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

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奚国华[1](1995)在《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文中指出对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马欣[2](2016)在《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政务是实体政务在互联网上展现出来的全新形式,它是行政事务管理活动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之后的全新尝试。电子政务的出现,也从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国家实施政府治理的决心,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全新手段,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电子政务的核心原则就是“以公众为中心”,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政务中公众的地位,是政府服务形式适应公众需求的必然变革。我国电子政务工作开展较晚,要吸引更多用户选择电子政务模式,就要提升用户心目中的电子政务满意度。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构建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而发现影响我国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因素,给出提升我国电子政务工作水平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对新兴媒体条件下的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基本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首先,界定了电子政务的概念,理清了电子政务的主体客体,分析了电子政务的经济学特征和结构性特征。其次,分析了满意度的心理学基础,确定了满意度评价模型是满意度评价科学性的关键所在。最后,提出了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二,在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模型(简称CSI模型)的启发下,构建了三维立体分层多指标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模型,并从“服务-满意度平面”和“技术-满意度平面”进行了细化指标设计。从新兴媒体角度出发,对三维立体分层多指标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模型进行了修正,并给出了新兴媒体因素对服务和技术两个维度的指标影响。第三,基于新兴媒体因素修正的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Government to Citizen型(简称G2C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问题展开了研究。构建了新兴媒体条件下G2C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关联模型,并设计了PLS(偏最小二乘法)结合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求解流程。分别从服务维度和技术维度展开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底层指标、中间层指标对于顶层指标的影响程度,获得了新兴媒体条件下G2C型电子政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第四,基于新兴媒体因素修正的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Government to Business型(简称G2B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问题展开了研究。从Kano满意度评价理论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Kano模型的G2B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框架。通过Kano类型判断,区别处理线性和非线性评价的求解流程,分别从服务维度和技术维度展开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底层指标、中间层指标对于顶层指标的重要程度,从而得到新兴媒体条件下G2B型电子政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第五,分别从服务维度和技术维度提出了提升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对策建议,包括:进一步简化处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响应速度、拓宽在线服务范围、完善手机终端使用功能、丰富互动功能、增强政务系统安全性等内容。

闫耀双[3](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钢轨电位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规划的日益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到飞速发展。一般直流牵引供电的轨道交通系统采用钢轨进行回流,在回流过程中存在钢轨电位过高和杂散电流泄漏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措施是采用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OVPD)抑制钢轨电位升高,采用排流柜治理杂散电流泄漏,两者独立控制,相互影响。本文以钢轨电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负载替代OVPD,在治理钢轨电位的同时抑制杂散电流升高,减小排流柜的投入次数,降低排流柜对钢轨电位的影响,实现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的综合治理。首先,本文对直流牵引回流系统进行介绍,根据回流系统结构,建立“钢轨-排流网-大地”三层离散模型,在离散模型下得出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分布规律,并分析回流系统参数对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的影响。同时在离散模型中加入OVPD和排流柜装置,分析OVPD和排流柜在防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可变电阻对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的影响,提出将电子负载装置应用于直流牵引供电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改变电子负载的等效阻值,实现杂散电流和钢轨电位的综合治理。文中介绍了电子负载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研究电子负载的软开关特性,提高了电子负载的功率密度。根据电子负载的工作模态,在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的基础上加入变步长扰动控制环节,构成三闭环控制环路,并给出各环路的设计过程。最后,在直流牵引回流系统仿真模型中加入电子负载装置,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三闭环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电子负载的在钢轨电位治理过程中的可行性,达到了对源端电压控制的目的。通过OVPD、排流柜以及电子负载装置的仿真对比,验证了电子负载在钢轨电位治理过程中的优越性。本文图86幅,表3个,参考文献69篇。

