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王补心丹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君迪[1](2021)在《基于心风内动假说采用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心风内动”病机假说在临床治疗中指导意义,为中医治疗室性早搏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6月-2021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城院区及通州院区门诊或病房治疗,符合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颗粒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干预4周,分别在基线及4周后收集基本信息、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室性早搏次数、平均心率、中医证候评分、生命体征、肝肾功离子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收集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从而验证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疗效、安全性及“心风内动”病机假说指导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史、Holter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次数、中医证候评分总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Holter室性早搏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有效率分别是76.7%和73.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室性早搏次数为(2076.40±2778.80)次/24小时,对照组为(3091.73±4416.29)次/24小时,均较干预前次数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两组间室性早搏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Holter平均心率:干预后,试验组平均心率为(69.50±5.18)次/分,对照组平均心率为(67.03±4.87)次/分,与干预前相比,两组都有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平均心率进行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总分为(7.20±3.11)分,对照组为(11.77±3.10)分,两组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减轻中医单项症状,其中试验组在改善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症状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突发突止、乏力、口干、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在干预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对于气阴两虚证室性早搏有效,可明显减少Holter室性早搏次数。2.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可降低气阴两虚证室性早搏患者平均心率,疗效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当。3.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可改善室性早搏患者心悸主症及气短、乏力、胸闷等气阴两虚兼症,其对于风证突发突止疗效显着,与对照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证明“心风内动”病机假说可为室性早搏的病机之一,具有一定临床治疗指导意义。4.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刘丽伟[2](2021)在《“益气养阴,化痰定悸”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痰瘀互结兼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导师运用“益气养阴,化痰定悸”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痰瘀互结兼气阴两虚证)患者,其中治疗组(基础西药治疗加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和对照组(基础西药治疗)各50例,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电图及DCG等临床数据,汇总成Excel表格,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及DCG的变化及疗效。结果:1.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证候改善疗效显着(P﹤0.05),特别是改善气短、乏力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11例显效,占比为22%,有31例有效,占比为62%,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3例显效,占比为6%,有30例有效,占比为60%,总有效率为6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有4例显效,占比为8%,有29例有效,占比为58%,总有效率为66%;对照组仅有1例显效,占比为2%,有23例有效,占比为46%,总有效率为48%。两组疗效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均有减少。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病病机为以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兼有虚火内生。病位在心,与肾密切相关。2.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彭玉霞,彭玉芝,张斌霞[3](2021)在《浅谈脑心论治在治疗老年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始于《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认为心脑与生命的关系最为密切,且经络是沟通心脑与防治老年病的内在桥梁。故而从心脑论治老年病具有充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心脑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瘀和虚,瘀为淤血阻络,虚为血不养神。淤血阻络、血不养神所致的脏腑亏虚是老年病的基本病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都证实了心脑论治老年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不断深入探讨了心脑论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活血通络法、养心安神法的作用机理,从心脑论治已经成为老年病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方向及思路。
