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期,绝学时期起起落落,发现真相报明时期(前言)

同一时期,绝学时期起起落落,发现真相报明时期(前言)

一、绝学相期同发越,冥探正理报明时(前言)(论文文献综述)

阿拉木斯[1](2017)在《中国蒙古因明学史略》文中提出因明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大体可分三支,即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再由中国东渐至日本、朝鲜、蒙古,使得中国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明在汉地几成绝学,中国政府将因明列入绝学而抢救保护中。近年来,因明又弘传至欧美各国,形成一门国际性学术。本文以藏传佛教蒙古化的因明为研究对象,对其传入蒙古地区之前与蒙古地区的接触、因明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过程以及传入之后的发展概况和佛教因明对蒙古族文化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论述。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概述研究概况、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等;正文第一部分,对主要概念以及相关关系进行辨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早期蒙古地区与因明的接触情况、因明传入蒙古时的吐蕃和蒙古的历史背景;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因明的形成与发展,探究蒙古因明的渊源及其传承过程,也就是蒙古因明的形成与发展概况;第四部分,简要论述了藏传因明正式传入蒙古地区之后的发展及其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概况。

朱婧芬[2](2017)在《新近中国佛教量论因明学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自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学界在佛教量论因明学这一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学术信息,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汉语文献中与佛教量论因明学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综述介绍并作简要论述,总结其发展规律,对未来因明学发展有借鉴意义。对佛教量论因明学文献的分类、归纳主要涉及:量论因明原典的梵文、藏文、汉文对勘研究;有关因明义理、知识论、方法论的专题研究;因明史类研究;比较研究和因明的现代化;因明发展的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这些方面。正文部分分三个部分,前两章将近十年的文献分两部分整理,即论题中的“述”的部分,第三章是对近十年因明整体发展情况的概览和分析,即论题中的“评”的部分。第一章的研究主题为“因明研究开启新篇章的第一个五年”,这里的五年是从2006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该章具体内容是将因明学在这段时间里的学术成果分类,第二章的研究主题为“因明研究开启新篇章的第二个五年”,这里的五年是自2012年到2017年笔者论文完成前的这段时间。前两章内容主要是对文献的整理,论述多为一笔带过,对这十年佛教量论因明学研究成果的具体论述在本文第三章。

李段霞[3](2017)在《试论虞愚的因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虞愚先生一生对因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其中包括对因明的研究和撰述,发表了多篇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参与主编了《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等等。这些行动全都体现了虞愚先生抢救和发展因明的志愿和决心。其对因明义理的研究也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弘扬的。本文正是力求对虞愚的因明研究内容和成果做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和系统性整合,以期发掘出有益的价值。以此来充分呈现出虞愚对因明的贡献以及在因明界的价值,同时也期望能为因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虞愚本人的简介,虞愚因明研究的主要内容,虞愚因明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学界的研究现状。在虞愚的简介中着重阐述了虞愚因明研究的贡献。虞愚的因明研究采用互资参证的方法,对三种逻辑进行了精细且系统的比较。这一比较研究弥补了前人在因明研究中只重注疏这一方法上的缺陷,同时也启迪了后人。第二部分包括三章,是对虞愚因明研究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这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虞愚对因明概况的研究,虞愚对因明发展史中重要人物的研究,虞愚对因明义理的研究。1.虞愚对因明历史演进的进程进行了梳理,写就了一幅清晰的因明史谱系图。2.虞愚对陈那、法称和玄奘三位大师各自对因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进行了研究,以此来阐释因明发展中的转折点。3.虞愚以西方逻辑的术语和体系来解释因明义理,其中包括因明三支推论式、因三相、喻支、现量比量等问题,从阐述虞愚对因明义理的研究,也可以看出互资参证的研究方法始终贯穿于虞愚因明研究中。第三部分是最后一章,着重阐释了虞愚因明研究的若干启示,力求通过对虞愚因明研究的研究以期从中发掘出其对现在因明争论问题的价值及解决思路与方法。本文是对虞愚的因明研究的研究,因此笔者立足于虞愚的着作以及论文,力求对其因明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概括,在梳理的过程中,对虞愚的因明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细致阐述,并在阐述中发掘其对现在因明争论问题的启示。

