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速度更快的寻呼——Motorola的FLEX~(TM)规程(论文文献综述)
魏巍[1](2011)在《剩余电流断路器检测装置的研制》文中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因用电设备使用不当、电器产品质量的低劣或线路装置上存在不足等因素所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剩余电流断路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低压保护电器,能够极其有效的防止人身触电和漏电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剩余电流断路器可靠性的提高,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用电者的人身安全,并且避免因漏电事故所引起的火灾。剩余电流断路器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的可靠性易受到组成器件、外界环境、温度、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对其剩余电流动作特性进行检测,本文研制了一套用于检测剩余电流断路器性能的装置。论文所研制的检测装置是以当今发展迅猛,应用极为广泛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为核心,以PIC16F877单片机为处理器,对单片机控制部分,测试电流的产生和调节部分,电流检测部分,人机接口部分等硬件电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并针对剩余电流动作特性的检测特点给出了软件设计的总体思想,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以实现精确的模拟剩余动作电流以及对剩余电流断路器动作时间、极限不驱动时间的检测和显示。为了进一步减小系统的误差,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本系统采用了闭环控制方式,软件上利用PID(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实现对输出电流幅值的精确调节。在完成上述设计过程以后,本文最后就系统的调试过程作了简单的说明,并给出了实验与分析结果。经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文所设计的检测装置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剩余电流断路器动作特性的检测。该检测装置与现有的检测装置相比,优势在于其测试电流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并且可由程序控制等优势。
姚斌[2](2009)在《基于WAP的移动平台网上图书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网上购书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到系统后进行在线购书,整个过程方便、快捷。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从以前的语音业务逐渐转向了数据业务。虽然传统的电子商务已经使人们感受到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但它缺乏可移动性,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而移动电子商务将弥补传统电子商务的缺憾,它以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构建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前数字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机(PDA)等移动平台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功能也日趋完善。基于移动平台的各种信息系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WAP协议是为移动数据业务设计的,它包含了一套自应用层到底层传输的完整的协议栈。经过不断地发展,WAP协议现已相当成熟。当前,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也越来越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因此,设计一个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根据移动平台应用系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图书营销业务需求的调查分析,采用Nokia Mobile Internet Toolkit 4.1开发工具,以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了一种基于WAP移动平台的B/S构架图书营销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善且操作简洁,可由手机等移动平台和传统Internet接入浏览使用,并由Internet接入管理的网上图书营销系统。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管理系统,前台管理系统为消费者提供网上购书的入口,消费者通过登录网上书店的网站,浏览、查询书目信息,并对选中的图书进行购买。客户订购图书后可随时查看订单的详细信息以及处理情况。管理员经过授权后才能进入后台管理系统,执行各项管理职能,否则系统会给出错误提示。后台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认证证书来审核已经注册的用户,判断其是否为合法用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2)图书的管理:能够进行图书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以及多种方式的查询,对客户购买的图书进行处理。(3)订单管理:包括设计订单状态、订单信息查询、订单处理以及删除无效订单。(4)点卡管理:根据充值卡号和密码,进行点卡的充值以及点卡使用状态的管理。
吴涛[3](2009)在《基于J2ME技术的移动证券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到2005年全球的移动电话超过14亿部,而全球电子商务有40%通过移动商务来完成。所谓移动商务,是指消费者借助Internet网络,并通过手持无线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PDA等)进行有形货物或无形劳务的买卖等。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等无线设备用户持有量的增多,股民不再仅仅满足于电话委托、有线网上炒股等方式来进行证券交易,而更迫切需要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进行证券交易,证券业务的迅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在证券上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同现有WAP证券交易系统相比,构筑在GPRS之上的移动证券应用方案具有兼容性强、可充分利用现有2.5G网络的优势,在未来的3G中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本文提出将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技术应用于移动证券系统。