障。两个突变点将1996年以来绿色农业发展进程划分为快速发展、加速增长和波动中上升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13年,长时间未出现突变,原因在于此阶段强调提高质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量持续增长。将1996年以前绿色农业起步阶段纳入研究范围,发现绿色农业演进路径经历了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和认证体系三个方面的更替,同时各阶段贯穿着发展理念与发展条件对立统一的内在逻辑。"三化"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主观因素,与资源环境形势和国内外市场形势两大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绿色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提出平衡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目标、量与质双管齐下的建议,并强调发展理念与发展条件变化相适应,将发展条件严峻化的压力转化为发展水平提升的动力。
成东梅,彭涛,赵伟峰,尹国红,高燕,于金林,黄莎莎,郝玲玲,牛燕燕[9](2021)在《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文中认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因兼具生态优质和营养保健功能,产品附加值得到较大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本文从小麦生产环境、良种选择、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绿色富硒技术、做好产后处理等方面总结了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以期为科学发展绿色优质富硒小麦产业提供参考。
郑毅[10](2019)在《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成都GX区为例,分析了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拥有巨大农产品消费需求,但是自身并无农业生产,纯依靠外部农产品供给的消费型区域,如何改善该区域内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通过走访对成都GX区域内农产品供应及生产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得出成都GX区农产品主要在于省内生产。本文对成都GX区内农产品的消费者投诉数据和政府抽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成都GX区内销售的农产品存在的8个问题。基于HACCP的管理原则,沿着供应渠道逆向推导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三个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各环节存在问题出现的因素。本文得出改善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关注生产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关注加工运输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关注销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这样一个思路,从农产品准入制和准出制等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最后,本文综合提出了提升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改进策略,即结合准入制和准出制,建立一个农产品检验中心和一套农产品一票通系统。预期通过一中心和一票通,从生产环节即开始控制农产品质量,到销售终端逐渐影响和改善广大消费者的农产品消费观,使得在现代农业体系下的生产的标准农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实现农产品产销标准一体化、安全化,改进和提升成都GX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农业部公布“绿色食品”质量检测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部公布“绿色食品”质量检测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近年来禽肉产品主要药物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年来我国禽肉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风险因素状况 |
1.1 近三年禽肉产品不合格信息 |
1.2 近年来禽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研究结果 |
2 我国当前禽肉产品质量安全主要药物风险因素 |
2.1 氟喹诺酮类药物 |
2.2 磺胺类药物 |
2.3 酰胺醇类药物 |
2.4 抗寄生虫药物 |
2.5 大环内酯类药物 |
2.6 四环素类药物 |
2.7 抗病毒药物 |
2.8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
2.9 灭菌杀虫药物 |
3 控制对策 |
3.1 建立针对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人员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公告等贯彻落实和强制性培训制度 |
3.2 加快制定我国地方品种畜禽养殖生产加工规范类标准和产品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实现养殖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 |
3.3 建立协调合作机制,继续开展禽肉产品风险监测和市场监管总局监督抽检工作,加强数据信息共享 |
3.4 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合格证制度 |
3.5 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两品一标”畜禽产品发展,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水平 |
4 展望 |
(3)食用木薯淀粉卫生安全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检测方法 |
2.2.1 水分的测定 |
2.2.2 氢氰酸的测定 |
2.2.3 微生物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比较 |
3.1.1 木薯淀粉标准比较 |
3.1.2 木薯淀粉水分指标比较 |
3.1.3 木薯淀粉微生物指标比较 |
3.1.4 木薯淀粉氢氰酸标准比较 |
3.2 检测数据结果分析 |
3.2.1 水分与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性的分析 |
3.2.2 氢氰酸检测结果分析 |
4 总结与展望 |
(4)《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历次版本的修订情况 |
(一)2000版 |
(二)2013版 |
(三)2020版 |
二、2020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变化 |
(一)农药定义的变化 |
(二)有害生物防治原则的变化 |
(三)农药种类的变化 |
(四)产品安全评价标准的变化 |
三、2020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特点分析 |
(一)创新提出绿色食品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
(二)强化综合评估,科学筛选农药品种 |
(三)兼顾法规要求和生产需求,保证标准合法性和合理性 |
(四)注重标准的协调性,建立标准的有效衔接 |
四、应用与挑战 |
(一)应用 |
(二)挑战 |
