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剂量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1](2016)在《大黄复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和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评价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资源数据库、EMBASE、MEDLINE、PUBMED、 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杂志,并由两位研究者进行独立筛选和资料提取,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所纳入的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大黄单方或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口服治疗CRF的系统评价纳入35篇文献,共30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657例,对照组14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黄单方或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口服治疗能降低CRF患者Scr[MD=-73.28, 95%CI (-85.96, -60.60) ];降低BUN[MD=-2.47, 95%CI(-3.13, -1.82)];升高CRF患者Ccr[MD=6.66, 95%CI (2.93, 10.40)];升高Hb[MD=9.31, 95%CI (3.81, 14.80)];升高Alb[MD=2.94, 95%CI (1.75, 4.13)];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 [MD=-0.63, 95%CI (-0.95, -0.30)];降低TG[MD=-0.53, 95%CI (-0.73, -0.32) ]和TC[MD=-1.01, 95%CI (-1.44,-0.58)];并且可以改善CRF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Peto OR=3.42, 95%CI(2.84,4.12)];但对于减少ESRD的发生[Peto OR=0.57, 95%CI为(0.19, 1.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含大黄的中药灌肠方治疗CRF的系统评价纳入28篇文献,共227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20例,对照组10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含大黄的中药灌肠方治疗能降低CRF患者Scr[MD=-59.62, 95%CI (-88.58, -30.67) ];降低BUN[MD=-3.27, 95%CI (-4.49, -2.05) ];升高CRF患者Ccr[MD=3.95, 95%CI (-0.03, 7.93) ];改善CRF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Peto OR=4.08, 95%CI (3.25, 5.12) ];并且可以改善中医主要证候纳差[MD=-0.48, 95%CI (-0.77, -0.19) ]和恶心呕吐[MD=- 0.65, 95%CI (- 0.78, - 0.52) ];但对于升高Hb[MD=6.85, 95%CI (-1.82, 15.52) ]、降低尿酸(UA) [MD=-46.84, 95%CI (-102.91, 9.22)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大黄单方或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口服和含大黄的中药灌肠方均能明显降低CRF患者Scr、BUN,升高Ccr,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大黄单方或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口服能升高Hb、Alb,降低24h UTP、 TG和TC,但无证据显示在减少ESRD的发生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有效;另外,含大黄的中药灌肠方能改善中医主要证候纳差和恶心呕吐,但对于升高Hb和降低UA无证据显示较对照组更为有效,表明大黄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CRF的药物。但由于所纳入的文献存在研究方法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因此进一步进行高质量文献研究,对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十分必要。大黄素通过自噬途径对肾小管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背景及目的肾毒性的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早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顺铂是一种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广谱、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据统计,临床上运用顺铂化疗后,导致的肾损害发生率为25%-35%,且顺铂用药剂量与其引起的肾脏毒性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已成为限制其用量及扩大其应用范围的主要考虑因素。西药在治疗肾毒性药物所致肾损伤的同时会带来过多的不良反应,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一种既能降低顺铂肾毒性,又能保留其抗癌活性的中药。自噬(autophagy),即溶酶体依赖性的大分子蛋白质和细胞器的自我降解,通过清除衰老的细胞器和长寿命蛋白质,为细胞修复提供原料与营养,实现细胞器更新。细胞凋亡,是机体为了保持恒定的细胞数目而采取的由基因调控、生物自主的程序化方式。肾毒性的药物损伤肾小管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报道,在顺铂导致的肾脏细胞凋亡过程中,自噬发生在凋亡之前,其可能成为其抗凋亡的机制。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的药效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抗炎,抑制增殖,抑制细胞表型转化,以及抗氧化等方面。已有研究报道大黄素能改善顺铂相关性肾毒性,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大黄素是否可以通过自噬途径改善顺铂引起的肾损伤。但有研究报道,大黄素是一种有效的单磷酸腺苷(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化剂,并且可以调节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由于AMPK/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自噬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在顺铂肾损伤中,大黄素是否有可能通过调节自噬而起到肾保护作用。我们选用NRK-52E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顺铂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观察大黄素对顺铂环境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自噬体形成情况,以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噬在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肾损伤中的变化和大黄素的干预作用,试图在体外阐明大黄素通过调节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改善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肾损伤的分子机制,为大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首先,我们观察了顺铂处理的NRK-52E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相关的标志物表达情况。然后用顺铂加或不加大黄素处理RK-52E细胞,用显微进行观察,并且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哺乳动物同源的自噬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Ⅱ表达的情况,以及采用pmRFP-LC3转染技术,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大黄素处理细胞后自噬颗粒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其次,我们也应用自噬体-溶酶体结合的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观察其加入前后对大黄素诱导的自噬的影响。此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mTOR靶蛋白的抑制剂,在应激条件下可以通过抑制mTOR活性而激活自噬,我们利用免疫印迹,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了顺铂和雷帕霉素处理的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再次,进一步观察了大黄素通过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对自噬活化的影响。采用WB的方法检测了大黄素处理细胞后AMPK/mTO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大黄素处理的细胞中加或不加compound C,个公认的AMPK印制剂,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最后,除了上述通路的研究外,我们还观察了MAPKs家族,包括ERK、P38和JNK所介导的信号通路,是否也参与了大黄素诱导的自噬活化。采用WB方法,检测了大黄素不同时间点处理细胞后p-ERK、p-P38和p-JNK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LC3-I和LC3-II的表达情况。同时,我们还分别选用了ERK和p38的抑制剂PD098059和SB203580,用大黄素加或不加PD098059和SB203580处理细胞,观察p-ERK蛋白、p-p3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顺铂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WB结果显示,早期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币LC3-Ⅱ的表达增加,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加,晚期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增加,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与WB的结果一致,晚期凋亡增加。