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论文文献综述)
余晓艳,吴国忠,何雪梅[1](1996)在《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文中指出蓝宝石是指除中等浅红色到暗红色至紫红色以外的宝石级刚玉品种,它同钻石、祖母绿、红宝石一起,并称"四大宝石"。天然优质蓝宝石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价格极其昂贵。我国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一些蓝宝石矿床,尤其是山东蓝宝石储量丰富,粒度大,出品率高,引起了宝石地质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不足之处是颜色太深,不经改善处理可以直接进行加工的原料仅占15%左右,自1987年开采以来,很大部分原料销往海外,造
余晓艳,吴国忠,何雪梅[2](1996)在《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文中认为
周浩浩[3](2016)在《桦甸红蓝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红宝石成色机理及改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国际上对于优质红、蓝宝石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加,而优质宝石级的红、蓝宝石产量却愈发稀少。近期在吉林桦甸地区又发现一处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一定蕴藏量的砂矿型刚玉矿床,可喜的是有一些大颗粒的红蓝宝石产出。目前,国内外仅有对其产地特征的探讨,尚未有对其矿物学、宝石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于宝石改善、质量评价方面给出的建议。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宝石分析测试手段,对桦甸红蓝宝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矿物宝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分析该地区红宝石品类的成色机理和影响透明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试验,为红宝石的优化改善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偏光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下的观察,及电子探针实验、X射线能谱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分析:桦甸红宝石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包裹体,如钙铝黄长石、白云母、钛铁矿、含银硫化物等;且红宝石样品中裂理、裂隙发育,其中充填有后生的褐色的“树枝状”、“厥叶状”的暗色杂质。裂理、裂隙及杂质包裹体的存在是影响桦甸红宝石的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结合EPMA、LA-ICP-MS、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EDS实验的测试结果分析桦甸红宝石的成色机理:样品中的Cr元素的平均含量约0.31%,Cr3+的d-d轨道跃迁产生400nm附近的弱吸收带和550nm附近的吸收带,吸收大部分蓝紫光;同时产生693nm处的发射光谱,使红宝石产生红色荧光,这是桦甸红宝石样品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除Cr3+外,还存在一定量的Fe、Ti杂质元素,平均含量分别约0.68%(Fe2O3)和0.02%(TiO2),铁元素以Fe2+和Fe3+形式存在,钛元素主要以Ti4+形式存在,铁、钛离子间易形成Fe2+-Ti4+离子对,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会产生560nm左右宽阔的吸收带,使桦甸红宝石往往呈现紫红色。另外,Fe3+除了自身跃迁致色之外,还会产生O2-→Fe3+的电荷转移吸收,使桦甸红宝石呈黄褐色、褐色色调。红宝石改善实验应均衡考虑实验温度、升降温速率、恒温时间、不同助熔剂的选择,气氛条件、充填材料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效果。
申柯娅,王昶[4](2000)在《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牛晓薇[5](2014)在《山东昌乐蓝宝石的LA-ICP-MS分析及环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前人对山东昌乐蓝宝石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LA-ICP-MS、激光拉曼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山东昌乐蓝宝石环带的分布规律和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昌乐蓝宝石的颜色品种为蓝色、深蓝色、绿蓝色、黄蓝色不均匀分布的双色蓝宝石等,裂理发育,常见环带,多为深浅蓝色相间的平行或角状环带,环带核心接近黑色。内部包裹体包括流体-熔融相包裹体和固态的晶质包裹体,吸收光谱主要为450nm吸收带和460nm吸收线。电子探针和LA-ICP-MS测试表明,整体上,昌乐蓝宝石中杂质含量较低,总含量为1.690.47%,不同颜色环带或双色样品的不同色块上元素含量具有差异,Fe元素是昌乐蓝宝石中含量最高的杂质元素,也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玄武岩型蓝宝石。在环带核心处不仅Fe元素含量最高,痕量元素含量也最高。昌乐蓝宝石中Ga元素含量均高于100ppm。昌乐蓝宝石各环带的拉曼图谱表明,在深浅环带的拉曼谱中Fe2O3引起的谱峰显示较规律的变化,昌乐蓝宝石中Fe可能以Fe3+为主导。昌乐蓝宝石中环带形成的直接原因与Fe3+浓度的波动性变化有关。当蓝宝石的核心部分形成时,处于高温(或高压)环境中,大量Fe和痕量元素处于游离态,此时形成的蓝宝石核心部分就含有较多的Fe及Ni、Cu、Ga、Ta和Ba等元素。