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辐射加工效果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清波[1](2018)在《杀菌、冷藏及微波复热对红烧牛腩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追求更安全、更方便、更营养的食品,经工业化生产的熟肉制品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因此,本研究针对人们深深喜爱的熟肉制品之一红烧牛腩,研究了其熟制前的嫩化预处理工艺、熟制后的低温杀菌方法、冷藏品质以及食用时的微波复热条件,将其制成品质又好又稳定低温熟肉制品,为其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首先,以处理温度、酶用量、超声波功率为考察因素,瘦肉部分剪切力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的工艺条件,得到的响应面模型效果极显着(p<0.01),由回归方程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此条件下嫩化的牛腩瘦肉部分剪切力值为3887.21 g,与未嫩化处理组(7629.16 g)相比剪切力降低49.0%,与不加超声波而其他条件相同的单独酶嫩化处理组(4663.42 g)相比降低了16.6%。另外通过观察牛腩瘦肉部分横切面和纵切面的微观结构可知,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可以提高嫩化的均匀性,达到较好的嫩化效果。其次,研究了低温杀菌对红烧牛腩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分别探讨了三种低温杀菌方法,即低频微波、射频和水浴的杀菌效果,然后挑选出每种杀菌方法中综合效果比较好的杀菌条件,且为了提高微波和射频杀菌的均匀性,将其分别与水浴联用,探讨了不同杀菌条件对样品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测定杀菌后红烧牛腩质构、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射频和微波分别与水浴杀菌联用后,其杀菌效果有明显提高,且射频与水浴联用杀菌对红烧牛腩的品质影响较小。综合考虑,选择射频30 mm,30 min+水浴90℃,10 min作为红烧牛腩低温杀菌的最佳条件。再次,探讨了杀菌后的红烧牛腩在4℃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情况。选择Gompertz方程来预测红烧牛腩的冷藏贮藏货架期,预测值为203天,与实验值较吻合。在此货架期内,红烧牛腩的pH、色泽、质构、脂肪氧化、感官品质、微生物等指标均具有较好的贮藏稳定性,且与高温121℃,20 min杀菌后的样品相比,其品质劣变程度较慢,表明低温杀菌能较好地保持产品在冷藏期间的品质。最后,探究了微波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品质的影响。首先采用荧光光纤测温仪探究了微波和水浴100℃复热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微波复热均匀性更好。以未复热样品和传统水浴100℃-10 min复热样品为对照组,考察700 W-60 s、595 W-80 s、595 W-110 s、465 W-110 s、465 W-140 s五组微波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出品率、水分含量等品质的影响,最终选择595 W-75 s作为红烧牛腩微波复热的最佳条件,能够较好地替代传统水浴100℃复热的方法。
郭锡凯[2](2013)在《改性壳聚糖及辐照处理对新高梨的保鲜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自制羧甲基壳聚糖(CMCS)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性,并以CMCS为涂膜材料,结合辐照技术,对新高梨进行保鲜实验,测定了CMCS及辐照处理下新高梨的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了CMCS及辐照技术在新高梨保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和特性羧甲基化后的壳聚糖取代度达90%以上,溶解度为5.034g/100mL。对CMCS进行不同辐照处理后表明,CMCS的黏均分子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下降。CMCS红外光谱检测显示,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氨基的N上。辐照处理打断了CMCS的糖苷键,从而使其分子量变小,但没有破坏或打断C2-N-羧甲基和C6-0-羧甲基,即未影响壳聚糖原有的功能。配制了不同分子量的CMCS涂膜保鲜液,通过果实好果率比对确定了两种保鲜效果较好的CMCS (21#和22#)。2、两种保鲜处理对新高梨品质的影响以新高梨为材料,通过对好果率、硬度、褐变程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TSS)和维生素C(VC)的比较,研究了CMCS和辐照处理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能有效地延缓新高梨好果率的下降,而辐照处理加剧了好果率的下降;壳聚糖涂膜和1kGy辐照处理能保持新高梨的硬度,仅21#涂膜和1kGy辐照处理能够抑制果皮的褐变,而3kGy辐照处理后期加剧了果皮的褐变;在TA对比中,所有处理组的TA含量差异不显着;壳聚糖涂膜和辐照处理均能降低TSS的含量,其中22#涂膜处理组的效果较好;在VC含量上,仅有壳聚糖处理和1kGy辐照处理能够缓慢抑制VC的降解。3、两种保鲜处理对新高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新高梨贮藏期内失重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阐明了CMCS和辐照处理对新高梨的保鲜效果优劣的原因。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延缓失重率的增加,但辐照处理却没有;壳聚糖涂膜能够有效抑制新高梨的呼吸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辐照处理则加剧了呼吸作用;壳聚糖涂膜能够降低细胞结构的损伤;辐照处理组效果不明显;壳聚糖涂膜组能够推迟PPO峰值,抑制果肉的褐变;辐照处理组对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处理后新高梨MDA含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壳聚糖处理组的下降速度较慢;同时经1kGy辐照处理后,前期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经3kGy辐照处理后则正好相反。
吴晓玲[3](2012)在《板栗和榛子及其目标害虫射频/微波介电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和深入,全国各地开始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木建设比如板栗和榛子,但是板栗和榛子在采后却要面临蛀果害虫的危害。传统的杀虫方法是化学熏蒸法,但是此方法由于对环境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国际上已经规定在若干年后该方法将被禁用。目前对化学熏蒸替代法研究得比较多,虽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但是由于处理效果差、耗时、对产品品质不利、投资成本高等原因而较难推广。大量研究表明介电加热可以应用到农产品的采后杀虫处理中,且介电特性决定于农产品的测试频率、温度及含水率。为了给板栗和榛子的采后杀虫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开发相应的设备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开展了板栗和榛子及其目标害虫的介电特性研究。本文以板栗、榛子和栗实象甲为研究对象,利用同轴探头技术研究了频率(104500MHz)、含水率(板栗11.8%45.3%、榛子8.4%20.3%)、和温度(2060℃)对板栗、榛子介电特性的影响,及温度、频率对栗实象甲介电特性的影响规律;深入了解了这些因素对介电特性的影响机理,并探索介电加热杀灭板栗中的栗实象甲的可能性。主要结论是:(1)在104500MHz范围内,板栗和榛子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都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在任一频率下随着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相近含水率的榛子和板栗,在同一温度、频率下,榛子的介质损耗因数比板栗的大。(2)栗实象甲的介电特性与频率和温度有关,在频率范围104500MHz内,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介质损耗因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当频率低于1000MHz时,栗实象甲的介质损耗因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高于1000MHz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3)比较板栗和栗实象甲的介质损耗因数,在27MHz和915MHz时,栗实象甲的介质损耗因数都比板栗的大,即在相同处理时间下栗实象甲比板栗加热快。(4)板栗在RF下的穿透深度及板栗和栗实象甲的选择性加热表明,可以设计27MHz下工业级别的介电加热设备对采后板栗进行杀虫处理。(5)板栗和榛子的穿透深度随着频率、温度、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27MHz下的穿透深度比915MHz下的大,所以27MHz可以应用到板栗和榛子采后介电杀虫技术中。