(2)顺铂处理组存活细胞数目减少,经大黄素干预后,存活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免疫印迹处理后,表明大黄素与顺铂共同处理细胞,能够明显逆转单独顺铂处理细胞所致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上调。同时,大黄素处理细胞,能够明显增加LC3-Ⅱ/Ⅰ的比值和自噬颗粒RFP-LC3点状结构的表达。我们选用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同样观察到其可以增加LC3-I和LC3-Ⅱ的表达,增加]LC3-Ⅱ/LC3-Ⅰ的比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在顺铂和大黄素共同处理细胞时加入巴佛洛霉素A1,凋亡细胞数反而明显增加。此外,大黄素还能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下调p-p70S6K蛋白和p-mTOR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p-AMPK蛋白的表达。WB结果表明,AMPK的抑制齐compoundC能够明显的抑制大黄素诱导的MPK的磷酸化,LC3-I向LC3-Ⅱ的转化也被明显的抑制,荧光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与WB结果相同,加入了compound C之后,大黄素诱导的红色荧光自噬颗粒明显减少。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也发现compound C能明显的抑制大黄素的抗凋亡作用,WB结果同样表明,大黄素能明显下调顺铂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但当加入compound C共处理之后,又上调了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3)WB处理结果表明,大黄素处理细胞,p-ERK、p-P38和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后降低;当加入ERK的抑制剂PD098059和p38的抑制剂SB203580后,大黄素引起的p-ERK蛋白、p-p38蛋白的增加被抑制。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顺铂处理NRK-52E细胞早期可以出现自噬,晚期则出现凋亡。大黄素能诱导自噬,进而达到改善顺铂导致的NRK-52E细胞凋亡的作用。我们的机制研究结果提示,AMPK/mTOR信号通路和MAPKs家族成员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黄素诱导自噬的过程。“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加减大黄”辨证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评价“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加减大黄”辨证方延缓CRF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导师孙伟教授门诊,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的51例患者,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加减大黄”辨证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疗效指标的变化,总疗程为2年,其中每位患者大黄连续或间断用药疗程≥1个月。结果:51例患者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加减大黄”辨证方治疗24个月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初诊时相比显着下降(P<0.01)。经治疗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Scr、BUN、UA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相比较,RBC有所上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Hb轻微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TC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TG有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加减大黄”辨证方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不同程度降低Scr、BUN、UA、血脂水平,贫血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说明该法很大程度上能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韦芳宁[2](2010)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西医非透析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和延缓病程进展,主要措施包括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血管紧张素Ⅱ酶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药的单味药、单方、复方制剂及综合疗法,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治疗措施而达到缓解慢性肾衰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慢性肾衰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介入治疗后,在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提高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以及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从细胞黏附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上,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三芪口服液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介入慢性肾衰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以及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病人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延缓CRF进展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分为3组,三芪口服液组34例,尿毒清组30例,三芪口服液+尿毒清组31例,每组患者均按就诊顺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12周后观察慢性肾衰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钾、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PS)的变化。实验研究:选用SPF雄性SD大鼠102只。使用随机软件包PEMS3.1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等分为6组,每组17只,造模过程死亡24只,实际78只,空白组13只,模型对照组13只、三芪口服液高剂量组(TMH组)13只、三芪口服液中剂量组(TMM组)13只,三芪口服液低剂量组(TML组)13只、包醛氧淀粉组13只。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三芪口服液口服进行干预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细胞凋亡的分析,TNF-α、TGFβ1、PGDFBB以及CD4、CD8和CD68的变化。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方面:治疗前后三芪口服液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芪口服液有改善慢性肾衰症状的作用。提示三芪口服液与尿毒清合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6.8%。三芪口服液能降低血尿素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三芪口服液,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发生出血及不良事件。基础实验研究:血生化方面,三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中剂量可以提高造模大鼠的血红蛋白压积,高、中剂量可以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因子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肾病理组织学方面,三芪口服液可以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缩小,可以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无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FPDGBB以及残肾组织的TGFβ1、FPDG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包醛氧淀粉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免疫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可以显着上调CD4水平,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68水平下调,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2.三芪口服液能提高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三芪口服液能够通过下调慢性肾衰患者血浆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瘀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肾小球微循环,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4.三芪口服液能够降低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的Scr水平,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5.