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

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

一、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肖浩文[1](2013)在《基因突变与基因多态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部分免疫缺陷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部分实体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移植后疾病复发是导致移植病患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过去30年allo-HSCT治疗技术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但对如何减少allo-HSCT后疾病复发及提高复发患者生存率仍进展甚微,原因在于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确切分子机制迄今不明。本研究从白血病自身生物学特性与机体抗白血病免疫的内外调控机制,围绕急性白血病allo-HSCT后复发机制开展研究。第1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机制研究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分为两大类,一类复发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正常的供者细胞,称为供者细胞白血病(Donor Cell Leukemia, DCL), DCL是移植后较为少见的复发形式,发生率为0.13%-5%,DCL确切机制仍不明确,正常供者造血干/祖细胞的癌基因转化被认为是DCL发生的关键环节,通过DCL研究正常的供者干细胞如何在患者体内转变为恶性白血病细胞,亦是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独特生物学模型。本研究设想在DCL病理过程中存在肿瘤“二次打击”模型,通过对临床发生移植后DCL患者的一系列动态标本,包括患者白血病初诊骨髓标本、化疗后完全缓解骨髓标本、移植前持续缓解期骨髓标本、移植后第1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骨髓标本、移植后发生DCL时骨髓标本和患者口腔粘膜标本,以及其健康供者骨髓、外周血和口腔粘膜标本,检测是否动态发生目前己明确的、在白血病发生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Ⅰ类突变包括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3Gene, FLT3),成神经细胞瘤RAS病毒致癌基因(Neuroblastoma RA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Gene, NRAS),Ⅱ类突变包括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 Enhancer-binding Protein Gene, CEBPA),髓系-淋系或混合系白血病基因(Myeloid-lymphoid or Mixed-lineage Leukemia Gene, MLL),核磷蛋白基因(Nucleophosmin Gene, NPM1)。结果发现,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带有CEBPA基因家族性突变(584589dup)(“一次打击”),但未引起白血病;敏感的供者干细胞在特殊的患者体内环境中获得了CEBPA基因的另外2个位点突变(247dupC和914916dup)(“二次打击”)最终恶性克隆转化成白血病细胞。本研究首次证实在移植后供者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中存在供者正常干/祖细胞动态获得关键功能基因-CEBPA基因多点突变,从而发生恶性克隆转化为白血病细胞,首次揭示allo-HSCT后供者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中存在多重基因突变打击机制,前期研究结果已以第一作者发表在血液学专业顶级期刊Blood杂志(IF9.898)。第2章CEBPA基因多点突变致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为进一步明确CEBPA基因多点突变致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对第一部分研究中发现的CEBPA基因3个位点的突变:N’端家族性突变(584589dup,影响蛋白TAD2功能区)、N’端移码突变(247dupC,导致正常42KDa全长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过度合成缺乏TAD1功能区的截短30KDa蛋白异构体)、和C’端突变(914916dup,影响蛋白bZIP功能区),利用慢病毒质粒载体(pLenti6.3/V5-DEST)构建3种突变及CEBPA基因野生型的慢病毒质粒。将CEBPA基因野生型和各个突变体转染4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 NB4, Kasum-1, HL60),小鼠正常髓母细胞株(32Dcl3),观察CEBPA基因不同类型突变对C/EBPa蛋白的抗白血病作用、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粒系分化等三大重要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CEBPA基因N’端移码突变(247dupC)产生的截短的C/EBPa-30KDa蛋白具有Ⅰ类突变的作用,使细胞凋亡障碍,赋予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影响TAD2功能区的CEBPA基因N’端家族性突变(584589dup)影响C/EBPa蛋白的周期阻滞功能。CEBPA基因C’端突变对C/EBPa蛋白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功能均有损害,可能同时具有Ⅰ类和Ⅱ类突变的作用。我们的结果提示CEBPA基因不同位点突变在白血病发生的病理过程中,分别发挥Ⅰ类突变和Ⅱ类突变的作用。第3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自身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的基因分子机制研究基于90%以上allo-HSCT后复发的白血病细胞仍来源于患者自身细胞,虽然对这类复发普遍认为是患者残留放/化疗耐药白血病细胞克隆所致,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白血病化疗后复发时,虽然复发的恶性细胞克隆与初发克隆具有某些相同的、来自更早期的前体细胞克隆起源,但是从初发到复发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基因突变,绝大部分复发克隆是由正常前体细胞或初发白血病细胞进一步获得新的基因突变后演变而来,少部分复发克隆则与初发克隆具有完全不同的基因背景,从初发到复发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克隆发生了克隆演变。