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发以颅神经损害的鼻咽癌(附1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宣璐璐[1](2020)在《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对脑膜癌病累及颅神经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MR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与常规增强扫描序列在诊断脑膜癌病累及颅神经中的区别,探讨3D-BRAVO增强序列在脑膜癌病累及颅神经诊断中的价值及脑膜癌病中受累颅神经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20年03月于中国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进行诊治的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的脑膜癌病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增强扫描序列及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脑膜癌病在两种增强扫描中的特征以及对比各组受累颅神经的检出率。结果在114例脑膜癌病患者中,脑膜异常强化97例,其中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74例,混合型强化11例。影像学中颅神经强化患者有81例,发生率为71.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在脑膜癌病累及颅神经的诊断中,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与常规MR增强扫描序列二者有统计学差异,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优于常规增强扫描序列;本研究显示受累神经中面听神经的发生率为58.77%,三叉神经发生率为47.37%、动眼神经发生率为9.65%、舌下神经发生率为8.77%、视交叉发生率为5.26%、舌咽/迷走/副神经发生率为3.51%、外展神经发生率为0.88%,采用卡方检验,两两对比发现受累的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与余组颅神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脑膜癌病患者数据中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者仅有13例,发生率11.40%。结论在脑膜癌病的显示中,与常规扫描序列相比,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在对颅神经受累病灶的显示更敏感,病灶的检出率更高;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能观察神经的细小病灶,鉴别微小病灶与小血管,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可代替常规扫描序列来进行增强扫描;脑膜癌病中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为主要受累的神经,提示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在诊断脑膜癌病神经受累方面有重要价值。
陶庄[2](2019)在《肝豆汤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比较肝豆汤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CMRI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肝豆汤加味专病、专方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⑴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肝豆状核变性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纳入40例。对照组予以DMPS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方案治疗,观察组则予DMPS、吞咽康复训练联合肝豆汤治疗,治疗方案执行4个疗程。⑵分别于治疗方案的起始前1天、第2疗程末及第4疗程末,对受试者进行吞咽评价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量表、Barthel量表、24h尿铜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⑶所有的受试者在治疗方案启动前完善颅脑核磁共振(CMRI)检查,总结分析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患者CMRI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分析CMRI表现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⑴临床疗效:1)临床总有效率:总疗程末,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65.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47.5%,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2)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较治疗前评分在总疗程末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3)吞咽评价量表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在2疗程末、4疗程末的吞咽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方案启动前均升高显着(p<0.01),2疗程末吞咽评价量表评分在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4疗程末观察组的吞咽评价量表评分上升幅度显着(p<0.01)。4)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比较:观察组2疗程及4疗程末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评分全部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2疗程末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下降明显(p<0.05),4疗程末的观察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下降更加显着(p<0.01)。5)Barthel量表比较:2疗程及4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的Barthel量表评分增加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疗程及4疗程末观察组的Barthel量表评分升高幅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6)标准吞咽评估量表(SSA)比较:治疗前后比较,2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标准吞咽评估量表(SSA)评分均降低(p<0.05),4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标准吞咽评估量表(SSA)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2疗程治疗结束、4疗程治疗结束观察组标准吞咽评估量表(SSA)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7)24h尿铜比较:2疗程及4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24h尿铜增加幅度均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CMRI分析:93.8%(75例)的受试者CMRI检查可见有异常信号影,大脑皮层下、额叶、丘脑、脑干、基底节区为异常信号影的多发部位,尤其以基底节区最为显着、多见;异常信号影多以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多见,仅少数病灶为高低混杂信号影,异常信号部位数目较多是壳核(82.5%)、脑干(50.0%)、丘脑(46.3%)、额叶(27.5%)。结论:⑴肝豆汤结合吞咽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医证候量表、吞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较为明显;⑵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部存在广泛病损,病变集中在基底节、脑干、额叶皮层、丘脑;⑶肝豆汤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吞咽康复训练组在肝豆状核变性辨证属湿热内蕴型者明显,肝豆汤能改善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安全性高。
