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口蹄疫和猪传染性水疱病病毒的猪体温变化和心肌眼及切片观察报告

感染口蹄疫和猪传染性水疱病病毒的猪体温变化和心肌眼及切片观察报告

一、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1](1977)在《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文中提出 本试验目的,在于明了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泡病之体温、心脏病理有否不同,以求在区别二种猪的水泡症候之传染病时有所借鉴,故做此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一、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心肌肉眼病变观察 (一)试验材料: 1.动物:猪18只(6月左右浙江猪12只,1~2月龄临洮猪6只)。 2.病毒品系: (1)A型牛源毒阿克陶系44代毒(1:10倍)。 (2)A型兔化弱毒363代毒(1:10倍)。 (3)上海龙华猪水泡皮毒(1:10倍)。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2](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田宏[3](2006)在《猪水疱病和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水疱病和猪瘟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A类动物疫病。猪水疱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及其它水疱性疾病相似,难以区分,从而妨碍了猪及猪产品的流通和国际贸易;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致病力强,危害严重。猪瘟弱毒疫苗对于控制猪瘟大流行虽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使用弱毒疫苗后,难以区分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动物,不利于鉴别病猪。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预防猪水疱病的疫苗。研制安全高效并具有潜在标记的基因工程疫苗,将为控制猪水疱病和猪瘟探索新的技术方法。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了猪水疱病和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究其免疫效果,为猪水疱病和猪瘟新型疫苗的研究探索一条可供参考之路。1.构建了猪水疱病结构蛋白P1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 puro-P1),并与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获得了包装完整的假病毒,测定滴度。假病毒经polybrene(8μg/mL)的介导使该假病毒感染靶细胞PK-15,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间接免疫荧光显示PK-15细胞表达的P1衣壳前体蛋白能被猪水疱病病毒(SVDV)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PCR可从不同代次(分别选取第1,8,16代和30代)的阳性细胞中扩增到SVDV的P1基因,证明靶细胞可稳定的携带目的基因传代。2.大量收获阳性细胞培养物,用弗氏佐剂乳化并免疫豚鼠。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阻断ELISA和细胞中和试验,对制备的疫苗效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豚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阻断ELISA结果表明,免疫组4号豚鼠从首免后的第3周开始出现特异性SVDV抗体,而其他的免疫组豚鼠也从免疫后的第4周开始的全面出现SVDV抗体;应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免疫接种后第4周、第6周及第8周采集的豚鼠血清中和抗体的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4周时,免疫接种组2号豚鼠的中和抗体为1∶8,其余均小于1∶8;免疫接种组从第6周开始,中和抗体滴度均达到1∶8,甚至超过1∶8,而空白对照组血清中和抗体始终全部小于1∶4。3.采用与猪水疱病类似的方法建立了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细胞株。免疫荧光和ELISA显示,PK-15细胞表达的E2蛋白能被CSFV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PCR可扩增到不同代次(本次试验分别选取第1,10,20代和30代)阳性细胞基因中的E2基因,证明靶细胞可稳定的携带目的基因传代。4.大量收获表达产物,乳化并免疫家兔。通过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阻断ELISA

江文斌[4](2013)在《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央对“三农”的逐步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鹰潭市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得到了扩大,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的提高,为农民增加收入贡献了力量。本文从鹰潭市畜牧业经济、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养殖方式、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七个方面概括了鹰潭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鹰潭市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规划。风险分析作为预防消极事态发生的一种工具,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对风险因素评估中,利用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现代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引入风险分析的概念,为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动物疫病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of AnimalDisease)作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防范动物疫病区域性发生、发展及流行,甚至大规模爆发的预防性管理的一种工具,在区域内动物疫病日常管理过程中,起到预报警示的作用,可以为区域内畜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保障畜产品安全以及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近些年,动物疫病的严重性及复杂性日益明显,病毒性疫病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难题,继发的细菌性疫病给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养殖场为了预防需要,抗生素滥用引发了公共卫生安全,畜牧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困境,因此,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成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具。动物疫病风险分析包括动物疫病风险因素的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四个环节,风险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基础,其方法有三种:动物疫病风险定性评估,动物疫病风险定量评估,动物疫病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对风险因素(病原微生物稳定性,温度、光照、辐射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以往或者周边疫情,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日常消毒制度和畜产品流通监督)进行风险评估指标评价,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模型,以便能对动物疫病进行综合评定风险水平。本文选择了对七种主要或者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接近以往的动物疫病流行态势,这对保障鹰潭市畜牧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刘翠权[5](2011)在《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文中提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子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综合症。为了解该病在广西猪群中的感染状况,主要采用PCR和RT-PCR方法,结合细菌分离鉴定,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广西14个市395个规模猪场的1686份组织样品分别进行了12种病原检测。结果显示:292个规模猪场和1212份样品为PRDC阳性,猪场和组织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73.92%(292/395)和71.89%(1212/1686)。其中,单独或者混合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链球菌(SS)、猪伪狂犬病毒(PRV)、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猪流感病毒(SIV)、猪附红细胞体(E-suis)、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副猪嗜血杆菌(HP)、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阳性样品分别为51.36%(866/1686)、36.54%(616/1686)、10.91%(184/1686)、9.19%(155/1686)、6.76%(114/1686)、6.64%(112/1686)、5.81%(98/1686)、5.63%(95/1686)、4.45%(75/1686)、3.91%(66/1686)、0.59%(10/1686)和0(0/1686)。