马成禄[4](2008)在《基于工控机的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机车主电路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该故障诊断系统的作用旨在为工作现场发生故障的机车准确、迅速地确定机车主电路的状态正常与否,并为机车司机提供解决电路故障的对策。论文主要论述了电力机车主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力机车主电路常见的故障,通过对常见故障的分析,确定了对电力机车主辅电路进行故障诊断所需要的故障状态量。本文研究、设计的机车主电路故障诊断系统是一个集信号采集、数据传输和故障识别为一体的应用系统。整个诊断系统分为单片机采集、数据通讯系统和工控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单片机采集、数据通讯系统完成电路状态的采样和数据传输任务;工控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采用应用广泛的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结构,通过规则进行推理来实现机车主电路的故障诊断任务。

谢亮[5](2017)在《朔黄铁路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朔黄铁路是我国重要的货运重载电气化铁路,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直流电力机车在朔黄铁路均被广泛使用。作为提高电力机车运用效率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自动过分相技术在朔黄铁路也被充分重视。在目前朔黄铁路机车过分相情况的基础上,如何利用机车自身车载信息并采用相应的智能算法来优化对自动过分相系统的控制,是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神华八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上过分相装置设计原理,并结合朔黄线线路特点和交流电力机车过分相技术的应用需求,形成了一套优化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思路,并通过试验对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验证。该套装置改变了传统理念,从传统的断点方式变成了连续方式,改变了既有自动过分相控制模式,不需要在线路上埋设相应的传感装置,提高了可靠性,简化了设备及维护。同时,结合在朔黄铁路自动过分相的工程应用经验,解决了分相逻辑算法优化、误差消除以及分相状态显示等问题,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分相动作的有效性和平稳性。装置经过运用考核,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徐光斌[6](2007)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作者利用在机务段工作近18年的经验,针对机车上一些不足开展研究,分析原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研制出相应的装置。装置应用到实际中,达到了预期目标,起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论文主要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SS4电力机车单双节快速切除装置研制。针对大功率机车SS4不能在故障状态切除单节的问题,研制出SS4改电力机车单双节快速切换装置,实现了故障情况下的快速单节切除,大大减少机破概率。DF4内燃机车电传动控制电路故障检测及自动处理装置研制。针对DF4机车的电传动部分经常发生故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引起机破的现状,开发并研制出DF4内燃机车电传动控制电路故障检测及自动处理装置,能快速进行故障定位,能自动应急处理故障并维持机车的运行。机车速度信号综合处理装置的研制。针对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速度传感器不稳定,直接影响机车控制及列车运行安全监控器的正常工作的问题,研制出机车速度信号综合处理装置,能综合多路速度传感器信号,分析信号故障通路,在少数传感器故障时仍能给控制系统提供速度信号,维持机车的正常运行。机车撒砂控制器的研制。原有的机车撤砂控制在紧急制动制动后引起大量撒砂,在机车入库和出库试验时也要多次撒砂,不仅会引起砂的浪费,增加了清扫工作量,来严重时影响轨道电路正常工作,造成撞车事故。为此研制机车撒砂控制器,能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撒砂器动作,减小了不必要的撒砂。上述装置的研制都以项目形式由武汉铁路局分局立项,项目都已完成并通过武汉铁路局科技成果鉴定,其中SS4电力机车单双节快速切除装置研制和机车撒砂控制器已在实际中推广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李张群[7](2008)在《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担当我国铁路提速运输的主要车型之一,机车数量较多,运用范围较广。电传动系统是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机车能量的转换与传递,实现机车理想的牵引性能,保证机车安全可靠运行。为了使铁路机务部门的乘务员和技术检修人员能直观、方便地掌握机车电路的工作原理,本文研制了东风11型机车的电传动仿真教学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和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的现状及发展需求。通过对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对机车电传动系统进行仿真的简化电路逻辑结构,完成了东风11型机车电传动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工作。本文在Visual C++2005的软件平台下开发了机车电路仿真的专用控件,并且利用专用控件实现了机车电路的动态仿真和故障模拟。仿真计算机遵循机车电路原理,动态地显示各电路仿真图形,相关电器按照操作指令和逻辑关系动作,相关电路根据得电情况改变颜色。整个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电路具有缩放、切换等图形功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论文还对教学系统的故障定位功能做了初步研究。通过将电传动电路转化为数字电路,并利用数字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处理,为以后在线故障定位系统的研制做了理论探讨。

宋东风[8](2009)在《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整,这期间我国的经济由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导型战略逐步被以市场取向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农轻重协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城乡大中小型企业共同生存的工业化战略所取代。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小企业(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随后的20多年间以勃勃生机成了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从此,以往在“制度外”生长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被列入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内”正式成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和迅速崛起,正在成为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一翼”和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够长期地生存下去,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人民的生活富裕带来高质量的产品,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选择中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作为研究的内容。