三芪口服液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小,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对残肾组织的形态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6.三芪口服液能抑制TNF-α、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损害,减少细胞增生,以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7.肾脏实质细胞的凋亡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是促进慢性肾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三芪口服液能使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8.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整CD4和CD8的比例失调,调整异常的机体免疫紊乱和状态,减少了各种免疫受损的诱因有关,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吕挺豪[3](2019)在《老年慢性肾脏病中药干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本中心70例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以评价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完成收录70例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观察血常规的变化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4小时尿常规的变化率(24小时尿肌酐,白蛋白,尿素,ACR),尿常规的变化率(红细胞,白细胞,尿白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率(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尿素,尿酸),终点试验的发生率。随访方式为面对面以及电话随访,并采用血生化记录标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6个月后发现总体血常规,肝肾功能,24小时尿检验,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无明显恶化。结论: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短期时间尚未能看到明显改善,但各类常规检查提示患者无明显恶化,说明在基础西医治疗上再搭配综合中医药治疗可以稳定老年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与减缓恶化。此研究如能再做较长期的跟踪观察评定效果会再有更明显的疗效。
陈光明[4](2012)在《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肾实质损害,由于肾单位严重受损,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而至不可逆转的肾衰,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本病自然人群年发病率约为0.01~0.02%,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它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该病病程长,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西医保守疗法效果不理想,透析疗法和肾移植虽能延长患者生命,但昂贵的治疗费用常令许多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因此,积极寻找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医药作为延缓CRF进展的非透析疗法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诸多医家在理论、临床和实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积极开发中医药治疗CRF的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汤水福教授针对CRF脾肾衰败,浊瘀内阻的病机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运用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CRF,疗效确切。通过本研究运用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CRF,并评价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从脂质,血流动力学因素及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等多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按照纳入标准将48例CRF患者按纳入先后顺序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12例。两组均予: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血压高积极控制血压,浮肿严重使用利尿剂,合并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基础治疗外,加用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基本方组成:法夏10克、枳壳10克、竹茹15克、土茯苓30克、北芪3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大黄10克、积雪草30克、槐花15克、陈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2组疗程均为两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BUN、 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电解质,尿酸(UA),血糖,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脂[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流动力学因素(NO、 ET、 NO/ET)及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及CD4/CD8)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表明两组均可改善CRF临床症状。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更为显着,治疗组下降11.7±6.3分;对照组下降9.8±7.2分。2.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似有减轻趋势,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TC、 TG、 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TC、 TG、 LDL-C虽有下降趋势,HDL-C有升高趋势,但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似有升高趋势,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BUN、 Scr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cr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BUN、 Scr虽有下降趋势,Ccr有增高趋势,但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7.治疗后治疗组CD3、 CD4、 CD4/CD8水平均有明显增高,CD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CD3、 CD4、 CD4/CD8虽有增高趋势,CD8有下降趋势,但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8.疗后治疗组NO、 NO/ET水平均有明显增高,ET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NO、 NO/ET虽有增高趋势,ET有下降趋势,但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经两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9例、稳定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例,稳定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0%。两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可改善CR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和血脂代谢,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2.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CRF患者能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明显增高,CD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3.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CRF患者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因素:NO、 NO/ET水平均有明显增高,ET水平均有明显下降。4.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临床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通过多环节延缓肾功能减退进展,其中改善血脂代谢、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血流动力学因素是其对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邓凤英[5](2019)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探讨其临床实践应用效果,以期为不同时期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轻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方法(1)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月1日-2018年8月15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法等方法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2)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护理能力、抑郁情绪、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血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全部数据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卡方/Z检验,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应用配对t检验,5个阶段血液学检测指标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检验,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Fisher’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阶段自我体验和需求的主题,分别为:(1)诊断期:否认与无助感;(2)稳定期:经济困难与信息支持不足;(3)准备期:担心应对不良;(4)实施期:知识缺乏;(5)适应期:知识缺乏,生活孤立,抑郁无法排解。