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明中抗霉菌的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钟珍梅[1](2019)在《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及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对亚热带丘陵山地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动态及其微生物学机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对绿肥施用或套种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等相关问题,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模拟培养和果园套种试验相结合,研究豆科绿肥施用和套种对果园红壤可溶性氮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模拟培养试验以空白(CK)和添加杂交狼尾草(P)为对照,研究两种温度(15℃和25℃)恒温恒湿培养180d,果园红壤施用圆叶决明(J)后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细菌群落数量、结构和组成等的动态变化;果园套种试验以清耕处理(TPN)为对照,研究长期套种圆叶决明(TPC)对土壤氮素状况、细菌群落数量、结构和组成的变化,分析阐明圆叶决明对亚热带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理,为圆叶决明作为豆科绿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两种温度恒温恒湿培养条件下,供试果园红壤添加圆叶决明后,培养初期(10~40d),有降低果园红壤TSN、SON和SIN含量的趋势,其中,SIN含量达到显着水平;培养中后期(40/60~180d),显着增加了果园红壤TSN、SON和SIN含量。与添加禾本科的杂交狼尾草的处理相比,两种温度恒温恒湿培养,添加豆科的圆叶决明显着增加了果园红壤TSN、SIN和SON含量。25℃恒温恒湿培养条件果园红壤TSN、SIN和SON含量高于15℃培养。2、两种温度恒温恒湿培养,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不同分类水平(门、冈、目、科和属)细菌种群数均产生显着影响。其中,添加圆叶决明与空白对照之间的差异大于添加圆叶决明与添加杂交狼尾草之间的差异。15℃恒温恒湿培养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种群数的影响发生在培养全期,而25℃恒温恒湿培养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培养10~80d。培养温度对添加圆叶决明的果园红壤不同分类水平细菌的种群数也产生显着影响,在不同分类水平(门、冈、目、科和属)均存在相对丰度具有显着性差异的细菌种群数。3、两种温度恒温恒湿培养,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种群数造成显着影响。添加圆叶决明至果园红壤显着提高了门水平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及属水平Rhizomicrobium属、苯基杆菌、慢生根瘤菌属、中生根瘤菌属、Devosia属、马赛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粘细菌属、Acidibacter属、CandidatusKoribacter属、Mucilaginibacter属和Niastella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属、Variibacter属、Pseudolabrys属、溶杆菌属、CandidatusSolibacter属、Bryobacter属和嗜酸栖热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了门水平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及属水平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单胞菌属、Variibacter属、Pseudolabrys属、溶杆菌属、CandidatusSolibacter属、Bryobacter属和嗜酸栖热菌属相对丰度。4、两种温度恒温恒湿培养,添加圆叶决明改变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和功能。添加圆叶决明改变了果园红壤门和属水平细菌群落组成,显着降低了细菌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25℃培养10~80d,则显着增加了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着。与添加禾本科的杂交狼尾草的处理相比,添加豆科圆叶决明的处理提高了果园红壤细菌Simpson指数,对Shannon指数。培养温度对添加圆叶决明的果园红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也产生显着影响,恒温恒湿培养10~30d,25℃培养较15℃培养果园红壤细菌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着提高;而培养100~180d,则相反。添加圆叶决明改变了果园红壤门和属水平细菌群落结构,15℃恒温恒湿培养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因素排序为:是否添加有机物料、培养时间和有机物料种类差异。25℃恒温恒湿培养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因素排序为:培养时间、是否添加有机物料和有机物料种类差异。5、两种温度恒温恒湿培养下,添加圆叶决明均对果园红壤属水平细菌群落功能造成显着影响。添加圆叶决明至果园红壤显着增加了土壤主要氨基酸代谢途径和其它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功能基因比例,降低了能量代谢过程、Global and overview maps过程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相关功能基因的比例。门和属水平细菌与可溶性氮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绿弯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对果园红壤SIN的生成贡献率大,是形成SIN的主要驱动力,而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浮霉菌门与SON关联度大,是形成SON的主要细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慢生根瘤菌属、Acidibacter属、CandidatusSolibacter属和Bryobacter属与SIN关联度大,是形成SIN的主导因素;鞘氨醇单胞菌属、Rhizomicrobium属、慢生根瘤菌属、苯基杆菌属、Acidibacter属、CandidatusSolibacter属、中生根瘤菌属和Bryobacter属与SON关联度大,是形成SON的主导因素。6、长期套种圆叶决明春秋两季能显着增加果园红壤TSN、SIN和SON含量,提高土壤供氮能力,但0-20cm土层夏季高温季节(8月)SON含量有降低趋势,且有向下土层迁移的趋势。高温季节(6月和8月),TPN(CK)和TPC(套种圆叶决明)处理果园红壤可溶性氮以SON为主,而12月和2月则相反;4月和10月TPN处理果园红壤可溶性氮以SIN为主,而TPC处理则以SON为主。长期种植豆科圆叶决明显着提高了果园红壤TN、TP、AN、NO3--N和有机质含量。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长期套种圆叶决明显着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特征,表现为显着降低了厚壁菌门、绿弯菌门、WPS-2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显着增加了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长期套种圆叶决明的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显着降低。