企业组织创新是企业中的管理者为使组织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组织系统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创造性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而对组织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把企业组织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并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组织创新更是不多,且主要沿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来研究组织创新。由于这一分析框架存在局限性,使原本就不多的组织创新研究难以贴近企业实际。而目前我国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其他制度创新相脱节,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结合不紧密的现实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效益和竞争优势。因此,开展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显得非常迫切,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挑战及在创新实践中存在组织创新滞后、组织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相脱节等现实问题提出来的。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从研究背景出发,分析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出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继而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基本理论。首先对中小企业做了概念的界定,然后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对企业组织创新理论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第三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环境。首先回顾了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然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中小企业的功能创新。在定义了企业组织功能之后,分析了中小企业功能的构成要素,概括性的总结了中小企业的组织功能,并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四大功能并加以分析。把这些新的功能上升为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内容。第五章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文章从组织结构的历史沿革开始,分别归纳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最后对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提出在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设立一个战略发展委员会,并对战略委员会的功能和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中小企业组织机制创新。首先探讨了中小企业组织动力机制创新,其次分析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式,继而分析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最后对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障碍进行了总结。第七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实证分析。以青岛电冰箱厂为例,这个曾经亏损的中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成长壮大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海尔。本章重点从组织创新的角度来考察青岛电冰箱厂成长壮大的历史。通过对青岛电冰箱厂历史的回顾,深入分析了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过程,总结了海尔集团过去组织创新的主要成效与启示,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海尔路径。第八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趋势。总结了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中小企业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提出组织创新的新思维,最后对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进行了探讨。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大量收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中小企业的组织创新。并在理论研究述评之后,从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始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分别从中小企业组织的功能创新,中小企业组织的结构设计创新和中小企业的组织创新机制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抓住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数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中小企业组织创新所面临的环境变化,提出了中小企业功能创新的四大内容,继而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提出在组织结构设计时设立一个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创新型设计,并且从企业组织动力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一个理念:观念创新是基础,战略创新是主导,文化创新是保证,组织创新是根本。

陈鹏宇[9](2017)在《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加装改造》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铁路电气化里程的不断增加,电力机车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同时对电力机车控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部分韶山3、韶山4、韶山6B等主力车型的电气控制还采用传统的有触点继电器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在机车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接触表面不洁净、氧化和因电弧烧蚀而成的凹凸不平滑,导致触点接触面变成点状接触,容易引起动静触头的接触不良,导致控制电路的误动作。同时由于机车速度的提高,车体振动加剧,继电器触点的振动也随之增大,从而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克服有触点继电器控制不足,改善机车控制性能,采用逻辑控制装置(Logic Control Unit-LCU)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成了通行的办法。