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比法”的证明与应用

“差比法”的证明与应用

一、“差比法”的证明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甜甜[1](2013)在《卫星图像中提取车辆目标的尺度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卫星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为广泛。与此同时,利用卫星图像进行车辆目标识别与提取成为智能交通领域中交通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卫星影像的车辆提取以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前沿研究热点。本文以基于卫星影像的车辆提取中的尺度问题为侧重点,通过对道路车辆卫星影像的尺度转换,尺度效应评价分析,利用最优尺度选择方法——邻接均值差标准差比法确定最优分割尺度,利用尺度与目标对象提取的关联性实现车辆的高精度提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技术及多尺度下的影像特征。首先论述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及影像分割技术。在多尺度遥感影像分割技术中,主要阐述基于异质性最小原则的区域分割算法。分析不同尺度下卫星影像中道路与车辆特征,其中包括道路与车辆的颜色、形态、位置等特征,对接下来的尺度转换与尺度效应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2)影像信息尺度转换方法及尺度效应评价。分析了图像分析中尺度转换的两种方法——基于统计方法与基于机理方法的优缺点。在面向对象的尺度转换方法中,以影像对象的分形维数、紧凑度、面积、均值、标准差、异质性作为评价尺度转换的指标。利用评价指标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对尺度效应进行评价。(3)最优尺度选择。根据图像处理中的最优尺度算法与尺度效应理论,分别采用面积比均值法和邻接均值差标准差比法两种方法来进行车辆目标提取的最优分割尺度实验,通过对分割效果的对比分析,选择了邻接均值差标准差比法作为车辆目标最优分割尺度的确定算法。(4)本文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三个影像片段应用尺度效应与最优尺度选择理论进行大尺度提取道路与小尺度提取车辆,并对车辆提取结果进行评价。本研究对于完善卫星影像中车辆目标提取方法,实现车辆目标快速、精确提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刘显英[2](2020)在《地震资料频变属性在非常规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沙一下白云质泥岩裂缝油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白云质泥岩裂缝油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藏类型,在东濮凹陷的柳屯-文北、胡庆近洼、卫城地垒及濮城东翼等地区广泛分布,并有多口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针对濮城地区沙一下白云质泥岩裂缝油藏,在对地震属性进行筛选和优化的前提下,优选了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地震属性,先识别出白云质泥岩发育区,再利用分频相干、曲率等属性识别出其中的裂缝发育带,最后通过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技术的变频属性差比法检测裂缝带含油性。在濮城沙一下白云质泥岩裂缝油藏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p1-fp1非常规井井位部署提供参考,并提出p1-32等8口老井试油建议。

谭廷栋[3](1992)在《几种有效的测井找气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已建立的几种有效测井找气方法,在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发现了许多气层.本文综述这几种有效的测井找气方法,并给出了实例.

郭旭东[4](2020)在《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以东营凹陷伸展断裂带为例》文中认为在充分查阅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薄片资料,基于泥质含量把断裂带划分为砂-泥岩互层断裂带(Vsh<40%)和泥岩断裂带(Vsh>40%),分别探讨了砂-泥岩互层断裂带和泥岩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形机制,并建立了砂-泥岩互层断裂带演化模式和泥岩断裂带演化模式;基于相似性原理,再现了不同结构下的断裂带输导模拟实验,详细论述了断裂带结构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尽管伸展断裂带均发育二元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但在不同的岩性中断裂带结构存在差异性。在砂-泥岩互层断裂带中,断层核主要发育断层角砾岩和构造透镜体,上下盘破碎带主要发育诱导裂缝,规模较大;在泥岩断裂带中,断层核主要发育泥岩涂抹和断层泥,上下盘破碎带发育小裂缝,规模较小。砂-泥岩互层断裂带的演化模式是从仅有滑动面的一元结构到不连续的断层核再到二元结构,其变形机制是颗粒滚动和破裂机制;泥岩断裂带的演化模式同样是从一元结构到不完整的二元结构,再到完整的二元结构,其变形机制主要是拖拽变形和涂抹。在砂-泥岩互层断裂带中油气运移方式主要以纵向输导为主;在泥岩断裂带中油气运移方式主要以侧向分流为主。图30幅;表6个;参56篇。