王超[4](2011)在《退役钴-60辐照装置放射源处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辐射加工是核技术民用的高新技术,在现代化生产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放射性核素钴-60是目前辐照加工使用最多的γ辐射源。我国辐照加工技术发展至今已有部分辐照装置面临退役,钴-60放射源亟待处理。本文介绍了钴-60放射源处理采取的安全措施、安全质量控制、区域环境监测及区域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用科学、现实、合理的途径妥善开展钴-60放射源处理、放射性污染控制,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公众和环境安全。本文在现有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放射源处理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区域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核心,以退役辐照装置放射源处理的区域环境质量等作为评价因子,特别增加公众综合评估调查因子,将区域环境质量与公众心理影响调查有机地结合,选取“优、良、一般、差”为评价指标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给出环境评价因子的权重,同时,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避免了最大隶属原则可能造成的信息损失,得出放射源处理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本论文以某单位钴-60放射源处理为例,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通过研究,为辐照装置退役和放射源处理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指导,实现退役放射源处理实践的程序化和操作行为的规范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让公众更为直观地了解该区域环境质量,及时消除公众心理影响;揭示辐照装置退役对区域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为辐照装置放射源退役安全管理和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马艳萍[5](2010)在《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核桃历来以干制为主。目前,鲜食核桃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诸多的医疗保健作用及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因其脂肪、水分含量很高,发芽、发霉现象成为贮藏中的主要问题,也成为限制其贮藏保鲜技术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辽河4号(L4)、西扶1号(X1)和西扶2号(X2)鲜食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它们在冷藏条件下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选择其中耐贮性强的L4品种,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其处理,从辐照对鲜食核桃休眠特性、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胚芽细胞超微结构及核桃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L4、X1和X2三品种鲜食核桃在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及VE等营养品质指标,酸价(AV)和过氧化值(PV)两个主要油脂品质指标及贮藏效果(好果率、感官品质)的测定,发现贮藏初期(15d)鲜食核桃呼吸强度迅速下降后维持在很低水平;脂肪含量贮藏90d内变化不大,之后迅速降低;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不饱和脂肪酸及VE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AV及PV呈现增大趋势;贮藏中后期(60d后),其好果率及感官品质急剧下降。表明鲜食核桃品种间各指标差异较大,其中L4品种具有较好的耐贮性和高的营养价值,60d为鲜食核桃的适宜贮藏期限。(2)通过对L4鲜食核桃与干核桃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表明,贮藏期间鲜食核桃营养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尤其对氨基酸及γ-VE含量的保存有利,鲜食核桃中二者的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干核桃;脂肪、蛋白质、VE总量及δ-VE含量与干核桃差异不显着(P>0.05)。(3)对L4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发芽时间等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L4鲜食核桃不具有明显的生理休眠特性;根据呼吸强度、营养成分、酶活性等多指标对贮藏时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鲜食核桃的萌发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第Ⅰ期(0~20d)为鲜食核桃胚芽萌动期,为萌发前的准备阶段;第Ⅱ期(20~30d)处于快速发芽期,大量的种子开始发芽;第Ⅲ期(30~40d)为芽体速生期,此期核桃发芽率增加非常缓慢,但芽体生长迅速,芽长快速增加。(4)贮藏时间对鲜食核桃贮藏中各指标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贮藏时间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影响的数学模型符合二次多项式Y=0.1683X2-7.2101X+156.12;脂肪、可溶性总糖、MDA含量、POD活性均与贮藏时间呈现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2838X+52.503、Y=0.045X+1.8822、Y=0.0397X+3.7639和Y=-0.3072X+4.121,相关系数分别为—0.8*、0.98**、0.74*和0.8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贮藏时间的回归模型为四次多项式,游离氨基酸含量、LOX、SOD及CAT活性与贮藏时间的回归模型均为三次多项式。(5)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减缓了鲜食核桃常温贮藏期间脂肪、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增加了MDA含量,提高了POD活性,抑制了LOX、LPS、SOD、CAT等酶的活性,使其种子活力逐渐下降,最终失去萌芽能力。试验确定≥0.05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可完全抑制鲜食核桃贮藏中的萌芽现象。(6)内源激素ABA、GA3、IAA及ZR是影响鲜食核桃胚芽萌发的重要因素,其中ABA是萌芽抑制物质,GA3、IAA、ZR是促进物质;胚芽的萌发不仅与各内源激素含量的绝对值有关,还与GA3/ABA、IAA/ABA和ZR/ABA的比值有关;0.1kGy、1.0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提高了鲜食核桃胚芽中的ABA含量,降低了GA3、IAA、ZR含量及三者与ABA的比值,利于其贮藏保鲜。(7)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辐照处理对鲜食核桃贮藏期间胚芽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表明辐照引起了胚芽细胞超微结构的显着变化,对细胞形态及细胞壁破坏尤为突出,细胞变长或呈凹凸状,细胞壁变薄或不连续,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减少,线粒体内嵴少且模糊;细胞核核仁破损或位置偏离中央;延缓了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速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和贮藏期的延长,其胚芽细胞损伤渐趋加重,以萌发期的损伤最为明显,致使细胞分裂受阻,抑制其萌发。(8)在0.1kGy、0.5kGy、1.0kGy和5.0kGy的辐照剂量处理中,以0.5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鲜食核桃冷藏期间的SOD、CAT活性,减少了MDA的积累,抑制了POD、LOX活性,降低了PV值,并对脂肪、脂肪酸、氨基酸及VE等营养成分的保存效果尤为明显,具有明显的贮藏保鲜效果,确定0.5kGy为鲜食核桃最佳辐照剂量。