1病原学分析从感染的类型看,在1212份阳性样品中,单独感染的样品351份,占28.96%(351/1212);混合感染的样品861份,占71.04%(861/1212)。从混合感染的类型看,在861份混合感染阳性样品中,二重混合感染597份、三重混合感染210份、四重混合感染54份,分别占69.34%(597/861)、24.39%(210/861)和6.27%(54/861)。从混合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看,在861份混合感染阳性样品中,“病毒与病毒”混合感染的样品460份、“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样品401份,分别占53.43%(460/861)和46.57%(401/861)。从感染的优势病原分析,PRRSV和/或PCV2感染的样品1054份,占1212份阳性样品的86.96%。其中,"PRRSV+PCV2(+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的样品428份,占所有861份混合感染样品的49.71%。结果表明:广西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DC, PRRSV、PCV2是引起PRDC的主要病原;感染类型复杂多样,混合感染相当普遍,以"PRRSV+PCV2(+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最为常见。2病理组织学观察在病原学调查的基础上,对560个PRDC病例的心、肝、肺、肾、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征。560个中的500个(占89.3%),其中,PRRSV单独感染病例166个、PRV单独感染病例22个、PRRSV+PCV2混合感染病例247个、PCV2+PRV混合感染病例38个、PRRSV+E-suis感染病例21个、PRRSV+CSFV+PCV2+HP感染病例6个,其心、肝、肺、肾、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以下特点:PRRSV单独感染的病例,肺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肾表现为肾小球肾炎,淋巴结表现为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炎,肝脏表现为变质性肝炎,心肌表现为变质性心肌炎,脾表现为脾小体体积缩小、坏死,红髓区内出血,淋巴细胞减少;PRRSV和/或PCV2混合感染其他病毒或继发细菌感染时,病变更加典型,组织细胞发生变性甚至坏死。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为进一步形成PRDC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技术规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防控措施2009年5月开始,对15个试验猪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对必须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物品随时进行消毒,对猪舍地板、墙壁、天花板、空气、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做好PRRSV、CSFV、PRV、SIV、PCV2等PRDC原发性病原的免疫和监测,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及时进行强化免疫;做好环境虫鼠蚊蝇等生物灾害防范和通风、温度、湿度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全进全出、养殖密度合理、营养均衡;尽可能减少猪群转栏、混群、免疫次数,净化养殖周边环境,减少应激;对病猪及时隔离并投喂敏感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对死猪及其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重点措施是消毒、监测和对病死及带毒猪的隔离、淘汰、无害化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对必须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随时进行消毒;对产房、保育猪舍、生产育肥猪舍的地板、墙壁、天花板、用具等分别进行2次/周、1次/周、2次/月的常规消毒,空栏后进猪前进行2次全面消毒;对产房、保育猪舍的空气在空栏后进猪前进行1次密闭熏蒸消毒;对猪舍外环境进行2次/月的消毒;对病猪和带毒猪及时隔离、淘汰,对死猪及其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4防控效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猪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提高,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猪流感的病原学监测的平均阳性率均不同程度地下降。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共监测15个规模猪场血清样品16974份、病原学样品1589份。其中,猪瘟免疫抗体的平均合格率由试验前的91.18%提升到试验后的95.90%,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8.55%下降到6.0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的平均阳性率由86.46%提升到88.11%,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15.80%下降到13.15%;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26.61%下降到22.28%;猪伪狂犬病gE抗体的平均阳性率由5.53%下降到4.51%,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6.43%下降到5.16%;猪流感感染抗体的平均阳性率由5.51%下降到5.30%,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637%下降到4.97%。生猪的死亡率总体趋于下降。15个猪场的总体平均死亡率由试验实施1~2月的8.28%下降到实施11~12月的7.24%,总体下降了1.04个百分点。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存活率显着提高,仔猪的平均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中,每头长白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由20.73头提高到21.57头,提高了0.84头;仔猪的平均死亡率由8.54%下降到6.86%,下降了1.68个百分点。每头杜洛克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由18.95头提高到19.23头,提高了0.28头;仔猪的平均死亡率由7.44%下降到6.55%,下降了0.89个百分点。每头大约克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由19.97头提高到20.54头,提高了0.57头;仔猪的平均死亡率由7.42%下降到6.39%,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仔猪的生长性能大幅度提高。其中,长白仔猪达到30kg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2.1天和3.3天,30~100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30.1g,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063和0.098。杜洛克仔猪达到30kg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2.1天和3.9天,30~100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4.6g,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029和0.089。大约克仔猪达到30kg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1.9天和3.6天,30~100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1.5g,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023和0.056。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15个规模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效果显着,生猪发病减少了,死亡率降低了,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死亡率和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赫[6](2020)在《HP-PRRS重组NDV载体疫苗构建、免疫评价及其佐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又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其致病因子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自2006年我国首次爆发HP-PRRS后,十多年来该病已经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HP-PRRS主要是以各阶段猪群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为特征,并且造成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HP-PRRS防控手段的多元化,疫病态势趋于良好,但仍存在散毒范围较广、毒株变异等问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预防为主仍是当前的防控原则。进一步开发研制安全有效的HP-PRRS疫苗将有利于从源头控制疫病发生,有助于最终实现净化目标。病毒载体疫苗因兼备载体病毒和外源蛋白的免疫优势已成为当前HP-PRRS疫苗研发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为此,本文开展了HP-PRRS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原性评价及其佐剂实验研究。1. HP-PRRS重组新城疫病毒候选疫苗的构建及鉴定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virus,NDV)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优质疫苗载体。本研究首先通过RT-PCR扩增HP-PRRSV GD株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ORF3和ORF5片段。