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距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冯利科[1](2019)在《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资源分布、蕴藏量及年允收量,为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2.评价调查区域朝鲜淫羊藿样本的质量。3.建立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研究方法,评价药材质量的一致性,为朝鲜淫羊藿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1.本课题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查阅文献和走访咨询等方法对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初步估算资源的蕴藏量与年允收量。2.收集调查区域内朝鲜淫羊藿样品,采用UV法、HPLC法测定样本中总黄酮与淫羊藿苷的含量,对样本中的水分、灰分、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等指标进行评价,对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药材质量进行评价。3.采用HPLC法测定朝鲜淫羊藿样品指纹图谱,并使用中药图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样品进行评价,计算相似度。结果:1.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主要生长在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区,集中分布在通化县、通化市二道江区和东昌区、集安市、白山市与临江市的储存量4.20×103吨、0.99×103吨、6.59×103吨、8.11×103吨和5.27×103吨,年允收量在1000吨左右。2.不同采收地区的朝鲜淫羊藿样本在水分含量、灰分含量、酸不溶性灰分与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均满足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UV法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在6.00%8.00%之间,HPLC法测定各样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在0.50%0.65%之间,均满足药典要求。3.选择12个峰作为朝鲜淫羊藿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19个样品相似度均在0.970以上,并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其中3号、4号、5号和6号峰分别为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结论: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药材供应集中在集安市、通化县与白山市,近年来随着药材需求量的增大,资源量正在逐年减少,亟待采取相关措施,保护朝鲜淫羊藿资源,合理开发,以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地区样品的质量评价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初步建立了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HPLC图谱分析条件,确定此条件下的指纹图谱,为朝鲜淫羊藿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卢艺[2](2019)在《基于酶水解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研究》文中指出淫羊藿是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等功效。黄酮类化合物是淫羊藿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等。这些原生苷在小肠吸收较差,不利于发挥药效,其部分水解产物宝藿苷I、箭藿苷A、箭藿苷B和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等次级黄酮苷脂溶性增强,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展现出了更强的生物活性。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常用制备方法有柱色谱法、酸水解法、微生物转化法和酶解法。由于次级黄酮苷在原植物中含量较低且极性相近,故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大量制备较为困难;酸水解法易产生苷元等副产物,难以获得次级黄酮苷;微生物转化法虽反应条件温和,但是耗时且发酵过程难以控制;酶解法具有特异性强、污染少等优势,已被应用于箭藿苷B的制备。然而,传统酶解法存在水解效率低和酶液难以循环使用等不足。为进一步提高酶解法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水解效率以及重复使用酶液,本论文研究构建了双相酶水解体系并应用于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此外,还通过固定化酶水解朝藿定A从而制备箭藿苷A。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建立了测定四种淫羊藿黄酮苷(朝藿定A与箭藿苷A、朝藿定C与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B)混合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28%A:72%B→8 min,28%A:72%B→17 min,50%A:50%B→21 min,28%A:72%B→25 min,28%A:72%B;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40°C;检测波长为270 nm。在该条件下,被分析物与杂质达到基线分离(R>1.5)。此后,进行了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淫羊藿黄酮苷在1.5632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精密度实验中RSD<2%(n=6);重复性实验中RSD<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105%之间,RSD<2%;供试品溶液在24 hrs内测定,RSD<2%。由此可见,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可靠。2.构建了双相酶水解体系并应用于转化淫羊藿原生苷制备次级黄酮苷。首先,从5种商品酶中分别筛选出朝藿定A和朝藿定C的最佳水解酶,并对酶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此后,以原生苷的转化率、次级黄酮苷的转移率和有机试剂的物理性质为依据,筛选了用于构建双相酶水解体系的有机试剂,并进一步优化了酶解时间、有机试剂/缓冲液体积比等条件;最后考察了双相酶水解体系中酶液的重复使用性能并将有机相减压回收溶剂后即可得到产物。结果表明,两种原生苷的最佳水解酶均为β-葡聚糖酶,当酶/底物质量比为1:2,酶解时间为40 mins,反应温度为60°C,缓冲液pH为4.5时,β-葡聚糖酶能够将淫羊藿原生苷完全转化为次级黄酮苷;此后,筛选出乙酸丙酯作为有机相用于构建双相酶水解体系。在最佳双相酶水解条件下,下层β-葡聚糖酶溶液连续使用了7次之后,淫羊藿原生苷的相对转化率仍高于70%。由此可见,本研究建立的双相酶水解体系能够高效、经济地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并且实现了酶液和有机试剂的重复使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3.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淫羊藿提取物为原料,并基于双相酶水解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在研究工作中,以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和宝藿苷I的含量为指标,优化了双相酶水解淫羊藿提取物的条件,并利用聚酰胺柱层析法从酶解产物中分离得到了次级黄酮苷单体。结果表明,当β-葡聚糖酶/淫羊藿提取物质量比为1:1,双相酶水解时间为3 hrs,乙酸丙酯/缓冲液体积比为2:1时,提取物中的原生苷能够被转化为次级黄酮苷,且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和宝藿苷I的转移率分别达到86.2%、90.0%、89.6%和80.2%。此外,从酶解产物中分离得到了两种次级黄酮苷单体F1和F2,经鉴定分别为宝藿苷I和箭藿苷A。本部分研究为规模化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提供了更为经济的途径。4.为了将固定化技术应用于酶解法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通过了固定化酶酶解朝藿定A以获取箭藿苷A。