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邢宇瑞,王晓霞,吴鑫磊[1](2022)在《戊酸雌二醇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10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宫内内分泌环境、止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与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8.8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可通过改善无排卵型功血患者的子宫内分泌环境,调节子宫内膜厚度,有效止血,改善贫血,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赵璟文,邰迎春,范可辽,石晓琳,刘振国[2](2021)在《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给大鼠连续21 d灌胃戊酸雌二醇的方法制备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制备成功后,按随机法再均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和治疗组,其中阳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7 d。计算各组大鼠的子宫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 E2)和孕酮(progestone,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两个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比空白组显着性减少(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表达量比空白组均显着性升高(P<0.05)。给药后,治疗组和阳性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子宫内膜MMP-9和VEGF的表达量有关。
王芳芳[3](2021)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口服加味固冲汤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宫血停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止血疗效(开始服药至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Ca2+含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疗效,但加味固冲汤组疾病疗效较宫血停颗粒组疗效更佳。2.证候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证候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但加味固冲汤组的作用优于宫血停颗粒组。3.观测指标变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RBC、HGB、血清钙离子均提高(P<0.05),PT、APTT、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上述观察指标,但加味固冲汤组均较宫血停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止血时间: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所需止血天数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止血效果好。5.安全性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固冲汤能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促进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增加血清Ca2+水平,缩短凝血时间促凝血,纠正贫血,缩短所需止血天数,止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杨怡雯[4](2020)在《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的发病因素及其中医证型与体质相关性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可能诱发无排卵型AUB-O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易感体质与常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有利于预防无排卵型AUB-O的发生,并为临床开展无排卵型AUB-O的个体化治疗及从调整中医体质以治疗无排卵型AUB-O寻求流行病学依据,为开展无排卵型AUB-O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查阅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向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符合无排卵型AUB-O诊断及纳入标准的病例组发放157份调查问卷,回收136份有效问卷,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相仿的月经正常者,共发放14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将收集到的数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得出无排卵型AUB-O的可能发病因素及易感体质,病例组组内对比分析得出证候与体质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病例组发放157份调查问卷,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143份,两组均回收有效问卷各136份。1.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一般情况方面(BMI>24、职业以体力为主)有显着差异(P<0.01)。2.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既往月经(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与生殖活动方面(妊娠次数、流产次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饮食习惯(偏嗜酸性、辛辣食物)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4.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情志变化(急躁易怒)上(P<0.01)有显着性差异。5.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睡眠时长方面P<0.01及睡眠质量P<0.01、生活压力较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直系亲属有异常子宫出血史上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无排卵型AUB-O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甲状腺疾病及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8.136例无排卵型AUB-O中,气虚质最多,共48例,占32.3%,阳虚质次之,共27例,占19.9%,气郁质共16例,占11.8%;136例健康组中,平和质最多,共97例,占71.3%,偏颇体质较少。9.在136例无排卵型AUB-O的中医证型分布中,虚证较多,其中脾虚证占大多数,为38.2%,其次为肾气虚证,占20.6%,实证较少,共占19.1%。10.无排卵型AUB-O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P<0.01)。结论:1.无排卵型AUB-O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过高、职业以体力为主、生活压力较大、既往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妊娠次数、流产次数、直系亲属异常子宫出血史、饮食偏嗜酸辣、情志急躁易怒、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达标、既往有甲状腺疾病、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密切相关。2.无排卵型AUB-O的易感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其最常见证型为脾虚证,体质与证型存在相关性。
张滢丹[5](2019)在《《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30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评价,了解其文献发表现状,探讨各方剂临床使用情况,总结药物使用规律,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水平,发现傅氏治崩方剂临床疗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文献学基础。方法利用电子检索搜集近30年(1989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读秀知识库。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文献中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利用Excel分析文献计量学特征,统计分析各方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各方剂药物使用规律和加减变化情况,以率的形式表现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利用Weka3.8软件进行关联规则的分析;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文献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下载文献234篇,通过精读全文,按照排除标准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剔除,剩余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116篇,其中临床试验76篇,临证经验40篇;期刊论文106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会议论文4篇,报纸1篇;期刊论文共涉及64种期刊,核心期刊20种,文献39篇,非核心期刊44种,文献67篇。