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主要刺槐的初步研究

两种主要刺槐的初步研究

一、刺槐木材两种主要蛀虫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刚[1](2004)在《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是国内外危险性森林蛀干害虫。为了探讨我国光肩星天牛最新发生动态,明确传播趋势和扩散途径,自2000-2003年,抽样调查16个省、市、自治区的154个县、旗、市,监测光肩星天牛新的发生动态;在发生区选139个主栽树种进行抗虫性测定和抗性机制研究;在华北、东北、西北选4个光肩星天牛治理样板区进行控制效果测定和分析,筛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技术措施,主要结果如下。 我国光肩星天牛新发生区已达北纬45°45′ (哈尔滨),东经129°36′ (牡丹江),东经88°53′ (日喀则),与20 a前相比向北扩展2个纬度,向东扩展2个经度,向西扩展15个经度以上。发现了牡丹江、大安、德惠、磐石、吉林、库尔勒、林芝、拉萨、日喀则等一批新的疫点,说明光肩星天牛正迅速向外扩散,已经进入到青藏高原、新疆、黑龙江境内,控制新疫点的害虫对保护西部和东北绿化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光肩星天牛在我国猖獗危害区位于吉林、长春、四平、临河一线以南,长江以北,武威、西宁以东的广大地区,即北纬29°~44°,东经100°~127°。 影响光肩星天牛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温湿度。其分布区的温湿度范围为:1月份平均温度为-18.3℃以上,春季均温为5.8℃以上,秋季均温为2.6℃以上,冬季均温为-15.6℃以上,全年均温为3.9℃以上;春季均湿为37%以上,年均湿为39.4%以上,年降水量在130.4mm以上。综合分布区调查资料分析,光肩星天牛猖獗危害地区的1月份平均温度为-13.4℃以上、年均气温在3.9℃以上,年均湿度44.9%以上。 通过对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光肩星天牛危害区林间实际调查及研究资料,参照被害等级划分标准归纳整理,将139个北方常见树种划分为4等级,计有高感树种40个,感虫树种4个,抗虫树种16个,免疫树种79个。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存在差异。柳树的导管壁厚度、木化细胞半径、木化细胞壁厚和纤维宽度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呈显着正相关;树皮含水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呈极显着负相关;柳树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光肩星天牛产卵刻槽数呈正相关;韧皮部单宁含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和越冬幼虫存活率呈显着负相关。不同杨树品种韧皮部和木质部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上存在差别,在含量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对光肩星天牛的治理应采取生态控制对策,采用多树种合作防御模式,利用现有的被光肩星天牛危害或受到该虫威胁的林地通过伐根嫁接优良的抗性树种或兼抗、耐害的树种或品种,根据各地虫源地天牛种类及发生情况,按照一定的隔离带宽度(1km)设置抗性树种隔离带,无论是片林还是林带,都可有效地控制光肩星天牛危害。这套技术措施,尤其对“三北”防护林区成熟林地更新改造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射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2](1977)在《刺槐木材两种主要蛀虫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刺槐是苏北沿海盐渍土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具有耐盐、速生、丰产、材质坚实等优点,在沿海栽培数量中,占80%以上,仅盐城地区刺槐蓄积量就达二十多万立方米,为人民提供了大量生产、生活用材。但其木材在利用中易遭蛀虫为害,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损失,故刺槐木材防蛀,已成为苏北沿海林业生产上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国内过去对这类害虫研究很少,为了向林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我们自1973年起,开展了刺槐木材防蛀研究工作。 通过几年来的饲养、观察及防治试验,我们初步发现为害刺槐木材的害虫有樱桃虎天牛、枹扁蠹虫、窃蠹虫、小蠹虫、长蠹虫、竹虎天牛和二种家天牛,其中以樱桃虎天牛、枹扁蠹虫为害最严重。现将这两种害虫的初步研究结果整理于下:

亓军红[3](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指出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骆有庆[4](2005)在《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光肩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天牛是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控制难度最大的害虫类群。 在简要评述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产生背景和特点,我国杨树天牛灾害的发生及主要成因,并系统地综合评述杨树天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开展了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时空稳定性,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 2、首次提出了划分森林有害生物新的思路和依据,根据有害生物和寄主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对寄主种类数量的依存关系,将森林有害生物分别划归于“单害单树”(SPST)、“同害异树”(SPDT)和“异害同树”(DPST)三大类群;依据有害生物和寄主的自然分布区域的关系,将森林有害生物划分为“外害外树”(EPET)、“外害本树”(EPIT)、“本害外树”(IPET)和“本害本树”(IPIT)四大类群;讨论了各类群的特点及相互的内在关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分类治理的依据。鉴于我国的光肩星天牛灾害特点和发生区域,在一些区域(如华北部分地区)属典型的“本害本树”,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属典型的“外害本树”;同时,又是典型的“同害异树”。 3、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人工林生物灾害理论基础的三大核心,即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风险分散和抗性相对论。在对杨树天牛灾害控制技术层次与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控制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策略;并从控制天牛灾害的角度,按其树种结构配置和抗御天牛灾害的功能,界定了第1代林网、第2代林网和加强型2代林网的概念和特点。指出构建并科学经营多树种合理配置的防护林体系是控制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根本措施。 4、首次提出了加强型2代林网主要树种类群的划分,界定了非寄主树种、目标保护树种和诱饵树的特性,以及在生态调控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中的功能。系统地提出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的原则,尤其是选择诱饵树的原则,即立地适生性、与目标保护树种生长上的“同步性”、诱集效果的阶段性和相对性;提出了诱饵树的诱集效果和管理技术;并对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5、首次提出了防护林生态阈值的概念,分析了生态阈值与经济阈值的区别和特点,对宁夏青铜峡市杨树防护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生态阈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牛羽化孔可以作为合作杨生态阈值的特征指标值;在甘城子乡,树龄为8-10年,合作杨与新疆杨的混交比例为1:3,并在其它病虫危害甚轻和非生物因素的不良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合作杨的光肩星天牛生态阈值是4.8个羽化孔,其区间值为[4,6]。

