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价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价

一、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关鸣轩[1](2021)在《苏博美利奴羊生长性状与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遗传趋势分析》文中认为

李俊营[2](2021)在《鸡喙生长规律及佩戴眼罩和断喙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鸡喙具有采食、防卫和整理羽毛等作用,其生长发育受到遗传、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与喙相关的行为(如啄羽、啄肛等)与家禽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皖南三黄鸡喙生长规律和上喙长转录组学情况,探索了防啄眼罩和断喙对地方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红外线断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1)鸡喙生长发育研究。皖南三黄鸡上喙长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长,第1~21 d日绝对生长量最大,第112 d平均上喙长为17.25 mm,von Bertalanffy模型更适合拟合皖南三黄鸡上喙长的生长曲线,皖南三黄鸡上喙长与体重间呈极显着正相关。(2)鸡喙长转录组学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40日龄皖南三黄鸡长喙和短喙个体各3只进行分析,筛选到76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短喙组中631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粘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生物学功能,ALX1和WIF1基因可能参与鸡喙长的调控。(3)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360只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第1组在63 d佩戴防啄眼罩(PAD63d),第2组77 d佩戴防啄眼罩(PAD77d),第3组为对照组。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体重、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无显着影响(P>0.05)。PAD63d和PAD77d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AD63d组第63~112 d的饲料转化率低于PAD77d组和对照组(P<0.05)。PAD63d组第63~112d日均耗料量最低,PAD77d组居中,对照组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PAD63d和PAD77d组的鸡走动行为较少,休息行为较多,背部和尾部羽毛状况较好(P<0.05)。PAD77d组每日步数低于对照组(P<0.05)。第91和112 d上喙长PAD63d组最长,对照组最短(P<0.05)。(4)红外线断喙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240只1日龄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红外线喙断喙组(IRBT)和对照组。IRBT组雏鸡第7和14d体重和22~28 d日均耗料量以及57~112 d饲料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RBT组第21~112 d上喙长较短(P<0.05),4周龄啄斗行为显着降低,第112 d鸡背部和尾部羽毛状况较好(P<0.05)。(5)断喙对817肉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648只1日龄817肉鸡分为红外线断喙组(IRBT)、热刀断喙组(HBBT)和对照组(NBT)。IRBT组鸡第7~35 d体重显着低于NBT组(P<0.05),第7~49 d体重低于HBBT组(P<0.05)。与NBT组相比,IRBT组雏鸡在15~21 d日均耗料量较低,而心脏指数和胸肌L*值较高(P<0.05)。NBT组雏鸡第28和49 d上喙长最长,HBBT组居中,IRBT组最短(P<0.05)。除脾脏指数较低外,HBBT对817肉鸡的生产性能、行为、肉用性能、内脏指数和肉品质无显着影响。(6)红外线断喙雏鸡肝脏转录组学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7日龄红外线断喙817肉鸡肝脏组织进行了分析,筛选到632个差异表达基因,在IRBT组中289个基因表达上调,343个基因表达下调。ADH6、CYP11A1、CHRM3、SLC15A1、FBP2、FABP2、PCK1、MGAM、THRSP、CETP、PPP1R3G、ADIPOQ、ACACB、ABHD6、CCK等基因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代谢调控,FGF13和FOS基因参与体重发育调控,PTCHD1基因参与行为调控,CCL4、CCR8、CCL19、STAT1和SOCS3等基因参与免疫系统调控。

杨涵羽璐[3](2019)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相关miRNA的筛选与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养羊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绵羊不但能提供肉制品,而且能为毛纺业提供优质的细羊毛原料,解决优质羊毛供应紧缺的局面。中国美利奴羊是我国最优良的细毛羊品种之一,羊毛从毛囊发育而来,其中次级毛囊的发育决定了羊毛的细度和经济价值,所以阐明羊毛毛囊发育机理至关重要。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已经在细毛羊和绒山羊上做了很多研究,很多报道都针对这些miRNA参与毛囊发育的调控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关于绵羊成年时期毛囊发育各阶段的miRNA的相关报道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基础。前期研究表明,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在生长发育、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毛囊发育从胎儿期就已经开始,为阐明miRNA在细毛羊毛囊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胎儿期各分枝阶段的皮肤毛囊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毛囊发育的关键时间节点,进一步通过miRNA组学研究,挖掘出对毛囊发育有调控作用的miRNA,并对关键miRNA进行功能研究,揭示miRNA调控次级毛囊发育的分子机理,为开展基因调控毛囊发育以及优质细毛羊的分子选育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胎龄45d、55d、65d、75d、85d、95d、105d、115d、125d、135d、145d的3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羊,每个发育时期选取三只,采集体侧部皮肤组织,一份用于miRNA组学分析;另一份放入4%多聚甲醛保存,制作胎儿皮肤毛囊组织的石蜡切片,用于毛囊组织形态学观察。(2)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 System测序平台进行miRNA组学分析,分析皮肤毛囊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表达的miRNAs,预测已知miRNA、保守miRNA和新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GO功能富集、KEGG pathway分析;筛选皮肤毛囊发育重要时期的关键miRNA。(3)应用qPCR对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4)构建miRNA与靶基因的Psicheck-2 Luciferas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证明miRNA的靶基因。(5)培养绵羊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转染miRNA模拟物与空白对照(NC),应用Western blot和QPCR确定miRNA对靶基因蛋白和mRNA的表达的调控作用。