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庆[1](2019)在《循环再生弹性纺织品回收技术及纤维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作为纺织服装大国,对纺织原料需求量很大。由于资源短缺,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原料。目前对于废旧纺织品大多数都是以焚烧和填埋为主,或者局限于进行一些物理回收,制得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进一步帮助解决纺织原料不足的问题,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做好废旧纺织品的资源化回收意义重大。本文以研究弹性棉涤混纺纺织品的循环回收纺织品为技术路线。对弹性棉涤混纺纺织品进行低碱处理和DMAC(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处理,得到再生棉纤维。对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处理过程中各种工艺条件下的氨纶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碱处理对于氨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实验参数探索了氨纶的溶解工艺以及对弹性纺织品进行碱溶解和氨纶溶解后得到的再生棉纤维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探讨低碱对氨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氨纶进行了碱处理单因素试验,采用氨纶断裂强力和弹性测试作为指标。探讨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碱溶液浓度对氨纶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处理条件。试验发现氨纶断裂强力的下降与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碱溶液浓度呈正相关。氨纶的弹性回复和原氨纶丝相比较有所增加,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化学组分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结晶度随着碱溶液浓度升高而下降。(2)探讨了DMAC溶液处理的时间、温度以及DMAC的浓度对氨纶的断裂强力和弹性的影响。另外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结晶度测试对氨纶的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分析发现,在非DMAC纯溶液处理条件下氨纶的强力会随着处理温度、时间和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过结晶度分析发现是因为经过处理后的氨纶丝结晶度与处理时间、温度和浓度呈正相关。从而导致了断裂强力的增加。而在DMAC纯溶液处理后的氨纶会发生溶解。分析得到氨纶的最佳溶解工艺为反应物比例1:30,反应温度30℃时,处理所用的时间最少为15 min。(3)对经过DMAC纯溶液和碱溶液处理后的棉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测试棉纤维的质量损失率、断裂强力的变化。另外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结晶度测试对棉纤维性能变化的原因就行了分析。测试发现棉纤维的断裂强力的下降会随着反应物比例、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而且棉纤维在经过处理后其质量也会产生下降。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结晶度测试分析发现棉纤维的化学组份并没有发生改变。发现纤维内部的无定形区和结晶区发生了改变,经过处理后的棉纤维结晶度下降,这也是棉纤维在经过处理后断裂强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任慧[2](2008)在《量子化学理论在现代化学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最初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化学与理论化学在20世纪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理论化学尤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量子化学是应用物理学的量子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体系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性能的科学。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量子化学目前正成为化学结构理论的基础,成为广大化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现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了。论文针对现代化学中的几个课题,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结合实验共同对相关体系进行了研究,对量子化学在现代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卟啉化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大环共轭芳香体系,血红素、叶绿素为这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这类化合物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仿生催化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卟吩环是卟啉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对其电子结构和构型的正确描述是研究卟啉类物质的基础。采用传统的从头算HF方法和DFT方法在不同的基组水平上对卟吩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和NMR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DFT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构型参数与实验结构之间有更好的吻合性,说明考虑电子相关能在该类物质的结构计算中不可忽视。在DFT计算方法中,同样基组水平采用不同的泛函得到的优化构型也并不完全相同,同时考虑定域项和非定域项的B3LYP方法得到了更接近实验值的结果。采用STO-3G基组得到的优化构型是卟吩与其互变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反应历程中的二级鞍点结构。对NMR的计算,DFT方法显然也比传统HF方法更合适。白炭黑是一种超细具有活性的SiO2粒子,是橡胶工业中一种重要的补强填料,但白炭黑的加工性能始终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为了改善其加工性能,必须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采用KH-792,KH-590和KH-570等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了改性处理并用于SSBR橡胶的补强,对改性后的SiO2和补强后的橡胶的一些宏观性能进行了检测。采用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对改性SiO2及其补强SSBR单元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并进一步进行了成键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对SiO2粉体改性对改善加工性能作用明显,不同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结构对二氧化硅补强橡胶的机械物理性能有影响。偶联剂KH-792与二氧化硅接枝形成的Si—O键的键长最短,O的电负性最大,说明它与二氧化硅的键合最为紧密。KH-792中两个N原子的孤对电子有较大的离域化效应使补强橡胶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延展性。偶联剂KH-590接枝二氧化硅后另一端的有机基团S显示较大的S—C键键长,有从偶联剂断裂的趋势,在反应过程容易释放出硫自由基(S·),与橡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提高了胶料的交联密度,大大加强了其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不同硅烷偶联剂、二氧化硅和SBR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是导致补强橡胶宏观机械物理性能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氮氧化物(NOx)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均有巨大的危害。