盛茂领[5](2005)在《中国古北区林木钻蛀害虫天敌姬蜂(膜翅目:姬蜂科)分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木钻蛀性害虫是钻蛀在树干、枝条及根部内危害的大害虫。这类害虫种类多、分布广,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树干或枝条内,防治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隐蔽性极强,钻蛀性害虫的研究非常困难,研究这类害虫的寄生天敌则更加困难。国内外对林木钻蛀害虫天敌姬蜂分类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对个别种类的生物学等的单项研究。因此,对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昆虫姬蜂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是当前林木钻蛀性害虫灾害控制所急需的。 姬蜂是林木钻蛀性害虫的主要天敌类群,在自然状态下,能有效地控制隐蔽性很强、在木质部深处危害的蛀虫,在林木蛀虫种群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对林木钻蛀性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简要回顾了姬蜂分类研究史,简要介绍了姬蜂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对寄生林木钻蛀害虫的姬蜂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现状作了介绍,按照最新分类系统对研究结果进行介绍。 研究标本来自于下列途径:a.将在自然状态下正在被钻蛀害虫危害的原木、枝条等取样带回室内,分别用细尼龙纱网套装、收集;b.野外解剖钻蛀害虫危害木、枝,将得到的寄生天敌带回室内进一步饲养、收集;c.野外采集和野外套笼饲养、收集;d.馆藏标本的收集、整理。 通过多年努力,对获得的标本进行了整理和系统分类,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1.填补了寄生钻蛀类害虫姬蜂类无系统研究的空白; 2.发现并详细记述了隶属姬蜂科10亚科44属的我国古北区寄生林木钻蛀害虫的姬蜂121种; 3.发现1新属:长节姬蜂属Dolichotrochanter Sheng,gen.nov.; 4.发现3中国新纪录属:梭姬蜂属Atractogaster Kriechbaumer,1872、光瘤姬蜂属Liotryphon Ashmead 1900、端脊姬蜂属Echthrus 1829; 5.发现15新种:祁连缺沟姬蜂Lissonota chilianica Sheng,sp.nov.、伏钝唇姬蜂Eriborus applicitus Sheng,sp.nov.、天牛齿腿姬蜂Pristomerus paranthrenus Sheng,sp.nov.、槭梭姬蜂Atractogaster acertus Sheng,sp.nov.、短兜姬蜂Dolichomitus brevissimus Sheng,sp.nov.、河南兜姬蜂D.henanensis Sheng,sp.nov.、嵩兜姬蜂D.songxianicus Sheng,sp.nov.、奇长节姬蜂Dolichotrochanter peculiaris Sheng,sp.nov.、辽宁上皱姬蜂Epirhyssa liaoningica Sheng,sp.nov.、色三钩姬蜂Triancyra tricolorata Sheng,sp.nov.、直长凹姬蜂Diaparsis rectiuscula Sheng,sp.nov.、暗足瘦角姬蜂Ischnoceros pedipullus Sheng,sp.nov.、济源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jiyuanensis Sheng,sp.nov.、长尾凿姬蜂Xorides(Xorides)longicaudus Sheng,sp.nov.、曲凿姬蜂

邓群刚[6](2010)在《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 ——以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文中认为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互助组至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公社体制终结的特殊历史时期——集体化时代,是中国山区变动最为剧烈和深刻的时期。在此期间,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山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一直是夺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孜孜追求的目标。以国家话语为中心的一系列山区建设工程,前后相继,一路走来,促使中国山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加强对集体化时代山区建设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界方兴未l艾的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添砖加瓦,而且能够为当前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以山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利用新近发现的《乔钦起工作笔记》,结合基层档案材料和田野调查所得的口述资料,着重考察集体化时代邢台县西部山区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山区、建设山区的总体历程,探讨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影响山区的命运的,进而对集体化时代山区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当前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反思。邢台县西部山区人多地少,长期存在一个粮食问题。由于耕地不足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传统社会时期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一方面向山要地、大修梯田,向河要粮、大造滩地,使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采取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修整土地、增施肥料、合理密植、推广新的耕作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机械等措施,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两者相结合,为邢西山区粮食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规模宏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促使邢台县西部山区实现了从“糠菜半年粮”到“粮食自给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山区建设方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邢台县西部山区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多种经营的良好基础,其中尤以经济林特产资源品种居多,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是受开发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时期山区资源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还比较重视多种经营的发展。其间虽也曾受到“以粮为纲”等政策的影响,但是“文革”后期,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山区建设没有了后顾之忧,山区建设方针实现了从“以粮为纲”到“以林为主”的转变,以林果业为主的多种经营获得了发展空间,邢台县西部山区从此踏上了富裕之路。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由于乱伐滥砍、毁林毁草、开荒种粮、放牧过度等历史原因,传统时期的邢台县西部山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区群众深受其害。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合作化时期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沟谷治理、大跃进时期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大造林、调整时期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文化大革命时期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经济沟建设等阶段,最终实现了从“光山秃岭”到“山青水秀”的转变,最终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蓄水保土之路,影响全国。靠山吃山,靠山用山,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是会吃和会用。