(6)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和多胎萨福克共计260个个体在miRNA-377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1)通过11个发育时期的胎儿皮肤毛囊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胎儿第45d,皮肤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结缔组织逐渐开始发育;胎儿第55d,皮肤结构发育完全;65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育,形成囊泡并且逐渐增大,到75d时初级毛囊已经形成;胎儿第85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初级毛囊数量迅速增加。胎儿第105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次级毛囊。(2)计算85-145d的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密度,结果表明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减小,次级毛囊密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大。计算胎儿期85-145d S/P值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3)通过miRNA组学分析,在绵羊胎儿发育的11个时期共检测到了179个新的miRNAs和152个已知的miRNAs,其中37个差异表达miRNAs与次级毛囊形态发生相关。(4)采用MEVv4.6进行层次聚类分析,11个毛囊发育期中差异表达的miRNA分为2大类和4个亚类,其中2大类包括胎儿期45-95d的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发育关键时期,以及105-145d的毛囊发育增速时期;四个亚类包括45d、55d和65d的毛囊发育期,75、85和95d的毛囊发育期,105、115和125d的毛囊发育期,135和145d的毛囊发育期。聚类分析结果与毛囊(HF)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致。(5)在75-85d的次级毛囊发育期,共有37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上调表达miRNA 19个和下调表达miRNA18个,在次级毛囊发育关键期,novel-126极显着下调表达,miR-196b极显着上调表达。(6)经过GO和Pathway分析,证明PRL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通路在次级毛囊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oar-miR-133、oar-miR-376c-3p、miR-196b*、miR-2285Ⅰ、miR-504、miR-873、Novel-8*、Novel-17、Novel-20、Novel-64基因参与次级毛囊发育。(7)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明miRNA767模拟物和DDX5野生型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能显着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初步说明miR-767能调节DDX5基因的表达,miR-767的靶基因是DDX5基因;oar-miR-377模拟物和SLC24A2野生型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能显着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初步说明oar-miR-377能调节SLC24A2基因的表达,oar-miR-377的靶基因是SLC24A2基因。(8)通过NC和miRNA模拟物分别转染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表明,miR-767显着降低DDX5蛋白和mRNA表达量;oar-miR-377显着降低SLC24A2蛋白和mRNA表达量。(9)通过PCR测序证明oar-miR-377核心序列上游276bp检测到T>C碱基突变,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和多胎萨福克品种中分布。通过建立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基因型效应对细度离散系数存在显着相关(P<0.05),品种效应与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细度离散系数存在极显着相关(P<0.01)。关联分析表明CC基因型个体的羊毛纤维直径大,细度离散系数极显着大于TT基因型个体(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85d为中国美利奴羊次级毛囊发育的关键时期;PRL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通路在次级毛囊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oar-miR-133、oar-miR-376c-3p、miR-196b*、miR-2285l、miR-504、miR-873、Novel-8*、Novel-17、Novel-20、Novel-64基因是次级毛囊发育的关键基因,miR-767和oar-miR-377均通过转录后分别下调DDX5和SLC24A2基因表达,进而促进次级毛囊发育。oarmiR-377的CC基因型个体的羊毛纤维直径大,因此,在细毛羊育种中选择TT和TC基因型个体。

王晶晶[4](2019)在《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适合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最佳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和定时输精技术,为提高规模化羊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繁殖效率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研究材料,分别采取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CIDR栓+PGF2α和两次肌注PGF2α三种方法对试验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处理母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分别采集经孕酮海绵栓+PMSG法处理母羊在埋栓前1d、埋栓第7d、埋栓第13d(撤栓0h)和撤栓/PMSG肌注48 h的外周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的质量浓度,分析试验母羊在同期发情处理前后外周血中生殖激素含量变化情况;采用常规人工授精、子宫颈口深部输精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三种不同输精技术,分别在同期发情处理后的24h、36h、48h和72h四个时间点对试验母羊进行鲜精输精,分析比较不同输精技术和不同输精时间对母羊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比较分析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组,CIDR栓+PGF2α处理组和两次肌注PGF2α处理组72内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同期发情率,表明母羊的发情时间均集中在同期发情处理后的24-48h;72内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组(87.5%)和CIDR栓+PGF2α处理组(92.5%)同期发情率显着高于两次肌注PGF2α处理组(65%)(P﹤0.05),ELISA检测孕酮海绵栓+PMSG法处理四个时间点的母羊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撤栓/PMSG肌注48h试验羊外周血中E2、FSH、LH含量显着高于埋栓前1天、埋栓第7天、埋栓第13天(撤栓0h)(P﹤0.05),激素含量的波动与该时间点的发情表现一致;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在同期发情母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常规人工授精、宫颈口深部输精和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处理的母羊受胎率分别为37.50%、43.75%和63.75%,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的受胎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经孕酮海绵栓+PMSG处理后的24h、36h、48h和72h分别对试验母羊进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的受胎率分别为55.00%、57.50%、90.00%和52.50%,48h组的受胎率显着高于72h组(P<0.05)。【结论】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使用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和CIDR栓+PGF2α处理均取得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后的48h是开展人工输精的最佳时间,进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定时输精可获得较高的受胎率。