杨健[4](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探索中医药对冠心病辨证论治的生物学基础》文中指出冠心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威胁。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形成了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精髓的中医临床诊断和用药治疗体系,强调对疾病的不同证候进行分析和正确的诊断,并指导正确又精准的用药。中医药对冠心病进行辨证论治、分型用药取得了显着效果,然而其生物学基础尚不明确,系统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技术,系统探讨中医药对冠心病辨证论治、分型用药潜在的生物学基础。首先,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复方网络和关联规则挖掘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共计197个复方和186味中药的冠心病中药复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丹参、川芎、黄芪等药材的使用频次大,治疗冠心病的中医用药以活血药、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化痰药为主,以活血药、祛痰药、补虚药为主的药物配伍构成核心药物组合。性味归经分析发现中药温寒并用,以甘、辛、苦味为主,归肝、脾、心、肺、胃、肾经,与中医胸痹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涉及多脏器的病因病机相吻合。分析冠心病中药网络发现,该网络节点度服从幂率分布,具有异质性,大部分节点的度很小,少部分节点有相对很大的度,而这少部分的大度节点恰恰对应了冠心病中药复方中的核心中药,例如丹参、川芎、黄芪、当归、瓜蒌等,它们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补血、补气、化痰等,对应了冠心病的核心病因病机。其次,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技术,探索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用药的潜在生物学基础。通过文献调研,共选定了八个冠心病典型证型及对应中药复方,并从TCMID、Drug Bank、Dis Ge NET等数据库中搜集了复方对应的活性化合物、潜在作用靶标、冠心病疾病基因等信息。通过计算复方作用靶标与冠心病疾病基因在人类全基因组背景网络上的相关性、复方作用靶标与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西药小分子作用靶标的网络邻近度,发现各中药复方的作用靶标均与冠心病疾病基因有显着相关性、各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均与九类心血管药物靶点有一定的重叠,从分子层面上证实了中药复方对冠心病的有效性。从药材、症状、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五个层面对八个复方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发现八个复方在多层面上均能聚为五类,且在症状、靶标和信号通路上的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八个复方均具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共同富集了七条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别为5-羟色胺能突触、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生成、氮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聚为每一类的中药复方对应了特异性的生物学过程:用于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证的左归饮、参附汤合右归饮(复方7、8)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改善肾功能;用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的血府逐瘀汤、八珍汤和加味生脉散(复方2、5和6)通过特异性干预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中的CXCL5、CXCL8、CXCL12、CCL19和CCL21等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用于痰浊闭阻证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复方3)通过特异性作用于CXCR4、CXCL12等靶点,调节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肠道免疫网络,提高免疫力;用于寒凝心脉证的宽胸丸(复方4)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用于心血瘀阻证的冠心Ⅱ号方(复方1)通过调节VEGF信号通路,干预血管生成。另外,本研究利用整合拓扑相似和功能相似设计的一种冠心病中药复方重要靶标的排名算法,成功识别了每个中药复方的重要靶标,并证实了整合拓扑相似和功能相似比仅考虑拓扑相似的算法具有优越性。之后,通过检索Pub Med和Pub Chem数据库,利用文本挖掘技术验证了本研究中部分识别的重要靶标和复方的作用机理,如复方7和8对肾功能的影响,复方2、5和6的抗炎作用等。最后,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血府逐瘀丸、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潜在作用机理。通过构建“中药-化合物-靶标”网络、冠心病疾病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复方潜在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GO、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中药复方中多个活性成分(儿茶素、槲皮素、柚皮素、橙皮素、异甘草素、丹参酮类化合物、川芎内脂类化合物、脂肪酸类等)主要作用于F2、P2RY12、ITGB3、TLR4、PTGS2、SLCO1B3、SLCO1B1、ABCA1、ABCC2、ABCC6、GGCX、ENPP1、MIF、PRKAA1、F13A1等多个靶标,通过调控血小板激活、补体和凝血级联、NF-κB信号通路、胆汁分泌和催产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和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进而起到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作用。总体而言,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等手段,首次系统地探究了中医药对冠心病进行辨证论治、分型用药的潜在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为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干预提供了现代医学证据,也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一种借鉴。
黄晓宇,谢光璟,黄攀攀[5](2020)在《天王补心丹加减干预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使用基因芯片测序技术测定睡眠剥夺大鼠模型被天王补心丹干预前后,能量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功能表达谱的变化,为睡眠剥夺的防治提供可能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造模后随机分为天王补心丹组和模型组,天王补心丹组按照20 g·kg-1的剂量灌服天王补心丹水煎剂,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连续灌胃14 d。取肝、心、下丘脑为样本,高通量测序获取差异基因,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与lncRNA的共表达网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其中3个差异性显着的能量代谢关键基因神经肽Y(NPY),双特异性磷酸酶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DUSP1/MKP-1),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得到321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31个,下调90个,主要促进脂代谢、糖代谢与蛋白代谢进程;参与纤维蛋白原、维生素B6与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的合成表达;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53基因(p53),环磷酸腺苷(cAMP)等信号通路。与模型组比较,天王补心丹组IDU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NPY和DUSP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天王补心丹从多方面干预睡眠剥夺大鼠的能量代谢机制,通过下调NPY,DUSP1的mRNA表达水平,可能激活参与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脂质代谢。