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既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袭击的考验,又遭受过多年“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但出于国家不断的调整政策,广大基层干部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山区群众的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实现了从“糠菜半年粮”到“粮食自给有余”、从“以粮为纲”到“以林为主”、从“光山秃岭”到“山青水秀”三大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邢西山区传统时期“穷山恶水”的面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影响全国的“太行山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集体化时代邢台县西部山区三大历史性转变的实现,与集体化时代实行的集体化体制、基层干部的素质、乡村政治结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前的山区建设应该在山区建设的规划、多种经营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干部的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时代精神的发扬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夏林敏[7](2019)在《红椿木材材性及耐老化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系统的对红椿木材的解剖学特性、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树龄对木材解剖学特性、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红椿木材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相关性讨论;并采用标准老化处理评估了红椿木材的耐老化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树龄的增加,年轮宽度、木纤维组织比量、木射线组织比量径向降低,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导管壁厚、导管腔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导管组织比量、轴向薄壁细胞组织比量均增加,长宽比、壁腔比先增加后降低。树龄对导管长度、纤维双壁厚、纤维腔径、纤维壁腔比、木纤维组织比量、木射线组织比量均达影响极显着水平,对导管宽度、导管壁厚、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轴向薄壁细胞组织比量达影响显着水平,对年轮宽度、导管腔径、导管组织比量达影响不显着水平;天然林红椿木材26年至38年趋于稳定。2、随着树龄的增加,全干密度、气干密度、气干径向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全干径向干缩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差异干缩、弦向湿胀率、径向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均呈降低的趋势。树龄对全干密度、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均达影响极显着水平,对气干弦向干缩率达影响显着水平,对全干弦向干缩、体积干缩缩率、径向干缩率、弦向湿胀率、径向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均达影响不显着水平。气干密度与各项力学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小,气干密度可以对红椿木材的力学性质进行初步预测。3、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红椿木材基本密度、体积干缩率,各项力学指标均降低,这不仅与低分子量物质(如抽提物、无机物及降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流失有关,也与纤维结晶度的降低有关。老化前后,心材的物理力学性质都高于边材,这与心材的解剖学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相对应。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和自然老化处理后,心材和边材的表面颜色均发生变化。

白仙富[8](2007)在《区域绿化演变及发展对策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化的基本含义是造林、育林、护林和零星植树,从目前看,凡是在人类干预下,为了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下实现的地表绿色植被增加,都可以称为绿化,公园内的植物造景属于造园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一般意义的绿化。绿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区域绿化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手段,不同时期,人地矛盾表现不一样,对区域绿化质和量的要求不一样。区域绿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来都是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社会对绿化的主导需求,决定着区域绿化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属性。区域绿化表现出强烈的阶段特征。首先根据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将区域绿化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根本性转变四个阶段,古代指从远古到清代鸦片战争前,根据生产力状况、绿化发展程度、环境背景等将它分为绿化萌芽、绿化体系形成、绿化发展鼎盛时期、绿化发展末期四个时段。现代区域绿化从建国后到1997年,根据政策的重大变化和对区域绿化目标的方向性调整,这一阶段分为绿化技术的兴起、区域绿化的曲折发展、区域绿化的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古代和现代之间为近代区域绿化。从1998年开始,区域绿化理念和林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与以往的区域绿化都有着本质的差别,1998年至今单独划一个阶段。我国的区域绿化最初是从农业生产中产生的。这是由于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自身的衣食需求。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之后,区域绿化逐渐从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为农业的一种补充。以美化、防护、纪念等为目的的绿化也是区域绿化的一个方面,但范围和规模较小。到了明朝时期,出现了纯商品目的的区域绿化,区域绿化的一部分逐渐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随着国外林业建设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传入、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区域绿化的目的逐渐转向改造自然环境。受当时国情和认识的影响,社会对绿化的主要需求以木材和林副产品为主。绿化以改造自然环境和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兼顾其他需要的状况,持续到上世纪末。1998年洪水灾害之后,国家开始审视林业新的发展方向,对区域绿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调整,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为主要策略、追求生态效益为最主要目的。要实现现阶段的绿化目标,应该对绿化进行分区,即对区域内的绿化按其相似性和差异性所做的地域划分,划出的各个不同地域单元是类似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以往的自然区划是绿化分区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绿化分区是为了制定符合区域自然条件的绿化发展规划。并非所有陆地都有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先权,大部分土地处在对食物、木材、草料和燃料能源的需求压力下,必须在绿化分区的基础之上考虑绿化的功能划分。绿化目标实现的另一个重要保证是绿化技术,包括物种选择、整地、抚育、绿化基地的建设等。论文对云南省绿化分区进行了初步讨论,包括云南的绿化分区、分区内的绿化规划,并结合云南林业生产,按照绿化功能讨论了云南以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为主的地域划分。

汪志强[9](2006)在《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桑树害虫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我国桑树害虫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研制了桑树害虫诊治专家系统。据作者调查研究,目前我国桑树害虫已知有338种,隶属于11个目71个科(包括蛛形纲蜱螨目4个科和软体动物腹足纲2个科),其中含有1个新种,并厘定2个新同物异名。分布种类数最多的5个目为:同翅目93种,鞘翅目90种,鳞翅目77种,半翅目30种,直翅目20种。研究总结了常见的50余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记述了这些害虫的别名、寄主、危害及分布等资料,并附有虫态和为害状图片,为桑树害虫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研制的桑树害虫诊治专家系统,具有害虫识别诊断、防治咨询等功能,实现了桑树害虫诊治的信息化,希冀将对桑树植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吴雪梅[10](2017)在《山东省惠民县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林业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对我们林业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惠民县是我国黄渤海地区和“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区,区域优势明显,林业发展迅速,林木种植面积大,品种丰富,种植结构复杂,有害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分布本底不清,难以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防控,急需对惠民县的有害生物进行系统调查。