该方法运用先进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组成的逻辑控制单元控制,提高了机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以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对该车型的逻辑控制单元(LCU)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梯形图的设计、结构的设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等,接着对所设计的逻辑控制单元(LCU)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LCU是完全满足机车实际运用的产品。此外本文还制定了韶山3型电力机车加装机车逻辑控制单元(LCU)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从高低压柜配置、低压柜布局变化和逻辑控制单元的布线图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从逻辑控制单元的运用、维护和故障分析等方面对机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本文关于韶山3型电力机车加装逻辑控制单元的方案可行有效,加装后的电力机车更便于使用和维护,同时预留部分输入、输出通道,为后期逻辑控制功能扩展提供条件。最后,分析逻辑控制单元日常运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的相应的维护措施,通过故障现象描述,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对后续故障的排查、定级和处理,有一定的帮助。

栾景丽[10](2006)在《50t转炉烟气净化回收技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昆钢4号、5号转炉(公称容量50t)原设计年产钢66万吨,转炉煤气全部燃烧放散,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并且污染了环境。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炼钢工艺不断改进,现两座转炉年产钢已达到132万吨,并具备了年产钢150万吨的潜力,原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已不能适应目前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保证安全生产,回收利用转炉煤气,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需对现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进行全面改造。本项目结合昆钢这一实际,对4号、5号转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论文主要从除尘的角度,对4号、5号转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进行了系统参数计算、主要设备选型计算、系统布置及主要除尘设备的图纸绘制。同时,对改造工程相配套的其他设施也作了初步设计描述,并进行了概算和效益分析。本项目是昆钢三炼钢规划目标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符合国家能源综合利用与环保治理政策。该项目实施后,能保证安全生产,顺利回收转炉煤气,节约能源,可显着改善工作区劳动卫生条件和厂区大气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2)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
        1.2.2 满意度评价的研究现状
        1.2.3 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研究现状
        1.2.4 新兴媒体因素对于电子政务的影响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2.1 电子政务理论分析
        2.1.1 电子政务的概念界定
        2.1.2 电子政务主体与客体分析
        2.1.3 电子政务的特征分析
    2.2 满意度评价理论分析
        2.2.1 满意度的心理学基础
        2.2.2 满意度评价的科学性
        2.2.3 满意度评价的常见模型
    2.3 新兴媒体理论分析
        2.3.1 新兴媒体的概念界定
        2.3.2 新兴媒体的典型特征
        2.3.3 新兴媒体因素对于电子政务的影响
    2.4 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理论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的模型构建
    3.1 典型的满意度评价模型比较
        3.1.1 瑞典SCSB模型
        3.1.2 美国ACSI模型
        3.1.3 欧洲ECSI模型
        3.1.4 中国CCSI模型
        3.1.5 几种CSI模型的比较分析和启示作用
    3.2 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的框架模型构建
        3.2.1 三维立体分层多指标模型
        3.2.2 服务-满意度平面指标细化
        3.2.3 技术-满意度平面指标细化
    3.3 新兴媒体因素修正的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
        3.3.1 新兴媒体对三维立体分层多指标模型的修正
        3.3.2 新兴媒体对服务和技术维度的指标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兴媒体条件下G2C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
    4.1 G2C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指标筛选
        4.1.1 G2C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4.1.2 信度分析
        4.1.3 效度分析
    4.2 新兴媒体条件下G2C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指标关联模型构建
        4.2.1 指标关联模型构建
        4.2.2 PLS主成分求解
        4.2.3 RBF非线性关系求解
        4.2.4 整体流程设计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RBF-PLS求解流程有效性验证
        4.3.2 服务维度满意度实证分析
        4.3.3 技术维度满意度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兴媒体条件下G2B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
    5.1 新兴媒体条件下G2B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模型设计
        5.1.1 基于Kano模型的满意度评价流程设计
        5.1.2 满意度评价的类型判别
        5.1.3 满意度的线性评价方法
        5.1.4 满意度的非线性评价方法
    5.2 G2B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指标筛选
        5.2.1 G2B型电子政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5.2.2 信度分析
        5.2.3 效度分析
    5.3 服务维度的满意度评价
        5.3.1 Kano类型判断
        5.3.2“处理效果”指标评价
        5.3.3“响应速度”指标评价
        5.3.4“服务反馈”指标评价
        5.3.5“人员素质”指标评价
        5.3.6 服务维度总体满意度评价
    5.4 技术维度的满意度评价
        5.4.1 Kano类型判断
        5.4.2“技术安全性”指标评价
        5.4.3“技术稳定性”指标评价
        5.4.4“技术便利性”指标评价
