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荷电极板形成时间的缩短和干燥设备的改进

干荷电极板形成时间的缩短和干燥设备的改进

一、干荷电极板化成时间的缩短及干燥设备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谢亮[1](2019)在《废弃钛石膏土含水特征与改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废弃钛石膏土是一种生产钛白粉时,为治理废水而产生的废渣。目前,废弃钛石膏土的处置方法是送水泥厂废物利用,然而一般情况废弃钛石膏土生产出来时含水量很高,需要将其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才可使用。目前降低废弃钛石膏土含水量一般是通过压滤法或是天然晒干,然而由于受限于压滤效率与晒干场地和天气问题,这两个种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研究废弃钛石膏土的含水特征,以及新的废弃钛石膏土的控水方法,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等温吸附法,发现废弃钛石膏土的含水分布主要为结晶水、结合水与自由水。相对水汽平衡压P/Ps=0.9与P/Ps=0.98可以作为结晶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吸附交界点,废弃钛石膏土吸附气态水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机制表现为从局部吸附、双分子层吸附甚至是多分子层吸附。通过热重分析法对废弃钛石膏土进行含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废弃钛石膏土存在三个热失重温度区间,即0~70℃、70~170℃、110~170℃。在这三个温度区间中,0~70℃区间里最先脱去的是与废弃钛石膏土相互作用最弱的自由水;70~110℃区间里脱去的是与废弃钛石膏土相互作用较弱的结合水;110~170℃区间里脱去的是二水石膏(CaSO4·2H2O)中的结晶水,结晶水与废弃钛石膏土相互作用最强。对电渗控水实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电渗可以处理废弃钛石膏土内部部分弱结合水与全部的自由水,但是对于强结合水作用却很小,对于结晶水更难处理。而在微波控水实验中,发现微波加热法更适用于处理废弃钛石膏土中的自由水与全部强弱结合水,废弃钛石膏土中的结晶水对于微波加热法来说较为难以处理,但可以通过提高微波功率档脱去结晶水。因此,电渗法与微波法去除废弃钛石膏土中的含水各有各自的特点,电渗法虽然脱水程度较低,但是更适用于大范围大面积,实时实地的除水;微波法需要使用较为精密的仪器设备,操作复杂,但是微波法脱水程度更彻底。因此,在实际中选择什么样的脱水方法可以依靠具体要求选择。

康书文[2](2015)在《界面优化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及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能源作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石油与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即将耗尽(约可用50年100年),并且这些剩余能源的消耗将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危害,人们普遍关注可利用能源的持久性与清洁性。电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长期维系人类生存的清洁能源。未来人类生活的出行将更加频繁,高度城市化的交通运输更加发达,对各种运输车辆的依赖性也将大大增加,环保节能车即纯电动车是人们出行的首选。与此同时,可充电电池作为电能的载体必将倍受关注;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市场与电动汽车具有同样的前景。据专家分析,21世纪中国将成为电池及电池材料的王国,从资源和环境双重角度考虑,电动汽车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工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磷酸亚铁锂型动力电池具有绿色环保、安全性好、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单体电压高,方便成组等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产业化生产,并最终替代燃油作为电动汽车牵引力动力的电源。电动车发展的市场前景好坏及能否被广大人民接受取决于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电池的一致性及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指标,发展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好及较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是电池从业人员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本研究以改进锂离子电池集流体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及建设简洁、高效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为主要内容,通过铝箔导电氧化处理对氧化层的原子力显微镜AFM、XRD、SEM等检测及CR2016扣电及20Ah电池软包装全电池测试,电池整体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对铜箔镶碳层SEM、XRD及CR2016扣电EIS、CV、充放电容量及1Ah软包装电池温度、循环、倍率等测试,镶碳处理后制成的电池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在生产线建设中,根据简单、高效并结合人、机、料、法、环和测要求,设计和建设成中聚年产6000万安时电池生产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要求正极集流体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材质比较软(便于活性物质的涂覆和后续加工)、成本廉价和较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在高电位时不发生或尽可能少的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铜箔在高电位时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绝缘氧化膜,导致电池绝缘内阻增大,阻止电池进行充放电行为;铝箔在高电位时相对稳定,其表面生成的表面氧化层较薄,可通过隧道效应实现电子电导,避免因氧化层较厚引起的导电性极差甚至绝缘。