邓明霞,段晓燕[5](2019)在《地震资料频变属性在非常规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下白云质泥岩裂缝油藏的地震地质特点,立足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对其平面展布规律进行预测。在已钻井油气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优选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地震属性先识别出白云质泥岩发育区,再利用分频相干、曲率等属性识别出其中的裂缝发育带,最后通过变频属性差比法对裂缝带含油性进行检测。本技术关键是在对研究区含不同流体井进行匹配追踪时频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不同流体的优势频带范围,利用小波变换提取不同主频的子波剖面,开展不同频率地震体的属性研究,并对其优势频带属性进行差比分析。通过与实钻井、测试井对比分析,吻合程度较高,较常规的吸收系数法检测油气具有更好地应用效果。本技术创新点在于对不同流体优势频带属性进行差比分析。其技术方法对其他地区类似的非常规油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春阳[6](2012)在《热加工图绘制新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组织预测,即通过预测微观组织的变化寻找到适合的晶粒度以及少无缺陷的组织。预测的方式很多,热加工图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清楚地确定出稳定变形和失稳变形所在的区域以及这些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学参数,揭示出不同区域的微观变形机制,为避开失稳区,获得预期的组织与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便于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热加工图绘制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变形势能的差比原理,将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看成应力与应变的乘积的一半,即外界对工件所做的功,称之为势能。两条曲线之间的面积差则可看成势能差,势能差表示因变形条件的不同而致使变形时吸收能量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微观组织的不同。势能差与势能之比表示引起微观组织变化的能量与总能量的百分比,即功率耗散率,随之画出功率耗散图。进而根据Gleeble试验得到的数据,构建了P91的本构方程,从而获得了公式中对应的热变形激活能Q及其他相关材料参数。根据现有方法,利用Prasad等人提出的热加工图理论,建立了材料P91的热加工图,再利用势能差比的原理绘制出了该材料的另外一种热加工图,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与对照,发现两种方法耗散效率因子的峰值区域相同,峰值大小基本相似。最后对一些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应用以及试样金相组织的观察,阐述了新方法的准确性以及适用性。