刘蓓[6](2020)在《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文中认为心律失常,属传统医学“心悸”范畴,是心血管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无论是西药还是手术等治疗,均存在一些相关副作用和易复发的问题。传统医学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临床治疗心悸病的方剂疗效参差不齐,效方有限,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宫廷医学隶属于传统医学,是研究宫廷内医事制度和医疗技术的医学,聚集了历代优秀中医学家的智慧,代表着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法[1],具有辨证严谨、务求实效的特点。宋代三大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宫廷医学颇具代表性的医籍,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心悸病方剂数量众多,临床实用性较好。因此,对宋代三大官修方书心悸病方剂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下实践经验,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宋代宫廷医学文献心悸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对宫廷医学文献中的心悸病方剂进行挖掘分析,探索宫廷医学心悸病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选取自古代宫廷医学文献代表着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部方书中治疗心悸病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组方用药特点。结果:1.筛选出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中132首,共涉及中药141味。2.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人参、炙甘草、茯神、麦冬、茯苓、远志、龙齿、防风、黄芪、肉桂,得到药物高频组合有“炙甘草,人参”“人参,茯神”“麦冬,人参”等;归经频次最多为心经;最常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安神药、解表祛风药。3.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通过对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的数据挖掘,得出心悸病位在心,而与五脏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以心气不足为核心,甚则虚劳;标实之邪包括风邪、痰热、水饮,而以外风为主。论治心悸,总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最常用补虚药、安神药、解表祛风药,体现其以补益虚损,安神定悸为主法,且重视祛除风邪。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研究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对张京春教授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例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并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总结其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教授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门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纳入张教授门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病例资料226个,涉及中药157味。2.张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中药有甘松、煅牡蛎、延胡索、酸枣仁、白芍、炙甘草、桂枝、麦冬、仙鹤草、天麻、党参、煅龙骨等;高频药物组合为“延胡索,甘松”“甘松,煅牡蛎”“甘松,酸枣仁”“延胡索,煅牡蛎”等;归经频次最多为肝经;最常使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祛风药。3.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9个新处方。4.录入病例中心律失常证型分布最常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使用方剂最频为调肝益气定悸汤、四逆散。结论:通过对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张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最常用药物分类为补虚、理气、安神、祛风药,以药源方,实为炙甘草汤、四逆散、桂甘龙牡汤方中常用药物。以方推法,治法为益气养阴、疏肝理气、安神定悸。依法创方,张教授自拟调肝益气定悸方,传承宫廷医学思想,从肝论治,兼顾益气、安神以定悸。
张泰,杨楠,康琳,黑穆荣,孙晓昕,曲佳琳,周忠琴,王彦敏,董佩佩[7](2019)在《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天王补心丹组方精当,治疗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见心悸怔忡、焦虑健忘、大便秘结、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对其历史源流、古今药效进行综述,同时总结其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研究,为天王补心丹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经验。
黎慧卿[8](2019)在《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祖国医学在数千年前提出的胸痹心痛,属于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的范畴,目前已成为现代文明病之一。因后天环境中的多因素例如摄入营养过剩、缺乏锻炼、肥胖率发生率上升、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下,发病年龄有趋于年轻化,导致胸痹心痛(冠心病)人群基数越来越庞大。虽然科技水平、医疗水平的进步,该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乃至对社会的影响都颇大。几千年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传统医学的康复理念以及其特有的康复治疗手段例如中药、针灸、推拿等,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传统康复治疗因其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而,汇总整理胸痹心痛的中医康复理论、临床机制、治疗及应用内容,以及推动其在临床的应用也迫在眉睫。方法针对中医胸痹心痛相关的康复理论及其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并另以近代中西医学、现代药理学与养生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及书籍,作为现代中医学心病康复研究之验证数据。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检索方法是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所收录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相关文献数据以搜寻检索式(关键词)一康复、心病、心病康复、中医康复、胸痹心痛、冠心病、动脉硬化、中药、针灸、饮食、中医护理等相关字眼,借以收集资料;手工查阅方法主针对重要相关性专书等研究书籍史料进行书面查询。主要将胸痹心痛中的中医康复内容分为胸痹心痛的理论研究及治疗方法、中医康复的现代学研究三个部分进行文献的归纳整理,最后将所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总结论述。成果本研究搜集查阅相关医书文献,整理探讨资料,论文内容述及胸痹心痛症,及对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的中药康复、饮食康复、针灸康复及中医护理归纳出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对胸痹心痛制定的相关中医康复的内容,并从相关研究中显示出中医康复对于患者疾病预后的积极意义。结论本研究为提升罹患心疾者的全面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查阅中西医学心病康复相关文献及相关书籍,总结出中医康复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以祖国医学为主导的古代还是西方医学为主流医学的现今,中医康复在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不论是从现代实验室研究数据方面、中药等具体中医康复手段的具体作用机制方面,亦或是患者自身的疗效和生活水平改善方面,中医康复手段都获得了认可。虽然中医康复体系目前还存在不足的一面,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回归家庭、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