因此我们设想在allo-HSCT后患者自身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中除了体内残留耐药白血病细胞克隆外,复发克隆亦可能是由初发白血病细胞或患者正常细胞获得新的基因突变成为优势克隆演变而来。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为发现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移植后复发相关的基因突变和明确在成人ALL从初诊到移植后复发过程中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克隆演变,选择临床最常见ALL类型——Ph-、正常核型的前体B细胞型ALL,首次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患者初诊白血病细胞、移植前处于化疗后完全缓解期的血液细胞和allo-HSCT后发生复发时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基因背景比对分析,发现ALL从初诊到allo-HSCT后复发过程中存在3种白血病细胞克隆演变模式,第一种模式中,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细胞与初发白血病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背景,复发克隆来自原发克隆,是原发克隆的再活化。第二种模式中,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细胞与初发白血病细胞具有某些相同的基因背景,可能起源于初发克隆中少数克隆或亚克隆,进一步获得新的基因突变而成为优势克隆。第三种模式中,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细胞与初发白血病细胞具有完全不同的基因背景,可能是由正常干/祖细胞获得特异性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的、恶性克隆。我们进一步将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获得的、可能与ALL移植后复发相关的25个基因突变位点所涉及的23个基因,在验证组患者标本中进行验证,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基因功能分析,筛选出与Ph-、正常核型前体B细胞型ALL发生allo-HSCT后复发相关的PTPN21基因突变。第4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于化疗的独特机制在于移植后的GVL效应,通过异体细胞免疫反应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是最终治愈白血病的关键,但是,最终导致复发的白血病细胞是如何逃逸GVL效应,其免疫逃逸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为发现影响移植后GVL效应的关键分子,首次基于中国人群遗传背景,围绕一系列参与GVL免疫反应各个重要环节的分子,在中心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及其干细胞供者中开展这些参与GVL反应的重要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及其受体、干扰素Y(Interferon-γ, IFNγ)、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 TGFβ)及其受体、白介素-10(Interleukin, IL-10);免疫细胞受体—NK细胞表面重要激活型受体本NKG2D (Natural Killer Group2, Member D)和T细胞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 ICOS)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CTLA-4);免疫效应分子—粒酶B (Granzyme B)、死亡受体Fas及其配体;天然免疫相关基因—-Toll样受体(TLR1, TLR2, TLR3, TLR8, TLR9)等的基因型与移植后复发风险的关系研究,在这些众多的、参与移植后免疫反应各个重要环节的分子中发现干细胞供者CTLA-4和NKG2D的基因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Fas基因型显着影响移植后白血病复发风险,首次报道接受干细胞供者为CTLA-4高表达基因型的患者或干细胞供者为NKG2D低表达基因型的患者,及Fas基因-670位点为TT基因型的AML患者,移植后复发风险明显增高,结果提示NKG2D、CTLA-4和Fas的表达高低影响allo-HSCT后异体反应性免疫活性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为阐明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找到关键靶点。研究结果已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权威期刊《Haematologica》(IF6.424)、《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IF3.746)和《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IF3.873)。结语: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在理论上,首次揭示allo-HSCT后供者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中存在多重基因突变打击机制,首次证实供者正常干/祖细胞动态获得关键功能基因—CEBPA基因多点突变,发生恶性克隆转化为白血病细胞。(2)首次关注CEBPA基因不同类型突变对C/EBPa蛋白的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粒系分化功能的影响。(3)对占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90%以上的患者自身细胞来源的复发,首次提出并证实存在关键性基因突变和白血病细胞克隆演变的创新性理论,并筛选出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移植后复发相关的PTPN21基因突变。(4)首次基于中国人群遗传背景,围绕一系列参与移植物抗白血病免疫反应各个重要环节分子的基因型与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风险的关系研究,首次报道干细胞供者CTLA-4和NKG2D的基因型、AML患者Fas基因型显着影响移植后复发风险,为阐明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找到关键靶点。