张启伟,阴健[2](1995)在《决明子现代研究概况》文中提出对中药决明子的化学、药理、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综述。
方袁梦梦[3](2013)在《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认为蒽醌是决明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肝和抑菌等功效。文献报道,决明中蒽醌经聚酮途径合成,其中聚酮合成酶是其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为了研究决明中蒽醌合成机制,从分子水平上调控决明中蒽醌的代谢合成,我们首先测定了决明各组织中的蒽醌含量,随后从决明中克隆得到查尔酮合成酶,序列分析表明其属于聚酮合成酶Ⅲ家族。并且考察不同组织中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克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对于查尔酮合成酶进行同源建模、分子对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研究工作,为从分子水平上调控决明中蒽醌的代谢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一、所测定决明8项组织中均含蒽醌,蒽醌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成熟种子、茎、未成熟种子、花、根、子叶、胚轴、复叶。表明蒽醌的生物合成在决明的多种器官中均能进行,而非组织特异性合成。而成熟种子的药用成分蒽醌含量最高,药用价值也最高,为中医常用决明种子入药提供了生物学依据。二、决明查尔酮合成酶属于第Ⅲ类聚酮合成酶,包括查尔酮合成酶活性中心Cyt164-His303-Asn336,可调控催化时底物的选择和碳链的长度。该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包含一个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内含子具有VspⅠ、Sna B Ⅰ、Hpa7Ⅰ、Pac Ⅰ和SspⅠ酶切位点,以及光诱导反应模块、增强子、水杨酸诱导反应元件和生理节奏调控元件等18个顺式调控元件。该序列酶基因翻译可得39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序列。三、决明查尔酮合成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在根中表达丰度相对最高,其次为叶片、茎、幼果和花蕾,而在下胚轴、子叶、果皮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表明决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在决明的多种组织是非组织特异性表达。四、通过决明查尔酮合成酶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筛选到其与对香豆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它们主要通过氢键、范德华力与底物结合,从而稳定底物在酶分子中的空间位置。五、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从低等到高等生物,它们具有的聚酮合成酶所含有的功能域种类是越来越少的,单个模块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模块利用率越来越高。Ⅲ型PKS内功能域的进化关系与物种进化关系完全一致,功能域与物种进化同步率极高,且作为临时查尔酮合成酶的PLN0317n比CHSlike所得的自举评估检测值更高,推测PLN0317n在黄酮类化合物形成基础碳环中作用几率更大,结构也更趋于保守。
张铁军[4](1995)在《决明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原植物及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研临、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决明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吕翠婷,黎海彬,李续娥,郭宝江[5](2006)在《中药决明子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从决明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谢达温[6](2009)在《决明子品质评价、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决明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近年来国际国内对决明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文为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前期工作已对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进行了质量研究与评价,本文进一步对小决明Cassia tora L.质量以及与决明质量进行比较研究,并制订决明子种子检验规程和种子质量标准,取得了以下成果并有所创新:首次收集了全国小决明主产地3省区21个市、县的50份小决明种质。标准化整理整合小决明种质资源50份。制定了小决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每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包括生物学性状等96项内容的小决明种质资源特性描述。综合前期对决明的种质资源调研,发现小决明和决明种质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一定变异。这些种质上的变异,可能引起决明子药材质量上的差异。本文对决明和小决明药材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研究,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决明子项下薄层色谱鉴别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特征性成分橙黄决明素和大黄素甲醚为对照品,以大黄酚、大黄素、橙黄决明素和大黄素甲醚4种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使其鉴别的专属性和可靠性更强。另外,对其展开系统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5:5:1)展开后,斑点较《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载展开系统的斑点更清晰,颜色更明显,Rf值更合理。