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郑紫东[1](2013)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研究 ——基于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调研分析》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党员作为当代青年的优秀分子,势必是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未来干部人选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的现实问题。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将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队伍中来,并保证其质量意义重大。本研究从梳理该领域研究现状入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对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调研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笔者主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统计学等相关知识,本着“育人为本”的理念,从全方位主体、全过程保障的视角着眼,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其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领域现状,奠定研究基础。从阐述本研究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入手,从入党动机、党员的发展教育、党组织生活、党员队伍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空间的拓展等五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探索该领域研究趋势,指出研究方法及内容。同时厘清发展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党员发展及二者关系,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便开展研究。第二,明确意义,理清现状。首先,指出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建设,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青年的培养,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壮大及质量的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五方面的共同指向。其次,通过现有文献,结合对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研。从学生入党动机、发展考察、培养教育、组织队伍建设、组织生活、后续监管等六个方面梳理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社会环境、学生党员队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四个层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着眼现实,构建保障机制。本着育人为本,全过程、全方位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从规范程序、贯通教育、完善制度、优化组织、抓好队伍五维共进,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即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规范发展程序;党员发展教育做到早启发,重培养,防放松,勤追踪,全过程育人;发展制度,经常性教育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三管齐下,健全制度;支部建设,工作队伍,青年团组织,多方着力,从组织上做好保障;扩大规模,增强修养,做好服务、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保证党员队伍良性发展。第四,突出评价,科学运用。以大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为视角,与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相结合,借鉴绩效管理360度考核方法,确定全方位考评主体,收集定性与定量的全方位考评信息,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分别建立入党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指标体系、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党员评价指标体系。借鉴模糊数学和统计学相关知识,促成指标定性向定量转换,以定量形式直观表达结果,预测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趋势,为管理提供参考。评价体系的运用要在“引导”、“反馈”、“公开”、“运用”上下功夫,既要以学生为主体,又要保证广大师生参与,既要提供直观参考,又要促进学生发展。第五,总结提炼,指出不足。在文末做简要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只能作为直观参考,不能作为唯一评定依据,指标需要进一步细化,权重进行统一,根据大学生生党建工作的推进,进行运用与实践等。
高英华[2](2019)在《高校党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以来,中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进入新时代。这是依据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做出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我们有了新特点、新目标、新理论。新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我们的新理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求,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站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提出的要求,目的在于提升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同时,这也是习总书记总结经验、立足现实,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出的新要求。大学生党员群体是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自身出现了新特点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时刻关注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建设,才能使党变得更有力,更好带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完成新时代的任务和使命。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仅要以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特点为出发点,更要从大学生党员所处的外部新环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从高校党的建设的角度去分析大学生党员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利于形成一个严密的大学生党员质量提高的系统工程。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提高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党员队伍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培养与发展,教育和管理,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从高校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去找到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因素,为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提供保障。具体表述为: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要在这三个阶段,从高校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大学生党员三个主体出发,在党建"5+2"布局下,找到高校党建为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方面已经采取的措施及依然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措施。同时,把制度方面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贯穿大学生党员质量提高的全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党建网格化格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我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党员队伍建设同时也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关键部分,党的组织建设影响党的建设。所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质量状况归根到底会影响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展,与我们党和国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情况紧密相关。本文在第一部分,概述了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相关概念,界定了大学生党员质量,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理论依据及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然后,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分析了当前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依据已经调研和查阅到的相关高校党建资料,通过对党务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访谈,归纳出新时代以来高校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在发展和管理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及依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党建视域下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提出借鉴。
白向忠[3](2012)在《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整体上探讨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问题。着力从世情、国情、党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关注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动态,透视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问题,探索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方式,服务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实践,致力于推进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事业。全文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一、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面临的形势。一是世情、国情、党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高校已经成为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坚实基地;三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主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四是“90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二、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长远来看,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深远意义是为党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现实来看,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培养教育实践,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入党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境界,升华生命价值,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三、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指导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要有理论支撑。