首先,Java语言是跨平台运行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可以很容易地介入进来开发应用程序,也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到移动电话上,而且还能支持应用程序的动态下载和升级;其次,J2ME提供了HTTP、TCP等高级Internet协议,使移动电话能直接访问Internet上已有的全部证券咨询信息和证券营运上提供的全部证券交易信息。是为适应在2.5G/3G环境下证券用户迅速有效地获取证券信息,实现安全交易的需求,方案在保护现有证券公司的前期投资的基础上,提供了与原有C/S系统的无缝连接。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对J2ME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将该技术应用到移动证券系统中的可行性;深入研究J2ME编程技术,在手机上实现移动证券系统;组建实验环境,验证论文提出的移动证券系统的可行性;测试移动证券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吕福春[4](2008)在《WPKI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电子商务在交易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些安全需求,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服务可用性。无线公钥基础设施,是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环境安全的基础设施。它可以用来管理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中使用的公开密钥和数字证书,能够为移动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安全的和值得信赖的的交易环境。随着移动商务用户群体迅速增加,用户对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关心;此外,作为移动商务交易环境安全的基础设施,WPKI的研究对开发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重要和必要的。PKI是有线电子商务交易环境的解决方案,而WPKI是无线电子商务交易环境安全的解决方案。针对WPKI的研究,文章做了这样一些工作:基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研究了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安全需求;基于PKI的基础上,研究了无线公钥基础体系的技术原理和工作过程;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设计了WAP业务模型,网络模型和安全模型;根据已有的WPKI安全体系的不足,设计了WPKI安全体系模型;根据现有的资源,设计了无线数字认证中心的建设方案;此外,本文提出了多台证书服务器存放私钥的若干子密钥方案;给出了分布式认证的解决措施。本文设计出来的WPKI体系,除了可以保障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之外。还具有保障系统的容错性,强健性功能。在设计该体系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移动电子商务的客观现实。
孙仁祥[5](2004)在《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阐述了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的设计方法及软件和硬件的调试过程。设计完成的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可以测试扭矩、钻压、侧向力、环空压力等工程参数。本系统利用成熟的单片机技术,以微转换器ADμC812作主要控制器件,并通过扩展外围信号调理电路、Flash数据存储器、RS-232C接口芯片以及相应的电压调理模块,设计完成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 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四个模块。其中数据存储模块使用了性能优良的SPI总线来扩展大容量外部数据存储器。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集成于ADμC812内部的A/D转换器构成,此模块完成扭矩、钻压、侧向力和环空压力4路信号的放大处理与A/D转换工作。 数据存储模块主要功能是将数据存储到ADμC812内部FLASH数据存储器和外部SPI接口FLASH存储器AT45DB081B中。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是对A/D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软件滤波,滤除脉冲干扰。 数据传输模块主要功能是将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RS-232C串行通信传送给上位机MWD。 系统的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以及小体积、低功耗要求是本设计的难点。文章最后给出了系统总体评价和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下一步设计方案。
姚志坚[6](2002)在《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中国家对先进国家的技术经济赶超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但发展中国家和企业面临着比较优势陷阱和后发优势向后发劣势的转换危机。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技术跨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基础,提出技术跨越将是发展中国家和企业经济技术赶超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 以此为基点,展开研究: 第一,构筑技术跨越的立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在理论述评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技术跨越完整的概念体系,提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技术代和技术跨越进行测度的方法,并依托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的,按照不同参照系对技术跨越进行分类,从而明晰和丰富了技术跨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第二,从技术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研究了技术跨越存在的机会,指出:从技术轨道角度讲,技术的越轨型演变为技术跨越带来发展的技术机会窗口,而在顺轨型演变中,除可利用子技术轨道的跃迁进行技术跨越外,当技术极限临近时应主动寻找关键技术的跨越机会。从技术单元角度讲,随着分工细化技术单元变小,进入壁垒降低,存在着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成长型技术跨越机会;随着技术发展技术单元变大,后发国家可以较强的国家意志,大投入实施技术跨越;随着相关技术群体的不匹配使技术单元增大,可以国家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通过设立技术园区等形成较好的配套环境,实施技术跨越。从技术群体结构角度讲,技术群体在时间上的三种不同演变路径,为不同类型的技术跨越突破提供了时间上的规律。同时,技术群体结构演变理论为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提示了着眼点和侧重点,存在着先发展基础技术和中间技术,再进行特殊技术突破的成长型技术跨越机会。