(2)干预前,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轻度抑郁,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普遍较低,经分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3)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钾离子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血清钾离子值、SCr、BUN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在五个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第5个阶段上升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第5个阶段反而下降,血清钾离子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反而明显上升,BUN、SCr值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有所上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的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4)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再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在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社会支持有巨大需求,且不同阶段其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对不同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2)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为不同时期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张石革,徐小薇[6](1997)在《生化药物的重大突破之一促人红细胞生成素(利血宝)》文中认为 自1976年美国加州大学生化学家 Boyer 成功发现了基因拼接,迄今近20年来,基因工程综合近代最新的技术方法成为生物技术的热点,在医药、农业、轻工、食品、能源、采矿和环保等各个方面取得稳步发展,其中最广泛性应用生物
李鹤[7](2020)在《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Teach-back法(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观察其效果。旨在提高MHD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为MHD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制定提供新的参考。方法:第一部分:确定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因素,经过专家访谈和多次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初稿;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行筛选与修改,形成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第二部分:使用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哈市某综合三甲医院治疗的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知信行为基础的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干预期12周。干预前填写一般调查表。干预前后记录发作性低血压频数、肌肉抽搐频数、生化指标、甲状旁腺、血压和IWGR%。最后将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构建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共包含考核目标及内容: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试验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主要指标好转,说明试验组整体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6.试验组干预后舒张压小幅升高,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收缩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Teach-back方案,包括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包括尿毒症及其相关知识、透析及其并发症、营养与饮食、透析患者常见疾病及用药、透析通路维护、抗阻及有氧运动指导。2.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案能降低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抽搐的发生;可降低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提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IWGR%值比。3.Teach-back法的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可改善患者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孙鹏[8](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文中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患导致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早中期CRF患者,西医采取的对症治疗措施疗效有限;对于ESRD患者,需进行替代治疗,但因高昂的费用等原因,应用亦受到限制。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有助于改善症状、保护残存肾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中的支持向量机、复杂网络、卡方相关系数方法,分析导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规律、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经验,有助于丰富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其治疗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发挥疗效。文献研究通过整理分析中医古代和现代文献,从“水肿”、“癃闭”、“关格”、“肾劳”、“肾风”、“溺毒”等病证的相关描述中,探求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并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等方面对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近况进行综述。通过整理分析西医文献,阐述现代医学对本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聂莉芳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和基本诊治理念病名:导师认为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以关格较为恰当,因为它集中地突出了慢性肾衰终末期的临床特点,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病因病机:导师认为本病的病因有主因与诱因之分。主因多系脾肾虚损,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病机为正虚邪实,“因虚致实”为其特点。正虚之中有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以气阴两虚者最为多见;邪实有外邪、水停、湿浊、瘀血、风动、蕴痰、肠胃燥结等诸种。基本诊治理念:(1)善抓主症,辨证灵活;(2)为区分标本缓急,导师将本病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进行治疗;(3)虚损期注意益气养阴,关格期突出调理脾胃、通腑降浊;(4)重视顾护正气病例一般特征病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2007-2013年经导师诊治的住院及门诊慢性肾衰竭患者,共380例,636沴次。男女比例1.235:1。平均年龄53.20±15.24。原发病中,不明原因占22.37%,其次为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0.79%,糖尿病肾病18.42%。辅助检查,血肌酐379.30±233.22μmol/1,血尿素氮17.82±8.06mol/1,血红蛋白103.38±20.19g/1。慢性肾衰分期,失代偿期最多,共197例,其次为肾功能衰竭期75例,代偿期73例,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35例。CKD分期,5期最多,共138例,其次为4期137例,3期100例,1,2期最少。证候分析本研究纳入病例出现频数为20%以上的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纳差、便秘、口苦、水肿、口干、失眠、腰痛、易感冒、腰膝酸软、头晕、恶心;出现频数为20%以上的舌、脉分别为:舌淡暗、舌红、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辨证分型中,主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占52.83%,其次为脾胃虚弱证、湿热中阻证。