因此,铝箔表面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电池的内阻及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导电氧化处理研究,较好的提高正极集流体的导电性,导电处理后的正极集流体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表面结构增加了集流体与活性物质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两者之间的导电性,降低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条件下的极化内阻;正极集流体导电氧化处理后,其耐蚀性有较大提高,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循环圈数。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经过导电氧化处理后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电池的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同时经过试验验证不会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带来其他副反应。二、通过自制镶碳装置利用铜箔与碳棒之间形成高电压差在铜箔表面形成一个微小的凹坑。碳棒电极在进给机构的驱动下不断下降,其轮廓形状便被“复印”到铜箔上,从而提高铜箔的导电性和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力,达到提高其导电性和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化的目的;用RAMAN、XRD、EIS、CV等方法研究了铜箔镶碳后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并且通过对充放电容量、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及不同温度下的放电容量对比,结果表明,铜箔镶碳制成的电池性能较光箔有很大的提高。本章节重点分析电解铜箔主要特性与质量对锂离子电池负极制作工艺和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电池性能方面的影响。三、锂离子电池各方面性能提高不仅依赖于对原材料性能品质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改进革新也成为整个产业的关键。锂离子电池属高新技术产业链,生产制造的控制点较多且相对复杂,制造过程的投入占整个产业的80%以上,智能化生产及核心工艺技术改进创新对电池最终性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众多企业及科研机构投巨资致力于电池工艺的研究。本文作者通过实践摸索,完成年产6000万安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设计、设备参数制定、招标、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制定等研究工作。四、研究电动车失效电池的测试方法及梯次利用电池均衡技术。结果表明,电动车淘汰电池中有一半以上的电池容量保持在初始容量的80%以上,这些电池经过重新成组后可用于环境温度为10℃40℃、倍率性能低于0.2C的用电设施中,通过对电池均衡技术研究表明,电池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通过梯级利用方式,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成本,有效增加整个电池使用寿命,对于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斌[3](2015)在《铅酸电池结构工艺改进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铅酸电池作为清洁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而高性能的铅酸电池具有高比能量,大比功率,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清洁能源的使用对我国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研发该电池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然而,目前的铅酸蓄电池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能量(单位重量所蓄电能)小,十分笨重,对环境腐蚀性强,循环使用寿命短,自放电大,不易过放电,这些都大大制约了铅蓄电池的发展。本文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铅酸电池的结构工艺进行改进,并对其进行性能研究。该设计以现有的蓄电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蓄电池结构以及制造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设计,高能铅酸电池的结构模式打破了现有铅酸蓄电池的结构模式,利用外壳与极群分工处理来弥补现有电池的曲线,利用降低极板厚度来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弥补了部分目前铅酸蓄电池自身存在的缺陷,完善了铅酸蓄电池功能特征。此电池结构简单,易制作,制造成本低,完全能满足现在市场上需求。通过企业已有设备,对设计的部件进行加工,并进行电池装配组装,最后将成品交于专业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性能检测,并与同规格的普通铅酸蓄电池主要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改进后的铅酸电池性能确实有所提高,这表明该设计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今后制造工艺能够有所提高,那么该铅酸电池的性能应该还会随之提高。

侯晓华[4](2014)在《铅酸蓄电池极板干燥机改进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低碳、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随着铅酸蓄电池的广泛使用,铅酸蓄电池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极板干燥机在蓄电池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又是蓄电池生产中能耗较大的生产过程,因此提高极板干燥机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铅酸蓄电池极板干燥机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极板干燥机进行改进设计,经过调研多个极板干燥机的生产现状,发现干燥机在长期的生产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干燥机的研究发展现状,以及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针对目前干燥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设计了一种干燥效率高,结构稳定的干燥机。