本研究通过田间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田间与室内病虫害鉴定相结合、调查数据分类统计与深度分析相结合对惠民县3街道,11个镇进行了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以期为该区域有害生物科学防控提供基本依据。本研究共鉴定林业有害生物147种,天敌昆虫14种。其中病害64种,包括叶部病害45种,枝干病害17种,根部病害2种,杨树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发生最为严重;害虫有83种,其中食叶害虫29种,蛀干害虫9种,顶芽枝梢害虫34种,地下害虫8种,种实害虫4种,以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为害叶部最为严重,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eldi)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钻蛀危害最为严重;天敌昆虫14种。林木病害发生主要集中在麻店镇、魏集镇、何坊街道、县城以及周边的大型林木基地,虫害主要集中在魏集镇、胡集镇、何坊街道以及周边的大型林木基地,病害与虫害的发生区域重叠现象明显;惠民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危害相对较轻,病虫害发生区域高度重叠,病虫害疫情基本可控。上述研究对惠民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也对滨州市乃至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刺槐木材两种主要蛀虫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槐木材两种主要蛀虫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光肩星天牛研究现状
    1.1 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区
    1.2 寄主
    1.3 生活史及习性
        1.3.1 生活史
        1.3.2 主要生物学特性
    1.4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
        1.4.1 人工物理方法
        1.4.2 化学药剂防治
        1.4.3 利用成虫的不育性防治
        1.4.4 利用微生物、啄木鸟防治
        1.4.5 利用诱饵、诱杀树种控制
    1.5 林木对天牛抗性与机制的研究
        1.5.1 林木抗虫性鉴定方法
        1.5.2 林木抗蛀干害虫序列评定的分析方法
        1.5.3 不同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差异研究
        1.5.4 林木抗天牛机制的研究
    1.6 光肩星天牛寄主树种的分布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研究
    2.1 调查地点、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地点及其自然环境概况
        2.1.2 调查与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光肩星天牛的水平分布
        2.2.2 光肩星天牛的垂直分布
    2.3 光肩星天牛分布区生态因子分析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4 光肩星天牛在东北地区区域分布、危害特点及猖獗类型划分
        2.4.1 辽南、鲁东防护、经济林区
        2.4.2 华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2.4.3 松辽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2.4.4 长白山用材、水源林区
        2.4.5 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2.4.6 小兴安岭用材林区
        2.4.7 大兴安岭北部用材林区
        2.4.8 聚类分析
    2.5 讨论
3 中国北方主要树种抗光肩星天牛序列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地点
        3.1.2 调查树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树种被害程度和抗级评定
        3.2.2 讨论
4 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与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序列研究
        4.2.2 供试柳树品种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测定
        4.2.3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序列
        4.3.2 不同柳树品种抗光肩星天牛物理机制研究
        4.3.3 柳树抗光肩星天牛化学机制研究
    4.4 结论与讨论
        4.4.1 主要结论
        4.4.2 讨论
5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对光肩星天牛的化学防御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杨树品种的选用
        5.1.2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分析
    5.2 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分析结果
        5.2.1 杨树枝条韧皮部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5.2.2 杨树枝条木质部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5.3.1 结论
        5.3.2 讨论
6 天牛灾害生态控制技术的探讨
    6.1 两项天牛防治技术的比较
        6.1.1 农田林网光肩星天牛传播趋势与防治技术研究
        6.1.2 树种合作防御天牛危害宏观模式研究
        6.1.3 两项防治措施的比较
    6.2 伐根嫁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2.1 伐根嫁接技术的研究
        6.2.2 伐根嫁接技术的应用
    6.3 光肩星天牛生态治理对策
7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4)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发展历程
        1.1.2 杨树天牛的界定
        1.1.3 杨树天牛危害类群的划分
        1.1.4 主要杨树天牛种类、分布与寄主
        1.1.5 杨树天牛灾害的发生及主要成因
    1.2 杨树天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杨树天牛控制基础研究
        1.2.2 杨树天牛控制技术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森林有害生物类群与控制策略
    2.1 问题的提出
        2.1.1 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Sustainable Pests Management in Forestry,SPMF)
        2.1.2 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层次
    2.2 森林有害生物类群的传统划分方法
        2.2.1 以危害部位为依据
        2.2.2 以生物系统的分类阶元依据
        2.2.3 以产地为依据
        2.2.4 以有害生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为依据
    2.3 森林有害生物类群划分的新思路及管理策略
        2.3.1 有害生物与寄主协同进化过程中的数量依存关系
        2.3.2 有害生物和寄主植物的自然分布、区域关系
    2.4 各类群的控制思路
3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策略
    3.1 问题的提出
        3.1.1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3.1.2 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现状
        3.1.3 西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严重的主要成因
    3.2 西北地区森林有害生物灾害控制的主要策略
        3.2.1 强化几点认识
        3.2.2 控制技术对策