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就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科学指南,以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章制度为现实依据,做到全面培养、科学发展。四、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方式途径。目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主要是依赖高校的党校培训,这种单一的培养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入学教育与入党启蒙教育相结合、党章小组学习与共青团推优相结合、日常培养与党校培训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四个结合”培养教育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五、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体制机制。优化入党培养教育的方式途径只有和体制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使培养教育更富有实际成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体制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健全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是确保培养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部分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分层培养、生活锻炼、教育保障、服务联系和考评管理等五个方面,探讨有关体制机制问题。六、山东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本部分内容以山东大学入党培养教育实践为例,对山东大学从实际出发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学校入党培养教育新局面的一些经验和具体做法作一介绍和探讨,以期体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统一
姜楠[4](2012)在《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最基层的组织。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大学生党员教育,对于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促进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高度重视大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基层大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和高校工作实际,不断加大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力度,不断规范与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的落实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高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变化,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大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大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大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大学生党支部长效管理和教育的机制建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必须正视和痴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问题、形成原因、解决对策等内容展开研究。首先通过认真调研,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的对策和建议:完善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和和工作方法;优化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完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建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分别建立相应的工作模型。
郭沅鑫[5](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郝明宇[6](2015)在《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否按照科学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否有力,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否坚定,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持续发展,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基于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党的建设,大学生党建工作整体上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日趋规范、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渐成体系,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受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党建工作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加快推进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程度,这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加强对大学生党建科学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笔者认为,要重点探讨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历史考察问题、现实审视问题和路径选择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探索是以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定义为理论起点,通过概念分析、研究综述等,对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支撑、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第一章)作以阐释。在此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大学生党的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思想建设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党员为组织建设重点、以密切与学生关系为作风建设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制度建设重点的基本经验,以及大学生党的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第二章)。从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制度、大学生党员发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面入手,概述了当前大学生党的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并且从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制度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党的建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从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党建工作转型、党建队伍方面,探寻了制约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因素(第三章)。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制度为保障、科学方法推进三个维度,阐述了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探索。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代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指导,从制度体系、领导体制、运行机制三方面搭建科学制度保障体系,提出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先进经验、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员培育方式等科学方法,并强调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新方法(第四章)。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吸收借鉴了管理学、系统论等相关研究方法,是一个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
钱德森[7](2020)在《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导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根据新时代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引言部分,对本选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意义作了简要说明,全面梳理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习近平党建思想、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研究进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述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系统地研究了习近平党建思想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概念、特点、意义与新要求,论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明确指出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第三部分,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设置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八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与取得的主要成绩。第四部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剖析了基于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学情变化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及成因。最后,综上研究,提出在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应该以坚持政治标准为首位,加强政治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丰富思想建设;以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为重点,创新组织建设;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强化作风建设;以永葆党员纯洁性为关键,严明纪律建设;以保障党建工作成效为根本,完善制度建设;以案例警示教育为抓手,做好反腐倡廉建设。