        5.4.5“技术互动性”指标评价
        5.4.6 技术维度总体满意度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兴媒体条件下提升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6.1 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归纳
        6.1.1 G2C型电子政务服务维度满意度影响因素
        6.1.2 G2C型电子政务技术维度满意度影响因素
        6.1.3 G2B型电子政务服务维度满意度影响因素
        6.1.4 G2B型电子政务技术维度满意度影响因素
    6.2 提升电子政务服务维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6.2.1 进一步简化电子政务的处理流程
        6.2.2 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的响应速度
        6.2.3 拓宽在线服务的服务范围
    6.3 提升电子政务技术维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6.3.1 完善电子政务在手机终端的使用功能
        6.3.2 丰富电子政务的互动功能
        6.3.3 增强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6.4 提升电子政务满意度的其它建议
        6.4.1 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6.4.2 打造多政务系统的整合服务
        6.4.3 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电子政务满意度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钢轨电位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直流牵引回流系统组成
    2.1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2.2 牵引供电回流系统
    2.3 本章小结
3 钢轨回流系统模型建立及分析
    3.1 单边供电回流系统模型构建与计算
    3.2 双边供电回流系统模型构建与计算
    3.3 算例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电子负载装置
    4.1 可变电阻对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的影响
    4.2 直流电子负载
    4.3 电子负载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4.4 电子负载的控制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电子负载仿真结果分析
    5.1 Buck缓冲电路仿真分析
    5.2 电子负载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工控机的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课题背景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第一章 SS4改型电力机车主电路描述及检测
    1.1 主电路及其功能
        1.1.1 网侧高压电路(25KV 电路)
        1.1.2 整流调压电路
        1.1.3 牵引供电电路
        1.1.4 加馈电阻制动电路
        1.1.5 PFC 电路
    1.2 机车主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1.2.1 机车受电弓常见故障分析
        1.2.2 机车主断路器主要故障分析
        1.2.3 机车牵引变压器常见故障分析
        1.2.4 机车牵引电机常见故障分析
        1.2.5 机车主电路中接触器常见故障分析
第二章 故障诊断技术介绍
    2.1 智能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1.1 模式识别方法
        2.1.2 神经网络在诊断中的应用
        2.1.3 模糊理论在诊断中的应用
        2.1.4 专家系统在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章 状态采集与数据传输
    3.1 状态采集与数据传输的软硬件设计
        3.1.1 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
        3.1.2 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
        3.1.3 单片机系统与工控机的通讯连接
        3.1.4 数据通讯程序的设计
    3.2 抗干扰设计
        3.2.1 硬件抗干扰设计
        3.2.2 软件抗干扰设计
第四章 主电路故障诊断模糊专家系统设计
    4.1 专家系统
        4.1.1 专家系统的结构
        4.1.2 模糊专家系统的特点
    4.2 主电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设计
        4.2.1 功能分析
        4.2.2 结构设计
    4.3 知识库的设计
        4.3.1 知识的获取
        4.3.2 知识的表示
        4.3.3 知识库的结构设计
        4.3.4 知识库的管理功能设计
    4.4 推理机的设计
        4.4.1 推理的方法
        4.4.2 推理控制策略
        4.4.3 推理流程的设计
    4.5 综合数据库的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朔黄铁路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自动过分相技术现状研究
    1.2 朔黄铁路自动过分相技术的前期研究
        1.2.1 GPS+射频卡自动过分相装置
        1.2.2 无线重联编组列车自动过分相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机车自动分相装置整体方案设计
    2.1 概述
    2.2 课题研究的技术需求
        2.2.1 朔黄铁路电力机车应用情况
        2.2.2 朔黄铁路新型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应用需求
        2.2.3 朔黄铁路新型自动过分相装置的技术要求
    2.3 过分相装置的控制策略需求
    2.4 规范性引用文件
    2.5 自动过分相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的整体思路
        3.1.1 要求参数
        3.1.2 主要硬件组成
    3.2 主要设备的选型及设计
        3.2.1 MCU和逻辑器件设计
        3.2.2 电源设计
        3.2.3 CAN通信设计
        3.2.4 RS485电路设计
        3.2.5 模拟输入电路设计
        3.2.6 数字输入电路设计
        3.2.7 数字输出电路设计
        3.2.8 机车光电速度传动器选型设计
        3.2.9 其他附件及电缆连接关系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构成
    4.2 基于RS485数据传输软件设计
    4.3 过分相机车逻辑控制程序设计
        4.3.1 主逻辑程序
        4.3.2 自检程序
        4.3.3 控制程序设计
    4.4 数据计算及显示软件设计
        4.4.1 优化补偿算法
    4.5 自动分相状态信息的显示
第五章调试及试验
    5.1 调试及静态试验
    5.2 线路分相动作试验
    5.3 过分相平稳性试验
    5.4 试验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6)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发展概况
    1.3 内燃机车和电机车运用中典型问题
