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工艺设计(二)

换热器工艺设计(二)

一、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二)(论文文献综述)

王哲[1](2013)在《管壳式换热器三维数值化设计平台研究》文中认为管壳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在化工、冶金、炼油、建筑、机械制造、食品、制药及航天航空等工业部门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换热设备一般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需要设计周期尽可能短,而传统的人工设计方式计算及制图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效率较低,不能适应现阶段的设计要求。而且近年来数值模拟技术发展迅速,在换热器设计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针对其开发专门的设计平台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本文即针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特点,开发集工艺计算、三维参数化建模、和简化模型自动生成于一体的三维设计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流程和计算项目,在SolidWorks平台上,利用VB语言编写工艺设计程序,实现基于平均温差法的热力计算、结构计算和基于埃索法的流动阻力计算等功能。并利用VB语言对Excel表格进行操作,将工艺设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和保存,方便设计者进行设计文档的管理。(2)利用参数化设计和二次开发技术,在三维软件平台SolidWorks上进行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利用参数修改法实现法兰和支座等标准件模型库的建立,利用程序驱动法实现对管板、管束、折流板这类非标零部件的自动布管设计。此外,针对数值模拟分析需求开发简化模型设计功能,对管壳式换热器模型做相应的简化,实现CAD设计与CFD(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结合。(3)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换热器壳程流体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壳程流体在实际工况下的流动和传热现象。对折流板间距50-200mm的4个换热器模型进行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同时参照部分工艺计算结果,验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辅助换热器设计及结构参数优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开发的管壳式换热器三维数值化设计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利用三维平台进行设计更为清晰直观,且易与数值模拟进行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设计研究所工艺室[2](1974)在《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第二节计算方法我国的管壳式换热设备,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系列。今后将会不断地改进结构与扩大品种。因此,换热器的工艺计算,主要是对系列与型号的选用。对换热器型号的选用,要做到可靠性与合理性,否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未经必要的计算,而使实际的换热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另一种是:虽然计算数值与实际效果基本上符合,但不一定是最惠结果,甚至可能很不经济。对于前一种情况,只要按照可靠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它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后一种情况因为牵涉到的因素较多,需要经过方案比较,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这就需要做大量的计算。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加快计算速度,本章除介绍计算方法外,同时还提供了图算方法,以便减少繁琐的重复计算。

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设计研究所工艺室技术组[3](1975)在《关于换热器对数温度差校正系数图用法的函》文中指出荆门炼油厂设计所龚美珊同志来信对本刊提出问题,我们非常欢迎。遵照毛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导,我们希望读者多提问题和意见,协助我们,使本刊更好地为发展炼油工业服务。