在研究工作中,采用交联-包埋法和共价结合法分别制备了固定化β-葡聚糖酶,并以固定化率和固定化酶的催化水解效果为指标优化了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在β-葡聚糖酶浓度为5 mg/mL时,通过交联-包埋法制备所得固定化β-葡聚糖酶的固定化率为53.5%,朝藿定A的转化率为33.8%;与此同时,当酶/载体质量比为10:1(mg/g)时,共价结合法能够将86.2%的β-葡聚糖酶固定于磁性载体表面,且固定化酶能够水解30.2%的朝藿定A。可以看出,共价结合法制备所得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率远高于交联-包埋法,且两者酶解朝藿定A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本研究为酶解法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谢娟平[3](2018)在《巫山淫羊藿黄酮对产前应激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行为学实验,研究巫山淫羊藿黄酮(EWF)对产前应激(PS)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通过检测巫山淫羊藿黄酮干预后子代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变化,探讨巫山淫羊藿黄酮改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1.应用SD孕鼠,孕鼠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C);②产前应激组(PS);③PS+生理盐水组(PS+NS);④PS+EWF高剂量给药组(PS+EWFD,500 mg/kg/天);⑤PS+EWF低剂量给药组(PS+EWFZ,300 mg/kg/天)。每组6只动物。对照组正常喂养,对各应激组在妊娠的第7~21天给予束缚应激。PS+NS组每天1次给予生理盐水,对PS+EWFD、PS+EWFZ组每天给予EWF灌胃,连续14天。每组孕鼠所产子鼠按窝别随机选取子代雄鼠1~2只,按照孕鼠对应组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子鼠(OC)、PS组子鼠(OPS)、PS+NS组子鼠(ONS)、PS+EWFD给药组子鼠(OEWFD)、PS+EWFZ给药组子鼠(OEWFZ),每组6只。所有子鼠于出生后第30天进行行为学实验。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下腹腔主动脉取血,取血清,测定各指标。2.采用蔗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和旷场实验检测子鼠的抑郁样行为,观察EWF给药对PS子代大鼠行为的影响。3.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子鼠血清CORT浓度变化,观察EWF给药对PS子代大鼠血清CORT分泌的影响。4.分别检测各组子鼠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CAT活力变化,观察EWF给药对PS子代大鼠上述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子鼠海马组织中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蛋白表达,观察EWF给药对PS子代海马目标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子鼠海马组织中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 mRNA表达,观察EWF给药对PS子鼠海马目标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在糖水偏好实验中,OPS组比OC组子鼠糖水饮用量降低显着(p<0.01);OEWFD组及OEWFZ组比ONS组子鼠糖水偏好度均显着提高(p<0.01);各应激组子鼠饮水总量与空白对照组饮水总量之间呈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强迫游泳实验表明,PS诱导的子代雄鼠不动时间显着延长,与OC组相比呈显着差异(p<0.01);OEWFD组和OEWFZ组与ONS组比较,均能显着减少PS子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1、p<0.05),高剂量组作用效果高于低剂量组。3.旷场实验表明,OPS组子鼠比OC组子鼠水平穿越格数显着减少(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显着延长(p<0.01),直立次数显着减少(p<0.01),粪便粒数显着减少(p<0.01);与ONS组相比,OEWFD组子鼠穿越格数显着增加(p<0.05),在中央格停留时间显着减少(p<0.01),直立次数显着增加(p<0.05),修饰次数显着增加(p<0.01),粪便粒数显着增加(p<0.01)。4.PS使子鼠血清CORT浓度明显升高;给予EWF干预后,高剂量和低剂量给药干预组血清CORT降低(p<0.01)。EWF有可能通过降低CORT浓度改善了 PS子鼠的抑郁症状。5.研究发现PS子鼠血清中的总SOD活力及CAT活力显着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弱,保护细胞免受损伤能力降低;与ONS组相比,给予EWF后,高剂量与低剂量组PS子鼠血清总SOD活力及CAT活力明显增强(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反映EWF干预后,PS子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增强。6.通过Western-blot实验,发现PS子鼠海马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NS组相比,EWF高剂量给药组子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EWF高剂量和EWF低剂量给药均能显着上调TrkB蛋白表达(p<0.01)。7.RT-PCR实验发现,PS使子鼠海马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NS组相比,EWF高剂量和EWF低剂量给药干预均能显着上调 PS 子鼠海马 BDNF(p<0.01)及 TrkB mRNA 的表达(p<0.01)。结论:1.PS引起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EWF给药能改善PS子鼠抑郁样行为。2.PS引起子代大鼠血清CORT浓度升高,导致抑郁样行为;EWF通过抑制这种改变,改善了PS子鼠的抑郁样行为。3.PS子代大鼠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及CAT活力降低;EWF抑制了这种改变,改善了PS子鼠的抑郁样行为。4.PS子代大鼠海马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蛋白表达下调;EWF通过上调其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PS子鼠的抑郁样行为。5.PS子代大鼠海马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 mRNA表达下调;EWF通过上调其mRNA表达水平,改善了PS子鼠的抑郁样行为。
袁秀玲[4](2018)在《淫羊藿次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淫羊藿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活性成分为淫羊藿黄酮,具有壮阳、治疗骨质酥松、延缓衰老以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显着药理活性,其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物开发潜力。近年来淫羊藿苷的抗肿瘤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提升机体的主动或被动免疫能力,从而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天然小分子抗癌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肿瘤免疫药物以生物大分子为主,尚未见小分子药物的报道。与蛋白多肽类药物相比,小分子药物肿瘤免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更稳定不易降解,价廉,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开发能够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淫羊藿次苷Ⅱ是淫羊藿中含量较低的一种黄酮组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次苷Ⅱ能刺激人体细胞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淫羊藿次苷Ⅱ与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的抗肝癌新药—阿可拉定(icaritin,ICT)的分子结构相比,仅仅是多了一个鼠李糖基,而淫羊藿次苷Ⅱ的水溶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因此本论文基于前期工作考察了淫羊藿次苷Ⅱ的抗肿瘤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本论文工作如下:1.