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拼装一个新天地 纸质家具有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会[1](2019)在《临汾市眉户剧团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汾市眉户剧团成立于1952年,自建团以来,长期活跃在晋南大地,扎根乡村、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临汾市眉户剧团近十年生存现状为研究对象,调查剧团生存发展、成员构成、演出剧目、演出情况,分析剧团发展的优劣形势,继而提出发展策略。临汾市眉户剧团发端于荣河县,是一个由眉户爱好者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后辗转隶属于晋南各县市,多次更名的同时,发展为地方文化部门支持的国营剧团。1985年,临汾市眉户剧团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合同承包经济责任制,此后,剧团开始转亏为盈,发展也逐渐走出晋南,走向全国。2011年,剧团成立临汾市眉户剧研究中心,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剧团努力实现自身转型发展,自主排演剧目,拓宽演出市场,迈向更高一层发展空间。临汾市眉户剧团成员由演员、乐队、后勤行政三部分构成。演员行当较为齐全,老中青三代争奇斗艳,乐队成员各有千秋,后勤行政人数虽少,却为剧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剧团成员籍贯大都为临汾、运城两地,演员和乐队成员来自临运两地艺校及周边剧团,演出收入为基本工资加演出补贴。同时也存在一定困境,如编导舞美人才缺乏、男女比例不协调、收入差距明显和成员流动频繁等问题。目前,临汾市眉户剧团每年常演剧目数量约为20个,其中大型剧目约为10本,小型剧目约为8个。剧团奉行“两条腿”走路,演出剧目兼演古装戏与现代戏,表现内容一般为家庭伦理、反腐倡廉和历史故事等。这些剧目有些是剧团自主原创排演的,有些是移植改编自其他剧种,同时一些优秀剧目也被其他剧团所移植。临汾市眉户剧团演出范围集中在临汾、运城两地和河南三门峡一带,演出时间集中在春秋两季。演出类型有民间自然形成的带有民俗性质的商业性演出,有政府为宣传戏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政策性演出,也有为促进不同剧种剧团间交流、发展的交流类演出。演出生活和演出收入真实反映了剧团生活和生存现状。但是,近年来眉户剧团发展并不顺利,外有戏曲市场萎缩、观众锐减和剧团竞争激烈的忧患,内有专业人才缺乏和精品剧目少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剧团应借助政策优势,树立品牌效应,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自身发展。同时,政府应引导戏曲市场良性发展,建设戏曲生态机制,通过戏曲专业进校园等方式推动戏曲更好发展。总之,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整理和研究剧团生存发展、人员构成、演出剧目和演出情况,借助SWOT分析法,为剧团提出较为明确的发展建议,为地方戏曲的保护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也为地方文化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马高娃[2](2015)在《北京创意市集中的创客设计师》文中提出本文以北京创意市集中的创客设计师及其创意工作室为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创意市集及创客设计师的基本概念,创意市集及创客设计师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其次,调研总结北京创意市集创客设计师的基本情况、主要类型及生活方式;再次,调研总结创客设计师工作室的生产方式、经营及推广方式;最后,阐述推动北京创意市集及创客设计师发展的条件及空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本文以采访、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为主要研究方法。
董赤[3](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丁俊[4](2008)在《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及其再生现状 ——以无锡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近代兴起的着名工商业城市,无锡的工业建筑遗存丰富。伴随城市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曾经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工业建筑遗产的问题从未如此紧迫的摆在人们视线之前。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是构成城市形态特征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这些工业建筑遗产具有独特的气质,文章以无锡市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基准,在对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首先对无锡第一批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作出梳理,然后在宏观层面上从时代背景、业态影响、地理环境三大方面对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作出概述。在微观层面上,从建筑风格、建筑空间、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细部、美学特征几大方面来解读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时期,无锡工业建筑遗产的性格特征。同时,在对无锡工业建筑遗产的再生情况作出总结的基础之上,结合无锡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从视觉形象,使用功能方面分析目前无锡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实践经验,以期对相关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有所裨益。
二、拼装一个新天地 纸质家具有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拼装一个新天地 纸质家具有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临汾市眉户剧团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临汾市眉户剧团的生存发展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一、曲折中发展(1952 年—1985 年) |
二、改革中奋进(1985 年—2011 年) |
三、转型中振兴(2011年—) |
第二节 生存环境 |
一、晋南的政治经济 |
二、晋南的历史文化 |
三、国家的文艺政策 |
第二章 临汾市眉户剧团的人员构成 |
第一节 演员情况 |
一、有编制的演员 |
二、合同聘用的演员 |
第二节 乐队成员 |
第三节 后勤和行政人员 |
第四节 剧团成员的来源与流动 |
第三章 临汾市眉户剧团的演出剧目 |
第一节 眉户剧团大型剧目 |
第二节 眉户剧团小型剧目 |
第三节 剧目分类与来源 |
一、剧目分类 |
二、剧目来源 |
第四章 临汾市眉户剧团的演出情况 |
第一节 演出范围和演出时间 |
一、演出范围 |
二、演出时间 |
第二节 演出类型 |
一、商业性演出 |
二、政策性演出 |
三、交流性演出 |
第三节 演出生活和演出合同 |
一、演出生活 |
二、演出合同 |
三、演出收入 |