本文主要完成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1)增加了干燥机保温层的厚度,提高了干燥机的保温效果,进而提高了干燥机窑体内的温度。2)增大了干燥机燃烧器下方的开口尺寸,利用热辐射的方式提高干燥机窑体内的温度。利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干燥机结构,并借助于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对各个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各个方案的干燥机工作面温度分布云图,从中选取了最优方案。3)改进了干燥机的框架结构,确保在干燥机其他单元进行改进时,框架满足各个部件的安装。并借助于solidworks simulation插件对改进结构进行力学模拟分析,确保了框架的强度。4)改进了干燥机蒙皮的联接方式,由咬缝联接替代了原有的焊接结构,并在干燥机的各个边界增加了包角,避免了干燥机在长期使用中发生开焊及鼓起的现象。5)将链条外置改进为链条内置,减少了链条在运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本文对铅酸蓄电池极板干燥机的改进设计,提高了干燥机的工作温度,改进了干燥机的整体外观,提升了干燥机的整体性能。

胡曙[5](2014)在《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自行车用密封蓄铅酸电池主要存在的不足是早期容量衰减、循环寿命萎缩、电池及电池组一致性问题。《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要求淘汰镉含量高于0.002%的铅蓄电池及其含铅零部件;新建、改扩建的项目禁止采用外化成工艺。6-DZM-20电池市场需求量大,但电池寿命较短,通过优化制造工艺,配合电池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其比能量和循环寿命。本文使用公式描述了极板制造时电解铅、铅粉、湿铅膏、干铅膏等物质的定量关系;根据电池外形尺寸与活性物质利用率等参数设计极群,使用Pro/E软件设计板栅、修正后的差量法计算极群所能吸收的电解液体积等,进行电池结构设计。本文研究使用高锡的铅-钙合金铸板栅,复合添加剂高温和膏、中温固化的方式提高极板中的四碱式硫酸铅含量,在贫液式设计的AGM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凝胶剂使其处于凝胶状态,严格控制极群酸量使活性物质利用率处在略低的水平等设计方案,提高了电池循环寿命;通过减轻板栅重量与负极活性物质重量、选择合理的内化成工艺等方法,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与电池比能量。采用本设计生产的6-DZM-20电池,重量比能量达34.1Wh/kg,成组电池全充全放循环寿命达309次。电池重量轻,寿命长,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电动自行车用户的要求。

王云阳[6](2012)在《澳洲坚果射频干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澳洲坚果(Macadamia tetraphylla)原产于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夏威夷、南非和南美洲都有商业化种植。据国际坚果委员会(INC)报道,在2010/2011年世界澳洲坚果产量约达到10万t。我国关于澳洲坚果的研发起步晚,20世纪70年代后,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区)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陆续引种。通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已接近6000hm2,当前主要的栽培区域是云南和广西。澳洲坚果具有厚且坚硬的外壳,导致其干燥周期很长,在工业化生产中干燥澳洲坚果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此过程占地面积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干燥费用也相当大。这就要求发展先进的加热技术,改造传统的干燥工艺,射频(RF)能量有潜力发展为传统干燥技术的替代者。射频加热对于农产品很有潜力进行均匀而快速地干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为了得到热风辅助射频干燥澳洲坚果的工艺,本文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本文先后进行了澳洲坚果介电特性测定、解吸吸附等温线测定、澳洲坚果射频干燥和加热均匀性的试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①采用开放末端同轴探头技术,在频率10MHz到1800MHz之间,温度25℃到100℃之间,水分含量3%到32%(干基,d. b.)之间,测量了坚果果仁的介电特性。②测定了澳洲坚果果仁粉和果壳粉在室温(25℃)下的解吸吸附等温线。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Version16.0, SPSS, Inc.)的非线性回归工具,分析评价了常见的6种模型对试验得到的解吸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程度,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③采用一个频率27.12MHz、功率6kW的射频加热系统,选用三个温度和三个电极板间距进行组合试验,以选择最佳的温度和极板间距。对热风辅助射频干燥与热风干燥澳洲坚果工艺进行了比较。使用软件SPSS的非线性回归工具,采用常见的六种干燥动力学模型,对热风辅助射频与热风干燥澳洲坚果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取出不同干燥时间的坚果,分析过氧化值和自由脂肪酸含量。④研究了射频加热和干燥澳洲坚果的均匀性。所用材料是已经预干燥的澳洲坚果和聚氨酯泡沫板,澳洲坚果的平均含水量为0.1056kg水·kg干物质-1。将堆叠起来的聚氨酯泡沫板水平或垂直放置在射频腔的下极板上的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在通入热风和没有热风的条件下,研究加热均匀性和系统的电场分布。通过光纤传感器和红外成像测量温度,绘制温度分布等温线以及由试验数据计算出的均匀性指数进行对比评价。以坚果为原料,坚果放入容器中或放在堆叠起来的四层物料盘上,将盛有坚果的容器或物料盘放置在射频腔中的不同位置,在通入热风或者没有热风、移动或者静止的条件下,测定了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和干燥澳洲坚果的均匀性。主要结论如下:(1)果仁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在频率10~300MHz之间,随着频率的增加迅速下降,而在频率300~1800MHz之间,随着频率的增加缓慢下降。