淫羊藿次苷Ⅱ在C57BL/6J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首先通过上下法评价了淫羊藿次苷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Ⅱ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2000 mg/kg,安全性很高。然后通过移植瘤实验探究了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Ⅱ在S180及H22荷瘤小鼠体内均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且通过促进机体产生IFN-γ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解剖实验表明淫羊藿次苷Ⅱ提高了胸腺指数和脾重指数,具有改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2.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首先用CCK8法研究淫羊藿次苷Ⅱ在与T细胞混合培养的条件下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Ⅱ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进而利用ELISA法检测淫羊藿次苷Ⅱ对T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显示淫羊藿次苷Ⅱ能够显着促进T细胞分泌IFN-γ,进一步证实了淫羊藿次苷Ⅱ是通过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3.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探究。采用了Western blot、CCK8、流式分析等实验方法探究了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Ⅱ促进了T细胞分泌IFN-γ,使IFN-γ与细胞表面的IFN-γ受体结合后激活了JAK1/STA1通路,提高了IFN-γ介导的凋亡通路中关键蛋白Noxa、Cytochrome C、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9的表达水平,抑制了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进而增加细胞内ROS堆积并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损失,最终导致肝癌细胞死亡。以上对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新型天然小分子抗癌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为淫羊藿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王海艳[5](2018)在《双相酶水解制备宝藿苷Ⅰ和薯蓣皂苷元的研究》文中指出宝藿苷Ⅰ是淫羊藿发挥功效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氧化以及缓解高血压等作用。常用于制备宝藿苷Ⅰ的方法有柱色谱、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由于宝藿苷Ⅰ在原药材中含量较低且极性相似的成分很多,故分离与纯化较为困难;而利用无机酸水解淫羊藿黄酮苷的过程中易产生副产物,不利于制备高纯度的宝藿苷Ⅰ。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在原植物中,薯蓣皂苷元通常以与葡萄糖和鼠李糖结合成皂苷的形式存在;因此,断裂糖苷键是获得薯蓣皂苷元的唯一途径。传统酸水解法由于涉及到高浓度的无机酸,且水解完成后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而不利于薯蓣皂苷元的清洁生产。本论文旨在构建一种双相酶水解体系并应用于转化淫羊藿苷和薯蓣皂苷制备宝藿苷Ⅰ和薯蓣皂苷元,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商品水解酶的筛选及酶水解条件的优化。研究中,以淫羊藿苷转化率为指标,首先比较了β-葡萄糖苷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柚苷酶和糖化酶水解淫羊藿苷的效果,从而将β-葡萄糖苷酶从中筛选出来;然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对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酶/淫羊藿苷质量比为3.2:1,酶水解时间为60 mins,缓冲液pH为4.5,酶水解温度为60℃时,β-葡萄糖苷酶水解淫羊藿苷的活性最好。2.构建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Ⅰ的研究。首先对有机试剂进行筛选并优化酶水解时间;然后以淫羊藿苷转化率为指标,优化了淫羊藿苷处理量、乙酸乙酯/缓冲液体积比,并考察了酶液的重复利用性能;最后,采用ESⅠ-MS、1H-NMR和13C-NMR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此外,本研究还对双相酶水解体系进行了放大实验以及收益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酶水解法相比,当酶水解时间为2hrs时,新体系可将淫羊藿苷的处理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1.5倍和2%;且在减少淫羊藿苷处理量或者延长酶水解时间的条件下,酶液可至少重复使用2次;除此之外,双相体系放大5倍和10倍均对淫羊藿苷转化率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双相酶解法是一种更高效、便捷地用于水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前景良好。3.薯蓣皂苷水解酶的制备及水解条件的优化。研究中,以薯蓣皂苷元收率为评价指标,首先比较了商品酶和实验室培养霉菌产酶的活性,筛选出对薯蓣皂苷水解活性较好的酶;然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霉菌发酵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霉菌产酶的活性;最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酶水解薯蓣皂苷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 mL,发酵时间为6 d,发酵温度为33℃,柚苷量为0.25 g时,发酵产酶的条件最佳;且当酶/薯蓣皂苷质量比为0.05:1,酶水解时间为36 hrs,缓冲液pH为5.5,水解温度为50℃时,酶水解薯蓣皂苷的条件最佳,薯蓣皂苷元收率为1.51%。4.双相酶水解薯蓣皂苷的研究。以薯蓣皂苷元收率和转移率为指标,首先对酶水解时间和酶量进行优化;然后,以薯蓣皂苷元收率为指标,优化了石油醚/缓冲液体积比,并考察了酶液的重复利用性能;最后,采用ESⅠ-MS、1H-NMR和13C-NMR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当酶水解时间为36 hrs,酶量为4.8mg,石油醚/缓冲液体积比为2:1时,薯蓣皂苷元收率为1.52%;与传统酶水解法相比,在减少薯蓣皂苷处理量的条件下,酶液可至少重复使用2次;且薯蓣皂苷的水解与薯蓣皂苷元的萃取同步进行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由此可见,双相酶水解是一种较为便捷、清洁地从薯蓣皂苷中制备薯蓣皂苷元的方法,体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郭美娟[6](2015)在《淫羊藿黄酮的分离提取》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得到廉价的、纯度较高的淫羊藿苷等黄酮,本文研究了从市销的淫羊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高纯度淫羊藿苷和朝藿定A、B、C的混合物。本论文先对TLC法分析检测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中的展开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淫羊藿黄酮最佳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丁酮:甲醇:水=8:7:1:1(体积比)。HPLC检测的三份不同来源的淫羊藿提取物原料中,主要淫羊藿黄酮均为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但各种淫羊藿黄酮的含量比例有所不同:北京珅奥基淫羊藿提取物原料中四者含量比例为58:6:11:25;吉林宏久淫羊藿提取物原料中四者含量比例为61:6:8:25;西安岳达淫羊藿提取物原料中四者含量比例为56:6:19:19。利用D-28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淫羊藿总黄酮:150g淫羊藿提取物为原料,经1500mL的D-280大孔树脂脱色处理,用12倍柱体积60%的乙醇溶液洗脱,浓缩、干燥得到高纯度的淫羊藿苷和粗淫羊藿总黄酮。不同来源的150g淫羊藿提取物原料的分离结果分别是:北京珅奥基淫羊藿提取物原料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淫羊藿苷22.8g,粗淫羊藿总黄酮78.6g;吉林宏久淫羊藿提取物原料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淫羊藿苷11.7g,粗淫羊藿总黄酮56.5g。西安岳达150g淫羊藿提取物原料分离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淫羊藿苷20.8g;淫羊藿苷和朝藿定A、B、C比例约为47:53的母液淫羊藿总黄酮80g,其中淫羊藿苷含量高,因此,母液总黄酮中加入240mL的50%的乙醇,朝藿定A、B、C溶解,过滤得到未溶解的淫羊藿苷9.7g;两次共得到淫羊藿苷30.5g;其母液脱色、浓缩、干燥,得到淫羊藿苷含量为25%的朝藿定A、B、C混合物45.3g;即,淫羊藿苷得率为20.3%,淫羊藿苷和朝藿定A、B、C混合物得率为30.2%。说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为大规模制备提供依据。