于洁[2](2007)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肖莉,宋萍[3](202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衰竭性疾病、部分先天性及代谢性疾病的有效乃至根治的唯一方法。本文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9-CM-3分类原则,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知识及实际案例,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编码思路及查找方法,旨在分析不同分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编码原则,从而实现精准编码。

陆叶[4](2014)在《探讨亲缘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疾病的可行性》文中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亲缘性单倍体作为重要的干细胞来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本研究关注的是提高亲缘性单倍体移植疗效的临床措施,对亲缘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无关脐血移植这一技术在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疾病方面进行可行性探讨。目的:评估应用亲缘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病例资料:对2012年8月到12月间6例恶性血液病儿童进行了亲缘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无关脐血的移植。包括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位年龄10岁,中位体重38.3Kg。对供体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进行动员,取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作为移植源,未进行体外去除T细胞处理(TCD)。骨髓内中位单个核细胞(MNC)数7.00(1.5112.13)×108/Kg,中位CD34+细胞数1.81(1.232.45)×106/Kg,外周血中位单个核细胞数7.96(4.0914.64)×108/Kg,中位CD34+细胞数5.85(2.7414.20)×106/Kg。在骨髓干细胞输注前4小时注射脐带血,1天后输注外周血干细胞。对受体应用个体化的清髓性预处理,预处理方案为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CY/TBI)。移植后,每日计数血细胞,监测造血重建。所有的受体均接受环胞霉素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霉酚酸酯和甲氨蝶呤(CsA+ATG+MMF+MTX)的强化联合免疫抑制,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积极防治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2,移植前检测:检测供体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I类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基因A(MICA)抗体、供受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进行移植前处理,提高移植成功率。3、移植后检测:检测受者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确定嵌合情况,预测复发风险。4、移植后并发症防治:检测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CMV-DNA、人乳头瘤病毒(BKV)情况,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移植后并发症,降低严重程度。结果:1、1例患者存在HLA-I、II类抗体阳性,移植前给予利妥昔单抗处理;所有患者MICA抗体均为阴性;2例患者存在KIR不相合,1例受体包含供体型。2、移植后6例患者全部获得供体型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1.8(1015)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4.2(1216)天。监测STR≥95%作为完全植入,其中位时间为18(1421)天。3、2例患者发生aGVHD,无重度aGVHD(IIIIV度),无cGVHD发生。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其中1例存在多瘤病毒(BKV)感染。5例患者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其中3例病毒感染反复。1例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无肝静脉闭塞综合症(VOD)发生。4、中位随访时间为376.5天(136496),5例患者无病生存,仅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在移植后136天死于间质性肺炎。结论:亲缘性单倍体供体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移植可致移植物快速植入、低GVHD发生率和高无病生存率。