林嘉鹏[5](2019)在《绵羊卵巢颗粒细胞miRNA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泡是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生发育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单位。颗粒细胞是组成卵泡的重要细胞之一,在卵泡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卵泡的发育、成熟以及闭锁等生物学过程。利用外源激素处理4-10周龄绵羔羊,可获得比同样处理成年绵羊多10倍左右数量的发育卵泡,以羔羊为供体不仅可以为胚胎体外生产提供大量的卵母细胞资源,大大缩短世代间隔,加快良种扩繁速度。也为人们不断深入探索绵羊卵泡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本研究以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成年母羊自然状态下大卵泡(ELF)、小卵泡(ESF)和激素处理后大卵泡(EFF)以及羔羊激素处理前(LSF)、处理后(LFF)的卵巢颗粒细胞(GC)为材料,分别进行了小RNA深度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蛋白质组测序分析。对差异表达miRNA、RNA及蛋白进行联合分析,并在体外培养的绵羊颗粒细胞上对特定miRNA及其预测靶基因进行功能验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多组学联合分析以揭示其潜在分子调控机制,为更好地利用绵羊或羔羊体外胚胎资源,进一步研究绵羊卵泡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及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年绵羊和羔羊不同卵泡发育时期颗粒细胞的小RNA测序五个样品组得到长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RNA数量最多,约占所有小RNA的30%左右。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较,LFF和LSF之间的差异表达miRNA最少(9个),其余各组之间差异miRNA数量在20-101个。以激素处理后羔羊和成年羊两组间比较(LFF vs EFF)为例,只有9个差异个miRNA(|log2(FC)|>1且P<0.05),在羔羊中下调5个,上调4个。对miRNA的预测靶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它们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以及免疫相关通路等。经过FSH处理后,无论成年羊和羔羊,oar-miR-21和oar-miR-143等miRNA都发生了下调,说明FSH对这些miRNA有抑制作用,可能会通过其靶基因对卵泡发育产生影响。2、羔羊和成年母羊不同卵泡发育时期颗粒细胞转录组测序每两组样本相比较,同样筛选出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以LFF vs EFF为例,共有311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变化,其中上调136个,下调175个。其中已有报道与卵泡发育或发生相关的基因,如STAR、CYP19A1等在羔羊中都发生了上调,而EFEMP1、PTX3、ADM和OXT等则发生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胞外区域和胞外基质等;主要涉及细胞周期、DNA修复、类固醇发生和PI3K-Akt等通路。选取两组中的9个差异基因进行qPCR,结果显示与测序结果趋势一致。为筛选受FSH激素影响的miRNA及其靶基因,我们比较了成年羊和羔羊激素处理后之间、羔羊激素处理前后和成年羊激素处理前后的差异miRNA,发现miR-21、miR-17-5p和miR-29b-3p是共同的差异miRNA。利用IPA软件对这3个miRNA与各对应组内的差异表达基因预测分析,鉴定到8个差异表达基因:CDK6、PIK3R1、MAP3K1、EGR3、TNF、STAT3、PTEN和BCL2。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血管生成、颗粒细胞的凋亡以及卵巢排卵等有关,说明这些基因可能是在FSH作用下,经miRNA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并参与绵羊卵泡发育过程。3、羔羊和成年母羊激素处理后卵巢颗粒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对激素处理后羔羊和成年羊的颗粒细胞进行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574个差异蛋白,羔羊中上调338个,下调236个。差异表达蛋白集中在生物合成过程、细胞氮化合物代谢过程和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其中可能与卵泡发育和颗粒细胞增殖相关的50个差异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们选择了5个差异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验证并对其相应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其结果均与iTRAQ结果一致。4、miRNA对PIK3R1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分析与成年羊相比,PIK3R1在羔羊GCs中表达显着上调,其3’-UTR同时也是miR-21的预测靶位点。因此我们对其表达调控进行体外细胞水平的初步验证。通过构建PIK3R1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与miR-21共转染293T细胞,发现后者能显着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将miR-21转染绵羊GC,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K3R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21不仅能显着抑制PIK3R1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还能促进细胞增殖,说明miR-21可能通过与PIK3R1基因的3’UTR区特异性位点结合来降解靶基因。综上所述,结论如下:不同发育阶段及激素处理后成年母羊和羔羊卵泡颗粒细胞中,miRNA、转录组和蛋白组的表达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FSH可能通过颗粒细胞中差异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变化从而调控绵羊卵泡发育过程,其中涉及到在绵羊颗粒细胞中miR-21调控PIK3R1基因的表达。

侯芳,臧长江,王连群,赵冰茹,艾则孜·司马义,卡哈尔·卡迪尔,黄锡霞,田可川[6](2018)在《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对拜城种羊场1992-2010年共19年周岁母羊鉴定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法研究出生年份、群别及出生月份3个非遗传因素对周岁母羊鉴定记录的6个主观鉴定性状(头毛评分、毛密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细度评分、体型外貌评分、品种等级评分)和4个客观测定性状(毛长度、鉴定时体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共10个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年份和群别对10个性状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出生月份对除毛密度评分、毛细度评分、品种等级评分外的其他7个性状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从毛细度、毛长度和剪毛量3个最主要的性状来看,2008年毛细度评分最高,显着高于2006、2007和2010年(P<0.05);1996年毛长度最长,显着高于1994、2002、2004、2006、2007、2008和2010年(P<0.05),与1995、2003和2009年差异不显着(P>0.05);1995年剪毛量最多,显着高于1994和2009年(P<0.05),与1992年差异不显着(P>0.05);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毛细度评分、毛长度和剪毛量均极显着低于最高值(P<0.01)。