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斗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桃子茶,杨大瑞[1](2022)在《斗茶:好喝又好玩的“东方树叶”》文中认为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唱道:"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歌词中提到的唐朝人陆羽,编撰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被世人尊为"茶圣"。茶作为"国民饮品",更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人们习惯饮茶来提神、解渴、清心。但你知道吗,茶叶除了饮用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玩法,而茶水"像幅泼墨的山水画"也不只是歌曲的艺术加工。在古人的斗茶游戏中,一切皆有可能。
思宇[2](2021)在《品说宋代斗茶雅趣》文中研究指明斗茶即比赛茶品的优劣和烹茶技艺,又称点茶、斗茗、茗战。斗茶始于五代,兴于唐,盛于宋,是古时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一种"雅玩",也是中国宋时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源于民间,兴于文人宋代斗茶源于民间茶区,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由于斗茶技巧性强,趣味浓厚,所以迅速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加以发展。至北宋,斗茶之风已极为盛行,上自皇帝,下至士大夫、文人雅士,无不好此道。
马乐[3](2021)在《也论中国传统茶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茶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茶事绘画产生的时间轴为线索,对画面内容形式进行梳理和分析,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茶画的发展脉络及分类问题等内容,并且通过对代表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茶事绘画在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姚国坤[4](2021)在《斗茶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意义 宋代全民评茶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出斗茶始于唐代,进入宋、元、明时期,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以战斗的姿态,展现点茶技术,审评茶叶优劣的方法,所以斗茶又称茗战。斗茶,既要讲究茶品,又要注意择好水,还要注意配好器,更须重视方法和技艺,可谓是我国古代全民评茶的集大成。这种评茶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仍常为民间采用。至于分茶,是由点茶衍生出来的,它实是一种游戏,所以,又称茶百戏,它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
吕妍钰,章传政[5](2021)在《建盏里的宋朝社会印记 宋代茶具的主流》文中提出宋代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顶峰,承袭了唐朝的品茗之风,将饮茶这一习俗普及至平民大众。从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的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得知,自宋以来,茶便成为了"开门七件事"之一。品茗之风的盛行推动了茶具的变革与发展,而在宋代茶具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窑烧制的黑釉瓷茶碗,即建盏。
廖珍琴[6](2021)在《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陶瓷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发展背景,黑釉瓷器在宋代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建盏作为黑釉瓷器的代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载体作用,为茶文化的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本文从宋代建盏与茶文化的内涵概述着手,分析了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直观反映出宋代茶文化的独特内涵和宋人对自然生活的思想观念。
张丽纯,张思驰[7](2021)在《陈愈强:踏上新征程 创造新辉煌》文中研究指明七月的汕头,万木吐翠,茶香四溢。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指导,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主办,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广东省潮汕工夫茶研究所、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莱芙床垫协办的第三届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决赛在汕头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茶界专家评委和爱茶人士齐聚一堂,闻杯把盏,评茶斗茶,决出本届的凤凰单丛"茶王"。
