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猕猴桃常温贮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双双,贺艳群,徐小彪,贾东峰,陶俊杰,梅奕阳,黄春辉[1](2021)在《不同采收期对‘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胡光明,夏文娟,郑丽,饶航空,雷鸣,王建,赵婷婷,李作洲,钟彩虹[2](2021)在《湖北省通山县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与果实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为深入了解湖北省通山县境内野生猕猴桃(Actinidia)分布现状,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对该地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通山县境内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发现了7个种(含变种),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群体居多;共记录152份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海拔跨度为210~1429 m,染色体倍性鉴定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收集中华猕猴桃果实44份,基于15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分析,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66%~75.76%,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介于0.35~2.02;依据11个数量性状对22份中华猕猴桃种质的果实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品质评价,发现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42%,‘GY07’、‘GY08’和‘HJ05’等3个种质具有较高的综合品质;基于聚类分析可将资源分为3大类。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强猕猴桃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和遗传保护的建议及策略。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3](2021)在《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及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不同类型杂交稻耐热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杂交籼稻、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和偏粳型籼粳杂交稻各2个品种为材料,在开花期设置常温、高温和高温下喷施0.15%BR 3种处理,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导致杂交稻的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显着下降,其中杂交籼稻耐热系数为0.73,显着高于偏粳型籼粳杂交稻(耐热系数0.47)。而高温下喷施BR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杂交籼稻、偏籼型和偏粳型杂交稻恢复系数分别为1.23、1.43和2.00,以偏粳型杂交稻的缓解效果最明显。喷施BR降低了高温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超氧阴离子含量,并提高了甲基乙二醛酶(GlyⅠ)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含量(GSH),同时改变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OsAPX1、OsCATB、OsGPX3和OsGLYI8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籼稻常温下产量表现低于籼粳杂交稻,但具有较强耐热性,高温下喷施BR对杂交籼稻产量下降的缓解效果明显低于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尤其是偏粳型,尽管对高温表现敏感,但与BR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喷施后产量可接近或达到常温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贾德翠,卜范文,蒋娟琼,涂洪强,彭书明,陈环,马幸幸,王元顺[4](2021)在《“红阳”猕猴桃果实低温贮藏期糖代谢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果实中主要生理指标(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多糖分解酶指标(果胶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和相关多糖分解酶基因进行测定,同时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探讨猕猴桃果实低温[(4±1)℃、Rh=90%]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与多糖分解酶及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45 d时,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值、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从刚采摘时的15.03 kg/cm2、1.52%、4.3%和6.8%变化至9.36 kg/cm2、0.76%、9.9%和16.8%,说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值逐渐下降,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4种多糖分解酶活性均表现出了"较高—高—低"的变化趋势,果胶酶和葡聚糖酶活性在贮藏30 d时出现了最大值,分别达到了8.09 mg/(min·g)和26.01 U/g,贮藏45 d时便急剧下降至4.86 mg/(min·g)和7.88 U/g;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贮藏15 d时出现了最大值,分别达到了1.06 mg/(min·g)和114.32 U/g,同样在贮藏45 d时急剧下降,仅为0.63 mg/(min·g)和36.74 U/g。相关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所对应的酶活性大小基本一致。猕猴桃果实在贮藏45 d时主成分综合评价值为负值,说明此时果实已经开始进入快速软化后熟期。