付振喜[6](2010)在《丁香等天然物质的抑菌成分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丁香等天然物质提取物抑菌作用和保鲜效果,以探索开发一种天然高效、绿色无毒果蔬保鲜包装技术。首先对丁香、肉桂、大黄、黄连、花椒、淡竹叶、野菊花、水菖蒲、小茴香、高良姜等十种物质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比较,筛选出了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丁香、肉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青霉、腐霉、交链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1.56、6.25、6.25、3.125μl/1,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3.125、6.25、6.25、6.25μ1/1;肉桂精油对青霉、腐霉、交链孢、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3.125、6.25、6.25μ1/1,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6.25、6.25、6.25μ1/1。通过GC-MS分析鉴定,丁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肉桂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醛。不同方式提取的抑菌成分丁香酚含量不同,其中索氏法、超声波辅助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时,其绝对含量分别为180mg/ml、287mg/ml,391mg/ml;采用相同方法处理肉桂时,三种方法提取的肉桂醛含量分别为:27.5mg/ml、95.8mg/ml、135.6mg/ml。用正交实验法对丁香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丁香精油提取率为指标,影响程度: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20,超声时间为90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5%,超声温度为65℃。丁香精油、肉桂精油均能显着抑制采后草莓的腐烂、SSC、总酸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草莓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草莓成熟与衰老的进程,保持采后草莓的品质和风味。分别用0.3%浓度的丁香精油和0.1%浓度的肉桂精油处理草莓,能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复配处理草莓果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处理后对果实原有风味未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作为一种安全的植物源提取物,丁香肉桂精油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精油果蔬保鲜剂。
胡静[7](2009)在《HACCP在长沙市星级酒店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霍乱伤寒等食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卫生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但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的食品安全也面临了各种问题,比如原料质量、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生产面临着许多的风险。面对食品生产市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大量进入我国,我国本土的星级酒店应该随时调整应对策略,以提高我国星级酒店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我国酒店产业的竞争力。在我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先进管理制度已经得到积极推广的前提下,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也逐步开始在广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推广实施。HACCP被国际上公认为控制食品安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体系方法之一。HACCP体系可以通过对菜单计划、验收、储存、发放、初加工、烹饪、保温、服务、清洁和维护等十个影响酒店餐饮食品安全的环节,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找出关键控制点,动态的对酒店餐饮进行管理,既能提高我国本土星级酒店的卫生安全管理水平,又能增强我国各食品生产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对食品安全和HACCP体系进行一般理论分析,包括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接着介绍了湖南省尤其是长沙市的食品卫生现状,论证了在我国本土星级酒店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酒店食品安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长沙市部分星级酒店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模糊评价。然后选择了三家具体的酒店,结合其自身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提供改进的措施意见,以达到本文HACCP应用研究的目的。本文认为,面对众多的食品公共安全问题,酒店只有对开展质量改进,结合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手段,比如HACCP体系,加大对星级酒店的食品质量管理,才能让酒店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环境上,保持竞争优势以及行业的领先位置。酒店只有通过加强自我创新,管理观念创新(这里尤指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在这个充满风险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本土酒店行业的发展。
李红梅[8](2008)在《食品纳米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对食品保鲜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草莓富含多种营养素,草莓储藏品质的变化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本身极易染真菌。我国草莓的产量呈现迅猛上升之势,虽然目前对草莓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其贮藏保鲜的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冬枣在中国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其营养丰富,但是由于其水分含量高,容易腐烂变坏,失去其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使冬枣货架期短,销售面窄。酱牛肉是一种人们喜爱的熟肉制品,需求量很大。酱牛肉因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水分含量也较高,所以在常温储藏时,微生物极易生长而使产品腐败变质。近年来,纳米材料这一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的新兴材料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采用不同的纳米结构,塑料包装也能允许水分和气体穿过,这就满足了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包装要求。因此本研究利用纳米包装材料对草莓、大枣和酱牛肉进行包装,提高储藏品质。主要研究如下:1.纳米包装材料是以纳米粉体(纳米Ag 35%、高岭土25%、纳米TiO2 40%)、塑料、腊、聚乙烯等制备而成用于水果蔬菜的包装,可显着提高水果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纳米粒子分散在聚乙烯中形成均匀分散的纳米复合塑料,而且该塑料也具有所添加的纳米粒子的特性。其透氧量比普通聚乙烯材料降低2.1%,透湿量比普通聚乙烯材料降低28.1%。2.草莓的储藏保鲜,实验研究了纳米包装材料和普通包装材料(聚乙烯材料)在草莓贮藏过程的保鲜效果,并测定了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纳米包装材料对草莓的营养成分能较好的保存,在好果率、营养成分保留率、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方面好于普通材料。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保鲜品质。3.冬枣的储藏保鲜,研究了纳米包装材料和普通包装材料(聚乙烯材料)在冬枣常温贮藏过程的保鲜效果,并测定了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纳米包装材料对冬枣的营养成分能较好的保存,在腐烂率、丙二醛(MDA)含量、失重率、维生素C保留率等方面好于普通包装材料。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保鲜品质,延长冬枣的货架期。4.酱牛肉的储藏保鲜,用纳米包装材料和普通聚乙烯材料包装酱牛肉,分别对其理化指标、感观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能有效抑制酱牛肉中细菌的生长繁殖,降低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并延长了酱牛肉的保质期,很好的保存了产品的色泽和风味。