    3.3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人工林生物灾害的理论基础
        3.3.1 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
        3.3.2 风险分散理论
        3.3.3 抗性相对论
    3.4 现有杨树天牛控制措施的层次与评价
        3.4.1 针对害虫个体的技术
        3.4.2 针对单株被害木的技术
        3.4.3 针对整个害虫种群或林分的技术
    3.5 多树种合理配置控制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策略
        3.5.1 第1代林网
        3.5.2 第2代林网
        3.5.3 加强型2代林网
4 杨树天牛生态阈值的初步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1.1 林木害虫ET的主要特点
        4.1.2 制定林木蛀干害虫经济阈值需考虑的因素
        4.1.3 林木生态阈值的概念和特点
    4.2 研究方法与材料
        4.2.1 调查试验区
        4.2.2 调查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调查结果
        4.3.2 各病虫害因素与合作杨枯梢程度的回归分析
        4.3.3 生态阈值的确定
    4.4 结论与讨论
        4.4.1 结论
        4.4.2 讨论
5 光肩星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记忆”效应的初步研究
    5.1 研究意义
        5.1.1 补充营养和种群发展的相互关系
        5.1.2 取食、产卵寄主的选择行为
        5.1.3 在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天牛灾害中的指导作用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栖息状态
        5.3.2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刻槽情况
        5.3.3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产卵情况
        5.3.4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交配情况
        5.3.5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取食情况
    5.4 结论与讨论
6 防护林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群落结构与生态位
    6.1 调查林地情况及调查方法
        6.1.1 调查林地情况
        6.1.2 调查方法
        6.1.3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镇北堡新疆杨纯林带中钻蛀性害虫的空间格局
        6.2.2 镇北堡主要钻蛀性害虫危害与新疆杨生长指标的关系
        6.2.3 镇北堡新疆杨钻蛀性害虫不同时期的生态位变化
        6.2.4 甘城子乡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6.2.5 不同树种配置林带中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数量变化
        6.2.6 主要钻蛀性害虫在不同年龄枝条上的分布
        6.2.7 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的幼虫体长结构
        6.2.8 不同树种上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程度比较
        6.2.9 混交林带中不同害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6.2.10 天敌控制作用评价
    6.3 主要结论
7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技术与效果评价
    7.1 背景
    7.2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关键技术
        7.2.1 加强型2代林网的主要树种划分
        7.2.2 多树种合理配置须综合考虑的因素
        7.2.3 加强型2代林网的主要树种合理配置技术
    7.3 诱饵树的诱集效果和管理技术
        7.3.1 诱饵树的诱集效果
        7.3.2 诱饵树管理技术
    7.4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效果
    7.5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技术体系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展望
        8.3.1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8.3.2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自控的思路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及论着目录
致谢

(5)中国古北区林木钻蛀害虫天敌姬蜂(膜翅目:姬蜂科)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概述
    1.1 姬蜂分类研究史
    1.2 寄生林木钻蛀害虫的姬蜂的分类研究概况
    1.3 姬蜂科成虫形态特征
    1.4 姬蜂的生物学
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3 林木钻蛀害虫天敌姬蜂的分类
    犁姬蜂亚科Acaenitinae
        长臀姬蜂族Coleocentrini
        长臀姬蜂属Coleocentrus Gravenhorst
        暗长臀姬蜂Coleocentrus caligatus Gravenhorst
        色角长臀姬蜂Coleocentrus chipsanii(Matsumura)
        亮长臀姬蜂Coleocentrus excitator(Poda)
        枯木姬蜂属Cumatocinetus Sheng
        无室枯木姬蜂Cumatocinetus inareolatus Sheng
        犁姬蜂族Acaenitini
        犁姬蜂属Acaenitus Latreille
        询犁姬蜂Acaenitus dubitator(Panzer)
        耕姬蜂属Arotes Gravenhorst
        白带耕姬蜂Arotes albicinctus albicinctus Gravenhorst
        杰赞姬蜂属Jezarotes Uchida
        滑杰赞姬蜂Jezarotes levis Sheng
    栉姬蜂亚科Banchinae
        雕背姬蜂族Glyptini
        曲脊姬蜂属Apophua Morley
        双点曲脊姬蜂Apophua bipunctoria(Thunberg)
        缩姬蜂族Atrophini
        缺沟姬蜂属Lissonota Gravenhorst
        祁连缺沟姬蜂Lissonota chilianica Sheng,sp.nov.
        朝鲜缺沟姬蜂Lissonota chosensis(Uchida)
        唇缺沟姬蜂Lissonota clypeator clypeator(Gravenhorst)
        拟唇缺沟姬蜂Lissonota clypeator similis Sheng
        觅缺沟姬蜂Lissonota fundator(Thunberg)
        剧缺沟姬蜂Lissonota histrio(Fabricius)
        开原缺沟姬蜂Lissonota kaiyuanensis Uchida
        小樽缺沟姬蜂Lissonota otaruensis(Uchida)
        具柄缺沟姬蜂Lissonota petiolata Sheng
        侧缺沟姬蜂Lissonota pleuralis Brischke
        细齿缺沟姬蜂Lissonota serrulota Sheng
        毛缺沟姬蜂Lissonota setosa(Geoffroy)
        申氏缺沟姬蜂Lissonota sheni Sheng
        纹缺沟姬蜂Lissonota striata Sheng
        枞缺沟姬蜂Lissonota sapinea Townes,Momoi&Townes
        蛀虫缺沟姬蜂Lissonota terebrans Sheng
    缝姬蜂亚科Campopleginae
        钝唇姬蜂属Eriborus F(o|¨)rster
        伏钝唇姬蜂Eriborus applicitus Sheng,sp.nov.
        大螟钝唇姬蜂Eriborus terebrans(Gravenhorst)
        暗姬蜂属Rhimphoctona F(o|¨)rster
        露暗姬蜂Rhimphoctona(Xylophylax)lucida(Clément)
    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
        分距姬蜂属Cremastus Gravenhorst
        双分距姬蜂Cremastus geminus Gravenhorst
        齿腿姬蜂属Pristomerus Curtis
        透翅蛾齿腿姬蜂Pristomerus paranthrenus Sheng,sp.nov.