李广胜,邱夕,马骏,李昆仑,陈绍慧,路丹丹[5](2021)在《基于气相色谱的1-MCP检测方法及释放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异丁烯作为标准物,绘制标准曲线,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MCP浓度进行测定。建立条件如下:柱温100℃,载气压力120 kPa,进样器温度130℃,检测器温度150℃,进样量2 mL。此检测条件下,异丁烯和1-MCP浓度与峰面积值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可用于精确检测1-MCP气体的浓度。商品1-MCP释放条件为用水浸湿(或高湿度),释放速率与浸湿程度相关,干燥条件下不释放1-MCP气体。低温(0℃)条件对1-MCP气体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释放速率显着低于常温(28℃)条件。用保鲜袋包装青皮核桃并进行1-MCP处理(1-MCP药包放置于保鲜袋上部封口处)发现,相同时间内靠近药包放置点的1-MCP积累浓度显着高于远离药包放置点的位置,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且10 h内差异均达显着水平。
郭琳琳,庞荣丽,罗静,王瑞萍,乔成奎,田发军,王彩霞,李君,庞涛,谢汉忠[6](2021)在《猕猴桃果实采后常温贮藏期品质评价》文中提出为了研究猕猴桃果实采后营养品质变化及品质评价,以‘金桃’和‘徐香’猕猴桃为试材,监测了采后常温贮藏期5次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金桃’和‘徐香’分别在贮藏的第9 d和第6~7 d感官评价最佳。猕猴桃常温贮藏期硬度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为先快速后缓慢降低,‘金桃’和‘徐香’猕猴桃达到呼吸跃变时间分别为7 d和5 d,贮藏期限分别为11 d和8 d;贮藏期间2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总酚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升高,维生素C含量呈较稳定波动变化;贮藏期间‘金桃’猕猴桃的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徐香’猕猴桃。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分别在各自贮藏第9d和第7d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金桃’猕猴桃的综合得分高于‘徐香’猕猴桃。猕猴桃贮藏期间的品质最佳时期是呼吸跃变后的1~2 d,此时食用营养品质和风味最好,随着贮藏期延长,营养和风味等品质均受到影响。
郑建梅,肖妍,高贵田,封琦,李子君[7](2021)在《乙烯催熟徐香猕猴桃的响应面试验及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外源乙烯催熟徐香猕猴桃的过程中乙烯缓释剂用量、处理时间及贮藏温度对品质的影响,确定可靠的徐香猕猴桃催熟工艺参数,本研究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料,乙烯缓释剂用量、处理时间及贮藏温度为影响因素,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及感官评分等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建立特征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优化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对特征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并与响应面优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硬度及总酚含量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累计贡献率为63.861%,可作为反映催熟后猕猴桃品质的特征指标;响应面分析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乙烯缓释剂用量3.34 g·10kg-1、处理时间27.72 h、贮藏温度4.21℃;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乙烯缓释剂用量3.36 g·10 kg-1、处理时间27.68 h、贮藏温度4.38℃,2种方法的优化结果基本一致。综上,优化工艺可行且硬度、总酚结合Vc含量能够较好地评价乙烯催熟徐香猕猴桃的综合品质。乙烯催熟徐香猕猴桃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烯缓释剂用量3 g·10kg-1、处理温度25℃、处理时间28 h、贮藏温度4℃。经后期验证,使用该参数催熟徐香猕猴桃,其后熟时间缩短至5 d左右,较未处理组的后熟时间大大缩短。该优化工艺参数可为满足猕猴桃鲜果销售市场需求,保持果实后熟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李瑞娟,杨淑霞,王丹,黄天姿,梁锦,张璐,罗安伟[8](2022)在《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经剂量0(对照)、300、400和500 Gy高能电子束辐照后,于0~1℃、RH90%~95%冷库中贮藏90 d,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果实硬度、细胞壁组分、软化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辐照显着维持了果实的硬度,有效抑制了细胞壁骨架物质原果胶和纤维素的分解,延迟了果实后熟软化。同时,辐照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β-半乳糖苷酶(β-D-galaetosidase,β-Gal)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x)的活性,降低了PG、PME、β-Gal和Cx编码基因的表达。综合认为,以400 Gy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抑制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维持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高能电子束用于猕猴桃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陈厚锡,杨技超,王胜艳,潘丽珊,罗充,李苇洁[9](2021)在《影响猕猴桃花粉活力的因素探讨》文中指出为提高猕猴桃花粉贮藏水平,应对猕猴桃雌雄花期不遇的问题,以16个猕猴桃雄株品种(株系)花粉为试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用离体培养法测定不同脱药时间、干燥方式及贮藏方法对其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大花蕾后0~1 h散粉所得猕猴桃花粉活力最高,为79.30%~95.30%;随着脱药时间的推迟,花粉活力明显降低;除GX4、GX9外,同一品种(株系)采用恒温干燥箱烘干所得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密闭条件下,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80℃超低温贮藏的花粉1年后活力可保持在32.3%~70.1%。