王彦国[7](2013)在《位场数据处理的高精度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位场数据处理是利用位场资料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地质目标精细解释的迫切需求,位场数据处理的高精度方法研究已成为地球物理工作者日益重视的一项课题。目前,位场数据处理大多是在波数域中进行的,然而某些数据转换诸如向下延拓、高阶导数、低纬度化极等计算,由于在波数域中表现为转换因子对某些频率成分的显着放大,导致FFT理论计算结果不稳定。为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计算稳定性和计算精度的改进方法,其中迭代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近些年来受到了普遍重视。笔者以迭代法的思想为前提,针对向下延拓的不适定问题,提出了Taylor级数迭代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分析了方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指出当迭代通式中所取项数N=0时,与波数域的积分迭代法模式完全一致。模型试验表明,当向下延拓深度较大且项数N取1和0时,如果它们迭代的延拓误差相等,那么N=1时的迭代次数远小于N=0的,且N=1时的迭代结果具有更强的保幅能力。针对一些位场数据处理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了统一的迭代模式—迭代滤波法,给出了一种可以解决迭代法最佳迭代次数的选取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迭代次数对迭代计算结果的影响机制,并按迭代次数的递增,将迭代结果依次划分为信号压制区、最佳迭代区和局部干扰区等三个计算区域。导数换算、向下延拓和水平磁化化极的含噪模型试验表明,本文的迭代滤波法相对于其他迭代模式具有较好的计算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试验结果也验证了最佳迭代次数选取方案的正确性。笔者还将迭代法引入到了位场分离、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常密度界面反演等方法中。位场分离的迭代滤波法是针对异常分离不彻底时给出一种改进方案,其方法是:当分离出的局部异常中含有较多区域场成分时,对局部场进行逐次剥离,并将剥离出的成分“返还”给区域场,以此达到分离场的目的。针对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提出了截止圆滑滤波,该滤波算子可以有效地压制高频干扰,保留低频有用信号;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相对于常规计算方法而言,具有参数试算时间少,计算分辨能力高的优势。在密度界面反演中,提出了线性迭代法,该方法是将界面深度变化值与异常值之间建立线性关系,通过逐次迭代实现界面反演;模型检验表明了该算法相对于常规的Parker-Oldenburg法具有计算稳定性强、精度高和对迭代次数依赖弱的优点。利用位场资料进行地质体边界检测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应用位场数据识别地质体边界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一项重要工作。位场异常中包含有场源边界的信息,但边界信息的提取需要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近些年来地球物理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基于位场梯度的边界检测方法。然而大多边界识别方法均存在着边界识别模糊和易受高频干扰影响等缺点。针对于此,文中提出了识别地质体边界的归一化均方差比法、归一化差分法、垂向梯度最佳自比值法以及改进型边界识别方法。归一化均方差法是针对边界点异常具有方向性和均方差可衡量数据波动性提出的,该方法对不同深度的地质体边界都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归一化差分法是根据位场异常三个方向的差分算子与构造边界位置对位关系,给出的突出异常梯级带的归一化差分表达式,通过选择不同的差分阶次和差分半径可以识别出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有利于对断裂构造带平面位置的厘定和盆地内各级构造单元的划分。垂向梯度最佳自比值法是为了有效消除高阶导数中的干扰成分和提高边界识别能力而提出的。笔者对自比值进行了数值分析,阐述了该算法检测地质体边界的物理机制。最佳自比值法不仅可以进行地质体边界的精细检测,还可以对地质体引起的异常进行有效的圈定。改进型边界识别方法是针对常规边界识别方法存在识别能力差或识别边界发散等缺点提出的,文中给出了水平总梯度、tilt angle、tilt angle的水平总梯度、Theta map和归一化标准差、归一化均方差比等六种方法的改进型,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改进型边界识别方法可以较好地弥补原方法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地质体边界的识别能力和定位精度。将上述新算法和常规方法同时应用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鸭绿江盆地位场数据中,处理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新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根据数据处理计算结果和已知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重、磁场、剩余场以及垂向二阶导数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多种边界识别方法对重力异常处理的结果,在研究区划分出了32条断裂构造,其中12条断裂被盆地内三条视电阻率断面图所佐证;采用线性迭代界面反演方法对分离出的浅部重力异常进行了低密度地层底界面的反演,预测了两个隐伏凹陷;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资料,将盆地构造划分成4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1个二级构造单元。

黄志海[8](1991)在《“差比法”的证明及应用》文中认为 一、“差比法”的证明定理1 如果两个数的差能整除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则这个差就是这个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已知:a-b=c,且c|b(a>b) 求证:(a,b)=c 证明:∵c|b,∵可设b=c q 于是a=b+c=c q+c=C(q+1) 在a=c(q+1)和b=c q中

陈泓竹[9](2020)在《页岩储层构造缝识别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页岩气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常规油气藏相比,页岩气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特性不同,泥页岩中裂缝之间的发育程度不同,裂缝中填充物质不同,这些差异导致裂缝识别预测工作难度加大。同时仅凭单一研究方法无法全面识别裂缝,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对比研究,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综合预测研究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本次研究依托“焦石坝区块页岩构造缝研究”项目,在充分认识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目的层段上奥陶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岩心观察裂缝,然后从测井和地震两个方面来研究页岩裂缝的分布规律。在测井裂缝响应方面,介绍了常规测井曲线和FMI成像测井技术,通过实际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相互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经统计分析确定研究区裂缝发育段的测井响应,认识到目的层段主要以低角度裂缝为主,高角度裂缝较少;在地震检测裂缝方面,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对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详细介绍相干体技术C3算法和蚂蚁追踪技术,并对实际叠后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检测,探索出适合该区特有的敏感属性提取技术,对比检验发现蚂蚁追踪技术效果最佳,尤其是对焦石坝背斜主体裂缝发育情况刻画得更为清晰。结合前人研究分析认识到,研究区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现今复杂的断裂系统,也认识到构造变形强度是引起裂缝发育的本质因素之一。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和岩心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研究区内裂缝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东西向及南北向裂缝发育区,单井产能较低。据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北东向裂缝归为燕山晚期,北西向裂缝归为喜山期,同时受左旋压扭应力作用,将东西向及南北向归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最终根据裂缝密度和走向不同对焦石坝背斜主体进行划分。