吴娟[9](2007)在《纳米包装材料对什锦菜、面包和草莓保鲜品质及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纳米材料这一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的新兴材料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什锦菜是南京绿柳居的招牌产品,延长其保鲜期需要解决;面包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食品之一,由于其松软、可口、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面包在常温保质期较短,只有3~4天,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简便有效的面包保鲜技术;而我国草莓的产量呈现迅猛上升之势,虽然目前对草莓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其贮藏保鲜的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本研究利用纳米包装材料对什锦菜、面包和草莓进行包装,提高保鲜品质。主要研究如下:1.纳米材料用于草莓的包装可以延长其保鲜期。实验研究了纳米包装材料(纳米塑料膜1、纳米塑料膜2)和普通材料(对照组)在草莓贮藏过程的保鲜效果,并测定了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纳米包装材料对草莓的营养成分能较好的保存,在好果率、保质期、感官指标和失重率等方面好于普通材料。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保鲜品质。综合各种指标,纳米材料2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好。2.纳米材料用于面包的包装可以显着延长其保鲜期。实验通过用4种材料保鲜面包,2种纳米材料和一种普通塑料包装,分别对其理化指标、感观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材料有明显的效果,其中纳米材料2效果最好,能够在常温下储藏6-7天,与对照组3-4天的储藏期相比可延长2-3天。3.以纳米粉体、塑料、腊、聚乙烯等为主要材料制备而成的包装,用于什锦菜的包装可显着延长什锦菜的贮藏期。纳米材料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纳米材料1效果最好,能够在常温下储藏6-7天,与对照组2-3天的储藏期相比可延长3-4天。
袁志业[10](2006)在《山东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获得21世纪农业竞争力的战略工具。供应链管理通过把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以最少的成本,使产品从生产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达到最优化。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由生产不足转向供过于求,消费者需求也呈现多元广泛性,如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使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本文以山东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运用供应链为例,通过分析其应用的现状,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出发点,对物流中心供应链模式及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藉以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流通市场近3个月的跟踪调查,针对目前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方法,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通过对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剖析了该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存在问题,针对寿光蔬菜物流中心提出了三种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优化运作模式; 2.研究对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库存模式两方面进行了优化分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方向与策略;通过分析评价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建立了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库存管理优化模式; 3.针对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的薄弱现象,研究从供应链主体需求和网络需求出发,给出了一套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实例方案,为供应链企业交换、共享各种信息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参考; 4.研究最后对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的软环境进行了探索,从供应链的支撑环境建设、内部动力培育两方面给出了寿光蔬菜物流中心供应链发展的策略,并对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的条件和能力进行了分析。
二、食品辐射加工效果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品辐射加工效果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杀菌、冷藏及微波复热对红烧牛腩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熟肉制品的研究概述 |
1.1.1 熟肉制品的发展概况 |
1.1.2 红烧牛腩的研究现状 |
1.2 肉制品嫩化的研究进展 |
1.2.1 酶嫩化 |
1.2.2 超声波嫩化 |
1.3 肉制品的低温杀菌技术 |
1.3.1 水浴杀菌 |
1.3.2 微波杀菌 |
1.3.3 射频杀菌 |
1.4 肉制品货架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
1.5 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工艺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原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牛腩嫩化处理方法 |
2.3.2 牛腩感官评定 |
2.3.3 牛腩剪切力的测定 |
2.3.4 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
2.3.5 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
2.3.6 牛腩微观结构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 |
2.3.7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2 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的响应面试验结果 |
2.4.3 超声波辅助木瓜蛋白酶嫩化牛腩工艺参数的优化及验证实验 |
2.4.4 嫩化对牛腩微观结构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温杀菌对红烧牛腩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原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红烧牛腩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3.3.2 低频微波杀菌效果的研究 |
3.3.3 射频杀菌效果的研究 |
3.3.4 水浴杀菌效果的研究 |
3.3.5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
3.3.6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3.3.7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低频微波杀菌效果的研究 |
3.4.2 射频杀菌效果的研究 |
3.4.3 水浴杀菌效果的研究 |
3.4.4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的确定 |
3.4.5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色泽的影响 |
3.4.6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质构的影响 |
3.4.7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影响 |
3.4.8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 |
3.4.9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处理红烧牛腩的电子鼻分析 |
3.4.10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微生物的影响 |
3.4.11 不同杀菌方法及条件对红烧牛腩感官品质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红烧牛腩冷藏货架期预测及贮藏品质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原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红烧牛腩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建立 |
