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4~2003年《体育科学研究》载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迪花[1](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谭佳智[2](2021)在《知识图谱视域下国内体育课程研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CNKI平台中1992-2019年期间收录的北大核心、SCI、CSSCI、CSCD类体育课程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992-2019年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借助Citespace5.5R2(32-bit)软件对体育课程文献进行数据处理,提取文献主体、科研主体等信息,分析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等,探寻体育课程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及研究经验。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体育课程研究领域在1992-2019年的27年间科研文献的积累呈现出周期性的发展特点。体育课程课题性文献主要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等国家性课题。在期刊来源方面主要以专业性高校为主的学报式期刊为主要刊载平台,科研方法上以传统普遍式的科研方法为主,但新兴的科研方法也开始渗透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科研方法体系。2.我国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最大的稳定团队是以季浏、王健、董翠香、黄汉升等学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也是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科研文献产量的主力军,且高产作者的群体数量不断增加,但多数体育课程研究者的合作较为分散。3.我国体育课程科研机构主力较集中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其机构合作性具有较小区域集中、大区域较为分散的特点。4.国内1992-2019年间体育课程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着“学校体育、体育教学、高校、改革、教学模式等主题词展开。5.国内体育课程领域研究趋势主要围绕着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新体育课程、课程体系、立德树人等关键词展开。6.为了促进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建议提高对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文献规范性和科研力度,提升合作意识,形成优势互补,以创新思维、实践精神,增强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可探索性。
何庆明[3](2021)在《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提出武术散打亦称散手,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合了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双方运动员按照一定规则,采用一定的技战术进行徒手的搏击与对抗。近年来,学者对武术散打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同时亦因导向性不足而产生了大量重复性研究,使研究缺乏深度与远度。由此,本文尝试引入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武术散打多年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以截止到2020年1月1日收录的有关武术散打研究的体育类核心期刊共计502篇文献为数据样本,充分结合文献资料、词频分析等方法,借助于Cite Space软件对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武术散打研究的期刊分布、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维度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脉络。研究表明:(1)武术散打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其年度发文量呈现出波浪式起伏的态势,结合散打项目本身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平稳趋缓期三个阶段。在文献的期刊分布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相对较高。(2)作者合作网络上,整体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态势。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以独立进行研究为主;到散打研究的快速发展期,作者之间的合作频次明显增加,出现了以郭玉成、梁亚东、李俊峰为代表的合作小团体,但合作态势还不够稳定;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作者之间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愈加明显,形成了以梁勤超、苏健蛟、曲润杰为代表的合作团体。(3)机构合作网络上,武术散打研究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于专业体育院校以及部分师范类大学。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各机构之间无合作关系,独立从事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快速发展期开始有少部分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明显加强,且形成了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合作团体。(4)在研究主题上,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不断演变,从起步探索期关于散打运动的特点、溯源、规则、比赛等研究,到快速发展期关于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标准化”、新规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再到平稳趋缓期关于散打商业赛事的研究、散打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等。在整体上散打研究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态势,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研究也越来与深入。