兼证中以湿热证最为常见,其次为水湿、血瘀、湿浊。方药分析本研究使用频数为10%以上的方剂依次为:参芪地黄汤(37.58%)、香砂六君子汤(19.81%)、黄连温胆汤(19.18%)、生脉饮(16.82%);使用频数为50%以上的中药为:茯苓(89.62%)、太子参(82.39%)、金银花(75.79%)、当归(66.04%)、生黄芪(62.74%)、丹参(59.91%)、黄连(55.19%)。数据挖掘运用支持向量机、复杂网络和卡方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导师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经验总结(1)辨证规律:气阴两虚证,以神疲乏力、心悸、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为主症;脾胃虚弱证,以纳差、神疲乏力等症为主症;湿热中阻证,以纳差、口苦等症为主症;肝肾阴虚证,以头晕等症为主症。同时强调四诊合参。(2)治则治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实突出者,以攻邪为先;疾病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兼顾祛邪,补虚不忘泻实。(3)遣方用药规律:①分期论治,重视脾肾,补肾以六味地黄汤灵活化裁,调理脾胃则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连温胆汤及参苓白术散等,同时注意通腑泄浊,使邪有出路②五脏相关,兼顾心、肝、肺,以达整体调治之目的;③抓主症、辨证选方,并随症加减;④用药平和,注重实效;⑤补中寓通,补而不滞。创新点:1.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分析证型的主症信息,进而挖掘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规律。2.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核心处方用药及药物配伍情况;运用卡方相关系数分析药-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挖掘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处方用药经验。
马雷雷[9](2017)在《CKD5期患者透析时机选择及消症散结法干预透析时机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登记系统登记的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透析时机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基于“肾络症瘕”理论,开展以消症散结法为主要治法的中医药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透析时机的初步探索研究。方法:(1)研究一:通过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血液透析登记系统登记的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分析每年进入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原发病情况、透析时机变迁、血液透析通路等,并与同期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年度数据报告进行比较,然后将2011年至2015年所有患者按照透析起始 eGFR 分为两组:eGFR>5ml/min/1.73m2组(n=293 例),eGFR≤5ml/min/1.73m2组(n=226例),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生存预后情况,再将两组患者数据经SAS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PSM)匹配,匹配后数据再次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分析透析时机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研究二:采用连续入组、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以及河北省迁安市肾脏病医院就诊的CKD5期非透析期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治疗组,n=67例),常规+中医治疗组(简称中医治疗组,n=69例),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主要观察指标为延缓首次透析的时间,终点事件为进入透析或eGFR≤5ml/min/1.73m2。随访结束后通过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治疗延缓患者首次透析时间以及累积生存率。同时统计中医治疗组所有患者就诊频次,每次就诊症状,中药处方,分析与总结导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用药特点。结果:研究部分一: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纳入616例患者,其中男性367例,女性249例,男女比例约为1.47:1,616例患者平均年龄58.0±13.4岁,年龄中位数为59岁。男性平均年龄57.0±13.4岁,女性平均年龄59.9±13.2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患者占比51%,大于60岁(含)患者占比49%,所有透析患者中年龄大于75岁(含)者占17%。导致透析的首要原发病因为慢性肾炎,比例达36%(221例),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比33%(204例),高血压肾病所占比例为9%,间质性肾炎5%,多囊肾4%,其他原因占13%,而且在2016年,糖尿病肾病比例首次超过慢性肾炎(38.1%vs32.0%)。历年进入透析患者透析起始实验室指标在血肌酐、尿素氮、总蛋白、血磷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白蛋白(p=0.027)、血钙(p=0.009)、血红蛋白(p=0.02)方面不完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透析起始平均eGFR为6.31±3.85ml/min/1.73m2,糖尿病肾病组患者透析起始eGFR(7.92±4.95)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5.51 ±2.84 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中43%的患者透析起始eGFR≤5 ml/min/1.73m2,透析起始5 ml/min/1.73m2<eGFR≤10ml/min/1.73m2的患者占比45.8%,仅有11.2%的患者透析起始eGFR>10 ml/min/1.73m2。从201 1年到2016年,每一年90%左右的患者透析起始eGFR≤0 ml/min/1.73m2。在透析起始血管通路方面,50%的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采用的是自体动静脉内瘘,41%的患者是临时置管,长期置管透析的患者占5%,仅有1%的患者采用的是移植血管内瘘。将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起开始透析的患者按照透析起始eGFR分为两组(eGFR>5ml/min/1.73m2组和eGFR≤5ml/min/1.73m2组),然后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在未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两组共纳入519例患者,其中eGFR>5ml/min/1.73m2组293例,随访结束时在透204例,肾移植6例,死亡41例,失访42例,eGFR<5ml/min/1.73m2组226例,随访结束时在透167例,肾移植6例,死亡27例,失访2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在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累积生存率log-rank 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299)。将上述两组数据经 SAS 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PSM)匹配以后,两组共纳入患者276例,每组患者13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除血肌酐、透析起始eGFR、尿素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数据再次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547)。研究部分二:本研究共筛选274例CKD5期非透析患者,共排除138例,其中8例<18岁,13例>75岁,46例继发性肾功能衰竭,37例eGFR<10ml/min/1.73m2,34例血压>150/90mmHg,最终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36例,其中中医治疗组69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2例,常规治疗组6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5例,两组病例性别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30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在年龄、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血肌酐、eGFR、尿素氮、总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至随访终点时,中医治疗组共24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终点事件发生率34.8%,常规治疗组共56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终点事件发生率83.6%,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其中中医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5月(95%CI:18.2-31.8),常规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9月(95%CI:7.6-10.4),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出现终点事件的患者进行延缓首次透析时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共24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平均延缓首次透析时间12.6月(95%CI:10.5-14.7),常规治疗组共56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平均延缓首次透析时间8.5月(95%CI:7.4-9.