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随着水分含量和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着射频频率、水分含量和温度的下降,介电穿透深度增大。以本项研究为基础,可以开发基于射频加热的均匀而快速的干燥技术,用于厚层澳洲坚果干燥。(2)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果仁粉解吸等温线属于第Ⅱ种类型,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Ⅲ种类型。GAB模型是最佳的解吸等温线拟合方程,Henderson模型是最佳的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GAB模型拟合解吸等温线的参数A、B、C分别为8.2439、0.4815、1.3545。Henderson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参数A、B分别为0.3006、0.8682。果壳粉解吸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Ⅰ种类型。GAB模型是最佳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GAB模型拟合解吸等温线的参数A、B、C分别为9.693、0.605、8.378,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参数分别为9.695、0.635、3.268。(3)在热风辅助射频干燥过程中,极板距离对物料升温速度和平衡温度的影响比热空气大。最佳的组合为极板距离15.5cm,热风温度50℃。热风辅助射频和热风干燥澳洲坚果的干燥曲线呈现对数衰减模型。热风辅助射频干燥澳洲坚果需要360min,射频设备中的热风单独干燥需要750min,使坚果水分含量降到0.030kg水·kg干物质-1,与之对应的果仁水分含量为0.015kg水·kg干物质-1。Page模型是热风干燥最好的拟合模型,而Logarithmic模型拟合热风辅助射频干燥动力学效果最好。热风干燥和热风辅助射频干燥过程中,物料过氧化值和自由脂肪酸含量都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但其值都在工业标准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结果表明热风辅助射频干燥澳洲坚果,干燥速度高、均匀性好、环保,很有潜力用于工业生产中。(4)采用聚氨酯泡沫板进行的试验表明,射频干燥腔中电场分布不均匀,存在角落和边缘加热效应,说明干燥腔的角落或边缘电场强度大。在所研究条件下,当堆叠的泡沫板在干燥腔的某一确定位置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中心温度高,周围温度低,呈现中心加热现象。热风有利于促进聚氨酯泡沫板射频加热的均匀性。坚果试验表明射频加热澳洲坚果也有角落和边缘加热效应。在所研究的试验条件下,移动物料,加热和干燥均匀性没有可察觉的明显提高。在同一位置,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坚果也呈现中心加热现象。热风是决定射频加热和干燥坚果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陈红雨[7](2008)在《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出发,联系国内外先进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与经验,提出了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中可能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涉及到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如铅粉、板栅合金、板栅铸造、和膏、涂板、固化、化成充电、水洗、干燥、装配等。

李法德[8](2002)在《食品物料通电加热及高压电场节能干燥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食品制造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电磁处理技术和加工方法。其中,利用通电加热技术对食品物料进行加热处理和检测物性参数的变化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高压电场对蒸发和干燥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电场作用下的干燥是电磁处理加工的另一个研究热点。但是,人们对食品物料的电导率和利用电导率变化测量淀粉的糊化温度及其高压电场作用下食品物料的干燥过程、能量消耗、节能率等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必须对有关食品物料的电导率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电场作用下食品物料的干燥机理、节能率等进行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以物理学、电磁学、食品物性学、化工原理、静电技术、测试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通过对电导率测试系统的完善和改进,研究了豆浆和淀粉悬浮液在通电加热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确定糊化温度的方法;二是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高压电场实验装置,研究了高压电场作用下的蒸馏水的蒸发和豆渣等食品物料的干燥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1.自行设计制作了OH—4A小型实验用通电加热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实现加热速率的程序控制; 2.利用电导率计研究了不同固形物含量的豆浆在水浴锅中加热时电导率随温度和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豆浆的电导率不受加热速率的影响;当用50Hz的交流电对豆浆进行等电压条件加热时,在固形物含量一定的条件下,豆浆的电导率不受电压大小的影响,并且与在水浴锅中加热时使用电导率计测得的电导率变化规律相同。当利用OH—4A小型实验用通电加热装置对豆浆进行等加热速率条件加热豆浆时,由于采用固态继电器自动控制加热速率,豆浆的电导率不仅与固形物含量有关,而且还与加热速有关,主要原因是在控制加热速率的过程中,固态继电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发生了变化; 3.本文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淀粉悬浮液在等电压条件下进行了通电加热实验,研究了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糊化温度范围内淀粉悬浮液电导率下降的机理。