    沟姬蜂亚科Cryptinae
        甲腹姬蜂族Hemigasterini
        端脊姬蜂属Echthrus Gravenhorst
        西伯利亚端脊姬蜂Echthrus reluctator sibiricus Kokujev
        沟姬蜂族Cryptini
        芦苇姬蜂属Thrybius Townes
        陶芦苇姬蜂Thrybius togashi Kusigemati
        木卫姬蜂属Xylophrurus F(o|¨)rster
        矛木卫姬蜂Xylophrurus lancifer(Gravenhorst)
        离沟姬蜂属Apocryptus Uchida
        悦离沟姬蜂Apocryptus gratus Sheng et Sun
        斗姬蜂属Torbda Cameron
        白纹斗姬蜂Torbda albivittatus Sheng et Sun
        蛀姬蜂属Schreineria Schreiner
        杨蛀姬蜂Schreineria populnea(Giraud)
    瘤姬蜂亚科Pimplinae
        德姬蜂族Delomeristini
        梭姬蜂属Atractogaster Kriechbaumer
        槭梭姬蜂Atractogaster acertus Sheng,sp.nov.
        德姬蜂属Delomerista
        新德姬蜂欧洲亚种Delomerista novita europa Gupta
        长尾姬蜂族Ephialtini
        兜姬蜂属Dolichomitus Smith
        短兜姬蜂Dolichomitus brevissimus Sheng,sp.nov.
        头兜姬蜂Dolichomitus cephalotes(Holmgren)
        弱瘤兜姬蜂Dolichomitu debilis Sheng
        隔兜姬蜂Dolichomitus diversicostae(Perkins)
        杜兜姬蜂Dolichomitus dux(Tschek)
        强兜姬蜂Dolichomitu fortis Sheng
        河南兜姬蜂Dolichomitus henanensi Sheng,sp.nov.
        卡西兜姬蜂Dolichomitus khasianus Gupta & Tikar
        中齿兜姬蜂Dolichomitus mesocentrus(Gravenhorst)
        收获兜姬蜂Dolichomitus messor messor(Gravenhorst)
        纳喀兜姬蜂Dolichomitus nakamurai(Uchida)
        杨兜姬蜂Dolichomitus populneus(Ratzeburg)
        普兜姬蜂Dolichomitus pterelas(Say)
        嵩兜姬蜂Dolichomitus songxianicus Sheng,sp.nov.
        亮兜姬蜂Dolichomitu splendidus Sheng
        天牛兜姬蜂Dolichomitus tuberculatus tuberculatus(Geoffroy)
        长尾姬蜂属Ephialtes Gravenhorst
        北海道长尾姬蜂Ephialtes hokkaidonis Uchida
        泛长尾姬蜂Ephialtes manifestator(Linnaeus)
        爱姬蜂属Exeristes F(o|¨)rster
        具瘤爱姬蜂Exeristes roborator(Fabricius)
        蚀结姬蜂属Exestuberis Wang et Yue
        细蚀结姬蜂Exestuberis gracilis Wang et Yue
        光瘤姬蜂属Liotryphon Ashmead
        毛光瘤姬蜂Liotryphon crassiseta(Thomson)
        点刻光瘤姬蜂Liotryphon punctulatus(Ratzeburg)
        筒瘤姬蜂属Pimplaetus Seyrig
        泰山筒瘤姬蜂Pimplaetus taishanensis He
        曲姬蜂属Scambus Hartig
        布曲姬蜂Scambus(Scambus)buolianae(Hartig)
        宽颊曲姬蜂Scambus(Scambus)eurygenys Wang et Yue
        宽背曲姬蜂Scambus(Scambus)latustergus Wang
        密点曲姬蜂Scambus(Scambus)punctatus Wang et Yue
        汤姬蜂属Townesia Ozols
        青海汤姬蜂Townesia qinghaiensis He
        瘤姬蜂族Pimplini
        埃姬蜂属Itoplectis Foerster
        松实小卷蛾埃姬蜂Itoplectis cristatae Iwata
    牧姬蜂亚科Poemeniinae
        拟皱姬蜂族Pseudorhyssini
        拟皱姬蜂属Pseudorhyssa Merrill
        斑基拟皱姬蜂Pseudorhyssa maculicoxis(Kriechbaumer)
        牧姬蜂族Poemeniini
        副凿姬蜂属Deuteroxorides
        东方副凿姬蜂Deuteroxorides orientals(Uchida)
        长节姬蜂属Dolichotrochanter Sheng,gen.nov.
        奇长节姬蜂Dolichotrochanter peculiaris Sheng,sp.nov.
        曲爪姬蜂属Eugalta Cameron
        白缘曲爪姬蜂Eugalta albimarginalis(Uchida)
        湖北曲爪姬蜂Eugalta hubeiensis He
        新凿姬蜂属Neoxorides Clement
        颈新凿姬蜂Neoxorides collaris (Gravenhorst)
        锐新凿姬蜂Neoxorides longiacer Sheng
        黑新凿姬蜂Neoxorides varipes niger Kasparyan
        裂爪姬蜂属Podoschistus Townes
        阿裂爪姬蜂Podoschistus alpensis(Uchida)
        牧姬蜂属Poemenia Holmgren
        陷牧姬蜂Poemenia depressa Wang et Gupta
        线牧姬蜂Poemenia hectica(Gravenhorst)
    皱背姬蜂亚科Rhyssinae
        上皱姬蜂属Epirhyssa Cresson
        辽宁上皱姬蜂Epirhyssa liaoningica Sheng,sp.nov.