张云帆[4](2020)在《中外学龄前儿童体质研究可视化与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学龄前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健康受到各国政府密切关注。世界卫生大会在2004年通过的世卫组织《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要求重点改善儿童饮食并增加身体活动,也已经说明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本文为了解国内外学龄前儿童体质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历史动态,前沿信息,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分析,为我们所用,同时,发现指出我们现在的不足之处,促进国内科研良好的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分别收集有关学龄前儿童的文献,下载索引,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国内外学龄期那儿童体质相关研究与日俱增,国内总发文量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科研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也远不及国外;国内学龄前儿童体质领域的研究以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的研究为该领域的首要研究热点,同时“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体质健康”、“体育游戏”、“影响因素”也是主要的研究热点问题;国外学龄前儿童体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这一年龄段儿童的肥胖问题的研究、动作技能、身体活动量、久坐、参与身体活动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和周边环境、家庭环境影响的研究、弱势群体体质现状的研究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当下国内的前沿热点仍然是国内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的普查与研究,体医结合、体质指标的更新是当下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的前沿热点是“肥胖”、“身体活动量”、“运动技能”研究主题,研究层面进一步加深,更加的科学和精确。
郭士柱[5](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羽毛球研究态势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把握国内外羽毛球研究态势,为羽毛球科研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为我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数据的定量分析和主题的定性判断,从中外对比的角度,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软件科学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近25年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的期刊论文数据,从发文特征、期刊分布、作者及合作、机构及合作、国家分布及合作、研究热点及前沿这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的发文特征、期刊分布、作者及合作、机构及合作对比分析表明,国内外在年发文量、高产期刊、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存在显着差异。中国羽毛球年发文量和总发文量都高于国外,为了还将继续保持上升状态;国内外高载文期刊较为集中,多为体育专业期刊;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高产作者发文较为平均,国内作者单位以专业体育院校为主,国外的高产机构多为综合类院校;机构之间和作者之间的合作都有待加强。2.通过国家分布及合作分析,发现我国在国际羽毛球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者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羽毛球研究者在东南亚、欧洲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另外,美国和英国在羽毛球科研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3.国内的研究热点主体有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运动损伤、训练方法、技战术等。国外的研究热点主体为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生理特点、运动心理学研究等。国内研究热点的演变总体遵循着由竞技体育到学校体育再到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的主题变迁过程,国外的研究主题则是从运动损伤到技术再到运动心理、运动生理。国内研究前沿是高校羽毛球教学、李宗伟、女子单打,国外的还是围绕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对羽毛球进行解读。针对研究结论对羽毛球学者提出以下建议:在羽毛球科研领域应重点关注高发文频次的学者、期刊和机构,积极加强合作,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在科研上充分利用体育类高校和综合类院校的科研资源和科研环境,提升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科研能力;应加强国际视野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积极加强对外合作,投稿到国际平台,提升我国在羽毛球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应重点关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及应用,对李宗伟、女子单打的研究,同时借鉴国外加强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角度对羽毛球的研究。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6](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郭妍[7](2018)在《中医药期刊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期刊是记录和保存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中医药期刊的总体发展史,既能够反映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某些特点,又能够揭示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特征和趋势。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医药期刊在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并尝试探寻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搜集从1897年至2017年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568种,考察期刊创刊数量,并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作为参照系,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为七个阶段,即萌发期(1897年-1920年)、数量上的繁盛期(1921年-1937年6月)、低谷期(1937年7月-1949年9月)、恢复期(1949年10月-1959年)、曲折发展期(1960年-19 75年)、复兴期(1976年-1995年)、平稳发展期(1996年至今)。本研究从形式特征、类别分布特征、刊名特征、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征。其中形式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生存状态、刊期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和文章合着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类别分布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的总体类别情况和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刊名特征从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和深刻寓意等方面进行论述,内容特征通过考察各个发展阶段的栏目设置情况予以呈现。