膦酸二(2-乙基己基)氯烷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膦酸二(2-乙基己基)氯烷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一、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刁习[1](2017)在《疏水化分子筛负载Bi2O3-TiO2的制备及其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其具有亲脂性、不易降解和环境中浓度较低等特点,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体内蓄积,对生态平衡及人类健康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实际水环境中,运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难以将其完全去除。因此,通过对有机污染物识别的靶向吸附与光催化氧化结合的高效联合污染控制方法,采用末端为氟代烷基的有机硅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介孔分子筛孔道内外进行疏水性改性,使其对低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壬基酚(NP)等内分泌干扰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并具有高度的光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可见光响应的纳米Bi2O3-TiO2光催化剂负载到疏水改性的介孔分子筛上,考察负载后催化剂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富集-光催化降解性能。利用1,3,5-三甲苯(TMB)作为扩孔剂,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制备出不同孔径的疏水化介孔分子筛TFP-SBA-15。研究结果表明,扩孔后吸附剂对DBP的吸附效果均明显高于未扩孔吸附剂,当TMB与分子筛的摩尔比为0.75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为79.73 mg/L。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FT-IR、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3,3-三氟丙基的引入能够显着提高介孔分子筛的疏水性,且扩孔后介孔分子筛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能够为改性剂提供更多的接枝位点,有利于有机官能团的负载以及污染物在孔道内的扩散吸附。考察了三种含氟有机硅烷(一氟三乙氧基硅烷、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九氟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SBA-15对DBP的吸附效果,-F基团由于不具有亲脂性,九氟己基基团由于其链长过长均导致对DBP的吸附效果欠佳;与此同时,研究了吸附剂对三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DBP、NP和双酚A(BPA)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强疏水性TFPSBA-15对同样疏水性较强的目标污染物DBP的吸附性能最好,说明当官能化吸附剂和目标污染物的疏水亲脂性相匹配时,更有利于选择性吸附。将水热法制备的具有可见光响应的Bi2O3-TiO2负载在疏水改性的介孔分子筛上,制备出原位选择吸附-降解的高效稳定的可见光催化剂。催化剂经过疏水化和可见光催化剂的复合双重改性后,对DBP的降解效率达96.8%。说明复合光催化剂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光催化降解是可见光催化剂与疏水改性分子筛协同作用的结果。

李芹[2](2016)在《高纯有机膦酸萃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磷萃取剂由于选择性高,水溶性小,容易反萃,成为萃取分离钴镍及稀土元素中应用最广泛的萃取剂。其中,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DTMPA)具有双C-P键及较大的空间位阻,其萃取分离性能尤为突出。然而,目前其生产工艺(磷化氢法)存在高压、原料剧毒、产品纯度不高等弊端,导致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主要研究了DTMPA的次磷酸法合成工艺,对产物的萃取性能进行了评价。本文以次磷酸、二异丁烯为原料,过氧化二叔丁基为自由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一步合成DTMPA,考察了原料配比、温度、时间对产物产率及纯度的影响。采用三相法对初始产物进行纯化。用NMR(1H,31P谱)、IR、MS及GC、电位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合成工艺的初始产物中不存在难分离的三烷基氧膦,产物提纯比较容易。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二异丁烯和次磷酸摩尔比2.2:1、温度135℃、反应时间32h。纯化后产物纯度98.4%,产率86%。和磷化氢法相比,该法具有副反应少,产品的产率及纯度高,避免了剧毒磷化氢气体的使用,反应在较低压力(23atm)下进性等优点,易于规模化生产。用上述工艺合成的DTMPA作萃取剂研究了Co、Ni、Cu、Fe、Al、Zn等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在pH=5.5时,其Ni/Co分离系数(bNi/Co)为2985;饱和容量为8.1g/L;当相比为1:1时,采用0.16mol/L的H2SO4即可将其饱和负载有机相完全反萃;对各金属离子的萃取顺序为:Fe3+>Zn2+>Al3+>Cu2+>Co2+>Cd2+>Mn2+>Mg2+>Ca2+>Ni2+。其萃取行为与Cytec公司同类产品Cynex272相似,综合性能略优于Cynex272。此外,本文还测定了DTMPA的水溶性、p Ka值、表面张力和密度等与萃取过程相关的理化性能。DTMPA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30 x10-5mol/L,其表面张力、密度、pKa值分为26.175mN/m、0.920g/mL、4.10。这些参数表明其在萃取方面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本论文研究成果有望推动DTMPA的低成本、高安全性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属萃取分离领域的应用推广。