白峰[4](2018)在《Taper型超导腔低温恒温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简称ADS)是由加速器、散列靶和次临界反应堆等组成的系统,在有效处理核废料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核裂变发电,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系统安全性,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前景的核废料嬗变技术途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ADS注入器Ⅱ直线加速器主要由离子源(ECR)、低能束流传输线(LEBT)、射频四极加速器(RFQ)、中能束流传输线(MEBT)、超导加速段和高能束流传输线(HEBT)等组成,其中超导加速段由两个HWR010型低温恒温器+Taper型低温恒温器+Spoke型低温恒温器(CM1+CM2+CM3+CM4)共四个低温恒温器组成,所加速的质子束能量可达25MeV。超导直线低温恒温器是一个由超导高频、超导磁体、束诊元件等多种类型的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由于ADS项目直线加速器超导段尺寸空间和低温系统的限制要求,在为超导元件提供稳定可靠的低温和真空工作环境的同时,各部件不同接口紧凑型装配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低温恒温器系统热负载的有效优化是Taper型低温恒温器研制的巨大挑战。本文所研制的ADS Taper型超导腔低温恒温器运行温度4.2K,运行压力1.05Bar。论文调研了国内外恒温器的研究现状并结合ADS前期测试恒温器实际运行情况。设计的重点因素是保证低温恒温器超导元件装配准直、降温过程、热负载等方面达到系统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恒温器悬吊支撑系统、电流引线、冷却系统、磁屏蔽系统(常温/低温)、冷屏系统、真空室等组件的设计,解决了低温恒温器大尺寸复杂形状的精确加工及超导元件的高精度装配准直、降温过程中各组件温差过大引起的应力集中以及恒温器系统静态漏热过大等技术难题,同时针对低温恒温器多部件系统的装配复杂性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可靠的恒温器装配流程。论文所研制的低温恒温器已完成现场装配、调试过程,目前处于稳定在线运行状态。Taper型低温恒温器安装运行情况表明,所设计的恒温器大型矩形真空室精度尺寸保持在1mm的误差范围内,超导元件装配准直精度满足物理要求±1mm;恒温器分别实现了77K冷屏降温和4.2K超导元件降温,通过对冷却系统中工质分配管路的优化,实现了各冷质量组件的降温的均匀性,减小了降温过程中由于各组件温差过大引起的应力集中;通过采用热隔断、抽真空和多层绝热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减少了恒温器的传导漏热、气体对流换热和辐射漏热量,整个恒温器系统的实测静态热负载较之前大大降低,优化了低温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2017年6月ADS先导专项2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在国际上第一次实现了超导直线加速器能量25MeV的连续波高功率质子束流,其中Taper型超导腔低温恒温器出口束流能量为18.6MeV。论文工作不仅为ADS先导专项25MeV直线加速器的成功出束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给后续HIAF、CIADS等国内大科学装置中大型低温恒温器系统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杨珺[5](2008)在《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在饮用水中衰变规律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找到一种准确测定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离子的方法,进行了二氧化氯标准溶液的制备,通过亚氯酸钠法制备二氧化氯并对其进行纯化,然后研究探讨了甲酚红分光光度法和五步碘量法在测定单一ClO2和ClO2及无机其副产物离子时的使用条件、干扰因素、检出限和精密度等。为了得出不同温度、pH值、初始浓度下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离子的变化规律及二氧化氯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温度(15℃、25℃、35℃、45℃)、不同pH值(4.5、5.5、6.5、7.5)条件下不同起始浓度ClO2溶液中ClO2、ClO2-、ClO3-的变化规律,并在室温下进行了模拟水厂运行的动态实验。随着时间的增长,ClO2溶液中ClO2是呈下降趋势的,在前期下降比较快,后期逐渐变化缓慢;ClO2-的变化趋势没有呈现明显规律性;Cl2的变化最初没有呈现规律性,但到后期明显呈增长趋势;ClO3-则是一开始没有测出或者无明显规律,但在后期出现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ClO2的降解速度变快,Cl2出现明显增长趋势的点提前,温度越大,ClO3-越早出现。PH值越大,降解反应的曲线斜率越大,降解反应的速度越快。投药量在0.5~1.0mg/L时,10h的停留时间比较合理,这样饮用水既能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消毒效果好,且副产物离子的量也会相对的少很多。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二氧化氯的降解反应级数为3/2级,二氧化氯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通式为v=kc3/2(mol·L-1·h-1)。反应速度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温度梯度下,温度越大,反应速度常数k升幅越大。同一温度下,初始反应速度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初始浓度越大,初始反应速度越大。随着温度增加,初始反应速度呈上升趋势。本实验中二氧化氯纯溶液的降解反应活化能在53.4~77.9kJ/mol,在常温条件下可以发生自身的降解反应。

徐皓,虞宗勇,虞宗敢,徐英士,江涛[6](1998)在《啤酒糟饲料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啤酒糟加工工序中机械脱水和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以螺旋挤压脱水和流化干燥脱水为关键技术的啤酒糟加工工艺流程,使含水率在80~85%以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食品糟渣,成为有价值的饲料工业原料。