另外,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技术群体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带来的技术跨越的机遇。 第三,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跨越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研究提出了技术跨越的整体观模型,指出技术跨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基于知识流的过程和收敛的过程。研究了技术扫描,总结了技术扫描的意义和重要方法。研究了技术跨越的突破点选择问题,明确了突破点选择的内涵,提出了技术跨越点选择的九大原则,并应用现实期权方法对技术跨越中的互斥跨越点选择进行了数理分析。研究了临界点问题,在对临界点进行明确的定义和数理描述基础上,分析临界点出现的机理,并利用临界距概念对临界点进行了定量化的判别研究。研究了技术跨越后的后续工作重点,指出技术扩散和标准之争是技术跨越后续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第四,系统的研究了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能力。研究指出,技术跨越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跨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明确定义了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能力概念,研究构建了基于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体系,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技术跨越需要注意核心能力刚性和动态核心能力,要区分不同的知识特征采取不同的知识学习模式,技术跨越要注意技术能力体系的开放性,技术能力不应该只注重内在能力,而应该从考虑技术能力空间。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跨越技术能力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跨越中技术能力的不同特征,技术跨越中各技术能力成分的协调性和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模式。在进一步研究总结技术能力积累模式和途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赶超型国家的技术能力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模式和与之对应的成长型技术跨越,研究认为,赶超型国家的技术能力发展过程在实践中呈现出从引进到模仿再到顺轨型衍生自主跨越和在新技术上自主跨越的顺序,可称之为成长型技术跨越的四个阶段和四种类型,并利用浙大中控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五,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跨越的组织。首先研究技术跨越组织的机理及选择。从企业资源观出发,研究提出了技术跨越组织需要解决五大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资源-目标的四种一般组织模式及选择模型,并研究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组织陷阶。其次,研究提出了基于资源主体的技术跨越组织模式总体框架,并综合考虑技术单元和外部性角度、转换成本、共生经济性等方面影响因素提出了模式选择的一般模型。再次,研究企业技术跨越组织的模式创新,综合运用数理分析、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总结了其中的新型创业小组、创新事业部和战略联盟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最后,研究国家层面国家关键技术跨越的组织模式,在研究总结世界各国实施国家关键计划和我国的863高技术计划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并提出了我国关键技术跨越的政策建议。 第六,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技术跨越的条件。首先通过理论述评等方法研究了技术跨越条件的理论框架。其次利用问卷调查、基本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出了技术跨越条件的结构体系,认为其是一个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资源、资金实力在内的内部资源条件,包括经济机制、政策支持和外部创新网络在内的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技术跨越组织能力条件的这样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综合?
二、速度更快的寻呼——Motorola的FLEX~(TM)规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速度更快的寻呼——Motorola的FLEX~(TM)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剩余电流断路器检测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剩余电流断路器检测装置和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检测装置中测试源的发展概况 |
1.4 DD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6 课题研制的主要技术指标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论文内容的安排 |
第二章 以DDS技术为核心的检测装置设计理论依据 |
2.1 DDS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 |
2.2 DDS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 |
2.3 实现DDS技术的三种可行方案 |
2.4 DDS技术在检测装置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DS的检测装置的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1.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3.1.2 AD9850芯片简介 |
3.1.3 单片机简介 |
3.2 硬件电路设计 |
3.2.1 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行接口设计 |
3.2.2 单片机控制AD9850的频率合成设计 |
3.2.3 电流放大电路设计 |
3.2.4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3.2.5 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的PID控制 |
4.1 系统闭环控制的意义 |
4.2 PID控制算法介绍 |
4.3 数字PID控制算法 |
4.3.1 数字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
4.3.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检测装置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的优势 |
5.2 PIC开发环境 |
5.3 系统的软件设计总体流程 |
5.4 系统各部分程序模块设计 |
5.4.1 键盘扫描模块设计 |
5.4.2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
5.4.3 DDS程序设计 |