陈贤建[8](2021)在《斗茶文化对北宋建盏发展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北宋时期,茶文化发展十分鼎盛,斗茶文化就是重要的标志,而在斗茶习俗在宋代社会普及和盛行的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北宋建盏的发展,需要详细了解斗茶文化和建盏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针对斗茶文化为北宋建盏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为斗茶文化对建盏造型的影响,其次是斗茶文化对建盏釉色的影响。在不断研究斗茶文化具体需求、环节步骤的过程中,针对建盏釉色、造型等方面设计都是为了对具体斗茶需要予以满足这一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证,建盏本身属于饮茶的器具,其发展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人们品饮方式的影响,但同样的,建盏的发展也对斗茶文化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陈颖[9](2021)在《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文中指出在宋代茶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斗茶文化盛行下,黑釉瓷盏受到了更多的推崇,宋徽宗曾说:"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这也使得在宋代时期点茶、品茶、斗茶以黑釉瓷盏为尊,在宋代茶文化中黑釉瓷盏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对后世的茶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韦[10](2021)在《宋代文人饮茶风尚与茶具关系研究》文中指出
二、关于“斗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斗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品说宋代斗茶雅趣(论文提纲范文)
源于民间,兴于文人 |
清明前后,汇聚茶亭 |
制作抹茶,品水品茶 |
斗茶品重在“点茶” |
斗茶先斗色 |
八分茶十分水 |
斗茶利器说茶盏 |
(3)也论中国传统茶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传统茶事绘画及其历史 |
二、传统茶事绘画的分类及代表作分析 |
三、传统茶事绘画的当代价值 |
四、结论 |
(4)斗茶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意义 宋代全民评茶的一种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宋人是怎么斗茶的? |
宋人是怎么玩茶的? |
综合宋代有关斗茶资料,斗茶方法大致如下: |
(5)建盏里的宋朝社会印记 宋代茶具的主流(论文提纲范文)
宋代建盏概述 |
发展历程 |
造型特点 |
烧造工艺 |
宋代茶文化与建盏 |
宋代茶文化概述 |
宋代茶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
宋代理学思想与建盏 |
宋代理学思想概述 |
宋代理学思想对建盏的影响 |
宋代奢靡之风与建盏 |
宋代奢靡之风概述 |
宋代奢靡之风对建盏的影响 |
(6)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宋代建盏与茶文化的内涵概述 |
1.1 宋代茶文化 |
1.2 斗茶与建盏 |
2 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关系 |
2.1 建盏象征着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符号 |
2.2 建盏对斗茶文化起到了载体作用 |
2.3 建盏体现出宋代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
3 结语 |
(7)陈愈强:踏上新征程 创造新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致力为海内外侨界青年“搭台” |
汕头要进一步擦亮“侨”字招牌 |
推动潮汕工夫茶走向世界 |
相关链接 |
茶香四溢韵传中华第三届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在汕举行 |
(8)斗茶文化对北宋建盏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斗茶与建盏 |
1.1 斗茶 |
1.2 建盏 |
2 斗茶文化对建盏文化的影响 |
2.1 斗茶参与人数对建盏规格尺寸和数量的影响 |
2.2 注汤特征对建盏同心圆设计的影响 |
2.3 斗茶的茶色尚白要求深色的建盏 |
3 结语 |
(9)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釉瓷盏的介绍及其价值 |
1.1 黑釉瓷盏简介 |
1.2 黑釉瓷盏的价值 |
1.3 黑釉瓷盏的特点 |
2 黑釉瓷盏与宋代茶文化 |
2.1 斗茶的盛行 |
2.2 文化的载体 |
2.3 黑釉瓷盏的衰落 |
3 结语 |
四、关于“斗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斗茶:好喝又好玩的“东方树叶”[J]. 桃子茶,杨大瑞.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Z1)
- [2]品说宋代斗茶雅趣[J]. 思宇. 食品与健康, 2021(12)
- [3]也论中国传统茶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当代价值[J]. 马乐. 大众文艺, 2021(18)
- [4]斗茶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意义 宋代全民评茶的一种方式[J]. 姚国坤. 茶博览, 2021(09)
- [5]建盏里的宋朝社会印记 宋代茶具的主流[J]. 吕妍钰,章传政. 茶博览, 2021(09)
- [6]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关系研究[J]. 廖珍琴. 陶瓷, 2021(08)
- [7]陈愈强:踏上新征程 创造新辉煌[J]. 张丽纯,张思驰. 潮商, 2021(04)
- [8]斗茶文化对北宋建盏发展的影响分析[J]. 陈贤建. 陶瓷, 2021(07)
- [9]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J]. 陈颖. 陶瓷, 2021(07)
- [10]宋代文人饮茶风尚与茶具关系研究[D]. 吴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