除2号群外,不同群别各有优势。1、2月份出生的羊较3、4月份好。由此可见,出生年份、群别和出生月份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着影响,因此,在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而为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育种值及制定育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侯芳[7](2018)在《应用REML法和动物模型BLUP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拜城种羊场是最早培育成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羊场之一,为探讨其适合的遗传评定方案,本研究应用REML法和动物模型BLUP对拜城种羊场1992年至2010年19年的母羊鉴定记录和剪毛记录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利用SAS 9.0软件GLM程序分析了出生年份和群别对中美利奴羊(新疆型)头毛评分(CS)、毛长度(WSL)、毛密度评分(WDS)、毛弯曲评分(WBS)、毛细度(WFS)、体格大小评分(BSS)、体型外貌评分(BCS)、品种等级评分(BGS)、鉴定时体重(EW)、剪毛后体重(CFW)、剪毛量(GFW)这11个性状的影响,出生年份对CS、WSL、WDS、WBS、WFS、BSS、BCS、BGS、EW、CFW、GFW这11个性状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群别对除BGS外的其他10个性状(CS、WSL、WDS、WBS、WFS、BSS、BCS、EW、CFW、GFW)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根据各因素的显着水平划分了固定效应,利用动物模型BLUP法,通过DMU软件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分析了WSL、WFS、BSS、BCS、CFW、GFW的方差组分,并估计了遗传参数及相互间的遗传相关,计算了各固定效应的效应值,估计了个体WSL、WFS、BCS、CFW、GFW的育种值(BV),根据育种目标确定的3个性状(WFS、EW、GFW)的育种值估计了中美利奴羊(新疆型)的综合育种值(CBV),对在群羊进行了核心群的选留。CS、WSL、WDS、WBS、WFS、BSS、BCS、BGS、EW、CFW、GFW 11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76、0.292、0.280、0.256、0.286、0.273、0.270、0.220、0.296、0.321、0.355。拜城种羊场1992~2010年19年间使用公羊前十名的羊号依此为:4558、4113、3350、3051、8481、3957、6070、3293、3293、5899。其CBV分别为:15.725、10.296、10.072、9.891、8.632、8.365、8.254、7.878、7.826、7.592;母羊号居于前十位的羊号依此为:215、73460、263、3501、7266、27558、44687、20733、99317、2605。其CBV分别为:12.420、12.092、11.592、8.776、8.523、8.012、7.853、7.447、7.370、7.280。

孙丽敏,杨雨江,姜怀志,马丽,马志华[8](2018)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吉林省乾安志华种羊繁育有限公司2011—2015年出生的15只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公羊的1 230只女儿的测定数据,采用父系同胞相关法和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计了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周岁羊毛纤维直径、周岁毛长、周岁剪毛量、周岁剪毛后体重、2周岁羊毛纤维直径、2周岁毛长、2周岁剪毛量、2周岁剪毛后体重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均在0.10.7的中高等遗传力;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大部分经济性状间呈正相关,周岁、2周岁时的羊毛纤维直径与羊毛长度间均呈中等负遗传相关;周岁羊毛纤维直径与2周岁羊毛纤维直径、2周岁毛长与2周岁剪毛量之间均呈强的正遗传相关;2周岁羊毛纤维直径与2周岁剪毛量间呈强的负遗传相关,而周岁羊毛纤维直径与剪毛量间则呈中等负遗传相关;初生重与断奶重、周岁体重、2周岁体重间,断奶重与周岁体重、2周岁体重间,周岁体重与2周岁体重间均呈中等正遗传相关。本研究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主要经济性状均为中、高水平的遗传力,且大多数经济性状之间呈中等以上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梁新亮[9](2018)在《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羊生产性能观测》文中研究表明羊产业是天祝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培育天祝肉用美利奴是天祝地区养羊业更好地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型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地养羊业增效增产、牧民增加养殖利润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天祝肉用美利奴核心选育群为试验对象,通过对选育群公、母羔羊早期累积生长、绝对生长、体尺指标以及种公羊羊毛品质的测定和分析,观察公、母羔羊初情期发情表现和发情时间,为天祝肉用美利奴核心育种群评定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提高和遗传参数估计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公、母羔羊初生重分别为4.25±0.45 kg、3.93±0.38 kg,3月龄断奶重分别为29.18±2.48 kg、27.30±4.00 kg,6月龄体重分别为38.55±2.95 kg、35.35±2.75 kg,9月龄体重分别为48.72±6.05 kg、44.49±2.29kg,公羔10月龄体重可达到53.56±7.88 kg。公、母羔羊3月龄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77.00±29.10 g/d、259.67±28.34 g/d,育肥阶段3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04.04±42.00 g/d、89.44±36.45 g/d,69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18.04±82.65g/d、101.58±18.24 g/d。在整个早期生长阶段,公、母羔羊0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87.65±14.69 g/d、174.52±14.89 g/d,09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64.34±24.20 g/d、150.21±19.43 g/d。通过测定发现,10月龄公羔各项体尺指标均发育良好,均已达到育种目标。2、在对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公、母羔羊的早期生长规律分析时发现,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高于Logistic模型拟合度,说明Gompertz模型可以更准确更科学拟合一世代公、母羔羊的早期生长规律。在6月龄后,实测值小于模型预测值,说明在秋冬季羔羊生长速度下降,羔羊没有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在秋季草原牧草枯黄品质下降时应及时补饲,在冬季温度下降时应及时采取保暖保温措施以防掉膘现象发生。3、本试验采用成年母羊试情法和成年公羊试情法分别对20只公羔和20只母羔进行初情期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20只一世代公羔平均初情期在35.1周龄;20只一世代母羊部分发情,平均初情期在33.2周龄。4、对6个核心育种场的110只10月龄一世代公羊毛样进行分析,肩部、背部、股部和体侧部羊毛平均长度分别为7.92±1.30 cm、7.74±1.34 cm、7.60±1.17 cm和7.41±1.10 cm;弯曲度、卷曲回复率和卷曲弹性率依次为13.91±3.99%、13.92±5.12%和88.28±4.37%;羊毛纤维平均直径为21.01±1.68μm;强度指标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功、伸长和伸长率依次为6.60±1.40 cN、1.32±0.30 cN/dtex、158.20±41.46μJ、4.29±1.04 mm和41.60±11.00%。