李贵海[8](2016)在《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作为党成立的策源地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党的建设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征程,积累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重要的启迪。目前世情、国情、党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呈现了的深刻变化,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党组织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党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在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对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论文总体上有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分析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述、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几方面内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构成,各章节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全面系统地梳理了9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科学地总结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高校党的建设经历了1921—1937年、1937—1949年、1949—1978年、1978年至今等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地总结9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二章在系统揭示了新世纪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三章在深入分析和解读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蕴含的价值判断、目标要求。第四章紧密结合目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常态,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而对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结语部分在总揽全篇的基础上,得出五点思考: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治校理念的科学化、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制度作保障、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重视高校党组织自身生命力来源以及自我更新机制的科学化。
窦金凤[9](2017)在《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某高校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湖北省某高校为例,对目前大学生党员选拔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进行研究。大学生党员选拔是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党员选拔状况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等为指导,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党员选拔的基本程序。从大学生自身、基层党支部、院系分党委、党校等四个不同的视角来阐述大学生党员选拔过程的现状及问题,针对各个主体存在的问题,探寻大学生党员选拔的工作路径。其中,第一部分,集中阐释了大学生、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相关概念,论述了共产党党员选拔的理论依据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选拔理论的发展进程;第二部分,以湖北省某所高校为例,系统地阐释了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现状,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选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总结,为其他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启发;第三部分,对大学生党员选拔工作中的四个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实发现选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总结教训,改善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状况。第四部分,针对湖北省某高校党员选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性的意见,创新大学生党员选拔的路径,保障选拔的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赵云钦[10](2019)在《“两学一做”背景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搞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强化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学生党员队伍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出发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读和实地调研,分析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深挖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值得继续推进的成功经验,找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可操作的对策。透过分析研究,大理大学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聚焦学习重点抓好思想建设;严格遵守党员发展的程序和纪律规范组织管理;充分运用多重资源丰富党员学习教育载体;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的落实等。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力量薄弱;学生党员入口不规范,党员发展的标准把握不到位;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不规范;大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党员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原因上来说,主要从国际环境、社会转型、虚拟网络环境、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不够和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释。最后就是精准施策,也就是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考绩工作;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大大学生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相应的探索。
二、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研究 ——基于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调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现有研究的主要成果 |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2.3 现有研究呈现的趋势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手段 |
1.6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6.1 相关概念界定 |
1.6.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7.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7.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2 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
2.1 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措施 |
2.2 党应对社会复杂形势挑战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
2.3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
2.4 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实践的必然趋势 |
3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调研分析 |
3.1 抽样及样本概况 |
3.2 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概述 |
3.3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
3.3.1 入党动机多元,影响因素亟待厘清 |
3.3.2 发展程序走样,考察公平存在质疑 |
3.3.3 培养工作缺位,施教与需求不匹配 |
3.3.4 组织建设不足,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
3.3.5 组织生活懒散,形式内容急需丰富 |
3.3.6 后续教育弱化,监管机制执行不力 |
3.4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社会环境 |
3.4.2 党员队伍变化 |
3.4.3 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
3.4.4 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
4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构建 |
4.1 规范程序,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关键环节 |
4.1.1 第一个环节: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 |
4.1.2 第二个环节:发展对象的确定及发展 |
4.1.3 第三个环节:预备党员的转正 |
4.2 贯通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
4.2.1 探索入党启发引导教育,把好新生入学教育关 |
4.2.2 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严格积极分子培养关 |
4.2.3 突出党员转正后续教育,抓好预备党员转正关 |
4.2.4 重视党员发展提升教育,抓牢党员党性修养关 |
4.3 完善制度,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有据可依 |
4.3.1 严格和创新发展大学生党员制度 |
4.3.2 建立和完善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
4.3.3 探索和加强监督及责任追究制度 |
4.4 优化组织,形成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良性机制 |
4.4.1 探索创新,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 |
4.4.2 优化配置,狠抓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
4.4.3 做好辅助,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助手功能 |
4.5 建好队伍,促进组织和个体的共同发展 |
4.5.1 壮大党员队伍,保证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引领功能 |
4.5.2 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自我纯洁能力 |
4.5.3 突出激励关怀,增强学生党组织对学生的组织凝聚力 |
5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机制构建 |
5.1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的内涵 |
5.2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机制的特点 |
5.2.1 评价过程:由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
5.2.2 评价主体:由单向评价向双向多元评价转变 |
5.2.3 评价内容:由侧重智力因素向综合素质转变 |
5.2.4 评价指标:由笼统、随意向多维、明确转变 |
5.2.5 评价方法:由单方式向多种方式相结合转变 |
5.3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3.1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5.3.2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具体设想 |
5.3.3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及表达的设想 |
5.4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4.1 在“引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评价的教育导向作用 |
5.4.2 在“公正”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公信力 |
5.4.3 在“发展”上下功夫,着力以评价促进大学生党员更快更好成长 |
5.4.4 在“反馈”上下功夫,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利用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经典着作类 |
