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梅赤衣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黄颖宏,郄红丽[1](2021)在《苏州杨梅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苏州地区杨梅癌肿病、杨梅白腐病、黑胶粉虱、柏牡蛎蚧、卷叶蛾、油桐尺蠖、黑腹果蝇病虫害发生为害症状,并提出了一些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原则。
曾尔玲,蒋平,梁华强[2](2021)在《乌当区杨梅常见病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贵阳市乌当区杨梅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介绍乌当区杨梅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梢枯病、干枯病和根腐病7种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林公标,徐新快,颜丽菊[3](2018)在《杨梅赤衣病的发生及有效防治方法》文中提出杨梅赤衣病是近年来为害杨梅枝干的主要病害,对杨梅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为害。通过多年田间实践,提出了该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为赤衣防治提供指导。
王华弟,沈颖,黄茜斌,梁森苗,徐志宏[4](2017)在《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文中认为【目的】摸清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杨梅主产区采用系统普查与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杨梅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绿色防控技术。【结果】浙江省杨梅常见害虫有69种,隶属5目29科,常见病害有2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5种,细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5种和根结线虫病1种;以杨梅介壳虫、果蝇、卷叶蛾、尺蠖、粉虱、蚜虫和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凋萎病、梢枯病等12种病虫为杨梅主要病虫害。在杨梅采收前25和45 d挂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控效果达98.71%和99.19%;在杨梅采收前20、30和45 d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7%、95.63%和93.72%;在杨梅采收前15 d喷施20%松脂酸钠可溶粉剂200倍液,对杨梅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达97.42%;试验筛选出对杨梅果蝇和介壳虫防治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和松脂酸钠。【结论】在杨梅生产上应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种植优良品种、冬季清园为主的农业防治,防虫网覆盖技术为主的物理防治,登记药剂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杨梅病虫害的发生。
刘华龙,伍兴甲,何懿平[5](2015)在《江永县柑桔赤衣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文中认为柑桔赤衣病主要危害柑桔树枝干,也危害叶片和果实,致叶片凋萎,果实停止生长而成为僵果,严重时可造成落叶、落果、枝条干枯以致整株枯死,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柑桔赤衣病危害江永柑桔后的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易春,周长富,林文力,杨水芝[6](2015)在《杨梅病害性枯枝的症状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在杨梅栽培过程中正确判断杨梅枯枝的主要诱发因素,对病害性杨梅枯枝的主要为害症状、病原菌鉴定及相应防治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系统地阐述了杨梅根腐病、褐斑病、炭疽病、赤衣病和枝条枯萎病的主要症状、病原菌类型和防治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继续总结引发杨梅枯枝的各种因素,开展以预防为主、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并编制全年杨梅枯枝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果农及时预防杨梅枯枝,快速找出树体枯枝症状的病因,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王振荣[7](2013)在《慈溪杨梅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原种类鉴定与病害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杨梅(学名:Morella rubra,原名Myrica rubra)是我国的一种特产水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杨梅原产于浙江省慈溪和余姚市,现在我国南方多省都有种植。杨梅可遭受多种病害的为害,有些病害能造成枝条枯死,叶片脱落,果实腐烂,甚至成年树木死亡。但是,目前对杨梅病害的研究较少,有些病害种类至今未有明确描述和鉴定。为了综合治理病害,保证杨梅树健康生长,本研究对浙江省慈溪市杨梅果园进行了病害种类调查和主要病原菌鉴定。杨梅上常见的细菌病害为溃疡病,该病发病普遍,株发病率为38.3%,其中重病株占13.2%,轻病株25.1%。该病对杨梅危害较重,可引起枝干死亡。柯赫氏法则确定了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yricae。选择药剂进行毒力测定,农用链霉素等药剂有一定抑菌效果,田间试验农用链霉素防病效果最好,病斑复发率仅8.3%,对照病斑复发率为100%。筛选到一株生防放线菌YZF3,对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农用链霉素相仿,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YZF3为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杨梅真菌病害有几种。有杨梅赤衣病,株发病率为31.7%,其中严重发病的占7.5%,多数病株病斑在树干基部,未出现引起树木死亡现象。