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温度和相当位温查算表(论文文献综述)
王林[1](2021)在《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的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0.1°×0.1°)、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1°×1°)、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观测和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6年4月13日前后发生在华南的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进行了动力和热力环境条件分析,并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飑线形成前,对流层高层有急流,华南位于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高空辐散。高空有弱槽存在,并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槽发展。近地面上有低压系统控制,并且有风场的辐合,加强了抬升运动。(2)与以往的飑线过程相比,此次飑线过程中,升尺度阶段有效位能较初始对流阶段要高,但是整个华南地区对流有效位能处于中低水平。除了天气尺度系统的影响,多种中尺条件的配合对这次飑线升尺度发展很有利。低层的垂直风切变、低位涡和较高温度递减率是触发条件,提供了一定的不稳定条件和抬升条件。低层风场转向,垂直风切变加强,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后部入流的加深加剧了不稳定和垂直抬升运动,是促进β中尺度飑线升尺度的重要条件。冷池在升尺度阶段不明显,但冷池对维持成熟阶段的α中尺度飑线结构很重要。(3)地形影响了飑线的尺度和组织,地形过高使北部对流分散。地形可以改变水平流场、水汽场、垂直运动以及低层的垂直风切变,主要体现在:无地形阻挡有利于急流的北进,水汽输送更为便利;一定的地形高度对低层的垂直运动是有利的,地形过高则减弱了低层垂直运动;地形超过一定高度,低层辐合场也相应的减弱。
吕新刚,周志强[2](2015)在《沙瓦特指数的数值计算方案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比较了三种假相当位温(θse)计算式的精确度,分析了θse对沙瓦特指数(SI)计算的重要影响,提出精度较高的SI计算实用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干绝热过程中位温和比湿守恒性质迭代求解抬升凝结高度处温压变量;计算起始气块的θse;然后基于湿绝热过程假相当位温的守恒性质,采用Stackpole迭代方法计算湿绝热上升到500 hPa的气块温度,进而计算SI。研究发现,θse的误差是SI计算误差的重要来源,采用准确的θse计算方案非常重要。经计算比较,发现θse的Bolton公式和李任承公式计算精度较高,而经典的Rossby公式计算得到的θse表现为系统性偏低,偏低量随气块温湿的增加而增大。相应地,采用Bolton公式计算θse所得到的SI之精度最高,与查表值703个算例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仅0.45℃,李任承公式效果与之接近;而传统的Rossby公式相应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6℃。与前人的SI算例对比表明,本方案计算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预报业务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马旭林,孙丽娜,姜胜,于月明,官元红[3](2015)在《一次江淮强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及其收支特征》文中提出利用高分辨率的WRF模式模拟结果,采用基于格点的湿有效能量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期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能量方程转换项、平流项和垂直输送项对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输送和积聚作用。结果表明,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特征与强暴雨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低层800 h Pa湿有效能量40×104J·h Pa-1·m-2的等值线范围和该等值线伸展至500 h Pa附近可作为判断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暴雨发生前23 h的能量快速积聚及其对暴雨区移向的引导,对强暴雨预报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湿有效能量的水平和垂直输送及转换确保了能量的积聚和对流层中层能量的增加,为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张端禹,李红莉,叶金桃,李淑玲[4](2013)在《一个相对精确计算沙瓦特指数方案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流性天气预报工作中,沙瓦特指数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物理量,准确、快捷计算该指数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干、湿绝热过程相当位温守恒原理,运用David Bolton给出的系列公式计算凝结温度、相当位温,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应用探空资料自动、准确计算沙瓦特指数。