本文首次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决明子药材中大黄酚、橙黄决明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的含量。橙黄决明素为决明子的特征性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全国32个不同产地决明子药材4种蒽醌类成分及其总含量有差异,决明四种蒽醌总含量以河南省社旗县城关镇半坡村最高,小决明以广西扶绥县龙头乡龙头村最高。结果显示小决明的蒽醌含量总体趋势上明显低于决明。此外,还采用UV法测定决明子中总蒽醌的含量。以上工作补充和提升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决明子含量测定的标准。补充了决明子的检查项,进行了水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还新增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来评价决明子药材的质量。首次对全国各省市不同产地的决明子进行种子检验规程的初步研究,包括扦样、净度分析、发芽实验、真实性鉴定、自然吸涨、生活力测定、重量测定、水分测定、健康度检查等,并制定了决明子种子检验规程及决明子种子质量标准。可以从源头上保证药材种子质量,对中药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具有示范意义。
郭恩辉[7](2017)在《130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抑菌活性筛选及宽叶苔草抑菌成分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源抗菌物质因具有与环境相容性好、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力小、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特点,已成为国际上杀菌剂研究的开发热点。对植物抑菌活性的筛选是植物源杀菌剂开发的重要基础,尽管目前对具杀菌活性的植物资源的筛选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但鉴于我国西北地区及秦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目前仍有多种植物的抑菌活性不太清楚,所以需要进一步扩大筛选地域和范围。本试验重点筛选毛乌素沙漠地区和秦岭南麓地区共130种植物提取物的杀菌活性,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30种植物丙酮提取物下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蓼子朴在0.1g干样/m L剂量下对3种供试真菌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披针叶野决明、木姜子、木碱蓬、沙芥、宽叶苔草对至少2种真菌菌丝抑制率超过65%。2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6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宽叶苔草、银露梅在0.2g干样/m L剂量下对三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菌活性,尤其是对于猕猴桃溃疡病菌抑菌圈达到16mm、18mm;蓼子朴、宽叶苔草对两种细菌的抑菌圈均在10mm以上。宽叶苔草对细菌的抑菌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3在活体条件下,0.1g干样/m L剂量时,蓼子朴、宽叶苔草、木姜子、披针叶野决明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达到50%以上;蓼子朴、脓疮草对黄瓜炭疽病防效在60%以上。蓼子朴值得进一步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披针叶野决明、木姜子、宽叶苔草抑菌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4以提取物活性为指标对宽叶苔草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发现:有效物质最佳提取溶剂为95%乙醇;当料液比为1:8,60℃下回流提取8小时,浸膏得率达到最大为11%;根部浸膏活性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魔芋软腐病菌3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叶部浸膏,其中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MIC为0.45 mg/m L。对宽叶苔草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成分进行活性追踪,硅胶柱层析分离的F16组分0.625 mg/m L下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圈为13mm。其有效化合物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鲁俊峰[8](2014)在《茳芒消渴胶囊的药学研究》文中认为天然药物主要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及其它生物、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单一成分或多组分药物,包括来源于植物(包括中草药)、微生物、海洋生物、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等的药物。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结构新颖、活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是制药工业中新药研发的重要资源,也是我国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主要源泉。茳芒消渴胶囊是课题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药物创新药物,具有降低高血糖的生物功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围绕茳芒决明药材及其茳芒消渴胶囊(天然药物2类)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综述了茳芒决明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2、首次开展了茳芒决明药材的临床前研究,包括药材炮制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稳定性考察研究;3、首次进行了茳芒消渴胶囊的处方工艺、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稳定性考察研究。