专着类 |
重要文件 |
硕士毕业论文 |
期刊类 |
致谢 |
附页: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高校党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相关内容概述 |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 |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理论依据 |
(三)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 |
(四)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在党员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政治建设方面 |
(二)思想建设方面 |
(三)组织建设方面 |
(四)作风建设方面 |
(五)纪律建设方面 |
三、高校党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的路径 |
(一)改进培养与发展方式 |
(二)增强教育与管理力度 |
(三)完善党员退出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访谈提纲(学生) |
访谈提纲(老师) |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3)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面临的形势 |
一、研究对象上的一些基本概念与新的阐释 |
(一) 梳理比较明确和规范的一些基本概念 |
(二) 明确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几个重要概念 |
二、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面临的形势 |
(一) 形势的新变化对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二) 高校已经成为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坚实基地 |
(三)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主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四) “90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价值观 |
二、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他们端正入党动机 |
三、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
四、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他们提高道德境界 |
五、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他们升华生命价值 |
六、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指导理论 |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是入党培养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初步回答 |
(二) 列宁的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培养教育党员提供了理论指导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入党培养教育的科学指南 |
(一) 毛泽东党建思想对培养什么样党员和怎样培养党员作出了回答 |
(二) 邓小平党建思想注重党内拨乱反正和党员教育工作的正确导向 |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党员发展标准和党员培养教育理论 |
(四) 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党员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
三、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章制度是入党培养教育的现实依据 |
(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的根本指针 |
(二) 党员发展细则等具体规定是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的现实要求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方式途径 |
一、坚持入学教育与入党启蒙教育相结合 |
(一) 把军训作为提高新生政治素质有效途径 |
(二) 上好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第一堂党课 |
(三) 引导新生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
二、坚持党章小组学习与团员推优相结合 |
(一) 建立党章学习小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
(二) 公开公正地做好共青团推优工作 |
三、坚持日常培养与党校集中培训相结合 |
(一) 营造文化氛围活化日常教育 |
(二) 坚持帮助指导细化日常环节 |
(三) 优化党校培训提高培养质量 |
四、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
(一) 突出入党培养教育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
(二) 注重培养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和公开性 |
(三) 强化社会实践锻炼的主动性和深入性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体制机制 |
一、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分层培养教育体制 |
(一) 构筑多渠道分层次的培养教育体系 |
(二) 优化党校培训方式改革考试模式 |
(三) 严格管理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
(四) 探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 |
二、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党的生活锻炼机制 |
(一) 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 |
(二) 适当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 |
(三) 在学生公寓“小社会”中锻炼入党积极分子 |
三、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保障机制 |
(一) 构建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 |
(二) 加强学校党委组织员队伍建设 |
(三) 强化入党联系人的责任制 |
(四) 建立健全入党责任追究制 |
四、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服务联系机制 |
(一)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制度 |
(二) 坚持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谈话制度 |
(三) 坚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制度 |
五、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价管理机制 |
(一) 完善跟踪考察制度 |
(二) 完善听取意见制度 |
(三) 完善动态管理制度 |
第六章 山东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
一、从实际出发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
(一) 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体系 |
(二) 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
(三) 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培养教育 |
(四) 统一质量标准形成一体格局 |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学校入党培养教育新局面 |
(一) 抓住工作重点加大改革力度 |
(二) 强化培训质量创新培训做法 |
(三) 探索教育培训科学发展新局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问卷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背景 |
1.1.1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理论背景 |
1.1.2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实践背景 |
1.2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意义 |
1.2.1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
1.2.2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
1.2.3 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员作用 |
1.2.4 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大学生党支部的长效机制 |
1.3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 |
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2.1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 |
2.2 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大学生党支部设置和作方法不够完善 |
2.2.2 思想建设方面需要加强 |
2.2.3 组织建设方面不够完善 |
2.2.4 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完善 |
2.2.5 大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需要创新 |
2.2.6 大学生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机制需要完善 |
2.2.7 大学生党支部管理及教育的长效机制需要加强 |
2.3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2.3.1 设置建设和工作方法需要完善的原因 |
2.3.2 思想建设方面需要优化的原因 |
2.3.3 组织建设方面尚需完善的原因 |
2.3.4 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的原因 |
2.3.5 发挥作用途径需要创新的原因 |
2.3.6 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机制需要完善的原因 |
2.3.7 大学生党支部管理及教育长效机制有待建设的原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
3.1 完善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和工作方法 |
3.1.1 规范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
3.1.2 完善大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方法 |
3.2 优化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
3.2.1 优化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 |
3.2.2 优化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 |
3.2.3 优化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
3.3 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 |
3.3.1 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协调组织工作和活动的模式 |
3.3.2 加强建设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平台 |
3.3.3 促进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建设 |
3.4 完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机制 |
3.4.1 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工作 |
3.4.2 丰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内容、载体和形式 |
3.4.3 丰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方式 |
3.4.4 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衔接工作 |
3.5 建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 |
3.5.1 建立大学生党支部管理的长效机制 |
3.5.2 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 |