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自诊断为CKD5期到首次透析时间显示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进入透析原因分析:中医治疗组共24例患者进入透析,其中6例因为心衰、消化道症状以及水肿等原因进入透析,18例患者随访过程中eGFR<5ml/min/1.73m2;常规治疗组共56例患者进入透析,其中19例患者因心衰、消化道症状原因接受透析,37例患者随访过程中eGFR<5ml/min/1.73m2。分析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发现,临证以“肾络症瘕”理论为依据,以“消症散结方”为基本方,根据“心肾相关理论”重视慢肾衰患者心脏病防治,针对本虚证注重健脾补肾,选用四君子和五子衍宗丸随症加减,针对标实证注重活血化瘀、利湿化浊解毒。结论:1.我院近6年透析人群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而且大于60岁患者占比较高,新进入透析患者病因主要为慢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第三位,2016年糖尿病肾病已经超过慢性肾炎成为导致血液透析的首要病因。新进入透析患者透析前期血红蛋白、血磷、血钙达标率较低,新进入透析患者透析时机较晚,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起始eGFR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稍高,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主要以动静脉内瘘为主,但中心静脉置管所占比例仍较高,早期透析和晚期透析对于患者预后影响无差异。2.“肾络症瘕”理论是慢性肾脏病的共通病机,以消症散结方为主方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以延缓CKD5期非透析期患者首次进入透析时间,减少CKD5期患者透析事件发生率。3.CKD5期非透析患者本虚证以气虚、血虚证最为常见,而标实证则以血瘀证、溺毒证、湿热证最为常见。4.导师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思路以“肾络症瘕”理论为依据,以消症散结方为主方,临证中依据“心肾相关”理论重视对于慢肾衰患者心脏病的防治。同时针对本虚注重健脾补肾,针对标实则注重活血化瘀、利湿化浊解毒。
郝媌[10](2018)在《基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探讨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提出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肾络瘀滞,脾虚风动”的中医病机理论假说,探讨以“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为治则的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及效验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及高磷饮食制备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大鼠模型。6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8只)、假手术组(n=8只)和模型组(n=49只)。将造模4周后存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如下7组进行药物干预:A.正常组(n=8);B.假手术组(n=8);C.模型组(n=10);D.骨化三醇西药组(n=8);E.中药低剂量组(n=8);F.中药中剂量组(n=9);G.中药高剂量组(n=9),持续给药8周。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精神状态、摄食、活动度、毛色、尿量、粪质与体重的动态变化。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血清肌酐(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h尿蛋白定量、血钙(Ca2+)、血磷(P3+)、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ecollagen,PINP)水平。取各组大鼠肾组织通过光镜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Klotho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Wnt4、β-catenin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PINP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脏Klotho、BMP-7、Wnt4、β-catenin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Klotho蛋白、BMP-7及骨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O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结构紊乱、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代偿性扩张或灶状萎缩,肾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和肾络宁风颗粒中药中、高剂量组肾小球增生硬化程度及肾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较模型组有改善。2.与模型组相比,和肾络宁风颗粒中高剂量组血Scr、BUN等水平明显降低,血Ca2+水平明显上升,体重增加,血PTH、ALP及PINP水平均有下降(P<0.01);与西药组比较,和肾络宁风颗粒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Scr、BUN和P3+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高血Ca2+、降低血PTH、ALP及PINP水平方面二者具有同等疗效(P>0.05)。3.和肾络宁风颗粒中剂量组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基因表达下调,较模型组有差异(P<0.01),与西药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和肾络宁风颗粒中高剂量组Klotho蛋白及BMP-7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表达增加,FGF23蛋白和OC和PINP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与西药组对比,和肾络宁风颗粒在降低FGF23蛋白表达方面差异显着(P<0.01),上调BMP-7蛋白与基因表达(P<0.05),在调控Klotho蛋白及基因表达的上调和对OC、PIN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面两者疗效相当(P>0.05)。结论和肾络宁风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大鼠肾小球硬化等病理损害,改善体质状况;能够有效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升血钙水平,控制血磷、PTH及ALP,提高肾功能、改善矿物质代谢紊乱,且与中药浓度剂量呈一定正相关性。和肾络宁风颗粒能够抑制FGF23高表达,上调Klotho蛋白及基因表达,以调控Klotho/FGF23轴的动态平衡。并通过降低血P3+、PTH及SHPT水平,及协同促进BMP-7蛋白及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下调β-catenin,有效阻断β-catenin的靶基因转录,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以进一步控制ALP的活性,降低OC、PINP异常表达和血清PINP浓度,从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异常分化和骨重建,调节骨代谢,发挥生物学效应。和肾络宁风颗粒发挥以调控Klotho/FGF23轴为主的综合作用改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骨性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
二、小剂量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黄复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病名渊源 |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
1.3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 |
1.4 辨证论治 |
1.5 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总结 |
2. 西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1 慢性肾衰竭的定义与分期 |
2.2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
2.3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进展 |
2.4 小结 |
3. 中药大黄及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概况 |
3.1 大黄的功效及用法、用量 |
3.2 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
3.3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循证医学证据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资料与方法 |
1. 技术路线图 |
2. 系统评价 |
四、大黄单方或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系统评价 |
1. 文献检索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4. 偏倚风险评估 |
5. 统计分析 |
6. 偏倚的检测 |
7. 结果 |
五、含大黄的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系统评价 |
1. 文献检索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4. 统计分析 |
5. 结果 |
六、讨论 |
1. 文献质量分析 |
2. 关于发表性偏倚 |
3. 疗效分析 |
4. 安全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大黄素通过自噬途径对肾小管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细胞来源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3 细胞株的复苏、培养、传代 |
1.4 实验设计 |
1.5 NRK-52E细胞形态观察 |
1.6 蛋白定量分析 |
1.7 CCK-8细胞活性检测 |
1.8 存活细胞数目的检测 |
1.9 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NRK-52E细胞凋亡率 |