11个实例的计算表明,与其他5种沙瓦特指数计算方案相比,新方案计算简洁、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均有所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计算中间过程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和多次近似处理,且抬升凝结温度、相当位温等重要物理量计算比较准确。利用2010—2011年湖北省汉口站MICAPS格式探空资料,对比了查表法与新计算的沙瓦特指数对有、无雷暴天气的预示作用。结果表明:如果规定该指数小于零时有雷暴,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减少雷暴漏报。
申辉,陈光涛[5](2010)在《新津机场雷暴的影响因子与雷暴特征物理量研究》文中指出对1996-2005年期间发生在新津机场雷暴天气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特征分析,归纳出形成新津机场雷暴发生的几种天气形势主要有西南涡、副热带高压、冷锋、青藏高原上空低涡切变四种;把各类不同类型的雷暴进行了归类分析后,发现新津机场的雷暴天气有着普遍性的雷暴天气的特征,有时也呈现出独立的地方性特点,新津机场发生最多的是热力性雷暴;通过对各种雷暴天气预报的判断依据、包括温度场、能量场、稳定度等诊断工具进行地方性检验,总结出目前的各种不稳定度判断指标在新津机场雷暴预报的适用性,筛选出最适合新津机场天气特征的稳定度诊断工具为K指数,且温度场的诊断分析在预报春雷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王学忠,胡邦辉,吕梅,邹力,倪东鸿[6](2009)在《沙瓦特指数的一种迭代算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沙瓦特指数的计算精度,在沙瓦特指数计算方案中引入二分法:先用于计算抬升凝结高度上的要素,进而计算假相当位温,再依据假相当位温守恒性质用于计算500 hPa气块温度。与其他方案对比表明,该迭代算法计算的沙瓦特指数精度较高;与查表法所得的气块温度对比表明,该迭代算法得到的气块温度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36℃,平均误差(-0.68℃)与平均绝对误差(0.69℃)数值接近;迭代算法与查表法之间以系统性偏差为主;此外,该迭代算法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张年成,朱俊峰,陈红萍,郭英莲,葛坤芳[7](2007)在《沙氏指数计算方案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沙氏指数的物理定义出发,给出了计算沙氏指数的4种方案并进行了误差分析。A方案没有考虑水汽凝结潜热,计算结果误差大;B方案虽然考虑水汽凝结潜热,但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湿绝热线的曲率等问题,计算结果虽优于A方案,但误差仍较大;C方案不仅考虑水汽凝结潜热,并从计算方法上作了改进,不仅考虑了湿绝热线的曲率等问题,同时避免了由气压直接求取气温造成误差较大的问题,计算结果优于A、B方案,比较理想,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D方案由假绝热方程经过转化求得上升气块的温度,然后算出沙氏指数,虽然精确,但计算复杂,实际应用较困难。
尹承美,郝传静,刘海燕,梁永礼[8](2005)在《济南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大气环流背景、要素物理量场、单站要素变化、卫星云图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为基础,对2004年7月16~18日济南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动力条件。
龚佃利,边道相[9](2000)在《“8·11”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分析》文中指出通过中尺度模式输出的物理量诊断场资料 ,分析了特大暴雨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辐合区域及降水机制。结果表明 ,本次特大暴雨是在弱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产生 ,通过潜热释放 ,又对大气环境场形成正反馈机制 ,从而使降水加剧。稳定的台风倒槽和中低层切变、强的水汽输送是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重要条件。鲁中山区和胶东半岛特定地形对特大暴雨有重要影响。
高大龙,丁桂芳[10](1994)在《巴盟地区暴雨天气气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盟地区暴雨天气气候分析高大龙,丁桂芳(巴盟气象处)1前言暴雨是巴盟地区夏季小概率突发性事件,从有降水记录以来至1990年的34年间,共发生单站日雨量≥50mm的暴雨以上过程16次。其中最大的一次过程为137.5mm(1983年8月出现在临河)。平均...