赵冰茹[10](2017)在《细毛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遗传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利用绵羊不同密度的SNP标记对细毛羊重要毛性状进行SNP和CNV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之上,从中筛选了12个候选基因分析其在不同纤维直径细毛羊皮肤组织mRNA的差异表达,结合组织表达谱和课题组前期DNA池重测序的结果,进一步针对LAMB1基因的10个SNPs和FZD3基因的2个SNPs,分析其与细羊毛经济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细毛羊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根据筛选到的12个候选基因,利用RT-PCR方法检测其在超细型和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个:FZD3、ARPP21、LMNB1、RASA1、PAK1、IFNAR2、FAT3、CD1A、Notch2;无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个:TFG、IFT57、WNT4。以细型组为对照,超细型组表达上调的基因有ARPP21、LMNB1、IFNAR2、CD1A、Notch2;而表达下调的基因有FZD3、RASA1、PAK1、FAT3。PAK1基因在细型组皮肤组织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超细型组,ARPP21、IFNAR2、CD1A基因在超细型组皮肤组织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细型组。GO生物学过程富集结果表明,参与生物过程,细胞过程,WNT信号通路,毛发周期,调节分子功能等生物学过程的多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羊毛分化过程和皮肤毛囊发育改变被毛纤维直径等。这些基因的发现将为进一步筛选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细毛羊毛性状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2)细毛羊LAMB1基因SNPs分析:层粘连蛋白β1(laminin-beta-1,LAMB1)作为层粘连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生物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与细毛羊毛性状相关候选基因LAMB1的遗传效应,本试验通过DNA池重测序技术共筛选了LAMB1基因外显子区的10个SNPs,对其使用PCR-SSCP技术分型,在此基础上,利用SAS 8.1的GLM程序分析其对新疆巩乃斯种羊场418只细毛羊毛性状的遗传效应,利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该细毛羊群体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LAMB1的7个SNPs发生错义突变。SNP2中AA和GA基因型个体的鉴定时体重、剪毛后体重极显着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SNP4中CC、TT和TC基因型个体的自然长度差异极显着(P<0.01),CC基因型个体的剪毛后体重极显着高于TT和TC基因型个体(P<0.01);而其他SNPs各基因型个体间的部分毛性状有显着差异(P<0.05)。SNP1和SNP3、SNP2和SNP3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LAMB1基因可作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细毛羊毛性状分子标记之一。本研究揭示了LAMB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细毛羊群体的遗传关系,为高效选育细毛羊经济性状及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分子学基础。(3)细毛羊FZD3基因SNPs分析:基于DNA池重测序结果共筛选了FZD3基因可能与毛性状显着相关的2个SNPs,通过PCR-SSCP技术对FZD3基因第1外显子G101762204A(SNP1)和第3外显子T101800405C(SNP2)的2个SNPs进行多态性检测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647只细毛羊群体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SNP1中GG和AA基因型个体的弯曲数显着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5)。SNP2中TC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纤维直径显着高于TT和CC基因型个体(P<0.05);TT和CC基因型个体的剪毛量显着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5)。对SNP1与SNP2进行组合效应,存在9种不同的基因型,AATT组合基因型个体的剪毛量极显着高于AACC组合基因型个体(P<0.01);GGTC和AATC组合基因型个体的剪毛量极显着高于AACC组合基因型个体(P<0.01),而其他组合基因型个体的剪毛量有显着差异(P<0.05)。

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2)鸡喙生长规律及佩戴眼罩和断喙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1 鸡喙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1.1.1 鸡喙的形态结构
        1.1.2 鸡喙的化学成分
    1.2 鸡喙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1.2.1 鸡喙生长发育
        1.2.2 鸡喙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1.3 鸡喙的生物学功能
        1.3.1 采食行为和饮水行为
        1.3.2 啄斗行为
        1.3.3 修饰行为
    1.4 防啄装置和断喙对鸡喙生物学功能和生产的影响
        1.4.1 防啄装置对鸡喙生物学功能和生产的影响
        1.4.2 断喙对鸡喙生物学功能和生产的影响
    1.5 RNA-seq技术及其在家禽研究中的应用
        1.5.1 RNA-seq技术简介
        1.5.2 RNA-seq技术在家禽研究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一章 鸡喙生长发育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2.3 生长曲线模型
        1.2.4 统计分析
    1.3 结果与分析
        1.3.1 皖南三黄鸡上喙长生长发育
        1.3.2 生长曲线数学模型拟合分析
        1.3.3 皖南三黄鸡上喙长与体重的关系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鸡喙长转录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总RNA提取
        2.2.4 cDNA文库构建
        2.2.5 测序及数据处理
        2.2.6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2.3.2 测序数据比对分析
        2.3.3 基因表达量
        2.3.4 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2.3.5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分析
        2.3.6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3.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3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长发育性能
        3.3.2 上喙长
        3.3.3 行为和行走步数
        3.3.4 羽毛状况评分