4.3.2 红烧牛腩冷藏品质的研究 |
4.3.3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红烧牛腩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建立 |
4.4.2 不同杀菌方法处理后的红烧牛腩冷藏期间pH的变化 |
4.4.3 不同杀菌方法处理后的红烧牛腩冷藏期间色泽的变化 |
4.4.4 不同杀菌方法处理后的红烧牛腩冷藏期间质构的变化 |
4.4.5 不同杀菌方法处理后的红烧牛腩冷藏期间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 |
4.4.6 不同杀菌方法处理后的红烧牛腩冷藏期间微生物的变化 |
4.4.7 不同杀菌方法处理后的红烧牛腩冷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冷藏红烧牛腩微波复热条件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设备 |
5.2.1 实验原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水浴和微波复热均匀性的探讨及复热时间的确定 |
5.3.2 不同功率下微波复热时间的筛选 |
5.3.3 微波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品质的影响 |
5.3.4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水浴和微波复热均匀性的探讨及复热时间的确定 |
5.4.2 不同功率下微波复热时间的筛选 |
5.4.3 不同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出品率的影响 |
5.4.4 不同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水分含量的影响 |
5.4.5 不同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色泽的影响 |
5.4.6 不同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质构的影响 |
5.4.7 不同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脂肪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影响 |
5.4.8 不同复热条件下红烧牛腩的电子鼻分析 |
5.4.9 不同复热条件对红烧牛腩感官评定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2)改性壳聚糖及辐照处理对新高梨的保鲜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梨果保鲜技术综述 |
1.1.1 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
1.1.2 常见保鲜技术 |
1.2 壳聚糖涂膜技术 |
1.2.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性 |
1.2.2 壳聚糖的降解制备研究进展 |
1.2.3 壳聚糖保鲜食品的研究进展 |
1.3 辐照保鲜技术 |
1.3.1 辐照保鲜技术的生物效应及机理 |
1.3.2 辐照保鲜食品安全性、毒理性评估 |
1.3.3 辐照技术在各类食品中的应用 |
1.3.4 食品辐照保鲜装置 |
1.4 本论文的研究依据和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药品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试验药品 |
2.1.3 供试样品 |
2.1.4 样品的辐照处理 |
2.2 壳聚糖涂膜保鲜试验 |
2.2.1 改性壳聚糖制备试验 |
2.2.2 壳聚糖保鲜剂配置试验 |
2.2.3 壳聚糖涂膜处理 |
2.3 新高梨处理方法 |
2.3.1 壳聚糖涂膜处理 |
2.3.2 辐照处理 |
2.4 测定方法 |
2.4.1 好果率的测定 |
2.4.2 硬度的测定 |
2.4.3 褐变指数的测定 |
2.4.4 有机酸(TA)含量的测定 |
2.4.5 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测定 |
2.4.6 维生素C(VC)含量的测定 |
2.4.7 失重率的测定 |
2.4.8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2.4.9 呼吸速率的测定 |
2.4.10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2.4.11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壳聚糖保鲜剂制备研究 |
3.1.1 羧甲基壳聚糖(CMCS)的合成 |
3.1.2 羧甲基壳聚糖的辐照降解 |
3.1.3 壳聚糖保鲜剂的配置 |
3.2 两种处理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1 新高梨的好果率 |
3.2.2 硬度 |
3.2.3 褐变指数 |
3.2.4 可滴定酸(TA)的含量 |
3.2.5 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含量 |
3.2.6 VC的含量 |
3.3 两种处理对梨果实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3.3.1 失重率 |
3.3.2 呼吸速率 |
3.3.3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
3.3.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3.3.5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板栗和榛子及其目标害虫射频/微波介电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农产品采后杀虫方法(化学熏蒸代替法)研究进展 |
1.2.1 辐照法 |
1.2.2 低温贮藏 |
1.2.3 气调贮藏 |
1.2.4 传统热处理法 |
1.3 农产品及其目标害虫介电特性的研究 |
1.3.1 介电加热杀虫技术简介 |
1.3.2 谷物等农作物介电加热杀虫的研究 |
1.3.3 水果介电加热杀虫的研究进展 |
1.3.4 干果及豆类的介电加热杀虫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板栗介电特性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设备及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含水率对板栗仁密度的影响 |
2.3.2 频率对板栗介电特性的影响 |
2.3.3 温度对板栗介电特性的影响 |
2.3.4 含水率对板栗介电特性的影响 |
2.3.5 板栗的穿透深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栗实象甲介电特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设备及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栗实象甲介电常数及与板栗的比较 |
3.3.2 栗实象甲介质损耗因数及与板栗的比较 |
3.3.3 板栗的穿透深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榛子介电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设备及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频率对榛子样品介电特性的影响 |
4.3.2 温度对榛子样品介电特性的影响 |
4.3.3 含水率对榛子样品介电特性的影响 |
4.3.4 板栗与榛子介电特性的比较 |
4.3.5 榛子的穿透深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退役钴-60辐照装置放射源处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放射源处理的法律依据 |
1.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
2.1 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指标 |
2.2 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指标筛选方法 |
2.3 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
3.1 模糊数学的基础知识 |
3.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3.3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3.4 模糊综合评价的算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实例 |
4.1 项目概况 |
4.2 放射源处理实施前准备 |
4.3 放射源处理方案 |
4.4 放射源处理实施 |
4.5 放射源处理后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
4.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对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核桃概况 |
1.1.1 核桃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核桃的生产概况 |
1.1.3 核桃的市场营销 |
1.1.4 核桃的营养成分与功能 |
