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

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

一、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严若谷[1](2014)在《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并存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救治心跳骤停患者提供有用的经验。方法:收集200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院内出现心跳骤停并实施心肺脑复苏的完整病例,共81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A组38例)和死亡组(B组43例),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病因、治疗措施等相关因素。结果: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B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A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5岁,B组中位年龄为42岁;ROSCA组的中位时间为15.5分,B组中位时间为30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复苏中位时间为0.8天,小于B组脑复苏中位时间7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因分类中A组病例心源性疾病11例、脑源性疾病6例、肺源性疾病20例、肾源性疾病3例、创伤中毒性疾病3例、其它疾病19例,B组病例中心源性疾病10例、脑源性疾病16例、肺源性疾病26例、肾源性疾病5例、创伤中毒性疾病10例、其它疾病3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脑源性疾病6例心源性疾病,B组病例中脑源性疾病1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关于心肺脑复苏措施方面(胸外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利尿脱水剂、冰帽亚低温、护脑促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脑功能恢复时间、脑源性疾病、创伤中毒性疾病、利尿脱水剂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出现心跳骤停,越短时间内采取有效复苏措施,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将越高,复苏时间也越短;脑源性和创伤性疾病导致的心跳骤停,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低,预后差;经过临床不断总结改进的复苏指南,应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能取得更好效果。

花嵘,燕宪亮[2](2019)在《立足急诊医学科 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文中指出心脏骤停的抢救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众多,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决定了其最终归宿。建立以急诊医学科为主导的多学科联动的心肺脑复苏救治中心呼之欲出。中心的建立以多学科联合抢救为依托,强调抢救的实效性即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必将为推动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

孔明[3](2010)在《参附注射液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脑复苏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的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12只,分为参附注射液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用10%的水合氯醛将大鼠麻醉后,固定于鼠板上。气管正中切开,暴露气管、右颈外动脉。行气管插管,接动物呼吸机,呼吸频率为50次/min,潮气量是6ml/Kg,氧浓度为100%。右颈外动脉接动物专用的多导动脉监护仪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肢体导联接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大鼠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分离右腹股沟静脉,用动物专用的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此状态持续十分钟后,采用窒息法在大鼠呼气末将气管夹闭,维持5分钟后开始进行复苏。复苏方法除运用常规药物、持续胸外按压等外,参附组于复苏的同时经腹股沟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2.0ml/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进行插管、分离颈外动脉、腹股沟静脉等操作,不进行窒息等操作。复苏操作每2min进行一次,直至循环恢复。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大鼠24h后将其处死。采用猝死法心脏采血,然后将血液送至检验科检测大鼠的肝、肾功能,同时取大鼠的肝、肾、脑、心等组织,检测其SOD、MDA含量,同时运用一步法TUNEL技术检测大鼠脑和心肌组织的凋亡。结果:MDA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各组织含量均增高(P<0.05),参附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降低(P<0.05);SOD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各组织含量均降低(P<0.05),参附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增高(P<0.05);心和脑组织的凋亡率:生理盐水组各组织含量均增高(P<0.05),参附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后的大鼠的器官可以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参附注射液具有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可以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相关,这为参附注射液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邱益妹,吴素平,赵青青,陈苗妙[4](2019)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急救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心肺复苏护理)与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护理)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以及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总有效率、复苏当天、复苏第3天以及复苏第7天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有显着的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预后。

潘嘉西,王伟伟,章敏学,郑巨克,潘嘉林,林加锋,付荣泉[5](2018)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2月68例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研究组加用纳美芬治疗。均持续治疗3 d。比较2组治疗5 h时肛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FI)、BI指数评分、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肛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h后,2组肛温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且研究组GC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FI评分、BI评分显着改善(P<0.05),且研究组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0 d病死率为17.6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患者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健康状况,降低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武杰[6](2020)在《心肺脑复苏术联合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术联合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心肺脑复苏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心肺脑复苏术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复苏后24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自主循环恢复后1d、3d时,研究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术后联用山莨菪碱可控制全身炎症反应,提升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复苏后24h存活率,改善康复效果。