汤铭钧[4](2013)在《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一》文中认为唐代玄奘法师随顺印度佛教的瑜伽行派传统,将佛教的逻辑学、知识论和辩论术学说统称为"因明"。时至今日,我们仍应使用"中国因明"来统称主要在中国汉、藏两地得到保存和发展的佛教逻辑学-知识论传统。"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是指从1896年至今这一百多年中在中国发生的对于因明的研究。对于百年因明研究的研究,不是外在于百年因明研究本身的另一项课题,而是我国的因明研究在经历了长期发展以后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学界的总结和回顾,还未全面实现自觉的总结与反思,未能在反思中彻底扭转以往"据西释中"的研究模式。唯有将百年因明研究的总结视为因明研究本身的事情,才能真正从内行的角度作出评判与鉴别、总结与反思、继承与发扬。

刘宗棠[5](2013)在《贵州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2年在贵州的三个重要会议》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在贵州有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可以作为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标志。其实,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中,在逻辑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与发展中,贵州学人常常是主动积极地认真参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卓有成效的。王延直《普通应用论理学》出版100周年纪念会,着名的因明学家虞愚在贵州大学讲学七十周年纪念会,以及在贵阳召开中国逻辑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等都是中国逻辑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几年来,贵州大学因明学者研究硕果累累,毕节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正在兴起。可以期望,在逻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贵州应该而且可能作出更大贡献。

刘培育[6](2009)在《绝学相期同发越 冥探正理报明时——纪念着名因明学家虞愚先生诞生100周年》文中认为虞愚先生(1909—1989)是我国现代着名的佛学家、因明家、诗人和书法家。本文只谈谈作为因明学家的虞愚先生。佛学院里学因明虞愚自幼跟祖母学佛经,就对佛教产生崇敬心情。在厦门读中学时,利用课余时间读梁启超、章太炎的佛学着作,不仅能领悟书中意蕴,还常常为之动情。1924年,母亲去世,他"痛彻心脾"。其时,报端刊出武昌

赵岩[7](2008)在《《经下》逻辑理论考察》文中指出《墨经》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系统逻辑科学理论的着作,以极其浓缩、精练的文字,述说古代科学和逻辑学的内容,学术价值极高。《墨经》讲究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经下》、《经说下》的表达结构就是“以说出故”形式的运用。它一般是在《经下》先列出一个科学命题、定律,然后以“说在……”的形式,简明地标出命题之所以成立的理由,在《经说下》进一步展开。《经下》以“说在”字样给出具有一般道理,同类或类的事例,分别与论题构成演绎、归纳或类比论证方式。对《经下》内容的解读,可使对墨家逻辑的认识更加深入。首先,《经下》中共有45条“说在”表述的是逻辑学的内容。其次,《经下》中包含的逻辑内容有:推理规则,集合与元素,名、实之说,逻辑规律,模态命题。这些逻辑内容的存在,丰富了墨家逻辑,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再次,《经下》中有34条“说在”的论说形式是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8条“说在”,后面的例子是对前面论点的举例说明。最后,《经下》中存在着墨家逻辑丰富的推理形式。其中包括:止、假、擢、等词、效这五种推理形式。《经下》中存在的这些逻辑理论,对墨家逻辑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下》中逻辑理论的考察也证明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丰富。

赵岩[8](2007)在《绝学相期同发越 冥探正理报明时——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侧记》文中提出2006年12月8日9时30分,"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因明文献中心、世界逻辑史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燕山大学举行。会议由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朱广荣教授主持,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孟卫东教授为挂牌仪式致辞。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刘宗棠[9](2003)在《佛家逻辑与论辩》文中研究说明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也极为强劲。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论辩学的复兴与创新。我国的一些学者正在从因明中吸取营养,借以构建适应于现代的论辩学。我们要继承因明这份珍贵的遗产,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前进。