1.10 pmRFP-LC3转染及自噬体观察 |
1.11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顺铂诱导NRK-52E细胞凋亡 |
2.2 大黄素改善顺铂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 |
2.3 大黄素诱导NRK-52E细胞自噬 |
2.4 大黄素诱导自噬达到改善顺铂引起的NRK-52E细胞凋亡 |
2.5 大黄素通过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 |
2.6 大黄素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诱导自噬 |
3. 讨论 |
结论 |
实验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加减大黄”辨证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一般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患者基本情况 |
3. 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
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1 纳入病例标准 |
4.2 排除病例标准 |
5. 治疗方案 |
5.1 一般治疗 |
5.2 中医治疗 |
6. 观察指标 |
6.1 中医临床症状 |
6.2 理化检查指标 |
7. 疗效标准 |
7.1 临床总疗效判定标准 |
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8. 统计分析 |
9. 结果 |
9.1 中医症状积分疗效评价 |
9.2 患者治疗前后Scr、BUN、UA的变化 |
9.3 患者治疗前后RBC、Hb、TC和TG的变化 |
讨论 |
1.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基本方解析 |
2. 疗效分析 |
2.1 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
2.2 对肾功能的影响 |
2.3 对其它指标的影响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一、慢性肾衰溯源——历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
(一)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名的共识 |
(二)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衰治则的认识 |
(四) 中医药治疗近况 |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
(一) 西医研究进展 |
(二) 瘀血与CRF |
(三)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S)与慢性肾衰 |
(四) TNF-α、TGFβ1、PDGFBB与慢性肾衰 |
(五) 细胞凋亡与慢性肾衰 |
(六) CD4、CD8、CD68与慢性肾衰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实验三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NF、TGF、PGDF的影响 |
一、大鼠血清TNF—α、PGDFBB含量检测 |
二、三芪口服液对大鼠残肾组织TGFβ1、PDGFmRNA表达的影响 |
实验四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实验五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
一、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抗体的表达 |
二、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8抗体的表达 |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68抗体的表达 |
讨论 |
一、慢性肾衰竭病机探讨 |
二、慢性肾衰竭治则及治法探讨 |
三、三芪口服液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
四、三芪口服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中医机理探讨 |
五、三芪口服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探讨 |
(一) 对大鼠造模、残肾组织、血肌酐及PS的影响方面 |
(二) 对TNF-α、TGFβ1和PGDFBB表达的影响方面 |
(三) 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 |
(四) 对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
附录二 慢性肾衰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三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四 随机区组(及配对)设计表 |
附录五 附图 |
附图1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
附图2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GF、PDGF的影响 |
附图3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
附图4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老年慢性肾脏病中药干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语缩写索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研究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临床资料 |
1.2.1 研究对象 |
1.2.2 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剔除标准 |
1.2.6 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7 研究终点 |
1.3 研究方法 |
1.3.1 随访方式 |
1.3.2 治疗方式 |
1.3.3 观察指标 |
1.3.4 疗效评定方法 |
1.3.5 统计学方法 |
1.3.6 终点事件报告内容 |
2.研究结果 |
2.1.1 中药对患者血清肾功能的影响 |
2.1.2 中药对患者代谢的影响 |
2.1.3 中药对患者血常规的影响 |
2.1.4 中药对患者24小时尿液的影响 |
2.1.5 中药对患者尿液常规的影响 |
3.分析与讨论 |
3.1 老年慢性肾脏病现代流行病学现状 |
3.2 老年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 |
3.3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现况 |
3.4 中医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3.4.1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病名和病机 |
3.4.2 中医药对老年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3.4.3 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的近期疗效评价 |
3.4.4 中药对患者血清肝肾功能与脂质代谢功能的评价 |
3.4.5 中药对患者血常规的评价 |
3.4.6 中药对患者尿常规/24小时尿液的评价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老年慢性肾脏病进展风险与防治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4)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上篇 文献研究 |
1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病因病机 |
1.2 临床研究 |
1.3 实验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诊断及分期 |
2.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保守疗法 |
2.6 替代治疗代 |
3 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 |
下篇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项目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偏倚处理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表现 |
2.3 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尿酸、血清钾、血糖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比较 |
2.7 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比较 |
2.8 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cr比较 |
2.9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 |
2.10 两组治疗前后NO、ET、NO/ET比较 |
2.1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
2.1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CRF病机、治法 |
3.2 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CRF的处方分析 |
3.3 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CRF临床疗效分析 |
3.4 结论 |
全文总结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存在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 |
第2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研究路线 |
2.7 结果 |
2.8 讨论 |
第3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列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1 血液透析 |
1.2 Teach-back |
1.3 知信行理论 |
2 终末期肾病流行病学现状 |
3 血液透析相关研究现状 |
3.1 国外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
3.2 国内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
3.3 MHD患者死亡率 |
4 MHD患者并发症频发死亡率高的原因 |
4.1 血液净化本身 |
4.2 患者本身 |
5 MHD患者常见并发症 |