在阐述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了中医药期刊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中医药期刊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促进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广、保障文章质量和专题策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探寻中医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医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杨志瑞[8](2018)在《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知识分享速度加快,社会对于综合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会,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是衡量其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是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焦点。羽毛球的科研发展在我国尚处于一个平稳的前进状态,本文对我国不同时期羽毛球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有利于该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经验总结和问题发现。运用文献计量学对羽毛球研究进行定量分析,以文献学为研究视角,客观公正的展示我国羽毛球研究的分布情况,对文献进行评价,为羽毛球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预测,总结发展规律,为羽毛球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利用中国知网进行题名和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651篇有关羽毛球硕士学位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6-2016年11年间我国651篇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年代分布、来源单位、研究性质、研究主题、热点前沿、研究方法、引文量与被引量等统计指标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揭示其中规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羽毛球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羽毛球的科研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科研论文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论文研究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15年。2.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作为代表的师范类别高校。3.在651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应用性研究较多,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开发性研究的论文仅占据了 3.84%。4.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羽毛球技战术、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验研究、俱乐部现状对策研究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科间的交叉深入是研究的需要;羽毛球的技战术及现状对策研究仍将是研究热点。5.羽毛球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使用较广泛,但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为主,这三种研究方法使用的次数最多,尤其是文献资料法,使用率达到了 95.08%,95%以上的论文使用3种以上的研究方法,使用4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最多。6.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平均引文为49篇,引用文献的语种多为中文,只有13.78%的硕士学位论文引用了外文文献,说明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量有待提高,应该多引用外文文献。7.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科研论文存在着论文数量不断上涨,被引用率逐渐降低;应用性研究为主,开发性研究较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难以结合;技战术及现状对策研究多,选题类似等问题。8.我国羽毛球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1)羽毛球硕士个人(2)高校(3)导师的指导。
贺卫[9](2017)在《基于CNKI啦啦操(啦啦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文中认为啦啦操运动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是以一种在竞技比赛场中为运动员加油呐助威的活动形式存大,慢慢演变成一项专业性,欣赏性,竞技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2000年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引进啦啦操运动后,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也成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以及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但啦啦操是一直是非奥运会项目,直到2016年底才成为奥组委承认的临时项目,啦啦操项目进入奥运会,一直以来都是全体啦啦操人梦魅以求的事情,也是中国啦啦操工作者一直在为之奋斗的事情,提高啦啦操竞技水平,对我国啦啦操相关科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2016年16年间CNKI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所有有关啦啦操(啦啦队)的1580篇文献资料及45篇核心期刊的引文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啦啦操文献总量为1580篇左右,其中核心期刊文献45篇,科研总量不大,且高价值,高创新的文章占比不高,基金课题数较少,以省级基金项目为主,科研信息传递速度较快。2、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啦啦操科研论文引文学科以体育学科为主,非体育类学科的引用率比较低,引文类型以期刊、图书,硕博论文为主,引文结构不够合理;引文语种比较单一,以中文为主,英语是主要的外文引用语种。3、我国啦啦操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多样,但相对比较集中,相比较严谨的实验法,SWOT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的使用较少。4、我国有关啦啦操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较少。5、我国从事啦啦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普遍年龄较低,文化水平较高,职称较高,但产出率较低,尤其在关键技术和专业特点反向的研究不够深入。6、我国有关啦啦操研究的工作者研究趋于严谨。研究的地域性较强,东西部分布严重不均衡。7、我国啦啦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主要集中在诸如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的体育类专业院校,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主要的科研人员有:马鸿韬、张中印、徐中秋、邱建刚、周燕、方熙嫦、周建社等。