当结晶环境的温度(或压力)开始降低,在岩浆中这些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则此时进入蓝宝石晶格中的Fe等元素随之降低,形成环带蓝宝石中的浅色环带。若其母源岩浆的温度(或压力)再次升高,岩浆中重新富集这些元素,形成蓝宝石的深色环带,如此往复,则在蓝宝石外观上形成具有黑色核心的深浅环带。根据昌乐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成分分析,对昌乐蓝宝石的主要吸收谱峰进行归属,可知昌乐蓝宝石样品的颜色主要是Fe3+、Fe2+、Ti4+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徐娅芬[6](2019)在《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蓝宝石的产出地遍布世界各地,最有名的是克什米尔的“矢车菊”蓝宝石,在老挝、缅甸、泰国、马达加斯加、美国、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国家也发现了宝石级的蓝宝石。澳大利亚蓝宝石也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地质学家们对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地质产出已做了详细的研究,而国内有关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较少。澳大利亚蓝宝石的颜色偏深,其颜色主要为深蓝色、墨绿色、深蓝绿色以及不同深浅的褐色,不像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等国家的蓝宝石那样颜色明亮、艳丽,因此十分影响其商业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首先针对近代蓝宝石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颜色成因及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现状等背景知识进行了阐述,明确本次的研究目的是描述澳大利亚蓝宝石详细的宝石学特征并提供一套针对澳大利亚深蓝色蓝宝石的热处理工艺方案。针对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主要是通过常规宝石学仪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现代宝石仪器完成,获得其常规宝石学参数、地质成因、颜色成因等方面的信息。澳大利亚蓝宝石包裹体丰富,含负晶、锆石、角闪石、刚玉、金红石、单质硫、铌铁矿、硬水铝石、透锂长石等,其中铌铁矿表明蓝宝石在生长后期经历了热液交代作用;3310 cm-1的红外吸收峰及微量元素的特征均显示其产自于碱性玄武岩中,随着蓝宝石蓝色调的增加,3310 cm-1的红外吸收峰强度也有所增加;蓝宝石的致色成因与Fe3+d-d跃迁、Fe2+-Ti4+和Fe2+-Fe3+离子对电荷转移直接相关,与Fe2+-Fe3+离子对电荷转移有关的700-1100 nm强吸收带是导致蓝宝石深蓝色调的主要原因,蓝宝石的二色性则与Fe2+-Ti4+和Fe2+-Fe3+两类离子对在垂直和平行C轴方向上的数量和重叠程度有关。针对澳大利亚深蓝色调蓝宝石的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恒温温度、热处理气氛以及添加剂等热处理参数条件,改变蓝宝石晶格中微量元素离子的价态、数量或占位,从而探索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热处理实验研究表明,在还原环境下600℃-800℃恒温12小时不利于改善蓝宝石的深蓝色调;在添加碳粉或开放环境下600-1300℃恒温12小时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蓝宝石的深蓝色调,当热处理温度高于1400℃时蓝宝石深蓝色调增强,但碳粉创造的气氛环境难以掌控;在开放环境下添加Al(OH)3和TiO2粉末以1300℃恒温12小时后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蓝宝石的深蓝色调明显减弱且颜色变得更加明亮。
刘昱坤,王久华,王阳明[7](2014)在《山东省星光蓝宝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昌乐是蓝宝石的主要产地之一。本文介绍了山东星光蓝宝石的特点,阐述了蓝宝石呈现星光与呈现光斑的机理,列举了使蓝宝石产生星光的针状包体的种类,论述了山东星光蓝宝石的性质特征、新发现致色离子类别、发光性、黄色变色蓝宝石及引起蓝宝石变色的元素以及星光蓝宝石分类、分级、评价原则。
张世宏,丘志力[8](2003)在《等离子体技术在山东蓝宝石改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较难改色的山东蓝宝石进行改色实验 ,样品在温度低于 80 0℃条件下处理 4h后 ,蓝宝石透射光谱曲线的主、次峰波长的峰值增至原来的 1 4~ 3 4倍 ,主、次峰波长向蓝紫波段 (即短波方向 )前移 ,显示出山东蓝宝石的透明度提高 ,颜色的色度变得纯正。实验表明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宝石改色工艺的效果是明显的。和其它改色方法相比 ,等离子体技术有使改色处理温度大大降低 ,时间缩短 ,效果显着 ,节能、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表明该方法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改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原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周卫,侯悦,杜光庭[9](1996)在《山东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道了山东蓝宝石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和优化处理结果。中子活化分析得出,平均全铁含量约为1%,钛约为0.04%。穆斯堡尔谱学分析表明,大多数铁处于二价态。高压电子显微镜分析给出四种原生包体:钛铁矿FeOTiO2,假板钛矿Fe2TiO5,钙钛矿CaTiO3及非晶态相。优化处理实践证明,经高温氧化处理后,山东蓝宝石的品质能够得到显着改善,表现为透明度提高,颜色变浅。相应的部分内在变化为Fe2+/Fe3+值降低,非晶态相初晶化,钛铁矿FeOTiO2消失,析出钛酸铝Al2TiO5和铁铝氧化物Al2O3Fe2O3。要获得纯正的蓝色,须严格控制处理温度和相应的氧分压,尽量使Fe2+/Fe3+值趋近于1。为获得优质蓝宝石,应对黑色本底作深入研究。