徐倚琪[5](2019)在《地中海贫血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年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地中海贫血,是一组不完全显性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根据基因缺失或缺陷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δ-地中海贫血、γ-地中海贫血以及其他少见的地中海贫血。其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一种地中海贫血的疾病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目前唯一治疗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的方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主要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阻塞病、感染、出血和移植失败等并发症。在国外的各种文献中提及,大龄儿童在各种血液或肿瘤疾病中存在明显的不良预后。青少年被儿科医生认为是高危人群,同时长期以来一直被成人血液学家视为高危患者。从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我们收集了 332例有效病例数据中,其中281例全相合病例数据,51例半相合病例数据,随访时间至2018年9月30日。将患儿年龄段分为三组进行讨论及相互对比,分别是小于等于4岁的病例数据为1组,5岁至8岁的病例数据为2组,大于8岁的病例数据为3组。分析三个年龄组中的总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Ⅰ和Ⅱ级,Ⅲ级,Ⅳ级与年龄的相关性,以及发生率年龄分析图。以及感染发生、口腔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发生、惊厥发作发生、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单疱Ⅰ及Ⅱ病毒感染、水痘病毒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移植后植入情况等多项并发症发生的与年龄的相关性,还有各年龄组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生存曲线。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资料分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和Ⅱ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ⅣV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与分析图采用Kaplan-Meier检验,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 lan-Mei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GVHD发生率以及其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全相合病例中,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和Ⅱ级的发生率,惊厥发作,口腔感染,EB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相关,P<0.05。尤其是8岁以上的儿童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低,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8岁以下的儿童增高。而半相合病例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和Ⅱ级与EB病毒感染与年龄相关。在研究中全相合败血症病例中,革兰阴性菌的发生率比革兰阳性菌高(55.56%VS 37.78%)。败血症的治疗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早期治疗用药,再选择性使用阳性菌敏感药物联合使用。惊厥发作治疗推荐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儿童一线治疗药物,并使用异丙酚难治性癫痫状态患者。而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移植后的地中海贫血患儿,尤其是大龄儿童,在移植物宿主病,惊厥发作,感染等方面需更加注意及时诊治。

秦洋[6](2020)在《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可以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且唯一手段。对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同胞相合供者(matched-sibling donor,MSD)、非血缘相合供者(matched-unrelated donor,MUD)的患者来说,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可作为重要的替代供者来源。近年来,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完善,脐带血也逐渐成为可替代亲缘及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供者干细胞来源,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大力支持,储存脐带血对未来脐血移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目的分析比较单份同胞UCBT与单份非血缘UCB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同胞UCBT及非血缘UCB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份脐血移植。根据供者来源分为同胞UCBT组(SUCBT组)和非血缘UCBT组(UUCBT组)。2.两组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MAC)方案,SUCBT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单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UUCBT组GVHD的预防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方案。3.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造血重建情况、GVHD发生率、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率、复发率、5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4.统计学描述及分析:所有患者的疾病特征及移植疗效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生存率的计算及生存曲线的描绘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并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组间生存比较。结果1.42例UCBT患者中,37例患者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植入率为88.1%。SUCBT组与UUCBT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6天(11~43天)vs 20天(12~45天),P=0.350],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20天(15~50天)vs 28天(18~56天),P=0.805]。两组患者在造血植入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UCBT组与UUCBT组患者100d内发生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3.3%(5/15)vs 40.9%(9/22)(P=0.738)。两组患者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4.3%(2/14)vs 33.3%(6/18)(P=0.412)。两组患者 aGVHD 与 cGVHD 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的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率分别为29.4%(5/17)vs 44.0%(11/25)(P=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SUCBT组患者中有4例复发,UUCBT组患者中有8例复发。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3.5%(4/17)vs 32.0%(8/25)(P=0.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SUCBT组与UUCBT组之间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12.3%)vs(27.2%±9.9%)(P=0.047),两组之间5年D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47.1%±12.1%)vs(23.5%±9.2%)(P=0.045)。且 SUCBT 组的长期生存率高于 UUCBT 组。结论1.脐血移植(UCB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重要移植方式之一,对于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脐血是关键的替代供者干细胞来源。2.本研究显示,同胞UCBT患者较非血缘UCBT患者在长期生存方面可获益,因此,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大背景下,储存脐带血为同胞脐血移植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并值得逐渐在临床推广。

黄河[7](2007)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概论及适应证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已被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是某些免疫异常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尤其是某些实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0万例的病人接受各种 HSCT 术。HSCT 按供者来源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其中