5.4.4 A/D转换模块设计 |
5.4.5 PID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
5.4.6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验调试结果与分析 |
6.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
6.2 系统调试 |
6.2.1 硬件调试 |
6.2.2 软件调试 |
6.2.3 系统联调 |
6.3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改进及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WAP的移动平台网上图书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
2.1 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
2.2 WAP 技术 |
2.2.1 WAP 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
2.2.2 WAP 模型 |
2.2.3 WAP 的网络构架 |
2.2.4 WAP 网关 |
2.3 移动数据库技术 |
3 移动图书营销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2 系统设计的目标 |
3.3 用户需求分析 |
3.4 功能需求分析 |
3.4.1 前台功能需求 |
3.4.2 后台功能需求 |
3.5 安全性需求分析 |
4 移动图书营销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三层体系架构设计 |
4.2 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
4.3 开发工具 |
4.3.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4.3.2 开发语言 |
4.4 开发环境 |
4.4.1 服务器端 |
4.4.2 客户端 |
4.5 WAP 服务器组建 |
4.5.1 WAP 网站的基本解决方案 |
4.5.2 WAP 内容服务器的配置 |
4.6 安全认证技术 |
4.6.1 信息保密 |
4.6.2 WAP 安全 |
4.6.3 身份认证 |
4.6.4 终端装置安全 |
5 移动图书营销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库设计 |
5.1.1 数据库构成 |
5.1.2 数据库连接设计 |
5.2 在线购书模块 |
5.2.1 主页面设计 |
5.2.2 系统登录设计 |
5.2.3 用户注册 |
5.2.4 图书搜索 |
5.2.5 购物车管理 |
5.2.6 我的订单 |
5.2.7 在线阅读 |
5.3 图书管理模块 |
5.3.1 管理员登录设计 |
5.3.2 图书管理 |
5.3.3 订单管理 |
5.4 在线支付模块 |
5.4.1 点卡充值 |
5.4.2 在线支付 |
5.5 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J2ME技术的移动证券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WAP的发展情况 |
1.2.1 无线应用协议 |
1.2.2 WAP的基本原理 |
1.2.3 WAP在移动电话上的应用 |
1.2.4 WAP的设计思想 |
1.2.5 WAP的技术特点 |
1.2.6 WAP发展总体趋势 |
1.3 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J2ME技术 |
2.1 J2ME的基本概念 |
2.1.1 常见的关键词 |
2.1.2 J2ME技术背景 |
2.1.3 J2ME的基本结构 |
2.1.4 CLDC |
2.2 J2ME平台 |
2.3 J2ME与J2EE的区别 |
第三章 J2ME实现移动数据的原理 |
3.1 移动数据库和J2ME 工具探讨 |
3.1.1 设备上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
3.1.2 JDBC可选包 |
3.1.3 数据同步 |
3.1.4 设备上的数据访问 |
3.1.5 与后台数据库同步 |
3.1.6 J2ME移动数据库的选择 |
3.1.7 同步服务器 |
3.2 检查和比较几种主流厂商的产品 |
3.2.1 HSQL |
3.2.2 PointBase |
3.2.3 Sybase iAnywhere |
3.2.4 IBM DB2 Everyplace |
3.2.5 Oracle9i Lite |
3.3 选择正确的移动数据库 |
3.4 J2ME网络应用程序性能探讨 |
第四章 基于J2ME移动证券系统设计 |
4.1 移动证券系统的设计目的 |
4.2 J2ME的体系结构 |
4.2.1 J2ME的层次结构 |
4.2.2 J2ME在移动证券应用开发中的优势 |
4.3 基于J2ME技术的移动证券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设计 |
4.3.2 方案实现的关键技术 |
4.3.2.1 Web Services技术 |
4.3.2.2 门户(Portal)技术 |
4.3.2.3 J2ME配置层的应用 |
4.3.2.4 J2ME中KVM软件平台的开发 |
4.4 移动证券系统的安全性 |
第五章 代码设计 |
5.1 在无线J2ME设备上实现超文本传输协议 |
5.2 发送一个HTTP GET请求 |
5.3 发送一个HTTP POST请求 |
5.4 创建MIDP用户界面的程序代码 |
第六章 基于J2ME的移动证券系统测试 |
6.1 J2ME安全架构 |
6.1.1 J2ME配置 |
6.1.2 系统连接 |
6.2 方案测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WPKI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电子商务概述 |
1.3 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相关技术 |
2.1 PKI概述 |
2.2 WAP技术 |
2.3 无线公钥基础设施 |
2.4 WPKI与 PKI的区别 |
第3章 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 |
3.1 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模型设计 |
3.2 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网络模型设计 |
3.3 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模型设计 |
第4章 WPKI体系证书服务器新方案 |
4.1 WPKI数据业务流程设计 |
4.2 无线认证中心设计 |
4.3 分布式证书服务器的手机邮件系统解决方案 |
4.3.1 典型的WPKI手机邮件系统模型 |
4.3.2 改进的WPKI手机邮件系统模型 |
4.3.3 WPKI系统新方案的特点 |
4.4 WPKI体系关键算法仿真实验 |
第5章 分布式认证解决措施 |
5.1 密钥生成和分发设计 |
5.2 分布式验证方案设计 |
5.3 密钥恢复设计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参加科研项目 |
(5)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井下工程参数测试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 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3 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硬件配置 |
2.1 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
2.2 模块功能简介 |
2.3 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硬件配置 |
2.3.1 器件选型思路概述 |
2.3.2 ADμC812微控制器 |
