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

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

一、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莉琼,王云,顾静霞,钱淑霞[1](2021)在《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治疗对外周性眩晕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治疗外周性眩晕患者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外周性眩晕患者11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头晕评价量表(DH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HI功能评分[(2.01±0.46)分]、DHI躯体评分[(1.96±0.43)分]和DHI情感评分[(1.35±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6±1.03)分、(3.54±0.62)分和(2.97±0.46)分](t=12.490、15.948、20.678,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BBS评分[(46.80±6.72)分]高于对照组[(36.49±5.46)分](t=9.608,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5.81±0.76)分]低于对照组[(7.23±0.87)分](t=9.361,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45.10±3.27)分]和SDS评分[(43.26±2.29)分]均低于对照组[(48.93±2.54)分和(47.08±2.18)分](t=7.045、9.201,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治疗外周性眩晕患者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梁静[2](2021)在《基于CGA综合评估干预模式对改善老年脑出血患者便秘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

许馨元[3](2021)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表演者的职业心理健康研究》文中认为

钟昭金[4](2021)在《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洋[5](2021)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缓解鼻咽喉手术患者围术期间手术相关不良情绪、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通过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和人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2.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选取20位临床护理专家和10位心理学专家分别进行3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在软件研发人员的帮助下,提供素材和需求,研发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3.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在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中的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进行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喉癌手术患者(干预组n=40,对照组n=4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6天(T5)分别采集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生存质量等)。FESS患者(干预组n=60,对照组n=6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分别采集主观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客观指标(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红外光谱等),出院前完成一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在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差异。4.对FESS患者采集了干预前、干预完成后患者前额叶及颞叶皮层的近红外光谱(fNIRS),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激活及激活程度上的差异。结果:1.对耳鼻喉科入院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参与调查的2294人中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206入,占总调查人数的8.89%,其中轻度不良情绪93人4.05%),中度不良情绪27人(1.18%),重度不良情绪86人(3.75%),有自杀风险的患者55人(2.40%)。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的患者252人(10.99%)。鼻咽喉手术患者中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占比较大。相关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与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显着相关,比起其他患者,中青年的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更高的焦虑情绪。2.cCBT在喉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且干预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和雅典失眠量表(AIS)得分在T3~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cCBT在FESS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SAI得分、AIS得分、VAS得分中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干预组的SAI得分在T2~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IS得分在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PHQ-9得分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状态焦虑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和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3和P=0.048)。状态焦虑和失眠缓解率(T1-T2/T3增分率<40%)比较,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中,干预组均在T2时间点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在术前1小时,对照组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基线水平(P<0.01)和干预组(P=0.02)。干预完成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除疾病护理项目外(P=0.12),其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4.功能性鼻内镜患者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和血红蛋白(Oxy-Hb)52个通道(CH)激活程度的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后的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激活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激活程度(Δoxy-H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CH14、CH18、CH25、CH46、CH47、CH48、CH49。(3)基线水平各通道与症状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与特质焦虑(TAI)相关的通道有CH14、CH25;与状态焦虑(SAI)相关的通道有 CH18、CH26、CH38、CH39、CH46、CH47、CH48、CH49;与失眠(AIS)相关的通道有 CH25、CH26、CH27、CH36、CH37。CCBT干预组中,与SAI减分差(T2-T4)相关的通道有CH46、CH47、CH48、CH49,与AIS减分差(T3-T4)相关的通道有CH25、CH48。(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T干预后T2至T4的SAI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49(眶额皮质)相对激活变化37%的差异;治疗后T3至T4的AIS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25(背外侧皮质)相对激活变化40%的差异。结论:1.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和自杀风险,以及高风险人格障碍倾向,其中青壮年中手术的女性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人格障碍倾向比例较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冲突。2.喉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失眠等困扰,生活质量较差,cCBT可以在术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失眠、改善生活质量。3.FESS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失眠问题显着,cCBT不仅能改善患者在术前等待间的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术后失眠、疼痛,也可以降低术前等待区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cCBT可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焦虑和失眠的改善与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激活程度有显着相关。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由局部皮质激活引起还是由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导致局部皮质脑血流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振秀,王玉宏[6](2021)在《延续性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SDS、SAS评分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对喉癌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8年6月该院耳鼻喉科接收的喉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抽号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含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以及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并采用自制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各项、SAS、SD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74.22±6.13)分、躯体健康(74.14±6.24)分、心理健康(71.99±7.13)分、社会功能(73.18±6.34)分、自我护理能力(60.12±6.35)分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33.12±4.66)分、SDS(32.76±5.23)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0、19.722、14.888、17.800、17.496、11.154、12.71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中情感(3.76±0.48)分、感觉(3.84±0.59)分、认知和情绪(3.48±0.47)分、严重程度(4.02±0.68)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2、8.692、11.803、3.59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癌因性疲乏影响,利于康复,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便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