乐逸鸥[10](1990)在《四十年因明论着索引(1949-1989)》文中指出(一)着作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陈大齐中华书局(台湾) 1970年重印佛家逻辑研究霍韬晦佛光出版社(台湾) 1978年,佛教法住学会 1985年香港一版因明入正理论讲义慧圆佛教出版社(台湾) 1978年重印

二、绝学相期同发越,冥探正理报明时(前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学相期同发越,冥探正理报明时(前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蒙古因明学史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概况
        1. 国内研究状况
        2. 国外研究状况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1. 研究重点
        2. 研究难点
一、主要概念与相关关系
    (一)概念辨析
    (二)相关关系
二、蒙古因明传入时的历史背景
    (一)早期蒙古地区与佛教的接触
        1. 匈奴时期
        2. 蒙古与西夏的交往
        3. 蒙古与金国的交往
        4. 元朝统治中原时期
    (二)蒙元时期的吐蕃社会
        1. 阿里地区
        2. 桑朴寺
        3. 西藏萨迦派
        4. 西藏格鲁派
    (三)因明传入时的蒙古历史背景
三、佛教因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因明的起源
    (二)因明传入西藏
    (三)因明传入蒙古地区
        1. 元代一度传入
        2. 明代再度传入
        3. 清代及以后的发展
        4. 小结
四、因明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一)《甘珠尔》《丹珠尔》经略述
        1. 《甘珠尔》《丹珠尔》经概述
        2. 蒙文《甘珠尔》《丹珠尔》
    (二)中国蒙古因明的主要学派及其思想
        1. 萨迦派与格鲁派及其思想
        2. 蒙古因明学着名代表人物简介
    (三)因明传入后对蒙古族的影响
        1. 对萨满教的影响
        2. 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3. 对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新近中国佛教量论因明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
    二、相关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三、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文章结构说明
第一章 因明研究开启新篇章的第一个五年
    第一节 文献研究
        一、原典研究
        二、书评
    第二节 专题研究
        一、义理研究
        二、知识论研究
        三、方法论研究
    第三节 史类研究
        一、纯粹史类研究
        二、史类对比研究
    第四节 比较研究与因明的现代化
        一、藏汉因明的比较研究
        二、因明与西方逻辑之比较
        三、其他比较研究与因明的现代化
    第五节 其他研究
        一、藏传因明研究
        二、蒙古地区因明研究与现状
        三、因明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因明研究开启新篇章的第二个五年
    第一节 文献研究
        一、原典研究
        二、书评
    第二节 专题研究
        一、义理研究
        二、知识论和方法论研究
        三、因明的论式、推理形式与辩论性研究
        四、逻辑性研究与因明的非逻辑方面研究
    第三节 史类研究
        一、纯粹因明史研究
        二、国内外因明研究史
        三、个人因明研究史
    第四节 比较研究与因明的现代化
        一、比较研究
        二、因明的现代性及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
        三、因明学者之论争
        四、现当代因明学出版、传播与教学情况
        五、因明建设与人才培养
第三章 研究成果补充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之补充
    二、研究成果之总结
    三、研究不足之反思与研究价值之实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试论虞愚的因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虞愚简介
    第二节 虞愚因明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虞愚因明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学界研究现状
第一章 虞愚对因明历史演进的研究
    一、因明在印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因明在中国汉地的发展情况
    三、因明在中国藏地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 虞愚对因明发展史中重要人物的研究
    第一节 对陈那因明的研究
    第二节 对法称因明的研究
    第三节 对玄奘的因明贡献的研究
第三章 虞愚对因明义理的研究
    第一节 对因明推论式的研究
    第二节 对因三相的研究
    第三节 对"喻支"的研究
    第四节 对现量、比量的研究
第四章 虞愚因明研究的若干启示
    ―、对因明研究方法的房示
    二、对因明推论式性质的启示
    三、对因三相问题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名:“中国因明”与“百年中国因明研究”
二、现有回顾与总结的成就与不足
三、新时期因明研究的正学与开新