5.1 透析中的并发症 |
5.2 透析远期并发症 |
6 MHD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7 Teach-back法在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应用 |
8 理论框架 |
8.1 Teach-back |
8.2 德尔菲法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编制 |
1 研究方法 |
1.1 文献回顾法 |
1.2 德尔菲(Delphi)法 |
2 研究步骤 |
2.1 研究对象 |
2.2 专家函询过程 |
2.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2.4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回顾法结果 |
3.2 德尔菲法研究结果 |
3.3 权重的计算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临床干预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2.4 样本量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干预内容 |
4 观察指标 |
4.1 发作性低血压 |
4.2 肌肉抽搐 |
4.3 生化指标 |
4.4 高血压和IWGR% |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6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
1.1 一般资料比较 |
1.2 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效果相关资料比较 |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资料组内比较 |
2.1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内比较 |
2.2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内比较 |
2.3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内比较 |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资料组间比较 |
3.1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间比较 |
3.2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 |
3.3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间比较 |
讨论 |
1 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
2 研究内容的可靠性 |
2.1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 |
2.2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
3 MHD患者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内容及分析 |
4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
4.1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的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
4.2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血压和IWGR%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局限性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3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研究 |
1.1 古代文献研究 |
1.2 中医研究近况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 |
2.3 发病机制 |
2.4 治疗 |
第二部分 聂莉芳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和基本诊治理念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基本诊治理念 |
3.1 善抓主症,辨证灵活 |
3.2 标本缓急与中医临床分期 |
3.3 分期辨证论治 |
3.4 重视顾护正气 |
第三部分 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CKD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中医证候诊断判定 |
2.7 信息采集 |
2.8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特征 |
3.2 证候分析 |
3.3 方药分析 |
3.4 数据挖掘 |
4 讨论 |
4.1 辨证规律 |
4.2 治则治法 |
4.3 遣方用药特点 |
5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 |
(9)CKD5期患者透析时机选择及消症散结法干预透析时机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透析时机选择与透析患者预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研究一 透析时机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消症散结法延缓CKD5期非透析患者透析时机的初步探索研究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基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探讨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肾络瘀滞,脾虚风动” 病机假说的构建与论治 |
1.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肾络瘀滞,脾虚风动”为主要病机 |
1.1 肾络瘀滞是致病的内在因素 |
1.2 脾虚风动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
2.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论治 |
2.1 “培土宁风”法内涵发微 |
2.2 脾气亏虚与风邪辨治关系的文献梳理 |
2.3 对“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治则探讨 |
2.4 和肾络宁风颗粒组方依据及药物组成分析 |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 CRF 钙磷代谢紊乱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CRF钙磷代谢紊乱大鼠肾功能、矿骨代谢血清学指标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5.结果 |
实验二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CRF钙磷代谢紊乱大鼠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检测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5.结果 |
实验三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CRF钙磷代谢紊乱大鼠Klotho、BMP-7、FGF23、OC、PINP蛋白表达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检测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5.结果 |
讨论 |
1.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大鼠造模方法的选择及评价 |
1.1 慢性肾衰动物模型方法学研究及比较 |
1.2 高磷饮食对慢性肾衰动物大鼠肾性骨病模型影响的研究 |
2.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认识及探讨 |
2.1 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认识 |
2.2 参与诱导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相关标志蛋白的研究与探讨 |
2.3 参与介导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
3.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探讨 |
3.1 和肾络宁风颗粒的辨治特色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
3.2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探讨 |
3.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科研课题 |
四、小剂量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黄复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和机理研究[D]. 刘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D].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3]老年慢性肾脏病中药干预临床研究[D]. 吕挺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D]. 陈光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5]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邓凤英. 南华大学, 2019(01)
- [6]生化药物的重大突破之一促人红细胞生成素(利血宝)[J]. 张石革,徐小薇.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7(04)
- [7]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D]. 李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D]. 孙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9]CKD5期患者透析时机选择及消症散结法干预透析时机的探索研究[D]. 马雷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基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探讨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D]. 郝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