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图书馆学与比较图书馆学小组(论文文献综述)
谈大军[1](2021)在《图书馆营销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营销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图书馆营销的理论体系完善和实践的发展。作为营销管理学和图书馆学的交叉领域,德鲁克、科特勒和阮冈纳赞的经典理论可以作为图书馆营销的理论基石。着作、学术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文献是承载学科研究内容的重要文献类型,从中外期刊论文可以探究图书馆营销的研究历程及主题内容;从着作可以发现图书馆营销的研究范围;从学术会议可以分析图书馆营销的研究热点。总体来看,图书馆营销的研究范围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尤其是对图书馆营销计划、数字营销等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柯平,彭亮[2](2021)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环境下,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一个新主题。围绕图书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其路径问题。本文认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优化方式难以实现,必须创新机制,解决发展的驱动力问题;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管理、资源和服务等某一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要求图书馆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引入赋能新概念,从两大分析视角探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从组织管理分析视角,通过授权赋能培养赋能型馆员和管理者;从技术发展分析视角,通过数字赋能支撑信息资源的大数据化和信息服务的精准化,通过知识赋能推动知识资源的传播广度和知识服务的嵌入深度,通过智慧赋能促进智慧资源的体验化和智慧服务的引领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不仅为图书馆发展理论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为各类型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图1。表1。参考文献55。
吴稌年[3](2021)在《刘国钧学术思想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国钧60余年的学术生涯可划分为5个阶段,文中对各个阶段他所研究的成果加以概括,揭示出刘国钧一生学术生涯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他是我国第一次图书馆学术研究高潮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第二次图书馆学术研究高潮的引领者和核心代表人物,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先驱和中国机读目录的开拓者。
顾烨青,郑锦怀[4](2021)在《李大钊“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说考论》文中研究表明《美国图书馆协会世界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百科全书》收录了两位并非长期专门研究中国图书馆史的美国学者撰写的李大钊词条,将其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李大钊凭借其他中国图书馆人物无可比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得以入选。通过对该词条内容和之前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的解读,文章认为这两位美国学者之所以将李大钊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是因为他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基地,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图书馆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引领民众树立了开创性典范。文章进一步梳理中国图书馆界对李大钊的评价和对"之父"誉称标准的探讨,分析李大钊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对比同时期其他中国图书馆学人,认为李大钊属于第二层次的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距第一层次的真正的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尚有差距。
吴雅威[5](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蔡甜恬[6](2021)在《公共突发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应急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承担社会责任、传承时代精神,在公共突发事件愈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其作用,帮助公民抵御灾害。学界对图书馆应急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是时事热点的临时产物,仍未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因图书馆数字化程度提高,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图书馆应急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落实,促进了图书馆应急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为了丰富应急服务理论,落实应急服务内容,本文展开了对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急机制的研究。本文针对四大类型的典型公共突发事件,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图书馆在不同事件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分别对公共图书馆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服务机制的具体涵盖内容展开论述。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应急机制的详细、多方面论述,希望能对公共图书馆应急机制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图书馆应急管理能力起到些许推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图书馆应急服务理论研究广度,为其实践落实带来一定现实意义。