1.1.5 核桃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 坚果种子休眠特性及萌发生理研究进展 |
1.2.1 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分类 |
1.2.2 坚果种子休眠及萌发生理研究进展 |
1.3 辐照技术在坚果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
1.3.1 辐照的基本原理及优越性 |
1.3.2 辐照技术在坚果保鲜中的应用 |
1.3.3 辐照对坚果营养成分的影响 |
1.3.4 辐照对坚果采后生理的影响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4.1 选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品种鲜食核桃冷藏中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鲜食核桃呼吸强度的变化 |
2.2.2 鲜食核桃品质的变化 |
2.2.3 鲜食核桃及干核桃贮藏期间营养成分变化比较 |
2.3 讨论 |
2.3.1 鲜食核桃呼吸强度与贮藏保鲜的关系 |
2.3.2 鲜食核桃中VE、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 |
2.3.3 鲜食核桃水分含量与油脂酸败的关系 |
2.3.4 品种对鲜食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
2.3.5 鲜食核桃与干核桃贮藏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 |
2.3.6 鲜食核桃的贮藏效果 |
2.4 小结 |
第三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休眠特性及其萌芽生理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鲜食核桃的休眠特性 |
3.2.2 呼吸强度的变化 |
3.2.3 脂肪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
3.2.4 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3.2.5 MDA含量的变化 |
3.2.6 LOX活性的变化 |
3.2.7 LPS活性的变化 |
3.2.8 SOD活性的变化 |
3.2.9 CAT活性的变化 |
3.2.10 POD活性的变化 |
3.2.11 鲜食核桃萌发前后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2.12 贮藏时间对鲜食核桃各指标影响的回归分析 |
3.2.13 贮藏期内各指标变化的综合分析 |
3.3 讨论 |
3.3.1 辐照对鲜食核桃的休眠特性的影响 |
3.3.2 鲜食核桃的萌芽生理 |
3.4 小结 |
第四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和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辐照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的影响 |
4.2.2 辐照对鲜食核桃常温、冷藏期间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
4.2.3 辐照对鲜食核桃变温贮藏期间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
4.2.4 鲜食核桃贮藏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鲜食核桃胚芽的萌发与各内源激素的关系 |
4.3.2 鲜食核桃胚芽的萌发与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之间的关系 |
4.3.3 温度对鲜食核桃休眠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3.4 辐照处理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及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贮藏期间胚芽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贮藏初期胚芽细胞的超微结构 |
5.2.2 常温贮藏40d时胚芽细胞的超微结构 |
5.2.3 冷藏120d时胚芽细胞的超微结构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2.1 辐照剂量对鲜食核桃采后生理的影响 |
6.2.2 辐照对鲜食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辐照对鲜食核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
6.3.2 辐照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的影响 |
6.3.3 辐照对鲜食核桃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6.3.4 辐照对鲜食核桃营养品质的影响 |
6.3.5 辐照对鲜食核桃PV的影响 |
6.3.6 辐照对鲜食核桃感官品质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丁香等天然物质的抑菌成分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采后水果防腐保鲜的机理与主要措施 |
1.2.1 降低温度 |
1.2.2 气调贮藏 |
1.2.3 热处理 |
1.2.4 辐照保鲜 |
1.2.5 化学杀菌剂 |
1.3 具有抑菌作用的天然物质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3.1 对果蔬采后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植物 |
1.3.2 天然植物对果蔬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1.3.3 动物源类果蔬保鲜剂 |
1.3.4 微生物源果蔬保鲜剂 |
1.4 天然精油的提取 |
1.4.1 蒸馏法 |
1.4.2 溶剂提取法 |
1.4.3 吸收法 |
1.4.4 压榨法 |
1.4.5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药品 |
2.2 抑菌物质的提取 |
2.2.1 超声波辅助提取 |
2.2.2 索氏提取 |
2.2.3 水蒸气蒸馏 |
2.3 天然物质提取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
2.4 抑菌实验 |
2.4.1 供试菌种与原料 |
2.4.2 培养基的制作 |
2.4.3 抑菌活性实验 |
2.5 丁香精油对草莓的保鲜研究 |
2.5.1 供试原料 |
2.5.2 实验设计 |
2.5.3 保鲜品质参数测定 |
2.6 肉桂精油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研究 |
2.7 丁香肉桂精油复配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研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天然植物提取液对果蔬采后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
3.1.1 抑菌物的筛选 |
3.1.2 丁香抑菌性能和作用周期的研究 |
3.1.3 肉桂油抑菌性能和作用周期的研究 |
3.2 提取方法对丁香精油得率及成分的影响 |
3.2.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丁香精油得率的影响 |
3.2.2 超声波辅助正交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
3.2.3 提取方法对丁香精油成分的影响 |
3.3 提取方法对肉桂精油提取率及主要成分的影响 |
3.3.1 提取方法对肉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 |
3.3.2 肉桂精油的GC-MS分析 |
3.4 丁香精油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研究 |
3.4.1 常温下丁香精油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
3.4.2 冷藏(4℃)下丁香保鲜剂对草莓效果研究 |
3.4 肉桂精油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
3.4.1 室温下肉桂精油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研究 |
3.4.2 冷藏(4℃)下肉桂精油对草莓保鲜效果研究 |
3.5 丁香肉桂精油复配对草莓保鲜效果研究 |
3.5.1 丁香肉桂复合保鲜液草莓腐烂率的影响 |
3.5.2 丁香肉桂复合保鲜液对草莓Vc含量的影响 |
3.5.3 丁香肉桂复合保鲜剂对草莓失重率的影响 |
3.5.4 丁香肉桂复合保鲜液对草莓总酸含量的影响 |
3.5.5 丁香肉桂复合保鲜液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7)HACCP在长沙市星级酒店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食品安全现状 |
1.1.2 酒店餐饮业务的地位和作用 |
1.1.3 我国酒店餐饮的现状 |
1.1.4 酒店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
1.2 研究目的 |
1.2.1 引起对酒店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维护旅游业食品安全 |
1.2.2 借助质量管理体系-HACCP体系,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