        1.3.1 内燃机车运行中的典型问题
        1.3.2 电力机车运行中的典型问题
    1.4 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第2章 SS4电力机车单双节快速切除装置研制
    2.1 问题的提出
    2.2 技术方案、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
        2.2.1 技术方案
        2.2.2 主要技术指标
    2.3 电路的工作原理
        2.3.1 主断路器分闸分开控制电路
        2.4.2 主断合闸分开控制电路
        2.4.3 切除时主断断开保护电路
        2.4.4 预备556KA得电电路
        2.4.5 辅控电路
        2.4.6 本装置的控制与显示电路
    2.5 实验结果
    2.6 使用效果及推广应用
第3章 DF4内燃机车控制电路故障检测及自动处理装置的研制
    3.1 问题的提出
    3.2 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
        3.2.1 主要设计思想
        3.2.2 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
    3.3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3.3.1 系统框图
        3.3.2 系统工作原理
    3.4 装置的研制情况
第4章 机车速度信号综合处理装置
    4.1 问题的提出
    4.2 总体技术方案
    4.3 系统组成、功能及主要指标
        4.3.1 系统组成
        4.3.2 系统功能
        4.3.3 主要技术参数
    4.4 工作原理
        4.4.1 速度信号输入及脉冲信号调理检测
        4.4.2 速度信号分析及处理
        4.4.3 速度信号输出电路
        4.4.4 数字、模拟显示电路
    4.5 试验结果
    4.6 装置的应用情况
    小结
第5章 机车撒沙装置速度控制器
    5.1 概述
        5.1.1 研究背景
        5.1.2 本设计的创新性
    5.2 设计原理
    5.3 系统软、硬件设计
        5.3.1 硬件设计
        5.3.2 软件设计
    5.4 参数设置及抗干扰技术
        5.4.1 材料的选择与主要技术参数
        5.4.2 抗干扰技术
    5.5 研制过程及推广应用
    5.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
    发表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7)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中国铁路的大提速
        1.1.2 东风11型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
        1.1.3 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现状
    1.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东风_(11)型内烧机车电传动系统分析
    2.1 概述
    2.2 系统主要电路
        2.2.1 主电路
        2.2.2 辅助电路
        2.2.3 励磁电路
        2.2.4 控制电路
    2.3 电传动系统的分析及简化
    2.4 机车电传动电路中元件和电路逻辑结构
        2.4.1 机车电路电气元件的物理状态和电状态
        2.4.2 元件的逻辑分类和状态判断
    2.5 问题的转化
第3章 东风_(11)型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机车电路数学模型的定义
        3.2.2 电路的控制逻辑
        3.2.3 电路的仿真模型
        3.2.4 电路的控制方法
    3.3 总体方案的设计
        3.3.1 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3.3.2 实现总体方案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3.4 绘图软件及编程平台的选择
第4章 东风_(11)型机车电传动仿真系统程序设计
    4.1 Visual C++.NET开发环境简介
        4.1.1 从C到VC++.NET
        4.1.2 MFC概述
        4.1.3 MFC消息映射机制
    4.2 二叉树的知识简介
        4.2.1 二叉树的定义
        4.2.2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4.2.3 遍历二叉树
    4.3 ActiveX控件简介及机车电路专用控件的开发
        4.3.1 ActiveX控件简介
        4.3.2 机车电路专用控件的分析
        4.3.3 控件的开发
        4.3.4 控件的注册
    4.4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及实现
        4.4.1 系统的软件结构
        4.4.2 基于对话框的电路图的建立
        4.4.3 回路搜索矩阵的创建和回路状态的判断
        4.4.4 电路图的放大、缩小
    4.5 教学系统的功能实现
        4.5.1 教学系统的组成
        4.5.2 教学系统的界面
        4.5.3 教学系统的特点
        4.5.4 电传动系统的主要电路及仿真
第5章 故障诊断的初步研究
    5.1 专家系统简介及机车电传动系统的常见故障
        5.1.1 专家系统简介
        5.1.2 机车电传动系统的常见故障
    5.2 故障库的建立及串口通信的实现
        5.2.1 故障库的建立
        5.2.2 串口通信的实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基本理论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1 美国、日本、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1.3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评价
        2.1.4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2 企业组织理论
        2.2.1 古典组织理论
        2.2.2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
        2.2.3 现代组织理论
    2.3 组织创新理论
        2.3.1 组织涵义的界定
        2.3.2 企业组织构成要素内在分析
        2.3.3 组织创新涵义界定
    2.4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2.4.1 政策鼓励企业创新
        2.4.2 生存发展要求企业自主创新
    2.5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内涵
        2.5.1 中小企业创新内容分析
        2.5.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框架
第三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环境
    3.1 中小企业组织发展历史回顾
        3.1.1 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原因
        3.1.2 我国中小企业的历史演变
        3.1.3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演变
    3.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3.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3.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特征