        3.3.5 肉用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红外线断喙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4.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3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生长发育性能
        4.3.2 喙部特征和鸡喙角质层脱落情况
        4.3.3 行为观察
        4.3.4 羽毛状况评分
        4.3.5 肉用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断喙对817 肉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5.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生长发育性能
        5.3.2 上喙长
        5.3.3 行为观察
        5.3.4 肉用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红外线断喙雏鸡肝脏转录组学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动物与样本采集
        6.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6.2.3 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
        6.2.4 测序及数据处理
        6.2.5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6.3.2 测序数据比对分析
        6.3.3 基因表达量
        6.3.4 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6.3.5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6.3.6 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6.3.7 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6.3.8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相关miRNA的筛选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羊毛纤维及毛囊的研究概况
        2.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3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2.3.1 非编码RNA的分类
        2.3.2 lncRNA的研究进展
        2.3.3 circularRNA的生物学功能
        2.3.4 microRNA的生物起源
        2.3.5 microRNA在畜禽上的应用
        2.4 羊皮肤毛囊组学相关研究
    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学观察
        前言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试验动物
        1.1.4 组织切片制作
        1.1.5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皮肤的结构
        1.2.2 毛囊形态发生变化过程
        1.2.3 毛囊密度与S/P比值
        1.3 讨论
        1.4 小结
    试验二 不同发育时期的胎羊皮肤毛囊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
        前言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试验动物
        2.1.4 总RNA提取
        2.1.5 总RNA质量鉴定
        2.1.6 构建文库与高通量测序
        2.1.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1.7.1 测序数据
        2.1.7.2 序列比对
        2.1.7.3 已知miRNA鉴定和新miRNA预测
        2.1.7.4 小RNA分类统计
        2.1.7.5 miRNA表达量归一化分析
        2.1.7.6 差异分析
        2.1.7.7 差异miRNA聚类分析
        2.1.7.8 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富集分析
        2.1.8 差异表达miRNA的验证
        2.1.8.1 皮肤毛囊中miRNA的提取
        2.1.8.2 miRNA的反转录
        2.1.8.3 miRNA的QPCR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总RNA质量控制
        2.2.2 测序数据统计
        2.2.3 miRNA长度分析
        2.2.4 miRNA的分类注释
        2.2.5 miRNA的序列比对
        2.2.6 不同毛囊发育阶段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2.2.7 差异miRNA聚类分析
        2.2.8 靶基因的功能分析
        2.2.9 KEGG通路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试验三 miR-767调控靶基因DDX5的研究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3.1.4 miRNA与靶基因结合位点预测
        3.1.5 绵羊DDX5基因3’UTR扩增和鉴定
        3.1.6 靶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构建
        3.1.7 miRNA模拟物化学合成
        3.1.8 细胞培养
        3.1.8.1 细胞复苏
        3.1.8.2 细胞传代
        3.1.9 细胞转染
        3.1.10 双荧光素报告酶检测系统
        3.1.11 Western blot检测miRNA对靶基因翻译水平的影响
        3.1.12 QPCR检测miRNA对靶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
        3.2.2 miRNA与靶基因结合位点预测
        3.2.3 双荧光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3.2.4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
        3.2.5 Western blot检测miRNA对靶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
        3.2.6 QPCR检测miRNA对靶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试验四 oar-miR-377调控靶基因SLC24A2的研究
        前言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主要试剂
        4.1.3 miRNA与靶基因结合位点预测
        4.1.4 绵羊SLC24A2 基因3’UTR扩增和鉴定
        4.1.5 靶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构建
        4.1.6 miRNA模拟物化学合成
        4.1.7 双荧光素报告酶检测系统
        4.1.8 Western blot和QPCR验证oar-miR-377对SLC24A2翻译和转录水平的影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miRNA与靶基因结合位点预测
        4.2.2 双荧光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4.2.3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
        4.2.4 Western blot检测miRNA对靶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
        4.2.5 QPCR检测miRNA对靶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试验五 oar-miR-377、OAR-MIR-133和MIR-767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仪器设备
        5.1.2 主要试剂
        5.1.3 试验动物