第四节 观众构成和反应 |
一、祭神赛会与村镇观众 |
二、城市剧场和市民观众 |
三、戏曲进校园与年轻观众 |
第五章 临汾市眉户剧团的发展前景 |
第一节 对临汾市眉户剧团的SWOT分析 |
一、内部优势(S)因素 |
二、内部劣势(W)因素 |
三、外部机遇(O)因素 |
四、外部威胁(T)因素 |
第二节 临汾市眉户剧团的发展策略 |
一、借助相关政策,打造品牌效应 |
二、借助互联网优势,化劣为优 |
三、戏曲进校园与戏曲专业进校园 |
四、推进戏曲振兴战略,促进戏曲市场良性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临汾市眉户剧团大事记(2008—2018) |
附录二 :临汾市眉户艺术研究中心演出记录(2011-2017) |
附录三 :21世纪关于戏曲振兴的若干政策及内容 |
附录四 :眉户剧团文化年鉴数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北京创意市集中的创客设计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创意市集与创客设计师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北京创意市集中的创客设计师 |
2.1 创客设计师的基本情况 |
2.2 创客设计师的类型 |
2.3 创客设计师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
第三章 北京创意市集创客设计师的创意工作室 |
3.1 创意工作室的分类及产品特点 |
3.2 创意工作室的生产方式 |
3.3 创意工作室的经营、推广方式 |
第四章 北京创意市集及创客设计师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
4.1 推动北京创意市集及创客设计师发展的条件及空间 |
4.2 北京创意市集及创客设计师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二 北京创意市集创客设计师调查问卷(一) |
附录三 北京创意市集创客设计师调查问卷(二)(创意市集现场用) |
附录四 北京创意市集创客设计师独立品牌一览表 |
附录五 北京创意市集创意工作室及其特色产品一览表 |
附录六 2014年2月-2015年11月北京部分主题市集 |
附录七 独立设计师品牌“跳房子”创始人白军访谈 |
附录八 独立设计师品牌“三所”创客设计师访谈 |
附录九 兼职创客设计师石梦访谈 |
附录十 乌克兰创客艺术家Al?na Olasyuk访谈 |
附录十一 创客设计师在吾瓷WORDS陶艺市集、四季市集售卖视频 |
(3)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概念话语 |
(二) 现实记忆 |
(三) 史学思考 |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及其再生现状 ——以无锡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源由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 |
1.3.1 前期考察 |
1.3.2 无锡市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
1.3.3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 |
2.1 背景 |
2.1.1 城市背景 |
2.1.2 保护行动 |
2.1.3 政策法规 |
2.2 无锡首批工业建筑遗产的分布地图 |
2.3 无锡首批工业建筑遗产简介 |
2.3.1 大窑路窑群遗址及窑业公所旧址 |
2.3.2 鼎昌丝厂旧址 |
2.3.3 王元吉锅厂旧址 |
2.3.4 无锡压缩机厂旧址 |
2.3.5 永泰丝厂旧址 |
2.3.6 茂新面粉厂旧址 |
2.3.7 天元麻纺厂旧址 |
2.3.8 许记磨面作坊旧址 |
2.3.9 惠山泥人厂旧址 |
2.3.10 钱丝两业公所及中国银行旧址 |
2.3.11 惠元面粉厂与无锡第二粮食仓库旧址 |
2.3.12 江尖纸业公会所旧址 |
2.3.13 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 |
2.3.14 无锡县商会旧址 |
2.3.15 庆丰纱厂旧址 |
2.3.16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旧址 |
2.3.17 开源机器厂旧址 |
2.3.18 北桥仓库旧址 |
2.4 无锡首批工业建筑遗产的分类 |
2.4.1 按使用功能划分 |
2.4.2 按服务行业划分 |
2.4.3 按建造年代划分 |
第三章 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 |
3.1 无锡首批工业建筑遗产的特点概述 |
3.1.1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工业建筑特点 |
3.1.2 不同业态影响下的工业建筑特点 |
3.1.3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工业建筑特点 |
3.2 单体工业建筑界面分析 |
3.2.1 界面式样分析 |
3.2.2 界面构成分析 |
3.2.4 顶界面的分析 |
3.3 工业建筑空间的分析 |
3.3.1 建筑空间围和方式与组合方式 |
3.3.2 建筑空间的体量与分割 |
3.3.3 建筑结构 |
3.4 工业建筑材料的分析 |
3.4.1 外部材料 |
3.4.2 内部材料 |
3.5 工业建筑装饰的分析 |
3.5.1 建筑装饰位置 |
3.5.2 建筑装饰图案与装饰雕刻 |
3.5.3 建筑色彩、质感 |
3.5.4 建筑装饰的社会心理与文化背景 |
3.6 工业建筑细部分析 |
3.6.1 门、窗户 |
3.6.2 铺地 |
3.6.3 水码头 |
3.7 工业构筑物及工业设备、设施 |
3.7.1 工业构筑物 |
3.7.2 工业设备、设施 |
3.8 工业建筑的美学分析 |
3.8.1 工业建筑之美的两种形态 |
3.8.2 工业建筑之美的形式美分析 |
第四章 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再生 |
4.1 无锡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现实价值 |
4.2 结合实际再生案例的分析 |
4.2.1 无锡工业建筑遗产再生基本情况调查 |
4.2.2 无锡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实践分析 |
4.3 无锡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展望 |
4.3.1 理论层面上的展望 |
4.3.2 实践层面上的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图片索引 |
附件一:无锡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分布情况 |
附件二:无锡市首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分类明细表——基本情况,建筑构造,建筑形式(根据实际调研总结) |
附件三:上海创意产业园的考察报告 |
四、拼装一个新天地 纸质家具有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汾市眉户剧团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D]. 刘晓会.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北京创意市集中的创客设计师[D]. 马高娃. 北京印刷学院, 2015(06)
- [3]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4]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及其再生现状 ——以无锡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例[D]. 丁俊. 江南大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