谢艳[10](2017)在《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珠宝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珠宝消费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铂金、黄金消费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和钻石市场。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世界奢侈品品牌企业全球布局和国际贵金属市场走向及价格趋势。通过文献和市场调研发现,我国珠宝产业研究尚浅,往往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尤其对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鲜有人提及。选择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可以为保障我国珠宝产业向着更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我国珠宝产业投资者进行初级投资评价,以及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论文梳理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总结了我国宝玉石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论述了我国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新的发展模式和趋势,通过统计学与数据分析法剖析了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国际贸易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给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概率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找出区域或国家间竞争力强弱或优劣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出了一套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接着,通过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分别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产业等角度提出了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1)珠宝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本国(或本地区)珠宝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珠宝首饰产品,提供各种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占取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一种现实竞争力,持续发展的能力。(2)我国珠宝产业整体规模大,企业数量多,门店覆盖面广;近三年珠宝首饰进口额呈激增态势,而出口总额呈快速衰减现象。我国主要进口国家不稳定,仅南非蝉联第一或第二位,瑞士于2016年首次跃居我国进口国第一位;我国珠宝首饰主要出口地为香港和美国。(3)中国和印度的综合得分分别59.554、50.477,我国的整体情况好于印度,更具有竞争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珠宝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75.843、70.703、65.537,珠三角综合情况最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相对较差。
二、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3)桦甸红蓝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红宝石成色机理及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
第二章 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
2.1 区域概况 |
2.2 矿床特征 |
2.2.1 地质构造特征 |
2.2.2 刚玉砂矿类型 |
2.2.3 矿层的赋存状态 |
2.3 岩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
2.3.1 矿区岩石类型 |
2.3.2 沉积物矿物种类及特征 |
2.4 矿床成因探讨 |
2.4.1 刚玉砂矿成因类型 |
2.4.2 原生矿探讨 |
2.4.3 次生矿形成分析 |
2.5 产出特征及找矿方向 |
2.6 小结 |
第三章 宝石学特征研究 |
3.1 实验样品 |
3.2 宝石学特征 |
3.2.1 形态及粒径大小 |
3.2.2 颜色及多色性 |
3.2.3 透明度及影响因素 |
3.2.4 包裹体特征 |
3.2.5 相对密度 |
3.2.6 摩氏硬度 |
3.2.7 紫外荧光 |
3.3 小结 |
第四章 矿物组成与结构特征研究 |
4.1 显微薄片观察 |
4.1.1 偏光显微镜下矿物组成 |
4.1.2 讨论 |
4.2 扫描电镜下观察 |
4.2.1 实验方法和测试条件 |
4.2.2 显微结构分析 |
4.2.3 讨论 |
4.3 小结 |
第五章 化学成分与谱学特征分析 |
5.1 电子探针(EPMA)分析 |
5.1.1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5.1.2 电子探针结果分析 |
5.2 红外光谱分析 |
5.2.1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5.2.2 实验数据分析 |
5.3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5.3.1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5.3.2 实验数据分析 |