曹树萍[7](2014)在《淫羊藿类及蛇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2010版药典收载的植物药材淫羊藿基源复杂,动物药材蛇类混伪品多,现行药典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有效、客观的质量评价。因此本文选取这两种药材分别作为药典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代表进行多维化研究,为药典植物药和动物药的鉴定和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提高药典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首先选取了含药典淫羊藿药材5种植物基源在内的18个品种120份淫羊藿类植物与药材样本和20个品种79份蛇类药材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外观形状鉴别、分子生物学鉴定、化学鉴定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研究。分别采用BLAST.遗传距离分析、系统发育树(NJ、MP和ML)树和‘’barcoding gap”检验4种方法对DNA条形码技术在药典淫羊藿类药材鉴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采用RRLC-DAD-ESI-MSn釉UPLC-Q-TOF-HDMS法对淫羊藿属18个种的样本(含药典5种基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建立了18种113份淫羊藿类药材样本(含药典5种基源)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PCA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和宝藿苷I)的含量测定,对药典品种和非药典品种进行了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并采用QAMS法对淫羊藿中的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宝藿苷I四种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在国家药典品种乌梢蛇检品的PCR检验过程中发现存在鉴定方法的缺陷,为规避其出现的假阳性结果,采用BLAST、系统发育树(NJ)、遗传距离分析和“barcoding gap’检验4种方法对线粒体DNA条形码技术在药典中蛇类药材鉴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结果:从ITS、psbA-trnH、rbcL、matK和rpoCl五个基因片段中筛选出鉴定成功率最高的条形码psbA-trnH基因片段。其中基于ITS、psbA-trnH釉matK序列的条形码能够实现朝鲜淫羊藿的完全鉴定。通过高分辨质谱得到化合物精确分子量、多级质谱串联提供的碎片离子信息,与标准品或文献比对后,共鉴定出23个化合物,包括22个黄酮苷类成分和1个生物碱类成分。化学实验表明,柔毛淫羊藿和心叶淫羊藿药材质量最好,其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黄酮类有效成分总和要高于朝鲜淫羊藿。朝鲜淫羊藿品质稳定,但是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药典达标率仅为5.88%,远低于其他药典淫羊藿。说明朝鲜淫羊藿品种稳定但质量欠佳。箭叶淫羊藿分布范围虽广,但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资源量较大的安徽省,其部分地区淫羊藿苷类成分含量低微。按照相似度值的高低对5个药典淫羊藿的野生产地进行排序比较,为选择优质种质作为人工栽培的种源提供依据。基于淫羊藿化学成分为基础建立的聚类分析和基于ITS、psbA-trnH和matK DNA序列的条形码聚类分析,均显示朝鲜淫羊藿可以实现完全聚类,易于其它药典品种的淫羊藿区分开。黄酮类含量测定结果和指纹图相似度评价显示朝鲜淫羊藿化学成分和含量稳定,相似度高,而其他淫羊藿品种内部差异分化较大,种间种内区分不明显。对一测多评法应用于药典淫羊藿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考察,药典淫羊藿样品不同种种间差异较大,其中巫山和箭叶淫羊藿部分样本由于内参物(淫羊藿苷)含量普遍过低,或不含有其他黄酮类成分,不适宜用QAMS法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了基于16S、Cytb和COI的药典蛇类药材(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和蕲蛇)的线粒体DNA条形码检验平台。首次提出以16S基因片段作为药典蛇类药材检验的最佳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建议以此作为蛇类药材快速检验的首选序列。结论:本文对淫羊藿和蛇类药材进行了多维化研究,为药典植物药和动物药的鉴定和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提高药典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马立[8](2014)在《淫羊藿苷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淫羊藿昔,是一种从中药淫羊藿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HKB)受体激动剂类似,TrK受体表达增加,是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之一,其有助于挽救濒死的神经细胞。采用其类似结构的淫羊藿苷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为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进行试验探索,另一方面试图为淫羊藿苷成为有效的神经保护成分做出一定的实验室依据。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修复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制备MCAO大鼠18只(模型对照组6只,低剂量组6只,高剂量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每组随机选3只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神经功能改善最佳组定为有效组;对有效组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DF-1、CXCR-4基因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在2h、1天、7天神经功能评分不存在差异性,低剂量组在14天时存在差异,确定低剂量组为有效剂量组;RT-PCR提示14天SDF-1、CXCR-4基因量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在2h、1天、7天神经功能评分不存在差异性,低剂量组在14天时存在差异,确定低剂量组为有效剂量组;RT-PCR提示14天SDF-1、CXCR-4基因量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淫羊藿苷上调SDF-1、CXCR4基因有关。