        5.1.4 羊毛纤维直径的测定
        5.1.5 基因组DNA模板的制备
        5.1.6 引物设计与合成
        5.1.7 PCR扩增及SNPs检测
        5.1.8 绵羊群体中oar-miR-377、oar-miR-133和miR-767的前体和侧翼序列SN Ps的基因型分析
        5.1.9 oar-miR-377、oar-miR-133和miR-767的前体和侧翼序列SNPs与羊毛品质的关联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羊毛纤维直径的测定结果
        5.2.2 绵羊miRNAs前体PCR扩增
        5.2.3 miRNAs前体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C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5.2.4 oar-miR-377的-276T>C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CSNP与毛细度的关联分析'>5.2.5 oar-miR-377的-276T>CSNP与毛细度的关联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发展现状
        2.2 同期发情的概念及原理
        2.3 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2.4 同期发情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2.5 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
        2.6 定时输精技术
    3.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的筛选及生殖激素的变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5 试验分组
        1.6 样品处理及激素测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处理母羊同期发情率统计
        2.2 孕酮海绵栓+PMSG同期发情处理前后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生殖激素含量出现变化
        2.3 同期发情处理的72h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母羊的发情率
        3 讨论
        3.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2 E2 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3 FSH、LH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4 P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受胎率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及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绵羊卵巢颗粒细胞miRNA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成年绵羊和羔羊卵巢颗粒细胞miRNA高通量测序
        前言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试验二 成年绵羊和羔羊卵巢颗粒细胞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前言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试验三 成年绵羊和羔羊激素处理后卵巢颗粒细胞i TRAQ分析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试验四 miR-21 对绵羊颗粒细胞中PIK3R1 表达调节的研究
        前言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和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6)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拜城种羊场产区条件
    1.2 材料
    1.3 方法
        1.3.1 表型数据整理
        1.3.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2.2 出生年份、群别和出生月份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性状的多重比较
3 讨论
    3.1 出生年份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3.2 群别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3.3 出生月份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3.4 各经济性状的多重比较
4 结论

(7)应用REML法和动物模型BLUP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羊毛生产现状
    1.2 中国主要的毛用羊品种
    1.3 中国绵羊产地分布
    1.4 中国羊毛产量变化及分布
    1.5 中国羊毛需求缺口的制约因素
    1.6 细毛羊品种资源概括
    1.7 国内外细毛羊的发展趋势
    1.8 国内外羊毛遗传评定研究进展
    1.9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1.10 遗传参数估计软件
    1.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 影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进行遗传评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育种值估计
    4.3 综合育种值估计
    4.4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羊生产性能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羊产业现状
    1.2 南非肉用美利奴的种质特征
        1.2.1 南非肉用美利奴的外貌特征
        1.2.2 南非肉用美利奴的生长性能
        1.2.3 南非肉用美利奴的毛用性能
        1.2.4 南非肉用美利奴的繁殖性能
    1.3 我国各地南非肉用美利奴引种及不同肉羊杂交改良的研究
        1.3.1 南非肉用美利奴引种研究
        1.3.2 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高山细毛羊杂交效果研究
        1.3.3 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培育方案与进展
    1.4 天祝肉用美利奴培育的意义
第二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羊生长性能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及设计
        2.1.2 主要器材
        2.1.3 生长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选育群羔羊的生产性状测定
        2.2.2 公羊体尺指标测定
        2.2.3 选育群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月龄选育群羔羊累积生长分析
        2.3.2 选育群体尺指标分析
        2.3.3 选育群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羊初情期观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设计
        3.1.2 试剂和仪器
        3.1.3 母羊初情期判定方法
        3.1.4 公羊初情期判定方法
        3.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2 初情期观测结果分析
        3.2.1 公母羊发情表现统计
    3.3 讨论
        3.3.1 公、母羔羊初情期判定
        3.3.2 公羔全部进入初情期
        3.3.3 母羔没有全部发情原因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羊羊毛品质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毛长的测定和毛样采集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3 毛样处理