通过对茳芒决明药材及茳芒消渴胶囊(天然药物2类)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建立了茳芒决明及茳芒消渴胶囊的质量标准,为将茳芒决明这一天然资源变废为宝,开发成治疗高血糖症的创新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韩雪林,史文娇,张娟,张磊,李苏涛,冯启贤,阳伏林[9](2021)在《柠檬酸添加剂对圆叶决明青贮饲料营养品质与发酵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以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作为原料,分别添加0 (CK)、0.1%(Ⅰ组)、0.3%(Ⅱ组)、0.5%(Ⅲ组)、1.0%(Ⅳ组)柠檬酸(citric acid, CA)进行青贮调制,青贮时间分别为30、45和60 d,对圆叶决明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进行测定分析,旨在探究CA和发酵时间对圆叶决明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CA对圆叶决明青贮料干物质(dry matter, DM)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含量影响较小;2)试验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乳酸(lactic acid, LA)含量显着高于CK组(P <0.05),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和丙酸(propionic acid, PA)含量、pH、氨态氮/总氮(NH3-N/TN)显着低于CK组(P <0.05),Ⅲ组和Ⅳ组效果更佳,但Ⅲ组的乙酸(acetic acid, AA)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 <0.05);3) CA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NDF和ADF含量、NH3-N/TN及PA含量影响显着(P <0.05),对其他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不同CA水平及发酵时间对圆叶决明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特性均有改善作用。其中,青贮时间为30 d、CA添加量为0.5%(FM)时改善效果最佳。
苟兴[10](2009)在《中药决明核型、抗氧化酶谱及营养成分分析》文中提出决明子,又名草决明、假绿豆,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决明(Cassia tora L)或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植株都可入药,一般是以种子为主。一年生,为小品种药材,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定的食药两用的药品之一,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降血压等功能。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高血脂、高血压、通便、明目、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肠胃湿热型粉刺等多方面有显着疗效。除此之外,它也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原料。现已开发出许多保健饮料、食品,如决明子苦瓜保健饮料、决明子山楂叶保健软糖、决明子营养保健冰淇淋、决明子保健果冻、决明子酸豆奶和决明子保健啤酒等,同时研制成功了决明子果酒、决明子饮料和太极保健枕等决明子系列产品。本文针对目前关于钝叶决明染色体核型的研究报道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进一步研究确认和分析了钝叶决明的核型;针对其食药两用性以及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很少系统研究其抗氧化酶系统和其营养价值,还研究了温室和田间栽培钝叶决明植株各部(根、茎、叶)中主要抗氧化酶(SOD、POD、CAT)酶谱、以及其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为钝叶决明的食用性和保健品开发利用奠定生物化学理论基础。1钝叶决明的核型分析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及核型分析技术,对钝叶决明(Cassiaobtusifolia L)染色体数目、核型、体积等的研究表明,钝叶决明根尖细胞为2n=24的形态清晰的丝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4=24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8M2+6M1+6S,属于“1B”型。全染色体总长为54.17μm,长臂总长31.49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13%。染色体总体积53.17μm3。这与前人2n=22的点状小染色体和2n=26的报道不同。2田间和温室栽培决明植株各部的抗氧化酶谱比较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法对室内和温室栽培的钝叶决明幼苗的根、茎和叶进行了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电泳分析。2.1温室内和田间的根和茎的SOD酶谱表现出7条酶谱区带,分别是A2~A8;温室和田间的叶都有8条酶谱区带,其中有7条谱带是根、茎和叶共有的谱带。在叶中有1条(A1)谱带是特异的。无论是温室还是田间栽培的钝叶决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都比相应栽培条件下根和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高。而温室和田间的根茎叶相比较,田间的根茎叶出现的谱带比相应的温室中的根茎叶谱带活性稍高。2.2温室内根和茎都有12条POD酶谱区带,叶有3条较明显的酶谱区带。其中叶的3条即A7、A9和A10谱带是根、茎和叶共有的谱带。而田间的根茎叶谱带相对于温室中,活性普遍较弱。田间的根与温室中根有相同条数的谱带,而田间茎比温室中要少A1和A2两条谱带,叶的谱带条数基本相同。温室和田间根中出现的酶谱带较多,而且谱带的颜色较深。可以判断出钝叶决明幼苗的根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活性较高,温室中茎出现的酶带比田间的要深,可以判断出钝叶决明茎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活性高,而且温室中的茎的活性比田间的要高,而且温室茎中还有两条(A1和A2)是特异诱导产生的酶带。温室和田间叶中出现的酶谱带较少,活性较弱,说明钝叶决明叶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POD)的活性低,远低于茎/叶中POD的活性。2.3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田间,其根、茎、叶中都有两条完全相同的谱带(A5和A6)。钝叶决明幼苗的根中有三条特异的谱带A1、A2和A4,而茎和叶中是没有的;根和茎中的A3带是叶中没有的。总的来说,温室根、茎和叶与田间的相应部位的带相差不大,只是田间茎和叶所表达出来的活性要比温室稍高些,而温室根的活性稍高于田间根的活性。上述钝叶决明的抗氧化酶谱分析表明,钝叶决明具有较丰富的抗氧化酶,谱带数多、活性较强;这些抗氧化酶在植株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明显的时空表达差异;其中的有些同工酶形式能受到环境因素的诱导。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这些酶的详细表达机制以及钝叶决明植株各部的药用和食用保健研发等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3决明子的营养成分分析3.1决明子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经凯氏定氮法测得决明子的粗蛋白含量为19.09%。