(5)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标准概述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米品质安全标准发展历程 |
1.1 初级阶段(1950—1980年) |
1.2 发展阶段(1980—2000年) |
1.3 整理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 |
2 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现状 |
2.1 稻米品质安全标准分类 |
2.2 稻米品质相关标准 |
2.2.1 GB 1350《稻谷》 |
2.2.2 GB/T 17891《优质稻谷》 |
2.2.3 GB/T 1354《大米》 |
2.2.4 NY/T 593《食用稻品种品质》 |
2.3 稻米安全相关标准 |
2.3.1 农药残留类 |
2.3.2 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类 |
2.3.3 真菌毒素类 |
2.3.4 食品添加剂类 |
2.3.5 食品营养强化剂类 |
2.3.6 放射性物质类 |
2.3.7 非法添加物类 |
2.3.8 转基因成分类 |
2.4 优质农产品稻米相关标准 |
3 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
3.1 同质化明显 |
3.2 修订滞后 |
3.3 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 |
3.4 缺乏专用标准 |
3.5 检测技术水平落后 |
4 结语 |
(6)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 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 农产品 |
二 无公害农产品 |
三 绿色农产品 |
四 有机农产品 |
五 农产品质量安全 |
六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调研与分析 |
第一节 莱山区农业概况 |
第二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概况 |
一 莱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
二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情况 |
三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情况 |
四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情况 |
五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情况 |
第三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调研情况 |
第四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例分析 |
一 违法使用禁用农药案件 |
二 没有按照规定向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 |
三 肥料产品的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一致 |
第四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
(一) 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较差,管理分散 |
(二) 标准体系不健全,水平偏低且时效性差 |
(三) 标准的实用性比较差 |
二 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 |
(一) 部门间的协调性差,行业参与不够 |
(二) 消费者的监督作用不显着 |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 |
(一) 体系不健全 |
(二) 检测手段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 |
(三) 起不到源头控制的作用 |
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不健全 |
(一) 认证体系不健全 |
(二) 认证专业技能和人员不足,缺少对于认证成果的权威度 |
(三) 普及认证知识程度差 |
第五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策略 |
一 发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
二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三 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
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督问题研究 ——以葡萄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技术路线 |
四、可能的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一节 农产品基本概念 |
一、农产品相关概念 |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相关概念 |
第二节 农产品安全监督问题相关理论概述 |
一、供给需求理论 |
二、热炉效应理论 |
第二章 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以葡萄产业为例 |
第一节 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情况 |
一、农产品生产种植环节的监管 |
二、质监、工商及农业主管部门对流通环节的监管 |
第二节 新疆葡萄产业的发展与安全监管现状 |
一、新疆葡萄产业的发展状况 |
二、新疆葡萄产业的安全监管现状 |
第三章 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门机构不健全 |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
第二节 农产品生产环节和社会力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
一、生产环节分散造成的监督困难 |
二、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不足 |
第四章 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主观原因 |
一、行政人员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熟悉 |
二、行政相关人员出现违法乱和纪贪污腐败行为 |
第二节 客观原因 |
一、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不清且重合 |
二、农产品安全监管缺乏整体设计并且主体存在利益冲突 |
三、农产品监管手段落后且处罚力度不够 |
第五章 基于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基于监督主体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解决责任问题,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行政监督 |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 |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 |
第二节 基于监督客体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自主经营管理 |
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结语 |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突变论视角的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进程与演变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绿色农业发展进程研究 |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 突变理论。 |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结构 |