3.6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具体工作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4.1 结论 |
4.1.1 具体研究结果 |
4.1.2 今后工作建议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拟创新之处 |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6)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现状 |
四、研究的方法 |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一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探究 |
一、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
(一)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石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党建科学化相关论述 |
(三)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借鉴 |
二、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
(一)科学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 |
(二)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 |
(三)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 |
三、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要特征 |
(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三)过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四)系统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
第二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考察 |
一、大学生党的建设的简要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学生党的建设 |
(二)建国以来的大学生党的建设 |
二、大学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
(二)以培养高素质党员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
(三)以密切与学生关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
(四)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
三、大学生党的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 |
(一)大学生党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
(二)大学生党建必须遵循立德树人基本规律 |
(三)大学生党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
第三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审视 |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成绩 |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逐渐规范 |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渐成体系 |
二、大学生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建设理念片面化 |
(二)方式方法的形式化 |
(三)制度建设的内卷化 |
(四)考核评价的低质化 |
三、制约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因素剖析 |
(一)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带来的影响 |
(二)党建工作转型带来的影响 |
(三)党建队伍能力低带来的影响 |
第四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探索 |
一、提高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遵循的原则 |
(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
(二)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原则 |
(三)整体与局部相促进的原则 |
(四)渐进与突破相协调的原则 |
二、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武装 |
(三)现代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学习借鉴 |
三、坚持以科学制度为保障 |
(一)健全严密的科学制度体系 |
(二)构建科学管用的领导体制 |
(三)完善科学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 |
四、坚持以科学方法促推进 |
(一)继承发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方法 |
(二)借鉴其他组织管理经验 |
(三)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员培育方式 |
(四)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手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7)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导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1.选题目的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概述 |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战略部署 |
2.政治建设 |
3.思想建设 |
4.组织建设 |
5.作风建设 |
6.纪律建设 |
7.制度建设 |
8.反腐败斗争 |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内涵 |
1.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概念 |
2.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
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
4.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 |
1.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 |
2.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坚持学习践行习近平党建思想 |
三、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样本选择 |
1.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2.调查问卷的样本选择 |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 |
1.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
2.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成绩 |
四、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
1.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功利主义呈现抬头之势 |
2.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思想教育深入灵魂不够 |
3.党组织生活趋于机械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不够硬 |
4.党内纪律监督易形式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 |
5.反腐倡廉教育不够深入,学生党员出现廉洁问题 |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
1.世情的变化 |
2.国情的变化 |
3.党情的变化 |
4.校情的变化 |
5.学情的变化 |
五、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导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
(一)以坚持政治标准为首位,加强政治建设 |
1.在积极分子教育和培养中提升政治素养 |
2.在组织发展中严把政治标准“入口关” |
(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丰富思想建设 |
1.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党员教育全过程 |
2.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渠道 |
(三)以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为重点,创新组织建设 |
1.科学设置大学生党支部 |
2.选优配强学生支部书记 |
3.创新大学生党组织生活 |
(四)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强化作风建设 |
1.坚持以党风带校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2.坚持以党风促学风,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五)以永葆党员纯洁性为关键,严明纪律建设 |
1.严明党的纪律建设 |
2.加强党内外的监督 |
(六)以保障党建工作成效为根本,完善制度建设 |
1.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
2.完善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机制 |
3.创新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机制 |
4.规范不合格党员正常退出机制 |
(七)以案例警示教育为抓手,做好反腐倡廉建设 |
1.反腐倡廉教育常抓不懈 |
2.反腐倡廉建设警钟长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高校党的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 |
一、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
(一) 1921年-1937年高校党的建设及其特点 |
(二) 1937年-1949年高校党的建设及其特点 |
(三) 1949年-1978年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其特点 |
(四) 1978年至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其特点 |
二、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 |
(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二)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领导 |
(三)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
(四) 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五)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
第二章 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
一、新世纪以来高校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
(一) 掀起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学习的新高潮 |
(二) 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进程 |
(三) 不断改革和加强了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和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
(四) 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治校理政能力 |
(五) 积极推动和谐校园与大学文化建设,开辟了高校党建科学化新境界 |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
(一)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
(二) 当前高校党的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三章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
一、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任务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
(一)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任务的提出及其动因 |