胡正刚[10](2017)在《《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研究态势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以网络信息、大数据为标志的新常态浪潮推动下,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与快速应用达到资料共享,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在发展过程提供便捷条件。多视角运用数据定量研究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从探索动态文献信息的内部结构、数量关系、特征来讨论体育科学学术发展规律。科学教育论文的形成、交流伴随网络信息和大数据影响着学术研究质量和数量,随着众多期刊在网络中涌现构建的共享交流平台,对期刊载文的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在时代背景下宏微观发展规律的掌握。我国《体育科学》期刊是体育类核心期刊之一,从科学研究技术角度看,具有高质量和权威性;从读者角度讲,研究视角前沿性、正确方法借鉴、结果可信度较高。对我国《体育科学》期刊载文研究动态计量分析,研究《体育科学》期刊主题词、关键词及热点词,归纳了该期刊多年来在学科、作者及国际影响力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深化我国体育学科研究范围和领域具有一定意义,为读者提供参考该刊文献的指导性意见。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CNKI)、云南高校数据库等检索1981-2015年《体育科学》载文4858篇,通过定量分析与内容分析法结合对载文数量、被引用情况、作者以及引文等方面探究该刊文献发展规律。载文主要来自体育类院校和体育性质研究所,高被引用量载文主要来华北、华东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其研究主力军是各大体育类院校的教授。基金论文主要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资助,被引用较高次数的载文主要分布在1993-2010年之间,主要学科分布在体育理论、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经济学等。引文语种有中文、英语等,外文主要引用语种为英语。研究结果:(1)该刊建刊以来载文量发展规律总体上呈二次函数线性变化,学科与栏目载文数量受到时代背景下研究热点问题影响,随时间变化曲线呈动态“S”型模式变动;受时代变化关注热点不同,新领域不断涌现导致原研究领域载文量下降,深入细致研究该领域可能促使载文数量呈上升趋势。(2)该刊建刊以来载文被引用情况受到我国体育科学自身发展需要影响,促使我国体育全面发展,需要权威性研究文献支撑,而该刊作为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学术质量过硬,备受学者关注;研究人员结合国家政策研究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妇女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锻炼技能方面问题,科学合理地解决我国国民体育发展难题得到学者关注引用;该刊应用科学技术针对运动员或运动项目的大力研究,为我国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创建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理论基础。(3)该刊建刊以来载文研究作者呈簇聚联合作战,注重整合学术研究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研究资源,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其载文发表单位主要集中经济发达与重点高校聚集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拥有雄厚研究实力。(4)该刊建刊以来载文引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重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主要以英文资料为主;引用文献类型主要为期刊和书籍,其中以体育类专业期刊为主,研究质量有所保障。
二、1994~2003年《体育科学研究》载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4~2003年《体育科学研究》载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知识图谱视域下国内体育课程研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的研究综述 |
1.4.3 国外关于体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
小结 |
1.4.4 国内知识图谱可视化相关研究综述 |
1.4.5 国外关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综述 |
1.4.6 文献综述总结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知识图谱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科研文献积累情况分析 |
3.1.1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年分布情况 |
3.1.2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基金分布 |
3.1.3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发文期刊统计 |
3.1.4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
3.2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作者情况分析 |
3.2.1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作者数量关系分析 |
3.2.2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高产作者情况分析 |
3.2.3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作者合着情况分析 |
3.2.4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文献作者共现图谱分析 |
小结 |
3.3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科研机构情况分析 |
3.3.1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科研高产机构统计分析 |
3.3.2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科研高产机构共现图谱分析 |
3.4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热点及主题分析 |
3.4.1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主题分析 |
3.4.2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主题知识群构建及分析 |
3.5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前沿预测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引领 |
1.1.2 武术散打科研与发展的需要 |
1.1.3 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武术散打科研的相关研究 |
2.1.1 武术散打技术与教学研究 |
2.1.2 武术散打赛事与规则研究 |
2.1.3 武术散打发展与传播研究 |
2.2 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 |
2.2.1 知识图谱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研究 |
2.2.2 知识图谱在体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2.2.3 知识图谱在武术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词频分析法 |
3.2.3 可视化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武术散打研究的时期划分 |
4.1.1 起步探索期(1983 年—1999 年) |
4.1.2 快速发展期(2000 年—2008 年) |
4.1.3 平稳趋缓期(2009 年—2020 年) |
4.2 起步探索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
4.2.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