;经HPLC分析表明,决明子水解液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4.969%;其中必需氨基酸为5.331%(色氨酸例外);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为2.014%。它们共占水解液中总氨基酸的49.068%;氨基酸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丝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并随此顺序依次降低。合计含量达6.94%(干重),占总氨基酸的46%。决明子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66%;其中必需氨基酸为0.103%(色氨酸例外);半必需氨基酸含量(精氨酸和组氨酸)为0.032%。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达到50.75%;主要以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为高,其合计含量达0.202%,占总游离氨基酸的76%。决明子中各种氨基酸均能检测到,种类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通过对以上的数据的分析和与几种常见食物作比较,说明决明子的蛋白含量丰富,同时它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为35.61%与被看着是理想的参考蛋白质的蛋清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40%很接近,根据蛋白质质量评定的“木桶法则”—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与人体所需的比例越趋于一致就越有利于人体吸收,表明决明子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价值要高于一般的蔬菜。3.2决明子的脂肪及脂肪酸营养分析索氏抽提法测定表明,决明子油脂含量为4.97%(干重);其油脂含量与常见蔬菜相比较高。其饱合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20.145%,不饱和脂肪酸为74.069%,其中油酸:33.295%,亚油酸:40.033%,α-亚麻酸:0.941%。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3.3决明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据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得决明子中淀粉含量为27.03%,还原糖含量为3.57%,总糖含量为30.6%。测定粗纤维含量为6.72%决明子的总糖含量与小麦、玉米面、黄豆等相比较低,高于马铃薯、蚕豆、甘薯,属于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的食品。3.4决明子的矿物质含量分析决明子中铁、锌、钙、硒、磷的含量分别为14.70mg/kg、11.51 mg/kg、99.93 mg/kg和890.5 mg/kg。决明子中钙含量比油菜、圆白菜、冬瓜、青椒、茄子、黄瓜、苦瓜、蘑菇都低,与西红柿相当,稍高于土豆;决明子中铁、锌、硒的含量都显着高于油菜、圆白菜、冬瓜、青椒、茄子、黄瓜、苦瓜、西红柿、土豆、但都低于蘑菇。同时决明子中磷的含量也很高。可见,决明中的铁、锌、硒、磷的含量相比一般的蔬菜高,是富铁、锌、硒、磷的食品,其在补充人体这几种矿物元素方面具较高的价值。综上几方面说明决明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外,还是一种符合当代大众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因此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这种健康资源,为人类战胜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决明中抗霉菌的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决明中抗霉菌的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及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土壤可溶性氮研究进展 |
1.1 土壤可溶性氮 |
1.2 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的影响 |
2 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
2.1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 |
2.2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
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 |
2.4 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
2.5 高通量测序法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上的应用 |
2.6 豆科绿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
3 存在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
3.1 存在问题 |
3.2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3.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可溶性氮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果园红壤可溶性总氮(TSN)及其动态变化差异分析 |
2.2 不同处理果园红壤可溶性无机氮(SIN)及其动态变化差异分析 |
2.3 不同处理果园红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及其动态变化差异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不同分类水平具有差异性的果园红壤细菌种群数分析 |
2.2 基于门水平的不同处理果园红壤细菌相对丰度差异分析 |
2.3 基于属水平的不同处理果园红壤细菌相对丰度差异分析 |
2.4 门水平和属水平细菌关联度分析 |
3 讨论 |
3.1 添加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不同分类水平细菌种群数量的差异 |
3.2 添加圆叶决明对门水平果园红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
3.3 添加圆叶决明对属水平果园红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影响 |
1 研究方法 |
1.1 群落组成分析 |
1.2 热图(Heatmap)聚类分析 |
1.3 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1.4 主成分(PCA)分析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分析 |
2.2 不同处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特征动态变化差异性分析 |