孙建孟,韩成,马建海,李召成[10](2003)在《应用声波全波列测井计算裂缝性含气储层参数》文中研究表明裂缝性气层的解释目前仍存在许多困难 ,主要原因是测井特征微弱 ,不易识别。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 ,采用纵波首波幅度比值法、合成横波时差重叠法、纵横波速度比法、等效弹性模量差比法和三孔隙度重叠法等方法定性识别气层 ,其目的在于通过突出气层的测井特征来识别气层。引入弹性模量差比计算含气饱和度 ,并用一口井的核磁测井差谱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没有横波资料的井 ,通过引入纵、横波地区经验关系来获得横波。应用提取的斯通利波也可以计算渗透率。某油田 7口井的处理结果与地质实际吻合 ,表明这种方法切实可行 ,可以全面评价裂缝性气层。

二、“差比法”的证明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差比法”的证明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图像中提取车辆目标的尺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依托课题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3 总结与分析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1 拟解决关键问题及采用的方法
        1.4.2 论文框架
        1.4.3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技术及尺度下的影像特征
    2.1 面向对象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2.2 多尺度遥感影像分割技术
        2.2.1 多尺度分割概念
        2.2.2 多尺度影像分割算法
    2.3 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
    2.4 尺度下道路车辆遥感影像特征
        2.4.1 大尺度下遥感影像中道路形态
        2.4.2 小尺度下遥感影像中车辆形态
    2.5 本章小结
3 影像尺度转换方法及尺度效应评价
    3.1 面向对象的尺度转换方法
        3.1.1 面向对象的尺度转换特点
        3.1.2 基于统计的方法
        3.1.3 基于机理的方法
    3.2 尺度效应评价
        3.2.1 面向对象尺度转换评价指标
        3.2.2 尺度效应实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最优尺度选择
    4.1 面向对象最优尺度涵义
    4.2 对象类型
    4.3 最优分割尺度确定方法
        4.3.1 邻接均值差标准差比法
        4.3.2 面积比均值法
    4.4 实例验证分析
        4.4.1 邻接均值差标准差比法
        4.4.2 面积比均值法
        4.4.3 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尺度的车辆提取实例验证分析
    5.1 数据准备
    5.2 遥感影像增强及大尺度分割
        5.2.1 遥感影像增强
        5.2.2 大尺度分割
    5.3 小尺度车辆提取
        5.3.1 最优尺度选择及小尺度分割
        5.3.2 车辆目标分类提取
    5.4 提取精度结果分析
        5.4.1 车辆提取精度结果
        5.4.2 结果分析
    5.5 分割尺度选择要点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地震资料频变属性在非常规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沙一下白云质泥岩裂缝油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技术的频变属性差比法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3 利用地震属性区分白云质泥岩及其裂缝发育区
4 基于匹配追踪时频技术的频变属性差比法检测裂缝含油性
5 预测效果分析
6 结语