        3.2.3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3.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意义
        3.3.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范畴
        3.3.3 企业成长阶段理论分析
    3.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外部环境分析
        3.4.1 外部环境分类
        3.4.2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4.3 中观经济环境
        3.4.4 科学技术环境
        3.4.5 新环境对中小企业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创新
    4.1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
        4.1.1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涵义
        4.1.2 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
    4.2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构成要素
        4.2.1 企业构成要素
        4.2.2 组织功能构成要素
    4.3 中小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功能创新
        4.3.1 组织社会责任功能的由来
        4.3.2 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功能现状
        4.3.3 中小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功能创新内涵
    4.4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功能创新
        4.4.1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发展历史
        4.4.2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形成
        4.4.3 中小企业组织形象
        4.4.4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健全
        4.4.5 新时期中小企业文化的变革
    4.5 中小企业组织危机管理功能创新
        4.5.1 危机事件和危机管理的产生
        4.5.2 中小企业组织危机管理的方法
        4.5.3 加强中小企业组织沟通以应对危机管理
    4.6 中小企业战略功能创新
        4.6.1 中小企业组织战略创新的意义
        4.6.2 企业战略的中心任务
        4.6.3 基于组织战略创新的企业决策
        4.6.4 基于组织战略创新的中小企业组织智商建设策略
第五章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
    5.1 企业组织结构的历史沿革
        5.1.1 传统组织结构的分析
        5.1.2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分析
        5.1.3 组织结构设计思想近年的发展
    5.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思想
        5.2.1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5.2.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的思路
        5.2.3 从传统设计到全过程设计
    5.3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性
        5.3.1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5.3.2 企业环境和企业战略关系分析
        5.3.3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战略划分
    5.4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过程
        5.4.1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
        5.4.2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内容
        5.4.3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横向设计
        5.4.4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纵向设计
    5.5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模式
        5.5.1 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功能
        5.5.2 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实现形式
第六章 中小企业组织机制创新
    6.1 中小企业组织动力机制创新
        6.1.1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进行组织创新
        6.1.2 中小企业组织外部动力创新
        6.1.3 中小企业组织内部动力创新
    6.2 中小企业组织制度机制创新
        6.2.1 组织创新方式的划分
        6.2.2 各种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
        6.2.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动力与创新制度之间的关系
    6.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过程
        6.3.1 组织创新过程基本理论
        6.3.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模型
        6.3.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步骤
        6.3.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过程的特征
    6.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障碍
        6.4.1 人类活动系统的特点
        6.4.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障碍的理论分析
        6.4.3 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系统的动力障碍——实践分析
第七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实证分析
    7.1 从青岛电冰箱厂到海尔集团
        7.1.1 早期的青岛电冰箱厂
        7.1.2 今天的海尔集团
        7.1.3 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考察海尔
    7.2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过程
        7.2.1 组织结构评估与选择的要素
        7.2.2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阶段
    7.3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成效与经验
        7.3.1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成效