基于NDV La Sota株反向遗传平台,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将ORF3-double、IRES、ORF5-double和ORF5-single等外源片段克隆至NDV载体中,构建两种重组NDV感染性克隆。通过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连同三种辅助质粒p BS-NP、p BS-P和p BS-L共同转染BSR细胞。将收获的细胞培养液接种9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拯救,通过血凝实验判定病毒拯救效率。利用IFA和Western Blot判定重组病毒外源蛋白表达情况,测定NDV MDT、ICPI和IVPI等毒力学评价指标判定重组病毒的毒力水平。质粒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 BRN-FL-ORF5和p BRN-FL-ORF3-IRES-ORF5;血凝实验结果显示成功拯救出两株重组病毒r La Sota-GP5和r La Sota-GP3-GP5,且重组病毒在接种鸡胚后72 h时均可达到滴度峰值(8.7 log EID50/m L);RT-PCR结果显示外源片段均成功插入到NDV载体基因组内,且具有良好的鸡胚遗传稳定性;IF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株重组病毒均有效表达外源蛋白。根据OIE对NDV毒力的评价标准,两株重组病毒均属弱毒株,同母本毒一致。本实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并拯救得到两株重组病毒r La Sota-GP5和r La Sota-GP3-GP5,其可作为候选疫苗进行后续动物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研究。2. 重组NDV候选疫苗小鼠致病性及免疫效果评价本实验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评价两种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5和r La Sota-GP3-GP5在小鼠体内的致病性和免疫效果。分别将两种重组候选疫苗以肌肉注射和颅内注射的方式接种小鼠,连续两周测定体重变化。在接种后第14天采集各组小鼠主要器官组织,利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残留。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分别在体液和细胞水平评价免疫效果。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以肌肉和颅内注射方式接种小鼠后,小鼠体重变化趋势均与PBS对照组相近;RT-PCR结果显示小鼠各主要器官组织内均未检测到病毒残留。免疫原性评价结果显示与r La Sota-GP5(滴度:9.10±1.91)相比,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可刺激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64±4.15),可显着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本实验结果表明两株重组病毒接种小鼠均未显着引起体重异常变化且无组织病毒残留,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可刺激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3.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内安全性评价本实验分别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病毒外排和临床状态等四个方面对所构建的两种重组NDV候选疫苗r La Sota-GP5与r La Sota-GP3-GP5进行猪体内免疫安全性评价。采集猪主要器官组织、血液、排泄物等样品,利用q RT-PCR检测重组疫苗在猪体内复制周期和病毒排出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主要器官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免疫猪的生长活动状态,通过主要组织病理切片判定是否导致病变。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免疫猪只后生长活动状况和饮食饮水状态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病变特征;q RT-PCR实验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在猪体内复制能力有限,不超过10天,且不存在病毒外排的风险;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主要器官组织NDV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本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重组候选疫苗免疫猪只后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免疫效果评价本实验分别从体液免疫水平(特异性中和抗体)、细胞免疫水平(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检测)和攻毒保护实验(体温监测、病毒残留检测)三个方面进行重组候选疫苗猪体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免疫原性较好,在加强免疫后第14天可刺激猪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中和抗体(25.49±2.65),诱导产生高浓度的IFN-γ(999.42 pg/m L),总体明显优于r La Sota-GP5。与商品化疫苗相比(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6.93±2.89;IFN-γ:450.49 pg/m L),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更为突出。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可显着降低攻毒后猪只血液和部分器官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本实验结果表明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具有较突出的免疫原性优势,可作为HP-PRRS防控的技术储备。5. 候选佐剂的制备、筛选及其免疫增强效果评价研究表明NDV抗原提呈水平呈现出负调控,而佐剂被认为具备相应的抗原提呈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组候选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制备并筛选在NDV抗原提呈和小鼠免疫增强效果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的配伍佐剂,并在猪体内评价配伍佐剂与重组候选疫苗的联合免疫增强效果。通过比较C57BL/6和BALB/c小鼠源DC的生长状态和抗原摄取提呈能力,筛选出适用于后续佐剂实验的DC来源。将四种中药配伍成分(TCM 1-4)均设置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别,分别基于商品佐剂(ISA 206)和中药佐剂(TCM-Main)制备两类配伍佐剂。评价商品配伍佐剂的均一稳定性和中药配伍佐剂的抗原摄取提呈水平,分别在小鼠体内检测两类配伍佐剂的免疫效果,筛选出优势佐剂,并在猪体内进行免疫增强效果验证。结果显示BALB/c小鼠源DC与同期的C57BL/6小鼠源DC具有相似的分化形态、NDV抗原摄取和提呈能力。商品配伍佐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粒径较为均一;B-4号中药配伍佐剂高剂量组可显着增强DC对NDV抗原的摄取和提呈能力。两类佐剂小鼠免疫评价结果显示,B-4号中药配伍佐剂高剂量组免疫小鼠后可刺激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猪体免疫评价结果显示,辅以高剂量B-4号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免疫增强效果更为突出,在攻毒后可降低猪器官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本实验结果表明B-4号中药配伍佐剂可增强重组候选疫苗在猪体内的免疫效果,为今后猪体免疫中药佐剂的进一步研发优化奠定了基础。

刘泽彬[7](2019)在《湖南省某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肠胃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腹泻疾病。该病大范围流行于全国各地,且传播性相对较强,任何阶段生猪皆有发病可能,成年猪发病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对10日龄内的仔猪易传播且具有高致死率(几乎为10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脱水、严重消瘦、排出黄绿色或灰绿色水样粪便。该病在任何季节都有发病概率,但多发与春冬两季。2018年11月,湖南省岳阳市某猪场发生疑似病毒性腹泻的疫情,笔者针对发病生猪采样进行诊断,并针对这次疫病发生情况做出综合防治,取得结果如下:1.本研究案例猪场发病之后,对发病生猪进行剖检并采取小肠做病理切片,观察切片后,采取腹泻仔猪的小肠内容物30份通过RT-PCR进行鉴定。最终鉴定结果发现30份病料并非单一病毒,而是由三种病毒性腹泻共同引起,且结果中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2.针对本次案例猪场发病情况做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饲养管理、增强消毒卫生和免疫接种工作的完善等。经过综合防治措施后,案例猪场的疫病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空栏6日后产房断奶成活率为95.2%;2次疫苗接种后,育肥猪和哺乳母猪再无发病现象;对症治疗使得猪群发病情况得到有效缓解。3.针对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综合防治,需注意以下工作:加强生产管理;合理的环境管理及卫生消毒工作;制定相关免疫及隔离方案。