        4.1.4 毛品质测定指标和方法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羊毛长度测定
        4.2.2 羊毛弹性测定
        4.2.3 羊毛细度测定
        4.2.4 羊毛强度测定
    4.3 讨论
        4.3.1 毛纤维长度分析
        4.3.2 羊毛细度分析
        4.3.3 毛纤维弹性分析
        4.3.4 毛纤维强度与伸长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羊毛卷曲指标测定方法
    附录2:羊毛纤维细度指标测定方法
    附录3:羊毛伸长与强度指标测定方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2论文资助课题
致谢

(10)细毛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际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现状及前沿分析
        1.1.1 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的时空分布
        1.1.2 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的知识基础
        1.1.3 国际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力量空间分布态势
        1.1.4 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前沿领域
        1.1.5 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方向的转变
        1.1.6 绵羊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的革新
    1.2 细毛羊发展史
    1.3 SNP分子标记及检测方法
        1.3.1 DNA池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在绵羊中的研究进展
        1.3.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绵羊性状中的研究进展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应用
    1.5 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1.5.1 LAMB1 基因
        1.5.2 FZD3 基因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 细毛羊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方法
        2.1.3 RNA相对表达量的获得
        2.1.4 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前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及显着SNP选择
        2.2.2 细毛羊皮肤组织总RNA质量检测
        2.2.3 cDNA反转录效果检测
        2.2.4 候选基因mRNA表达分析
    2.3 讨论
        2.3.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基因功能注释
        2.3.2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2.3.3 与毛发相关的WNT信号通路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DNA池重测序结果研究细毛羊LAMB1 基因的SNPs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完整性检测结果
        3.2.2 LAMB1 基因SNPs的确定
        3.2.3 LAMB1 基因PCR扩增结果
        3.2.4 LAMB1 基因PCR-SSCP多态性检测结果
        3.2.5 PCR产物测序
        3.2.6 性状的描述性统计
        3.2.7 LAMB1 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3.2.8 LAMB1 基因对毛性状的遗传效应
        3.2.9 LD分析
    3.3 讨论
        3.3.1 LAMB1 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3.3.2 LAMB1 基因SNPs与毛性状的关联分析
        3.3.3 LAMB1 基因连锁不平衡分析
        3.3.4 LAMB1 基因3个SNPs呈假阳性的原因
    3.4 小结
第4章 细毛羊FZD3 基因部分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因组DNA完整性检测结果
        4.2.2 FZD3 基因SNPs的确定
        4.2.3 FZD3 基因PCR扩增结果
        4.2.4 FZD3 基因PCR-SSCP多态性检测结果
        4.2.5 FZD3 基因PCR产物测序
        4.2.6 FZD3 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4.2.7 FZD3 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4.2.8 FZD3 基因单标记位点对毛性状的遗传效应
        4.2.9 FZD3 基因组合效应对毛性状的遗传效应
    4.3 讨论
        4.3.1 FZD3 基因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4.3.2 FZD3 基因SNPs与毛性状的关联分析
        4.3.3 FZD3 组合效应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博美利奴羊生长性状与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遗传趋势分析[D]. 关鸣轩.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鸡喙生长规律及佩戴眼罩和断喙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 李俊营.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3]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相关miRNA的筛选与功能研究[D]. 杨涵羽璐.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4]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D]. 王晶晶.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绵羊卵巢颗粒细胞miRNA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 林嘉鹏.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6]非遗传因素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 侯芳,臧长江,王连群,赵冰茹,艾则孜·司马义,卡哈尔·卡迪尔,黄锡霞,田可川.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6)
  • [7]应用REML法和动物模型BLUP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D]. 侯芳.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8]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J]. 孙丽敏,杨雨江,姜怀志,马丽,马志华. 中国畜牧杂志, 2018(03)
  • [9]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羊生产性能观测[D]. 梁新亮. 兰州大学, 2018(09)
  • [10]细毛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遗传效应分析[D]. 赵冰茹.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标签:;  ;  ;  ;  ;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现行育种方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