叶片病害有杨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在果园属零星发病。分离获得3株菌,柯赫氏法则确定了2个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经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2个菌株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和广布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叶片病害还有杨梅炭疽病,在调查果园中也呈零星发病。分离得到6株菌,接种显示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形态学鉴定均为炭疽菌,ITS序列分析表明,6株菌均属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但用胶孢炭疽特异性引物鉴定,其中只有2株为胶孢炭疽,其它4株菌种类还有待用其它方法鉴定。从病果上根据不同症状分离到4株菌,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这4株菌分别是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木霉(Trichoderma sp.)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它未知病害有:1.叶片变色,叶肉颜色褪绿,后期黄化,该病害发生普遍,病株率达50.6%,病叶主要分布与幼嫩枝梢,未分离到真菌和细菌,因此该病不属于真菌或细菌病害。2.全株枯死,未分离到真菌和细菌,在调查中仅出现一株。3.枝条枯死,枝条皮层呈环状开裂,枯死,未分离到真菌和细菌,调查中仅发现一株。4.绿藻,绿藻附生在叶片表面,这种植株在果园中零星分布。
吴振旺,余宏傲,黄金生[8](2009)在《代森锰锌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不同时期对杨梅果实中代森锰锌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低检出浓度0.05mg/kg、回收率86%的试验条件下,于杨梅果实生长期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施药后5d、12d、19d、26d、33d杨梅果实中的代森锰锌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表明杨梅果实中的代森锰锌最终残留量均<0.05mg/kg,符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规定的小粒水果类代森锰锌最大残留限量≤5mg/kg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NY1500.56.8-2009中规定杨梅的代森锰锌最大残留限量≤1mg/kg的要求。因此,生产上推荐于杨梅果实采收前10d停止施药是安全的。
陈绘画,杨胜利,周钦富[9](2009)在《我国杨梅病虫害简述》文中认为杨梅酸甜可口,肉质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杨梅病虫害种类繁多,给杨梅的生产及贮藏造成了严重影响。
凌正轩,王继灿,杨仁伟[10](2009)在《杨梅赤衣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杨梅赤衣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该病在浙江大多杨梅主产区均有发生,有些地方病株率高达30%以上,并有扩展蔓延之趋势,特别是一些管理粗放、树冠郁闭、光照不足、土壤黏重的杨梅园发病更为严重,影响了杨梅果实
二、杨梅赤衣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梅赤衣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杨梅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苏州主要杨梅病害及防治方法 |
1.1 杨梅癌肿病 |
1.1.1 为害症状。 |
1.1.2发生规律。 |
1.1.3 防治方法。 |
1.2 杨梅白腐病 |
1.2.1 为害症状。 |
1.2.2 发生规律。 |
1.2.3 防治方法。 |
2 苏州杨梅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
2.1 油茶黑胶粉虱 |
2.1.1 为害症状。 |
2.1.2 发生规律。 |
2.1.3 防治方法。 |
2.2 柏牡蛎蚧 |
2.2.1 为害症状。 |
2.2.2发生规律。 |
2.2.3 防治方法。 |
2.3 杨梅卷叶蛾 |
2.3.1 为害症状。 |
2.3.2 发生规律。 |
2.3.3 防治方法。 |
2.4 油桐尺蠖 |
2.4.1 为害症状。 |
2.4.2 发生规律。 |
2.4.3 防治方法。 |
2.5 黑腹果蝇 |
2.5.1 为害症状。 |
2.5.2 发生规律。 |
2.5.3 防治方法。 |
3 杨梅病虫害防治一些注意事项 |
(2)乌当区杨梅常见病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杨梅褐斑病 |
1.1 症状 |
1.2 发生规律 |
1.3 防治方法 |
2 杨梅癌肿病 |
2.1 症状 |
2.2 发生规律 |
2.3 防治方法 |
3 杨梅赤衣病 |
3.1 症状 |
3.2 发生规律 |
3.3 防治方法 |
4 杨梅白腐病 |
4.1 症状 |
4.2 发生规律 |
4.3 防治方法 |
5 杨梅梢枯病 |
5.1 症状 |
5.2 发生规律 |
5.3 防治方法 |
6 杨梅干枯病 |
6.1 症状 |
6.2 发生规律 |
6.3 防治方法 |
7 杨梅根腐病 |
7.1 症状 |
7.2 发生规律 |
7.3 防治方法 |
(3)杨梅赤衣病的发生及有效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
2 病原 |
3 发生规律 |
4 防治措施 |
4.1 严格检疫 |
4.2 加强管理 |
4.3 药剂防治 |
4.3.1 冬季清园。 |
4.3.2 生长季节防治。 |
(4)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杨梅病虫种类调查 |
1.2 主要病虫发生危害动态监测 |
1.3 综合防治试验与示范应用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浙江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 |
2.2 杨梅主要病虫发生规律 |
2.2.1 主要害虫 |
2.2.1. 1 介壳虫 |
2.2.1. 2 杨梅果蝇 |
2.2.1. 3 卷叶蛾 |
2.2.1. 4 尺蠖 |
2.2.1. 5 粉虱 |
2.2.1. 6 蚜虫 |
2.2.2 主要病害 |
2.2.2. 1 褐斑病 |
2.2.2. 2 癌肿病 |
2.2.2.3赤衣病 |
2.2.2. 4 白腐病 |
2.2.2. 5 凋萎病 |
2.2.2. 6 梢枯病 |
2.3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