马超,王如福,曹森,巴良杰,吉宁,王瑞[10](2021)在《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提高采后猕猴桃贮藏及货架期的品质。方法:以‘红阳’和‘hort-16A’2个品种猕猴桃为试材,幼果期至成熟期喷施1.0%糖醇螯合钙,采后果实0 ℃冷藏120 d结合25 ℃货架期12 d,测定果实营养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可以有效提高猕猴桃果实中的钙离子含量,抑制猕猴桃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呼吸强度和脂氧合酶活性的上升,减缓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结果还表明,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能够较好地维持‘红阳’和‘hort-16A’猕猴桃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积累,延缓猕猴桃的衰老。结论: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可以有效提高‘红阳’和‘hort-16A’猕猴桃果实贮藏效果。
二、猕猴桃常温贮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猕猴桃常温贮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采收期对‘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采收期对‘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1.1 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2.1.2 果实硬度和贮藏时间 |
2.1.3 糖酸与抗坏血酸含量 |
2.1.4 果实色素含量 |
2.2 不同采收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
2.2.1 相关性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2)湖北省通山县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与果实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地调查与材料收集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 |
1.2.2 果实性状描述与品质测定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调查与采样 |
2.2 倍性鉴定结果 |
2.3 44份野生猕猴桃果实性状及其多样性 |
2.4 野生猕猴桃果实软熟品质及其多样性 |
2.4.1 主要果实性状的差异分析 |
2.4.2 主成分分析与果实综合评价 |
2.4.3 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通山地区野生猕猴桃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
3.2 对野生猕猴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
(3)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1 产量及其构成 |
1.3.2 花粉活力 |
1.3.3 AsA、GHS含量和GlyⅠ活性测定 |
1.3.4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
2.2 高温和激素处理影响花粉活力 |
2.3 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 |
3 讨论 |
4 结论 |
(4)“红阳”猕猴桃果实低温贮藏期糖代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贮藏期间果实生理指标测定 |
1.2.2 贮藏期间果实多糖分解酶活性测定 |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过程中猕猴桃果实生理指标的变化 |
2.2 贮藏过程中猕猴桃果实多糖酶活性的变化 |
2.3 贮藏过程中猕猴桃果实多糖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
2.4 贮藏过程中猕猴桃果实糖代谢指标主成分分析 |
2.4.1 主成分个数确定 |
2.4.2 主成分综合模型构建 |
3 讨论与结论 |
(5)基于气相色谱的1-MCP检测方法及释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1.1 材料与试剂 |
1.1.2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建立异丁烯色谱检测条件 |
1.2.2 异丁烯浓度线性分析 |
1.2.3 商品1-MCP浓度线性分析 |
1.2.4 不同条件下1-MCP释放规律 |
1.2.4. 1 乐扣盒模拟包装 |
1.2.4. 2 PE50保鲜袋包装青皮核桃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异丁烯色谱检测条件筛选 |
2.1.1 柱温 |
2.1.2 载气压力 |
2.1.3 进样器温度 |
2.1.4 检测器温度 |
2.2 异丁烯与商品1-MCP浓度的线性分析 |
2.3 不同条件下1-MCP的释放规律 |
2.3.1 乐扣盒内模拟的1-MCP释放规律 |
2.3.2 不同温度下青皮核桃保鲜袋内1-MCP释放规律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6)猕猴桃果实采后常温贮藏期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1.2 所用仪器 |
1.3 感官评价方法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5 分析方法 |
1.5.1 主成分分析 |
1.5.2 猕猴桃品质的综合评价 |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感官评价 |
2.2‘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果实硬度的变化 |
2.3‘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果实风味品质的变化 |
2.3.1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
2.3.2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
2.3.3总酸和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
2.4‘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果实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的变化 |
2.5‘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2.6‘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 |