闫媛媛[7](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认为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赵子烨[8](2021)在《针刺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确定针刺的有效性,为临床针灸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标准的65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针刺组取百会、风池、率谷、听宫穴为主穴针刺,肝阳上亢加合谷、太溪;痰湿中阻加丰隆、阴陵泉;瘀血阻窍加血海、膈俞;气血两虚加气海、血海;肾精不足加悬钟、三阴交,留针30min,1次/日,针刺5d后休息2d,连续治疗2周,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片,3次/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视觉模拟评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VAS)和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并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数据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共收集65例患者,最终完成60例,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分析后得出,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DHI评分:经过治疗,两组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症状,且针刺疗法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组改善残余头晕的效果优于西药组。3.VAS评分:经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眩晕的程度,针刺组改善眩晕的效果优于西药组。4.VSI评分:经治疗后,两组V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能够改善眩晕、平衡障碍等前庭症状,针刺组改善眩晕、平衡障碍等前庭症状的效果优于西药组。5.治疗有效率:针刺组的有效率为93.3%,西药组的有效率为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1.针刺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能有效减轻耳石症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2.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相比,针刺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更显着。3.针刺能改善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前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尹莎[9](2021)在《滋阴止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阴虚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滋阴止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阴虚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70例阴虚肝胃不和型的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其次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明确滋阴止痛汤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优势和不足,并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就诊的70例上腹痛综合征阴虚肝胃不和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滋阴止痛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定。结果1.中医症状疗效上,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4.26%,对照组有效率74.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较好。2.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积分相比对照组减少更多(P<0.05),提示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停药4周后试验组总积分相比对照组总积分小(P<0.05),提示试验组在远期疗效和预后方面相比对照组好。3.在中医单项症状和PRO量表上,治疗前各指标均P>0.05,不存在显着差异,治疗2周后在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脘部隐痛、胃脘部烧灼感、两胁胀满、心烦、口干咽燥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喜叹息、嗳气症状上,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相近;停药4周后试验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脘部隐痛、胃脘部烧灼感、心烦、口干咽燥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从远期疗效看,试验组疗效在这四方面较对照组好,但在两胁胀满、嗳气、喜叹息上P>0.05,说明这三方面远期疗效尚不能认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上,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生命体征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滋阴止痛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且在后期回访时主要症状的复发率更低。中医在临床实践时往往根据病人的体质类型,分型论治,具有个体化差异,结果疗效往往反馈较好。病人在服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少,中医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刘雨蓓[10](2021)在《基于中医体质学环境适应能力实证依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可以代代相传,具体表现为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遗传基因和生活智慧。然而,由于气候和文化差异,起源于西方认知体系的舒适理论尚不能非常贴切地描述中国人环境适应能力。中国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描述和提高中国人环境适应能力的经验,但是由于“文化壁垒”的存在和经验式方法的大量使用,这些经验很难被直接应用于舒适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基于这些经验,提出一种定量化的指标和描述手段将中国人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体现在舒适区上,来使得1)建筑设计者更好地了解不同人的需求,因人施策;2)居住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和需求,并采取一些主动健康行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体质学采用文献综述、理论研究、问卷调查和实测调查的方法,深入探讨了结合中医体质学的环境适应能力实证依据形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动健康理念扩展构想,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明晰了时令性行为的内涵及其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善潜能,并探讨了借鉴应用中医体质学的新视角对更合理地解释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差异所具有的科学意义,为开展基于中医体质学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差异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理论研究确定体质对环境可接受度个体差异影响的实证方法,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测调查的方法讨论了体质指标应用于舒适研究时的结论普适性和解释力。以中国北方的大连市和南方的南宁市办公环境为对象,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调控方式下不同体质人群的环境可接受度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实测调查研究,共计获得了1850份调查数据。通过中医体质学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体质影响的结论普适性分析发现,阳虚质(怕冷和怕风体质)得分和阴虚质(怕热和怕干体质)得分分别与热感觉投票、湿感觉投票和吹风感投票具有统计学相关性(0.02显着性水平)。二者可分别作为人员耐风、耐寒能力和耐干、耐热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此外,以性别为例对体质指标解释力的分析发现,体质指标可以提升环境适应能力解释力,如怕冷体质代谢率和皮肤温度较低,夏季自然通风工况下无明显闷热感,而42%的女性受试者为怕冷体质,故而该工况下温度可接受度比男性高30%。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调查,得到了个人属性和热经历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可能影响方式,以及不同体质人群环境适应能力依据。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段、性别、体重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其可能原因为这些人群具有相似的生理机能和生活环境。通过探究热经历对体质的影响发现,热经历为S-N(原住地为南方,现居地为北方)和N-S(原住地为北方,现住地为南方)的受访者中,平和质(健康的、适应能力强的体质)人群占总人群的比例比S-S(一直居住在南方)类和N-N(一直居住在北方)类分别高12.7%和8.8%,偏颇质(亚健康体质)人群占比均显着较低(0.05显着性水平)。此外,本研究从多角度(热环境满意率、是否有明显寒冷感/闷热感、温度/湿度/风速可接受度、代谢率、皮肤温度、情绪、困倦度、工作效率)探讨了不同体质人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平和质在所有调查工况下环境适应能力和主动调节意识均较强;阳虚质、阴虚质和气虚质(适应能力差体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寒冷、闷热、干燥等环境的不适。最后,通过理论研究和实测调查,得到了不同体质人群的可接受温度范围(适应能力强体质为22.4~26.3℃,怕冷体质23.8~25.8℃,怕热体质为23.8~24.6℃)和环境适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以及实证依据的应用愿景。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理论研究、问卷调查和实测调查的方法,针对使用体质指标对中国人环境适应能力进行评价的实证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探索,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实测地点受限,未来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丰富环境适应能力的评价角度。