由于在淀粉的糊化温度范围内,dσ/dT-T曲线的形状更类似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淀粉进行热分析时得到的吸热峰形状,首次提出了利用dσ/dT-T曲线确定糊化温度的方法,即运用在DSC吸热峰曲线上确定糊化温度的原则,在dσ/dT-T曲线上确定淀粉的糊化温度。由于电导率的降低是由淀粉颗粒膨胀减小了导电粒子的通道面积、增大了导电粒子的运动阻力造成的。因此,在本研究中首次把dσ/dT-T曲线上、类似于DSC曲线吸热峰的图形称为“阻滞峰”(block peak)。实验证明:在预糊化淀粉的dσ/dT-T曲线上则没有出现阻滞峰; 4.通电加热过程中淀粉悬浮液的浓度越高,dσ/dT-T曲线上的阻滞峰的形状越明显,阻滞峰与淀粉糊化前后的dσ/dT=常数所围成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淀粉糊化温度的测量;当淀粉质量与蒸馏水质量保持不变时,随着食盐含量的增大,由于加热速率的提高,在dσ/dT-T曲线上的阻滞峰的形状越明显,也有利于淀粉糊化温度的测量;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食品物料通电加热及高压电场节能干燥的应用研究2002年6月 摘 要 *一 5.建立了高压电场作用下蒸馏水蒸发实验装置,在该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高压电场对蒸馏水蒸发速率的影响,得到:l)电场作用下蒸馏水的蒸发速度与对比的蒸发速度之比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即相对湿度较高时,高压电场对蒸发的促进作用越明显;2)盛放容器对电场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影响:蒸馏水盛放在烧杯中时,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蒸馏水的蒸发速度随电极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蒸馏水盛放在培养皿中时,馏水的蒸发速度随电极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主要原因是盛放容器影响了电力线的分布。3)循环气流对电场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影响,实验发现当存在循环气流时,蒸馏水的蒸发速度比低于没有循环气流时的蒸发速度比; 6.建立了高压电场作用下的干燥实验装置,在该实验装置上主要对豆渣在105’C的烘箱中进行了电场作用下的干燥实验,结果发现:电场作用下豆渣的干燥过程服从Pop模型。由于电场的作用,豆渣的初始干燥速率是对比的2.5~3.5倍,达到同样的含水量(10%wb)时,节能率达到40%,并可节省干燥时间 15 k fo 40%。这对降低干燥能耗、提高干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7.研究了高压电场对豆渣干燥质量的影响:电场作用下干燥后的豆渣饼仍是完整的,对比则出现了裂纹甚至破碎,其主要原因是电场促进了豆渣内部水分向表面的扩散速率;初步分析了高压电场促进干燥的机理。 本文最后对利用通电加热原理测量淀粉糊化温度以及利用高压电场促进蒸发和干燥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吴寿松[9](1999)在《我国的干荷电极板生产工艺》文中指出较全面地阐述了干荷电极板生产工艺在中国的发生及发展。

朱泽渊,吴寿松[10](1989)在《铅蓄电池热板式干荷电工艺》文中研究指明 铅蓄电池的干荷电工艺包括正板处理及负板处理,正板处理的要点是:(1)化成后极板的过氧化铅含量要求高一些,大于80%为好。(2)化成极板应该清洗其残酸,但又不宜洗过头,以清洗水

二、干荷电极板化成时间的缩短及干燥设备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荷电极板化成时间的缩短及干燥设备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废弃钛石膏土含水特征与改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废弃钛石膏土特征与微观结构
    2.1 废弃钛石膏土的特征与用途
    2.2 废弃钛石膏土与水的相互作用
    2.3 本章小结
3 废弃钛石膏土含水特征研究
    3.1 实验研究方法的建立
    3.2 等温吸附法含水特征分析
    3.3 热重分析法含水特征分析
    3.4 等温吸附实验与热重分析实验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废弃钛石膏土控水实验分析
    4.1 控水实验的确定
    4.2 微波加热法控水实验
    4.3 电渗法控水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界面优化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及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2 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因素
        1.2.1 过充电与过放电
        1.2.2 电极制备因素
        1.2.3 电解液分解(还原)
        1.2.4 SEI膜的分解与生成
        1.2.5 电池自放电
        1.2.6 集流体
    1.3 电池生产现状
    1.4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思路
        1.4.1 选题依据
        1.4.2 主要研究思路
第二章 正极集流体导电氧化处理研究
    2.1 锂离子电池对正极集流体铝箔要求
        2.1.1 铝箔牌号及状态
        2.1.2 化学成份
        2.1.3 铝箔力学性能
        2.1.4 铝箔表面质量要求
        2.1.5 外观质量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铝箔导电氧化处理研究
        2.3.1 导电铝箔制备
        2.3.2 铝箔导电氧化处理后膜层性能测试
    2.4 扣电及全电池制备
        2.4.1 正极浆料制作
        2.4.2 负极浆料制作
        2.4.3 CR2016扣电制作过程
        2.4.4 20Ah全电池制备
        2.4.5 活性物质与集流体剥离试验
        2.4.6 三电极法对极片EIS测试
        2.4.7 三电极法测得铝箔与导电处理铝箔在 4.2V时实时电流曲线图
        2.4.8 电池性能测试
    2.5 循环前后的集流体表面SEM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极集流体镶碳处理研究
    3.1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集流体的要求
        3.1.1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的主要特性