2篇文献得到基金支持。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作者单位以省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为主,作者单位共涉及28个地区,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2.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纳入文献116篇,傅氏治崩方剂共使用139次,其中:固本止崩汤71篇文献,使用89次;逐瘀止血汤17篇文献,使用18次;加减当归补血汤9篇文献,使用16次;引精止血汤9篇文献,使用9次;清海丸6篇文献,使用8次;固气汤5篇文献,使用6次;平肝开郁止血汤3篇文献,使用3次。文献中,固本止崩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加减当归补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崩漏;固气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型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引精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气虚型交感出血、男性性交后出血;平肝开郁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肝郁型崩漏;逐瘀止血汤用于治疗血瘀型崩漏、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异常;清海丸用于治疗阴虚型崩漏。各方剂治疗疾病及证型与傅山原文相符,又有所创新。各方剂治疗不同疾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但其产生疗效的机理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方剂使用方法以单纯口服中药汤剂为主,部分使用其他方法联合治疗。3.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方剂使用均以原方药物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进行一定的增删,新增药多为对证用药和辅助止血用药,炮制药物多为炭药。固气汤、平肝开郁止血汤、清海丸使用次数少,用药分析结果意义不大,研究存在较大空缺。4.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共24篇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质量评价,整体研究水平较低,主要问题有: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缺乏预试验和样本量估计,缺乏伦理学思维,随机化水平低,盲法缺失,干预措施标准化水平不高,缺少合并用药规定,治疗时长不统一,结局指标测量方法不统一,缺乏安全性考虑,随访记录较少。在组间均衡性比较、疗效评价内容、统计学方法记录等方面较为完善。试验的理论依据呈现两极分化;在对照组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5.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较高;固本止崩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现状表现为:1.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较少,核心期刊文献较少;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和科研基金支持;临床报道的方剂集中在固本止崩汤,其他方剂的相关研究偏少。2.傅氏治崩方剂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种妇科血证,表现出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使用既传承了傅山治崩思想,同时有一定的创新。3.各方剂在临床主要为原方使用,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有一定的药物加减,炮制药物多为炭药,以加强止血作用。4.临床研究质量整体偏低;meta分析文献偏倚风险高,异质性大,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发表,为临床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5.在固本止崩汤的治疗机理、逐瘀止血汤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月经异常等多个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张文婵[6](2019)在《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研读总结《景岳全书·妇人规》相关学术思想、临证特色与组方用药特点,结合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病特点,凝练健脾补肾理论特色,传承中医妇科经典学术思想。2.基于健脾补肾理论,结合导师武权生教授关于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学术理论及临证特色,观察健脾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1.利用Excel 2007建立“《景岳全书·妇人规》所列方剂及药物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归纳其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对药物和组方进行分析,总结凝练有关中医妇科基本理论与特色。2.将门诊收集的60例脾肾气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肾方联合优思悦)和对照组(优思悦),每组各30例,均治疗1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药物的近期止血疗效、调经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观察两组治疗3月后、停药3月的复发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文献研究中,123首方剂用于经脉类篇,45首出自《新方八阵》,29首出自《古方八阵》,49首出自《妇人规古方》。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补阵,共35首,热阵、因阵次之,各9首。共用药物117味,以甘温、甘平、辛甘味药物为常用;归经上,归脾肾经较多;功效分类上,补益类药物使用较多;由此可知景岳在治疗月经病时以脾肾为本,气血为治,健脾补肾为要。通过研究总结出景岳健脾补肾理论,以其为指导遣方用药,观察临床疗效,得出结论。2.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程、病情程度、阴道出血天数、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具有可比性。3.近期止血疗效:治疗1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治疗3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4.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3月,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1%,与对照组7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治疗后所有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5.实验室指标:治疗3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治疗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PT、APTT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对照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6.调经疗效比较:治疗3月,以月经的经期、经量、周期三方面评价两组调经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7.复发率比较:以月经经量、经期、周期紊乱为指标观察疾病复发情况,治疗3月治疗组复发率23.3%,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停药3月,治疗组复发率1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结论: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结合西药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在改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调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吴沛娟[7](2019)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日后预防与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在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入院、符合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33例AUB-O患者与在四川省中医院和成都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20例血清性激素水平无异常且平素月经规律、经、量、色、质均正常的女性,采用当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填写《中医证型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将所搜集的两组资料录入Excel形成原始数据库,进行初始统计、频数分布及量表制作,运用SPSS 24.0进行分析。