周建国[8](2013)在《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猪口蹄疫(FMD)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猪瘟(CSF)脾淋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舌疫苗同步分点(三点、两点)免疫技术,对被免疫猪只分别进行了小组试验、攻毒保护、免疫持续期观察、扩大应用和临床免疫等试验研究,并用ELISA方法定期对各阶段血清抗体进行检测,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基层应用的FMD, CSF. HPPRRS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技术,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降低基层防疫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基层强制免疫工作难题。本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建立了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三点、两点)免疫技术方法并证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科学性。2.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三点、两点)免疫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相互间未出现免疫干扰现象。同时,对应用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中各病种免疫效果的同步评估需在免疫后35-40天期间进行监测为佳。种公猪采用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免疫,免疫后需停止供精7-10天采集一次精液无害化处理后可正常供精。3.应用口蹄疫三种疫苗同步两点攻毒保护率猪瘟、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口蹄疫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与其单苗免疫攻毒保护率相一致。4.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列入云南省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2013年上半年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共免疫生猪3206.31万头,抗体转阳率口蹄疫为77.85%,猪瘟为83.1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93.92%,均达到并高于国家要求。免疫应激反应102004头,反应率为0.32%,免疫应激反应死亡7926头,死亡率为0.25%o,较传统免疫方式下降45%左右。本研究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将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大面积应用于免疫工作,解决了困扰基层临床免疫的难点问题,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在生产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陆民[9](2019)在《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病原学调查及抗体检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生猪养殖是克拉玛依市的优势畜牧产业,随着克拉玛依市畜牧业的发展,当地生猪的存栏量逐年上升,猪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多,给当地的养猪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为掌握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针对性地开展了病原学调查、抗体检测与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有效控制三种疫病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试验对2017年、2018年克拉玛依市各辖区生猪三大疫病通过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调查与比较分析;对克拉玛依市2015年秋季—2018年春季期间生猪三种疫病的免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传统防疫服务模式与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防控成效,在此基础上为克拉玛依市今后有效防控生猪三大疫病提供了合理建议。结果:(1)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调查2017年、2018年两年的三种疫病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大三疫病的阳性率均为0.00%,得知克拉玛依市辖区近两年未出现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疫情。(2)不同养殖模式下,规模化养殖的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2.41%、97.01%、91.72%,明显高于散养模式下71.68%、81.38%、82.94%的合格率。经差异分析可知,散养模式下各区的三大疫病抗体水平都存在显着差异,规模场之间差异不显着。(3)不同区域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三种疫病抗体水平相对最高,合格率分别为95.35%、88.50%、99.53%,其次较高的是白碱滩区,三种疫病抗体水合格率分别为91.36%、89.30%和98.10%,主要原因是白碱滩区和农业开发区实行了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了防疫质量和效率。(4)不同年份下,口蹄疫的抗体合格率从2015年的75.96%到2018年的94.56%,呈逐年上升趋势;猪瘟和猪蓝耳抗体合格率呈现先低后高再到低的趋势变化,主要是因为口蹄疫一直作为国家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而2017年国家对猪瘟和猪蓝耳不再执行强制免疫的政策。(5)通过对比两种防疫服务模式结果表明在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中,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大概提高了10个百分点,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9%以上,比传统防疫模式提高近10个百分点;随机抽样三种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比传统防疫模式的抗体合格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疫苗浪费率比传统防疫模式下降近5个百分点;强制免疫动物应激死亡率比传统防疫模式下降低近3倍。结论:(1)通过抗原检测,证实克拉玛依市辖区近两年未出现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疫情;(2)不同养殖模式下,规模场的三种疫病抗体合格率高于散养模式;(3)不同区域下,白碱滩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的三种疫病抗体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区;(4)不同年份下,猪瘟和猪蓝耳抗体水平呈现先低后高再到低的曲线变化,而口蹄疫的抗体水平呈逐年升高趋势;(5)比较两种防疫服务模式,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显着优于统防疫模式。

吴晓斌[10](2017)在《江门市某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监测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规模化猪场长远发展是以猪群的健康稳定为前提,疫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则直接关系到猪群的健康稳定。猪瘟(CSF)、猪蓝耳病(PRRS)及猪口蹄疫(FMD)是当前严重危害猪场的三种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猪群一旦感染发病,会出现繁殖障碍,影响猪场养殖效益。对于这些疫病防疫,我国主要为疫苗防疫。本次研究于2013年-2016年9月采取ELISA方法对江门市某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猪蓝耳病及猪口蹄疫抗体检测,分析此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流行病学状况,同时2016年11月对此猪场不同猪群进行抗体检测,总结猪瘟、口蹄疫、蓝耳病防控措施。结果显示:(1)此猪场2013年-2016年猪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9.66%、75.03%、85.43%、90.16%,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81%、74.7%、88.71%、89.95%,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21%、73.78%、87.72%、91.62%。(2)哺乳仔猪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100%、90.00%,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42%、100%、83.33%,后备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33%、86.67%、76.67,妊娠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6%、92.31%、86.54%,育肥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5%、90%,种公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结果表明:(1)此猪场2013年-2016年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达到了最高峰。(2)种公猪、哺乳仔猪及妊娠母猪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而后备猪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检测阳性率最低,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后备猪加强免疫预防,提高抗体水平。(3)2013年此猪场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偏低,导致发生了一起猪口蹄疫疫情,从2014年开始,此猪场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消毒灭源、科学免疫等一系列防控措施,逐年提高了疫病抗体阳性率,抽样检测三种疫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几乎都达到90%,免疫效果理想,实际生产也得到恢复。

二、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案