        7.3.2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经验
    7.4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对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启示
        7.4.1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思考
        7.4.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海尔路径
第八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趋势
    8.1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新特点
    8.2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
        8.2.1 新环境带来的挑战
        8.2.2 适应性的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8.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新思维
    8.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
    8.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加装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1 逻辑控制单元输入信号的主要类型
        1.4.2 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与PLC比较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韶山3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
    2.1 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概述
        2.1.1 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技术参数
        2.1.2 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电气线路
    2.2 逻辑控制单元装置设计
        2.2.1 梯形图设计
        2.2.2 结构设计
        2.2.3 硬件设计
        2.2.4 软件设计
    2.3 逻辑控制单元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韶山3型电力机车加装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方案
    3.1 加装原因和目的
        3.1.1 加装的原因
        3.1.2 加装的目的
    3.2 加装逻辑控制单元前高低压柜配置
        3.2.1 低压电器柜设备布置
        3.2.2 高压电器柜设备布置
    3.3 加装逻辑控制单元低压柜布局变化
        3.3.1 Ⅰ端低压柜改造
        3.3.2 Ⅱ端低压柜改造
    3.4 加装逻辑控制单元布线图设计
        3.4.1 Ⅰ端高压柜
        3.4.2 Ⅱ端高压柜
        3.4.3 Ⅰ端低压柜
        3.4.4 Ⅱ端低压柜
        3.4.5 车体布线图设计
    3.5 高低压柜改造后实物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逻辑控制单元的运用、维护及故障分析
    4.1 逻辑控制单元运用情况
    4.2 逻辑控制单元的维护
        4.2.1 日常检查维护
        4.2.2 定期维护
        4.2.3 乘务员交接班时专项检查
    4.3 逻辑控制单元运用中故障分析
        4.3.1 故障分析及处理示例
        4.3.2 故障统计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50t转炉烟气净化回收技改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转炉烟气净化回收的意义
    1.2 技术现状及发展综述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5 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
    1.6 研究内容
2 新技术应用
    2.1 新型螺旋水喷嘴
    2.2 高压变频技术
    2.3 带 FM喷雾喷枪的脱水塔
3 系统设计说明
    3.1 概述
    3.2 设计依据
    3.3 气象资料
    3.4 炼钢车间工艺参数
    3.5 转炉烟气净化回收工艺和设备说明
    3.6 通风空调
    3.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设计计算
    4.1 参数计算
    4.2 系统主要设备选择计算
    4.3 计算资料综合
    4.4 主要设备表(两座转炉除尘系统)
5 配套设施
    5.1 热力
    5.2 给排水
    5.3 燃气
    5.4 供配电
    5.5 自动化仪表
    5.6 电讯
    5.7 土建
    5.8 总图运输
6 环境保护、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
    6.1 环境保护
    6.2 安全与工业卫生
    6.3 消防
7 综合概算
    7.1 投资概况
    7.2 投资组成
    7.3 编制依据和说明
8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简述
    8.2 基础数据
    8.3 财务评价
    8.4 能耗指标贡献
    8.5 社会效益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图:共五张

四、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J]. 奚国华. 机车电传动, 1995(01)
  • [2]新兴媒体条件下电子政务满意度评价研究[D]. 马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钢轨电位治理技术研究[D]. 闫耀双.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基于工控机的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马成禄.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6)
  • [5]朔黄铁路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设计[D]. 谢亮.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6]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研究[D]. 徐光斌.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7]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研究[D]. 李张群.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8]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宋东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9]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加装改造[D]. 陈鹏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10]50t转炉烟气净化回收技改工程可行性研究[D]. 栾景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SS4改进型电子柜在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