二、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5)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横断面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过程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2.2 信效度检验
        2.3 不良情绪及人格倾向现况分析
        2.4 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2.5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2.6 多重线性回归
    3 讨论
        3.1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3.2 不同人口学资料与不良情绪和人格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3.3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的制定
    1 理论背景
        1.1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1.2 心理学理论-认知治疗理论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过程
        4.1 围绕研究主题建立干预的概念框架及初步方案
        4.2 最终方案确定过程
    5 结果
        5.1 围术期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方案的内容简介
        5.2 基于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
第三部分 cCBT对喉肿瘤切除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1.4 干预措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SAI、PHQ-9、AIS和FACT-H&N得分的趋势比较图
    3 讨论
第四部分 cCBT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工具
        1.4 干预措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2 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症状的影响
        2.3 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2.4 两组患者测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状态焦虑和失眠阳性率比较
        2.6 两组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的有效率比较
        2.7 两组之间Cor和ACTH含量比较
        2.8 术前皮质醇与状态焦虑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2.9 两组干预后满意度调查比较
    3 讨论
第五部分 cCBT对FESS患者大脑皮质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fNIRS检查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2.2 干预前后52个通道中是否激活比较
        2.3 两组激活程度的比较
        2.4 临床变量与通道激活的相关性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成果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在躯体疾病患者心身干预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延续性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SDS、SAS评分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得分对比
        1.4.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对比
        1.4.3 两组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对比
        1.4.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得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对比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7)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造口适应意义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2.2 行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5 概念界定
    6 研究内容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6.2 研究步骤
        6.3 研究方法
    7 伦理问题
    8 质量控制过程
        8.1 方法控制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与者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5 讨论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反思评价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3.1 确定研究主题
        3.2 文献检索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3.4 数据评估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5 反思评价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5 研究结果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6 讨论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 反思评价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收集数据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资料
        3.2 个案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5 反思评价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 未来建议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针刺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综述 耳石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B:知情同意书
    附录 C:DHI评分
    附录 D:VAS评分
    附录 E:VSI评分
致谢
作者简介