张丽[3](2013)在《包头稀土矿碳酸钠焙烧过程铈(Ⅳ)、氟、磷的相互作用及萃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包头混合稀土矿在稀土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包头稀土资源的清洁冶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稀土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离子液体具有稳定性好、绿色和性质可调等优点,在金属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围绕包头混合稀土矿的碳酸钠焙烧-硫酸浸出工艺和离子液体在稀土溶剂萃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包头混合稀土精矿的碳酸钠焙烧-硫酸浸出工艺过程中三价铈被氧化成四价,该工艺能够得到高的铈氧化率,可选择性地与稀土(Ⅲ)进行分离,节约成本。论文中对影响铈的氧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焙烧时间、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温度以及在碳酸钠焙烧的基础上添加助剂等。另外,实验还对水洗过程中,氟、磷的除去情况及其对酸浸过程中稀土、铈(Ⅳ)和钍的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氟、磷量对于铈(Ⅳ)和稀土的浸出有重要的影响。2.包头混合稀土矿的碳酸钠焙烧-硫酸浸出液是含铈、氟、磷、硫等的混合体系,在该复杂体系中萃取Ce(Ⅳ)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限制了该工艺的工业化,因此研究在H2SO4/HF体系和H2SO4/H3PO4体系中铈(Ⅳ)的萃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预先模拟了处理独居石及独居石和氟碳铈矿的混合矿得到的含Ce(Ⅳ)的硫磷混酸体系,采用双功能离子液体萃取剂[A336][C272]、[A336][P507]、[A336][P204]在硫磷混酸体系中萃取Ce(Ⅳ),考察了硫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盐析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得到了该实验条件下可能的萃取机理,并且跟Cyanex923、TBP等萃取剂做了对照实验。温度实验表明该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中对萃取Ce(Ⅳ)、Ce(Ⅲ)、Th(Ⅳ)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可以选择性地萃取分离Ce(Ⅳ)。在用H2O2还原反萃负载有机相的过程中得到磷酸铈纳米材料,采用XRD、SEM及荧光光谱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

韩磊[4](2006)在《三烷基氧膦的合成与萃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核能应用过程中,高放废液(High Level Liquid Waste)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世界各国已经提出多种处理高放废液的流程,中国的TRPO流程被公认为最有前景的流程之一,该流程已经通过了实验室规模的热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成果。为了使TRPO流程更适应实际应用,需进一步开展TRPO流程的改进。本论文通过不同配比TRPO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及对TRPO物理性质及萃取性能的分析,力求找到萃取性能和其它性能较好的TRPO产品。实验首先采用烷基碘膦络合物水解法,合成16种不同原料配比的TRPO产品,并使用IR及GC对各产品的组分分布进行了表征;然后对所合成出的16种TRPO产品及三种不同产地的工业产品进行物理性能的研究,包括产品凝固情况、密度、水中溶解度、粘度、表面张力、乳化现象等;最后重点研究了19种TRPO产品在30%TRPO-煤油体系中,不同酸度条件下对La、Ce、Pr、Nd、Sm、Fe、Zr、U元素的萃取分配比及Zr、U元素的负载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烷基碘膦络合物水解法作为一种TRPO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简单,原料易得,且能以调节原料配比调节产品组分分布,真空蒸馏纯化后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合成产品中的长直链组D、I、J产品及短直链与短支链组K产品的各项物性指标较好,同时对于镧系元素、锆及铀元素的各项萃取性能均表现优异,并适用于6mol/l以下较广的酸度范围。上述几种产品与工业产品的相比,在萃取能力、三相及乳化特性等方面比三种工业产品好,可以作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刘峙嵘[5](2004)在《酰亚胺类萃取剂的合成、表征及萃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用于锕系元素提取和分离的新萃取剂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主要集中于两大类萃取剂:有机磷类萃取剂和酰胺类萃取剂。有机磷类萃取剂的降解产物可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配合,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沉淀。废有机萃取剂的焚烧处理会产生含磷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许多研究小组试验了单、双酰胺类配体对5f族元素的萃取,这类萃取剂符合C、H、O、N原则,因而能完全燃烧,不产生固体废物。 人们运用分子设计原理去设计缔合金属离子专用配合物。该方案依据金属离子与相同数目以及相同类型多层次缔合配体分子之间空间效应差异,兼顾金属离子配体间扭力与金属自身亲和力,可以用来筛选出配体原子的最佳分子骨架。 本论文旨在为寻找有利于萃取铀钍和稀土元素的酰亚胺类萃取剂开展一些探索性工作。 为合成酰亚胺萃取剂,首先合成了中间体酰氯和酰胺。酰氯是由羧酸与氯化亚砜反应而成,酰胺是由羧酸与尿素反应而制得。 