5.4 LA-ICP-MS分析 |
5.4.1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5.4.2 实验数据分析 |
5.5 X射线能谱(EDS)分析 |
5.5.1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5.5.2 实验数据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桦甸红宝石成色机理研究 |
6.1 宝石颜色成因概述 |
6.2 桦甸红宝石的成色机理探讨 |
6.3 小结 |
第七章 桦甸红宝石的透明度影响因素分析 |
7.1 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影响 |
7.1.1 杂质化学元素的影响 |
7.1.2 间隙杂质元素 |
7.1.3 包裹体的类型及对透明度的影响 |
7.2 裂理与聚片双晶的影响 |
7.3 应力裂隙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八章 桦甸红宝石的改善工艺研究 |
8.1 宝石改善工艺技术的现状 |
8.2 实验方案与流程 |
8.2.1 实验原理 |
8.2.2 实验方案 |
8.2.3 实验流程 |
8.2.4 实验材料与设备 |
8.3 实验工艺过程及结果分析 |
8.3.1 化学试剂的选择分析 |
8.3.2 几组试验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
8.4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 |
1.1 金刚石资源与矿床研究 |
1.2 红宝石和蓝宝石 |
1.3 祖母绿 |
1.4 翡 翠 |
1.5 其它宝石 |
1.6 珍 珠 |
2 现代宝石学的研究重点 |
2.1 宝石鉴定 |
2.2 人工合成宝石技术与工艺 |
2.3 宝石的优化处理技术 |
3 中国宝石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
(5)山东昌乐蓝宝石的LA-ICP-MS分析及环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蓝宝石的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山东昌乐地区蓝宝石的地质背景 |
2.1 山东昌乐地区的地层特征 |
2.2 山东昌乐地区的构造特征 |
第3章 山东昌乐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 |
3.1 昌乐蓝宝石的形态 |
3.2 昌乐蓝宝石的颜色和多色性 |
3.3 透明度和光泽 |
3.4 折射率和比重 |
3.5 山东刚玉中包裹体的形态特征 |
3.6 手持式分光镜测试 |
3.7 小结 |
第4章 昌乐蓝宝石环带的电子探针分析 |
4.1 测试仪器及测试条件 |
4.2 电子探针测试结果分析 |
第5章 昌乐蓝宝石环带的 LA-ICP-MS 分析 |
5.1 LA-ICP-MS 测试的基本原理 |
5.2 测试条件 |
5.3 LA-ICP-MS 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
5.4 产地特征的讨论 |
5.5 成因讨论 |
第6章 昌乐蓝宝石的拉曼光谱分析 |
6.1 拉曼光谱的测试条件 |
6.2 蓝宝石的拉曼振动模式 |
6.3 拉曼光谱分析 |
6.4 小结 |
第7章 昌乐蓝宝石的致色机理分析 |
7.1 前人关于蓝宝石致色机理的研究现状 |
7.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条件 |
7.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 |
7.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蓝宝石的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研究现状 |
1.3 蓝宝石颜色成因方面的研究现状 |
1.4 蓝宝石的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澳大利亚蓝宝石的矿床概况和宝石学特征 |
2.1 澳大利亚蓝宝石矿床地质概况 |
2.2 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基础宝石学参数 |
2.3 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包裹体特征 |
2.2.1 拉曼光谱测试原理及条件 |
2.2.2 澳大利亚蓝宝石包裹体种类 |
2.2.3 小结 |
第三章 谱学特征及化学成分分析 |
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3.1.1 红外光谱测试原理及条件 |
3.1.2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3.1.3 小结 |
3.2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3.2.1 蓝宝石的拉曼光谱测试条件 |
3.2.2 蓝宝石的拉曼光谱分析 |
3.3 化学成分分析 |
3.3.1 LA-ICP-MS测试基本原理及条件 |
3.3.2 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
3.3.3 澳大利亚蓝宝石不同色区的微量元素分析 |
3.3.4 微量元素可以用于成因类型分析 |
3.3.5 微量元素可以用于不同产地蓝宝石的区分 |
3.3.6 小结 |
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3.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原理 |
3.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仪器及条件 |
3.4.3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及分析 |
3.4.4 小结 |
第四章 澳大利亚蓝宝石的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 |
4.1 热处理改色原理及目的 |
4.2 热处理实验设备及方案 |
4.2.1 热处理实验设备 |
4.2.2 热处理实验方案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1 恒温温度和热处理气氛对热处理结果的影响 |
4.3.2 添加剂对热处理结果的影响 |