1. 指标体系构建。 |
2. 模型构建。 |
3. 数据来源。 |
(三)模型求解 |
1. 求解步骤。根据突变理论和突变级数法原理,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
2. 绿色农业发展阶段划分。 |
(四)绿色农业发展演进模型 |
四、绿色农业发展演进的路径与内在逻辑 |
(一)绿色农业发展演进的路径 |
1. 高速发展时期(1996-2005年)。 |
2. 深入发展时期(2006-2018年)。 |
(二)绿色农业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 |
1. 主观: |
2. 客观: |
3. 绿色农业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
(9)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绿色生产区域,把好产地环境关 |
2 选择优质专用品种,把好种子质量关 |
3 抓好麦播管理要点,奠定优质高产根基 |
3.1 配方施肥 |
3.2 精细整地 |
3.3 药剂拌种 |
3.4 适期精量播种 |
4 做好生育期田间管理,确保小麦绿色优质高产 |
4.1 冬春管理 |
4.1.1 补种移栽。 |
4.1.2 合理冬灌。 |
4.1.3 适期镇压。 |
4.1.4 化除化控。 |
4.1.5 追施氮肥。 |
4.2 后期管理 |
5 科学掌握施硒技术,确保产出达标富硒小麦 |
6 病虫害绿色防控 |
7 做好小麦产后处理,保持产品最佳品质 |
7.1 收获晾晒 |
7.2 扦样检测 |
7.3 包装、运输和贮藏 |
7.4 建立生产档案 |
(10)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路线 |
1.4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概念 |
2.1.1 农产品的概念 |
2.1.2 农产品分类 |
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定义 |
2.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2.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2.2 消费者投诉 |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 |
2.4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
2.5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
2.5.1 国内农产品的研究现状 |
2.5.2 国外农产品消费和质量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3.1 成都GX区农产品供应情况分析 |
3.1.1 农产品供应渠道分析 |
3.1.2 农产品供应情况调查 |
3.2 消费者关于农产品的投诉 |
3.2.1 农产品消费投诉数据 |
3.2.2 农产品消费投诉分析 |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
3.3.1 农产品监测量及检测指标 |
3.3.2 农产品监测问题类型分析 |
3.4 消费者投诉和质量安全监测的相关性分析 |
3.5 成都GX农产品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
3.6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
3.6.1 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
3.6.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3.6.3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总结 |
第四章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
4.1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环节分析 |
4.2 生产环节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生产地的环境因素 |
4.2.2 生产地的农业投入品使用 |
4.3 加工运输环节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加工环节 |
4.3.2 储存运输环节 |
4.4 销售和使用环节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5 各环节中人的因素分析 |
4.6 影响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总结 |
第五章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 |
5.1 准入制下的销售环节农产品管理体系 |
5.1.1 行政管理体系 |
5.1.2 农业标准体系 |
5.1.3 责任体系 |
5.1.4 农产品检测体系 |
5.1.5 准入制的弊端 |
5.2 准出制下的生产加工运输环节管理体系 |
5.2.1 签约产地管理模式 |
5.2.2 准出制责任体系 |
5.2.3 生产加工环节治理 |
5.3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
5.3.1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
5.3.2 监管从业人员素质 |
5.3.3 消费者科学素养 |
5.3.4 正确的舆论引导 |
5.4 农业产业化 |
5.5 一中心一票通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农业部公布“绿色食品”质量检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近年来禽肉产品主要药物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J]. 王玉东,宋翠平,戴廷灿,董国强,刘坤,李伟红,付红蕾,苗在京,王淑婷,赵思俊. 中国动物检疫, 2022(01)
- [2]我国农药技术推广的回眸与展望[A]. 胡育海,张正炜,陈冉冉,陈秀,李秀玲. 病虫防护与生物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3]食用木薯淀粉卫生安全指标研究[J]. 于媛媛,马跃龙,侯超,张奕南.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1(07)
- [4]《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分析[J]. 杜相革,李显军,陈倩.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04)
- [5]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标准概述及思考[J]. 张隽娴,夏珍珍,张仙,郑丹,周有祥. 中国稻米, 2021(04)
- [6]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D]. 慕榕. 烟台大学, 2021(11)
- [7]新疆农产品安全监督问题研究 ——以葡萄产业为例[D]. 韩晗.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突变论视角的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进程与演变逻辑研究[J]. 许秀川,谢梦玲. 新疆农垦经济, 2021(05)
- [9]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J]. 成东梅,彭涛,赵伟峰,尹国红,高燕,于金林,黄莎莎,郝玲玲,牛燕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9)
- [10]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研究[D]. 郑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