周婧[9](2018)在《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为养心氏片在防治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病例选择西医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证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常规基础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相关治疗的的基础上,再加服养心氏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积分、心绞痛疗效、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l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睡眠障碍总疗效等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线数据(性别、年龄分布、平均病程、合并症、血管及支架植入情况、血脂、血糖、左心室射血分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之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中医证候疗效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积分均下降(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积分减少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均下降,HDL-C水平升高,但在降低TG、提高HDL-C水平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降低TC、LDL-C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经治疗后较之对照组,更加能够降低TC、LDL-C的水平(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各项数值均有所下降,但改善效果均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SQI总分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患者PSQI总积分的方面作用更明显(P<0.01),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心氏片可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及伴随症状,且具有安全性。可有效降低患者TC、LDL-C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的PSQI积分。动物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标准SD大鼠,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先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即分别标记为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养心氏片低剂量组、曲美他嗪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其中养心氏片高、低剂量组、曲美他嗪组及模型组均采用冠脉结扎的方法使大鼠心肌缺血,备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相应的予以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通过观察灌胃后第24小时各组大鼠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含量,并于观察实验结束时(即灌胃第14天)各组大鼠的心肌病理学变化,检测其CK-MB、c Tn T、游离脂肪酸(FFA)、糖原(Gly)、琥珀酸脱氢酶(SDH)、磷酸肌酸(CP)、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Na+-K+-ATP酶活力、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的蛋白表达及AMPK-m RNA表达水平。以此来探索研究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CK-MB、cTnT含量升高,体内FFA的含量亦增多(P<0.05),SDH含量降低,Gly含量减少,CP、ATP含量降低,Na+-K+-ATP酶活性降低,AMPKα2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养心氏片可使缺血心肌病理学明显改善,CK-MB、c Tn T、FFA含量减少(P<0.05),SDH、Gly、CP含量增多,Na+-K+-ATP酶活性增高,AMPKα2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m 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能通过影响急性心肌缺血情况下缺血心肌及心肌能量代谢的相关环节指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胥丹,曲寿河,单爽,刘冰塞北,孙长山[10](2018)在《天王补心丹的现代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述天王补心丹的现代临床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天王补心丹现代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28篇,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天王补心丹是古代中医经典名方之一,一直以来,该方以精妙的组方原理和奇佳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近年来,天王补心丹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妇科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中,并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提示天王补心丹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延缓衰老等作用。
二、天王补心丹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王补心丹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心风内动假说采用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室性早搏发生机制及西医诊疗进展 |
1. 室性早搏发生机制 |
2. 室性早搏诊断进展 |
3. 室性早搏治疗的研究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室性早搏中医研究进展及心风内动病机假说 |
1. 中医对室性早搏的病机认识 |
2. 心风内动病机假说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分析 |
3.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疗效分析及理论探讨 |
2. 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的组方思路 |
3. 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药物组成分析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3 病例观察表 |