李金玉[9](2014)在《朝鲜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综述了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炮制研究进展。第二章是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炮制品正丁醇相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是朝鲜淫羊藿生品乙酸乙酯相的化学成分研究;第四章对本论文所作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redium)物,全世界大约有52个种,主要分布在中东、亚洲、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现有淫羊藿属植物43种和4个变种,是该属药用植物的分布中心。淫羊藿是我国传统中药,作为滋阴壮阳、预防类风湿的植物药使用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淫羊藿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药理活性,此外,还具有雌、雄性激素作用。然而,淫羊藿生用与制用功效迥异,生品主要用于祛风湿、强筋骨,炮制后有温肾助阳、抗炎的作用,原因与炮制过程中药效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有关。前期,本课题组从淫羊藿中分离得到的2"-羟基-3"-烯-淫羊藿素能显着抑制TNF-α,升高IL-10的水平;而后,在朝鲜淫羊藿炮制品乙酸乙酯相(脂溶性部分)中发现了异戊烯基构型改变的异戊烯基黄酮及其苷。为了进一步探明朝鲜淫羊藿生品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差异,我们对淫羊藿炮制品的正丁醇相(水溶性部分)及其生品的乙酸乙酯相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分离材料和色谱技术,借助现代波谱学手段,从朝鲜淫羊藿炮制品的正丁醇相中共分离鉴定了 24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分别为epimedkoreside A-C(1-3)。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Acuminatoside(4),Icarisoside B(5),icariin(6),epimedin A(7),epimedin B(8),epimedin(9),epimedoside A(10),desmethylicaritin 3-0-β-D-fuc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7-O-β-D-glucopyraoside(11),baohuoside V(12),diphylloside B(13),diphylloside A(14),epimedoside E(15),anhydroicaritin 3-O-β-D-fuc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7-O-β-D-glucopyraoside(16),hexandraside E(17),4’,5-dihydroxyl-8-(3,3-dimethylallyl)-flavonol-3-O-[-β-D-xyl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zside]-7-O-β-D-glucopyranoside(18),diosmetin 7-O-β-D-glucuronide(19),apigenin-7-O-β-D-glucuronide(20),rutin(21),3’,5,7-trihydroxy-4’-methoxyflavone-3-O-α-L-rhamnopyranosyl(1 →6)-β-D-glucopyranoside(22),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23),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24)。从朝鲜淫羊藿生品的乙酸乙酯相中共分离了 26个化合物,鉴定了 16个化合物,其中 1 个为新化合物,anhydroicaritin-3-O-β-D-(2,6-O-acetyl)glucopyraosly(1→3)-α-L-(4-O-acetyl)rhamnopyranoside(1*)。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apigenin 7-O-B-D-glupyranoside(2),icariin Ⅱ(3),icariin(4),sagittasine A(5),2"-O-rhamnosyl icarisoside Ⅱ(6),3’"-carbonyl-2"-β-L-quinovosyl icariside Ⅱ(7),epimedoside(8),icarisoside A(9),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0),epimedoside C(11),epimedin B(12),sagittatoside B(13),anhydroicaritin-3-O-β-D-fuc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14),epimedokoreanosid Ⅱ(15),hexandraside E(26)。研究表明,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品与生品相比,水溶性部分异戊烯基黄酮变化不大,只发现了两个异戊烯基侧链氧化的异戊烯基黄酮;而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在生品中,没有发现异戊烯基结构发生变化的黄酮及其苷。炮制后物质基础的变化,可能是淫羊藿药用功效差异的原因。
唐海滨[10](2013)在《全蝎临床应用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系统整理、归纳古代医家对全蝎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为全蝎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运用频次统计的方法,总结历代记载全蝎方药的文献资料,归纳中医对全蝎的认识和运用经验。结果经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古代医籍中共筛选出含全蝎的方剂383首,其中12味药以上者138首,7~12味药者188首,余者57首。剂型共6种,有散剂176首,丸剂102首,汤剂88首,酒剂8首,膏剂6首,敷贴3首。涉及中药305味,用药频次4785次。最常配伍的药物依次为僵蚕、防风、天麻、麝香等,包括解表药、平肝息风药、祛风湿药等10类。且全蝎的用药剂量主要处于1分到2两之间。现代医籍中共筛选出含全蝎的方剂120首,其中汤剂54首,丸剂30首,散剂20首,膏剂10首,酒剂6首。涉及中药154味,用药频次1428次。最常与全蝎相配伍的药物依次是蜈蚣、川芎、当归、僵蚕等,主要分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等。全蝎入汤剂常用剂量为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结论①古代医家对全蝎适应症的认识在证而不在病,全蝎可用于由风邪引起的各类顽固性病证。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血虚生风者慎用或禁用。②全蝎炮制在古代以炒、去毒为主,现代则以盐制较为普遍。其剂型多种多样,古代多以散剂为主,现代方剂则以汤剂为主。③全蝎经适当配伍,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古方中全蝎与解表药、平肝息风药、祛风湿药相须配伍较多,现代方剂中则与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配伍频繁,“活血通络”与“搜剔通络”逐渐成为治疗顽风的主要治法。④全蝎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风湿痹病,对于中后期痰瘀互结类的顽固痹病效力尤佳。但全蝎峻猛有毒,临床用药应中病即止,或配伍适量的益气扶正类药物。
二、无距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距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本草考证 |
2 淫羊藿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1 黄酮类 |
2.2 生物碱与挥发油类 |
2.3 多糖类 |
2.4 木脂素和微量元素 |
2.5 其他 |
3 小结 |
第一章 朝鲜淫羊藿的资源调查 |
1 野生朝鲜淫羊藿资源分布及生态环境 |
2 野生朝鲜淫羊藿资源调查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法 |
2.2 调查路线 |
2.3 调查内容 |
3 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野生朝鲜淫羊藿资源分布 |
3.2 野生朝鲜淫羊藿平均重量 |
3.3 蕴藏量的计算 |
3.4 年允收量的计算 |
3.5 调查区域野生朝鲜淫羊藿的自然环境 |
4 市场利用与开发现状 |
4.1 市场现状 |
4.2 应用前景 |
5 讨论 |
5.1 朝鲜淫羊藿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问题 |
5.2 朝鲜淫羊藿资源保护的建议 |
6 小结 |
第二章 朝鲜淫羊藿的质量评价 |
1 试药与试验仪器 |
1.1 试验药材 |
1.2 试剂 |
1.3 试验仪器 |
2 原植物鉴定 |
3 药材性状 |
4 鉴别 |
4.1 叶片鉴别 |
4.2 粉末鉴别 |
4.3 薄层色谱鉴别 |
5 检查 |
5.1 水分测定 |
5.2 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
6 浸出物的测定 |
7 含量测定 |
7.1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7.2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
8 讨论 |
9 小结 |