4.2.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4.2.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4.2.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
4.3 快速发展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
4.3.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
4.3.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4.3.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4.3.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
4.4 平稳趋缓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
4.4.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
4.4.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4.4.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4.4.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
4.5 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分析 |
4.5.1 武术散打研究载体的演进分析 |
4.5.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演进 |
4.5.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演进 |
4.5.4 武术散打研究主题的演进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外学龄前儿童体质研究可视化与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世界范围内儿童健康现状 |
1.1.2 国际与国家政策支持 |
1.1.3 国内学龄前儿童体质研究发展的需要 |
1.1.4 学龄前儿童体质研究的国际视野需要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核心概念 |
1.3.1 幼儿 |
1.3.2 学龄前儿童(Preschool children) |
1.3.3 学前儿童 |
1.3.4 学龄前期 |
1.3.5 体质(Fitness) |
1.3.6 体适能 |
1.3.7 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 |
1.3.8 信息可视化技术、知识图谱 |
2 综述 |
2.1 文献计量学在体育学中的运用 |
2.1.1 期刊论文中文献计量学的分布 |
2.1.2 硕博士论文中文献计量学的分布 |
2.2 文献计量学在体质方面的应用 |
2.3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文献计量学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对比分析法 |
4 国内外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对比分析 |
4.1 数据的来源 |
4.1.1 国内数据来源及处理 |
4.1.2 国外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 国内外文献发文的时空特征 |
4.2.1 国内文献的时间分布 |
4.2.2 国外文献的分布 |
4.2.3 小结 |
4.3 国内外主要作者分布 |
4.3.1 国内作者分布 |
4.3.2 国外作者分布 |
4.3.3 小结 |
4.4 国内外载文出版物的分布特征 |
4.4.1 国内文献的期刊分布 |
4.4.2 国外文献出版物分布 |
4.4.3 小结 |
4.5 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分布 |
4.5.1 国内科研机构分布 |
4.5.2 国外科研机构分布 |
4.5.3 小结 |
4.6 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对比分析 |
4.6.1 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
4.6.2 国外研究热点分析 |
4.6.3 小结 |
4.7 国内外研究热点迁移及前沿对比分析 |
4.7.1 国内研究热点迁移及前沿分析 |
4.7.2 国外研究热点迁移及前沿分析 |
4.7.3 小结 |
5 结论与思考 |
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6.1 本研究创新点 |
6.2 本研究不足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羽毛球研究态势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羽毛球科学研究事业的需要 |
1.1.2 羽毛球科学研究的国际视野需要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2.3 选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羽毛球研究态势探究的现状 |
2.2 科学知识图谱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
2.3 文献综述评述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方法和工具 |
3.1.1 研究内容 |
3.1.2 研究方法 |
3.1.3 主要研究工具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1.1 国内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1.2 国外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2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发文量特征分析 |
4.2.1 国内羽毛球研究发文量特征分析 |
4.2.2 国外羽毛球研究发文量特征分析 |
4.2.3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发文量特征对比分析 |
4.3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期刊分布分析 |
4.3.1 国内羽毛球研究的期刊分布 |
4.3.2 国外羽毛球研究的期刊分布 |
4.3.3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的期刊分布对比分析 |
4.4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的作者及合作分析 |
4.4.1 国内羽毛球研究的作者及合作分析 |
4.4.2 国外羽毛球研究的作者及合作分析 |
4.4.3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的作者及合作对比分析 |
4.5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的机构及合作分析 |
4.5.1 国内羽毛球研究的机构及合作分析 |
4.5.2 国外羽毛球研究的机构及合作分析 |
4.5.3 国内外机构及合作对比分析 |
4.6 羽毛球研究的国家分布及合作分析 |
4.6.1 国家分布及合作的知识图谱分析 |
4.6.2 国家合作的作者地理分布图 |
4.7 国内外羽毛球研究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
4.7.1 国内羽毛球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
4.7.2 国内羽毛球研究主题的演进 |
4.7.3 国内羽毛球研究的前沿分析 |
4.7.4 国外羽毛球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
4.7.5 国外羽毛球研究主题的演进 |
4.7.6 国外羽毛球研究的研究前沿分析 |
4.7.7 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对比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基础 |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
二、研究方法 |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
四、辅助软件 |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