随后合成了三类萃取剂,即二烷基酰亚胺、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和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 合成二烷基酰亚胺的条件为:冰浴条件下,酰胺与酰氯在吡啶催化作用下一步合成二烷基酰亚胺,产物经多次洗涤后用重结晶进行纯化。 合成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的条件为:以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二乙基酰亚胺通过溴代正丁烷烷基化后生成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 合成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的条件为:在三乙胺催化下,酰氯酰化酰胺制备得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 对于三类萃取剂进行了元素分析、物理化学性质测定、IR、HNMR、UV和MS等表征。 对锕系中铀、钍的萃取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二烷基酰亚胺适用于从偏碱性介质萃取铀,并且是吸热反应。B型二烷基酰亚胺的萃取能力与其结构关系密切,碳原子总数越少,对铀钍的萃取效果越好;相同碳链的烷基酰亚胺中不带支链的萃取剂萃取能力比带支链的强,但前者的铀钍分离效果不如后者。 考察了振荡时间、酸度、温度、萃取剂浓度及稀释剂等因素对铀钍萃取行为的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学位论文The,1 5 for th。。。Ct。ra,。。f eh,n。Institut。。f At。:i。Energ、响,初步试验表明N一乙酞基二乙基酞亚胺能从较高硝酸介质中萃取铀(或针),酸度减小,有利于萃取,萃取剂浓度越高越促进萃取,温度越低越利于萃取,表明是放热反应。但是在可比的条件下,N一乙酞基二乙基酞亚胺的萃取铀针和稀土的分配比比N-正丁基二乙基酞亚胺萃取它们的分配比低得多。 初步研究了N一正丁基二乙基酞亚胺萃取铀牡和稀土元素的行为。结果表明,该萃取剂在高酸介质对铀针和稀土具有较好的萃取性能,随所研究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下降,它们在N一正丁基二乙基酞亚胺萃取剂中的分配比随之下降,萃合物中金属与萃取剂配位比为: u(vl)l:l,Ce(IV)l:2,Eu(111)l:2或l:l,Tb(111)l:l,Y(111)1:l,Yb(111)l:l 计算出萃取反应过程的烩变(△H),表观嫡变(△S)与表观自由能(△G)。 初步探讨了三类萃取剂萃取金属离子性能与萃取剂结构之间的关系。 上述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三类萃取剂中N一正丁基二乙基酞亚胺可能是一类新的适于提取钢系元素(或稀土元素)的萃取剂。关键词:酞氯;酞胺;二烷基酞亚胺;N一乙酞基二乙基酞亚胺;N一正丁基二乙基酞 亚胺:合成:表征:萃取;铀:牡:稀土元素

杨兴存,包伯荣,周芳,曹卫国,李玉兰[6](2001)在《溶剂萃取法在乏燃料后处理中应用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介绍溶剂萃取法在乏燃料后处理研究中的发展概况 ,主要阐明了乏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的研究发展过程、萃取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萃取剂的性能特征 ,并就酰胺类萃取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要评述

张绍文,沈剑韵,孙军,王淀佐[7](1998)在《酸性磷(膦)稀土萃取剂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用分子力学(Moleculardynamics)、分子动力学及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系列酸性磷(膦)萃取剂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存在较为明显的特征。空间结构方面,所有P原子均采取sp3杂化,萃取剂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取代基之间的核排斥作用,在有两个2乙基己基的萃取剂中,其中一个取代基呈链状结构,而另一个呈弯曲结构。在电子结构方面,磷酰氧原子的负电荷随化合物中O原子数目的减少逐渐增多;羟基上O原子的负电荷和H原子的正电荷随着化合物中O原子数目的减少逐渐减小。各萃取剂电子占据前线轨道之间的能级相差较小,HOMO轨道和LUMO轨道的能级随体系中O原子数的减少而升高。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萃取剂结构—性能关系和发展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叶伟贞,严金英[8](1992)在《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五个具有不同结构的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即氯甲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CH2ClP(O)(OC8H17-i2(1)、β-氯乙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 ClCH2CH2P(O)(OC8H17-i2(2)、α-氯乙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 CH3CHCIP(O)(OC8H17-i)2(3)、与相应未取代的甲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CH3P(O)(OC8H17-i)2(4)、乙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C2H5P(O)(OC8H17-i)2(5),在硝酸体系中对镧系元素的萃取分离性能及其规律,制备了它们的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31P核磁共振谱探讨萃取剂及其配合物的结构。

二、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疏水化分子筛负载Bi2O3-TiO2的制备及其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内分泌干扰物概况
        1.1.1 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和危害
        1.1.2 内分泌干扰物的迁移转化及去除方法