1.2.3 为酒店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改善思路 |
1.3 研究意义 |
1.3.1 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
1.3.2 提高酒店食品安全水平,增强酒店竞争力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2.1.1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2.1.2 国内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2.2 HACCP体系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应用现状研究 |
2.2.1 HACCP体系在国外食品安全控制领域应用现状研究 |
2.2.2 HACCP体系在国内食品安全控制领域应用现状研究 |
2.3 HACCP在酒店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应用现状研究 |
2.3.1 HACCP在国外酒店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
2.3.2 HACCP在国内酒店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应用现状研究 |
3 HACCP体系在酒店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理论应用研究 |
3.1 HACCP的基本原理及发展 |
3.2 酒店食品安全控制HACCP体系的建立 |
3.2.1 组建HACCP体系组织及人员培训 |
3.2.2 基本卫生情况审查 |
3.2.3 食品分类及加工工艺 |
3.2.4 危害分析 |
3.2.5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
3.2.6 关键控制限值 |
3.2.7 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卫生管理制度 |
3.3 酒店食品安全控制HACCP体系的实施 |
3.3.1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
3.3.2 制定HACCP系统纠偏措施 |
3.3.3 对HACCP体系进行验证 |
3.3.4 建立完整的HACCP记录和档案 |
3.3.5 制定详细的HACCP计划 |
3.4 本章小结 |
3.4.1 酒店食品安全控制HACCP体系的建立 |
3.4.2 酒店食品安全控制HACCP体系的实施 |
3.4.3 制定详细的HACCP计划表,标志HACC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 |
4 长沙市酒店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4.1 长沙的食品安全现状 |
4.1.1 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表现 |
4.1.2 对湖南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 |
4.1.3 长沙的食品安全的典型问题 |
4.1.4. 长沙食品安全具体问题 |
4.1.5 长沙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
4.2 长沙星级酒店现状 |
4.2.1 长沙酒店业的数量规模 |
4.2.2 长沙本土星级酒店行业竞争现状 |
4.2.3 长沙星级酒店在全省的位置 |
4.3 长沙星级酒店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
4.3.1 食品安全问题对湖南旅游行业的影响 |
4.3.2 长沙酒店食品卫生管理问题分析 |
4.3.3 长沙酒店业食品安全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问卷调查法 |
5.1.1 实证分析的目的 |
5.1.2 实证分析的设计思路 |
5.1.3 实证分析的样本选择说明 |
5.1.4 实证分析的样本概况 |
5.2 层次分析法(AHP)在HACCP体系中的应用 |
5.2.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
5.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5.3 酒店食品安全关键要素点确定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3.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
5.3.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酒店食品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
5.4 改进措施-以H_3、H_4、H_5酒店为例 |
5.4.1 选择酒店标准 |
5.4.2 具体对象情况 |
5.4.3 与同类酒店的比较 |
5.4.4 问题和对策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酒店餐饮加强食品危机意识,合理运用风险管理 |
6.1.2 要加强星级酒店餐饮生产各环节的控制管理 |
6.2 展望 |
6.2.1 在酒店行业HACCP的应用前景 |
6.2.2 HACCP在酒店行业的应用研究领域的拓展 |
7 创新与不足 |
7.1 创新 |
7.2 不足 |
7.2.1 研究对象与范围方面的不足 |
7.2.2 对HACCP体系认证在酒店业的实证方面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饭店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
附录B 饭店食品安全评价指标(要素)征询表 |
附录C HACCP计划表 |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食品纳米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对食品保鲜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食品保鲜方法及研究进展 |
1.2 食品保鲜方法的缺陷与问题所在 |
1.3 纳米技术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食品纳米包装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的研究 |
2.1 纳米包装袋生产工艺及配方 |
2.2 纳米膜的性能及结构检测 |
2.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食品纳米材料包装对草莓储藏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包装袋对草莓腐烂率的影响 |
2.2.2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花青素的影响 |
3.2.3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可滴定的影响 |
3.2.4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维生素C的影响 |
3.2.5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2.6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丙二醛的影响 |
3.2.7 纳米材料对草莓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3.2.8 纳米材料对草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食品纳米材料包装对大枣储藏品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大肠菌群的影响(MPN/100g) |
4.2.2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失重率的影响 |
4.2.3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腐烂率的影响 |
4.2.4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硬度的影响 |
4.2.5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2.6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4.2.7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4.2.8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4.2.9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4.2.10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释放乙烯速率的影响 |
4.2.11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褐变度的影响 |
4.2.12 不同包装材料对大枣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食品纳米材料包装对酱牛肉储藏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包装材料对酱牛肉储存期间大肠杆菌变化(MPN/100g) |
5.2.2 不同包装材料对酱牛肉储存期间细菌总数变化的影响 |
5.2.3 不同包装材料对酱牛肉室温储存期间感官指标变化的影响 |