        3.1.2 铜箔的纯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3.1.3 铜箔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对负极电极制作工艺和电池性能的影响
        3.1.4 铜箔外观质量对负极电极制作工艺和电池性能的影响
        3.1.5 铜箔其它技术性能对负极电极制作工艺和电池性能的影响
    3.2 铜箔镶碳原理
        3.2.1 镶碳原理
        3.2.2 镶碳工艺流程
    3.3 实验
        3.3.1 主要实验试剂
        3.3.2 主要仪器
    3.4 铜箔镶碳物理性能测试
        3.4.1 铜箔镶碳层拉曼光谱
        3.4.2 铜箔镶碳层XRD测试
        3.4.3 铜箔及镶碳铜箔XPS测试
    3.5 扣电及全电池制备
        3.5.1 浆料制备
        3.5.2 扣电制作
        3.5.3 全电池制作
    3.6 结果与讨论
        3.6.1 扣电充放电性能测试
        3.6.2 三电极EIS曲线测试
        3.6.3 电池(1Ah)循环性能对比
        3.6.4 电池(1Ah)倍率性能对比
        3.6.5 电池(1Ah)倍率循环及恢复性能对比
        3.6.6 电池(1Ah)不同温度下电池性能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设计及生产线建设
    4.1 锂离子电池设计
        4.1.1 设计输入及准备工作
        4.1.2 评价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
    4.2 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整体方案设计
        4.2.1 整体设计方案
        4.2.2 设计思路
    4.3 建立工艺流程
    4.4 设备数量与产能匹配
        4.4.1 合浆机
        4.4.2 涂布机
        4.4.3 分条机
        4.4.4 极卷干燥炉
        4.4.5 辊压机
        4.4.6 切片机
        4.4.7 去毛刺机
        4.4.8 自动叠片机
        4.4.9 电芯(电池)干燥炉
        4.4.10 封口机
        4.4.11 自动注液机
        4.4.12 化成机
    4.5 各工序环境要求
        4.5.1 合浆工序
        4.5.2 涂布工序
        4.5.3 切片、电芯制作工序
        4.5.4 电池封口、注液工序
        4.5.5 化成工序
    4.6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技术要求
        4.6.1 合浆机
        4.6.2 自动上料机构
        4.6.3 涂布机
        4.6.4 辊压机
        4.6.5 分条机
        4.6.6 切片机
        4.6.7 去毛刺机
        4.6.8 自动叠片机
        4.6.9 电芯装配
        4.6.10 封口机
        4.6.11 电芯(电池)干燥炉
        4.6.12 自动注液机
        4.6.13 化成设备
    4.7 现场布局设计
        4.7.1 合浆:该环节粉尘较大,应单独设置合浆室。
        4.7.2 涂布环节:涂布机头的环境要求较高,而烘箱段环境要求较低,故涂布机头、机尾单独隔离。正负极隔离。
        4.7.3 压片、切片环节正负极隔离。
        4.7.4 叠片环节单独隔离。
        4.7.5 封口、注液对环境要求最高,故应设置过渡门。
        4.7.6 化成车间保证物流通畅,同时保证环境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4.8 锂离子电池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
        4.8.1 浆料质量控制
        4.8.2 涂布质量控制
        4.8.3 辊压切片质量控制
        4.8.4 电芯制作质量控制
        4.8.5 封口质量控制
        4.8.6 注液质量控制
        4.8.7 化成质量控制
    4.9 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工程研究
        4.9.1 用于分选锂离子动力电池配片的系统
        4.9.2 电池壳封口夹具设计
        4.9.3 涂布机挡料板设计
        4.9.4 设计开发锂离子电池芯包极柱螺栓锁紧辅助夹具
    4.10 电池制程质量影响因素及相应改进措施
        4.10.1 水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去除方法
        4.10.1.1 水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10.1.2 电池制作过程中水分的去除方法
        4.10.2 压实密度的影响与控制
        4.10.3 锂枝晶的影响与控制
    4.11 电池性能测试
        4.11.1 电池电性能测试
        4.11.2 安全性能测试
    4.12 电池取得认证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
    5.1 电池性能筛选
        5.1.1 梯次利用电池容量测试
        5.1.2 梯次利用电池内阻特性
        5.1.3 梯次利用电池自放电
        5.1.4 电池倍率性能测试
        5.1.5 电池适用环境性能测试
        5.1.6 梯次利用电池再循环特性
    5.2 梯次利用
        5.2.1 梯次利用电池筛选方法和流程
        5.2.2 电池梯次利用筛选步骤
        5.2.3 梯次利用电池配组
    5.3 梯次利用电池均衡技术研究
        5.3.1 均衡原理
        5.3.2 均衡效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铅酸电池结构工艺改进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铅酸电池部件改进设计
    2.1 铅酸电池工作原理
    2.2 铅酸电池部件设计
        2.2.1 电池容器的设计
        2.2.2 电池容量的计算
        2.2.3 极板的设计
        2.2.4 活性物质用量计算
        2.2.5 涂膏量的计算
        2.2.6 隔板的选用
        2.2.7 硫酸的选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铅酸电池工艺流程改进设计
    3.1 工艺流程设计
        3.1.1 工艺流程概述
        3.1.2 铅粉制造
        3.1.3 纯水制备和硫酸配置
        3.1.4 铅膏制备