(4)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以东营凹陷伸展断裂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断裂带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1.2.2 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单元特征
    2.2 地层发育特征
    2.3 沉积特征
    2.4 油气分布特征
第3章 砂-泥岩互层断裂带结构特征
    3.1 砂-泥岩互层断裂带测井响应
    3.2 砂-泥岩互层断裂带岩心特征
        3.2.1 断层核岩心特征
        3.2.2 破碎带岩心特征
    3.3 砂-泥岩互层断裂带镜下特征
    3.4 砂-泥岩互层断裂带演化模式
第4章 泥岩断裂带结构特征
    4.1 泥岩断裂带测井响应
        4.1.1 电阻率差比法
        4.1.2 曲线变化率法
        4.1.3 断裂带测井特征
    4.2 泥岩断裂带岩心特征
        4.2.1 断层核岩心特征
        4.2.2 破碎带岩心特征
    4.3 泥岩断裂带镜下特征
    4.4 泥岩断裂带演化模式
第5章 断裂带结构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5.1 断裂带油气藏
    5.2 断裂带模型
        5.2.1 相似性论证
        5.2.2 实验模型
    5.3 断层输导模拟实验
        5.3.1 实验材料
        5.3.2 实验装置
        5.3.3 实验过程
        5.3.4 实验结果
    5.4 断裂带成藏探讨
        5.4.1 砂-泥岩互层断裂带成藏探讨
        5.4.2 泥岩断裂带成藏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热加工图绘制新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组织预测
        1.2.1 组织预测方法
        1.2.2 热加工图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课题背景与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热加工图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热加工图研究进展
    2.3 热加工图(Processing Map)理论
        2.3.1 热加工图理论的材料模型
        2.3.2 动态材料模型理论及热加工图
        2.3.3 本构方程
    2.4 热加工图中区域的判定
        2.4.1 耗散理论
        2.4.2 流变失稳准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加工图绘制新方法机理
    3.1 引言
    3.2 动态再结晶
    3.3 能量原理
    3.4 势能差比法
    3.5 势能差比法的绘制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试验的新方法热加工绘制研究
    4.1 P91 等温等应变速率压缩实验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材料 P91 的本构方程
    4.4 现有热加工图技术的建立流程
    4.5 势能差比法的绘制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预测方法在不锈钢锻造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奥氏体不锈钢
        5.2.1 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现状
        5.2.2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图
    5.3 新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位场数据处理的高精度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位场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及现状
        1.1.1 异常转换方法
        1.1.2 位场反演方法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位场数据的预处理
    2.1 位场数据的坐标转换
        2.1.1 坐标转换的基本原理
        2.1.2 模型检验
    2.2 局部多项式扩边法
        2.2.1 扩边思路
        2.2.2 模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迭代法在位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3.1 位场向下延拓的 Taylor 级数迭代法
        3.1.1 Taylor 级数迭代法的基本原理
        3.1.2 Taylor 级数迭代法的收敛性
        3.1.3 模型检验
    3.2 位场波数域迭代滤波法
        3.2.1 迭代滤波法的基本原理
        3.2.2 最佳迭代区间的确定
        3.2.3 模型对比分析
    3.3 利用迭代滤波进行场的分离
        3.3.1 迭代滤波分离场的基本原理
        3.3.2 模型试验
    3.4 利用截止圆滑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3.4.1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的基本原理
        3.4.2 截止圆滑滤波法的基本思想
        3.4.3 模型试验
    3.5 密度界面反演的线性迭代法
        3.5.1 Parker-Oldenburg 界面正、反演理论
        3.5.2 线性迭代界面反演的基本原理
        3.5.3 模型检验
第4章 位场边界识别新方法
    4.1 归一化均方差比法