张晓磊,廉富,王冠,安伟伟[7](2016)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及临床科室转入我科ICU的80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按照不同病因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即刻血乳酸、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均能明显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能提高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3.72±1.02)mmol/L vs(4.00±0.84)mmol/L],GCS评分[(7.12±2.14)分vs(5.03±1.62)分],APACHEⅡ评分[(16.00±3.73)分vs(18.90±2.54)分]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20.0%(8/40),低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状态,降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短期预后。

孔祥旭,胡金玲[8](2020)在《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主要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院内外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和肽素(CP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具有科学性,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及各级指标,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

叶青山[9](2007)在《肝素预抗凝对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和大鼠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心跳骤停后由于凝血激活而内源性纤蛋白溶解激活抑制,5-10分钟微血管内出现微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影响CPCR及预后。因此本研究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前和大鼠窒息性心跳停止前(CA)肝素预抗凝改变血液凝固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抗凝对沙土鼠直接脑缺血和大鼠窒息性心跳停止后心肺脑复苏影响。材料与方法一、抗凝对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分钟后脑复苏影响实验成熟沙土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Ⅰ,10只,无麻醉、手术),假手术组(组Ⅱ,10只,麻醉、手术),非抗凝组(组Ⅲ,30只,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但不抗凝)和抗凝组(组Ⅳ,30只,颈总动脉夹闭前肝素50IU/100g预抗凝)。组Ⅱ、Ⅲ、Ⅳ试验动物戊巴比妥钠40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完善后三组实验动物颈部备皮消毒,正中切口,游离颈总动和右侧颈静脉并置入静脉套管针备实验中给药。实验动物分配到组Ⅰ后和灌注取脑之前进行神经学功能损害(ND)评分。组Ⅱ实验动物清醒后三通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后结扎血管缝合皮肤,并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进行ND评分。组Ⅲ实验动物清醒后无创伤微血管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10分钟时静脉给与肾上腺素0.01mg/kg,同时开放双侧动脉央恢复脑血流。组Ⅳ实验动物清醒前先行给与肝素50IU/100g,余同组Ⅲ。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组Ⅲ、Ⅳ颈总动脉夹闭后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的时间以及动脉开放后到意识,翻正反射、出现运动、觅食行为及运动平稳及出现的时间。对实验前四组,以及组Ⅲ、Ⅳ动脉开放后20 min、60 min、24h、48h和72h时四组神经系统功能损害(ND)进行评分。记录实验后前后各组体重以及组Ⅲ、Ⅳ实验过程中存活和死亡率的实验动物例数。显微镜下对四组实验动物的海马(CA1~3)区、皮层、丘脑、小脑、壳-尾核脑和小脑五脑区进行组织形态学损害差(HD)评分,观察海马区(CA1~3)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各组海马CA1~3区TNF-α,IL-1β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差异性。二、抗凝对大鼠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CPCR)影响实验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组Ⅰ,10只,无麻醉、手术),假手术组(组Ⅱ,10只,麻醉、手术但无窒息),非抗凝组(组Ⅲ,25只)和抗凝组(组Ⅳ,25只,窒息性心跳停止前肝素50IU/100g预抗凝)。实验动物分配到组Ⅰ后,称体重和神经系统损害(ND)评分后放回饲养笼饲养,72小时后再次称重和ND评分。分配到组Ⅱ、Ⅲ、Ⅳ试验动物称重和ND评分后戊巴比妥钠45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完善后经口喉镜直视气管插管,深度5.0-5.5cm处固定。连接二氧化碳探头连续动态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100%氧气机械通气,潮气量1ml/100g,频率40-60次/min,维持PEtCO2正常(35~45mmHg)。内置式传感器插入直肠连续监测体温,针式电极连续监测心率(HR)和ECG。游离右股动、静脉并置管,动脉接传感器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BP),静脉接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液。实验过程中调整变温手术台温度,维持肛温(TR)正常(37.8~38.7℃)。组Ⅱ实验过程中肌肉松弛、持续机械通气、维持MABP(70~100mmHg)、HR(260~369次/min)、PEtCO2、TR在正常范围,60min后停止机械通气拔出气管导管,72小时后再次称重和ND评分。组Ⅲ、组Ⅳ(窒息性心跳停止前肝素50IU/100g预抗凝)实验动物窒息8分钟,肾上腺素和标准体外心肺复苏术(CPR)逆转停搏心脏恢复自主循环(ROSC),持续机械通气一小时后停止机械通气,达到拔管要求时拔出气管导管。同时记录两组实验过程中基础和自主循环恢复(ROSE)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60分钟时MABP、HR、PEtCO2、TR值,以及心跳停止时间(窒息到心跳停止(CA))、CPR时间(开始CPR到ROSC)、拔管时间(停止机械通气到气管导管拔除)、心肺复苏成功和72小时实验动物存活例数。对组Ⅲ、Ⅳ的实验动物于ROSC后2h、24h、48h、72h分别进行ND评分,最后一次ND评分后称体重。于72小时ND评分和称重后,四组实验动物麻醉脑灌注固定制备脑组织学损害检测标本,进行海马(CA1~3)区、皮层、丘脑、小脑和壳-尾核五脑区组织学损害(HD)评分,同时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3)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海马(CA1~3)区TNF-α,IL-1β免疫组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染色阳性和阴性细胞数。所得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已百分比表示。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后前后各组及组间体重变化、实验前组Ⅱ、Ⅲ、Ⅳ基础生理参数及ROSC后组Ⅲ和Ⅳ间相应时间生理参数统计学差异性。