2.3 基于属水平不同处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聚类热图分析 |
2.4 基于属水平不同处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PCA分析 |
3 讨论 |
3.1 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3.2 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3 添加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添加圆叶决明后细菌功能预测及与可溶性氮的关系 |
1 研究方法 |
1.1 KEGG分析 |
1.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园红壤细菌群落KEGG功能分类分析 |
2.2 果园红壤主要代谢过程功能基因的差异性分析 |
2.3 果园红壤SON、SIN与细菌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2.4 果园红壤SON、SIN含量与细菌属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3 讨论 |
3.1 添加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细菌群落KEGG功能分类及代谢功能基因变化 |
3.2 添加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细菌群落对可溶性氮的作用机制 |
4 小结 |
第六章 套种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可溶性氮的季节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述 |
1.2 试验设计 |
1.3 土壤样品采集 |
1.4 研究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TSN含量影响及季节性动态变化 |
2.2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SON含量影响及季节性动态分析 |
2.3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SIN含量的影响及季节性动态 |
2.4 不同处理果园红壤SON/TSN的差异及季节性动态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七章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述 |
1.2 试验设计 |
1.3 土壤样品采集 |
1.4 研究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套种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理化性状分析 |
2.2 套种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细菌OUT物种数变化分析 |
2.3 套种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 |
2.4 套种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细菌相对丰度差异性分析 |
2.5 套种圆叶决明后果园红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2.6 基于属水平的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热图分析 |
2.7 基于属水平的果园红壤细菌群落PCA分析 |
3 讨论 |
3.1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3.2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3 套种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研究结论 |
1.1 圆叶决明降解中后期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含量显着提高 |
1.2 圆叶决明降解过程改变果园红壤细菌种群数量及群落组成和结构 |
1.3 圆叶决明降解过程改变细菌功能及影响可溶性氮形态和含量 |
1.4 长期套种圆叶决明显着提高果园红壤供氮能力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酮合成酶 |
1.1.1 Ⅰ型PKS及各功能域作用机理 |
1.1.2 Ⅱ型PKS及各功能域作用机理 |
1.1.3 Ⅲ型PKS及各功能域作用机理 |
1.1.4 聚酮合成酶功能域研究热点 |
1.2 蒽醌 |
1.2.1 蒽醌的种类及分布 |
1.2.2 蒽醌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1.3.1 常用在线数据库及软件 |
1.3.2 蛋白质结构预测 |
1.3.3 分子对接 |
1.3.4 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
1.3.5 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方法 |
第二章 决明不同组织蒽醌含量的测定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蒽醌的提取 |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3 各组织蒽醌含量的测定 |
2.2.4 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验证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蒽醌含量的标准曲线 |
2.3.2 不同组织蒽醌含量的测定 |
2.3.3 验证性实验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决明聚酮合成酶cDN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方法 |
3.1.2.1 决明子叶RNA的制备 |
3.1.2.2 逆转录合成cDNA |
3.1.2.3 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扩增 |
3.1.2.4 决明聚酮合成酶PCR产物的克隆与测序 |
3.1.2.5 聚酮合成酶基因表达载体的制备及转化子的鉴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基因组质量分析 |
3.2.2 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
3.2.3 重组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决明聚酮合成酶不同组织的表达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1.3.1 引物的设计 |
4.1.3.2 决明各组织RNA的提取 |
4.1.3.3 决明各组织cDNA的获得 |
4.1.3.4 RT-PCR |
4.1.3.5 产物检测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各组织RNA的测定 |
4.2.2 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序列的克隆测序与内含子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1.2 实验方法 |
5.1.2.1 决明子叶基因组的制备 |