熊敬超,杨振,宋自新,邵雁,刘颖[7](2021)在《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治理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目前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环保政策,以及主要除尘、脱硫、脱硝和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实现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是必然趋势。静电除尘器在旧标准下的烟尘设计浓度在50mg/m3以上,通过烟气调质、协同除尘及采用高效除尘替代技术可实现超低排放。湿法、半干法及干法脱硫在技术上均能达到超低排放要求,但应注意工程建设质量、脱硫废物处理及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活性炭(焦)脱硝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2种脱硝技术,均能达到超低排放标准。SCR脱硝可通过使用GHG反应器或开发低温SCR催化剂来实现。相较而言,低温SCR脱硝技术不增加投资成本和能耗,更具潜力。对于活性炭(焦)脱硝,降低投资、运营成本是关键。同时,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王迂冬[8](1982)在《华北油田伴生气中烃类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概述华北油田任一集中处理站(以下简称任一站)的轻油回收装置已在80年投产。它以任一站伴生气为原料,生产干气、液化气和轻油。干气(主要为C1、C2)外输作为合成氨原料,液化气(主要为C3、C4)供作民用燃料,轻油(主要为C5以上烃类)或

二、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二)(论文提纲范文)

(1)管壳式换热器三维数值化设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换热器概述
        1.1.1 换热器的应用
        1.1.2 管壳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换热器CAD系统开发技术
        1.3.2 国内外对换热器CAD系统软件的研究
        1.3.3 换热设备数值模拟技术
        1.3.4 国内外对换热器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理论分析
    2.1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系列
        2.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1.2 浮头式换热器
        2.1.3 U形管换热器
    2.2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内容及原理
        2.2.1 热力计算理论分析
        2.2.2 流动阻力计算理论分析
        2.2.3 结构计算理论分析
    2.3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计算基本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总体设计及工艺计算的程序实现
    3.1 三维设计平台总体设计
        3.1.1 设计目标及其实现
        3.1.2 总体设计框架及模块功能分析
    3.2 三维设计平台开发工具
        3.2.1 Visual Basic
        3.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
        3.2.3 Access与Excel
    3.3 工艺计算程序实现
        3.3.1 热力计算模块
        3.3.2 结构选型模块
        3.3.3 压降校核模块
        3.3.4 换热面积校核模块
        3.3.5 报表生成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参数化设计
    4.1 参数化设计概述
    4.2 利用SolidWorks进行参数化设计
    4.3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零部件参数化建模
        4.3.1 法兰与支座
        4.3.2 接管与封头
    4.4 管壳式换热器非标零部件参数化建模
        4.4.1 管板与换热管束
        4.4.2 壳体
        4.4.3 其它非标零部件
    4.5 装配体与简化模型参数化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值模拟分析
    5.1 数值模拟基础
        5.1.1 数值模拟的目的与方法
        5.1.2 CFD软件
        5.1.3 数值模拟流程
    5.2 数值模拟的实现
        5.2.1 工艺条件及模型参数
        5.2.2 计算模型的简化
        5.2.3 实体模型的处理
        5.2.4 网格划分
        5.2.5 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1 速度场
        5.3.2 温度场
        5.3.3 压力场
    5.4 结构参数优化及分析
        5.4.1 速度场对比
        5.4.2 温度场对比
        5.4.3 压力场对比
        5.4.4 参数优化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Taper型超导腔低温恒温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NS低温恒温器
        1.2.2 ESS低温恒温器
        1.2.3 FRIB低温恒温器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低温恒温器基础
    2.1 概述
    2.2 材料选择
    2.3 低温传热学
        2.3.1 热传导
        2.3.2 热对流
        2.3.3 热辐射
    2.4 主要组件
        2.4.1 电流引线
        2.4.2 冷屏
        2.4.3 支撑系统
        2.4.4 安全组件
    2.5 配套设备
        2.5.1 信号传感器和Feedthrough
        2.5.2 低温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aper型低温恒温器设计
    3.1 Taper型超导腔低温恒温器设计要求
        3.1.1 超导腔与超导磁体工作温度和冷却方式
        3.1.2 超导腔与超导磁体装配精度要求
        3.1.3 超导腔与超导磁体运行要求
        3.1.4 Taper型超导腔安装方式要求
        3.1.5 真空环境要求
    3.2 Taper型低温恒温器总体设计
    3.3 冷质量组件
        3.3.1 超导腔与超导磁体
        3.3.2 氦槽
        3.3.3 调谐器
        3.3.4 耦合器
    3.4 支撑系统
        3.4.1 低温绝热支撑Post
        3.4.2 悬吊支架
    3.5 HTS电流引线
        3.5.1 HTS引线设计
        3.5.2 HTS引线测试
    3.6 冷屏
    3.7 冷却系统