史雅文[3](2018)在《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生存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儿童和青少年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治疗和预后。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资料库中有关儿童青少年鼻咽癌预后的文献,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11月,并对所获得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软件进行有关儿童青少年鼻咽癌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出1055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以及全文的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5个研究,共900例患者,平均年龄5-20岁,男性患者比例约68%。其中根据AJCCS分期I期4人(0.4%),II期93人(10.3%),III期290人(32.2%),IV期522人(58%);WHO分型I型13人(1.4%),II型61人(6.8%),III型796人(88.4%)。所有纳入的患者接受了放疗,而598例(66.4%)接受了化疗(包括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鼻咽癌5年无病生存率为65.64%(95%CI 58.50-73.64),总生存率为67.96%(95%CI60.46-76.40)。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结果较稳定。结论:既报儿童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研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治疗目前均以放疗为主,约66%患者同时接受了化疗。总体上儿童青少年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65%。今后仍然需要更高级别的临床研究,以期为儿童青少年鼻咽癌确立更好的治疗方案。
周进,杨勇,陈树达,潘小平[4](2014)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HC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HCP中2例为特发性HCP,2例为继发性HCP,所有患者均以头痛和颅神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点;头部MRI示硬脑膜异常强化灶,以大脑镰、小脑幕等处为主;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及规范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HCP以头痛和多颅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刘娜,刘涛[5](2014)在《以头痛为临床表现的相关疾病特点》文中研究指明头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表现形式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使人丧失能力的十大医学症状之一"[1]。据临床不完全统计,头痛属于仅次于感冒的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病,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遭遇过头痛[2]。患者会因为头痛干扰,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在正常状态下力所能及的事,这些都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而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病种繁多,误诊率极高,这必定会对治疗带来影响。因此,了解头痛的病因特点,正确判断头痛原因,对于临床医生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本文就引起头痛的常见
孙晓敏[6](2014)在《7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脑膜癌病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并发症,多处于疾病晚期。是肿瘤细胞播散浸润至脑膜(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膜)和脊髓膜,且癌细胞可沿血管间隙浸润脑实质,而颅内并无占位性实质病灶的一种恶性疾病。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存期延长,脑膜癌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晚期患者机体状态较差,除原发肿瘤表现外,由于肿瘤细胞可累及颅内多个部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癫痫,精神状态异常,颅神经受损症状,例如眼肌麻痹、复视、眼震等,以及脊神经受累表现,如肢体麻木无力、腰痛等。影像学检查头MRI强化检查可见脑膜线型或结节型强化。可疑脑膜癌病患者应尽早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及免疫学检查,必要时可多次复查腰穿,重复检测,提高诊断阳性率。一些肿瘤例如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常多并发脑膜癌病,部分患者可未发现原发肿瘤。由于本病治疗手段有限,发现疾病时,多处于肿瘤转移晚期,其生存率较低。目的通过对77例脑膜癌病病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回顾性分析,从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等,归纳出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从而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改善预后。方法选择2003年至2013年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癌病的77个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年龄为2-72岁,平均年龄51.6岁,16例存在原发肿瘤;女性42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50.9岁,14例存在原发肿瘤。通过对入组病例临床特点,包括发病年龄、性别、起病方式、首发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体征、颅内压力、常规生化及细胞学,腰椎穿刺次数及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原发肿瘤、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距发现原发肿瘤时间,影像学检查(头部CT、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方法及患者生存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男女均可发病,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多以急性(46.2%)或亚急性(39%)起病。首发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占70.1%。腰椎穿刺颅内压测定,压力升高者占56%,其中大于400mmH2O者占21.1%。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异常者95.3%,其中蛋白升高者74%,细胞数增多者59.7%,45%患者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细胞学首次腰椎穿刺阳性率82.2%,复查脑脊液细胞学可提高阳性率。本研究中3例患者行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均存在异常。患者头MRI平扫发现脑膜异常者占13.2%,增强扫描脑膜强化占35.3%。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占84%。脑电图无明显特异性。原发肿瘤中肺癌58.3%(35例),胃癌16.7%(10例),乳腺癌10%(6例),黑色素细胞瘤5%(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3%(2例),卵巢癌、结肠癌、鼻咽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别为1.7%(1例),22.1%(17例)未发现原发肿瘤。58.4%(45例)患者发病前未发现肿瘤的存在,而41.6%(32例)的患者则存在原发肿瘤。进行鞘内注射化疗及全脑部放疗患者生存期与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膜癌病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平均55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70.1%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首发症状。头MRI增强扫描脑膜异常强化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腰椎穿刺颅内压增高,蛋白轻度升高,白细胞轻度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细胞学发现异常细胞为诊断金标准。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见,其次为胃癌、乳腺癌等。
徐竹[7](2010)在《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鼻咽癌3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30例以多发颅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患者资料,探讨鼻咽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方法,检查30例上述鼻咽癌患者。结果:鼻咽癌最常累及Ⅴ、Ⅵ神经,上行性发展则侵犯Ⅱ、Ⅲ、Ⅳ神经,后组颅神经及颅内其他结构受累亦有可能。结论:鼻咽癌早期常累及神经系统,且常以多颅神经损害为主。
