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基斯坦的航天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022)在《2021中国的航天》文中提出目录前言一、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一)发展宗旨(二)发展愿景(三)发展原则二、发展空间技术与系统(一)航天运输系统(二)空间基础设施(三)载人航天(四)深空探测(五)发射场与测控(六)新技术试验(?
杨栋,辛旭,钟鹏华,吕大旻,贾晓冬[2](2021)在《我国整星出口遥感卫星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对我国已交付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等整星出口遥感卫星进行了回顾,描述了各个卫星项目的特点,分析了出口遥感卫星在星地一体化在轨交付、履约文件、用户监造、安全保密、长期在轨运行支持等方面的共性特征,总结了我国在出口遥感卫星研制中技术流程、产保体系、文件标准体系、对外培训和资源保障能力、在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收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整星出口遥感卫星发展趋势,提出了用户参与度分级的定义,认为不断提高卫星技术和服务能力,为用户发掘遥感卫星效益与价值,提高项目的用户参与度,有助于进一步争取更多的项目,扩大市场份额。
郭德华[3](2021)在《我国卫星标准国际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卫星出口取得瞩目成绩,未来国际卫星市场的发展将使我国卫星出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而标准是保证卫星产品质量和促进卫星出口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在对国际卫星市场认可和采用的标准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卫星标准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陈致力[4](2021)在《内陆开放视角下重庆西向开放通道发展评价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彭昕[5](2021)在《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制度的发展有深化合作和扩大规模两个方向。相对于深化合作直接实现内部提质、进一步促进制度的发展,制度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制度成员的增多,如若不基于强有力的约束协调,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制度功能的发挥、威胁制度的未来发展。诸如欧盟等强制度,因扩员而引起的内部协调困难、一体化进程延缓等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约束力较弱的国际制度扩员就更易引起功能涣散、治理低效等问题。因此,弱约束性制度理应倾向于深化合作,谨慎扩员。然而,针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实践的经验观察发现,即便在组织面临迫切提质需求的情况下,弱约束性制度仍然实现了扩员。这一选择逻辑上的反常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弱约束性制度为何选择扩员?弱约束性制度如何应对扩员后的功能低效?针对这一问题,就学理基础而言,制度变迁研究构成了研究的宏观理论背景;就经验积累而言,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数据与文献为本文提供案例检验基础。但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以功能主义和理性选择为导向,大量聚焦强制度扩员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对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问题提供有效解释。针对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弱制度扩员的经验研究,缺乏更进一步的学理提炼与整合,存在理论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分析折中主义方法,在制度具备包容性特征且处于协调性制度互动背景的前提下,围绕国际制度功能的多重性内涵,提出了影响弱约束性制度扩员实现的权力制衡、规范扩散以及功能补偿三项基本假设。将其分别带入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从搁置(2001年至2007年)到进行法律准备(2008年至2014年)再到最终落实(2015年至2017年)的三个具体阶段予以验证。就上海合作组织案例而言,针对其弱约束性特征的判定既有其结构性的客观原因,也依据其一系列主观的规则设定。作为一项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的区域间合作制度,上海合作组织具有基本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同一空间内众多的相似性制度供给,也在大国利益和小国需求的彼此兼容中维持了基本协调的互动关系。以此为前提,通过历时性比较上合组织扩员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发现:第一,在俄罗斯视角下,由于对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威胁感知不断提升,受到中国实力提升对中亚经济影响力增强的压力,其权力制衡需求呈现了持续增强,因此俄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扩员,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作为软制衡工具的作用;第二,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背景下,上合组织的制度成熟、成员国的实力增长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提升“上海精神”这一核心规范出现了日益增强的扩散需求,推升了各成员国寄希望于通过扩员提升制度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倾向;第三,2015年“一带一盟”对接的实现、上海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定位的确立,通过制度间功能协调上合组织突破原有功能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扩员引起的功能弱化问题,解决了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引起低效问题的后顾之忧。基于系统的理论假设和经验论证,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制度成员国权力制衡和规范扩散需求的提升增强了制度扩员的可能,但不足以促成扩员的最终实现;功能补偿的出现,是在前两项需求不断增长、扩员可能不断累积的情况下促使上合扩员决策得以最终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当前国际制度普遍趋弱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分析总结出可资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弱约束性国际制度借鉴的发展经验和政策建议:在逆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普遍趋弱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既有弱约束性制度的未来发展,还是后发力量类似的制度供给,都应在关注内部功能建设的同时,重视制度间关系的维护,避免碎片化引起的制度消耗,追求在协调型互动中形成制度间功能的补偿甚至借用。2021年适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本文对于上合扩员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已完成的扩员实践,还在明晰扩员依据的基础上对上合新阶段从制度协调中获取的新兴发展动力做出了积极评估与展望。
陈学蓉[6](2021)在《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久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展开全方位交流,来中国学习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中华文化认知情况,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为数不多。本文拟以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汉语学习动机和文化认知的相关理论展开分析,揭示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学习动机、文化认知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汉语教学工作和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本文综合运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就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文化认知情况展开调研,分析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二者在性别、年龄、学习层次、汉语学习时间和HSK水平上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经过研究发现,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较强,文化认知程度较高,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之间具有显着正向相关关系。但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度仍有待增强。为提高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认为学校、教师和留学生三方应齐头并进,采取有效措施,共同致力于增强其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
