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丹,马爱群,王西辉,李鑫,胡培静,杜占奎[1](2021)在《多指标联合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应激高血糖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为STEMI患者临床诊疗中早期风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寻找更好的方法,为患者制定最佳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342例急诊PCI的STEMI患者,在1年的随访中有88例患者出现MACEs。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ACEs的预测价值。进一步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的面积(AUC)。结果以性别、GRACE评分、入院随机血糖、NT-pro-BNP、吸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发病时间和用药情况作为协变量,MACEs作为状态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RACE评分、入院随机血糖、lgNT-pro-BNP是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生M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AUC计算的入院随机血糖、GRACE评分、NT-pro-BNP及三指标联合对STEMI患者MACEs的预测值分别是0.694、0.758、0.732和0.813。结论 GRACE评分、入院随机血糖、NT-pro-BNP对急诊PCI的STEMI患者1年后MACEs有独立的预测价值。联合GRACE评分、入院随机血糖、NT-proBNP可进一步提高对急诊PCI的STEMI患者MACEs的预测价值。
宋斌斌,蒋艳,钱粉红[2](2021)在《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发生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95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4例)及非糖尿病组(51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痰培养查找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比较2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率,以及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发生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共检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白色念珠菌14株;非糖尿病组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革兰阳性菌7株、白色念珠菌8株。糖尿病组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21.6%(8/37)比6.1%(3/49),40.5%(15/37)比16.3%(8/49),24.3%(9/37)比6.1%(3/49),54.1%(20/37)比24.5%(12/4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非糖尿病组[100%(15/15)比3/7](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比值比=2.199,95%置信区间:1.365~3.542,P=0.0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值比=1.124,95%置信区间:1.032~1.255,P=0.007)是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院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痰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糖尿病组病原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住院时间和NIHSS评分是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
李超[3](2021)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的临床预后分析背景与目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多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血管再通率(mTICI2b/3)为59~90%,良好预后率(90dm RS≤2分)为32.6~71%。上述数据表明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良好预后,部分血管再通为无效再通。本部分研究以回顾分析为主,旨在阐述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纳入血管内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29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再通分级、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临床数据,应用SPSS 22.0(SPSS,Chicago,I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90dm RS≤2分和90dm RS>2分作为二分类结局,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p<0.05)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3)248例,123例达到mTICI 2b级,125例达到mTICI 3级,未成功再通(mTICI 0、1、2a)47例,再通率84.1%。患者90天预后良好(m RS≤2分)比例为44.7%,s ICH发生率10.5%,死亡率13.6%(40/2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基线血糖,串联病变,基线NIHSS评分,全麻与不良预后相关。纳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为:糖尿病,串联病变,基线NIHSS评分高,全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患者的90天预后更好,吸烟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基线血糖,串联病变,基线NIHSS评分,全麻与不良预后相关,其中糖尿病史,串联病变,基线NIHSS评分高,全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患者的90天预后更好,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第二部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背景与目的:脑血流调节是人体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调节功能会发生明显变化,研究已经证实,这些变化与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而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阐述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09月至2020年8月间,接受血管内治疗且成功再通(m TICI2b/3)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同时纳入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将术后1-2天、3-5天、7-9天作为时间点,进行3次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监测。监测方式:逐次心跳无创血压测量仪监测血压波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导出数据,采用传递函数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在0.06-0.12Hz频域范围内,得到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增益(Gain)、相干函数(Coherence)三个参数,应用SPSS23.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内治疗患者70例,其中男性62例(88.57%),女性8例(11.43%);平均年龄57.89±11.82。纳入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70例,包括男性62例(88.57%),女性8例(11.43%);平均年龄58.89±11.78岁。结果显示:术后1-2天、3-5天、7-9天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均明显受损,与健侧相比,患侧受损更重,且无恢复趋势。术后1-2天健、患侧相位差及术后3-5天患侧相位差高的患者预后更好,术后1-2天患侧相位差≥30.77度、术后3-5天患侧相位差≥23.61度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与血管内治疗患者的预后相关,患者术后1-2天、3-5天、7-9天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均明显受损,与健侧相比,患侧受损更重,且无恢复趋势。术后1-2天健、患侧相位差及术后3-5天患侧相位差是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术后1-2天患侧相位差≥30.77度、术后3-5天患侧相位差≥23.61度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第三部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探索背景与目的:由于第二部分研究发现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术后1-2天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变化与预后相关。因此本部分研究旨在阐述血管内治疗术后1-2天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的机制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本部分研究以第二部分研究纳入的患者及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除基本临床数据外,另收集术后24小时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总胆固醇(mmol/L)、维生素B12(pmol/L)、叶酸(ng/ml)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监测术后48小时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计算HRV频域指标:校正的LF(n LF)、校正的HF(n HF)、LF/HF,n LF=LF/(总功率-VLF)×100,n HF=HF/(总功率-VLF)×100。统计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内治疗患者的n LF(52.18 vs.39.38,P=0.008)及LF/HF(1.24vs0.63,p=0.013)明显高于对照组,n HF明显低于对照组(47.82 vs.60.62,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n HF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 HF与患侧相位差呈正相关(标准化β=0.636,p=0.035);既往吸烟史与患侧相位差呈负相关(标准化β=-0.728,p=0.04)。将LF/HF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F/HF与患侧相位差呈负相关(标准化β=0.667,p=0.033);既往吸烟史与患侧相位差呈负相关(标准化β=-0.916,p=0.027)。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减弱,且交感-副交感平衡被打破;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变化是血管内治疗患者脑血流调节受损的可能机制。