对组Ⅰ和组Ⅱ实验前后和组Ⅲ、ⅣROSC后2h、24h、48h、72h的ND评分,组Ⅲ、Ⅳ的心跳停止时间、CPR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出时间,72小时后四组五脑区组织形态学损害差(HD)评分,各组海马CA1~3区TNF-α,IL-1β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抗凝对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后脑复苏影响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内部及各组之间体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夹闭颈总动脉后,与组Ⅲ相比,组Ⅳ出现昏迷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呼吸困难的时间组延长(P<0.05)。动脉开放后与组Ⅲ相比,组Ⅳ实验动物意识恢复、翻正反射、恢复运动、觅食行为及运动平稳时间明显缩短,P<0.01;动脉开放后20min、60 min、24h、48h、72h ND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组Ⅲ相比,组Ⅳ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率、72小时HD评分和TNF-α,IL-1β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实验前四组及72小时组Ⅰ、ⅡND评分为0,P>0.05,无显着性差异。组Ⅰ、Ⅱ海马(CA1~3)、皮层、丘脑外侧网状核、壳-尾核和小脑HD评分为0,TNF-α,IL-1β免疫组化无阳性染色细胞,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海马(CA1~3)区神经元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分布和形态结构正常,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膜染色质及细胞器形态结构正常,TNF-α,IL-1β免疫组化无阳性染色细胞(P>0.05)。非抗凝组和抗凝组海马(CA1~3)区在光学显微镜下神经元细胞分布、形态结构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膜、染色质及细胞器超微结构也程度不同破坏,非抗凝组损害程度明显重于抗凝组。二、抗凝对大鼠心跳骤停后CPCR影响实验SD大鼠窒息性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实验中实验前后组Ⅰ、Ⅱ两组及两组之间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Ⅲ和Ⅳ两组内体重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组间无差异性(P>0.05)。组Ⅲ、Ⅳ窒息8分钟可造成至少4~5分钟以上心跳停止。窒息前组Ⅱ、Ⅲ和Ⅳ间MABP,HR,RT和PEtCO2基础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组Ⅲ相比,组ⅣROSC后即刻MAP明显升高(P<0.01),心跳停止时间明显延长(P<0.01)、CPR时间明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心肺复苏成功率(P<0.05)、72小时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ND和HD评分、TNF-α,IL-1β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组Ⅰ、Ⅱ实验前后ND和HD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沙土鼠实验相似,实验结束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海马(CA1~3)区在光学显微镜下神经元细胞分布和形态结构正常,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膜、染色质及细胞器超微结构正常,TNF-α,IL-1β免疫组化无阳性染色细胞。非抗凝组和抗凝组海马(CA1~3)区神经元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分布和形态结构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膜染色质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也程度不同地受到破坏,非抗凝组损害程度明显重于抗凝组。结论肝素预抗凝预可明显提高沙土鼠颈总动脉夹闭10分钟后全脑缺血脑复苏转归,包括神经系统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三个方面。肝素预抗凝可以明显提高SD大鼠窒息性心跳停止后心肺复苏成功率和72小时存活率,并减轻72小时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损害,提高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转归。因此,肝素预抗凝可明显改善和提高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分钟后脑复苏和SD大鼠窒息性心跳停止后心肺脑复苏转归和预后,减轻实验条件下脑缺血性损害。BackgroundAfter cardiac arrest (CA) of 5 to 10 minutes, a marked activ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occurs and the presence of microthrombiare found in cerebral vessels.These micro-circulatory disturbances directly affect the outcome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olv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anticoagulation and non-anticoagulation to prov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rombolysis treatment by using two types animal experiment. Thu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 on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anticoagulation on cerebral resuscitation after brain ischemia induced by occlus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between two groups in gerbilles, and the experiment two: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anticoagulation on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after asphyxial CA in rats between two groups.Materials and MethodsThere were two experiments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experiment one (whole brain ischemia by clamping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gerbils) and experiment two (CPCR after asphyxial CA in rats).Experiment one: Matured gerbi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groupⅠ, had 10 gerbiles without 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a sham group (groupⅡ, had 10 gerbiles with 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 non-anticoagulation group (group