冯如(Anastasiia Fediakova)[7](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区域性组织的重要性明显提高了。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是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之一。几年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关注安全问题的同时开始积极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当前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可以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为经贸合作提供新平台。本文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全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概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基础,详细地说明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并指出了亚欧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欧地区发挥的作用以及该组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现状;第四部分详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合作状况,这一部分主要研究该组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经贸合作此前和目前的状况,研究围绕能源、贸易、自贸区建设、金融、投资、交通与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展开;第五部分分析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以此为基础,笔者在第六部分中提出了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不断发展能源、贸易、自贸区建设、金融、投资以及交通与运输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韩星晔,商贺,徐迩铱[8](2021)在《空间信息系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分析与建议》文中提出2016年,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出台文件,要求推进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空间信息资,源在"一带一路"核心支点的应用示范。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我国空间信息资源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为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空间信息资源的建设应用也为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注入天基动能。
刘乐[9](2021)在《“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文中指出为了有效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需要对"一带一路"进行全面、充分和可靠的安全保障。目前,"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主要有市场化、东道国和工作组三种方式。其中,市场化方式是指由安保行业的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安全服务,东道国方式是指由海外项目的所在国提供安全保障,工作组方式是指项目相关国政府间以此形式协调安保事务。此外,"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还有母国行动、国际协作和国际组织等其他方式可供选取。在此基础上,为了更有力地保障"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做到政府与企业、回应与预防、常态与应急、陆上与海上、双边与多边并重,以及成本和边界约束。其中,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发起方,中国政府目前主要从政治支持、理念贡献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参与构建"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体系。
何杰[10](2020)在《话语幻象视域下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迅速增强,但相比于硬实力的快速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水平仍然不高。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标志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竞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谋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阿富汗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一,其他国家提出的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计划对阿富汗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只依靠援助经济发展、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还需要获得阿富汗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政策的认可和共鸣。因此,了解阿富汗及其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阿富汗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主观性“客观”认知主要依赖新闻媒体。也就是说,阿富汗新闻媒体的涉华报道可以引导和强化阿富汗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认知。那么,分析和研究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以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黎明新闻网、帕支瓦克新闻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01篇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为语料,结合建构主义、话语幻象、国际传播学的理论,综合运用内容分析、语料库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语言-符号行为、社会影响、语境进行跨学科的分析,以期客观准确地了解阿富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现状以及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从而为中国制定改善在阿富汗的国家形象的策略提供相应的依据。通过研究发现,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对言语主体、言语内容进行了刻意选择,报道的话语权掌握在阿富汗本土媒体和西方媒体手中,内容突出“中阿关系”、“中国国情”两个议题。同时,涉华报道通过大量使用“反恐是战争”、“和平是旅程”、“国家是人”、“阿富汗是舞台”等隐喻,引导受众接受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对中国身份和角色的框定,即反恐支持者、和平的维护者、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主要配角等。整体来看,由于受到中国强势崛起所引发的政治与经济力量格局变化、“西强东弱”的全球传播格局、21世纪以来中阿在各领域的友好务实的互利合作、中国“深度介入、经济止损”的阿富汗政策、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自身利益诉求与阿富汗国家利益互动博弈以及阿富汗社会对社会主义的刻板印象、“国强必霸”历史逻辑、宗教信仰体系差异、西方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建构了一个“坚定支持阿富汗和平与发展、迅速崛起的负责任的和平外交大国”形象,涉华报道中“妖魔化中国”、“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以否定的态度把中国刻画为一个日趋强大、不断强硬、拥有全球野心、存在可能威胁,同时缺乏民主、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巴基斯坦的航天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基斯坦的航天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整星出口遥感卫星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整星出口遥感卫星发展历程及特点 |