陈金金,赵宗友,杨晓莉,李磊[4](2021)在《高血糖状态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对阿替普酶溶栓早期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高血糖对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56例AIS患者的信息资料。根据入院血糖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血糖≤7.8mmol/L)和急性高血糖组(血糖>7.8mmol/L),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b A1c组(Hb A1c≤6.5%)和慢性高血糖组(Hb A1c>6.5%)。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临床预后等指标。观察高血糖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疗效的影响。结果:入院急性高血糖、慢性高血糖以及既往糖尿病史均与溶栓后不良预后相关。入院时,相比于正常血糖患者,急性高血糖患者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P=0.039)和24 h NIHSS评分(P=0.025)更低,而不良预后比率(P<0.05)更高。而慢性高血糖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高血糖、慢性高血糖、糖尿病史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对于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溶栓前血糖>7.8 mmol/L或Hb A1c>6.5%以及有既往糖尿病史时,溶栓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增加。虽然高血糖影响溶栓治疗的预后,但是总体上溶栓仍可改善高血糖伴AIS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纠正急性期高血糖是否能改善AIS患者rt-PA溶栓的预后仍需要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卢舒颖,刘宁,廉民学[5](2021)在《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后血糖监测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索有关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后血糖监测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汇总最佳证据供临床参考。方法根据循证护理的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后血糖监测及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和专家共识,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系统化培训的研究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并对通过质量评价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证据总结1篇和专家共识2篇,并从中汇总23条证据,最后从6个维度总结了14条最佳证据。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后的血糖管理要遵循个性化和多样化原则,在降糖治疗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降糖方案;同时也要注意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赵庆玮[6](2021)在《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类型。随着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使得临床上大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但仍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其中以高血糖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调整患者血糖情况并进行治疗[1]。本文对所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血糖观察,分析高血糖患者与血糖正常患者之间的差异,探讨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冯启敏,余小碧,黄丽君,张楚文[7](2021)在《程序化管理模式结合NRS2002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HAMD、NIHS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程序化管理模式结合NRS2002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HAMD、NIHS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施行程序化管理模式并结合NRS2002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AMD、NI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NIH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诊治中出现高血糖2例(3.33%)、腹泻5例(8.33%),总并发症7例(16.67%);对照组患者诊治中出现高血糖6例(10.00%)、腹泻12例(20.00%),肺炎3例(3.33%)、应激性溃疡1例(1.67%)等并发症,总并发症22例(36.67%)。结论程序化管理模式结合NRS2002评估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对HAMD、NIHSS评分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能降低并发症概率。
周敏[8](2021)在《血糖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文中提出
方勇[9](2021)在《急性重症脑梗死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锁苗[10](2021)在《血糖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中医证候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多指标联合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基本资料采集 |
1.3 MACEs事件界定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指标与AMI预后的关系 |
2.3 GRACE评分、随机血糖、NT-pro-BNP及其组合预测MACEs的准确性 |
3 讨论 |
(2)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2组基本情况比较 |
2.2 2组痰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比较 |
2.3 2组检出病原菌的耐药率比较 |
2.4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进展 |
2.1.1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概况 |
2.1.2 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 |
2.1.3 影响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 |
2.2 脑血流调节与脑血管病 |
2.2.1 脑血流调节的基本概况 |
2.2.2 脑血流调节的主要测量方式 |
2.2.3 脑血流调节对缺血性脑组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研究内容 |
3.1 第一部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的临床预后分析 |
3.1.1 材料及方法 |
3.1.2 结果 |
3.1.3 讨论 |
3.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3.2 第二部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
3.2.1 对象与研究 |
3.2.2 结果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3.3 第三部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探索 |
3.3.1 前言 |
3.3.2 对象与方法 |
3.3.3 结果 |
3.3.4 讨论 |
3.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结论与创新 |
4.1 结论 |
4.2 特色与创新 |
第5章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高血糖状态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对阿替普酶溶栓早期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高血糖患者与正常血糖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2 慢性高血糖患者与Hb A1c≤6.5%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3 入院急性高血糖与rt-PA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 |
3 讨论 |
(5)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后血糖监测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1.1 检索资源 |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的质量评价标准 |
1.4 证据质量的评价过程 |
1.5 证据的提取与汇总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1 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2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3 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4 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 |
2.3 最佳证据总结 |
3 最佳证据描述 |
3.1 监测 |
3.2 控制目标 |
3.3 药物干预 |
3.4 肠内营养支持 |
3.5 团队培训 |
3.6 健康宣教 |
4 结论 |
(6)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后Mo CA、MMSE、NIHSS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四、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指标联合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J]. 张学丹,马爱群,王西辉,李鑫,胡培静,杜占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1(05)
- [2]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宋斌斌,蒋艳,钱粉红. 中国医药, 2021(09)
- [3]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研究[D]. 李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4]高血糖状态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对阿替普酶溶栓早期疗效的影响[J]. 陈金金,赵宗友,杨晓莉,李磊.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8)
- [5]糖尿病患者急性卒中后血糖监测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卢舒颖,刘宁,廉民学. 护理学报, 2021
- [6]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J]. 赵庆玮.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04)
- [7]程序化管理模式结合NRS2002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HAMD、NIHS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 冯启敏,余小碧,黄丽君,张楚文.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4)
- [8]血糖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D]. 周敏. 南华大学, 2021
- [9]急性重症脑梗死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影响因素分析[D]. 方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10]血糖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中医证候演变研究[D]. 锁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