        4.1.1 方法原理
        4.1.2 模型检验
    4.2 位场归一化差分法
        4.2.1 基本原理
        4.2.2 模型检验
    4.3 位场垂向梯度最佳自比值
        4.3.1 自比值的定义
        4.3.2 自比值数值分析及物理意义
        4.3.3 最佳自比次数和最佳窗口长度的确定
        4.3.4 最佳自比值的实现步骤
        4.3.5 理论模型分析
    4.4 改进型边界识别方法
        4.4.1 基础理论
        4.4.2 模型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应用—鸭绿江盆地
    5.1 区域地质概况
        5.1.1 研究区范围
        5.1.2 地质概况
        5.1.3 构造
    5.2 鸭绿江盆地重、磁场特征
        5.2.1 岩石物性特征
        5.2.2 重、磁异常特征
        5.2.3 重、磁异常垂向二阶导数特征
        5.2.4 重、磁场的分离及其异常特征
    5.3 断裂构造划分及其地球物理场特征
        5.3.1 重力场源边界识别
        5.3.2 断裂划分及其重、磁场特征
        5.3.3 断裂构造的电性依据
    5.4 低密度地层底界面反演与构造单元划分
        5.4.1 重力异常与岩石分布关系
        5.4.2 浑江煤田地质构造特征
        5.4.3 三条电性剖面的综合解释
        5.4.4 低密度地层底界面反演及构造单元划分
第6章 结论
    6.1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成果
    6.2 存在问题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页岩储层构造缝识别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页岩气藏的研究现状
        1.2.2 页岩裂缝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技术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断裂特征
    2.3 构造特征与演化
        2.3.1 构造特征
        2.2.3 构造演化
    2.4 地层特征
        2.4.1 区域地层
        2.4.2 五峰组-龙马溪组
3 裂缝测井响应与识别
    3.1 裂缝的概念和分类
    3.2 测井方法研究
        3.2.1 常规测井
        3.2.2 FMI成像测井
    3.3 测井方法应用
        3.3.1 成像测井分析
        3.3.2 常规测井分析
4 基于叠后纵波的裂缝敏感属性分析
    4.1 地震属性
        4.1.1 地震属性概念和分类
        4.1.2 地震属性提取和优化
        4.1.3 地震属性分析
    4.2 相干体技术
        4.2.1 基本原理
        4.2.2 相干体技术算法
        4.2.3 方差体算法
    4.3 蚂蚁追踪技术
        4.3.1 蚁群算法
        4.3.2 技术流程
    4.4 裂缝敏感属性分析
        4.4.1 层位精细化解释
        4.4.2 常规属性分析
        4.4.3 多属性结合分析
        4.4.4 蚂蚁体属性分析
        4.4.5 方法对比分析
5 研究区裂缝平面分布及认识
    5.1 裂缝平面分布
    5.2 裂缝发育情况对含气性的影响
    5.3 裂缝形成期次分析
    5.4 裂缝分区
6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应用声波全波列测井计算裂缝性含气储层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气层的定性识别方法[1~3]
    1.1 纵波首波幅度法
    1.2 基于纵波的横波时差重叠法
    1.3 纵横波速度比法
    1.4 纵波等效弹性模量差比法
    1.5 基于声波的三孔隙度重叠法
2 裂缝性含气储层参数计算方法
    2.1 计算孔隙度的声波测井法
    2.2 计算含气饱和度[6]的弹性模量差比法
    2.3 渗透率的斯通利波计算法
3 应用实例分析
4 结束语

四、“差比法”的证明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图像中提取车辆目标的尺度问题研究[D]. 郭甜甜.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2]地震资料频变属性在非常规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沙一下白云质泥岩裂缝油藏为例[J]. 刘显英.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3)
  • [3]几种有效的测井找气方法[J]. 谭廷栋. 地球物理学报, 1992(01)
  • [4]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以东营凹陷伸展断裂带为例[D]. 郭旭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地震资料频变属性在非常规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A]. 邓明霞,段晓燕. 2019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9
  • [6]热加工图绘制新方法及应用研究[D]. 李春阳. 燕山大学, 2012(08)
  • [7]位场数据处理的高精度方法研究及应用[D]. 王彦国. 吉林大学, 2013(08)
  • [8]“差比法”的证明及应用[J]. 黄志海. 小学教学研究, 1991(01)
  • [9]页岩储层构造缝识别与研究[D]. 陈泓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10]应用声波全波列测井计算裂缝性含气储层参数[J]. 孙建孟,韩成,马建海,李召成. 石油物探, 2003(04)

标签:;  ;  ;  ;  

“差比法”的证明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