1.1 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 |
1.2 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 |
1.3 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 |
1.4 赠埃塞俄比亚遥感微小卫星 |
2 共性特征与研制经验 |
3 未来发展趋势 |
3.1 性能指标及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 |
3.2 用户对卫星研制的参与程度逐步深入 |
3.3 用户愈加关注应用效益和能力提升 |
4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建议 |
5 结束语 |
(3)我国卫星标准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际卫星市场认可和采用的标准 |
2.1 ISO等国际标准被直接应用或采用 |
2.2 欧美等区域和专业标准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
2.3 出口国的标准被直接认可和采用 |
3 我国卫星标准国际化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
3.1 我国主导制定卫星国际标准的方式方法尚待改进 |
3.2 我国卫星标准制定的制度建设和覆盖面尚待提升 |
4 推进卫星标准国际化的对策措施 |
4.1 充分利用国际标准快速制定程序推进国际标准制定 |
4.2 制定其他类型的ISO、IEC国际标准文件 |
4.3 多方面加强我国卫星标准的制定 |
5 结语 |
(5)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问题与选题意义 |
二、既有研究回顾与评析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
第一节 研究问题:弱约束性制度为何扩员 |
第二节 国际制度趋弱的现实背景 |
第三节 既有学理逻辑的解释与不足 |
第二章 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可能 |
第一节 概念界定:弱约束性制度 |
第二节 两个假定:包容性制度、协调型互动 |
第三节 三个假设:权力制衡、规范扩散、功能补偿 |
第三章 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问题概述 |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弱约束性界定 |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包容性特征和制度互动背景 |
第四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权力制衡需求 |
第一节 上合组织的相关权力要素:俄罗斯、美欧、中国 |
第二节 权力制衡需求:俄罗斯视角下的制衡需求与制衡可能 |
第三节 权力制衡需求对扩员进程的推动:历时比较 |
本章小结 权力制衡需求影响但不决定弱约束性制度扩员 |
第五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规范扩散需求 |
第一节 上合组织的价值规范要素:“上海精神” |
第二节 规范扩散需求:“上海精神”的扩散需求与扩散路径 |
第三节 规范扩散需求对扩员进程的推动:历时比较 |
本章小结 规范扩散需求影响但不决定弱约束性制度扩员 |
第六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功能补偿 |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定位的出现 |
第二节 在对接协调中获取功能补偿的可行性论证 |
第三节 功能补偿对扩员决策的决定性影响 |
本章小结 功能补偿是弱约束性制度扩员的必要条件 |
总结 |
一、总结与结论 |
二、基于结论的政策建议 |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6)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意义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动机研究 |
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认知研究 |
三、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关系研究 |
四、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研究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化认知 |
二、学习动机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内容 |
三、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二、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情况 |
三、 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中华文化认知的调查情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一节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不同性别下汉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二、不同年龄下汉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三、不同学习层次下汉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四、不同汉语学习时间下汉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五、不同HSK水平下汉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第二节 巴基斯坦留学生中华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不同性别下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二、不同年龄下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三、不同学习层次下文化认知差异性分析 |
四、不同学习汉语时间下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五、不同HSK水平下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第三节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关系分析 |
一、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
二、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回归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于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方面的再思考 |
第一节 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语言沟通障碍 |
二、汉语学习动机有待加强 |
三、中华文化认知程度偏低 |
四、汉语课堂教学有待优化 |
第二节 增强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建议 |
一、创设语言交流环境,提高汉语口语能力 |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保持学习上的新鲜感 |
三、增强文化包容性,提高学习生活的兴趣度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观点 |
一、研究结论 |
二、建议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情况调查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理论的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区域一体化 |