黄河[8](2012)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文中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近半个世纪临床医学中具有巨大创新的新技术,是人类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先导和成功典范,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是部分免疫缺陷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部分实体瘤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和移植疗效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和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进步,越

宁柳心[9](2020)在《脐血移植和半相合移植的临床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接受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和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了解两种干细胞来源的移植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其造血重建特点,同时对单、双份UCBT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移植结果等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本中心接受UCBT和Haplo-HSCT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UCBT组25例,Haplo-HSCT组24例。UCBT组中单份脐血移植(single unit UCBT,s UCBT)8例,双份脐血移植(double unit UCBT,d UCBT)17例。综合分析了两组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VHD,a GVHD)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VHD,c GVHD)发生率、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白血病生存(leukemia free survival,LFS)、复发及非复发死亡(non-relapse mortality,NRM)、免疫重建等,综合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脐血移植:1.1 UCBT总体分析:UCBT组患者中位年龄21(7~59)岁,回输脐血的总有核细胞(TNC)中位数为4.15(2.29~7.24)×107/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32(0.22~7.90)×105/kg;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3(12~38)天和45(25~144)天。16例(64%)患者发生a GVHD,其中9例(36%)为III-IV度;5例(20%)患者发生c GVHD。共有12例(48%)患者死亡,2例(8%)复发;移植后2年的OS和LFS率分别为52%和48%。1.2单、双份UCBT的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6(12~37)天和23(18~38)天(P=0.807),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2(25~50)天和58.5(33~144)天(P=0.018),显示s UCBT组患者血小板植入要明显快于d UCBT。d UCBT组患者a GVHD,尤其是重症a GVHD的发生率显着高于s UCBT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c GVHD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年OS率分别为37.5%和58.8%(P=0.435),2年LFS率分别为25%和58.8%(P=0.136)。2.半相合移植临床分析:Haplo-HSCT组患者中位年龄31(13~65)岁,回输半相合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9.72(2.22~36.59)×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82(1.29~17.92)×106/kg;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9~26)天和16.5(11~93)天。5例(20.8%)患者发生a GVHD,其中III-IV度2例(8.3%);2例(8.3%)患者发生局限型c GVHD。共有8例(33.3%)患者死亡,4例(16.7%)死于疾病复发,4例(16.7%)为非复发死亡;2年OS率和LFS率均为62.1%。3.脐血移植和半相合移植的比较:UCBT组和Haplo-HSCT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时间均有显着差异(P<0.001和P=0.001),Haplo-HSCT组患者的造血重建显着快于UCBT组。UCBT组患者在移植后30天时CD3+T细胞和CD8+T细胞的恢复比Haplo-HSCT组显着延迟(均P=0.001),这种差异在移植后180天时仍然显着,提示Haplo-HSCT的免疫重建要快于UCBT。两组患者a 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64%和20.8%(P=0.019),c 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8.3%(P=0.417)。两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分别为8%和16.7%(P=0.417),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44%和16.7%(P=0.062);移植后2年的OS分别为52.0%和62.1%(P=0.342),2年的LFS分别为48%和62.1%(P=0.208)。结论:脐血移植疗效确切,d UCBT患者a 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于s UCBT。Haplo-HSCT与UCBT疗效相当,Haplo-HSCT在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方面快于UCBT,a GVHD的发生率低于UCBT患者。因此,对于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患者而言,脐血移植和半相合移植无疑是合适的替代供者选择。