        北海道上皱姬蜂Epirhyssa sapporensis Uchida
        马尾姬蜂属Megarhyssa Ashmead
        北海道马尾姬蜂Megarhyssa jezoensis(Matsumura)
        斑翅马尾姬蜂Megarhyssa praecellens(Tosquinet)
        大马尾姬蜂Megarhyssa superba(Schrank)
        皱背姬蜂属Rhyssa Gravenhorst
        定山皱背姬蜂Rhyssa jozana Matsumura
        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Rhyssa persuasoria persuasoria(Linnaeus)
        小皱背姬蜂属Rhyssella Rohwer
        黑小皱姬蜂Rhyssella approximator(Fabricius)
        三钩姬蜂属Triancyra Baltazar
        黑脸三钩姬蜂Triancyra galloisi(Uchida)
        色三钩姬蜂Triancyra tricolorata Sheng,sp.nov.
        斑三钩姬蜂Triancyra maculata Sheng et Pan
    短须姬蜂亚科Tersilochinae
        长凹姬蜂属Diaparsis F(o|¨)rster
        栗雪片象长凹姬蜂Diaparsis niphadoctona He
        皱长凹姬蜂Diaparsis multiplicator Aubert
        直长凹姬蜂Diaparsis rectiuscula Sheng,sp.nov.
    凿姬蜂亚科Xoridinae
        瘦角姬蜂属Ischnoceros Gravenhorst,1829
        暗足瘦角姬蜂Ischnoceros pedipullus Sheng,sp.nov.
        乡瘦角姬蜂Ischnoceros rusticus(Geoffroy)
        北海道瘦角姬蜂Ischnoceros sapporensis Uchida
        齿姬蜂属Odontocolon Cushman
        股齿姬蜂Odontocolon dentifemorale Wang & Gupta
        曲齿姬蜂Odontocolon geniculatum(Kriechbaumer)
        褐齿姬蜂Odontocolon rufum(Uchida)
        针齿姬蜂Odontocolon spinipes(Gravenhorst)
        凿姬蜂属Xorides Latreille
        上凿姬蜂亚属Xorides(Epixorides)
        白斑上凿姬蜂Xorides(Epixorides)albimaculatus Sheng
        高凿姬蜂亚属Xorides(Gonophonus)F(o|¨)rster
        无斑高凿姬蜂Xorides(Gonophonus)exmacularis Wang et Gupta
        邻高凿姬蜂Xorides(Gonophonus)propinquus(Tschek)
        魏氏高凿姬蜂Xorides(Gonophonus)weii Sheng
        齿凿姬蜂亚属Xorides(Moerophora)F(o|¨)rster
        比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 bichoffi Clément
        伏牛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funiuensis Sheng
        加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jakovlevi(Kokujev)
        济源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jiyuanensis Sheng,sp.nov.
        褐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rufipes(Gravenhorst)
        图强齿凿姬蜂Xorides(Moerophora)tuqiangensis Sheng
        凿姬蜂亚属Xorides(Xorides) Latreille
        棘凿姬蜂Xorides(Xorides)aculeatus Liu et Sheng
        黑凿姬蜂Xorides(Xorides)ater(Gravenhorst,1829)
        短唇凿姬蜂Xorides(Xorides)brachylabis(Kriechbaumer)
        举凿姬蜂Xorides(Xorides)erigentis Wang et Gupta
        叉凿姬蜂Xorides(Xorides)furcatus Liu et Sheng
        毛凿姬蜂Xorides(Xorides)hirtus Liu et Sheng
        丽凿姬蜂Xorides(Xorides)irrigator(Fabricius)
        长尾凿姬蜂Xorides(Xorides)longicaudus Sheng,sp.nov.
        前凿姬蜂Xorides(Xorides)praecatorius(Fabricius)
        北海道凿姬蜂Xorides(Xorides)sapporensis(Uchida)
        隐凿姬蜂Xorides(Xorides)sepulchralis(Holmgren)
        曲凿姬蜂Xorides(Xorides)tortus,sp.nov.
4.结论及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5.致谢
6.主要参考文献
7.附记(Appendix)
8.彩色图版
9.个人简介
10.导师简介
11.成果目录清单

(6)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 ——以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资料介绍
    五、概念说明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传统时期的邢西山区状况
    第一节 邢西山区的社会生态
    第二节 邢西山区的资源开发
    第三节 生态环境
    小结
第二章 战争状态下的邢西山区建设
    第一节 组织起来,生产度荒
    第二节 战争状态下的山区农业
    第三节 以副补农:战争状态下的山区副业
    第四节 植树造林
    小结
第三章:山区建设的起步:合作化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第一节 山区建设方针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必须解决粮食问题:农业
    第三节 植树造林,绿化山区
    第四节 多种经营
    第五节 从沟谷治理到综合治理:合作化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建设繁荣幸福的新山区":"大跃进"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山区建设方针的演变
    第二节 人民公社在山区:邢西山区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第三节 山区农业大跃进
    第四节 多种经营与社队企业
    第五节 大造林:大跃进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六节 山区农村电气化的初步尝试
    小结
第五章 "一手抓山,一手抓川":调整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第一节 "一手抓山,一手抓川":山区建设方针的形成
    第二节 一手抓川:修滩地
    第三节 下楼出院:山区的半机械化工具改革
    第四节 一手抓山: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战天斗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第一节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山区建设方针的确定
    第二节 向山要地:综合治理英谈沟
    第三节 向河要地:决战南河滩
    第四节 建设高标准大寨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五节 一种、二养、三加工、四采掘:多种经营
    小结
第七章 太行山道路的先行者: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第一节 从"以粮为纲"到"以林为主":改革开放新时期山区建设方针的转变
    第二节 科技初进太行山
    第三节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第四节 办企业,跨小康
    第五节 新世纪,再创业
    第六节 集体化道路的坚守者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集体化时代邢西山区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集体化时代邢西山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集体化时代的邢西山区建设所留下的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红椿木材材性及耐老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红椿木材的研究现状
        1.2.1 红椿生态学特性
        1.2.2 红椿栽培及选育
        1.2.3 红椿材质研究
    1.3 树龄对木材性质的研究现状
        1.3.1 解剖特性
        1.3.2 物理力学性质
    1.4 耐老化性研究
    1.5 木材颜色变异研究
    1.6 研究目的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创新点