第一节 全球化与区域化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一 诞生背景 |
二 派系划分 |
三 发展态势 |
第三节 亚欧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欧地区的作用 |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源起和发展阶段 |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内的经济状况 |
一 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形势 |
二 中国的国内经济形势 |
三 中亚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 |
第三节 上合组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 |
第四章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
第一节 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指标的回顾 |
第二节 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类型 |
一 能源合作 |
二 贸易合作 |
三 自贸区建设 |
四 金融合作 |
五 投资合作 |
六 交通与运输合作 |
第五章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
1 能源合作的挑战 |
2 经贸合作的挑战 |
3 自贸区建设的挑战 |
4 金融合作的挑战 |
5 投资合作 |
6 交通与运输合作 |
第六章 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挑战的解决方法 |
解决经贸合作挑战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安全维度的“一带一路” |
(一)“一带一路”的安全风险 |
(二)“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式 |
(一)市场化方式 |
1.安全保障的市场化方式 |
2.案例分析:中石油“一带一路”项目的市场化安全保障 |
(二)东道国方式 |
1.安全保障的东道国方式 |
2.案例分析:中巴经济走廊的东道国安全保障 |
(三)工作组方式 |
1.安全保障的工作组方式 |
2.案例分析: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一带一路”联合工作组的安全保障 |
(四)其他可选方式 |
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体系 |
(一)“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 |
(二)“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中国实践 |
结语 |
(10)话语幻象视域下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 |
1.2.2 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 |
1.2.3 媒体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2 论文的研究目标、任务和难点 |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4 语料来源和例句体例 |
1.4.1 语料的选取和处理 |
1.4.2 例句体例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国家形象的内涵和属性 |
2.1.1 国家形象的三重内涵 |
2.1.2 国家形象的基本属性 |
2.2 建构主义的国家形象观 |
2.2.1 社会建构主义与国家身份 |
2.2.2 后建构主义与国家身份 |
2.2.3 国家形象的建构机制 |
2.3 话语幻象理论 |
2.3.1 话语幻象 |
2.3.2 话语幻象的分析路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语料库的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的语言-符号行为分析 |
3.1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言语主体分析 |
3.1.1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稿件来源分析 |
3.1.2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信源分析 |
3.2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言语内容分析 |
3.2.1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议题分析 |
3.2.2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及物性分析 |
3.3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涉华报道的言语形式分析 |
3.3.1 战争隐喻 |
3.3.2 旅程隐喻 |
3.3.3 拟人隐喻 |
3.3.4 表演隐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的社会影响分析 |
4.1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的中阿互动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4.1.1 阿富汗的好邻居 |
4.1.2 阿富汗的好朋友 |
4.1.3 阿富汗的重要伙伴 |
4.1.4 难以完全信赖的中国 |
4.2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的中国国际形象 |
4.2.1 负责任的和平外交大国形象 |
4.2.2 新兴崛起的强权国家 |
4.3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的中国国内形象 |
4.3.1 政治形象 |
4.3.2 经济形象 |
4.3.3 社会形象 |
4.3.4 文化形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语境分析 |
5.1 国际力量格局的影响 |
5.1.1 国际政治格局保持多极化发展势头 |
5.1.2 东西方经济力量共同推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 |
5.1.3 全球传播格局依然呈现“西强东弱”的态势 |
5.2 中国与阿富汗交往互动的影响 |
5.2.1 中阿政治互信不断深化 |
5.2.2 中阿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
5.2.3 中阿加大军事安全合作 |
5.2.4 中阿人文交流日趋活跃 |
5.3 国家利益的影响 |
5.3.1 阿富汗国家利益的界定 |
5.3.2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的“国家性” |
5.3.3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的“市场性” |
5.4 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
5.4.1 历史传统意象的固化和延展 |
5.4.2 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折射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
附录 (二)黎明新闻网普什图语涉华报道列表 |
附录 (三)帕支瓦克新闻网普什图语涉华报道列表 |
作者简历 |
四、巴基斯坦的航天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中国的航天[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人民日报, 2022
- [2]我国整星出口遥感卫星及其发展趋势[J]. 杨栋,辛旭,钟鹏华,吕大旻,贾晓冬. 航天器工程, 2021(06)
- [3]我国卫星标准国际化策略研究[J]. 郭德华. 标准科学, 2021(10)
- [4]内陆开放视角下重庆西向开放通道发展评价及策略研究[D]. 陈致力.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5]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D]. 彭昕. 外交学院, 2021(10)
- [6]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知的相关性研究[D]. 陈学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分析[D]. 冯如(Anastasiia Fediakova).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空间信息系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分析与建议[J]. 韩星晔,商贺,徐迩铱. 中国航天, 2021(04)
- [9]“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J]. 刘乐. 国际经济评论, 2021(02)
- [10]话语幻象视域下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 何杰.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