(3)猪水疱病和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水疱病及猪水疱病病毒研究进展
        1.1 猪水疱病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猪水疱病的流行病学
        1.1.3 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
        1.1.4 诊断
        1.1.5 猪水疱病的防控策略
        1.2 猪水疱病病毒研究进展
        1.2.1 猪水疱病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
        1.2.2 SVDV 基因组结构
        1.2.3 SVDV 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1.2.3.1 结构蛋白
        1.2.3.2 非结构蛋白
        1.3 猪水疱病疫苗研究进展
        1.3.1 弱毒疫苗
        1.3.2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1.3.3 基因工程疫苗
        1.3.3.1 基因缺失毒力致弱疫苗
        1.3.3.2 亚单位疫苗
        1.3.3.3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1.3.4 合成肽疫苗
        1.4 小结
    第二章 猪瘟及猪瘟病毒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CSFV 的病原学及生物学特性
        2.2.1 CSFV 的病原学
        2.2.1.1 CSFV 病毒粒子结构
        2.2.1.2 CSFV 的理化特性
        2.2.2 CSFV 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2.2.2.1 抗原性
        2.2.2.2 病原性及病理特性
        2.2.2.3 遗传特性
        2.3 CSFV 致病机制的研究
        2.3.1 CSFV 的免疫病理学
        2.3.2 CSFV 在体内的复制过程
        2.3.3 猪瘟病毒对体外培养细胞的影响
        2.4 CSFV 的分子免疫学
        2.5 猪瘟防制策略与防制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2.6 结束语
    第三章 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的研究
        3.1 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
        3.1.1 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3.1.1.1 辅助病毒互补的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
        3.1.1.2 不需要辅助病毒互补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3.1.1.3 广寄主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3.1.1.4 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3.1.2 包装细胞系
        3.1.3 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
        3.2 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基本原理
        3.3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应用
        3.4 影响逆转录病毒载体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
        3.5 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在基因治疗及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3.5.1 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3.5.2 逆转录病毒载体在基因表达反面的应用
        3.6 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的缺陷
        3.7 小结
试验研究
    第四章 猪水疱病亚单位标记疫苗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质粒载体、工程菌及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细胞及种毒
        4.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1.5 目的基因的获取
        4.1.6 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及鉴定
        4.1.6.1 构建策略
        4.1.6.2 重组质粒的构建即克隆方法
        4.1.6.2.1 大肠杆菌JM109 感受态的制备
        4.1.6.2.2 PCR 产物及载体质粒的酶切、回收及连接
        4.1.6.2.3 连接产物的转化
        4.1.6.2.4 重组质粒的制备
        4.1.6.2.5 重组质粒的鉴定
        4.1.6.3 重组SCDV HK/70 P1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4.1.6.4 重组质粒的测序
        4.1.7 体外转染质粒的制备
        4.1.8 转染包装细胞GP2-293
        4.1.9 重组假型病毒的收获
        4.1.10 病毒滴度的检测
        4.1.11 假型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PK15 细胞
        4.1.12 P1 基因体外表达的检测
        4.1.12.1 P1 基因的PCR 整合鉴定
        4.1.12.2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1 基因的表达
        4.1.12.3 P1 基因在PK15 细胞中的稳定性鉴定
        4.2 结果
        4.2.1 SVDV HK/70 P1 基因的PCR 扩增结果
        4.2.2 重组质粒pBABE puro-P1 的鉴定结果
        4.2.3 假型病毒感染PK15 细胞后PCR 鉴定P1 基因的整合结果
        4.2.4 免疫荧光检测PK15 细胞中P1 基因的表达
        4.2.5 P1 基因的稳定性整合鉴定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猪水疱病亚单位疫苗的豚鼠免疫实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免疫原与实验动物
        5.1.2 主要试剂
        5.1.3 免疫用抗原的制备
        5.1.4 重组抗原对豚鼠的免疫程序
        5.1.5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5.1.5.1 各种溶液的配制
        5.1.5.2 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
        5.1.5.3 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
        5.1.6 双夹心ELISA 检测免疫豚鼠的SVDV 特异性抗体
        5.1.7 SVDV HK/70 的复壮及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50)的测定
        5.1.8 细胞中和实验测定豚鼠血清SVDV 抗体效价
        5.2 结果
        5.2.1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5.2.2 免疫豚鼠SVDV 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5.2.3 SVDV 半数感染剂量的测定结果
        5.2.4 细胞中和实验测定豚鼠中和抗体
        5.3 讨论
    第六章 猪瘟亚单位疫苗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质粒载体、工程菌及主要试剂
        6.1.2 主要仪器
        6.1.3 细胞
        6.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6.1.5 目的基因的获取
        6.1.6 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及鉴定
        6.1.6.1 构建策略
        6.1.6.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克隆的基本方法
        6.1.6.2.1 大肠杆菌JM109 感受态的制备
        6.1.6.2.2 PCR 产物及载体质粒的酶切、回收及连接
        6.1.6.2.3 连接产物的转化
        6.1.6.2.4 重组质粒的制备
        6.1.6.2.5 重组质粒的鉴定
        6.1.6.3 重组CSFV Shimen E2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6.1.6.4 重组质粒的测序
        6.1.7 体外转染质粒的制备
        6.1.8 转染包装细胞GP2-293
        6.1.9 重组假型病毒的收获
        6.1.10 病毒滴度的检测
        6.1.11 假型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PK15 细胞
        6.1.12 E2 基因体外表达的检测
        6.1.12.1 E2 基因的PCR 整合鉴定
        6.1.12.2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E2 基因的表达
        6.1.12.3 夹心 ELISA 检测 E2 蛋白的活性
        6.1.12.4 E2 基因在PK15 细胞中的稳定性整合鉴定
        6.2 结果
        6.2.1 CSFV Shimen E2 基因的PCR 扩增结果
        6.2.2 重组质粒pBABE puro-E2 的鉴定结果
        6.2.3 假型病毒感染PK15 细胞后PCR 鉴定E2 基因的整合结果
        6.2.4 E2 基因的稳定性整合鉴定结果
        6.2.5 免疫荧光检测PK15 细胞中E2 基因的表达