    1.2 介孔分子筛概述
        1.2.1 介孔分子筛简介
        1.2.2 有序介孔分子筛的改性方法
        1.2.3 改性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1.3 TiO_2光催化技术
        1.3.1 TiO_2光催化原理
        1.3.2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和拓宽TiO_2光响应范围的有效途径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结构及分析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2.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
        2.2.4 元素分析
        2.2.5 紫外-可见(UV-Vis)光谱分析
        2.2.6 能谱分析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 材料的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2.3.1 目标污染物及分析方法
        2.3.2 吸附性能评价
        2.3.3 光催化性能评价
        2.3.4 DBP的解吸脱附实验
第三章 不同孔径的强疏水化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考察
    3.1 吸附材料的制备
    3.2 最佳扩孔剂量的确定
        3.2.1 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3 吸附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3.3.1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
        3.3.2 FT-IR分析
        3.3.3 吸附动力学
    3.4 吸附平衡模型和热力学
    3.5 不同含氟基团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6 不同内分泌干扰物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水化分子筛负载Bi_2O_3-TiO_2复合光催化剂对DBP吸附-降解性能研究
    4.1 催化剂的制备
    4.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及分析
        4.2.1 吸附剂的XRD表征
        4.2.2 FT-IR分析
        4.2.3 UV-vis分析
        4.2.4 EDS分析
        4.2.5 XPS分析
    4.3 复合光催化剂处理DBP的活性考察
        4.3.1 不同光催化剂对DBP的光降解效果对比
        4.3.2 不同Bi_2O_3-TiO_2含量对DBP的光降解效果对比
    4.4 复合光催化剂降解机理
    4.5 疏水化改性顺序的影响
    4.6 不同改性剂对DBP去除效果的影响
    4.7 Bi_2O_3-TiO_2/TFP-SBA-15 稳定性考察
    4.8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高纯有机膦酸萃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溶剂萃取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
    1.2 有机磷萃取剂概述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分析方法及检测手段
第3章 高纯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DTMPA萃取剂的物理性质研究
    4.1 溶解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4.2 表面张力和密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DTMPA萃取剂的萃取性能研究
    5.1 实验方法
    5.2 DTMPA萃取分离钴镍性能研究
    5.3 DTMPA钴饱和负载量研究
    5.4 DTMPA的反萃酸度研究
    5.5 温度对DTMPA萃取性能的影响
    5.6 DTMPA萃取单一金属性能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包头稀土矿碳酸钠焙烧过程铈(Ⅳ)、氟、磷的相互作用及萃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稀土湿法冶金
        1.2.1 稀土资源概况
        1.2.2 稀土矿的分解方法
        1.2.3 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的分解
    1.3 稀土的溶剂萃取
    1.4 离子液体
        1.4.1 离子液体简介
        1.4.2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包头混合稀土矿碳酸钠焙烧-硫酸浸出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与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焙烧时间对铈氧化率的影响
        2.3.2 碳酸钠的添加量对铈氧化率的影响
        2.3.3 焙烧温度对铈氧化率的影响
        2.3.4 反应助剂 NaCl、CaO 的添加对铈的氧化率的影响
        2.3.5 水洗过程对硫酸浸出过程的影响
        2.3.6 直接浸出渣和水洗后浸出渣的物相组成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功能离子液体萃取剂硫磷混酸体系中萃取铈(Ⅳ)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仪器
        3.2.2 实验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336][P507]、[A336][P_2O_4]萃取 H_2SO_4、H_3PO_4实验
        3.3.2 NaH_2PO_4浓度对 Ce(Ⅳ)萃取的影响
        3.3.3 H_2SO_4浓度对 Ce(Ⅳ)萃取的影响
        3.3.4 萃取机理的研究
        3.3.5 硫磷混酸体系中不同萃取剂萃取 Ce(Ⅳ)的对照实验.