5.2.4 不同包装材料对酱牛肉储存期间挥发性盐基氮测定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在读期间已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9)纳米包装材料对什锦菜、面包和草莓保鲜品质及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食品保鲜方法及研究进展 |
1.2 食品保鲜方法的缺陷与问题所在 |
1.3 纳米技术在食品防腐、保鲜中原理及应用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纳米包装保鲜草莓品质及效果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不同包装袋对草莓感官评定的影响 |
2.2.2 不同包装袋对草莓腐烂率和好果率的影响 |
2.2.3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理化指标结果的影响 |
2.2.4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生理指标结果的影响 |
2.2.5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失重率的影响 |
2.2.6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保质期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纳米材料包装保鲜面包品质及效果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包装材料包装面包储存期间大肠杆菌与细菌总数的变化 |
3.2.2 不同包装材料对面包水分含量的影响 |
3.2.3 不同包装材料对面包感观指标的影响 |
3.2.4 不同包装材料在面包储藏期间油脂过氧化值的变化 |
3.2.5 不同包装材料在面包储藏期间脂肪酸价的变化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纳米材料包装保鲜什锦菜品质及效果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包装材料在什锦菜储存期间细菌总数的变化 |
4.2.2 不同包装材料在什锦菜储存期间大肠杆菌变化 |
4.2.3 不同包装材料在什锦菜储存期间感官指标的检测 |
4.2.4 不同包装材料在什锦菜储存期间总酸度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10)山东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与发展状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与发展状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路线和框架 |
1.2.1 技术路线 |
1.2.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1.5 可能的创新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山东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 |
2.1 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
2.1.1 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与特征 |
2.1.2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
2.2 山东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
2.2.1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
2.2.2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2.3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
2.3.1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
2.3.2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分析 |
2.3.3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 |
3.1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 |
3.1.1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3.1.2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研究 |
3.1.2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评价 |
3.2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 |
3.2.1 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
3.2.2 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优化 |
3.2.3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库存模式效益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
4.1 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的意义 |
4.2 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
4.2.1 供应链主体需求分析 |
4.2.2 网络需求分析 |
4.3 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规划及设计思路 |
4.3.1 信息平台模块功能设计与分析 |
4.3.2 网络运行平台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策略研究 |
5.1 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支撑环境建设 |
5.1.1 营造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宏观环境 |
5.1.2 积极推进农产品企业的发展 |
5.1.3 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建设 |
5.1.4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育 |
5.2 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内在动力培育 |
5.2.1 转换经营思想,建立供应链管理理念 |
5.2.2 培育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
5.2.3 组织农民参与供应链,完善利益机制 |
5.2.4 供应链成员发挥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外包 |
5.2.5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质量保障体系 |
5.3 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方向研究 |
5.3.1 寿光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现状 |
5.3.2 国外发展先进经验借鉴 |
5.3.3 发展农产品冷链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四、食品辐射加工效果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杀菌、冷藏及微波复热对红烧牛腩品质影响的研究[D]. 王清波. 江南大学, 2018(04)
- [2]改性壳聚糖及辐照处理对新高梨的保鲜作用[D]. 郭锡凯. 扬州大学, 2013(04)
- [3]板栗和榛子及其目标害虫射频/微波介电特性的研究[D]. 吴晓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4]退役钴-60辐照装置放射源处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D]. 王超. 南华大学, 2011(02)
- [5]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D]. 马艳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6)
- [6]丁香等天然物质的抑菌成分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 付振喜.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1)
- [7]HACCP在长沙市星级酒店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胡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3)
- [8]食品纳米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对食品保鲜作用的研究[D]. 李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9]纳米包装材料对什锦菜、面包和草莓保鲜品质及效果的研究[D]. 吴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10]山东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实证研究[D]. 袁志业. 长安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