        6.2.6 ELISA 检测细胞培养物中E2 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6.3 讨论
    第七章 猪瘟亚单位疫苗的兔免疫保护实验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主要试剂
        7.1.2 免疫用的抗原的制备
        7.1.3 重组抗原对家兔的免疫实验
        7.1.4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7.1.4.1 各种溶液的配制
        7.1.4.2 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
        7.1.4.3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7.1.5 阻断ELISA 检测免疫家兔的CSFV 特异性抗体
        7.1.6 实验兔子的病毒攻击保护实验
        7.2 结果
        7.2.1 T 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7.2.2 免疫兔子CSFV 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7.2.3 攻毒兔子的免疫保护实验结果
        7.2.3.1 兔子体温变化
        7.2.3.2 攻毒兔子脾脏变化
        7.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风险分析
    1.2 国内外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1.2.1 国外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1.2.2 国内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2 鹰潭市畜牧业发展概况
    2.1 鹰潭市 2012 年经济运行情况
    2.2 鹰潭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2.2.1 畜牧业经济
        2.2.2 主要畜产品产量
        2.2.3 畜产品质量安全
        2.2.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2.2.5 畜禽养殖方式
        2.2.6 产业化经营水平
        2.2.7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2.3 鹰潭市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鹰潭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2.4.1 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2.4.2 鹰潭市“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成效
        2.4.3 目标任务
        2.4.4 主要工作措施
3 鹰潭市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内容
    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方法
        3.2.1 动物疫病定性风险评估
        3.2.2 动物疫病定量风险评估
        3.2.3 动物疫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
    3.3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意义评价
    3.4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3.4.1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3.4.2 重要性原则
        3.4.3 可操作性原则
        3.4.4 相对稳定原则
        3.4.5 相对独立原则
        3.4.6 易于评价原则
        3.4.7 专家论证与实践验证相结合
    3.5 风险评估指标
        3.5.1 动物疫病风险发生的概率(Y)
        3.5.2 目标要素层(X)
    3.6 指标评判标准
    3.7 综合指标函数表达式
4 鹰潭市主要动物疫病及其风险评估
    4.1 鹰潭市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4.1.1 潜在致病因子
        4.1.2 风险因素的确定
        4.1.3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4.2 口蹄疫及其风险评估
        4.2.1 口蹄疫
        4.2.2 口蹄疫的风险评估
    4.3 猪瘟及其风险评估
        4.3.1 猪瘟
        4.3.2 猪瘟的风险评估
    4.4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风险分析
        4.4.1 高致病性禽流感
        4.4.2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评估
    4.5 非洲猪瘟及其风险分析
        4.5.1 非洲猪瘟
        4.5.2 非洲猪瘟的风险评估
    4.6 新城疫及其风险分析
        4.6.1 新城疫
        4.6.2 新城疫的风险评估
    4.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风险评估
        4.7.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4.7.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风险评估
    4.8 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风险评估
        4.8.1 猪流行性腹泻
        4.8.2 猪流行性腹泻的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5)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概述
    2 PRDC的主要病原
        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2.2 猪瘟病毒
        2.3 猪圆环病毒
        2.4 猪伪狂犬病毒
        2.5 猪流感病毒
        2.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7 猪细小病毒
        2.8 猪链球菌
        2.9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2.10 副猪嗜血杆菌
        2.11 猪附红细胞体
    3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PRDC的病原学检测
    1 材料
        1.1 被检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细菌分离鉴定培养基
        1.5 PCR检测引物
        1.6 PRDC病原学检测技术路线
    2 方法
        2.1 样品和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及临床初步诊断
        2.2 病原学检测
    3 结果
        3.1 样品和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及临床初步诊断
        3.2 病原学检测
    4 讨论
        4.1 PRDC致病性特征
        4.2 引发PRDC的主要病原分析
    5 小结
第三章 PRDC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理组织材料的采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2 结果
        2.1 肺脏
        2.2 脾脏
        2.3 肝脏
        2.4 肾脏
        2.5 淋巴结
        2.6 心肌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PRDC的防控措施
    1 材料
        1.1 实验时间和地点
        1.2 被检材料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2.2 PRDC主要原发性病原的控制净化技术要点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HP-PRRS重组NDV载体疫苗构建、免疫评价及其佐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HP-PRRS重组新城疫病毒候选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1.1 材料
        1.1.1 试剂、细胞和毒株
        1.1.2 仪器设备
        1.1.3 溶液配制
        1.1.4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1.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1.2.3 19T-ORF3-ORF5 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1.2.4 重组候选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1.2.5 质粒转染与病毒拯救
        1.2.6 重组病毒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
        1.2.7 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评价
    1.3 结果
        1.3.1 19T-ORF3-ORF5 质粒鉴定结果
        1.3.2 同源重组目的片段的获取
        1.3.3 重组NDV质粒鉴定结果
        1.3.4 重组病毒拯救结果
        1.3.5 重组病毒外源蛋白表达鉴定结果
        1.3.6 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重组NDV候选疫苗小鼠致病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2.1 材料
        2.1.1 病毒与细胞
        2.1.2 主要试剂耗材
        2.1.3 仪器设备
        2.1.4 溶液配制
        2.1.5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免疫原的制备