2.7‘金桃’和‘徐香’猕猴桃常温贮藏期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
3 讨论与结论 |
(7)乙烯催熟徐香猕猴桃的响应面试验及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表 |
1.3.2 理化指标的测定 |
1.3.3 感官评价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指标 |
2.2 特征指标的响应面分析 |
2.2.1 特征指标回归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 |
2.2.2 各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
2.2.3 各特征值指标的响应面优化结果 |
2.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 |
2.4 响应面及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结果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8)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辐照处理 |
1.2.2 样品制备 |
1.2.3 指标测定 |
1.2.3. 1 硬度测定 |
1.2.3. 2 细胞壁组分测定 |
1.2.3. 3 酶活性测定 |
1.2.3. 4 实时定量PCR(q RT-PCR)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期果实硬度的影响 |
2.2 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期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 |
2.3 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期间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2.4 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期间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
2.5 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期间细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结论 |
(9)影响猕猴桃花粉活力的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倍性检测 |
1.2.2 脱药时间 |
1.2.3 干燥方式 |
1.2.4 贮藏方法 |
1.3 花粉活力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染色体倍性 |
2.2 不同脱药时间对猕猴桃花粉活力的影响 |
2.3 不同干燥方式对猕猴桃花粉活力的影响 |
2.4 不同贮藏方法对猕猴桃花粉活力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10)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 |
1.2 材料与处理 |
1.3 仪器与设备 |
1.4 指标测定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细胞壁分离物中钙离子含量的影响 |
2.2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腐烂率的影响 |
2.3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硬度的影响 |
2.4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5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的影响 |
2.6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中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7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8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中Vc含量的影响 |
2.9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中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
2.10 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中LOX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四、猕猴桃常温贮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采收期对‘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 陈双双,贺艳群,徐小彪,贾东峰,陶俊杰,梅奕阳,黄春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 [2]湖北省通山县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与果实遗传多样性分析[J]. 胡光明,夏文娟,郑丽,饶航空,雷鸣,王建,赵婷婷,李作洲,钟彩虹. 植物科学学报, 2021(06)
- [3]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J].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 核农学报, 2021(12)
- [4]“红阳”猕猴桃果实低温贮藏期糖代谢分析[J]. 贾德翠,卜范文,蒋娟琼,涂洪强,彭书明,陈环,马幸幸,王元顺. 湖南农业科学, 2021(10)
- [5]基于气相色谱的1-MCP检测方法及释放规律研究[J]. 李广胜,邱夕,马骏,李昆仑,陈绍慧,路丹丹. 保鲜与加工, 2021(10)
- [6]猕猴桃果实采后常温贮藏期品质评价[J]. 郭琳琳,庞荣丽,罗静,王瑞萍,乔成奎,田发军,王彩霞,李君,庞涛,谢汉忠. 中国果树, 2021(10)
- [7]乙烯催熟徐香猕猴桃的响应面试验及工艺优化研究[J]. 郑建梅,肖妍,高贵田,封琦,李子君. 核农学报, 2021(11)
- [8]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 李瑞娟,杨淑霞,王丹,黄天姿,梁锦,张璐,罗安伟.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 [9]影响猕猴桃花粉活力的因素探讨[J]. 陈厚锡,杨技超,王胜艳,潘丽珊,罗充,李苇洁. 中国果树, 2021(09)
- [10]采前喷施糖醇螯合钙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J]. 马超,王如福,曹森,巴良杰,吉宁,王瑞. 食品科技,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