4.3.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8)等离子体技术在山东蓝宝石改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东蓝宝石改色 |
2 样品与方法 |
(1) 样品: |
(2) 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10)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1 珠宝产业研究现状 |
1.2.2 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主要工作量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
2.1.1 产业及珠宝产业概念 |
2.1.2 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 |
2.1.3 珠宝产业竞争力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3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 |
3.1 国内外珠宝玉石资源概况 |
3.1.1 国外珠宝玉石资源 |
3.1.2 国内珠宝玉石资源 |
3.2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
3.3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状况 |
3.3.1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政策及环境 |
3.3.2 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分析 |
3.3.3 我国珠宝进出口贸易分析 |
3.3.4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模式和趋势 |
3.3.5 我国珠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小结 |
第四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
4.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
4.1.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4.1.2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的目的 |
4.1.3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4.3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
4.4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5.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层次分析 |
5.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评价对比研究 |
5.2.1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背景介绍 |
5.2.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的模糊综合评价 |
5.3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对比研究 |
5.3.1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指标要素分析 |
5.3.2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
6.1 从资源方面来看,要重视珠宝玉石的储备和勘查 |
6.2 从产业角度来看,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携手 |
6.2.1 强化政策制度规范与扶持 |
6.2.2 加强行业创新能力 |
6.2.3 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根本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表 |
四、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J]. 余晓艳,吴国忠,何雪梅. 矿床地质, 1996(S1)
- [2]山东蓝宝石的成色机理及改善[J]. 余晓艳,吴国忠,何雪梅. 矿床地质, 1996(S2)
- [3]桦甸红蓝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红宝石成色机理及改善研究[D]. 周浩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4]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J]. 申柯娅,王昶. 矿物学报, 2000(04)
- [5]山东昌乐蓝宝石的LA-ICP-MS分析及环带研究[D]. 牛晓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10)
- [6]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D]. 徐娅芬.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7]山东省星光蓝宝石研究[J]. 刘昱坤,王久华,王阳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S2)
- [8]等离子体技术在山东蓝宝石改色中的应用[J]. 张世宏,丘志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 [9]山东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研究[J]. 周卫,侯悦,杜光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11)
- [10]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 谢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