        3.1.5 合金配置及板栅铸造
        3.1.6 机器涂板
        3.1.7 极板固化干燥
        3.1.8 分板刷耳
        3.1.9 电池组装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铅酸电池性能改进研究
    4.1 基本检测
    4.2 专业检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铅酸蓄电池极板干燥机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铅酸蓄电池的介绍
    1.2 干燥技术简介
        1.2.1 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干燥机的种类
    1.3 极板干燥机
        1.3.1 极板干燥机的工作方式
        1.3.2 极板干燥机的供热方式
        1.3.3 极板干燥机的工作原理
    1.4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极板干燥机干燥过程的理论基础
    2.1 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
    2.2 干燥静力学
        2.2.1 湿空气的性质
        2.2.2 干燥基本参数的确定
第3章 干燥机结构改进设计方案
    3.1 现有结构分析
    3.2 改进方案
        3.2.1 加热循环风系统系统的改进方案
        3.2.2 窑体的改进方案
        3.3.3 传动系统的改进方案
第4章 干燥机的改进设计
    4.1 整体尺寸的修正
        4.1.1 尺寸修正理论依据
        4.1.2 干燥机温场模拟分析
    4.2 燃烧器下端开口的改进
    4.3 蒙皮联接方式的改进设计
        4.3.1 蒙皮间联接结构的改进设计
        4.3.2 蒙皮与框架联接方式的改进设计
    4.4 框架结构的改进设计
        4.4.1 循环风机支架的改进
        4.4.2 底部支撑的改进
    4.5 链条输送路径的改进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蓄电池生产工艺
    2.1 板栅
        2.1.1 早期容量损失
        2.1.2 铅-钙板栅合金
        2.1.3 铅-钙-锡多元板栅合金
        2.1.4 板栅合金成分的选择
    2.2 铅膏
        2.2.1 3BS 与 4BS 在铅膏中的作用
        2.2.2 和膏工艺
        2.2.3 和膏添加剂
    2.3 固化
    2.4 内化成
        2.4.1 电解液类型
        2.4.2 化成制度
        2.4.3 不同凝胶剂对电池的影响
        2.4.4 不同电解液量对电池的影响
    2.5 工艺确定
第三章 蓄电池内部结构设计
    3.1 极板的定量关系
        3.1.1 铅粉
        3.1.2 和膏
        3.1.3 固化干燥
        3.1.4 化成
    3.2 电池设计理论
        3.2.1 电化学理论
        3.2.2 活性物质利用率
        3.2.3 单格电池所需最少酸量
        3.2.4 化成前后电池重量变化
        3.2.5 放电前后电解液体积的变化
        3.2.6 单格电池中所能吸附的电解液体积
        3.2.7 极板厚度
        3.2.8 湿铅膏视密度
    3.3 电池设计实例
        3.3.1 基本参数
        3.3.2 电池槽的设计
        3.3.3 单体电池内极板数量的确定
        3.3.4 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电池正负活性物质比例的确定
        3.3.5 极板的设计
        3.3.6 板栅的确定
        3.3.7 极群结构及电池的确定
        3.3.8 物料衡算
        3.3.9 电池性能检测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蓄电池工艺流程图
附录 B:6-DZM-20 蓄电池设计图纸
附录 C:6-DZM-20 电池测试报告

(6)澳洲坚果射频干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微波及射频加热原理
        1.2.1 极化
        1.2.2 介电特性
        1.2.3 介电损耗功率
        1.2.4 穿透深度
    1.3 介电干燥设备
        1.3.1 微波干燥设备
        1.3.2 射频干燥器
    1.4 食品和农产品的微波和射频干燥技术研究与应用
        1.4.1 微波干燥食品和农产品
        1.4.2 食品和农产品的射频干燥
    1.5 澳洲坚果及其干燥工艺的相关研究
        1.5.1 简介
        1.5.2 营养价值及加工工艺
        1.5.3 传统的加工及干燥方法
        1.5.4 新的干燥技术研究
    1.6 介电干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思路、研究途径与方法
        1.8.1 研究思路
        1.8.2 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 澳洲坚果果仁的介电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样品制备和密度的测量
        2.1.3 含水量测定
        2.1.4 介电特性测定
        2.1.5 穿透深度的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频率与坚果果仁介电性质的关系
        2.2.2 水分含量对于坚果果仁介电性能的影响
        2.2.3 温度对于坚果果仁介电性能的影响
        2.2.4 穿透深度
    2.3 小结
第三章 澳洲坚果解吸吸附等温线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2 原料
        3.1.3 吸附等温线
        3.1.4 解吸等温线
        3.1.5 预测模型
        3.1.6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吸附解吸等温线
        3.2.2 解吸吸附等温线预测模型及其评价
    3.3 小结
第四章 热风辅助射频干燥澳洲坚果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射频辅助热空气加热系统
        4.1.3 确定电极板间距范围
        4.1.4 电极板间距和热风温度的选择
        4.1.5 热风辅助射频干燥与射频设备中的热风干燥
        4.1.6 洞道热风干燥
        4.1.7 干燥动力学