附录二 数据索引 |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中医药期刊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挖掘中医药期刊的文献研究价值 |
1.1.2 呈现中医药期刊的史学研究价值 |
1.1.3 促进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 |
1.2 中医药期刊史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1 具有“期刊”的基本属性 |
1.3.2 具有“中医药”的基本属性 |
1.3.3 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2. 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 |
2.1 中医药期刊创刊的时代背景 |
2.1.1 传统中医药学面临西方医学的严峻挑战 |
2.1.2 西医学期刊率先出现 |
2.2 中医药期刊的雏形--《吴医汇讲》 |
2.2.1 《吴医汇讲》产生的时代背景 |
2.2.2 《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和内容 |
2.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历史分期 |
2.3.1 中医药期刊的萌发期 |
2.3.2 中医药期刊数量上的繁盛期 |
2.3.3 中医药期刊的低谷期 |
2.3.4 中医药期刊的恢复期 |
2.3.5 中医药期刊的曲折发展期 |
2.3.6 中医药期刊的复兴期 |
2.3.7 中医药期刊的平稳发展期 |
3. 中医药期刊形式特征 |
3.1 期刊生存状态 |
3.1.1 民间团体或个人主持办刊,生存状态以速生速灭为主 |
3.1.2 政府参与办刊,仍未完全脱离速生速灭的生存状态 |
3.1.3 期刊出版步入正轨,生存状态趋于稳定 |
3.1.4 期刊办刊主体向系列化、集群化发展,生存状态稳定 |
3.2 期刊刊期情况 |
3.2.1 以月刊为主,出版周期不稳定 |
3.2.2 刊期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
3.2.3 刊期再次延长,出版周期极不稳定 |
3.2.4 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
3.2.5 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刊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 |
3.3 期刊地域分布情况 |
3.3.1 萌发自江浙沪地区 |
3.3.2 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于东南沿海地区 |
3.3.3 仍以上海为中心,有向西南地区转移的倾向 |
3.3.4 办刊中心向北京转移,初现全国散发的趋势 |
3.3.5 以北京为中心,呈现全国散发的态势 |
3.4 期刊文章合着情况 |
3.4.1 文章以独着为主,合着文章极为少见 |
3.4.2 文章以独着居多,合着文章有所增加 |
3.4.3 合着文章数量超越独着文章,跨机构、跨地域合着显着增加 |
4. 中医药期刊类别特征 |
4.1 中医药期刊的主体--学术类期刊 |
4.1.1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总体情况 |
4.1.2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
4.2 中医药宣传推广的重要媒介--普及类期刊 |
4.2.1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初创 |
4.2.2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发展 |
4.3 中医药信息资源查找和利用的工具--情报检索类期刊 |
4.3.1 中医药检索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
4.3.2 中医药情报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
5. 中医药期刊刊名特征 |
5.1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 |
5.2 中医药期刊的一般命名方式 |
5.2.1 仅以“学科属性”命名 |
5.2.2 以“地域名称+学科属性”命名 |
5.2.3 学报类中医药期刊的命名 |
5.3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深刻寓意 |
6. 中医药期刊内容特征 |
6.1 刊载内容体裁丰富,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
6.2 刊载内容向纯学术性过渡,中医药传统文体载文量下降 |
6.3 以学术性内容为主,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内容激增 |
7.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作用与展望 |
7.1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7.1.1 总体历程分析 |
7.1.2 总体形式特征分析 |
7.1.3 总体类别特征分析 |
7.1.4 总体刊名特征分析 |
7.1.5 总体内容特征分析 |
7.2 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
7.2.1 传播中医药文化,获取民众之认可 |
7.2.2 普及中医药知识,解救民众之疾苦 |
7.2.3 搭建中医药沟通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
7.2.4 刊学相辅,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 |
7.2.5 凝心聚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
7.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探寻 |
7.3.1 重视传统中医药栏目,发扬中医药特色 |
7.3.2 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 |
7.3.3 栏目设置多样化,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
7.3.4 加强约稿力度,保障文章质量 |
7.3.5 重视专题策划,发展专栏专刊,鼓励专题专科的集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药期刊总目 |
附录2: 当前持续出版中医药期刊目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8)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 |
2.1.1 关于体育学学位论文研究 |
2.1.2 体育学各专业方向学位论文研究 |
2.2 我国羽毛球项目学位论文的研究现状 |
2.3 文献计量学概念 |
2.4 国外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
2.5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2.6 我国体育领域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现状 |
2.7 羽毛球方向科研文献的文献计量学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文献计量学方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情况分析 |
4.1.1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和年代分布 |
4.1.2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来源单位分析 |
4.1.3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所属专业分析 |
4.2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析 |
4.3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 |
4.3.1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数量分析 |
4.3.2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类型分析 |