吴梦娟,宋余庆,包翔,刘桂锋[7](2020)在《我国图书馆版权指南制定的核心要素框架研究——基于国内外版权指南制定的比较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选取国内3份版权指南和国外8份版权指南作为分析样本,按指南名称、制定主体、来源、发布年份、指南目录或大纲、手册目的等进行整理与比较分析。图书馆版权指南制定理论框架应包括遵循国际版权政策为先导、依照我国现有法律为基础、成立版权委员会工作组为制定主体、内容上灵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保障制定后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发挥图书馆与版权指南的最大价值这6个核心要素。
柯平,石婷婷,胡娟[8](2020)在《2019年国外图书馆学热点与前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本文对所选外文期刊2019年载文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国际图书馆学热点研究主题,了解国外图书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从文献来源、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前沿等方面,系统梳理2019年Library Trend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Library Management和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四本期刊的论文。[结果/结论]分析显示,2019年国外图书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主题:信息行为与信息检索、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学基础研究、图书馆服务、信息素养等方面,此外还有关于信息处理、信息计量、知识组织、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论述,研究较为关注少数特定群体及对图书馆事业固有问题和新型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外图书馆学的最新研究趋势。
徐雁[9](2020)在《推广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延伸工作——兼述近现代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先进理念及积极举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回望20世纪上叶及中叶,梁启超、柳诒徵、沈祖荣、刘国钧、李小缘、戴志骞、陈训慈、欧阳祖经等中国图书馆事业先驱,所认知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先进理念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积极举措,进一步明晰了图书馆工作者引导社会潜在读者成为到馆读者和资源用户的重要意义,从而深化了社会普遍意义上的推广活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延伸工作这一理念的专业内涵。
刘佳亲,程焕文[10](2020)在《“图书馆管理”慕课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慕课于2019年12月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上线,首次开课正在进行中。该课程以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和图书馆从业者为主要受众,以打造立足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育,面向图书馆从业实践,启发图书馆学相关研究的图书馆学专业"金课"为建设目标。教学内容以程焕文教授提出的"一流图书馆的十大管理法则"为核心;课程设计以"视频讲授为主,拓展资源为辅,增强互动交流,减少技术干扰"为基本理念,运行维护以"及时响应、随时互动"为基本原则。文章认为课程定位、核心内容、设计理念、进度管理是慕课建设过程的关键。
二、国际图书馆学与比较图书馆学小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图书馆学与比较图书馆学小组(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营销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图书馆营销的理论基础 |
1.1 德鲁克管理学理论 |
1.2 科特勒营销管理理论 |
1.3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
2 图书馆营销的主要研究内容 |
2.1 从期刊论文看图书馆营销的研究历程和主题内容 |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代发布及高被引论文研究的主题 |
2.1.2 英文期刊论文年代发布及高被引论文研究的主题 |
2.2 从着作看图书馆营销的研究范围 |
2.3 从学术会议看图书馆营销的研究热点 |
2.3.1 LMCC发展历程 |
2.3.2 4届LMCC的主题内容 |
3 结语 |
(2)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引入赋能新概念 |
1.1 赋能新概念及其原理的广泛应用 |
1.2 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要赋能 |
2 从组织管理分析视角探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 |
2.1 以结构和心理方式赋能馆员 |
2.1.1 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赋能馆员 |
2.1.2 通过自驱动赋能馆员 |
2.1.3 通过积极评价赋能馆员 |
2.2 以结构和心理方式赋能管理者 |
2.2.1 通过法治化赋能管理者 |
2.2.2 通过创造发展机遇赋能管理者 |
2.2.3 通过心智模型赋能管理者 |
3 从技术发展分析视角探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 |
3.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数字赋能 |