二、总温度和相当位温查算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总温度和相当位温查算表(论文提纲范文)
(1)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飑线的研究进展 |
1.2.2 地形影响对流系统的研究 |
1.2.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说明 |
2.2 研究方法 |
2.3 WRF模式和参数化方案介绍 |
2.3.1 模式介绍 |
2.3.2 WRF模式的整体框架介绍 |
2.3.3 数值试验 |
第三章 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模拟效果的检验 |
3.1 雷达回波和探空资料分析 |
3.2 天气尺度背景场的分析 |
3.3 模拟结果的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飑线升尺度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
4.1 中尺度近地面的风场和气压场 |
4.2 不稳定性分析 |
4.2.1 对流有效位能分析 |
4.2.2 位涡场和温度递减率分析 |
4.3 垂直风切变 |
4.4 水汽场和低空急流 |
4.5 垂直结构特征 |
4.6 地面冷池 |
4.7 飑线过程的总结图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岭地形的敏感性试验 |
5.1 敏感性试验设计 |
5.2 控制试验设计 |
5.3 模拟结果的检验 |
5.4 地形对飑线形态的影响 |
5.5 地形对飑线环境场的影响 |
5.5.1 地形对风场的影响 |
5.5.2 地形对水汽场的影响 |
5.5.3 地形对垂直运动和不稳定性的影响 |
5.5.4 地形对低层垂直风切变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
6.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沙瓦特指数的数值计算方案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基本思想 |
2 计算方案设计 |
2.1 求抬升凝结高度处的要素 |
2.2 计算假相当位温 |
2.3 计算抬升气块温度 |
2.4 计算流程以及算例设计 |
3 结论与讨论 |
3.1 抬升凝结高度处的要素 |
3.2 假相当位温 |
3.2.1 三种方案计算结果对比 |
3.2.2 抬升凝结高度气温对θse计算的影响 |
3.3 气块温度和沙氏指数 |
3.3.1 与查算表的比较 |
3.3.2 与历史个例的比较 |
4 结论 |
(3)一次江淮强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及其收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湿有效能量计算方案及其收支方程 |
2 湿有效能量的空间特征 |
2.1 湿有效能量的水平结构 |
2.2 湿有效能量的垂直结构 |
3 湿有效能量及总湿有效能量的时间序列特征 |
4 总湿有效能量收支平衡特征 |
4.1 定性分析 |
4.2 定量特征 |
5 结论与讨论 |
(4)一个相对精确计算沙瓦特指数方案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计算公式 |
2 计算步骤与流程 |
3 计算结果分析 |
4 汉口站应用效果检验 |
4.1 2010—2011年雷暴日应用效果检验 |
4.2 2010—2011年无雷暴日应用效果检验 |
4.3 两种方法预报汉口雷暴效果对比 |
5 结论与讨论 |
(5)新津机场雷暴的影响因子与雷暴特征物理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新津机场雷暴的分类与影响因子分析 |
2.1 热雷暴影响因子分析 |
2.2 地形雷暴影响因子分析 |
2.3 天气系统雷暴的影响因子分析 |
(1) 锋面 |
(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3) 青藏高原上空的低槽、切变线 |
(4) 冷涡 |
3 新津机场雷暴特征物理量分析 |
3.1 温度场的分析 |
3.2 能量分析 |
3.3 稳定度计算 |
4 总结 |
(6)沙瓦特指数的一种迭代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二分法简介 |
2 计算沙瓦特指数的步骤 |
2.1 计算850 hPa比湿 |
2.2 求抬升凝结高度的要素 |
2.3 计算500 hPa的气块温度和沙瓦特指数 |
3 结果分析 |
3.1 与类似方案的比较 |
3.2 与查表法的比较 |
4 结论与讨论 |
四、总温度和相当位温查算表(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D]. 王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2]沙瓦特指数的数值计算方案比较研究[J]. 吕新刚,周志强. 气象, 2015(10)
- [3]一次江淮强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及其收支特征[J]. 马旭林,孙丽娜,姜胜,于月明,官元红.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3)
- [4]一个相对精确计算沙瓦特指数方案的实现[J]. 张端禹,李红莉,叶金桃,李淑玲.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01)
- [5]新津机场雷暴的影响因子与雷暴特征物理量研究[J]. 申辉,陈光涛.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3)
- [6]沙瓦特指数的一种迭代算法[J]. 王学忠,胡邦辉,吕梅,邹力,倪东鸿. 应用气象学报, 2009(04)
- [7]沙氏指数计算方案探讨[J]. 张年成,朱俊峰,陈红萍,郭英莲,葛坤芳. 气象科技, 2007(02)
- [8]济南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A]. 尹承美,郝传静,刘海燕,梁永礼.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5
- [9]“8·11”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分析[J]. 龚佃利,边道相. 山东气象, 2000(02)
- [10]巴盟地区暴雨天气气候分析[J]. 高大龙,丁桂芳. 内蒙古气象, 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