(9)滋阴止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阴虚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中医体质学环境适应能力实证依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中国气候与中国人的遗传性需求
        1.1.2 舒适理论“本土化”势在必行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适应性舒适理论中的文化体现
        1.2.2 舒适性个体差异研究进展
        1.2.3 环境适应能力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中国人环境适应能力实证方法理论基础
    2.1 时令性行为对环境适应能力改善作用的生理学依据
        2.1.1 适应性行为与时令性行为的界定
        2.1.2 时令性行为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善潜能
        2.1.3 时令性行为认知和应用现状
    2.2 面向中国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差异分析理论基础——中医体质学
        2.2.1 中医体质学的借鉴意义
        2.2.2 不同体质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描述
        2.2.3 实证研究采用的体质判别依据
    2.3 中医体质学对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差异解释的独特视角
        2.3.1 环境适应能力形成过程
        2.3.2 环境对适应能力形成的作用
        2.3.3 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差异性的研究方法
        2.3.4 个人属性对环境适应能力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体质对环境可接受度个体差异影响的实证方法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设计
        3.1.2 实施方法与质量保证措施
        3.1.3 问卷回收
    3.2 环境可接受度实测调查
    3.3 数据分析方法
    3.4 问题讨论
        3.4.1 中医体质学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体质影响的结论普适性分析
        3.4.2 “体质”指标对温度可接受度性别差异解释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体质差异的环境适应能力实证依据研究
    4.1 个人属性和热经历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式
        4.1.1 个人属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1.2 热经历的影响
    4.2 不同体质人群环境适应能力与潜在生理机制
        4.2.1 体质得分与热/湿/风感觉投票的关联性
        4.2.2 环境可接受度的体质差异性
        4.2.3 适应性行为偏好的体质差异性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中医体质学环境适应能力实证依据应用途径初探
    5.1 不同体质受试者可接受温度范围
    5.2 环境适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5.3 主动健康理念扩展构想
        5.3.1 体质改善对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作用分析的理论基础
        5.3.2 个性化环境调控的主动健康行为引导算法框架
        5.3.3 面向未来智慧人居的ACA-C算法应用设想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民间常见适应性机会
附录 B 中医体质学形成背景、基本原理、主要内涵和关键问题
附录 C 中医体质测评方法
附录 D 用于舒适性调查的主观评价量表
附录 E 居住者室内环境偏好与适应能力调查(夏季)
附录 F 居住者室内环境偏好与适应能力调查(冬季)
附录 G POMS情绪状态评价量表
附录 H 基于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的体质预测质量残差分布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治疗对外周性眩晕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任莉琼,王云,顾静霞,钱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7)
  • [2]基于CGA综合评估干预模式对改善老年脑出血患者便秘的效果[D]. 梁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表演者的职业心理健康研究[D]. 许馨元. 哈尔滨音乐学院, 2021
  • [4]平衡垫训练对聋哑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 钟昭金.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5]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D]. 杨洋.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延续性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SDS、SAS评分影响分析[J]. 李振秀,王玉宏. 系统医学, 2021(12)
  • [7]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D]. 闫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8]针刺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观察[D]. 赵子烨.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滋阴止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阴虚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D]. 尹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基于中医体质学环境适应能力实证依据研究[D]. 刘雨蓓.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241例咽喉感觉异常心理状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