3.1.1 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图书馆资源 |
3.1.2 以虚拟空间赋能图书馆服务 |
3.2 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知识赋能 |
3.2.1 以知识管理技术赋能图书馆资源 |
3.2.2 以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赋能图书馆服务 |
3.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赋能 |
3.3.1 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图书馆资源 |
3.3.2 以文化赋能图书馆服务 |
4 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整体观 |
5 结语 |
(3)刘国钧学术思想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1919-1925 |
1.1 译介哲学,起步学术 |
1.2 决心从事教育及图书馆事业 |
1.3 主要研究成果 |
2 盛期:1926-1936 |
2.1 学术团体的活动与影响 |
2.2 主编《图书馆学季刊》 |
2.3 对图书分类法和编目法的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
2.4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体系 |
3 西部时期:1937-1951 |
3.1 爱国主义精神升华 |
3.2 创建国立西北图书馆 |
4 建国初期:1951-1964 |
4.1 开创新时代的书史研究 |
4.2 引导并开创我国图书馆第二次学术研究高潮 |
4.3 开创新时代图书馆史研究 |
4.4 大力引进苏联图书馆实践与理论 |
4.5 对情报领域的贡献 |
5 晚年:1970-1980 |
5.1 图书馆自动化的介绍 |
5.2 机读目录的介绍 |
5.3 对图书分类史永久的挂念 |
6 结语 |
(4)李大钊“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说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ALA百科》中李大钊词条的撰写者等相关问题探析 |
2.1 关于词条的撰写者 |
2.2 影响李大钊词条撰写及词条入选《ALA百科》的若干因素 |
3 李大钊被美方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的原因探析 |
3.1 《ALA百科》李大钊词条的内容 |
3.2 对《起源》《红楼》等相关文献的解读 |
4 中国图书馆界对李大钊的评价 |
4.1 民国图书馆界对李大钊的研究与评价 |
4.2 20世纪50—60年代图书馆界对李大钊的研究与评价 |
4.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李大钊图书馆成就的评价 |
5 对李大钊“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誉称的理解和认识 |
5.1 “之父”誉称的冠名标准和使用探析 |
5.2 对李大钊“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誉称相符性的探讨 |
(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
1.2.4 评述与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库 |
2.1.2 智慧服务 |
2.1.3 智慧数据服务 |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管理理论 |
2.2.2 扎根理论 |
2.2.3 用户场景理论 |
2.2.4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
3.1.3 结果分析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
4.2.1 图情机构主体 |
4.2.2 智慧数据 |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
4.3.1 数据多源性 |
4.3.2 技术智能性 |
4.3.3 服务场景化 |
4.4 案例分析 |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5.2.2 智库需求感知 |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
5.2.4 智能化推荐 |
5.2.5 案例分析 |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3.1 智库活动层 |
5.3.2 嵌入层 |
5.3.3 融合层 |
5.3.4 服务层 |
5.3.5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
6.1.1 智库特征识别 |
6.1.2 智库需求确定 |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
6.3 多源数据融合 |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1 场景化服务 |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
7.5.3 评价指标优化 |
7.5.4 评价指标赋权 |
7.6 实证研究 |
7.6.1 研究方法 |
7.6.2 数据分析 |
7.6.3 结果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9.2.1 研究局限 |
9.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成果 |
致谢 |
(6)公共突发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应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二章 公共突发事件图书馆应急反应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公共突发事件 |
二、图书馆“一案三制”应急体系概念辨析 |
第二节 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原则 |
一、相关法律法规 |
二、图书馆应急管理原则 |
三、图书馆应急服务原则 |
第三节 公共突发事件对图书馆的影响 |
一、积极影响 |
二、消极影响 |
第四节 完善图书馆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
一、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
二、协助稳定社会动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公共突发事件列举 |
第一节 自然灾害事件 |
一、汶川大地震 |
二、事件影响分析 |
第二节 事故类灾难事件 |
一、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火灾 |