附录4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5 不良反应统计表 |
个人简历 |
(2)“益气养阴,化痰定悸”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中医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探索中医药对冠心病辨证论治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一、冠心病 |
(一)冠心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三)冠心病的现代医学治疗 |
(四)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
二、研究现状 |
(一)冠心病辨证分型及用药 |
(二)冠心病中医用药规律 |
(三)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生物学基础 |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
四、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中药复方纳入和排除标准 |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三、结果 |
(一)药物频次分析 |
(二)药物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分析 |
(三)中药网络分析 |
(四)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四、讨论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的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用药的生物学基础挖掘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一)数据准备 |
(二)基于网络的药物作用效果评价 |
(三)中药复方聚类方法 |
(四)中药复方重要靶点识别算法 |
(五)中药复方作用靶点和通路的文本挖掘验证 |
三、结果与讨论 |
(一)中药小分子及其靶标基本信息 |
(二)中药复方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西药的靶标类别分析 |
(三)中药复方对冠心病作用效果的网络分析 |
(四)中药复方的多层面聚类分析 |
(五)中药复方的重要靶标的识别分析 |
(六)文本挖掘验证中药复方的重要靶标和治疗机制 |
四、讨论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药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一)数据准备 |
(二)网络构建 |
(三)GO和 KEGG富集分析 |
(四)分子对接 |
三、结果与讨论 |
(一)中药小分子-潜在靶点网络 |
(二)冠心病疾病基因的PPI网络 |
(三)复方潜在靶标的PPI网络 |
(四)GO和 KEGG富集分析 |
(五)中药-化合物-靶标-信号通路网络 |
(六)分子对接验证 |
四、讨论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二、获奖情况 |
三、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5)天王补心丹加减干预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品及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造模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动物取材 |
2.4 基因芯片测序天王补心丹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 |
2.4.1 RNA抽提 |
2.4.2 RNA质检 |
2.5 差异基因与lnc RNA共表达网络构建 |
2.6 检测NPY,DUSP1,IDUA的m RNA表达水平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天王补心丹组与模型组的差异基因筛选 |
3.2 差异基因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 |
3.3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 |
3.4 差异基因与lnc RNA的共表达网络 |
3.5 对SD大鼠NPY,DUSP1,IDUA m RNA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6)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宫廷医学文献对心悸的研究概述 |
1. 宫廷医学的内涵 |
2. 宫廷医学的分类 |
3. 宫廷医学的学术成果概述 |
4. 宫廷医学心悸病名源流 |
5. 宫廷医学对心悸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心律失常的西医认识与中医药治疗进展 |
1. 心律失常的西医认识 |
2.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单味中药活性成分 |
2.2 经典古方 |
2.3. 自拟方 |
2.4 中成药 |
2.5 其他中医疗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
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宋代宫廷医学文献心悸方剂组方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
1.3 分析软件 |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
1.5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用药频次分布 |
2.2 归经统计 |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3. 讨论 |
3.1 用药频次 |
3.2 归经分析 |
3.3 关联规则分析 |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与筛选 |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
1.3 分析软件 |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
1.5 数据挖掘分析 |
2. 结果 |
2.1 入选病例基本信息 |
2.2 病例疾病诊断情况 |
2.3 收录处方数据分析 |
2.4 药物频数分布 |
2.5 用药规律分析 |
2.6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2.7 方剂频数分布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讨论 |
3.2 用药频次讨论 |
3.3 关联规则与新处方讨论 |
3.4 证候与方剂频次讨论 |
4. 张教授辨治心律失常经验特点 |
4.1 病证结合 |
4.2 审因论治 |
4.3 方证相关 |
4.4 重视祛风 |
5. 结论 |
6. 验案举隅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课题来源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王补心丹的历史源流 |
2 天王补心丹古今药效 |
2.1 神经系统疾病 |
2.1.1 失眠 |
2.1.2 焦虑 |
2.1.3 抑郁症 |
2.1.4 眩晕 |
2.1.5 老年痴呆 |
2.1.6 谵妄 |
2.2 循环系统疾病 |
2.2.1 心绞痛 |
2.2.2 心律失常 |
2.2.3 病毒性心肌炎 |
2.2.4 心力衰竭 |
2.2.5 脓毒症心衰病 |
2.3 内分泌系统疾病 |
2.3.1 糖尿病性心肌病 |
2.3.2 甲状腺功能亢进 |
2.3.3 围绝经期综合征 |
2.3.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
2.3.5 月经后期 |
2.4 皮肤病 |
2.4.1 黄褐斑 |
2.4.2 痤疮 |
2.4.3 神经性皮炎 |
2.5 其他疾病 |
2.5.1 迁延性肝炎 |
2.5.2 习惯性便秘 |
2.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5.4 小儿多动症 |
2.5.5 头颈癌化疗毒性 |
2.5.6 帕金森病伴便秘 |
3 现代药理研究 |