第三章 朝鲜淫羊藿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试药与试验仪器 |
1.1 试验药材 |
1.2 试剂 |
1.3 试验仪器 |
2 色谱条件及流动相的选择 |
3.1 淫羊藿样品的制备 |
3.2 色谱条件 |
3.3 朝鲜淫羊藿样品的制备 |
3.4 阴性对照试验 |
4 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 |
4.1 精密度考察 |
4.2 稳定性考察 |
4.3 重复性考察 |
5 样品的测定 |
5.1 相似度评价 |
5.2 朝鲜淫羊藿图谱共有模式的确定 |
6 讨论 |
7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基于酶水解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淫羊藿属植物 |
1.1 简介 |
1.2 资源分布 |
2.中药淫羊藿 |
2.1 简介 |
2.2 化学成分 |
2.3 淫羊藿的生物活性 |
3.淫羊藿黄酮苷 |
3.1 简介 |
3.2 药理作用 |
4.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制备技术 |
4.1 柱色谱法 |
4.2 酸水解法 |
4.3 微生物转化法 |
4.4 酶解法 |
5.酶的固定化技术 |
5.1 简介 |
5.2 固定化方法 |
5.3 固定化酶的应用 |
6.主要研究内容 |
7.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8.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HPLC-UV法测定淫羊藿黄酮苷的含量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方法 |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2 色谱分析条件 |
2.3 方法学考察 |
3.结果与讨论 |
3.1 HPLC色谱图 |
3.2 线性关系 |
3.3 精密度 |
3.4 重复性 |
3.5 稳定性 |
3.6 加样回收率 |
4.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相酶水解法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黄酮苷的测定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计算 |
2.4 水解酶的筛选 |
2.5 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2.6 双相酶水解 |
2.7 酶液的重复使用性能 |
2.8 酶解产物的结构鉴定 |
3.结果与讨论 |
3.1 淫羊藿黄酮苷的测定 |
3.2 水解酶的筛选 |
3.3 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3.4 双相酶水解 |
3.5 酶液的重复使用性能 |
3.6 酶解产物的结构鉴定 |
4.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酶水解淫羊藿提取物制备次级黄酮苷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测定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计算 |
2.4 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2.5 酶解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
2.6 淫羊藿次级黄酮苷单体的鉴定 |
3.结果与讨论 |
3.1 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测定 |
3.2 酶解条件的优化 |
3.3 酶解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
3.4 淫羊藿次级黄酮苷单体的鉴定 |
4.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固定化酶水解朝藿定A制备箭藿苷A的初步研究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朝藿定A的测定 |
2.2 固定化β-葡聚糖酶的制备 |
2.3 蛋白浓度的测定 |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5 计算 |
3.结果与讨论 |
3.1 朝藿定A的测定 |
3.2 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 |
3.3 固定化率和朝藿定A转化率 |
3.4 酶解产物的结构鉴定 |
4.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特色之处 |
三、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专利情况 |
附图 |
(3)巫山淫羊藿黄酮对产前应激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应激 |
1.1.1 产前应激 |
1.1.2 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
1.2 产前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
1.2.1 产前应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1.2.2 产前应激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1.2.3 产前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1.2.4 产前应激对代谢活动的影响 |
1.2.5 产前应激对子代行为学的影响 |
1.3 抑郁症及其发病机制 |
1.3.1 PS与抑郁症 |
1.3.2 抑郁症与HPA轴 |
1.3.3 抑郁症与氧化应激 |
1.3.4 抑郁症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1.4 产前应激与海马 |
1.5 主要的抗抑郁药现状 |
1.5.1 单胺靶标抗抑郁药 |
1.5.2 非单胺靶标抗抑郁药 |
1.5.3 中草药抗抑郁药 |
第二章 EWF的提取纯化与主要成分分析 |
2.1 试剂与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巫山淫羊藿的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分析 |
2.2.2 EWF的提取与纯化 |
2.2.3 EWF的主要成分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巫山淫羊藿的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分析测定结果 |
2.3.2 EWF的主要成分分析结果 |
第三章 EWF对PS子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
3.1 试剂与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3.2.2 模型的建立 |
3.2.3 样本取材 |
3.2.4 糖水偏好实验 |
3.2.5 强迫游泳实验 |
3.2.6 旷场试验 |
3.2.7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EWF对PS子鼠糖水偏好实验中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
3.3.2 EWF对PS子鼠强迫游泳实验中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
3.3.3 EWF对PS子鼠旷场实验中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
第四章 EWF对PS子鼠血清CORT浓度的影响 |
4.1 试剂与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原理 |
4.2.2 溶液配制 |
4.2.3 标本的激活 |
4.2.4 实验操作 |
4.2.5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皮质酮测定 |
4.3.2 EWF对PS子鼠血清CORT浓度的影响 |
第五章 EWF对PS子鼠血清MDA含量和SOD及CAT活力的影响 |
5.1 试剂与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5.2.2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测定 |
5.2.3 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测定 |
5.2.4 统计学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EWF对PS子鼠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
5.3.2 EWF对PS子鼠血清T-SOD活力的影响 |
5.3.3 EWF对PS子鼠血清CAT活力的影响 |
第六章 EWF对PS子鼠海马BDNF和TrkB表达影响 |
6.1 试剂与主要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分离脑组织 |