结果:1、AUB-O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归为五类,其中肝郁血瘀证人数最多,占比26.3%,其后依次为肾阴虚夹湿热证(24.1%)>脾肾两虚证(18.8%)>肾虚血瘀证(17.3%)>肝郁脾虚证(13.5%)。2、在大五人格问卷的调查中显示:AUB-O患者与对照组在神经质、严谨性及外向性人格特征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B-O患者神经质、严谨性得分较高,对照组外向性人格得分较高。3、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内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子宫内膜厚度≤0.5cm以脾肾两虚证多见,0.6-1.0cm以肾阴虚夹湿热证多见,>1.1cm以肝郁血瘀证多见。4、AUB-O患者中不同人格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质以肝郁血瘀证(50%)为主;外向性以肝郁脾虚证(37.5%)、肾阴虚夹湿热证(29.2%)为主;开放性以肾阴虚夹湿热证(30.8%)为主;宜人性以脾肾两虚证(47.8%)为主;严谨性以肾虚血瘀证(41.0%)为主。5、AUB-O患者与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日常压力、怀孕次数、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潮年龄和职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133例AUB-O患者中,80例为首次发病(60.2%),53例为复发(39.8%)。复发患者中曾行诊刮术与未行诊刮术的人数分别为24例(45.3%)、29例(54.7%)。结论:本组病例及本次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压力大、入睡时间晚、怀孕与流产次数多、BMI过高是AUB-O发病的影响因素。(2)AUB-O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肾阴虚夹湿热证、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证。(3)AUB-O患者以严谨性、神经质人格特征居多。(4)AUB-O患者中,不同人格特征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肝郁血瘀与神经质人格有相关性,脾肾两虚证与宜人性人格具有相关性,肾虚血瘀证与严谨性人格有相关性,肾阴虚夹湿热证与外向性、开放性人格具有相关性。
王学梅[8](2018)在《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崩漏提供可供临床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谢萍教授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门诊病例6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记录详细完整的病例,提取相关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止血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止血时间等进行整理及统计,归纳总结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止时服中药剂数均值为6.95剂。(2)止血疗效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3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5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86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服中药剂数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时间长短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1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分析: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患者出血期,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血止时服中药剂数的均值为6.95剂,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薄与止血疗效无相关性,出血时间长短和服中药剂数之间无相关性,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其服中药剂数呈增加趋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潘虹虹,王小曼,牛向馨[9](2017)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1例临床近远期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102例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1例,采用黄体酮胶囊口服,观察组51例,采用益气化瘀方和补肾固冲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19.61%、总有效率84.31%,观察组治愈率41.18%、总有效率96.08%,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在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素A2上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血浆P浓度、D-二聚体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血栓素A2、D-二聚体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P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53%、9.8%,观察组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1.9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流血、流血次数、小腹疼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单项临床症状总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丁宁敏[10](2016)在《健脾补肾法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经过相关系统检查符合本研究的门诊及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健脾补肾方联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予妈富隆治疗,分别用药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的止血效果、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检测两组HB、RBC、PLT的含量及FSH、LH、E2、P的改变情况等。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观察月经情况并于随访结束时再次检测FSH、LH、E2、P的水平。最后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止血效果的比较:治疗组平均止血天数为4.70士2.43天,对照组平均止血天数为5.06士2.55天,两组治疗后均能缩短阴道流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2)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改变情况:治疗组治愈18例(60%)、显效6例(20%)、有效4例(1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0例(33.3%)、显效7例(23.3%)、有效6例(20%)、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76.67%;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腿软等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P<0.05)。(3)实验室指标检测:治疗后两组HB、RBC、PL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FSH、LH、P均较前增高,E2值较前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停药三个月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4)随访期功血复发情况:治疗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64.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1)健脾补肾方联合妈富隆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的止血调周作用,且其调周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健脾补肾方联合妈富隆在改善中医临床相关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3)健脾补肾方联合妈富隆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水平,改善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4)健脾补肾方联合妈富隆在改善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上,其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戊酸雌二醇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内内分泌环境比较 |