因此对NOx化物的脱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及其催化剂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制备了Ag/Al2O3及Ag/USY分子筛催化剂,测试了其比表面积和活性。采用原位红外技术对Ag/Al2O3催化剂上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Al2O3催化剂上丙烯还原NOx在350℃以上才能有较高的NOx转化率,较为合适的反应温度区间是400~450℃。在Ag/Al2O3催化剂表面的SCR反应中,NCO和CN是反应的关键中间物种,对N2+C3H6的活化能够极大丰富反应体系中的这些物种,给SCR反应活性带来明显的促进。采用密度泛函的方法对Ag/Al2O3催化剂上NO、O2及不同的还原剂的吸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并对全优化构型进行频率计算和NBO分析。根据热力学计算的结果,反应体系中NO、O2能自发的吸附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Ag上,该吸附有力地削弱了原来的分子之间的成键,有利于SCR反应的发生,这也是催化剂活性的体现。尽管常见的几种还原剂并不能自发吸附于活性组分表面,但是还原剂碳链的减少和不饱和度增加有利于其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对增强反应活性是有利的。对反应的重要中间物种NO3-在活性组分上Ag和Ag+上的三种吸附结构形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形成的三种吸附结构中,以单齿吸附的反应活性最强。同样的吸附,NO3-在Ag+上的吸附对与NO键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表面酸性以达到生成更多单齿活性中间物种的目的,同时可以调控Ag在载体上的负载量达到活性表面选择的目的。论文研究表明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合是现代化学的必经之路。
俞希杰,祝振鑫[3](1996)在《合成聚合物和橡胶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合成聚合物和橡胶的分析本文综合评述了橡胶、合成聚合物、共聚物和混合物的鉴定和分析技术。综述中包括气相色谱法、反相气相色谱法、热解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含排除色谱)等色谱分析技术;也论述了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喇曼光谱法、核磁共振谱法和热分析技术(如热...
赵根锁,刘海林,妣苗,王颖[4](1983)在《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循环再生弹性纺织品回收技术及纤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现状 |
1.3 现阶段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1.4 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2 低碱条件下氨纶纤维结构和性能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2 实验数据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氨纶的DMAC溶解性能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4 弹性纺织品回收及棉纤维性能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2 试样数据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2)量子化学理论在现代化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量子化学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前言 |
1.1 量子化学的发展及历史 |
1.1.1 学科交叉与移植应用——量子化学的兴起 |
1.1.2 逻辑思维与近似计算——量子化学的困惑 |
1.1.3 改变思路与重新突破—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诞生 |
1.1.4 数理处理与计算程序化—Gaussian的形成 |
1.1.5 模型化学的建立 |
1.2 量子化学的研究方法 |
1.2.1 传统从头算(ab initio)方法 |
1.2.2 密度泛函方法(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
1.2.3 其他研究理论和方法 |
1.3 量子化学的应用现状 |
1.3.1 量子化学的应用现状 |
1.3.2 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
1.3.3 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1.4 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深入研究的必然 |
1.4.1 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才能达到量化研究的完美 |
1.4.2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加快了研究进程 |
1.4.3 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深入研究的必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卟吩结构量子化学研究 |
2.1 文献综述 |
2.1.1 卟啉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2.1.2 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2.2 卟吩结构的HARTREE-FORCK和密度泛函研究比较 |
2.2.1 计算方法 |
2.2.2 计算结果及讨论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及其补强SBR橡胶的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 |
3.1 文献综述 |
3.1.1 白炭黑的应用现状 |
3.1.2 白炭黑的表面结构和改性处理 |
3.1.3 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 |
3.1.4 改性白炭黑补强SBR橡胶 |
3.2 白炭黑表面改性及其补强丁苯橡胶的实验研究 |
3.2.1 实验研究 |
3.2.2 试样的制备 |
3.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3.2.4 结果与讨论 |
3.3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补强丁苯橡胶的量子化学研究 |
3.3.1 量化计算方法 |
3.3.2 硅烷偶联剂改性二氧化硅量化计算结果 |
3.3.3 量化计算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 |
4.1 文献综述 |
4.1.1 稀燃尾气治理技术 |
4.1.2 SCR催化剂的研究进 |
4.1.3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进行脱硝催化剂更新和完善的研究 |
4.2 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实验研究 |
4.2.1 催化剂制备 |
4.2.2 催化剂表征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
4.3.1 模型的选取和计算方法 |
4.3.2 NO在活性组分上的吸附计算结果 |
4.3.3 O_2在活性组分上的吸附计算结果 |
4.3.4 吸附能的计算 |
4.3.5 NO_3~-在活性组分上的吸附计算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四、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循环再生弹性纺织品回收技术及纤维性能研究[D]. 张国庆. 东华大学, 2019(01)
- [2]量子化学理论在现代化学中应用的研究[D]. 任慧.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 [3]合成聚合物和橡胶的分析[J]. 俞希杰,祝振鑫. 现代商检科技, 1996(05)
- [4]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A]. 赵根锁,刘海林,妣苗,王颖. 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