        4.1.8 估计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4.1.9 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初始电流
        4.2.2 极板间距和热风温度的选择
        4.2.3 热风辅助射频干燥曲线
        4.2.4 洞道热风干燥澳洲坚果
        4.2.5 热风辅助射频干燥和热风干燥速率
        4.2.6 澳洲坚果干燥动力学
        4.2.7 水分扩散系数
        4.2.8 干燥过程中品质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干燥澳洲坚果的均匀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射频辅助热风干燥系统
        5.1.3 射频对聚氨酯泡沫板加热的均匀性
        5.1.4 热风辅助射频和热风加热泡沫板的均匀性
        5.1.5 在不同位置热风辅助射频对坚果加热干燥的均匀性
        5.1.6 静态和动态下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干燥坚果的均匀性
        5.1.7 采用四个托盘研究加热和干燥的均匀性
        5.1.8 容器中不同位置的澳洲坚果加热和干燥的均匀性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使用聚氨酯泡沫板研究射频加热均匀性
        5.2.2 热风辅助射频和热风对泡沫板加热的均匀性
        5.2.3 在位置 2 和 4 时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干燥坚果的均匀性
        5.2.4 静态和动态下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干燥坚果的均匀性
        5.2.5 热风辅助射频加热干燥托盘上坚果的均匀性
        5.2.6 热风辅助射频对容器不同位置坚果加热干燥的均匀性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食品物料通电加热及高压电场节能干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通电加热过程中食品物料的电导率
        1.2.2 高压电场对食品物料的节能干燥
    1.3 存在的问题
        1.3.1 通电加热方面
        1.3.2 高压电场促进蒸发和干燥方面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2 不同加热条件对豆浆电导率的影响
    2.1 前言
    2.2 OH—4A小型通电加热装置的设计制作
        2.2.1 加热槽与电极板的设计
        2.2.2 通电加热控制仪控制部件的选配与制作
    2.3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仪器与装置
        2.3.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水浴锅加热时豆浆的电导率
        2.4.2 等电压通电加热时加热槽内温度分布及电导率的变化
        2.4.3 等加热速率下豆浆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2.5 小结
3 通电加热过程中淀粉糊化温度的确定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通电加热过程中淀粉糊化温度的确定原则
        3.3.2 不同种类淀粉糊化温度测定值的比较
        3.3.3 不同质量比淀粉悬浮液对糊化温度测量值的影响
        3.3.4 不同食盐含量对淀粉糊化温度的影响
        3.3.5 生淀粉与预糊化淀粉的比较
    3.4 小结
4 高压电场对蒸馏水蒸发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4.2.3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不同相对湿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4.3.2 不同容器和电极距离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4.3.3 线电极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4.3.4 电场对蒸馏水温度的影响
    4.4 小结
5 高压电场对豆渣干燥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5.2.3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电场对干燥曲线的影响
        5.3.2 电场对干燥能耗的影响
        5.3.3 电场对物料质量的影响
    5.4 电场作用下的豆渣干燥模型
    5.5 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四、干荷电极板化成时间的缩短及干燥设备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废弃钛石膏土含水特征与改良技术研究[D]. 谢亮.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界面优化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及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技术研究[D]. 康书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6)
  • [3]铅酸电池结构工艺改进及性能研究[D]. 许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4)
  • [4]铅酸蓄电池极板干燥机改进设计[D]. 侯晓华. 河北大学, 2014(10)
  • [5]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设计[D]. 胡曙. 湖南科技大学, 2014(04)
  • [6]澳洲坚果射频干燥技术研究[D]. 王云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0)
  • [7]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A]. 陈红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 2008
  • [8]食品物料通电加热及高压电场节能干燥的应用研究[D]. 李法德. 中国农业大学, 2002(02)
  • [9]我国的干荷电极板生产工艺[J]. 吴寿松. 蓄电池, 1999(03)
  • [10]铅蓄电池热板式干荷电工艺[J]. 朱泽渊,吴寿松. 蓄电池, 1989(04)

标签:;  ;  ;  ;  ;  

干荷电极板形成时间的缩短和干燥设备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