        3.7.1 液氮冷却回路
        3.7.2 液氦冷却回路
    3.8 真空室
    3.9 安全组件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aper型低温恒温器装配
    4.1 冷质量装配
    4.2 恒温器装配
        4.2.1 厂家预装配
        4.2.2 现场装配
    4.3 低温传输管线连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aper型低温恒温器运行
    5.1 抽真空及液氮降温
    5.2 冷质量组件LHe降温
    5.3 热负载
        5.3.1 热负载相关简介
        5.3.2 热负载来源
        5.3.3 静态漏热
        5.3.4 动态漏热
    5.4 氦压液位稳定性
    5.5 束流调试结果
    5.6 存在的问题
        5.6.1 准直系统的稳定性
        5.6.2 恒温器系统漏热误差
        5.6.3 电流引线温度波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在饮用水中衰变规律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二氧化氯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1.2.1 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
        1.2.2 二氧化氯的优点及其应用
    1.3 二氧化氯的发生技术
        1.3.1 亚氯酸盐法
        1.3.2 氯酸盐法
    1.4 二氧化氯消毒的无机副产物及其危害
        1.4.1 二氧化氯消毒无机副产物种类
        1.4.2 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
        1.4.3 水中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5.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方法
        2.4.1 原料分析
        2.4.2 二氧化氯的分析
    2.5 纯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
        2.5.1 溶液配制
        2.5.2 实验装置
3 饮用水中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测定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甲酚红法测定饮用水中ClO_2的方法验证
        3.2.1 测定原理
        3.2.2 仪器及试剂
        3.2.3 操作步骤
        3.2.4 影响因素研究
        3.2.5 实验结论
    3.3 五步碘量法测定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研究
        3.3.1 测定原理
        3.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3 分析步骤
        3.3.4 影响因素研究
        3.3.5 方法的改进
        3.3.6 改进五步碘量法的精确度和检出限
    3.4 小结
4 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水中降解规律研究
    4.1 前言
    4.2 原料试剂
    4.3 仪器设备及实验装备
    4.4 实验步骤
    4.5 不同温度下水中ClO_2及其副产物的降解规律
        4.5.1 15℃水中ClO_2及其副产物的降解规律
        4.5.2 25℃水中ClO_2及其副产物的降解规律
        4.5.3 35℃水中ClO_2及其副产物的降解规律
        4.5.4 45℃水中ClO_2及其副产物的降解规律
    4.6 pH对 ClO_2降解规律的影响
    4.7 模拟自来水动态实验
        4.7.1 实验方法与装置
        4.7.2 结果分析
    4.8 小结
5 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水中降解动力学研究
    5.1 实验方法
    5.2 降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5.3 15℃降解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的测定
    5.4 25℃降解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的测定
    5.5 35℃降解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的测定
    5.6 45℃降解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的测定
    5.7 初始浓度对初始反应速度的影响
    5.8 温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5.9 小结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治理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烧结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
    1.1 除尘技术
    1.2 脱硫技术
    1.3 脱硝技术
    1.4 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
2 结论

四、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二)(论文参考文献)

  • [1]管壳式换热器三维数值化设计平台研究[D]. 王哲. 东北大学, 2013(03)
  • [2]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二)[J]. 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设计研究所工艺室. 炼油设计, 1974(04)
  • [3]关于换热器对数温度差校正系数图用法的函[J]. 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设计研究所工艺室技术组. 炼油设计, 1975(02)
  • [4]Taper型超导腔低温恒温器的研制[D]. 白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8(01)
  • [5]二氧化氯及其无机副产物在饮用水中衰变规律初步研究[D]. 杨珺.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6]啤酒糟饲料化加工技术的研究[J]. 徐皓,虞宗勇,虞宗敢,徐英士,江涛. 渔业现代化, 1998(05)
  • [7]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治理技术进展[A]. 熊敬超,杨振,宋自新,邵雁,刘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二), 2021
  • [8]华北油田伴生气中烃类资源的回收与利用[J]. 王迂冬. 天然气工业, 1982(02)

标签:;  ;  ;  ;  

换热器工艺设计(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