2.3 两组患者止血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Hb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物 |
1.3 实验动物 |
1.4 方法 |
1.4.1 分组和造模 |
1.4.2动物给药 |
1.4.3 计算子宫系数 |
1.4.4 E2和P在血清中的含量测定 |
1.4.5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
1.4.6 MMP-9和VEGF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子宫系数的影响 |
2.2 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血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 |
2.3 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2.4 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及VEGF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
2. 加味固冲汤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
3. 加味固冲汤止血机制的探讨 |
4. 疗效评价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B 综述 中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的发病因素及其中医证型与体质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案与方法 |
结果 |
1.单因素影响 |
2.无排卵型AUB-O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 |
3.小结 |
讨论 |
1.无排卵型AUB-O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
2.相关体质调查与分析 |
3.体质与证型相关性调查与分析 |
4.无排卵型AUB-O相关防治思路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调查研究量表 |
体质类型判定表 |
中医证候评定表 |
综述 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一、西医研究进展 |
二、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中名词说明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文献筛选与整理 |
1.6 建立数据库 |
1.7 数据规范化处理 |
1.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
2.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 |
2.3 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 |
2.4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
2.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3 讨论 |
3.1 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讨论 |
3.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结果讨论 |
3.3 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结果讨论 |
3.4 傅氏治崩方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讨论 |
3.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讨论 |
3.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景岳全书·妇人规》简介及方药在治疗月经病中的应用 |
1 张景岳生平及其着作 |
2 张景岳对月经病的认识 |
2.1 月经病产生的机理 |
2.2 以脾肾为主的月经病的辨治 |
2.3 崩漏的诊疗 |
3 《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病的方药分析 |
3.1 方阵分析 |
3.2 治疗月经病药物分析 |
4 方剂应用分析 |
4.1 气虚 |
4.2 血虚 |
4.3 气血两虚 |
4.4 脾虚 |
4.5 肾虚 |
5 分析与讨论 |
5.1 结果分析 |
5.2 健脾补肾理论对月经病的指导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临床疗效结果 |
3.3 实验室指标结果 |
3.4 复发率观察 |
3.5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1 健脾补肾法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探讨 |
1.1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
1.2 健脾补肾法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
1.3 武权生教授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证经验 |
2 健脾补肾方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药组方分析及药理作用 |
2.1 组方基本结构分析 |
2.2 组方中单味药介绍 |
2.3 组方中药对药组的使用 |
3 优思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4 临床疗效分析 |
4.1 健脾补肾方与优思悦的止血疗效比较 |
4.2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4.3 调经疗效比较 |
4.4 复发率比较 |
4.5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
5 健脾补肾方作用机制探讨 |
5.1 改善贫血 |
5.2 改善凝血功能 |
5.3 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1 崩漏的中医研究概况 |
1.1 中医对崩漏的认识 |
1.2 崩漏的病因病机 |
1.3 崩漏的治疗 |
2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西医研究概况 |
2.1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西医学病因病理 |
2.2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
(7)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标准 |
1.3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调查表 |
2.2 调查方法 |
2.3 病例质量控制 |
2.4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分布 |
3.1.1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3.1.2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初潮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3.1.3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职业分布情况比较 |
3.1.4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入睡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
3.1.5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日常压力分布情况比较 |
3.1.6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孕产史分布比较 |
3.1.7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体重指数(BMI)分布情况比较 |
3.2 AUB-O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 |
3.2.1 AUB-O患者出血诱因及加重因素分布情况 |
3.2.2 AUB-O患者是否复发分布情况 |
3.2.3 AUB-O患者诊刮与复发情况 |
3.3 AUB-O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
3.3.1 AUB-O患者中医证型聚类分析结果 |
3.3.2 AUB-O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3.3 AUB-O患者病位分布情况 |
3.3.4 AUB-O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 |
3.3.5 AUB-O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3.6 AUB-O患者首次发病、复发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 |
3.4 AUB-O患者人格特征分布情况 |
3.4.1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格特征分布 |
3.4.2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大五人格得分情况比较 |
3.5 AUB-O患者大五人格分型与中医证型比较 |
4 讨论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1.1 AUB-O患者发病年龄、职业属性分布探讨 |
4.1.2 入睡时间晚、日常压力大可能是AUB-O的影响因素 |
4.1.3 怀孕与流产次数多可能是AUB-O发病的影响因素 |
4.1.4 体重指数(BMI)过高可能是AUB-O的影响因素 |
4.1.5 AUB-O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 |
4.2 AUB-O患者中医证型结果分析 |