5.1.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5.1.2.3 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扩增 |
5.1.2.4 决明聚酮合成酶PCR产物的克隆与测序 |
5.1.2.5 聚酮合成酶基因序列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基因组质量分析 |
5.2.2 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
5.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5.2.3.1 决明聚酮合成酶的DNA全长分析 |
5.2.3.2 决明聚酮合成酶的DNA内含子分析 |
5.3 讨论 |
第六章 决明查尔酮合成酶的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模拟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序列比对和同源模建 |
6.1.2 初始模型的能量优化与修正 |
6.1.3 模型验证 |
6.1.4 分子对接 |
6.2 实验结果 |
6.2.1 序列比对和同源模建 |
6.2.2 同源模型的验证 |
6.2.3 对接研究与活性位点 |
6.2.4 催化机制的推测 |
6.3 讨论与小结 |
第七章 31个物种聚酮合成酶序列分析 |
7.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7.1.1 在线工具 |
7.1.2 分析软件 |
7.1.3 实验方法 |
7.1.3.1 收集聚酮合成酶蛋白数据 |
7.1.3.2 物种的选取 |
7.1.3.3 功能域的节选 |
7.1.3.4 各功能域的命名整理 |
7.1.3.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基础数据 |
7.2.2 各功能域在31个物种中的存在情况 |
7.2.3 31个物种的总体和各功能域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
7.2.3.1 31个物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及bootstrap检验 |
7.2.3.2 各功能域系统发育进化树 |
7.2.3.3 CHS_like与PLN0317n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及bootstrap检验 |
7.2.3.4 Ⅰ型和Ⅱ型PKS各功能域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
7.3 讨论与小结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
(5)中药决明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蒽醌类 |
1.2 萘并-吡酮类 |
1.3 蛋白质及氨基酸 |
1.4 糖类 |
1.5 微量元素 |
1.6 其它成分 |
2 药理作用研究 |
2.1 降血脂作用 |
2.2 降血压作用 |
2.3 抑菌作用 |
2.4 减肥作用 |
2.5 泻下和润肠通便 |
2.6 其它作用 |
3 临床应用与食品开发 |
(6)决明子品质评价、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立论依据 |
2.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 本草记载及考证 |
2.2 生药学研究 |
2.3 化学成分研究 |
2.4 药效学作用 |
2.5 临床应用 |
2.6 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研究 |
3.决明子品质评价研究 |
3.1 基原鉴别 |
3.2 小决明种质资源调查与规范化描述 |
3.3 小决明药材质量评价及其与决明药材质量对比研究 |
3.3.1 实验材料、试剂、试药及仪器 |
3.3.2 性状鉴别 |
3.3.3 显微鉴别 |
3.3.4 薄层色谱鉴别 |
3.3.5 检查 |
3.3.6 浸出物 |
3.3.7 含量测定 |
4.决明子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研究 |
4.1 实验材料、试剂、试药及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决明子种子检验规程 |
决明子种子质量标准草案 |
5.结果与讨论 |
6.致谢 |
7.参考文献 |
附图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130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抑菌活性筛选及宽叶苔草抑菌成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概况 |
1.1.1 具抑菌活性的植物资源 |
1.1.2 植物中常见的抑菌活性成分 |
1.1.3 植物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
1.1.4 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
1.1.5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应用研究 |
1.2 宽叶苔草研究概况与进展 |
1.2.1 宽叶苔草形态学及生态学研究 |
1.2.2 宽叶苔草在药用及绿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
1.2.3 莎草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提出及设计思路 |
第二章 130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抑菌活性筛选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植物样品及粗提物制备 |
2.1.2 供试病原菌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植物样品粗提物制备方法 |
2.2.2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1 130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3种供试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 |
2.3.2 6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2.3.3 1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活体抑菌活性 |
2.3.4 1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的活体抑菌活性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宽叶苔草抑菌活性成分初探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植物 |
3.1.2 供试菌种 |
3.1.3 培养基 |
3.1.4 主要试剂 |
3.1.5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宽叶苔草不同溶剂及不同部位提取物制备 |
3.2.2 宽叶苔草回流提取条件研究 |
3.2.3 宽叶苔草抑菌成分初步研究 |
3.2.3.1 根醇提物不同极性段抑菌活性 |
3.2.3.2 宽叶苔草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柱层析分离 |