4.4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
4.5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热点前沿分析 |
4.6 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引文量与被引量分析 |
4.6.1 引文量分析 |
4.6.2 引文语种分析 |
4.6.3 被引分析 |
4.7 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4.7.1 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科研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7.2 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科研论文影响因素分析 |
4.8 提高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科研论文质量的建议 |
4.8.1 重视羽毛球学科课程改革,完善硕士研究生知识结构 |
4.8.2 切实增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整体水平 |
4.8.3 完善、统一论文评审标准,提高论文质量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9)基于CNKI啦啦操(啦啦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
1.1.2 有关啦啦操运动的科学研究已逐渐深入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啦啦队 |
1.3.2 啦啦操 |
1.3.3 文献计量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体育科学研究中有关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研究 |
1.4.2 有关啦啦操运动科学研究现状的研究 |
1.4.3 个人见解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数理分析法 |
2.2.4 文献计量学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啦啦操(啦啦队)文献资料总体概况分析 |
3.1.1 啦啦操(啦啦队)名字的变化简况 |
3.1.2 2000 -2016年CNKI(中国知网收录)啦啦操文献资料总体概况分析 |
3.1.3 啦啦操(啦啦队)期刊的年刊量变化分析 |
3.1.4 啦啦操(啦啦队)硕博论文年刊量变化分析 |
3.1.5 啦啦操(啦啦队)报纸及会议年刊量变化分析 |
3.2 啦啦操(啦啦队)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 |
3.3 啦啦操(啦啦队)文献的主题分布 |
3.3.1 技术动作方面的分布 |
3.3.2 竞赛规则方面的分布 |
3.3.3 基础学科方面的分布 |
3.3.4 运动员、教练员的分布 |
3.3.5 关于啦啦操(啦啦队)现状趋势的科研论文的分布 |
3.3.6 对啦啦操(啦啦队)竞赛的研究 |
3.3.7 其他方面的分布 |
3.4 啦啦操(啦啦队)论文的载文分析 |
3.4.1 普通期刊对啦啦操(啦啦队)论文的载文量前20 名分析 |
3.4.2 核心期刊对啦啦操(啦啦队)论文载文量情况分析 |
3.4.3 载文时滞的情况 |
3.4.4 载文的时间分布 |
3.5 啦啦操(啦啦队)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 |
3.5.1 引文量的分析 |
3.5.2 引文类型的分布 |
3.5.3 引文语种的分布 |
3.5.4 引文学科分析 |
3.5.5 最大引文年限分析 |
3.5.6 单篇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 |
3.6 啦啦操(啦啦队)论文的作者及单位团体分析 |
3.6.1 期刊文献发表单位前40 名分析 |
3.6.2 期刊文献发文总量第一作者排名分析 |
3.6.3 核心期刊载文合着度与合着率分析 |
3.6.4 合着类型分析 |
3.6.5 核心期刊中啦啦操(啦啦队)论文作者群学历,年龄与性别分布 |
3.6.6 核心期刊中啦啦操(啦啦队)研究的单位团体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研究态势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文献计量学理论概述 |
1.3.2 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 |
1.3.3 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量分析 |
3.1.1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年度分析 |
3.1.2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学科分析 |
3.1.3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基金论文分析 |
3.2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被引用分析 |
3.2.1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被引用量年度分析 |
3.2.2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高频次被引用分析 |
3.2.3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基金论文被引用分析 |
3.3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作者状况分析 |
3.3.1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作者发文量分析 |
3.3.2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作者单位与地区分析 |
3.3.3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合着情况分析 |
3.4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引文分析 |
3.4.1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引文量分析 |
3.4.2 《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引文类型与语种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1994~2003年《体育科学研究》载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可视化研究[D]. 李迪花.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知识图谱视域下国内体育课程研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D]. 谭佳智.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D]. 何庆明.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中外学龄前儿童体质研究可视化与对比分析[D]. 张云帆.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羽毛球研究态势比较分析[D]. 郭士柱.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6]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7]中医药期刊史研究[D]. 郭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2006-2016年我国羽毛球方向硕士学位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D]. 杨志瑞.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基于CNKI啦啦操(啦啦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D]. 贺卫.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10]《体育科学》建刊以来载文研究态势计量学分析[D]. 胡正刚.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