4.3 AUB-O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4.4 AUB-O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4.5 AUB-O患者大五人格问卷调查情况 |
4.5.1 大五人格量表的应用 |
4.5.2 AUB-O患者大五人格特点 |
4.6 AUB-O患者人格特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讨论 |
4.7 肝在从精神情志方面治疗AUB-O中的重要性 |
5 结论 |
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调查表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
(8)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理论基础 |
1.1 瘀血产生的机制 |
1.1.1 气虚致瘀 |
1.1.2 肾虚致瘀 |
1.1.3 因寒致瘀 |
1.1.4 因热致瘀 |
1.1.5 气滞致瘀 |
1.2 中医学对瘀血致崩的认识 |
1.2.1 离经之血即是瘀血 |
1.2.2 瘀血导致冲任失约,胞宫藏泻失职 |
1.2.3 瘀血导致崩漏反复发作 |
1.3 崩漏出血期的治疗 |
1.3.1 治以塞流 |
1.3.2 重视通因通用 |
1.4 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立论依据 |
1.5 逐瘀止血汤的研究 |
1.6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辩证标准 |
1.2.3 症状评分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5.1 治疗药物 |
1.5.2 服药方法及疗程 |
1.6 观察项目 |
1.6.1 一般观察指标 |
1.6.2 安全性指标 |
1.6.3 疗效观察指标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1.7.1 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数据预处理 |
2.2 统计学方法 |
2.3 数据挖掘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年龄状况 |
3.1.1.1 平均年龄 |
3.1.1.2 年龄分布 |
3.1.1.3 年龄段分布 |
3.1.2 病程状况 |
3.1.2.1 平均病程 |
3.1.2.2 病程分布 |
3.1.3 婚姻状况 |
3.1.4 既往诊刮状况 |
3.1.4.1 既往诊刮情况分布 |
3.1.4.2 既往诊刮与年龄段分布 |
3.1.4.3 既往诊刮病理与年龄段分布 |
3.1.5 诊前月经周期状况 |
3.1.6 阴道出血状况 |
3.1.6.1 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分布 |
3.1.6.2 此次阴道出血总量分布 |
3.1.6.3 就诊时阴道出血情况分布 |
3.2 治疗结果 |
3.2.1 临床疗效分析 |
3.2.1.1 止血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 |
3.2.1.2 止血疗效分布 |
3.2.1.3 治疗前后中医次证分布 |
3.2.1.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 |
3.2.1.5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
3.2.1.6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 |
3.2.1.7 服中药剂数和平均服中药剂数 |
3.2.2 止血疗效分析 |
3.2.2.1 患病病程和止血疗效 |
3.2.2.2 年龄段和止血疗效 |
3.2.2.3 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
3.2.3 服中药剂数分析 |
3.2.3.1 患病病程和服中药剂数 |
3.2.3.2 出血时间和服中药剂数 |
3.2.3.3 子宫内膜厚度和服中药剂数 |
3.3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1.1 年龄状况 |
4.1.2 病程状况 |
4.1.3 婚姻状况 |
4.1.4 既往诊刮状况 |
4.1.5 月经周期状况、阴道出血状况 |
4.2 治疗结果分析 |
4.2.1 止血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止血疗效 |
4.2.2 治疗前后次证分布情况、次证疗效分析 |
4.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 |
4.2.4 服中药剂数及平均服中药剂数 |
4.2.5 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
4.2.6 患病病程、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 |
4.3 安全性分析 |
4.4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治疗崩漏出血期作用机制的探讨 |
4.5 导师逐瘀止崩法小结 |
4.6 典型病案分析 |
结论 |
创新、不足与展望 |
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2 本课题的不足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回顾性调查表 |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9)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1例临床近远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剔出、脱落和中止标准 |
1.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终止试验条件 |
1.6 不良反应观察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后单项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3 讨论 |
(10)健脾补肾法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1.4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平行选择阳性对照药物 |
2.2 所用药物 |
2.3 服药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观察 |
3.3 随访期观察 |
4. 疗效标准 |
4.1 近期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
4.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4.3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 |
2. 两组患者发病的病程长短及平均病程比较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流血天数比较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的比较 |
5. 两组用药后止血疗效比较 |
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情况 |
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8.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9. 两组治疗前后卵泡期的激素变化 |
10. 两组治疗前后HB、RBC、PLT水平比较 |
11. 随访情况 |
12.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1. 中医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
1.1 中医病机 |
1.2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机理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
3. 立法谴方的依据 |
3.1 妈富隆的药理机制 |
3.2 健脾补肾方的组方分析 |
3.3 健脾补肾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4.1 对近期止血疗效的分析 |
4.2 对中医症候影响的分析 |
4.3 对HB、RBC、PLT影响的分析 |
4.4 对卵巢内分泌影响的分析 |
5.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历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戊酸雌二醇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 陈晨,邢宇瑞,王晓霞,吴鑫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22(01)
- [2]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 赵璟文,邰迎春,范可辽,石晓琳,刘振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23)
- [3]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王芳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的发病因素及其中医证型与体质相关性的调查研究[D]. 杨怡雯.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D]. 张滢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张文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 吴沛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D]. 王学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1例临床近远期疗效研究[J]. 潘虹虹,王小曼,牛向馨. 世界中医药, 2017(02)
- [10]健脾补肾法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丁宁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