2.3.3 大容量串行Flash数据存储器AT45DB081B |
2.3.4 串行接口转换芯片MAX232A |
2.3.5 仪表放大器AD623 |
2.3.6 运算放大器OP496GS |
2.3.7 传感器 |
2.3.8 电源 |
3 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时钟电路设计 |
3.2 信号调理部分电路设计 |
3.3 A/D转换部分外部驱动电路设计 |
3.4 ADμC812与AT45DB081-RI接口电路设计 |
3.5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3.6 程序下载模块接口设计 |
3.6.1 微控制器并行编程 |
3.6.2 微控制器在线编程 |
3.7 电压调理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3.8 复位电路设计 |
3.9 与ADμC812BS供电相关的外围电路设计 |
3.10 PCB板的设计与密封 |
3.10.1 概述 |
3.10.2 电路板密封技术 |
4 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
4.1 ADμC812BS在线开发系统简介 |
4.2 数据采集部分程序设计 |
4.2.1 ADC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
4.2.2 ADC部分程序设计 |
4.3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
4.3.1 单片机内部RAM数据存储器访问 |
4.3.2 单片机内部Flash/EE数据存储器访问 |
4.4 UART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
4.4.1 基本通信的实现 |
4.4.2 循环冗余校验的实现 |
4.5 看门狗程序设计 |
4.5.1 看门狗定时器的功能 |
4.5.2 看门狗定时器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WDCON |
4.5.3 启动与喂看门狗的顺序 |
4.6 电源监视器的应用 |
4.6.1 PSM的功能和控制 |
4.6.2 PSM的使用与实现 |
4.7 串行Flash容错的设计 |
4.7.1 串行Flash纠错的必要性 |
4.7.2 串行Flash的常见错误图样/特征 |
4.7.3 实现串行Flash容错的方法 |
4.8 软件陷阱的设计 |
5 系统集成调试及问题的解决 |
5.1 传感器标定 |
5.2 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调试 |
5.3 电压、接地与复位电路调试 |
5.4 时钟电路调试 |
5.5 ADμC812调试环境与通信模块的调试 |
5.5.1 RS—232C接口电路调试 |
5.5.2 关于(?)引脚 |
5.5.3 资源占用问题 |
5.5.4 SPI串口对P3口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
5.6 系统功耗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案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AOμC812引脚说明 |
附录2:ADμC812特殊功能寄存器 |
附录3:ADC校准子程序 |
附录4:ADμC812控制寄存器 |
附录5:写AT45DB081B的BUFFER1和主存储器页面子程序 |
附录6:通信子程序 |
附录7: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图 |
附录8:工作中的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照片 |
附录9:系统测试结果图例 |
(6)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技术经济赶超的困境 |
第二节 技术跨越的提出及高技术产业技术跨越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技术跨越的概念、测度和类型 |
第一节 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技术跨越概念及其测度 |
第三节 技术跨越的类型 |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技术跨越的机会研究 |
第一节 技术轨道和技术跨越机会研究 |
第二节 技术单元与技术跨越机会研究 |
第三节 技术群体结构与技术跨越 |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技术跨越的过程研究 |
第一节 技术跨越的整体观模型 |
第二节 技术扫描研究 |
第三节 技术跨越点选择研究 |
第四节 技术跨越临界点研究 |
第五节 技术跨越的后续工作研究 |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能力研究 |
第一节 技术跨越和技术能力 |
第二节 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体系构建 |
第三节 基于技术跨越技术能力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四节 赶超型国家的技术能力发展和成长型技术跨越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技术跨越的组织研究 |
第一节 技术跨越组织模式的机理及其选择 |
第二节 技术跨越组织主体的选择 |
第三节 技术跨越的企业组织模式 |
第四节 国家关键技术计划与政府主导型技术跨越组织模式 |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技术跨越的条件研究 |
第一节 技术跨越条件的研究综述及理论框架 |
第二节 技术跨越条件的实证调研和因子分析 |
第三节 技术跨越条件的重要问题政策建议 |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技术跨越战略的经济评估研究 |
第一节 技术跨越和市场需求 |
第二节 移动通信技术跨越战略概述及其整体商务模型构建 |
第三节 整体商务模型的方法、假设和输入数据 |
第四节 商务模型结论和技术跨越战略经济评估 |
第五节 灵敏度分析和情景分析 |
本章小节 |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本文的特点和创新 |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
附件: |
附件一: 关于技术跨越条件的问卷调查 |
附件二: 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能力问题测量问卷 |
附件三: 移动服务调查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 |
致谢 |
四、速度更快的寻呼——Motorola的FLEX~(TM)规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剩余电流断路器检测装置的研制[D]. 魏巍. 沈阳工业大学, 2011(08)
- [2]基于WAP的移动平台网上图书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姚斌.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3]基于J2ME技术的移动证券系统研究与实现[D]. 吴涛. 贵州大学, 2009(S1)
- [4]WPKI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安全研究[D]. 吕福春. 中南大学, 2008(04)
- [5]井下工程参数测试仪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孙仁祥. 西南石油学院, 2004(02)
- [6]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姚志坚. 浙江大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