段萱,常英军,黄晓军[10](2004)在《脐血移植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文中认为脐血移植作为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有力补充,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脐血移植的现状以及包括扩增后的脐血移植、双份脐血移植和非清髓脐血移植等在内的脐血移植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二、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因突变与基因多态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次
第1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机制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1.2.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供者排除存在潜在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1.3.2 患者处于allo-HSCT前的不同时间点的骨髓标本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3.3 干细胞供者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3.4 患者处于allo-HSCT后不同时间点的骨髓标本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3.5 患者发生allo-HSCT后供者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的病理过程中CEBPA基因突变的动态演变过程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CEBPA基因多点突变致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CEBPA基因的表达
        2.3.2 C-BPα蛋白野生型与各个突变体在细胞中的定位
        2.3.3 CEBPA基因突变对C/EBPα蛋白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
        2.3.4 CEBPA基因突变对C/EBPα蛋白的阻滞细胞周期功能的影响
        2.3.5 CEBPA基因突变对C/EBPα蛋白的诱导粒系分化功能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自身细胞来源的白血病复发的基因分子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患者及移植特征
        3.2.2 主要材料、试剂、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
        3.3.2 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与移植后复发可能相关的基因突变
        3.3.3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过程白血病细胞克隆演变模式
        3.3.4 通过基因突变验证组中进一步验证获得与allo-HSCT后复发相关PTPN21 基因突变
        3.3.5 与ALL发生allo-HSCT后复发相关的PTPN21基因突变位点蛋白质序列保守性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患者、干细胞供者及移植特征
        4.2.2 要材料、试剂、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统计分析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影响移植后复发风险的关键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4.3.2 影响移植其他重要并发症和移植疗效的关键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4.4 讨论
    4.5 小结
总结和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分类
2 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编码有关的临床概念
    2.1 骨髓净化
    2.2 体外去除(净化)T细胞
    2.3 移植物的来源
3 造血干细胞移植编码规则
4 常见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及编码案例分析
    4.1 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4.2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4.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4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4)探讨亲缘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疾病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双解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地中海贫血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年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介绍
    1.1 地中海贫血
    1.2 AYA
    1.3 大龄儿童在B-地中海贫血中存在明显的不良预后
    1.4 地中海贫血移植及并发症
第二章 数据收集方法及来源及分析标准
    2.1 分析标准
    2.2 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级标准
    2.3 分组标准
    2.4 分析方向
    2.5 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三章 分析方法与结果
    3.1 全相合组
    3.2 半相合组
第四章 讨论
    4.1 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4.2 移植物抗宿主病
    4.3 感染和败血症
    4.4 病毒感染
    4.5 惊厥发作
    4.7 植入状态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6)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病例资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脐血移植和半相合移植的临床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移植物来源
    3.预处理方案
    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诊断和治疗
    5.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6.造血和免疫重建评定及嵌合检测
    7.dUCBT供受者相合性标准
    8.随访
    9.统计学处理
结果
    第一部分 脐血移植总体分析及单、双份脐血移植的比较
        1.病例特点
        2.移植物特征
        3.造血重建
        4.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复发和非复发死亡
        6.生存分析
    第二部分 单倍体/半相合移植临床分析
        1.病例特点
        2.移植物特征
        3.造血重建
        4.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复发和非复发死亡
        6.生存分析
    第三部分 脐血移植和半相合移植临床疗效的比较
        1.病例特点
        2.移植物特征
        3.造血重建
        4.免疫重建
        5.移植物抗宿主病
        6.复发和非复发死亡
        7.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因突变与基因多态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肖浩文. 浙江大学, 2013(03)
  • [2]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J]. 于洁. 儿科药学杂志, 2007(04)
  • [3]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J]. 肖莉,宋萍. 医学信息, 2020(20)
  • [4]探讨亲缘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疾病的可行性[D]. 陆叶. 苏州大学, 2014(01)
  • [5]地中海贫血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年龄分析[D]. 徐倚琪.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6]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D]. 秦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7]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A]. 黄河. 2007年浙江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7
  • [8]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A]. 黄河. 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年会论文集, 2012
  • [9]脐血移植和半相合移植的临床比较分析[D]. 宁柳心.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脐血移植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J]. 段萱,常英军,黄晓军. 白血病.淋巴瘤, 2004(03)

标签:;  ;  ;  ;  ;  

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