顾盼,连亚军[8](2010)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鼻咽癌11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鼻咽癌的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及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以神经性症状为首发的鼻咽癌临床资料。结果头痛是鼻咽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眼外肌麻痹、后组颅神经损伤、听力减退。结论鼻咽癌原发病灶靠近颅底,扩散力强,易出现头痛、颅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症状。鼻咽镜下活检、颅底薄层扫描是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的有效措施。
俞其光,陈煜[9](2009)在《声嘶为首诊的鼻咽癌5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体江,张国明,朱克文,先正元,骆科进,关晶[10](2008)在《海绵窦综合征影像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首发以颅神经损害的鼻咽癌(附1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发以颅神经损害的鼻咽癌(附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对脑膜癌病累及颅神经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 |
2.2 病例选择 |
2.3 一般资料 |
2.4 MR 检查方法 |
2.5 图像后处理及评价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临床表现 |
3.2 影像学表现 |
4 讨论 |
4.1 脑膜的解剖结构 |
4.2 颅神经的正常解剖 |
4.3 脑膜及颅神经的正常磁共振增强表现 |
4.4 脑膜癌病的MR表现 |
4.5 MR常规增强扫描序列的不足 |
4.6 3D-BRAVO容积增强扫描序列的优势 |
4.7 脑膜癌病中颅神经受累诊断与临床诊断对比研究 |
4.8 鉴别诊断 |
5 本研究主要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脑膜癌病 MRI 诊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肝豆汤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2.6 签署知情同意书 |
研究方案 |
3.1 临床分组 |
3.2 指标观察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5.1 两组临床总疗效指标 |
5.2 肝豆汤对 HLD 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5.3 肝豆汤对HLD患者吞咽评价量表评分的影响 |
5.4 肝豆汤对HLD患者Barthel量表评分影响 |
5.5 肝豆汤对HLD患者SSA评分的影响 |
5.6 HLD患者CMRI统计分析 |
5.7 肝豆汤对 HLD 患者 24h 尿铜的影响 |
讨论 |
6.1 HLD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
6.2 HLD患者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
6.3 HLD患者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CMRI的成像特点 |
6.4 传统医学对 HLD 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症状的认识 |
6.5 HLD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症状的中医药治疗 |
6.6 肝豆汤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湿热内蕴型HLD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症状 |
6.7 肝豆汤治疗后的结果分析 |
结论 |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生存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图 1: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图 2:5 年无病生存率(DFS) |
图 3:纳入研究的漏斗图检查 DFS 的发表偏倚 |
图 4:DFS 敏感性分析 |
图 5:辅助化疗的亚组分析(DFS) |
图 6: 新辅助化疗的亚组分析(DFS) |
图 7: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亚组分析(DFS) |
图 8:5 年总生存率(OS) |
图 9:纳入研究的漏斗图检查 OS 的发表偏倚 |
图 10:OS 敏感性分析 |
图 11:辅助化疗的亚组分析(OS) |
图 12:新辅助化疗的亚组分析(OS) |
图 13: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亚组分析(OS) |
表 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注:表格中 NA:文献中未记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青少年鼻咽癌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
致谢 |
(4)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MRI检查 |
1.5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5)以头痛为临床表现的相关疾病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发性头痛 |
2 继发性头痛 |
3 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 |
4 其他原因导致头痛 |
(6)7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病理及病理生理 |
2.2 临床表现 |
2.3 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 |
2.4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 |
2.5 影像学检查 |
2.6 脑电图 |
2.7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2.9 预后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实验资料 |
3.1.1 入组标准 |
3.1.2 临床资料 |
3.1.3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年龄及性别及起病形式 |
4.2 患者症状及体征 |
4.3 颅内压测定、脑脊液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球蛋白 |
4.4 脑脊液常规生化 |
4.5 影像学检查 |
4.6 实验室检查 |
4.7 脑电图 |
4.8 原发肿瘤 |
4.9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距发现原发肿瘤时间 |
4.10 治疗及生存期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鼻咽癌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症状 |
1.3 颅神经损害 |
1.4 辅助检查 |
2 结果 |
3 讨论 |
(8)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鼻咽癌1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神经系统症状 |
2.2 常规检查 |
2.3 颅底薄层CT检查 |
2.4 病理诊断 |
2.5 治疗情况 |
3 讨论 |
3.1 神经损伤表现 |
3.2 辅助检查 |
3.3 放疗相关的颅神经损伤 |
3.4 误诊情况 |
(9)声嘶为首诊的鼻咽癌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方法 |
讨 论 |
(10)海绵窦综合征影像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肿瘤性病变的CT及MRI共同表现 |
2.2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3 讨论 |
四、首发以颅神经损害的鼻咽癌(附1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对脑膜癌病累及颅神经的诊断价值[D]. 宣璐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肝豆汤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陶庄.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生存率的Meta分析[D]. 史雅文.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4]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 周进,杨勇,陈树达,潘小平. 广东医学, 2014(10)
- [5]以头痛为临床表现的相关疾病特点[J]. 刘娜,刘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07)
- [6]7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孙晓敏. 吉林大学, 2014(10)
- [7]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鼻咽癌30例临床分析[J]. 徐竹.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9)
- [8]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鼻咽癌11例分析[J]. 顾盼,连亚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02)
- [9]声嘶为首诊的鼻咽癌5例报告[J]. 俞其光,陈煜. 浙江预防医学, 2009(05)
- [10]海绵窦综合征影像诊断[J]. 张体江,张国明,朱克文,先正元,骆科进,关晶.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04)