曾瑞峰,刘相圻,丁邦晗,段云彪,殷雪莲,李荣满,李俊[10](2017)在《中医学救治心肺脑复苏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在救治心肺脑复苏方面的研究也有所进展。中医学救治心肺脑复苏的发展与中医的发展历史一样一脉相随。本文总结了中医学在救治心肺脑复苏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中医学在心肺脑复苏的价值作出一些展望与分析,以期为运用中医学方法救治心搏骤停,在心肺脑复苏的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二、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般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2)立足急诊医学科 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势在必行
    1.1 影响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几个关键问题
        1.1.1 院前心肺复苏的问题
        1.1.2 院内心肺复苏的问题
        1.1.3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问题
        1.1.4 心肺复苏后的神经功能的评估
    1.2 国内外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的艰难探索
2 建立心肺脑复苏中心的时机逐步成熟
3 建立心肺脑复苏中心的方法、途径
    3.1 建立以急诊医学科为主导的多学科联动的心肺脑复苏救治中心
    3.2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3 加强基础研究的转化与临床推广
    3.4 开发卫生主管部门政策支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4 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的展望和远期效应

(3)参附注射液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英文缩略语
四、前言
五、正文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八、致谢

(4)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搏骤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搏骤停患者的GCS评分比较
    2.3 两组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情况比较
3 讨论

(5)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肛温变化情况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2.3 2组NFI及BI评分比较
    2.4 2组30 d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6)心肺脑复苏术联合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比较
    2.2 复苏后24h存活率比较
    2.3 自主循环恢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3 讨论

(7)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即刻各项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各项指标比较
    2.3两组治疗后检测指标比较
    2.4 7 d内死亡率比较
3 讨论

(8)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肝素预抗凝对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和大鼠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写语
三、论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四、附录
    论文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10)中医学救治心肺脑复苏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在心肺脑复苏研究的现状
    1.1 参附注射液
    1.2 参麦注射液
    1.3 血必净注射液
    1.4 生脉注射液
    1.5 中药汤剂
    1.6 穴位针刺
2 中医学在心肺脑复苏的价值展望
    2.1 中医药在心肺脑复苏的研究优势
    2.2 中医药在心肺脑复苏的研究难点
    2.3 中医学在心肺脑复苏的可能参与点
3 结语

四、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严若谷.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2]立足急诊医学科 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J]. 花嵘,燕宪亮.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10)
  • [3]参附注射液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研究[D]. 孔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04)
  • [4]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J]. 邱益妹,吴素平,赵青青,陈苗妙.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8)
  • [5]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潘嘉西,王伟伟,章敏学,郑巨克,潘嘉林,林加锋,付荣泉. 中华全科医学, 2018(03)
  • [6]心肺脑复苏术联合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武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5)
  • [7]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 张晓磊,廉富,王冠,安伟伟. 海南医学, 2016(06)
  • [8]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 孔祥旭,胡金玲. 广东化工, 2020(04)
  • [9]肝素预抗凝对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和大鼠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影响[D]. 叶青山. 中国医科大学, 2007(05)
  • [10]中医学救治心肺脑复苏现状与展望[J]. 曾瑞峰,刘相圻,丁邦晗,段云彪,殷雪莲,李荣满,李俊.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8)

标签:;  ;  ;  ;  

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