(二)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
二、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要求 |
(一) 切实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政治理论水平,实现理论建设创新化 |
(二)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实现思想建设入本化 |
(三) 始终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风建设清廉化 |
(四) 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实现选人用人制度化 |
(五) 不断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改革,实现领导管理规范化 |
第四章 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思考 |
一、切实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 |
(一) 进一步强化形势教育和理论武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 |
(二) 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党建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构建和完善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体系 |
(三)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
(四) 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以弘扬先进文化、继承光荣传统为重点引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
二、切实坚持以科学制度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 |
(一) 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形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
(二) 健全和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实现高校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 |
(三) 建立和完善高校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不断拓展和增强制度反腐的广度和力度 |
(四)不断加强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师生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 |
三、切实坚持以科学方法激发高校党建工作生机活力 |
(一) 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
(二) 以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为基础,切实提高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
(三)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关键,推动形成以党风促校风带学风的良性互动机制 |
(四) 以创优争先为实践抓手,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 |
(五) 以信息网络化建设为突破点,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广泛性和现代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提出背景 |
1. 国际背景 |
2. 国内背景 |
(二) 选题研究的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四) 目前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1. 目前研究的不足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 本研究的相关思路 |
2. 本研究的方法 |
一、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一) 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相关概念 |
1. 大学生党员的内涵 |
2. 大学生党员选拔的内涵 |
(二) 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理论依据 |
1. 共产党党员选拔的理论依据 |
2. 中国共产党党员选拔理论的发展进程 |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现状 |
(一) 大学生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对入党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多 |
1. 大学生政治热情高涨,更多人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 |
2. 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多且获取渠道较广 |
(二) 选拔出的学生党员队伍稳定、质量较高 |
1. 选拔出的大学生党员数量、规模较稳定 |
2. 选拔的大学生党员质量较高,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三) 基层党支部在党员选拔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
1. 基层党支部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
2. 基层党支部初步建立起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和信息库 |
(四) 院系分党委在党员选拔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1. 院系分党委对基层学生支部设置较为合理 |
2. 辅导员在党员选拔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 |
3. 院系学生党员选拔工作透明度高 |
(五) 党校的培训管理和信息管理日趋完善 |
1. 党校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 |
2. 党校的信息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选拔存在的问题 |
(一) 大学生自身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
1. 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 |
2. 对党员选拔标准、程序认识不够深刻 |
3. 在民主投票环节,民主权利发挥不充分 |
(二) 基层党支部对党员选拔把关不严,组织活动方式不够完善 |
1. 对待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不够严格 |
2. 对入党联系人不够重视 |
3. 学生党支部党员选拔工作存在走过场倾向,缺乏规范性 |
4. 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较少,且活动内容不够新颖 |
(三) 学院分党委存在着些许问题 |
1. 院系分党委的专职党务管理人员较少 |
2. 制定党员选拔计划时,对各基层支部平均分配名额 |
(四) 党校培训方式缺乏针对性和网络化 |
1. 党校培训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
2. 党校培训方式缺乏网络化 |
四、创新大学生党员选拔的对策分析 |
(一) 大学生要端正对党员选拔工作的认识 |
1. 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
2.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权利,从严监督党员选拔过程 |
3.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支部活动 |
(二) 基层党支部要增强自身力量,完善选拔程序 |
1. 党支部要严格选拔标准,坚持原则,把好党员入口关 |
2. 建立党员培养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制度,重视培养联系人 |
3. 建立党员选拔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 |
4. 创新基层党支部的管理、活动方式 |
(三)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党务管理队伍,发挥院系党委的积极作用 |
1. 院系建立学生党建中心 |
2. 院系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方式 |
3. 院系要重视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 |
(四) 党校要优化培养方式,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
1. 把教育贯穿于党员选拔全过程,集中培训和分层次培训相结合 |
2. 加强党校培养教育的网络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两学一做”背景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本选题研究的重难点、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二、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 |
四、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二章 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开展“两学一做”的调查分析 |
一、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
三、大理大学“两学一做”开展基本情况分析 |
第三章 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开展“两学一做”取得的成绩 |
一、聚焦学习重点抓好思想建设 |
二、严格遵守党员发展的程序和纪律规范组织管理 |
三、充分运用多重资源丰富党员学习教育载体 |
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的落实 |
第四章 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
二、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进一步加强大理大学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
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 |
二、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强化党员考绩工作 |
三、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
四、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大大学生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 |
五、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研究 ——基于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调研分析[D]. 郑紫东.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2]高校党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研究[D]. 高英华.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3]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D]. 白向忠. 山东大学, 2012(02)
- [4]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D]. 姜楠. 沈阳建筑大学, 2012(02)
- [5]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6]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D]. 郝明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1)
- [7]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导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 钱德森.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8]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D]. 李贵海.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9]大学生党员选拔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某高校为例[D]. 窦金凤.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10]“两学一做”背景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D]. 赵云钦. 大理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