6.2.2 BDNF和TrkB蛋白表达测定 |
6.2.3 BDNF和TrkB mRNA表达测定 |
6.2.4 统计学分析 |
6.3 实验结果 |
6.3.1 EWF对PS子鼠海马BDNF和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
6.3.2 EWF对PS子鼠海马BDNF和TrkB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七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淫羊藿次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 |
1.1.1 淫羊藿及其活性成分 |
1.1.2 淫羊藿次苷的来源和结构 |
1.1.3 淫羊藿黄酮的药理活性 |
1.2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1.2.1 淫羊藿黄酮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现状 |
1.2.2 IFN-γ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
1.3 淫羊藿淫羊藿次苷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1.4.1 本论文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
2.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急性毒性实验 |
2.3.2 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抑瘤活性初步评价 |
2.3.3 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抑瘤活性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
3.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淫羊藿次苷Ⅱ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3.2 肝癌细胞对淫羊藿次苷Ⅱ的摄取情况 |
3.3.3 T细胞存在时检测淫羊藿次苷Ⅱ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3.4 淫羊藿次苷Ⅱ对混合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变化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抑瘤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
4.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淫羊藿次苷Ⅱ对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 |
4.3.2 T细胞存在时低浓度淫羊藿次苷Ⅱ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4.3.3 淫羊藿次苷Ⅱ对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 |
4.3.4 流式检测淫羊藿次苷Ⅱ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缩略词简表 |
附录 |
致谢 |
(5)双相酶水解制备宝藿苷Ⅰ和薯蓣皂苷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淫羊藿 |
1.1 简介 |
1.2 资源分布 |
1.3 化学成分 |
1.4 淫羊藿功效及作用 |
2.宝藿苷I |
2.1 简介 |
2.2 药理作用 |
3.盾叶薯蓣 |
3.1 简介 |
3.2 地域分布 |
3.3 化学成分 |
3.4 功效及药理作用 |
4.薯蓣皂苷元 |
5.宝藿苷I制备技术的发展概况 |
5.1 柱色谱 |
5.2 酸水解 |
5.3 酶水解法 |
6.薯蓣皂苷元制备技术发展概况 |
6.1 直接酸水解 |
6.2 物理分离-酸水解 |
6.3 双相酸水解 |
6.4 加压双相酸水解 |
6.5 酸水解-超临界CO2萃取法 |
6.6 超声辅助提取法 |
6.7 微生物转化法 |
6.8 酶水解法 |
7.主要研究内容 |
8.研究目的及意义 |
9.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商品水解酶的筛选及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苷的测定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淫羊藿苷转化率的计算 |
2.4 商品酶的筛选 |
2.5 酶解条件的优化 |
3.结果与讨论 |
3.1 淫羊藿苷含量测定 |
3.2 商品酶的筛选 |
3.3 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建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I的研究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苷和宝藿苷I含量测定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计算 |
2.4 双相酶水解淫羊藿苷体系的构建 |
2.5 双相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2.6 放大实验 |
2.7 产物的结构鉴定 |
3.结果与讨论 |
3.1 淫羊藿苷和宝藿苷I含量测定 |
3.2 双相酶水解体系的建立 |
3.3 双相酶水解条件优化 |
3.4 双相酶水解法与传统酶水解法比较 |
3.5 放大实验结果 |
3.6 产物结构鉴定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薯蓣皂苷水解酶的制备及水解条件的优化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薯蓣皂苷元收率的计算 |
2.4 薯蓣皂苷的制备 |
2.5 薯蓣皂苷水解酶的制备 |
2.6 活性酶的筛选 |
2.7 发酵条件的优化 |
2.8 酶水解的条件优化 |
3.结果与讨论 |
3.1 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 |
3.2 薯蓣皂苷的制备 |
3.3 薯蓣皂苷水解酶的筛选 |
3.4 发酵条件的优化 |
3.5 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相酶水解薯蓣皂苷的研究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计算 |
2.4 双相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2.5 薯蓣皂苷元的结构解析 |
3.结果与讨论 |
3.1 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
3.2 双相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3.3 双相酶水解法与传统酶解法比较 |
3.4 产物结构鉴定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特色之处 |
三、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附图 |
(6)淫羊藿黄酮的分离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淫羊藿 |
1.1.1 淫羊藿的形态 |
1.1.2 淫羊藿的种类及分布 |
1.1.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
1.2 淫羊藿黄酮 |
1.2.1 淫羊藿黄酮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
1.2.2 淫羊藿黄酮的提取 |
1.2.3 淫羊藿黄酮的分离纯化 |
1.2.4 淫羊藿黄酮的检测 |
1.2.5 淫羊藿黄酮的生理活性及药效 |
1.3 淫羊藿黄酮的生物转化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淫羊藿黄酮的分离 |
2.2.2 西安岳达粗淫羊藿总黄酮的再分离 |
2.2.2.1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法再分离淫羊藿总黄酮 |
2.2.2.2 硅胶柱层析法再分离淫羊藿总黄酮 |
2.2.2.3 乙醇浸提法再分离淫羊藿总黄酮 |
2.2.3 淫羊藿黄酮的检测 |
2.2.3.1 展开剂的优化 |
2.2.3.2 TLC方法测定淫羊藿黄酮 |
2.2.3.3 HPLC检测淫羊藿提取物原料、产品淫羊藿苷和母液干燥总黄酮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TLC展开剂的优化 |
3.2 淫羊藿提取物原料分析 |
3.2.1 标准品朝藿定A液相色谱图 |
3.2.2 标准品朝藿定B液相色谱图 |
3.2.3 标准品朝藿定C液相色谱图 |
3.2.4 标准品淫羊藿苷液相色谱图 |
3.2.5 北京珅奥基淫羊藿提取物原料 |
3.2.6 吉林宏久淫羊藿提取物原料 |
3.2.7 西安岳达淫羊藿提取物原料 |
3.3 淫羊藿黄酮的分离 |
3.3.1 确定淫羊藿黄酮分离方法 |
3.3.2 HPLC检测西安岳达淫羊藿提取物原料的分离结果 |