(5)贵州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2年在贵州的三个重要会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现代中国的逻辑文化热潮
二、王延直纂着的《普通应用论理学》对我国逻辑文化的贡献
三、因明、虞愚与贵州
四、在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贵州应该而且可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7)《经下》逻辑理论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经下》中逻辑学的条目
    1.1 《经下》中关于逻辑学内容的45 条“说在”
    1.2 对另外五条“说在”的分析
        1.2.1 第139 条
        1.2.2 第144 条
        1.2.3 第145 条
        1.2.4 第149 条
        1.2.5 第152 条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经下》的论说内容
    2.1 论推理规则
        2.1.1 〔经101〕止,类以行之,说在同
        2.1.2 〔经107〕异类不比,说在量
        2.1.3 〔经167〕狂举不可以知异,说在有不可
    2.2 论集合与元素
        2.2.1 〔经113〕区物一体也,说在俱一、惟是
        2.2.2 〔经160〕“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住
        2.2.3 〔经168〕牛马之非牛,与可未可,说在兼
        2.2.4 〔经169〕彼此彼此与彼此同,说在异
    2.3 论名、实之说
        2.3.1 〔经134〕或过名也,说在实
        2.3.2 〔经141〕知狗而自谓不知犬,过也,说在重。〔经155〕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不可,说在重
        2.3.3 〔经149〕知其所不知,说在以名、取
        2.3.4 〔经173〕“惟吾谓”,非[私]名也则不可,说在反
    2.4 论逻辑规律
        2.4.1 对矛盾律的运用
        2.4.2 排中律
        2.4.3 同一律
    2.5 论模态命题
        2.5.1 四种模态命题
        2.5.2 四种模态命题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下》的论说形式
    3.1 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
        3.1.1 〔经141〕知狗而自谓不知犬,过也,说在重
        3.1.2 〔经170〕唱和同患,说在功
        3.1.3 〔经136〕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
    3.2 “说在”之后内容是对之前内容的举例说明
        3.2.1 〔经110〕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
        3.2.2 〔经177〕仁义之为内外也,悖,说在牾颜
    3.3 无法归类的3 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下》对推理形式的阐述
    4.1 止
    4.2 假
    4.3 擢
    4.4 等词推理
    4.5 效或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佛家逻辑与论辩(论文提纲范文)

一、佛家逻辑一因明的创建与传播
二、因明在汉地的衰微与复苏
三、因明论辩与“真唯识量”
四、从因明说论辩

四、绝学相期同发越,冥探正理报明时(前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蒙古因明学史略[D]. 阿拉木斯.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2]新近中国佛教量论因明学研究述评[D]. 朱婧芬. 贵州大学, 2017(03)
  • [3]试论虞愚的因明研究[D]. 李段霞. 南京大学, 2017(08)
  • [4]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一[J]. 汤铭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2)
  • [5]贵州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2年在贵州的三个重要会议[J]. 刘宗棠. 毕节学院学报, 2013(11)
  • [6]绝学相期同发越 冥探正理报明时——纪念着名因明学家虞愚先生诞生100周年[A]. 刘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下卷), 2009
  • [7]《经下》逻辑理论考察[D]. 赵岩. 燕山大学, 2008(04)
  • [8]绝学相期同发越 冥探正理报明时——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成立侧记[J]. 赵岩. 党政干部论坛, 2007(S1)
  • [9]佛家逻辑与论辩[J]. 刘宗棠.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 [10]四十年因明论着索引(1949-1989)[A]. 乐逸鸥. 因明研究, 1990

标签:;  ;  ;  ;  ;  

同一时期,绝学时期起起落落,发现真相报明时期(前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