    1.9 试验方案
        1.9.1 技术路线
        1.9.2 实验采集
第二章 红椿木材解剖学特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构造特征
        2.3.2 年轮宽度径向变异研究
        2.3.3 导管细胞形态径向变异研究
        2.3.4 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异研究
        2.3.5 组织比量
    2.4 小结
第三章 红椿木材物理力学性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物理性质
        3.3.2 力学性质
        3.3.3 密度与力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红椿木材心材和边材的耐老化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心材和边材的解剖学特性
        4.3.2 人工加速老化对心材和边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4.3.3 FT-IR分析
        4.3.4 纤维结晶度
        4.3.5 人工加速老化对心材和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两种老化方式对红椿木材颜色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总酚含量测定
        5.3.2 自然老化
        5.3.3 人工加速老化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红椿木材材性
        6.1.2 红椿木材抗老化性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硕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8)区域绿化演变及发展对策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
    1.1 绿化的定义与发展
    1.2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1 区域绿化的基本问题
        1.2.2 我国正处于区域绿化的重要时期
        1.2.3 研究的科学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区域绿化研究现状
    2.1 区域绿化效益的研究
        2.1.1 绿化是建设与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1.2 绿化与全球变化
        2.1.3 绿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2.1.4 区域绿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2 区域绿化技术的研究
    2.3 绿化的管理
    2.4 绿化物种的使用
    2.5 区域绿化史的研究
    2.6 区域绿化面临的挑战
        2.6.1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式
        2.6.2 区域绿化与理想目标有很大差距
    2.7 小结
3 区域绿化演变
    3.1 区域绿化阶段划分
    3.2 古代区域绿化
        3.2.1 古代区域绿化的萌芽
        3.2.2 古代区域绿化体系的形成
        3.2.3 古代区域绿化的鼎盛时期
        3.2.4 古代区域绿化发展的后期
        3.2.5 古代区域绿化小结
    3.3 近代区域绿化
        3.3.1 绿化背景分析
        3.3.2 区域绿化思想发展
        3.3.3 主要造林队伍
        3.3.4 近代区域绿化的技术发展
        3.3.5 近代区域绿化小结
    3.4 现代区域绿化
        3.4.1 绿化背景分析
        3.4.2 现代造林技术的兴起
        3.4.3 现代区域绿化的曲折发展
        3.4.4 现代区域绿化的新发展
        3.4.5 现代区域绿化发展小结
    3.5 区域绿化的历史性转变
        3.5.1 绿化背景分析
        3.5.2 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3.5.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3.5.4 森林水文效应的再讨论
        3.5.5 小结
    3.6 区域绿化发展的总结
4 区域绿化的发展对策
    4.1 区域绿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2 区域绿化的目标
    4.3 区域绿化的对策
        4.3.1 区域绿化的理论分析
        4.3.2 区域绿化分区讨论—云南绿化分区探讨
        4.3.3 区域绿化技术
5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9)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第一章 桑树害虫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 桑树害虫名录
    第三章 桑树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记述
    第四章 桑园叶蝉新种记述
    第五章 桑树害虫诊治多媒体专家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一、中文名索引
    二、学名索引
害虫检索表
发表论文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10)山东省惠民县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调查地概况
        1.2.1 惠民县地理位置
        1.2.2 惠民县地质地貌
        1.2.3 惠民县气候水文
        1.2.4 惠民县林木资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调查范围
        2.1.2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踏查
        2.2.2 标准地调查
        2.2.3 有害生物鉴定
        2.2.4 有害生物多样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业有害生物鉴定结果
        3.1.1 林业病害鉴定结果
    3.2 林业病虫害多样性分析
        3.2.1 林业病害区域分布分析
        3.2.2 林业害虫区域分布分析
        3.2.3 林业病害分类分析
        3.2.4 林业害虫多样性分析
    3.3 惠民县危害严重的几种病虫害调查分析
        3.3.1 危害严重的几种病害调查分析
        3.3.2 危害严重的虫害研究分析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速生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4.2.2 林木种植模式发生改变
        4.2.3 林业生产向智能化和网络化迈进
        4.2.4 人工纯林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增大
        4.2.5 新品种引入引起新病害增多
        4.2.6 病害与虫害发生区域高度重叠
        4.2.7 惠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刺槐木材两种主要蛀虫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研究[D]. 王志刚.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2]刺槐木材两种主要蛀虫的初步研究[J]. 射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林业科技资料, 1977(04)
  •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D]. 骆有庆.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5]中国古北区林木钻蛀害虫天敌姬蜂(膜翅目:姬蜂科)分类研究[D]. 盛茂领.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6]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 ——以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D]. 邓群刚. 南开大学, 2010(10)
  • [7]红椿木材材性及耐老化性研究[D]. 夏林敏.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8]区域绿化演变及发展对策初步研究[D]. 白仙富.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 [9]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D]. 汪志强. 苏州大学, 2006(12)
  • [10]山东省惠民县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调查[D]. 吴雪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两种主要刺槐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