2.3.1 防控对策 |
2.3.2 绿色防控技术 |
2.3.2. 1 加强农业防治 |
2.3.2. 2 推广以防虫网覆盖为主的物理防治技术 |
2.3.2. 3 药剂防治 |
2.3.2. 4 保护利用天敌 |
3 讨论 |
4 结论 |
(5)江永县柑桔赤衣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柑桔赤衣病在湖南江永县的发生 |
2 柑桔赤衣病的主要症状 |
3 病原菌 |
4 发生规律和特点 |
5 防治方法 |
5 2化学防治 |
(6)杨梅病害性枯枝的症状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杨梅枯枝病的危害类型及表现症状 |
1.1根腐病 |
1.2褐斑病 |
1.3炭疽病 |
1.4赤衣病 |
1.5枝条枯萎病 |
2杨梅病害性枯枝病的病原微生物鉴定和病因分析 |
2.1根腐病 |
2.2褐斑病 |
2.3炭疽病 |
2.4赤衣病 |
2.5枝条枯萎病 |
3不同类型枯枝病害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
3.1根腐病 |
3.2褐斑病 |
3.3炭疽病 |
3.4赤衣病 |
3.5枝条枯萎病 |
4展望 |
(7)慈溪杨梅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原种类鉴定与病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杨梅产业现状 |
二、杨梅病害种类 |
(一) 真菌病害 |
(二) 细菌病害 |
(三) 线虫病害 |
(四) 生理性病害 |
三、植物病原菌种类鉴定 |
(一) 形态及生物学性状鉴定 |
(二) 分子生物学方法 |
四、杨梅病害防治措施与现状 |
(一) 农业措施 |
(二) 化学药剂 |
(三) 生物防治 |
五、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一、培养基 |
(一) 细菌培养基 |
(二) 真菌培养基 |
(三) 放线菌培养基 |
二、试剂与仪器 |
(一) 主要试剂 |
1、DNA提取液配制 |
2、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
3、核酸电泳缓冲液 |
(二) 主要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一) 病害调查方法 |
(二) 菌株分离与纯化 |
1、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
2、土壤放线菌分离与纯化 |
(三) 细菌鉴定方法 |
1、形态鉴定 |
2、分子生物学鉴定 |
(四) 真菌鉴定方法 |
1、形态鉴定 |
2、分子生物学鉴定 |
(五) 拮抗放线菌鉴定 |
1、形态鉴定 |
2、分子生物学鉴定 |
(六) 病菌致病性测定 |
1、杨梅接种试验 |
2、烟草接种试验 |
(七) 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 |
1、药剂筛选 |
2、田间试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一、杨梅溃疡病 |
(一) 病害特点 |
(二) 分离株毒性 |
1、对杨梅致病性测定 |
2、烟草过敏性反应 |
(三) 病菌种类 |
1、形态特征 |
2、16S rDNA特征 |
(四) 病害防治 |
1、药剂筛选 |
2、田间防病试验 |
3、拮抗菌筛选与鉴定 |
二、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
(一) 病害特点 |
(二) 分离株致病性 |
(三) 病菌种类 |
1、形态特征 |
2、ITS序列特征 |
三、炭疽病 |
(一) 病害特点 |
(二) 分离株致病性 |
(三) 病菌种类 |
1、形态特征 |
2、ITS序列特征 |
四、赤衣病 |
(一) 病害特点 |
(二) 病菌特征 |
五、果实腐烂 |
(一) 病害特点 |
(二) 分离株种类 |
1、形态特征 |
2、ITS序列特征 |
六、其它病害 |
(一) 藻类病害 |
(二) 未知病害 |
1、叶片变色 |
2、植株枯死 |
3、枝条枯死 |
小结与讨论 |
一、小结 |
(一) 病害种类 |
(二) 病原菌种类 |
(三) 溃疡病防治 |
二、讨论 |
(一) 杨梅溃疡病 |
(二) 杨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
(三) 杨梅炭疽病 |
(四) 杨梅果实病害 |
(五) 杨梅病害防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代森锰锌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残留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10)杨梅赤衣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症状 |
2 病原 |
3 发生规律 |
4 防治措施 |
4.1 农业防治 |
4.2 药剂防治 |
四、杨梅赤衣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杨梅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J]. 黄颖宏,郄红丽. 现代园艺, 2021(17)
- [2]乌当区杨梅常见病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J]. 曾尔玲,蒋平,梁华强. 农技服务, 2021(06)
- [3]杨梅赤衣病的发生及有效防治方法[J]. 林公标,徐新快,颜丽菊. 现代园艺, 2018(13)
- [4]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J]. 王华弟,沈颖,黄茜斌,梁森苗,徐志宏.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4)
- [5]江永县柑桔赤衣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刘华龙,伍兴甲,何懿平. 现代园艺, 2015(13)
- [6]杨梅病害性枯枝的症状及防治研究进展[J]. 易春,周长富,林文力,杨水芝.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5)
- [7]慈溪杨梅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原种类鉴定与病害防治[D]. 王振荣. 扬州大学, 2013(04)
- [8]代森锰锌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J]. 吴振旺,余宏傲,黄金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4)
- [9]我国杨梅病虫害简述[J]. 陈绘画,杨胜利,周钦富. 林业勘察设计, 2009(01)
- [10]杨梅赤衣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凌正轩,王继灿,杨仁伟. 现代园艺,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