3.2.4 活性测定方法 |
3.2.5 最低抑制浓度(MIC)测定方法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宽叶苔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3.3.2 宽叶苔草回流提取条件优化结果 |
3.3.3 宽叶苔草不同部位的抑菌活性对比 |
3.3.4 宽叶苔草根醇提取物及液液萃取不同样品的抑菌活性 |
3.3.5 宽叶苔草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
3.3.6 宽叶苔草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一级硅胶柱层析组分抑菌活性 |
3.3.7 F13—F16组分梯度浓度抑菌活性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茳芒消渴胶囊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茳芒决明研究进展 |
1.2 茳茫消渴饮的临床研究 |
1.3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茳芒决明的研究 |
2.1 茳芒决明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研究 |
2.2 茳芒决明的质量标准研究 |
2.3 茳芒决明的稳定性研究 |
第三章 茳芒消渴胶囊的研究 |
3.1 茳芒消渴胶囊的配方研究 |
3.2 茳芒消渴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
3.3 茳芒消渴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
3.4 茳芒消渴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结果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药决明核型、抗氧化酶谱及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钝叶决明的植物学特征 |
1.2 钝叶决明的栽培 |
1.3 钝叶决明的药理应用 |
1.3.1 降压作用 |
1.3.2 降脂作用 |
1.3.3 保肝作用 |
1.3.4 明目作用 |
1.3.5 免疫作用 |
1.3.6 抑菌作用 |
1.3.7 泻下作用 |
1.3.8 毒副作用 |
1.3.9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1.3.10 利尿作用 |
1.3.11 抗肿瘤作用 |
1.3.12 减肥作用 |
1.3.13 抗诱变作用 |
1.3.14 抑制cAMP磷酸二脂酶作用 |
1.4 决明子的临床应用 |
1.4.1 高脂血症 |
1.4.2 高血压 |
1.4.3 中老年便秘 |
1.4.4 口腔溃疡 |
1.4.5 用于明目及眼科抗菌消肿 |
1.4.6 治疗初期乳痈 |
1.4.7 治疗肠胃湿热型粉刺 |
1.4.8 治疗美尼尔氏病 |
1.4.9 用于代替术前灌肠 |
1.4.10 预防褥疮 |
1.4.11 预防胃镜插管术中恶心呕吐 |
1.5 决明的细胞学研究 |
1.6 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
1.7 决明子的有效化学成分 |
第2章 钝叶决明核型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3 结果及分析 |
2.3.1 染色体数目 |
2.3.2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及核型分析 |
2.3.3 染色体体积 |
第3章 决明植株抗氧化同工酶谱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钝叶决明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
3.3.2 钝叶决明幼苗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
3.3.3 钝叶决明幼苗过氧化氢酶(CAT)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决明子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决明子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 |
4.3.2 决明子油脂及脂肪酸组成 |
4.3.3 决明子的还原糖、总糖、淀粉及粗纤维含量 |
第5章 决明子矿物含量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钙元素测定方法 |
5.2.2 锌元素测定方法(材料处理及方法同钙元素测定) |
5.2.3 硒元素测定方法 |
5.2.4 铁元素测定方法(邻菲啰啉比色法) |
5.2.5 磷元素测定的材料和方法(钼蓝比色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决明核型分析 |
6.2 决明植株抗氧化酶同工酶差异 |
6.3 决明子的营养成分 |
6.3.1 决明子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 |
6.3.2 决明子的脂肪及脂肪酸营养分析 |
6.3.3 决明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 |
6.4 决明子的矿物质含量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四、决明中抗霉菌的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圆叶决明对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及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D]. 钟珍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2]决明子现代研究概况[J]. 张启伟,阴健.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01)
- [3]决明聚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 方袁梦梦.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4]决明子的研究进展[J]. 张铁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5(03)
- [5]中药决明子的研究进展[J]. 吕翠婷,黎海彬,李续娥,郭宝江. 食品科技, 2006(08)
- [6]决明子品质评价、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研究[D]. 谢达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7]130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抑菌活性筛选及宽叶苔草抑菌成分初探[D]. 郭恩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 [8]茳芒消渴胶囊的药学研究[D]. 鲁俊峰. 吉林大学, 2014(10)
- [9]柠檬酸添加剂对圆叶决明青贮饲料营养品质与发酵特性的影响[J]. 韩雪林,史文娇,张娟,张磊,李苏涛,冯启贤,阳伏林. 草业科学, 2021(09)
- [10]中药决明核型、抗氧化酶谱及营养成分分析[D]. 苟兴. 西南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