        3.3.6 硫磷混酸体系中萃取 Ce(Ⅲ)、Ce(Ⅳ)、Th(Ⅳ)的对比
        3.3.7 温度对萃取 Ce(Ⅳ)的影响
        3.3.8 反萃实验
        3.3.9 [P]_(o)/[Ce(Ⅳ)]_(o)的测定
        3.3.10 CePO_4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4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三烷基氧膦的合成与萃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核能发展与高放废液处理
    1.2 溶剂萃取的发展及TRPO 萃取剂的开发
    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TRPO 的性质
    2.2 TRPO 的应用
    2.3 TRPO 的合成
    2.4 TRPO 的分析
第3章 不同组分TRPO 萃取剂的合成与分析
    3.1 试验试剂与仪器
    3.2 合成路线
    3.3 合成实验部分
    3.4 纯化实验部分
    3.5 红外光谱分析
    3.6 气相色谱分析
    3.7 三种工业产品组分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TRPO 物理性质研究
    4.1 凝固情况
    4.2 密度
    4.3 水中溶解度
    4.4 粘度
    4.5 临界表面张力
    4.6 乳化现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TRPO 萃取性能研究
    5.1 实验方法
    5.2 硝酸萃取实验
    5.3 稀土元素萃取
    5.4 铁、锆的萃取
    5.5 铀的萃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产品合成过程评价
    6.2 产品物性评价
    6.3 产品萃取性能评价
    6.4 综合评价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酰亚胺类萃取剂的合成、表征及萃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溶剂萃取在核燃料循环体系中的作用
    1.2 萃取剂开发及其在溶剂萃取中的地位
    1.3 酰胺类萃取剂的发展概况
        1.3.1 N,N-双取代酰胺类萃取剂(单酰胺)
        1.3.2 N,N,N’,N’-四取代双酰胺类萃取剂(双酰胺)
        1.3.2.1 N,N,N’,N’-四取代双酰胺烷基类萃取剂
        1.3.2.2 N,N,N’,N’-四取代双酰胺荚醚类萃取剂
        1.3.3 环状酰胺类萃取剂
        1.3.3.1 N-烷基己内酰胺类萃取剂
        1.3.3.2 N-酰化吡咯烷类萃取剂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5 课题价值与主要内容
        1.5.1 课题价值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间体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酰氯合成
        2.1.3.1 正丁酰氯
        2.1.3.2 异丁酰氯
        2.1.3.3 正戊酰氯
        2.1.3.4 正己酰氯
        2.1.3.5 正十二酰氯
        2.1.4 酰胺合成
        2.1.4.1 正厂酰胺
        2.1.4.2 正己酰胺
        2.1.4.3 月桂酰胺
    2.2 中间体正戊酰氯
        2.2.1 合成最优化
        2.2.2 理化性质与元素分析
        2.2.3 波谱分析
    2.3 中间体正己酰胺
        2.3.1 合成最优化
        2.3.2 理化性质与元素分析
        2.3.3 波谱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二烷基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及萃取性能研究
    3.1 二烷基酰亚胺合成
        3.1.1 实验部分
        3.1.1.1 实验试剂
        3.1.1.2 实验仪器
        3.1.1.3 二烷基酰亚胺合成步骡
        3.1.2 理化性质与元素分析
        3.1.3 波谱分析
        3.1.4 N-酰化反应
        3.1.5 合成最优化
    3.2 二烷基酰亚胺萃取性能
        3.2.1 实验部分
        3.2.1.1 实验试剂
        3.2.1.2 实验仪器
        3.2.1.3 实验步骤
        3.2.1.4 铀分析
        3.2.1.5 钍分析
        3.2.2 正戊基正己基酰亚胺对铀钍的萃取
        3.2.2.1 振荡时间的影响
        3.2.2.2 PH的影响
        3.2.2.3 温度的影响
        3.2.2.4 盐析剂的影响
        3.2.2.5 稀释剂的影响
        3.2.2.6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3.2.3 二烷基酰亚胺萃取剂碳原子总数与萃取能力之间的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合成及萃取行为研究
    4.1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合成