3.4 西安岳达粗淫羊藿总黄酮的再分离 |
3.4.1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法分离淫羊藿总黄酮 |
3.4.2 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淫羊藿总黄酮 |
3.4.3 乙醇浸提法分离淫羊藿总黄酮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淫羊藿类及蛇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淫羊藿 |
1 引言 |
2 淫羊藿的主要种类和分布 |
3 淫羊藿的主要化学成分 |
4 淫羊藿的鉴定和质量控制 |
5 淫羊藿的显微鉴别 |
6 淫羊藿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7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
8 淫羊藿的指纹图谱 |
第二节 蛇 |
1 引言 |
2 性状鉴别 |
3 显微鉴别 |
4 理化鉴别 |
5 生物学技术鉴别 |
第三节 DNA条形码技术 |
1 简介 |
2 使用DNA条形码技术中影响植物鉴别的因素 |
3 DNA条形码数据分析和管理的方法以及工具 |
4 条形码分析方法的总结 |
前言 |
第二章 淫羊藿类药材多维化质量评价研究 |
第一节 淫羊藿药材样本的采集及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淫羊藿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淫羊藿化学成分定性研究 |
1 淫羊藿化学成分RRLC-ESI-Trap-Ms~n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淫羊藿化学成分UPLC-Q-TOF/HDMS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四节 淫羊藿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定量分析研究 |
1 淫羊藿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计量学分析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淫羊藿化学成分定量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3 一测多评在淫羊藿中的应用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三章 药典动物药(蛇类)DNA条形码检验平台的建立 |
第一节 样本收集信息 |
第二节 动物药(蛇类)检验平台的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英文版综述 |
References |
Fig |
Tab |
(8)淫羊藿苷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于中风认识 |
1. 中风病名沿革 |
2. 中风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第二节 脑梗死的现代研究 |
1. 脑梗死的分型 |
2.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3. 脑梗死的辅助检查 |
4. 脑梗死的治疗 |
第三节 淫羊藿的古今研究 |
1. 淫羊藿古代相关记载 |
2. 淫羊藿的现代研究 |
3. 淫羊藿的现代临床应用 |
第四节 基因SDF-1/CXCR4的研究 |
1. SDF-1/CXCR4的结构 |
2. SDF-1/CXCR4轴的功能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统计学方法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1. 神经功能评分 |
2. 基因检测 |
第三节 实验结论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朝鲜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图 |
第一章 淫羊藿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炮制研究进展 |
1.1 前言 |
1.2 淫羊藿属植物资源分布 |
1.2.1 淫羊藿属植物形态 |
1.2.2 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地区分布 |
1.2.3 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 |
1.3 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1.3.1 黄酮类成分 |
1.3.2 木脂素类化学成分 |
1.4 淫羊藿属植物的生物学活性 |
1.4.1 对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 |
1.4.2 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
1.4.3 雌、雄性激素作用 |
1.4.4 对骨新陈代谢的影响 |
1.4.5 抗肿瘤活性 |
1.4.6 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
1.4.7 抗炎和抗病菌活性 |
1.5 淫羊藿的炮制 |
1.5.1 炮制对淫羊藿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
1.5.2 炮制对淫羊藿药理活性影响研究 |
第二章 朝鲜淫羊藿炮制品正丁醇相的化学成分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和材料 |
2.2.2 植物来源 |
2.2.3 实验方法 |
2.2.4 实验结果 |
2.3 结构鉴定 |
2.3.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2.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
第三章 朝鲜淫羊藿生品乙酸乙酯相的化学成分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和材料 |
3.2.2 植物来源 |
3.2.3 实验方法 |
3.2.4 实验结果 |
3.3 结构鉴定 |
3.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3.3.2 已知合物结构鉴定 |
3.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目录 |
(10)全蝎临床应用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药物概况 |
(一) 动物学概况 |
(二) 药物学概况 |
二、 古代文献研究 |
(一) 本草学研究 |
(二) 全蝎应用及配伍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三、 现代文献研究 |
(一) 全蝎鉴别研究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三) 全蝎应用及配伍的现代文献研究 |
四、 讨论与分析 |
(一) 全蝎的适应症 |
(二) 全蝎的炮制及剂型 |
(三) 全蝎的配伍 |
(四) 全蝎在痹病中的应用 |
(五) 全蝎的营养及食用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无距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内朝鲜淫羊藿的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D]. 冯利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基于酶水解制备淫羊藿次级黄酮苷的研究[D]. 卢艺. 江苏大学, 2019(12)
- [3]巫山淫羊藿黄酮对产前应激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谢娟平. 西北大学, 2018(06)
- [4]淫羊藿次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袁秀玲. 广东工业大学, 2018(12)
- [5]双相酶水解制备宝藿苷Ⅰ和薯蓣皂苷元的研究[D]. 王海艳. 江苏大学, 2018(02)
- [6]淫羊藿黄酮的分离提取[D]. 郭美娟. 大连工业大学, 2015(07)
- [7]淫羊藿类及蛇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评价研究[D]. 曹树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淫羊藿苷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影响[D]. 马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朝鲜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D]. 李金玉.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6)
- [10]全蝎临床应用的理论研究[D]. 唐海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