二、事件影响分析 |
第三节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
一、新冠疫情 |
二、事件影响分析 |
第四节 社会安全事件 |
一、新疆7.5 事件 |
二、事件影响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共图书馆应急管理机制 |
第一节 制定应急管理预案 |
一、应急预案现状 |
二、基本应急预案 |
三、专项应急预案 |
第二节 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
一、建设应急处置队伍 |
二、馆舍安全维护 |
三、馆藏资源保护 |
四、馆员安全保障 |
五、应急物资调动 |
六、披露工作情况 |
第三节 参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
一、强化各方联动 |
二、助力解决信息不对称 |
三、披露政府应急信息 |
第四节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
一、馆舍重建 |
二、灾后复工 |
三、资料收集 |
第五节 推动应急机制法制化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共图书馆应急服务机制 |
第一节 应急决策支持服务 |
一、为政府提供 |
二、为科研机构提供 |
第二节 应急信息服务 |
一、开展灾害教育培训 |
二、构建信息咨询平台 |
三、提供大数据分析 |
第三节 读者阅读服务 |
一、线上阅读服务 |
二、线下阅读服务 |
三、阅读治疗服务 |
第四节 应急社会救助服务 |
一、提供场地庇护 |
二、提供社区援助 |
三、关注弱势群体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我国图书馆版权指南制定的核心要素框架研究——基于国内外版权指南制定的比较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版权相关研究成果梳理 |
1.1 国外研究动态 |
1.2 国内研究动态 |
1.2.1 检索策略 |
1.2.2 关键词分析 |
1.2.3 研究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2.1 数据来源 |
2.2 样本选择 |
3 分析与启示 |
3.1 版权指南制定先导 |
3.2 版权指南制定的基础 |
3.3 版权指南制定的主体 |
3.4 版权指南制定的内容 |
3.5 版权指南实施的保障 |
3.5.1 政府制定相配套体系 |
3.5.2 创建版权指南发布与更新网站 |
3.5.3 多次征询意见 |
3.6 版权指南制定的价值 |
3.6.1 平衡性 |
3.6.2 教育性 |
3.6.3 指南性 |
3.7 我国图书馆版权指南制定核心要素框架 |
4 结语 |
(8)2019年国外图书馆学热点与前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主题分析 |
2.1 信息行为与信息检索 |
2.1.1 信息行为 |
2.1.2 信息检索 |
2.2 信息素养研究 |
2.3 信息处理 |
2.4 信息计量 |
2.5 图书馆学基础研究 |
2.6 知识组织 |
2.7 图书馆管理 |
2.7.1 变革管理 |
2.7.2 营销管理 |
2.7.3 人力资源管理 |
2.7.4 图书馆评价 |
2.7.5 图书馆开放与合作 |
2.7.6 图书馆员相关研究 |
2.8 图书馆建设 |
2.9 图书馆服务 |
3 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分析 |
3.1 研究热点 |
3.2 研究前沿 |
3.2.1 开展少数群体相关研究 |
3.2.2 开展批判性分析 |
3.3 启示 |
3.3.1 关注弱势群体与社会边缘群体研究 |
3.3.2 体现地方特色性研究 |
4 结语 |
(9)推广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延伸工作——兼述近现代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先进理念及积极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图书馆运动”促成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新理念深入人心 |
1.1 沈祖荣:“今日图书馆所藏书,是要供公众阅览?的” |
1.2 杜定友:“阅书的人,务求普及” |
1.3 刘国钧:“用书尤贵于藏?书” |
2 阅读推广活动是图书馆业务发展的“百年大?计” |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宝贵理念及积极举措 |
4 从“群众教育的重要工具”,到“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
5 结束语 |
(10)“图书馆管理”慕课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定位 |
2 内容设计 |
3 课程设计 |
4 课程维护 |
5 结语 |
四、国际图书馆学与比较图书馆学小组(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营销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J]. 谈大军. 图书馆学研究, 2021(19)
- [2]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J]. 柯平,彭亮.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04)
- [3]刘国钧学术思想概述[J]. 吴稌年.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03)
- [4]李大钊“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说考论[J]. 顾烨青,郑锦怀. 图书馆, 2021(06)
- [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6]公共突发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应急机制研究[D]. 蔡甜恬.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我国图书馆版权指南制定的核心要素框架研究——基于国内外版权指南制定的比较与分析[J]. 吴梦娟,宋余庆,包翔,刘桂锋. 图书馆学研究, 2020(24)
- [8]2019年国外图书馆学热点与前沿分析[J]. 柯平,石婷婷,胡娟. 文献与数据学报, 2020(03)
- [9]推广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延伸工作——兼述近现代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先进理念及积极举措[J]. 徐雁. 图书馆杂志, 2020(09)
- [10]“图书馆管理”慕课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 刘佳亲,程焕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