        2.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3 小鼠致病性实验分组与方案
        2.2.4 小鼠免疫原性评价实验分组与方案
        2.2.5 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2.2.6 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2.2.7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
        2.2.8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2.2.9 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检测分析
    2.3 结果
        2.3.1 小鼠肌肉注射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
        2.3.2 小鼠颅内注射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
        2.3.3 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2.3.4 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性抗体检测结果
        2.3.5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2.3.6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流式亚群检测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内免疫安全性评价
    3.1 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1.3 实验动物
    3.2 方法
        3.2.1 实验分组与免疫计划
        3.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3.2.3 猪体免疫后生长状况评定
        3.2.4 标准质粒的构建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2.5 重组候选疫苗猪体内复制水平检测
        3.2.6 猪主要器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3.2.7 免疫后病毒外排检测
        3.2.8 病理切片观察
    3.3 结果
        3.3.1 标准质粒的鉴定结果
        3.3.2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评价
        3.3.3 免疫后猪生长状况评定结果
        3.3.4 重组病毒猪体内复制周期检测结果
        3.3.5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3.6 重组病毒外排风险鉴定
        3.3.7 免疫后器官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免疫效果评价
    4.1 材料
        4.1.1 病毒与细胞
        4.1.2 主要试剂耗材
        4.1.3 仪器设备
        4.1.4 溶液配制
        4.1.5 实验动物
    4.2 方法
        4.2.1 免疫原的制备
        4.2.2 引物设计与标准质粒的构建
        4.2.3 猪免疫原性评价实验分组与方案
        4.2.4 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检测
        4.2.5 免疫后猪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4.2.6 免疫后猪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4.2.7 免疫后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4.2.8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
        4.2.9 淋巴细胞增殖分析与细胞亚群数量检测
        4.2.10 攻毒后生长状况及体温变化监测
        4.2.11 主要组织器官病毒残留检测
        4.2.12 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4.3 结果
        4.3.1 标准质粒鉴定结果
        4.3.2 免疫猪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4.3.3 免疫猪血清中和性抗体检测结果
        4.3.4 免疫猪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4.3.5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4.3.6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亚群检测结果
        4.3.7 攻毒后体温变化监测结果
        4.3.8 主要器官组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4.3.9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候选佐剂的制备、筛选及其免疫增强效果评价
    5.1 材料
        5.1.1 病毒与细胞
        5.1.2 主要试剂耗材
        5.1.3 仪器设备
        5.1.4 实验动物
    5.2 方法
        5.2.1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5.2.2 重组NDV抗原提呈作用分析
        5.2.3 重组候选疫苗配伍佐剂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5.2.4 中药配伍佐剂抗原摄取及提呈能力比较分析
        5.2.5 小鼠体内佐剂免疫增强效果评价实验分组
        5.2.6 联合免疫小鼠体内免疫增强效果评价
        5.2.7 猪体内重组候选疫苗与佐剂联合免疫实验分组
        5.2.8 联合免疫猪体内免疫增强效果评价
    5.3 结果
        5.3.1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分化生长状态比较评价
        5.3.2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表面分子表达检测
        5.3.3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抗原摄取能力比较分析
        5.3.4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抗原提呈能力比较分析
        5.3.5 辅以商品配伍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乳化物性能评价结果
        5.3.6 辅以商品配伍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小鼠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5.3.7 中药配伍佐剂抗原摄取及提呈水平检测结果
        5.3.8 辅以中药配伍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小鼠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5.3.9 辅以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猪体免疫增强效果评价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7)湖南省某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 国内外发展历史
    2 病原
    3 发病机制
    4 抗原性
    5 流行病学
        5.1 易感动物
        5.2 传染源
        5.3 传播途径
        5.4 流行特点
        5.5 本病现状
    6 发病表现
        6.1 临床变化
        6.2 病理变化
    7 病毒诊断方法
        7.1 病毒分离鉴定
        7.2 血清学诊断
        7.3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诊断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
    1 猪场基本情况
        1.1 猪场防控措施与相关制度
        1.2 疫苗免疫接种
    2 发病情况
        2.1 临床症状
        2.2 临床诊断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3 实验室诊断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3 结果
        2.3.4 结果分析
    3 对症治疗和防疫措施
        3.1 发病生猪的对症治疗
        3.2 防疫措施
    4 防治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4.1 饲养管理的疏忽与后续加强
        4.2 消毒卫生工作对控制TGE的作用
        4.3 免疫接种对控制TGE的关键性
    5 小结
第三章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 饲养管理对TGE的影响
        1.1 差异化的饲养模式
        1.2 加强猪场的药物保健计划
    2 环境管理及消毒卫生对清理TGE的作用
        2.1 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工作
        2.2 生活区的消毒工作
        2.3 病死生猪的处理
        2.4 环境控制的因素
        2.5 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
    3 免疫与隔离措施对于预防TGE的影响
        3.1 疫苗接种
        3.2 生猪隔离观察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三点免疫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同步分点免疫技术推广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9)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病原学调查及抗体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猪口蹄疫的研究概述