        4.1.1 实验部分
        4.1.1.1 实验试剂
        4.1.1.2 实验仪器
        4.1.1.3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合成步骤
        4.1.1.4 N-正丁基二苯甲酰亚胺合成步骤
        4.1.2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和N-正丁基二苯甲酰亚胺波谱分析
        4.1.3 N-烃化反应
        4.1.4 合成最优化
    4.2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腋萃取
        4.2.1 实验部分
        4.2.1.1 实验试剂
        4.2.1.2 实验仪器
        4.2.1.3 实验步骤
        4.2.1.4 分析方法
        4.2.2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萃取铀钍
        4.2.2.1 硝酸浓度的影响
        4.2.2.2 温度的影响
        4.2.2.3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4.2.3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萃取稀土元素
        4.2.3.1 硝酸浓度的影响
        4.2.3.2 温度的影响
        4.2.3.3 N-正丁基二乙基酰亚胺浓度对萃取稀土元素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合成及萃取行为研究
    5.1 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合成
        5.1.1 实验部分
        5.1.1.1 实验试剂
        5.1.1.2 实验仪器
        5.1.1.3 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合成步骤
        5.1.2 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的表征
    5.2 N-乙酰基二乙基酰亚胺萃取
        5.2.1 萃取步骤
        5.2.2 分析方法
        5.2.3 振荡时间的影响
        5.2.4 硝酸浓度的影响
        5.2.5 温度的影响
        5.2.6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5.2,7 稀释剂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三类酰亚胺萃取剂性能比较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附录1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溶剂萃取法在乏燃料后处理中应用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的研究
2 新萃取剂的研究
    2.1 酰胺类萃取剂
    2.2 磷类萃取剂
    2.3 亚砜类萃取剂
    2.4 吡唑啉酮类萃取剂
    2.5 其它类型萃取剂
3 结语

(8)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萃取平衡及分析方法
    1.3 稀土配合物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分离稀土的性能
    2.2 对镧系元素的萃取规律
    2.3 配合物及其红外光谱和31P核磁共振谱

四、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疏水化分子筛负载Bi2O3-TiO2的制备及其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 刁习.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2]高纯有机膦酸萃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李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3]包头稀土矿碳酸钠焙烧过程铈(Ⅳ)、氟、磷的相互作用及萃取机理研究[D]. 张丽. 吉林大学, 2013(09)
  • [4]三烷基氧膦的合成与萃取性能研究[D]. 韩磊. 清华大学, 2006(02)
  • [5]酰亚胺类萃取剂的合成、表征及萃取性能研究[D]. 刘峙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4(02)
  • [6]溶剂萃取法在乏燃料后处理中应用研究概况[J]. 杨兴存,包伯荣,周芳,曹卫国,李玉兰.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1(S1)
  • [7]酸性磷(膦)稀土萃取剂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特征[J]. 张绍文,沈剑韵,孙军,王淀佐. 中国稀土学报, 1998(01)
  • [8]氯代烷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性能研究[J]. 叶伟贞,严金英. 中国稀土学报, 1992(04)

标签:;  ;  ;  ;  ;  

膦酸二(2-乙基己基)氯烷基酯萃取稀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