3.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3.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3.3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4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衰老作用 |
3.5 保肝作用 |
4 小 结 |
(8)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胸痹心痛中医概述 |
1.1 病名溯源 |
1.2 证候表现 |
1.3 病因病机 |
1.3.1 寒邪侵袭 |
1.3.2 饮食不节 |
1.3.3 痰瘀阻滞 |
1.3.4 七情内伤 |
1.4 辨证分型 |
1.5 中医治疗 |
第二章 现代心脏康复概述 |
2.1 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 |
2.1.1 个体化运动 |
2.1.2 宣传教育 |
2.1.3 心理康复 |
2.2 心脏康复对象 |
2.3 心脏康复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应用 |
2.4 现代心脏康复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三章 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 |
3.1 康复理论 |
3.1.1 理论渊源 |
3.1.2 理念内涵 |
3.2 传统康复治疗 |
3.2.1 中药康复 |
3.2.2 饮食康复 |
3.2.3 针灸康复 |
3.2.4 传统运动康复 |
3.2.5 中医护理 |
第四章 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现代机制研究 |
4.1 细胞因子机制 |
4.2 神经体液激素机制 |
4.3 血液流变学研究 |
4.4 血管内皮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
1.引言 |
2.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剔除及终止试验的标准 |
3.治疗方法 |
3.1 研究对象试验分组 |
3.2 给药方法 |
3.3 试验药品及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4.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性指标 |
5.疗效判定标准 |
5.1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标准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5.3 心绞痛症状积分标准(见附录三) |
5.4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见表3) |
5.5 睡眠障碍临床总疗效判定标准 |
6.统计学处理 |
7.结果 |
7.1 一般资料分析 |
7.2 观察指标 |
7.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 |
8.讨论 |
8.1 稳定性冠心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
8.2 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 |
8.3 中医学对胸痹的辨证论治 |
8.4 气虚血瘀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 |
8.5 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
1.引言 |
2.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目标 |
3.实验材料 |
3.1 实验药物 |
3.2 实验动物 |
3.3 主要实验器材及仪器 |
3.4 实验主要试剂 |
4.实验方法 |
4.1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建立 |
4.2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造模成功标准 |
4.3 分组及给药 |
4.4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
5.统计学处理 |
6.实验结果 |
6.1 心电图 |
6.2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
6.3 大鼠的心肌病理学的变化 |
6.4 对各组大鼠血清CK-MB及cTnT的动态变化比较 |
6.5 对各组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比较 |
7.讨论 |
7.1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心肌病理学观察比较 |
7.2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CK-MB及c Tn T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
7.3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
7.4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AMPK蛋白表达及AMPK-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 |
(10)天王补心丹的现代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失眠 |
1.1 尿毒症失眠 |
1.2 老年性失眠 |
1.3 阴虚火旺型失眠 |
2 心血管疾病 |
2.1 室性早搏 |
2.2 房性早搏 |
2.3 糖尿病性心肌病 |
2.4 心血管神经症 |
2.5 冠心病 |
2.6 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 |
2.7 脓毒性心衰病 |
3 痴呆症 |
3.1 阿尔兹海默病 |
3.2 血管性痴呆 |
3.3 记忆障碍 |
4 妇科疾病 |
5 其他疾病 |
5.1 中风后焦虑症 |
5.2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心肝阴虚证) |
5.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5.4 习惯性便秘 |
5.5 神经性皮炎 |
5.6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 |
5.7 贫血 |
6 展望 |
四、天王补心丹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心风内动假说采用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贾君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益气养阴,化痰定悸”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D]. 刘丽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3]浅谈脑心论治在治疗老年病中的应用[J]. 彭玉霞,彭玉芝,张斌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探索中医药对冠心病辨证论治的生物学基础[D]. 杨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5]天王补心丹加减干预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黄晓宇,谢光璟,黄攀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2)
- [6]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D]. 刘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7]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J]. 张泰,杨楠,康琳,黑穆荣,孙晓昕,曲佳琳,周忠琴,王彦敏,董佩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8)
- [8]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文献研究[D]. 黎慧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D]. 周婧.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天王补心丹的现代临床应用[J]. 胥丹,曲寿河,单爽,刘冰塞北,孙长山.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