        1.1 病原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
        1.4 临床诊断
        1.5 免疫程序
        1.6 综合防制
        1.7 口蹄疫疫苗的国内外研究
    2 猪瘟的研究概述
        2.1 病原
        2.2 流行病学
        2.3 临床症状
        2.4 诊断
        2.5 免疫程序
        2.6 综合防治
        2.7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概述
        3.1 病原
        3.2 流行病学
        3.3 临床症状
        3.4 病理变化
        3.5 诊断
        3.6 免疫程序
        3.7 综合防治
        3.8 猪蓝耳病疫苗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防控现状调查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地点
        2.2 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调查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克拉玛依市生猪养殖现状
        3.2 克拉玛依市生猪饲养管理现状
        3.3 克拉玛依市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3.4 克拉玛依市生猪疫苗使用情况及免疫方法
        3.4.1 疫苗使用情况
        3.4.2 免疫方法
        4 讨论
        5 结论
    试验二 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病原学调查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分组及数据处理
        2.2.2 口蹄疫病毒通用型直接扩增荧光定量RT-PCR抗原检测试验
        2.2.3 猪瘟病毒通用型直接扩增荧光定量RT-PCR抗原检测试验
        2.2.4 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直接扩增荧光定量RT-PCR抗原检测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7 年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病原学调查结果
        3.2 2018 年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病原学调查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试验三 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分组与数据处理
        2.2.2 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
        2.2.3 猪瘟抗体ELISA试验
        2.2.4 猪蓝耳抗体ELISA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养殖模式下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1.1 不同养殖模式下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1.2 不同养殖模式下猪瘟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1.3 不同养殖模式下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2 不同区域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2.1 不同区域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2.2 不同区域猪瘟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2.3 不同区域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3 不同年份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3.1 不同年份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3.2 不同年份猪瘟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3.3.3 不同年份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试验四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防控效果的对比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分组与数据处理
        2.2.2 免疫抗体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克拉玛依市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现状
        3.2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防控效果对比的案例分析
        3.2.1 克拉玛依市雪瑞防疫合作社成立背景
        3.2.2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费用对比
        3.2.3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工作内容对比
        3.2.4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3.2.5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防疫效果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10)江门市某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监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猪瘟
        1.1.1 病原学特征
        1.1.2 流行病学特征
        1.1.3 发病机理
        1.1.4 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
        1.1.5 诊断标准
        1.1.6 防治策略
    1.2 猪蓝耳病
        1.2.1 病原学特征
        1.2.2 流行病学特征
        1.2.3 发病机理
        1.2.4 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
        1.2.5 诊断标准及方法
        1.2.6 防治策略
    1.3 口蹄疫
        1.3.1 病原学特征
        1.3.2 流行病学特征
        1.3.3 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
        1.3.4 诊断及检测
        1.3.5 防治策略
    1.4 本文研究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待检血清样品
        2.1.2 主要仪器
        2.1.3 试剂
    2.2 方法
        2.2.1 猪瘟抗体检测
        2.2.2 猪口蹄疫抗体检测
        2.2.3 猪蓝耳病抗体检测
3 结果
    3.1 不同年份CSF、FMD、PRRS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2 不同疫病阳性率统计
        3.2.1 不同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对比
        3.2.2 不同猪群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对比
        3.2.3 不同猪群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对比
        3.2.4 三种疫病抗体的检测结果对比
        3.2.5 2013-2016 年CSF、FMD、PRRS抗体阳性率对比
4 讨论
    4.1 关于猪瘟抗体的检测
    4.2 关于猪口蹄疫抗体的检测
    4.3 关于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
    4.4 关于猪瘟、口蹄疫、蓝耳病防控措施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J].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 [3]猪水疱病和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D]. 田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4]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D]. 江文斌.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5]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D]. 刘翠权.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6]HP-PRRS重组NDV载体疫苗构建、免疫评价及其佐剂研究[D]. 张赫.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7]湖南省某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及综合防治[D]. 刘泽彬.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D]. 周建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9]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病原学调查及抗体检测分析[D]. 陆民.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10]江门市某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监测及分析[D]. 吴晓斌.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感染口蹄疫和猪传染性水疱病病毒的猪体温变化和心肌眼及切片观察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